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能权交易制度与低碳城市双试点协同的降碳减污效应
1
作者 孙慧 张学峰 +2 位作者 夏学超 杨泽东 祝树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5,共11页
“双碳”背景下,如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2006—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与低碳城市双试点的逐步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作为源头控制的用... “双碳”背景下,如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2006—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与低碳城市双试点的逐步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作为源头控制的用能权交易制度和末端治理的低碳城市试点双环境规制政策对降碳减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①与非双试点城市相比,双试点城市显著提升降碳减污协同治理,且与单试点城市相比较,双试点城市协同降碳减污效果更为明显。②机制分析发现,双试点政策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降碳减污协同治理,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并未呈现良好中介效果。③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与资源型城市相比,双试点城市对非资源型城市的降碳减污效应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表现为“荷兰病效应”;与中西部城市相比,双试点城市对东部地区降碳减污效应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表现为“马太效应”;双试点城市在低环境规制强度城市存在“掣肘效应”,降碳减污效果与高规制城市相比更为凸显。④拓展性分析表明,先成为低碳城市试点再成为用能权交易试点更能有效地促进降碳减污。基于此提出:①政府应合理规划源头和末端环境规制政策实施顺序,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发挥双试点城市促进降碳减污的协同效应。②重视双试点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充分释放城市科技创新活力,为实现降碳减污提供动力。③因地制宜差别化实施双政策以此提升降碳减污治理水平。该研究拓展了降碳减污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为通过源头和末端环境规制政策组合实现降碳减污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制度 低碳城市试点 降碳减污效应 双试点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协同视角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方法律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2
作者 秦青松 张朝霞 +1 位作者 徐建国 徐程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6-72,共7页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有效应对可能的法律风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目前还存在协同缺失、内部监察不到位和项目准入与执行流程不畅等校方法律风险,基于组织协同理论和192个职业教育校企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有效应对可能的法律风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目前还存在协同缺失、内部监察不到位和项目准入与执行流程不畅等校方法律风险,基于组织协同理论和192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文书和判例的研究,对校方法律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方法律风险防控可以从健全校企组织协同机制、完善校方法人治理结构、再造校方组织流程等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协同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法律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混合风电场频率电压支撑的分布式自适应解耦控制
3
作者 田晓煜 赵海宇 +4 位作者 翟文辉 姚伟 常喜强 亢朋朋 杨桂兴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9,共14页
跟网型风机与构网型风机共同构成的混合风电场具有宽短路比范围稳定运行的优势,但是在弱电网下存在频率电压控制交互影响难以协同支撑的问题。在分析了跟/构网型变流器的频率电压动态耦合特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风电场... 跟网型风机与构网型风机共同构成的混合风电场具有宽短路比范围稳定运行的优势,但是在弱电网下存在频率电压控制交互影响难以协同支撑的问题。在分析了跟/构网型变流器的频率电压动态耦合特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风电场频率电压支撑的分布式自适应解耦控制。该控制由风机间分布式协同控制和风机内部单元级频率电压解耦自适应控制的两个控制层级构成。分布式控制使得各风机保持一致性协同输出,最大化利用各风机的转子动能。自适应控制从风机内部层级考虑混合风电场各风机的运行状态,实现了风电场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风电场的调节能力。最后,解耦补偿控制对跟/构网型风机进行有功无功前馈解耦,抑制了频率电压支撑过程中的交互影响。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混合风电场接入的四机两区域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混合风电场频率-电压支撑控制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自适应控制 频率电压协同 相量动态过程 混合风电场 构网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慢性病防控经验及启示
4
作者 陈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4,共5页
新加坡慢性病防控注重政策协同、社会参与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健康治理的系统性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可借鉴新加坡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健康治理体系:以“预防为主”为核心,推动健康管理政策落地;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改革,优化基... 新加坡慢性病防控注重政策协同、社会参与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健康治理的系统性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可借鉴新加坡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健康治理体系:以“预防为主”为核心,推动健康管理政策落地;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改革,优化基层医疗与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多方协作,构建社区健康支持体系;加速健康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健康服务精准性;推广健康文化,形成全民健康管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防控 政策协同 数字赋能 健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下碳减排制度与污染防治制度融合
5
