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舒纯 严君 +5 位作者 高瑞敏 许梦琪 韩晓增 邹文秀 陈旭 陆欣春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探讨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2016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村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秸秆均匀混于0~15 cm土层(D15)、0~35 cm土层(D35)和0~50 cm土层(D50)4个处理,2017年后不再... 探讨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2016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村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秸秆均匀混于0~15 cm土层(D15)、0~35 cm土层(D35)和0~50 cm土层(D50)4个处理,2017年后不再进行秸秆还田,研究不同秸秆还田4年后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土层秸秆还田后效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表现不同,0~15 cm土层中表现为D15>D35>D50>D0;15~35 cm土层表现为D35>D50>D15>D0;35~50 cm土层表现为D50>D35>D15>D0。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均会提高全土层(0~50 cm)McIntosh指数,对Shannon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后效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不同,0~5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总的利用能力均表现为:D35>D50>D15>D0,从上至下各土层碳源利用能力最高的处理分别是D15、D35和D50。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微生物代谢碳源最多的是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及多聚物类碳源。因此,在质地黏重的黑土中采用秸秆深混还田方式是提升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的有效农田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黑土 biolog-eco微平板法 生物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微平板技术检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彩娟 黄巧云 陈雯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2,共6页
以采自湖北省荆州市和黄冈市的农田土壤作为供试土样,分别采用土壤样品冰浴后上清液100倍稀释、冰浴后悬浊液1 000倍稀释和离心去碳源3种方法,利用多功能酶标仪间隔12h检测D值,并计算AWCD(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每孔平均颜色... 以采自湖北省荆州市和黄冈市的农田土壤作为供试土样,分别采用土壤样品冰浴后上清液100倍稀释、冰浴后悬浊液1 000倍稀释和离心去碳源3种方法,利用多功能酶标仪间隔12h检测D值,并计算AWCD(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每孔平均颜色变化)值来探究分析土壤肥力高、富含有机质、可利用碳源丰富的农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BIOLOG-ECO微平板技术适宜方法。结果表明,土样冰浴后上清液100倍稀释的方法不能有效去除土壤中可利用碳源,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而冰浴后悬浊液1 000倍稀释、离心去碳源都能准确显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变化,但是两者AWCD的标准差有极显著的差异,比较而言,离心去碳源的方法能更稳定地检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能力。研究结果为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检测富含有机质的农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平板 农田土壤生物 AWCD 碳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符雨诗 梅秀凤 +1 位作者 韩国兴 李红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3-549,共7页
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菌橘致病... 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菌株为供试群体,采用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刃天青微平板法最佳体系中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CM),刃天青终浓度为40μmol/L,孢子浓度为105个/m L。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4~0.885μg/m L和0.367~0.873μg/m L,平均值分别为0.562和0.609μg/m L。正态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药剂抑制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群体的EC50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认为所得EC50值可作为病原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褐斑病和监测交链格孢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刃天青平板 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粪便中的肠道菌群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艳 刘均娥 +1 位作者 张晶 陈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定量检测方 活菌计数 肠道菌群 粪便标本 平板 生态疗 生态学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iolog-ECO板分析动物笼舍环境微生物
5
作者 王兴金 萨家祺 +2 位作者 李冠惠 黎绘宏 成世清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5-762,共8页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笼舍环境微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5种灵长动物(Primates)、3种爬行动物(Reptilia)笼舍的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样本共15个,采用Biolog-ECO板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15个样本的微生物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笼舍环境微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5种灵长动物(Primates)、3种爬行动物(Reptilia)笼舍的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样本共15个,采用Biolog-ECO板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15个样本的微生物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表现为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胺类等3类碳源的利用上(P<0.01),对羧酸、多聚物、酚酸类等碳源的利用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动物、笼舍环境相似、日常管理相同,环境微生物活性也比较一致;笼舍内的垫材类型相比动物种类而言,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更大,微生物活性自高到低的垫材类型依次为垫材A、垫材B、垫材C。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笼舍样本(S1)与其他样本存在比较明显的分异现象外,其他样本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规律可遁。推测S1样本中微生物活性的分异现象主要由消毒引起。动物笼舍环境微生物的组成比较复杂,可能的影响因素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 动物笼舍 biolog-eco平板 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缓冲层的四层平板波导的微扰分析
6
