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膀胱受侵破裂保留生育功能一例
1
作者 尹建昭 鲍婷婷 +1 位作者 楚娟 高卫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一组与妊娠相关、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不断发展,GTN相关并发症已较少见,而膀胱受侵破裂等严重的并发症更为少见。报告1例GTN膀胱受侵破裂经子宫局部病...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一组与妊娠相关、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不断发展,GTN相关并发症已较少见,而膀胱受侵破裂等严重的并发症更为少见。报告1例GTN膀胱受侵破裂经子宫局部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膀胱修补术及联合化疗后预后良好,成功保留生育功能的病例。提示临床对于年轻、未生育、无耐药表现的子宫病灶出血及转移灶破裂的GTN患者,切不可操之过急切除子宫,止血及化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绒毛膜癌 膀胱肿瘤 出血 保留生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the amount of AgNORs with the grading and prognosis of bladder tumour
2
作者 叶定伟 郑家富 +2 位作者 钱松溪 马永江 龚志锦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2年第3期274-278,共5页
The number of AgNORs in the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was studied quantitativelyby one-step silver colloid technique in 6 samples obtained from normal bladder tissue,9 ofchronic cystitis and 56 of transitional cell c... The number of AgNORs in the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was studied quantitativelyby one-step silver colloid technique in 6 samples obtained from normal bladder tissue,9 ofchronic cystitis and 56 of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eannumber of AgNORs per nucleus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normal bladder tissueand tissue from chronic cystitis,whi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ormal or in-flammatory tissue and malignant tisssue on the one hand and between various grades of bladdertumor on the other.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mean number of AgNORs per nucleus was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bladder tumor.So it is suggested that AgNOR counting bythe silver stain technique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differenc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and in grading and prognosis in bladder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neoplasmS 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 silver proteins pathology surgery hu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oncogene C-erbB-1 and suppressor gene р53 in human bladder cancer
3
作者 谢晓冬 于茂生 +1 位作者 伍秋生 邵国兴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5年第3期227-231,共5页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cogene C-erbB-1 and suppressor gene p53 and bladder cancer,oncogene C-erbB-1 and suppressor gene p53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58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In additi...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cogene C-erbB-1 and suppressor gene p53 and bladder cancer,oncogene C-erbB-1 and suppressor gene p53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58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In addition,on 30 of them in situ hybrid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neoplasmS ONCOGENES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rotein kinase substrate P36 in human urinary bladder cancer
4
作者 顾广玉 谢晓冬 +1 位作者 施炯 王文亮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P36 in 30 cases of urinary bladder cancer were studied with SP immunocytochemistry.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P36 located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with a small amount in cellular membrane ...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P36 in 30 cases of urinary bladder cancer were studied with SP immunocytochemistry.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P36 located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with a small amount in cellular membrane and its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53. 3%. In patients whose tumor cells were deeply infiltrated and poorly differentiated, and who relapsed and died, the positive staining was stronger.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P36 is an important molecule closely related to trans formation of bladder cancer. It is an essential marker for judging the malignancy and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neoplasmS P36 IMMUNOCYTO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多参数MRI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磊 桑节峰 +2 位作者 孟钢 张虎 李大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临床特点、多参数MRI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20年4月—2022年2月收治的多参数MRI检查后误诊为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的前列腺癌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年龄54~73岁。6例因尿急、尿频...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临床特点、多参数MRI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20年4月—2022年2月收治的多参数MRI检查后误诊为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的前列腺癌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年龄54~73岁。6例因尿急、尿频、尿潴留、排尿困难就诊,直肠指诊示前列腺肥大,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多参数MRI及前列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未发现前列腺肿瘤证据,误诊为前列腺增生,后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T1期前列腺癌。4例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就诊,经多参数MRI检查误诊为膀胱癌,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肥大,再次行多参数MRI和前列腺组织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累及膀胱。误诊时间4~10 d。误诊为前列腺增生6例接受根治性手术,误诊为膀胱癌4例予内分泌和放射治疗,随访至今病情控制尚可。结论 临床接诊以尿急、尿频、尿潴留、排尿困难等症状就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时应考虑到前列腺癌可能。加强对前列腺癌影像学特征认识,行多参数MRI检查时重点观察前列腺结构、包膜完整与否、膀胱壁连续性等重要特征,必要时可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误诊 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 多参数MRI 直肠指诊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膀胱隆起样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6
