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绳菁煜 刘凡凡 +5 位作者 马梅 田霖 刘雨桐 刘凤敏 高杉 于春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31-1839,共9页
背景血尿素氮(BUN)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BAR)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被认为与多种心肺系统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冠心病(CHD)患者的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 背景血尿素氮(BUN)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BAR)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被认为与多种心肺系统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冠心病(CHD)患者的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天津市6家医院住院的CHD患者入院数据。BAR通过BUN/ALB计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斑块数量和斑块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行进一步分析。绘制BAR诊断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808例CHD患者数据。其中8158例患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75.5%。将10808例CHD患者数据按BAR的四分位数(Q1、Q2、Q3、Q4)分为4组。Q1组BAR≤-0.3954,-0.3954<Q2组BAR≤-0.1587,-0.1587<Q3组BAR≤0.1324,Q4组BAR>0.1324。与Q1组相比,经过多变量调整后,Q4组的BAR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最强(OR=1.512,95%CI=1.273~1.795,P<0.001)。CHD患者BAR诊断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AUC为0.612(95%CI=0.600~0.624)。女性群体中BAR水平与斑块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OR=1.583,95%CI=1.260~1.989,P<0.001),老年群体中BAR与斑块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OR=1.810,95%CI=1.459~2.246,P<0.001)。且BAR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不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影响。结论高水平的BAR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且在女性、中老年人群中更显著。BAR升高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CH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从而避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尿素氮 血清白蛋白 颈动脉斑块 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预测因素分析
2
作者 吕继乐 雷上 +3 位作者 吕余静 马梦晴 宋莉莉 张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3-382,共10页
目的探讨泛免疫炎症值(PIV)、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侧支循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APACI)患者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 目的探讨泛免疫炎症值(PIV)、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侧支循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APACI)患者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PACI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饮酒及入院NIHSS评分。入院24 h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并计算PIV及BAR,PIV=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基于入院头部MRI及MR血管成像评估患者病灶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及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根据入院CT血管成像评估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将入院72 h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定义为病情进展,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出院后90 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APAC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APACI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65例APACI患者,男121例,女44例,年龄27~86岁,平均(61±11)岁,其中进展组56例,非进展组109例,124例患者预后良好,41例患者预后不良。(1)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病灶位置及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PIV及BAR均高于非进展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入院NIHSS评分(OR=1.177,95%CI:1.001~1.384,P=0.049)、侧支循环不良(OR=3.107,95%CI:1.216~7.939,P=0.018)、高PIV(OR=1.006,95%CI:1.003~1.009,P=0.001)及高BAR(OR=1.610×109,95%CI:5.769×104~4.494×1013,P<0.01)是APACI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V、BAR、侧支循环及入院NIHSS评分联合预测APACI患者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61~0.952,P<0.01),高于各单一指标预测的AUC(均P<0.05)。(2)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病灶位置及B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不良比例及PIV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男性比例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39),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入院NIHSS评分(OR=1.345,95%CI:1.081~1.674,P=0.008)、侧支循环不良(OR=3.903,95%CI:1.061~14.355,P=0.040)、高PIV(OR=1.011,95%CI:1.005~1.017,P<0.01)是AP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IV、侧支循环及入院NIHSS评分联合预测AP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11(95%CI:0.857~0.950,P<0.01),高于侧支循环或入院NIHSS评分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但与PIV单独预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PIV、高BAR、侧支循环不良及高入院NIHSS评分是APACI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4项指标联合对APACI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较高;此外,高PIV、侧支循环不良及高入院NIHSS评分是AP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此3项指标联合或有助于APA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尿素氮 血清白蛋白 侧支循环 泛免疫炎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联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红艳 汲宝兰 +2 位作者 王鑫 时淑薇 高冠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BAR)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BAR)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代谢病管理中心就诊,符合纳排标准的T2DM患者资料,共2491例。