作者 佘守宪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给出计算含缓冲层的四层平板波导传播常数与衰减系数的高阶微扰理论,导出了由三层平板波导传输特性计算含缓冲层四层平板波导传输特性的高阶近似解析公式。方法简便易行,且可求得较高精度的结果。
关键词 光波导 多层平板波导 波导损耗 缓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瓜连作土壤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张娟琴 白娜玲 +5 位作者 张海韵 张月 张翰林 吕卫光 李双喜 郑宪清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87-95,共9页
解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探索障碍土壤的生态调控过程,旨在为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与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连作2年的设施西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CK(无肥)、CF(化肥)、OF(... 解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探索障碍土壤的生态调控过程,旨在为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与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连作2年的设施西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CK(无肥)、CF(化肥)、OF(有机肥)、OC(有机肥与化肥配施)、BO(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5个定位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组(CF、OF、OC、BO)碳源代谢能力、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CK),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为BO>OF>OC>CF>CK;在6类碳源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强,对酚酸类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弱;主成分分析显示,6类碳源对主成分1(PC1)的贡献度为-0.4270~-0.3686,其中贡献度最大的为酚酸,其次为羧酸。综上所述,施肥显著提升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功能多样性及养分含量,酚酸、羧酸是导致不同施肥处理间碳源代谢差异的主导碳源。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强碳源的代谢能力,从而促进养分转化,尤其是添加了抗病功能菌的BO处理,说明有机质及微生物多样性与碳源的代谢能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施肥 土壤 碳源代谢特征 biolog-eco微平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O-CaO-SiO_(2)平板玻璃减反射功能化研究
8
作者 郝霞 王其琛 +4 位作者 符有杰 李军葛 赵会峰 姜宏 王卓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6-1373,共8页
随着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与之配套使用的减反射玻璃重新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野。本文采用湿化学二步刻蚀法制备了具有减反射性能的Na_(2)O-CaO-SiO_(2)平板玻璃,采用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测试样品的... 随着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与之配套使用的减反射玻璃重新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野。本文采用湿化学二步刻蚀法制备了具有减反射性能的Na_(2)O-CaO-SiO_(2)平板玻璃,采用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测试样品的透过率、表面形貌和断面膜层厚度、表面化学成分、耐酸性和硬度,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玻璃膜层结构与透过率的关系。通过使用弱碱性的混合盐溶液对Na_(2)O-CaO-SiO_(2)玻璃表面进行化学刻蚀,使玻璃表面Si—O键断裂,在玻璃表面形成纳米膜层结构,当膜层厚度达到一定厚度时,一定波长的光在玻璃表面发生相消干涉,透过率最高可达到97.8%,刻蚀前后玻璃成分基本无变化,铅笔硬度达到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反射玻璃 透过率 Na_(2)O-CaO-SiO_(2)平板玻璃 湿化学二步刻蚀 表面裂纹 纳米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植被演替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裴振 孔强 郭笃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3-380,共8页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盐生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特征,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水平与盐生植被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随盐生植被正向演替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盐生植被从"裸地...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盐生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特征,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水平与盐生植被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随盐生植被正向演替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盐生植被从"裸地-强耐盐植物-轻耐盐性植物"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按演替顺序逐渐增加,且与全氮、碱解氮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与土壤盐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光板地-强耐盐植物-轻度耐盐植物"的演替,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不断增加,所利用的各类碳源数量上也越来越接近.全氮(Total nitrogen)和碱解氮(Available nitrogen)显著促进了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土壤盐度则显著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微平板法 碳源代谢多样性 盐生植被演替 主成分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顾国海 李梦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355-358,共4页
为全面了解滨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由陆地向海洋,分别选取滨海芦苇湿地、碱蓬滩湿地、互花米草湿地这3个不同类型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不同类型湿地的变化规律... 为全面了解滨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由陆地向海洋,分别选取滨海芦苇湿地、碱蓬滩湿地、互花米草湿地这3个不同类型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不同类型湿地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从Shannon指数来看,芦苇湿地与碱蓬湿地的差异显著,而与互花米草湿地差异不显著。3种湿地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强,碱蓬湿地次之,互花米草湿地湿地最弱; Shannon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变化也呈现出与AWCD一致的规律,说明随着湿地从陆地到海洋的演替,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利用强度存在差异,各湿地间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利用率最高,为优势碳源;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在碳源利用上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不同湿地类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上,其中碳水化合物类尤为突出。总体而言,湿地植被组成与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影响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biolog-eco微平板法 土壤生物 功能多样性 湿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对河西绿洲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郝燕 李金霞 +1 位作者 孙小妹 陈年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3-1211,共9页