作者 姜超夫 杨惠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6,共11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减排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挑战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逐渐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基于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同源性、措施制度的一致性以及监管部门的一体化,碳减排制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减排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挑战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逐渐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基于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同源性、措施制度的一致性以及监管部门的一体化,碳减排制度与污染防治制度开展协同治理具有充分可行性;同时,基于减污降碳全过程控制的内在要求以及碳减排制度政策的法治化需求,增强了二者协同治理的必要性。虽然二者具有协同治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但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的过程中,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属性差异、协同管理机制缺位、协同治理规范层级较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环境治理的进程。针对这一现状,该研究提出从横向体系协同与纵向体系衔接两个维度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横向体系协同维度,旨在加强碳评价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有机融合;纵向体系衔接维度,强调完善碳减排制度与污染防治制度之间的内部衔接机制,推动碳减排制度与污染防治制度的协同增效。总体而言,该研究成果能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污染防治目标的达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积极回应当下减污降碳协同实践中的治理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碳减排制度 污染防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Effect of Nonionic Surfacants(Nonethoxylated Sorbitan Esters)on Herbicides in Paddy Fields
6
作者 Tao Bo Zhang Qi +1 位作者 Han Yu-jun Guo J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3年第4期20-31,共12页
An uneven herbicide distribution can lead to reduced efficacy,and the release of herbicide residue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in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runoff increases their potential use risk.Understandin... An uneven herbicide distribution can lead to reduced efficacy,and the release of herbicide residue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in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runoff increases their potential use risk.Understanding the water distribution dynamics of commonly used paddy field herbicides,for example,oxadiazon,is imperative for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weeds in paddy fields.To clarify the diffusion and sedimentation ability of oxadiazon with the addition of a nonionic surfactant—diffusion and settling agent(DSA)for subsequent commercial use in paddy field water layers,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s of DSA with butachlor and bensulfuron-methyl in paddy fields were studied.Bioassays,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research to provide a relevant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paddy field herbicides.The field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SA could increase the plant and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s of oxadiazon(450 g a.i.·hm^(-2)),butachlor and bensulfuron-methyl to different degrees.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DSA could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oxadiazon diffusion and settling in water layers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butachlor and bensulfuron-methyl,but also promote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different deg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agriculture weed control synergy mechanism R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建东 毛加梅 +5 位作者 郭俊 岳建强 闫素云 杨虹霞 赵俊 王自然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96-102,110,共8页
通过研究田间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防治效果,为田间捕食螨和化学药剂的使用,达到农药减量、防效增效、时效增长提供理论指导。以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 通过研究田间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防治效果,为田间捕食螨和化学药剂的使用,达到农药减量、防效增效、时效增长提供理论指导。以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黎芦碱、螺虫乙酯、联苯肼酯、啶虫脒、吡虫啉和矿物油8种田间常用杀虫(螨)剂为试验药剂,配合抗药性捕食螨的释放,跟踪调查田间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柑橘全爪螨的种群数量,并统计分析不同防控措施下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防控措施下,捕食螨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为单一使用抗药性捕食螨和矿物油+抗药性捕食螨处理,其次为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和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处理;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较低的为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螺虫乙酯+抗药性捕食螨和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4个处理。