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chirp scaling algorithm integrated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parallel-track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1
作者 齐春东 曾涛 李枫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4期536-539,共4页
To compensate motion errors of images from the parallel-track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iSAR),an improved chirp scaling algorithm(CSA) is proposed.Since velocity vector of the moving aircrafts in the para... To compensate motion errors of images from the parallel-track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iSAR),an improved chirp scaling algorithm(CSA) is proposed.Since velocity vector of the moving aircrafts in the parallel-track BiSAR system can not remain invariant in an aperture,an actual aperture is divided into subapertures so that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the aircrafts move with constant acceleration vector in a subaperture.Based on this model,an improved CSA is derived.The new phase factors incorporate three-dimensional acceleration and velocity.The motion compensation procedur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SA without additional operation requir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can efficiently resolve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parallel-track Bi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p scaling algorithm parallel-track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motion compens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al Channel Sounding Based on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rinciples
2
作者 Lin-Li Cui David G.Michelson Wen-Qin Wang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51-268,共18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implified spatial channel sounding method by utilizing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iSAR) principles. Despite the different deployment geometries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BiSAR 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implified spatial channel sounding method by utilizing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iSAR) principles. Despite the different deployment geometries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BiSAR syste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 is established by 1)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a better spatial resolution than conventional directional channel sounders and 2)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time-domain backprojec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provide a good imaging performance and are suitable for reconstru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catterers. Simulations of a high-speed rail(HSR) scenario demonstrate that the estimated power delay profiles(PDPs) and power angle profiles(PAPs) are close to the actu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istatic sar) channel sounding spatial channel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on stock estimation by dual-polariz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and forest inventory data in a Mediterranean forest landscape 被引量:2
3
作者 Can Vatandaşlar Saygin Abdik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27-838,共12页
Forest ecosyste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itiga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by forming massive carbon sinks. Their carbon stocks and stock changes need to be quantified for carbon budget balancing and international repo... Forest ecosyste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itiga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by forming massive carbon sinks. Their carbon stocks and stock changes need to be quantified for carbon budget balancing and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schemes. However, direct sampling and biomass weighing may not always be possible for quantification