作者 张静 梁羽 +5 位作者 范尔兮 胥桐 李璇 黄富洪 宋军 刘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隆起样病变538例(良性84例,恶性454例)的超声资料,对膀胱病变超声特征(...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隆起样病变538例(良性84例,恶性454例)的超声资料,对膀胱病变超声特征(病灶部位、数目、最大径线、回声、形态、基底、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信号)及患者简要临床指标(性别、年龄、泌尿系恶性肿瘤史、肉眼血尿)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22,P=0.038)、年龄(OR=1.044,P=0.000)、病灶部位(OR=0.359,P=0.000)、血流信号(OR=2.052,P=0.007)是预测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独立因素,基于单因素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敏感度为72.9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72.68%。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净获益良好。结论基于超声特征和简要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超声检查 列线图表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原位癌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敖金文 黄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原位癌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曾误诊的膀胱原位癌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表现为尿频、尿急6月余,加剧1周,伴少量血尿;1例表现为排尿困难2月余;1例表现为排尿困难3年余,行前... 目的探讨膀胱原位癌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曾误诊的膀胱原位癌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表现为尿频、尿急6月余,加剧1周,伴少量血尿;1例表现为排尿困难2月余;1例表现为排尿困难3年余,行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尿路刺激症状10月余。初期诊断为慢性膀胱炎2例,尿道感染和前列腺炎各1例。误诊时间(10.34±2.26)周。按误诊疾病治疗后皆症状反复,后结合疾病特点和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等最终确诊为膀胱原位癌。3例行膀胱内注射卡介苗结合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症状改善,随访1~3年无复发;1例拒绝治疗和随访。结论膀胱原位癌无典型临床表现,易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相混淆,临床医师需加强对该病认识,提高对其鉴别诊断能力,并及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原位癌 误诊 膀胱炎 尿道感染 前列腺炎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晓东 王元林 +5 位作者 石华 徐述雄 李凯 罗光恒 杨秀书 胡建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观察指标,评价腹腔镜技术在RC治疗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4年8月该院实施RC患者49例,其中腹腔镜组20例(A组)、开放组29例(B组)。收集两...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观察指标,评价腹腔镜技术在RC治疗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4年8月该院实施RC患者49例,其中腹腔镜组20例(A组)、开放组29例(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作为观察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低于B组[(416.66±232.73)ml vs(964.16±445.73)ml,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A组低于B组[(14.93±2.72)d vs(19.50±3.16)d,P<0.05)];术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观察指标,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治疗膀胱癌,在手术效果方面与开放手术相似,但其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要更多病例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回肠膀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2 位作者 肖春雷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临床资料,体内有金属异物或需应用生理盐水作为膀胱灌洗液者选择2μm激光(n=65),其余选择TURBT(n=122)。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及住院时间。根据肿瘤数目、大小、是否原发、病理分期及分级分为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2组整体及各亚组的无复发生存率,并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短于TURBT组[(36.5±10.0)min vs.(40.9±9.5)min,t=-3.015,P=0.003]。TURBT组术中26例(21.3%)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高于2μm激光组(0%)(P=0.000)。2μm激光组术后肉眼血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TURBT组[(2.3±1.1)d vs.(3.0±1.4)d,t=-3.759,P=0.000;(4.0±1.5)d vs.(4.5±1.4)d,t=-2.275,P=0.024]。2组均随访12~32个月,中位数均为18个月,2μm激光组膀胱肿瘤复发率21.5%(14/65),TURBT组为29.5%(36/122),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1.413,P=0.235)。但在肿瘤直径≥3.0 cm的患者中,2μm激光组术后复发率为15.8%(3/19),低于TURBT组(42.5%,17/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μm激光手术可以改善其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χ2=4.482,P=0.0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直径≥3.0 cm肿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URBT vs.2μm激光相对危险度=3.810,P=0.039)。结论经尿道2μm连续波激光治疗NMIBC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与TURBT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闭孔神经反射,促进术后患者恢复。对于直径≥3.0 cm肿瘤,2μm激光手术治疗NMIBC的复发率低于TUR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 连续波激光 经尿道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附71例报告)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春晓 郑少波 +4 位作者 徐亚文 李虎林 方平 徐啊白 陈玢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两条结肠带及其带间的环形肌层和浆肌层,构建新膀胱储尿囊;③完成储尿囊与后尿道的吻合,或关闭腹壁后腹腔镜下行储尿囊与后尿道吻合(26例)。结果71例手术时间240~390min。其中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80~270min(平均180min),开放手术时间160~240min(平均140min)。术后4~8d恢复饮食,3~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平均储尿囊压力22.0cmH20(17~38cmH20),平均储尿囊容量340ml(200~410ml),残余尿量(25ml(60例(1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7.5~22ml/s)。静脉肾盂造影单侧肾积水1例,肠漏3例,储尿囊尿道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反流4例。