防治效果显示,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和螺虫乙酯+抗药性捕食螨4个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悬挂捕食螨第35 d和第42 d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90.61%以上,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和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86.32%以上。调查结果还表明,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和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处理从悬挂捕食螨第14 d开始一直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以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处理防治效果好、防控持效性长。综上,使用阿维菌素、黎芦碱、螺虫乙酯和联苯肼酯等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可以有效防控柑橘全爪螨,可以在大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螨)剂 捕食螨 柑橘全爪螨 协同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保协同的有源配网主动注入式保护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戴志辉 吴桐 +1 位作者 何静远 赵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3,共10页
由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的故障特性主要由其控制策略及电网故障情况决定,在不同故障场景和工况下,传统的被动式保护方法存在保护整定和协调困难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有... 由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的故障特性主要由其控制策略及电网故障情况决定,在不同故障场景和工况下,传统的被动式保护方法存在保护整定和协调困难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有源配网主动注入式保护方法,故障期间控制IIDG主动向电网注入特征信号,保护处利用检测到的特征信号来获取IIDG的基波信息,从而消除IIDG对各支路电流及现有电流保护的影响。由于保护利用的故障特征是由IIDG主动注入的,因此该方法在不同场景和工况下都有较好的适用性,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通信和检测设备,具有经济性好和实用性高的优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主动注入式保护 控保协同 有源配网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灰岩油藏气水均衡驱替主控参数合理界限及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辉 李楠 +5 位作者 汪周华 彭树岱 杨思玉 朱光亚 吕洲 王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1,共7页
为制定中东低渗生屑灰岩油藏注气注水均衡驱替合理开发技术政策,设计开发因素正交试验模拟,运用组分模型数模技术,并通过二元次模型创建开发主控参数正交图版,明确气水协同注入均衡驱替的主控参数界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数模预测的开... 为制定中东低渗生屑灰岩油藏注气注水均衡驱替合理开发技术政策,设计开发因素正交试验模拟,运用组分模型数模技术,并通过二元次模型创建开发主控参数正交图版,明确气水协同注入均衡驱替的主控参数界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数模预测的开发动态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定量表征油井生产差异性,评价开发效果,指导矿场先导试验区优选。结果表明:注气注水开发主控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注气速度、注入时机、采油速度、井距、注水速度;实现油气油水前缘均衡驱替的合理采油速度为2.0%,注气速度为(34~45)×10^(4)m^(3)/d,注水速度为240~320 m^(3)/d,注采井距700 m,地层压力保持原始地层压力水平85%;指导优选开发等级区,实施注水注气矿场先导试验,取得较好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生屑灰岩油藏 气水协同注入 均衡驱替 主控参数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网变流器协同的波浪发电系统控制策略
10
作者 朱永强 朱显浩 +2 位作者 焦伟超 殷康 段春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16,共5页
为实现波浪发电系统的高效平稳入网,以直驱式波浪发电装置为例,建立其数学模型和并网结构。将装置输出功率分解为平均分量和波动分量,从发电系统主动式控制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阻尼控制和阻尼弹力控制下的最优策略,以使其高效运行。通... 为实现波浪发电系统的高效平稳入网,以直驱式波浪发电装置为例,建立其数学模型和并网结构。将装置输出功率分解为平均分量和波动分量,从发电系统主动式控制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阻尼控制和阻尼弹力控制下的最优策略,以使其高效运行。通过直流侧储能配置及机侧和网侧变流器的协同控制,实现电能的平稳入网。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弹力控制较于阻尼控制,发电效率更高同时波动更大,直流侧储能及机网侧协同控制可有效平抑功率波动,为波浪发电系统的入网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式波浪发电装置 并网结构 机网变流器协同 最优控制 平抑功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器人系统感知能力和控制体系结构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霖 谢开鑫 +3 位作者 郑显华 宋永石 王成军 赵言正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90,共24页
为了促进多机器人系统(multi robot system,MRS)的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并提升MRS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探测能力和系统的灵活性,本文从MRS的感知能力及其控制系统架构的角度出发,深度调研并分析了MRS相关的研究与工作,重点探讨了空中、地... 为了促进多机器人系统(multi robot system,MRS)的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并提升MRS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探测能力和系统的灵活性,本文从MRS的感知能力及其控制系统架构的角度出发,深度调研并分析了MRS相关的研究与工作,重点探讨了空中、地面、水面、水下4种应用环境下的MRS感知能力与控制系统架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的结果可对于后续MRS在感知方法和控制系统的选用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系统 移动机器人 无人机 无人船 水下机器人 感知 控制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天保卫战”如何影响减污降碳协同度?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娜 高新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5,共10页