studies conducted in large forests. In these cases, indirect methods that use forest inventory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can be benefic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offer numerous opportunities to researchers as freely distributed remote sensing data. This study aims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total carbon stock (TCS) in forested lands of the Kizildag Forest Enterprise. To this end, the actual storage capacities of five carbon pools, i.e. above- and below-ground, deadwood, litter, and soil,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indirect method based on ground measurements of 264 forest inventory plots. They were then associated with the backscattered values from Sentinel-1 and ALOS-2 PALSAR-2 data i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inally, TCS was separately modelled and mapped. The best regression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HH polarization of ALOS-2 PALSAR-2 with an adjusted R^(2) of 0.78 (p < 0.05).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estimated TCS was about 2 Mt for the entire forest, with an average carbon storage of 133 t ha^(−1). The map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CS was heterogenic across the study area. Carbon hotspots were mostly composed of pure stands of Anatolian black pine and mixed, over-mature stands of Lebanese cedar and Taurus fir.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otal carbon stocks of forest ecosystems could be estimated using appropriate SAR images at acceptable accuracy levels for forestry purposes. The use of additional ancillary data may provide more delicate and reliable estimations in the future. Given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carbon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forest management when coupled with easily accessible space-borne rada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torage Aboveground carbon Soil-bound carbon Forest biomas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Precision Guidance Method Based on Bistatic Synthetic Apterture Radar
4
作者 杨春 曾涛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8年第3期335-340,共6页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guidance precision.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he illuminator works in side looking mode, providing the synthetic aperture and the receiver is disp...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guidance precision.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he illuminator works in side looking mode, providing the synthetic aperture and the receiver is disposed on the seeker which operates in the forward looking mode. The receiving antenna is composed of four sub-antennas and so fou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are to be generated. Target is positioned in SAR images by image matching. The bearing and elevation of image element of target are measured by the principle of monopulse angular measurement. Theor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rived and simulation on bearing measurement is don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valid and if SNR of target's image is above 30 dB, the angular measuring difference is within the confines of 0.04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ion guidance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sar) MONOPULSE angular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Anisotropic Ionospheric Scintallition on 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5
作者 Yinhui Xu Xichao Dong +1 位作者 Cheng Hu Yuanhao Li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7年第1期115-120,共6页