在甘肃祁连葡萄观光园进行了增施沼液试验,旨在探明沼液施用量和年限对土壤质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的处理包括:对照处理(施用化肥,N 180 kg/hm2,P2O5150 kg/hm2,K2O 22.5 kg/hm2)、沼液替代化肥处理(33%、67%和100%... 在甘肃祁连葡萄观光园进行了增施沼液试验,旨在探明沼液施用量和年限对土壤质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的处理包括:对照处理(施用化肥,N 180 kg/hm2,P2O5150 kg/hm2,K2O 22.5 kg/hm2)、沼液替代化肥处理(33%、67%和100%化肥氮分别被沼液氮替代)及沼液增施处理(沼液氮用量分别为化肥氮的133%、167%和200%),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①33%沼液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连续2 a使用沼液的处理间差异大于1 a使用。②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类,使用沼液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率。连续两年使用沼液,133%和167%沼液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③与对照相比,使用沼液处理仅在提高土壤微生物均一度指数方面存在优势,且133%和167%沼液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④主成分分析表明,沼液使用量和使用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水平以及代谢多样性的影响有差异,且使用年限增加能使各处理间变异程度增大。⑤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引起不同沼液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分异的主要碳源,其中碳水化合物类是沼液使用年限增加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⑥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长期使用沼液(尤其是沼液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且当沼液使用量较大时可以完全取代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使用年限 biolog-eco微平板法 土壤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梦圆 宋艳宇 +5 位作者 高思齐 宫超 刘桢迪 马秀艳 袁佳宝 杨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10-2319,共10页
土壤微生物在植被养分积累和释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差异,选取三江平原甜茅(Glyceriaacutiflorasubsp.japonica)、薹草(Carex lasiocarpa... 土壤微生物在植被养分积累和释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差异,选取三江平原甜茅(Glyceriaacutiflorasubsp.japonica)、薹草(Carex lasiocarpa)、小叶章(Deyeuxiapurpurea)、水稻(Oryzasativa)、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5种不同植被类型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在48 h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较弱,48—168 h期间微生物代谢活性快速增加,168h后步入平稳期。其中甜茅湿地0—15cm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最高,AWCD值达到0.82。土壤微生物Shannon丰富度指数(H′)、Shannon-evenness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U)均表现为甜茅湿地最高,芦苇湿地最低。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表现出差异,甜茅湿地、薹草湿地和水稻湿地对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具有更高的利用能力,小叶章湿地更倾向于利用氨基酸类和有机酸类碳源,芦苇湿地对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更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Shannon指数、Shannon-evenness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Shannon-evenness指数、Simpson指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湿地植被类型和土壤活性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的重要因子,而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pH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湿地 土壤生物 碳源利用 多样性指数 biolog-eco微平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发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闫冰 肖能文 +4 位作者 齐月 付刚 高晓琦 刘高慧 李俊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5-1335,共11页
为研究城市发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北京市建成区为例,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环路内3种类型绿地(居民区内绿地、街道边绿地、公园内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环内各绿地类型土壤... 为研究城市发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北京市建成区为例,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环路内3种类型绿地(居民区内绿地、街道边绿地、公园内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环内各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平均颜色变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07、1.192、1.007,表明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较高,利用碳源能力较强,其他环路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相对较弱;其中,各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弱.城市环路梯度下居民区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大;街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或者城市环路梯度下街道边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趋同);四环一五环公园内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其他环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居民区内绿地、街道边绿地、公园内绿地提取的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6.79%、87.09%、84.92%,对主成分分离起主要作用的碳源主要是氨基酸类、糖类、多聚物类和羧酸类物质.冗余分析(RDA)表明,pH、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城市绿地类型和环路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分异存在一定影响,但对碳源代谢能力变异的解释量(5.91%)低于土壤理化因子的解释量(16.26%).研究显示,城市环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但各环路街道边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元显著差异,并且二环内、二环一三环、三环-四环各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也无显著差异,说明城市发展可能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趋于同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壤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eco平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4