15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前39例勃起功能正常者中,术后20例恢复勃起功能。71例术后随访6~51个月,平均32个月,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结论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是全膀胱切除手术中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需用肠段短、储尿囊在原位、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切除术 膀胱肿瘤 尿路分流术 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郝楠馨 诸静其 +3 位作者 曹开明 常时新 汪波 刘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价膀胱癌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82例,男的78例,女的4例,将肿瘤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膀胱癌肿瘤的细胞类型与CT征象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但肿瘤... 目的:评价膀胱癌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82例,男的78例,女的4例,将肿瘤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膀胱癌肿瘤的细胞类型与CT征象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但肿瘤细胞级别与CT分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CT分期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螺旋CT应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和主要的影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螺旋CT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湘 齐琳 +3 位作者 陈合群 齐范 刘红叶 陈星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6-457,4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对8例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操作包括膀胱部分切除及完全腔内膀胱缝合。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30min,术中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对8例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操作包括膀胱部分切除及完全腔内膀胱缝合。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30min,术中平均失血300mL,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d。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2例分别在术后随诊12个月及14个月时有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给以保守治疗。其他6例在8 ̄22个月的随诊中尚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可行,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膀胱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泵预防膀胱肿瘤和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失败原因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敏 胡鹏 +1 位作者 黄永斌 张海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防治膀胱肿瘤和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失败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和前列腺切除术后,采取硬膜外自控泵镇痛(PCEA)预防膀胱痉挛302例,镇痛失败而发生膀胱痉挛18例。其中,2例...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防治膀胱肿瘤和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失败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和前列腺切除术后,采取硬膜外自控泵镇痛(PCEA)预防膀胱痉挛302例,镇痛失败而发生膀胱痉挛18例。其中,2例自控泵电源不足,3例硬膜外导管滑脱,2例导管阻塞,2例接头漏液,3例麻药配方剂量不足,2例镇痛不全,4例化疗药物刺激。分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18例患者,防治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血尿、术后尿道和造瘘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CEA防治膀胱肿瘤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效果肯定,若术后镇痛效果不佳,要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切除术 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 膀胱痉挛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电切治疗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附81例报道)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贤新 陈泽波 +3 位作者 周卫阳 刘运初 杨尚琪 关志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切除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81例。术后采用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结果81例肿瘤均一次顺利切除,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切除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81例。术后采用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结果81例肿瘤均一次顺利切除,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手术时间平均21 min,术中出血量<20 ml,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72例随访6个月,复发7例,复发率8.64%。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是治疗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单次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治疗难治性膀胱癌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春雷 田晓军 +6 位作者 李选 曲雯 卢剑 庄申榕 陈忠新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973-97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单次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对难治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2005年6月,对12例难治性膀胱癌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加用髂内动脉栓塞化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单次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对难治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2005年6月,对12例难治性膀胱癌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加用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先经尿道将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后1周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明确正常血供与肿瘤血管,然后向双侧髂内动脉各注入半量化疗药物(表阿霉素各25mg),再超选择至膀胱肿瘤血管注入末梢栓塞剂(即化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碎块与顺铂200mg之混合物),可反复栓塞,直至所有肿瘤血管化疗栓塞满意为止。术后常规用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结果动脉栓塞化疗后,12例均有恶心、食欲不振,呕吐3例,发热2例,经对症处理缓解。臀部轻度疼痛6例,3~5日缓解。血红细胞、白细胞减少4例,对症处理2周后正常。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随访4~55个月,平均34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复发,其余11例无瘤生存。