The impacts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on 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EO SAR)focusing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multiple phase screen(MPS)theory.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 of electron irregularities i... The impacts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on 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EO SAR)focusing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multiple phase screen(MPS)theory.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 of electron irregularities is first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ionospheric anisotropy.Then propagation wave equations in random medium are deduced in the case of oblique incidence in GEO SAR.The amplitude and phase errors induced by the random electron fluctuations are generated by the iterated MPS simulations and are superimposed into the GEO SAR signals.Through the following imaging and evaluation,the effects of the anisotropic ionospheric scintallition on GEO SAR are assessed.At last,the optimized integration time under different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conditions are recommended through Monte Carlo experiments.It is concluded that,greater ionospheric fluctuations and longer integration time will result in more severe deterioration,even no focus at all in the worst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Y FOCUSING 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EO sar)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multiple phase sc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1A卫星全极化SAR辐射与极化系统误差稳定性分析:以热带雨林场景为例
6
作者 史磊 孙维东 +4 位作者 杨乐 杨杰 赵伶俐 李平湘 刘亚波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23,共19页
作为中国新一代天基长波SAR的代表,陆地探测1号01卫星(LT-1A)于2022年1月发射进入太阳同步轨道。LT-1A搭载的长波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在L波段,具备单极化、线性双极化、紧缩双极化、全极化等对地观测能力。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LT-1A重... 作为中国新一代天基长波SAR的代表,陆地探测1号01卫星(LT-1A)于2022年1月发射进入太阳同步轨道。LT-1A搭载的长波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在L波段,具备单极化、线性双极化、紧缩双极化、全极化等对地观测能力。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LT-1A重轨干涉数据获取能力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沉降产品的生产精度评价,对LT-1A的辐射精度、地物极化信息保持能力的研究较为缺乏。该文以热带雨林植被为观测对象,通过不依赖人工定标器的自主定标方法对LT-1A全极化数据辐射误差、极化误差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实验表明:LT-1A传感器的辐射稳定性较好、极化精度优于国际对地观测组织(CEOS)推荐指标。持续对地观测1000 km内归一化雷达截面(NRCS)误差波动小于1 dB(3倍标准差)、5天内重返观测时辐射误差波动小于0.5 dB(3倍标准差);全极化观测模式下系统串扰低于-35 dB甚至达到-40 dB,交叉极化通道不平衡优于0.2 dB与2°,同通道不平衡优于0.5 dB与10°;系统噪声介于-42~-22 dB,平均系统等效热噪声优于-25 dB,热噪声水平随持续对地观测时长的增加有升高。此外,该研究验证了电离层对LT-1A极化数据质量的影响:5°法拉第旋转角造成的图像退化与-20 dB系统串扰带来的影响相当,而3°~20°法拉第旋转角在中、低纬度较为常见,这将带来-21.16~-8.78 dB的极化通道间扰动,即电离层对全极化数据质量的退化相较传感器-40 dB的串扰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探测1号卫星 辐射误差 极化误差 热带雨林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SAR干涉图像仿真
7
作者 张昊 靳国旺 +1 位作者 叶豪 秦永志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利用现有数据掌握月表SAR成像特点并辅助用于绕月SAR成像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方案。该方案在给定绕月飞行轨道和基线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月表DEM数据,按照设置的SAR成像观测参数计算相... 为了利用现有数据掌握月表SAR成像特点并辅助用于绕月SAR成像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方案。该方案在给定绕月飞行轨道和基线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月表DEM数据,按照设置的SAR成像观测参数计算相应的侧视角度,从而逐点计算对应月表的局部入射角,依据RD几何构像模型和干涉测高原理,按照设定的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的SAR幅度图像和干涉相位。采用格网间距为118 m的LOLA DEM进行了不同基线情况下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验证了仿真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sar干涉图像仿真 月球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SAR图像有向舰船目标检测算法
8
作者 薛雅丽 贺怡铭 +1 位作者 崔闪 欧阳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8,共8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小目标成像特征不显著、目标具有任意朝向易出现漏检、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面向SAR舰船小目标的ES-YOLOv5检测算法.添加小目标检测层调整感受野大小,更适应小目标尺度特征,方便进行多尺度融合.引入EMA注意力...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小目标成像特征不显著、目标具有任意朝向易出现漏检、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面向SAR舰船小目标的ES-YOLOv5检测算法.添加小目标检测层调整感受野大小,更适应小目标尺度特征,方便进行多尺度融合.引入EMA注意力机制重点关注目标关键信息,强化特征的表达能力.使用圆平滑标签(CSL)技术适应角度的周期性,实现了对角度的高精度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RSDD-SAR数据集上,该方法在交并比阈值为0.5时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0.9%,在提高SAR舰船小目标检测精度方面比基准算法YOLOv5提高了6%,显著改善了模型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舰船图像 旋转检测 注意力机制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网络与不变性特征感知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9
