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in a 10 kW_(th) interconnected fluidized bed reactor using Fe_2O_3/Al_2O_3 oxygen carrier 被引量:9
1
作者 HUSEYIN Sozen WEI Guo-qiang +2 位作者 LI Hai-bin HE Fang HUANG Zhen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2-931,共10页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nd operate a 10 kW hot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CLG)unit using Fe2O3/Al2O3as an oxygen carrier and saw dust as a fuel.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temperature on gas...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nd operate a 10 kW hot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CLG)unit using Fe2O3/Al2O3as an oxygen carrier and saw dust as a fuel.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temperature on gas composition in the air reactor and the fuel reactor,and the carbon conversion of biomass to CO2and CO in the fuel reactor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A total60 h run has been obtained with the same batch of oxygen carrier of iron oxide supported with alum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CO and H2concentrations a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e fuel reactor.It is also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fuel reactor temperature,both the amount of residual char in the fuel reactor and CO2concentration of the exit gas from the air reactor are degreased.Carbon conversion rate and gasification efficiency ar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H2production at 870℃reaches the highest rat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and BET-surface area test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fresh and reacted oxygen carrier particles.The results display that the oxygen carrier activity is not declined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oxygen carrier particles is no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 hot model biomass Fe2O3/Al2O3 du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及结渣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范浩东 李姜昊 +2 位作者 张涵 张雄 张世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0-718,共9页
为提高生物质气化产物的品质,采用成型桉树皮和成型玉米秸秆2种典型农林废弃物,并选取稻壳和木屑作为对比,在中试规模的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气化实验,得到成型桉树皮、成型玉米秸秆、稻壳和木屑的最佳空气当量系数,分析了成型生物质在气... 为提高生物质气化产物的品质,采用成型桉树皮和成型玉米秸秆2种典型农林废弃物,并选取稻壳和木屑作为对比,在中试规模的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气化实验,得到成型桉树皮、成型玉米秸秆、稻壳和木屑的最佳空气当量系数,分析了成型生物质在气化中出现结渣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成型桉树皮、稻壳和木屑的最佳空气当量系数为0.20,其燃气热值分别为5.5 MJ/m^(3)、5.5 MJ/m^(3)、6 MJ/m^(3),气化效率分别为60%、45%、52%;成型玉米秸秆由于其高灰分、低热值,所需空气量更大,最佳空气当量系数为0.24,燃气热值为4 MJ/m^(3),气化效率为35%;气化温度提高可促进不同生物质的气化反应,碱金属、碱土金属含量较多的成型生物质在气化过程中更易结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生物质 流化床气化 中试实验 气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木颗粒流态化两段气化制备清洁燃气的工艺稳定性验证
3
作者 王欣宇 王超 +7 位作者 张梦娟 刘方正 李晗旸 王正林 贾鑫 宋兴飞 许光文 韩振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6-2586,共11页
为了验证流态化两段气化工艺的长时间运行稳定性,本实验采用商用果木炭半焦作为松木流态化两段气化制备清洁燃气的催化床料。实验前期通过形成稳定的有效催化半焦床层,减少半焦在系统内的积累周期,以实现系统快速达到高效脱除焦油的目... 为了验证流态化两段气化工艺的长时间运行稳定性,本实验采用商用果木炭半焦作为松木流态化两段气化制备清洁燃气的催化床料。实验前期通过形成稳定的有效催化半焦床层,减少半焦在系统内的积累周期,以实现系统快速达到高效脱除焦油的目的。实验中,保持过量空气系数(ER)为0.35,提升管气速为3m/s,并逐渐调整流化介质中的氧气浓度,逐步增大生物质处理量。结果显示,随着松木颗粒的进料量从1kg/h增大到3kg/h,产品气中CO和H2体积分数分别从7.71%和3.13%增长至16.15%和12.60%,CH4的体积分数略微下降。气体收率(标准)也从0.90m^(3)/kg增长至1.36m^(3)/kg,相应的产品气热值(标准)从3.26MJ/m^(3)增加至4.80MJ/m^(3)。通过多次人为启停和改变运行参数等操作,在整个12h运行周期内,流态化两段气化产生的半焦与消耗的半焦速度相匹配,温度和压力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这一结果证明了流态化两段气化工艺在生物质制气中具有技术先进性和长时间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两段气化 循环流化床 低焦油合成气 生物质 反应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晓明 肖显斌 +4 位作者 刘吉 陈旭娇 覃吴 董长青 李文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生物质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成高品位氢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双流化床气化过程的基本原理,从燃气中氢气浓度、焦油含量和装置热效率等角度,介绍了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早期... 