使用DPN-Check诊断参与者是否患DPN,参与者被分为非DPN组(1498例)和DPN组(993例)。采集患者血样测量尿素和白蛋白水平,并计算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BAR,并探讨BAR与DPN的关联。结果在2491例参与者中,DPN的总患病率约为40.0%。DPN患者的BAR显著高于非DPN患者(P<0.05)。随着BAR四分位数的增加,DPN的发生率显著上升。Spearman分析显示BAR与DPN呈正相关(r=0.14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AR与DPN独立相关(OR=1.105;95%CI:1.029~1.186)。结论T2DM患者的BAR与的DPN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文献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方吕贵 郭传 +4 位作者 王秀娟 于明坤 牛珠珠 李深 饶向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对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特征分析,总结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以指导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方法:选取和检索国内4大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 目的:对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特征分析,总结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以指导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方法:选取和检索国内4大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两大英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对纳入的文献基本信息、药物干预时间、疗效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16篇文献,其中临床研究103篇,动物实验研究13篇。89.7%(104/116)文献出自西医医院。53.4%(62/116)文献慢性肾炎病理类型不明确。92.2%(107/116)文献未提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中医证型。从疗效指标看,尿蛋白定量的文献占100%(103/103);血肌酐占76.7%(79/103);尿素氮占55.3%(57/103),治疗有效率文献占82.6%(85/103),并且这85篇文章均报道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有效。结论:从本研究纳入文献报道的有效率来看,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确切。尿蛋白定量、有效率、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是研究者较为关注的5个疗效指标。现有临床研究对中医证型、药物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不足,将来的临床和科研中需重视辨证论治、用药的精准,提高治疗和研究的严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胶囊 慢性肾炎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特征 尿蛋白定量 血清肌酐 尿素氮 血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保真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菊 周冬枝 +2 位作者 夏欣欣 吴琼 张海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肾保真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二步5/6肾切除法复制大鼠慢性CRF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2.5g/kg.d)、开同组(0.78g/kg.d)及益肾保真方高剂量组(46.5g/kg.d)、低剂量组(15.6g/kg... 目的探讨益肾保真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二步5/6肾切除法复制大鼠慢性CRF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2.5g/kg.d)、开同组(0.78g/kg.d)及益肾保真方高剂量组(46.5g/kg.d)、低剂量组(15.6g/kg.d)。给药6周,观察大鼠摄食量、体重,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定量(24hUprV)、白蛋白(ALB)及胆固醇(Chol)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BUN、Scr、24hUprV及Chol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摄食量、体重及血清ALB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益肾保真方组的血BUN、Scr、24hUprV及Chol显著降低(P<0.01),摄食量、体重及血清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肾保真方对CRF大鼠营养不良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保真方 慢性肾功能衰竭 营养不良 大鼠 血尿素氮 血肌酐 尿蛋白定量 白蛋白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S评分联合BAR预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方熙 刘丹 +3 位作者 李华 李琳 康健 周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62-1567,共6页
目的:对比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albumin ratio,BAR)对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联合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构建预... 目的:对比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albumin ratio,BAR)对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联合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构建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绿色通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8 d生存组与死亡组年龄、性别、既往史、RT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LB、BUN和BAR的临界值,通过DeLong非参数方法对比ALB、BUN与BAR预测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将RTS评分分别联合上述3个指标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效果,并对比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最终纳入419例患者,年龄(54.3±16.4)岁,男309例(73.7%),入院前时间4.0(2.0,6.0)h,28 d死亡率7.6%(32/419)。ROC曲线示ALB≤29.5 g/L、BUN>6.97 mmol/L、BAR>7.39 mg/g分别是预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临界值,且BAR的预测效果优于ALB与BUN。RTS评分分别联合ALB、BUN与BAR构建预测模型RTS-ALB、RTS-BUN与RTS-BAR,预测效果均优于RTS评分,其中RTS-BAR的AUROC最大,但RTS-BAR与RTS-ALB、RTS-ALB与RTS-BUN的AUR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R预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能力优于ALB与BUN,BAR>7.39 mg/g提示预后不佳。RTS评分联合BAR能预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白蛋白 修正创伤评分 创伤绿色通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泽禹 张增磊 +10 位作者 原瑞霞 秦臻 徐帅 吕炎 于凤仪 张建朝 唐来仪 张力 张辉 唐俊楠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和高BUN/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UN/Cr的最佳截断值为15,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BUN/Cr<15)623例和高BUN/Cr组(BUN/Cr≥15)442例。高BUN/C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BUN/Cr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有关[HR(95%CI)为1.799(1.246~2.598)]。结论:高BUN/Cr的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