作者 曹婧宜 张扬 +4 位作者 尤亚楠 王亚敏 杨峰 任维佳 刘军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88,共23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日趋成熟。然而,受散射特性、噪声干扰等影响,同类目标的SAR成像结果存在差异。面向高精度目标识别需求,该文将目标实体、生存环境及其交互空间中不变性特征的组合抽象为目标本质特征,... 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日趋成熟。然而,受散射特性、噪声干扰等影响,同类目标的SAR成像结果存在差异。面向高精度目标识别需求,该文将目标实体、生存环境及其交互空间中不变性特征的组合抽象为目标本质特征,提出基于图网络与不变性特征感知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用双分支网络处理多视角SAR图像,通过旋转可学习单元对齐双支特征并强化旋转免疫的不变性特征。为实现多粒度本质特征提取,设计目标本体特征强化单元、环境特征采样单元、上下文自适应融合更新单元,并基于图神经网络分析其融合结果,构建本质特征拓扑,输出目标类别向量。该文使用t-SNE方法定性评估算法的类别辨识能力,基于准确率等指标定量分析关键单元及整体网络,采用类激活图可视化方法验证各阶段、各分支网络的不变性特征提取能力。该文所提方法在MSTAR车辆、SAR-ACD飞机、OpenSARShip船只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8.56%,94.11%,86.20%。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备在SAR图像目标识别任务中目标本质特征提取能力,在多类别目标识别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目标识别 不变性特征提取 本质特征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分宽幅Staggered SAR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齐欣 张云 +2 位作者 刘子滔 马欣悦 姜义成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共20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具备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成像能力,但受到最小天线面积约束的限制,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存在着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多种先进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SAR工作体制被陆续提出。其中,Staggered ...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具备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成像能力,但受到最小天线面积约束的限制,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存在着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多种先进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SAR工作体制被陆续提出。其中,Staggered SAR将距离多波束技术与变脉冲重频(PRF)技术相结合,成为新一代SAR体制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距离多波束技术通过宽幅照射以及距离维多通道接收回波,实现了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成像;PRF技术利用变化的脉冲重复间隔(PRI)持续改变盲区的位置,克服恒定PRI导致的子测绘带之间的固定距离盲区,实现了宽幅连续成像。文中基于星载高分宽幅Staggered SAR体制,对成像模式、关键技术、衍生模式进行了论述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宽幅 Staggered合成孔径雷达 变脉冲重复间隔序列 多通道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转向舰船尾迹的电磁散射建模与SAR成像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鹏举 贾浩文 吴瑞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针对海面转向舰船尾迹的电磁散射建模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模拟问题,基于开尔文舰船尾迹生成理论和线性海面建模方法构建了海面与转向舰船尾迹复合模型。采用面元化双尺度思想,借助基尔霍夫近似和微扰法分... 针对海面转向舰船尾迹的电磁散射建模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模拟问题,基于开尔文舰船尾迹生成理论和线性海面建模方法构建了海面与转向舰船尾迹复合模型。采用面元化双尺度思想,借助基尔霍夫近似和微扰法分别计算面元的相干与非相干散射分量,获得了成像场景分辨单元的散射系数。将散射系数和SAR系统冲激响应函数卷积得到了波束照射区域的回波信号,利用ωK成像算法对SAR原始回波信号进行聚焦处理,获得了场景的二维SAR图像。将仿真尾迹SAR图像与TerraSAR-X实测SAR图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似性,验证了本文基于面元双尺度电磁散射建模和SAR成像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迹 面元双尺度模型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 sar聚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数字信道化储频的SAR干扰方法
12
作者 兰初军 宋志勇 刘宇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提高目标截获概率,雷达干扰机通常通过增加多个接收通道来拓宽其工作带宽,以减少频率扫描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搜索目标的目的,但这同时也带来了由于捕获的目标存在跨越多个通道,导致侦测到目标信息不全而影响干扰效能的问题。文中提出... 为提高目标截获概率,雷达干扰机通常通过增加多个接收通道来拓宽其工作带宽,以减少频率扫描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搜索目标的目的,但这同时也带来了由于捕获的目标存在跨越多个通道,导致侦测到目标信息不全而影响干扰效能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跨通道处理的双数字信道化储频结构,以实现跨通道信道化接收和信道化发射。首先,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采用时频分析方法估计SAR雷达脉内参数,同时结合通道内与通道间的脉冲描述字完成SAR雷达数据融合与识别;然后,针对SAR干扰,采用距离向、方位向联合调制的“脉组步进移频+多抽头”方法,以生成复杂的干扰脉冲信号;最后,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在设置不同带宽比例的目标及施加相应的干扰调制条件下,所提方法对SAR雷达形成了有效的干扰覆盖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射频存储器 信道化 数据融合 干扰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弹跳射线与BP算法的聚束SAR目标电磁成像快速仿真方法