结论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膀胱癌的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为不愿行膀胱全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晶 王海屹 +4 位作者 赵红 魏志涛 李杰 郭爱涛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CT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8-1~2009-12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男性3名,女性1名,年龄39~62岁,平均48岁)。4名患者利用16排或64层CT扫描机进行了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医师对... 目的:评价CT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8-1~2009-12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男性3名,女性1名,年龄39~62岁,平均48岁)。4名患者利用16排或64层CT扫描机进行了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医师对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增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膀胱后壁,病变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宽基底附着于膀胱壁,边界清楚。CT平扫的CT值为41~53Hu,平均46.75Hu;增强扫描CT值为73~93Hu,平均85Hu,病变呈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均未发现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术前3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膀胱癌。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上具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富血供之特点,结合临床相关病史,可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嗜铬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初步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健 许可慰 +3 位作者 黄海 林天歆 江春 韩金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2月~2006年7月,为8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膀胱、子宫、附件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全麻,仰卧位,头低15°,大腿外展,膝关节屈曲。下腹部置入5个tr... 目的探讨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2月~2006年7月,为8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膀胱、子宫、附件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全麻,仰卧位,头低15°,大腿外展,膝关节屈曲。下腹部置入5个trocar。在髂血管分叉处剪开腹膜,游离输尿管,切断子宫圆韧带、卵巢韧带。沿盆壁向下游离子宫阔韧带,清扫盆腔淋巴组织。离断主韧带、骶韧带、双侧输尿管及膀胱侧血管蒂。于阔韧带基底部切开腹膜,沿子宫颈两侧游离打开阴道穹隆。切开前腹膜反折,游离膀胱前间隙,切断阴蒂背深静脉复合体,膀胱颈下方0.5cm处切断尿道。靠近阴道穹隆处横断阴道并封闭残端。在下腹正中线上做4~5cm切口,取出标本。切口外构建"M"形去管回肠储尿囊,输尿管"插入式"种植于储尿囊。储尿囊回纳腹腔,在腹腔镜下做储尿囊与尿道吻合。结果8例手术时间(344.5±42.1)min,术中出血(373.9±81.3)ml。术后随访6~46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12个月6例,半年内均能自主排尿,1例日间偶有尿失禁,1例夜间尿失禁,1例排尿困难。膀胱容量(333.6±40.4)ml。残余尿量0~183ml,(51.2±18.1)ml。术后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梗阻1例,新膀胱阴道瘘1例。结论腹腔镜行膀胱、子宫、附件全切除能满足女性膀胱癌的肿瘤根治原则,术中操作精细,创伤小,术后大部分患者能自主排尿,但尿失禁及排尿困难发生率略高,术后中远期新膀胱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腹腔镜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MainzⅡ式膀胱术6例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家吉 杨立 +3 位作者 岳中瑾 王志平 段建敏 包军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MainzⅡ式膀胱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3月对6例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下腹部置入5个trocar。先于腹腔镜下分离切除膀胱,并做盆腔淋巴结清扫。女性患者一并切除子宫、附件。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MainzⅡ式膀胱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3月对6例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下腹部置入5个trocar。先于腹腔镜下分离切除膀胱,并做盆腔淋巴结清扫。女性患者一并切除子宫、附件。再于直肠起始端对系膜缘切开直肠约10 cm,将标本经此开口从肛门取出,女性患者自阴道残端取出。于下腹正中做一15 cm纵切口。再取乙状结肠约10 cm,对系膜缘剖开,切口与直肠切口相连接,将所取直肠和乙状结肠从连接处对折双层缝合成贮尿囊后壁,左右输尿管分别与乙状结肠和直肠吻合,黏膜下潜行2~3 cm。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由直肠引出体外,贮尿囊内放置F26三腔Foley 1根,最后双层缝合前壁建成Mainz贮尿囊。结果 6例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成功,手术时间500~660 min,平均540 min;出血量100~150 ml,平均120 ml。肛管保留7~10 d,双侧输尿管支架管保留14 d。6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术后有尿失禁,1个月后自行消失,另5例排尿正常;6例均无复发,均无上尿路梗阻及返流。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MainzⅡ式膀胱术技术简便可行,出血少,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腔镜 膀胱全切术 MainzⅡ式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伟兴 王志祥 +5 位作者 张立国 康绍叁 刘健 王磊 曹凤宏 李晓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6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膀胱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ivin,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L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45/69),在正常... 目的观察膀胱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ivin,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L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45/69),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不表达;Livin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病灶数量无关(P>0.05),与肿瘤的复发有关(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Livin呈高表达,其可作为膀胱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被引量:20
20
作者 邱建宏 赵新鸿 +2 位作者 张世睿 马际尧 李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经膀胱镜及CT检查确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3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术,术中清除肿瘤后在膀胱内注入蒸馏水100 ml,保留5 min,留置尿管。... 目的探讨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经膀胱镜及CT检查确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3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术,术中清除肿瘤后在膀胱内注入蒸馏水100 ml,保留5 min,留置尿管。术后6 h内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1周后开始常规维持灌注18次(每月1次)。观察手术剜除时间、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32~74岁;肿瘤直径0.8~2.5 cm,肿瘤数目1~3个。所有患者均手术剜除成功,手术时间5~23 min,术中出血量少,发生轻微闭孔反射2例,均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尿管留置时间1~3 d,随访3~18个月,1例多发肿瘤患者异位复发,再次行剜除术后痊愈。结论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靠,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