2018年实施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蓝天保卫战”)首次在政策目标中提出“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但鲜有文献探究该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效果。该研究基于中国2015—2021年265个地级市数据,首先构建减污降... 2018年实施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蓝天保卫战”)首次在政策目标中提出“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但鲜有文献探究该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效果。该研究基于中国2015—2021年265个地级市数据,首先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度指标,其次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蓝天保卫战”对减污降碳协同度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资源类型城市中的异质性,最后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以及用地结构4个维度分析该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蓝天保卫战”显著提高了“PM_(2.5)-O_(3)”“烟粉尘(SD)-CO_(2)”以及“NOX-CO_(2)”的协同度,但对“SO_(2)-CO_(2)”协同度的影响不明显,说明SO_(2)和CO_(2)的减排联动性较低。这一结论也体现在非资源型城市中,而资源型城市仅“PM_(2.5)-O_(3)”协同度显著提升。②能源结构调整是“蓝天保卫战”实现政策效果的主要传导机制,其中非资源型城市的能源结构优化幅度相对更大;而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并未构成政策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度的传导机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调整进程较慢是可能的原因之一。③扩展性分析表明,“蓝天保卫战”也具有显著的单边减污效应和降碳效应,但单边评估结果难以反映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减排同向性。另外,“蓝天保卫战”对空气质量指数和逆温天数也有显著提高,有效推动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治理。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应增加减污降碳协同度指标作为环境政策效果评估依据,未来仍应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的优化力度,结合城市资源类型出台更有靶向性的蓝天保卫战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天保卫战 减污降碳协同度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控制虚拟现实游戏的腕部训练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银鑫 曾洪 宋爱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传统腕部康复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枯燥、用户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低导致训练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肌电控制虚拟现实游戏的腕部训练系统.采集腕部运动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通过肌肉协同原理解码出腕关节运动意图,用于虚拟现实游戏的控制... 针对传统腕部康复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枯燥、用户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低导致训练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肌电控制虚拟现实游戏的腕部训练系统.采集腕部运动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通过肌肉协同原理解码出腕关节运动意图,用于虚拟现实游戏的控制;在虚拟现实游戏中引入随机干扰力,通过阻抗控制的方式实现与虚拟现实环境的交互,使得用户可以探索不同的运动控制方式.通过模型标定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并且开展了训练实验,通过评估任务的完成时间以及路径效率评估训练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随机干扰力进行训练相对于无随机干扰力进行训练,任务的完成时间减少了24%,路径效率提升了26%,所设计的训练系统可以使得用户以更高效方法进行运动控制,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虚拟现实游戏 肌肉协同 随机干扰力 阻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聚/表二元复合驱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经验对短跑起跑过程中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正晔 刘陆帅 +2 位作者 孙媛 苏荣海 马运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共8页
目的:探究运动经验对起跑时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运动经验下肌肉协同与姿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同步采集11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和14名短跑初学者在起跑时的运动学、... 目的:探究运动经验对起跑时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运动经验下肌肉协同与姿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同步采集11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和14名短跑初学者在起跑时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和表面肌电数据。将2组受试者的表面肌电包络线映射至脊髓各节段的α−运动神经元池以获取脊髓水平的运动输出,采用非负矩阵分解和K-Means聚类获取2组受试者的肌肉协同特征。基于非受控流形分析建立各组肌肉协同变异性与质心横向位移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水平组L1~L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时与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水平组L4~S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末期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2)高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的空间结构较为合理,激活时间更为集中(P<0.05);3)高水平组在起跑时各组协同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低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仅在预备姿态时具有较好的协调。结论:运动经验可以优化各组肌肉协同间的协调及各协同内部的时空结构。合理调整预备姿态的肌肉激活策略并提高起跑器蹬离技术,有助于促进起跑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起跑 运动控制 肌肉协同 非受控流形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对收腹起跳阶段下肢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文慧 王瑶 +1 位作者 孙媛 马运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2-968,共7页