生物质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成高品位氢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双流化床气化过程的基本原理,从燃气中氢气浓度、焦油含量和装置热效率等角度,介绍了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早期探索和发展现状,对目前几种典型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的炉型设计及相关试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内循环双流化床气化炉结构虽然简单紧凑,但是难以避免气化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串混问题;而外循环流化床通过外置返料器很好地解决了气体串混问题。分析了不同气化室优化设计方案对提升燃气品质的理论依据及其优缺点。最后对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氢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双流化床 焦油 气化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串行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及冷态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魏国强 何方 +2 位作者 SOZEN H 李海滨 黄振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反应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串行流化床冷态模型。以石英砂为床料、空气为流化介质在该装置上开展了压力分布及控制规律实验研究。采用PY500型智能压力检测系统及PV-6型激光颗粒速度测量仪着重研究了空气反应器、燃... 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反应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串行流化床冷态模型。以石英砂为床料、空气为流化介质在该装置上开展了压力分布及控制规律实验研究。采用PY500型智能压力检测系统及PV-6型激光颗粒速度测量仪着重研究了空气反应器、燃料反应器、气体密封室等部件的表观气速对循环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在提升管中流动为环核型结构,平均空隙率轴向先增大后减小,装置适宜的操作状态为燃料反应器流化气速1.2m/s^2.0m/s,空气反应器气速1.4m/s^1.7m/s,返料管气速为0.4m/s^0.85m/s,两反应器存料量2.5kg^4.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 化学链气化 冷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鑫 陈文义 +2 位作者 范晓旭 孙娇 Shusheng Pang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相比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有许多优点,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在生物质气化领域应用的循环流化床主要有外循环流化床,内循环流化床和双流化床。介绍了这几种循环流化床气化设备的典型结构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各类循...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相比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有许多优点,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在生物质气化领域应用的循环流化床主要有外循环流化床,内循环流化床和双流化床。介绍了这几种循环流化床气化设备的典型结构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各类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的特点做出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外循环流化床 内循环流化床 双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的三维全循环数值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孔大力 罗坤 +4 位作者 林俊杰 王帅 胡陈枢 李德波 樊建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67-3176,共10页
基于多相质点网格方法(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MP-PIC)对工业尺度的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进行了三维全循环数值模拟。其中,在拉格朗日框架下求解颗粒团运动,采用大涡模拟法(large-eddy simulation, LES)求解气相湍流,同时考虑... 基于多相质点网格方法(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MP-PIC)对工业尺度的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进行了三维全循环数值模拟。其中,在拉格朗日框架下求解颗粒团运动,采用大涡模拟法(large-eddy simulation, LES)求解气相湍流,同时考虑复杂的气固耦合以及生物质的热解、气化、均相/异相反应。首先,通过独立性检验确定了计算所需的最佳网格数与计算颗粒数,且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良好。其次,揭示了流化床内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气固流动特性及气体组分分布规律,研究了床内温度、生物质粒径、曳力模型等因素对产物气体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出口处的CO摩尔分数增加,而其余组分都减小;较小生物质粒径的气化效果要优于较大的生物质颗粒粒径;曳力模型对各产物气体组分的摩尔分数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IC 双流化床 生物质气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与结渣特性中试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廖新杰 张世红 +4 位作者 李姜昊 罗俊伟 杨文海 张雄 陈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5-241,共7页
为优化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工艺,该研究在中试规模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成型树皮和成型秸秆的空气气化试验,研究了空气当量比、气化温度与送风温度对成型树皮和成型玉米秸秆气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与X射线光谱分析仪对... 为优化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工艺,该研究在中试规模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成型树皮和成型秸秆的空气气化试验,研究了空气当量比、气化温度与送风温度对成型树皮和成型玉米秸秆气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与X射线光谱分析仪对气化过程中结渣的微观结构与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效果随着空气当量比增大先升后降,空气当量比较佳值在0.24左右,此工况下树皮与秸秆合成气热值分别为5.66和3.92 MJ/m^(3),气化效率分别为59.62%与33.92%;气化温度增加促进气化效果提升,气化温度从700℃升高至800℃,树皮合成气热值与气化效率分别提升了1.01 MJ/m^(3)与14.28%;一次风温度的提升对气化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但明显提升了炉膛底部温度,容易导致结渣,不利于设备稳定运行。2种生物质都有明显结渣现象,其表面呈现熔融玻璃状。结渣主要由KAl(SiO_(3))、K_(2)MgSi_(5)O_(12)等复杂化合物与SiO_(2)组成。导致结渣的原因主要是生物质中K、Mg等碱金属元素在床料中富集,与石英砂床料反应形成低熔点熔融盐;树皮含有较多Ca,气化中形成高熔点的CaSO_(4)进而抑制结渣,而秸秆成灰率高,含有较多的K,导致结渣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流化床 中试试验 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软投票决策的双流化床气化装置故障诊断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新 高旭东 +3 位作者 李彦苍 陈鸿伟 刘玉强 高艳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7,共6页