13
作者 杨鹏举 张蓉 +1 位作者 吴瑞 田炜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针对复杂群目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宽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进行K-d树构建,显著提升了时域弹跳射线(time-domain 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TDSBR)法的... 针对复杂群目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宽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进行K-d树构建,显著提升了时域弹跳射线(time-domain 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TDSBR)法的射线追踪效率。使用TDSBR法分析了复杂电大尺寸目标的时域电磁响应特性,结合后向投影(back-projection,BP)算法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聚焦处理进而获得了复杂目标的高分辨SAR图像。通过与FEKO软件中的频域射线追踪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TDSBR算法在复杂群目标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中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K-D树 时域弹跳射线(TDSBR)法 后向投影(BP)算法 聚束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的端到端配准算法
14
作者 孙晓坤 贠泽楷 +1 位作者 胡粲彬 项德良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404,共16页
由于侧视和相干成像机制,当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成像视角变化较大时,图像间的特征差异会变大,使图像配准难度增加。针对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传统的配准技术主要面临提取的关键点定位精度不足和匹配精度低的问题。基于上... 由于侧视和相干成像机制,当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成像视角变化较大时,图像间的特征差异会变大,使图像配准难度增加。针对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传统的配准技术主要面临提取的关键点定位精度不足和匹配精度低的问题。基于上述难点,该文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的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配准网络。文章主要贡献包括:提出基于局部像素偏移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图像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提出多样性峰值损失监督训练关键点提取网络中响应权重分配部分,并通过检测像素偏移量来优化关键点坐标;提出基于自适应调整卷积核采样位置的描述符提取方法,利用稀疏交叉熵损失监督训练网络中描述符匹配。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配准方法,该文提出的算法针对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配准效果显著,平均误差降低超过65%,正确匹配点对数提高了3~5倍,运行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遥感图像配准 特征描述符提取 旋转鲁棒性 像素偏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检测级联SAR地面目标检测网络
15
作者 陈宝翔 行坤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3期151-155,161,共6页
在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目标检测任务中,传统检测方法因为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固定模型假设而导致性能严重下降。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在拥有足够的训练集时可以显著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但在检测陆地背景下的微小目标时... 在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目标检测任务中,传统检测方法因为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固定模型假设而导致性能严重下降。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在拥有足够的训练集时可以显著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但在检测陆地背景下的微小目标时性能仍不稳定。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先增强后检测的地面目标检测框架。其中包括以Transformer为骨干网络的增强网络、增强目标特征区分度的跨特征空间注意力模块以及具有多尺度特征的检测网络。形成一个级联的目标检测网络架构,以实现更好的推理性能。使用MSTAR基准数据集对提出的网络进行实验,证明提出的级联网络在各项指标上超过其他现有方法,其精度最高可以达到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地面目标检测 自动目标识别 Transformer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散射中心卷积核调制的SAR目标识别深层网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毅 杜兰 +1 位作者 周可儿 杜宇昂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6,共14页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与其参数量有关,一般来说,参数量越多,CNN的特征提取能力越强。但要学好这些参数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而在实际应用中,可用于模型训练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往往是有限的。减少CNN的参数量可以降低对...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与其参数量有关,一般来说,参数量越多,CNN的特征提取能力越强。但要学好这些参数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而在实际应用中,可用于模型训练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往往是有限的。减少CNN的参数量可以降低对训练样本的需求,但同时也会降低CNN的特征表达能力,影响其目标识别性能。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属性散射中心(ASC)卷积核调制的SAR目标识别深层网络。由于SAR图像具有电磁散射特性,为了提取更符合SAR目标特性的散射结构和边缘特征,所提网络使用预先设定的具有不同指向和长度的ASC核对少量CNN卷积核进行调制以生成更多卷积核,从而在降低网络参数量的同时保证其特征提取能力。此外,该网络在浅层使用ASC调制卷积核来提取更符合SAR图像特性的散射结构和边缘特征,而在高层使用CNN卷积核来提取SAR图像的语义特征。