目的量化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EIF)前后运动员进行收腹起跳阶段中的下肢肌肉协同特征,揭示EIF对运动员收腹起跳阶段下肢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方法比较10名田径专项班二级男性运动员EIF干预前后收腹起跳阶段的下肢表面... 目的量化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EIF)前后运动员进行收腹起跳阶段中的下肢肌肉协同特征,揭示EIF对运动员收腹起跳阶段下肢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方法比较10名田径专项班二级男性运动员EIF干预前后收腹起跳阶段的下肢表面肌电数据,分析EIF前后肌肉协同结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EIF前后协同参数的差异。结果EIF前后均提取出2个协同元,且存在肌肉协同结构的交替激活。EIF后,协同元2的激活程度显著下降,从53.21±7.90降至43.44±10.23,协同元1无显著变化。EIF后协同元1的股直肌贡献度显著增加,从0.37±0.04增至0.44±0.07,半腱肌贡献度显著降低,从0.13±0.05降至0.08±0.05。结论在收腹起跳中,随EIF增加,下肢各肌肉协同元的激活程度降低,协同元1中吸收地面反作用力的股直肌贡献程度增加,提示股直肌存在拉伤风险,应加强预防股直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 肌肉协同 运动控制 运动性疲劳 非负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 被引量:20
17
作者 朱永丽 许晔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管理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形成互补合力。基于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应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调整医院职权架构、拓宽内部审计对象范围、完善内部审计整改制度、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推动...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管理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形成互补合力。基于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应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调整医院职权架构、拓宽内部审计对象范围、完善内部审计整改制度、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推动审计职能转型,保障医院安全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管理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行双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差异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梦力 钟亚平 +3 位作者 周易文 桂辉贤 关烨明 于婷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目的探究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态活动时双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差异。方法2023年4月至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招募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采集步行时双侧下肢肌肉的肌电,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健、患侧腿肌... 目的探究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态活动时双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差异。方法2023年4月至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招募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采集步行时双侧下肢肌肉的肌电,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健、患侧腿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肌肉相对权重。结果男性健侧腿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患侧腿解析出5类肌肉协同元,缺乏以胫骨前肌为主要参与肌肉的协同元2;女性健、患侧腿则均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相比于健侧腿,男性参与患侧腿活动的各类肌肉协同元的峰值激活用时均无显著变化(P>0.05);女性的协同元3、协同元5的峰值激活用时增加(P<0.05)。男性患侧腿协同元1的股直肌相对权重降低(P<0.05);女性患侧腿协同元2的股外侧肌相对权重升高(P<0.05),股二头肌相对权重降低(P<0.05),协同元3的股直肌的相对权重降低(P<0.05),协同元6的股二头肌相对权重降低(P<0.05)。结论步行期间,男性患侧腿冻结主导踝关节背屈功能的肌肉协同元参与以增强踝关节稳定性,降低承重反应期股直肌的相对权重以弱化膝关节落地缓冲功能;女性主导患侧腿承重反应期、支撑相中期动作的协同元激活延迟,增强承重反应期股外侧肌的相对权重,降低承重反应期股直肌、股二头肌与支撑相中期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以限制膝关节屈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步行 肌肉协同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鸽子机器人后肢运动控制策略研究
19
作者 姚文桢 张淋皓 +5 位作者 常铭 张宇 槐瑞托 杨俊卿 常辉 汪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鸽子机器人运动控制神经机制,分析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状态下,鸽子后肢伸缩腿动作的肌肉协同性及相似性。采集后肢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分别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运动状... 为了深入研究鸽子机器人运动控制神经机制,分析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状态下,鸽子后肢伸缩腿动作的肌肉协同性及相似性。采集后肢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分别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协同分解为肌肉贡献度矩阵和肌肉激活系数矩阵;然后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相似性。结果表明,与自由运动状态相比,电刺激背侧丘间核时分解出的肌肉贡献度值更高,肌肉激活时间更早,激活时间更长,肌肉贡献度矩阵及激活系数矩阵的相似值更大。这说明在电刺激状态下,较多的肌纤维更早产生兴奋,肌肉更快、更强收缩,神经系统对协同肌的控制作用更强,使运动行为更加协调有序,从而能快速有效地产生强烈的行为反应以应对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子机器人 后肢运动控制 肌肉协同 非负矩阵算法 背侧丘间核 相似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的自律协同电压控制技术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庆来 王彬 +3 位作者 孙宏斌 张伯明 汤磊 刘海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3,130,共7页
国内多个风电汇集区域具有大规模风电汇集馈入电网薄弱环节的典型特征,由此带来了电压波动和连锁脱网等运行挑战。文中提出了自律协同的电压控制框架,利用风电场侧自律控制协调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风电机组/电容电抗器等不... 国内多个风电汇集区域具有大规模风电汇集馈入电网薄弱环节的典型特征,由此带来了电压波动和连锁脱网等运行挑战。文中提出了自律协同的电压控制框架,利用风电场侧自律控制协调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风电机组/电容电抗器等不同时间常数的调节设备,从而抑制间歇性风电出力诱发的电压波动;在系统级实现协同控制,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可自适应于风功率变化的敏捷二级电压控制减小电压波动,在脱网风险较大时利用基于安全约束最优潮流(SCOPF)的预防控制保证汇集区域正常且安全的运行状态。该架构的若干关键技术已经在国内多个风电基地和风电场应用,现场运行结果表明了其控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接入 电压控制 自律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