针对双流化床系统用于生物质气化时出现的结块和堵塞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软投票(softvoting)决策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在双流化床冷态试验系统上模拟结块和堵塞故障,采集提升管和气化室对应的压力波动信号... 针对双流化床系统用于生物质气化时出现的结块和堵塞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软投票(softvoting)决策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在双流化床冷态试验系统上模拟结块和堵塞故障,采集提升管和气化室对应的压力波动信号;然后将采集的原始信号分解为合适长度的小样本,并作为LSTM的输入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最后采用soft voting方式对测试样本的输出进行决策,确定故障类别。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多个常见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故障诊断准确率(91.25%)高,能准确预测系统出现的故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软投票 故障诊断 压力信号 双流化床 生物质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解耦气化实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初雷哲 范晓旭 +2 位作者 肖琦 郭东彦 贤建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对两种常见的生物质(玉米秸秆和稻壳)进行了能量平衡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其中固定碳的燃烧足以维持挥发份热解所需能量。通过冷态实验得到了双床系统的循环和压力分布情况,证明可以通过该装置实现循环灰的传递并避免了燃烧炉和气化炉气... 对两种常见的生物质(玉米秸秆和稻壳)进行了能量平衡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其中固定碳的燃烧足以维持挥发份热解所需能量。通过冷态实验得到了双床系统的循环和压力分布情况,证明可以通过该装置实现循环灰的传递并避免了燃烧炉和气化炉气体的掺混。生物质颗粒料的热态气化实验表明,可以由冷态平稳切换到气化工况并实现稳定运行,气化产生热值可以达到7 MJ/N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解耦气化 双循环流化床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化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鲁斌 刘建国 +1 位作者 吕博 姜秀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43-1748,共6页
利用质量、化学及能量平衡建立普遍适用于双流化床气化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预设余焦量及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将模拟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引入平衡常数修正系数改进模型,改进模型的不同模拟... 利用质量、化学及能量平衡建立普遍适用于双流化床气化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预设余焦量及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将模拟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引入平衡常数修正系数改进模型,改进模型的不同模拟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结果非常符合,验证了改进模型对不同双流化床系统均有适用性,并朋该模型模拟生物质含水率对其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从0%增加至50%,所产气体中H2及CO2含量均增大8%-9%,CO含量减小约15%,且CH4含量也有小幅减小,同时产气热值也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双流化床 热化学平衡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流化床生物质富氧气化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伟 刘建坤 +5 位作者 郑磊 李明鹤 王贵路 孟凡彬 任永志 张大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33-1938,共6页
以鼓泡流化床为中试反应装置、木屑为原料,试验研究布风板开孔率、床料粒径、床料高度、最小流化速度以及气化介质等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和开孔率分别为Ф2 mm和0.50%的布风板布风效果较好;床料粒径为0.18~0.25 mm的石英砂... 以鼓泡流化床为中试反应装置、木屑为原料,试验研究布风板开孔率、床料粒径、床料高度、最小流化速度以及气化介质等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和开孔率分别为Ф2 mm和0.50%的布风板布风效果较好;床料粒径为0.18~0.25 mm的石英砂,床料高度为140 mm时床内流化效果较理想;最小流化速度受床料粒径和升温速率影响;初步试验测得,富氧气化比例为50%时热值可达9.6 M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鼓泡流化床 最小流化速度 富氧气化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压生物质流化床热燃气实验
13
作者 马光耀 范晓旭 +3 位作者 朱存旭 田松峰 初雷哲 杨立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1-44,共4页
生物质热燃气利用热效率高并可避免焦油冷凝,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比了正、负压两种热燃气系统,并以空气作为气化介质,以河沙为床料,在6MWth鼓泡流化床炉进行了正压气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正压气化系统可方便启炉及稳定气化,气... 生物质热燃气利用热效率高并可避免焦油冷凝,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比了正、负压两种热燃气系统,并以空气作为气化介质,以河沙为床料,在6MWth鼓泡流化床炉进行了正压气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正压气化系统可方便启炉及稳定气化,气化过程中炉内温度均匀稳定,燃气输送中无焦油析出;②燃气管道出口温度稳定在400℃左右,气化热效率超过85%;③床料的加入可以改善炉内温度分布,但会增加加料装置设计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流化床 热燃气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