由于同时使用ASC调制卷积核和CNN卷积核,该网络能够兼顾SAR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CNN的特征提取优势。使用实测SAR图像进行的实验证明了所提网络可以在降低对训练样本需求的同时保证优秀的SAR目标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目标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CNN) 属性散射中心(ASC) 卷积核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视觉与SAR图像智能解译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丰 金亚秋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306,共22页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雷达图像智能解译技术的进步。由于雷达传感器本身的特殊性和电磁散射成像物理的复杂性,雷达图像的解译缺乏光学图像的直观性,准确迅速识别分类的需求对雷达图像解译...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雷达图像智能解译技术的进步。由于雷达传感器本身的特殊性和电磁散射成像物理的复杂性,雷达图像的解译缺乏光学图像的直观性,准确迅速识别分类的需求对雷达图像解译提出了迫切的挑战。在借鉴人脑光视觉感知机理和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相关技术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电磁散射物理规律及其雷达成像机理,我们提出发展微波域雷达图像解译的“微波视觉”的新交叉领域研究。该文介绍微波视觉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微波视觉认知模型,阐述其基础理论问题与技术路线,最后介绍了作者团队在相关问题上的初步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雷达成像 电磁散射 目标识别 微波视觉 语义电磁散射建模 物理智能 逆问题 视觉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人机载穿墙三维SAR航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小鹏 马忠杰 +2 位作者 钟世超 渠晓东 曾小路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6,共16页
传统手持或车载穿墙雷达由于架设高度受限,无法对城市高层建筑内部目标进行透视成像,无人机载穿墙雷达具有灵活机动、高效便捷、无高度限制等优势,可对城市高层楼宇进行大范围三维穿透探测。三维层析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广泛采用多基... 传统手持或车载穿墙雷达由于架设高度受限,无法对城市高层建筑内部目标进行透视成像,无人机载穿墙雷达具有灵活机动、高效便捷、无高度限制等优势,可对城市高层楼宇进行大范围三维穿透探测。三维层析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广泛采用多基线扫描模式,以获得高度向高分辨能力,但存在高度向空域欠采样导致的栅瓣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无人机载穿墙三维SAR航迹规划方法,通过非均匀化飞行航迹,削弱周期性的雷达回波能量叠加,从而抑制栅瓣、实现更优的成像质量。该算法结合飞行距离与无人机载穿墙雷达成像质量的内在关系,建立了无人机航迹规划代价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3种典型的无人机飞行轨迹关键控制点进行基因编码,并进行基因杂交、变异等以优化种群与个体;最终通过最小化代价函数,分别筛选出3种典型飞行模式下的最优飞行航迹。仿真和实测数据的三维成像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等间距多基线飞行模式,所提方法显著抑制了成像目标的栅瓣效应;此外,无人机斜线飞行的航迹长度明显缩短,提高了无人机载穿墙SAR成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穿墙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航迹规划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SAR多区域灵巧干扰方法
19
作者 王宁 冯海兵 +2 位作者 李丹阳 袁路 聂孝亮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针对传统噪声卷积干扰存在的压制区域位置在方位向上不能灵活控制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SAR多区域灵巧干扰方法。该方法对截获信号进行距离向移频、方位向移相以及与噪声模板的卷积调制处理,以控制压制区域的位置;后对截获... 针对传统噪声卷积干扰存在的压制区域位置在方位向上不能灵活控制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SAR多区域灵巧干扰方法。该方法对截获信号进行距离向移频、方位向移相以及与噪声模板的卷积调制处理,以控制压制区域的位置;后对截获信号进行不同频率、相位的噪声卷积调制处理,以控制压制区域的数量。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压制区域位置在方位向、距离向上的灵活控制,并实现了单一干扰机对多个待掩护区域的干扰,提高了干扰增益,干扰效果较好,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噪声卷积 移频 移相 多区域 灵巧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目标识别对抗攻击综述:从数字域迈向物理域
20
作者 阮航 崔家豪 +4 位作者 毛秀华 任建迎 罗镔延 曹航 李海峰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26,共29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已成为SAR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然而,有研究指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易受到对抗样本攻击。对抗样本定义为在数据集内故意引入微小扰动所产生的输入样本,这种扰动足以使模型高信...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已成为SAR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然而,有研究指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易受到对抗样本攻击。对抗样本定义为在数据集内故意引入微小扰动所产生的输入样本,这种扰动足以使模型高信度地产生错误判断。现有SAR对抗样本生成技术本质上仅作用于二维图像,即为数字域对抗样本。尽管近期有部分研究开始将SAR成像散射机理考虑用于对抗样本生成,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重要缺陷,一是仅在SAR图像上考虑成像散射机理,而没有将其置于SAR实际成像过程中进行考虑;二是在机制上无法实现三维物理域的攻击,即只实现了伪物理域对抗攻击。该文对SAR智能识别对抗攻击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梳理了传统SAR图像对抗样本技术的发展脉络,并对各类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其次,从SAR成像原理和实际过程出发,提出了物理域对抗攻击技术,通过调整目标物体的后向散射特性,或通过发射振幅和相位精细可调的干扰信号来实现对SAR智能识别算法对抗攻击的新思路,并展望了SAR对抗攻击在物理域下的具体实现方式;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未来SAR智能对抗攻击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合成孔径雷达(sar) sar目标识别 物理域对抗攻击 深度神经网络(D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