作者 何中声 陈佳嘉 +7 位作者 朱静 王紫薇 谷新光 江蓝 陈博 徐道炜 吴则焰 刘金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04-3515,共12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解者,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解者,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900—1500 m),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夏季与冬季),揭示驱动戴云山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海拔1400 m区域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最强,微生物活性最高。冬季表现为海拔900 m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最强,活性最高。(2)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特征的研究表明,夏季与冬季中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是7个海拔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且夏季碳源利用程度高于冬季。(3)冗余分析表明夏季和冬季戴云山南坡7个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受土壤环境因子驱动,解释量分别为72.63%和44.12%,均高于地形因子的解释量。(4)土壤温度和全钾含量等因子是驱动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全钾、全磷、有效磷含量和坡向是驱动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海拔和季节变化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而影响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eco平板 季节变化 海拔 戴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山子区优势草本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悦 吕光辉 李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10-3117,共8页
以独山子区3种优势草本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丰富度指数Shannon(H)和均匀度指数Mc Intosh(U)均存... 以独山子区3种优势草本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丰富度指数Shannon(H)和均匀度指数Mc Intosh(U)均存在不同差异,且博乐蒿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优于非根际土壤及其他两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糖类、脂类、酸类和胺类碳源物质比较敏感,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敏感于酸类、氨基酸类以及糖类碳源,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更强,且不同植物根际环境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不同;微生物活性、丰富度指数和微生物均匀度指数与土壤pH值、SOM、AP和NO-3-N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博乐蒿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活性均较高,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在独山子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建设中可对其进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根际土壤 生物功能多样性 独山子区 biolog-eco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对野生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闫冰 齐月 +3 位作者 付刚 贺婧 肖能文 李俊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6-1254,共9页
为探明亚致死剂量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基于大田控制试验,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喷施亚致死剂量的莠去津对野生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莠去津的喷施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全部碳源的... 为探明亚致死剂量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基于大田控制试验,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喷施亚致死剂量的莠去津对野生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莠去津的喷施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全部碳源的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喷施处理后第30天相比,处理后第60天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全部碳源的能力有所降低,其中处理Ⅰ[喷施浓度(以质量浓度计)为1 200 g/hm^2]、处理Ⅲ(喷施浓度为300 g/hm^2)显著下降(P<0.05),而CK(对照组)、处理Ⅱ(喷施浓度为600 g/hm^2)降低程度不显著(P>0.05),并且其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全部碳源的利用能力大小为CK>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2)喷施处理后第30天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弱;喷施处理后第60天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降幅最大,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分别下降了0.63、0.78、0.85、0.76.(3)喷施除草剂后第30天处理Ⅱ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第60天各处理间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与喷施处理后第30天相比,第60天各处理多样性指数都有所下降,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4)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6.6%,主成分1能够区分喷施处理后两个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5)冗余分析(RDA)表明,pH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显示,除草剂莠去津的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野生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土壤生物 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eco平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砷酸盐胁迫对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永和 贾梦茹 +5 位作者 傅景威 向萍 史孝霞 崔昕毅 罗军 陈焱山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蜈蚣草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砷超富集植物,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砷的转化及蜈蚣草砷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采用qPCR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砷胁迫下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的16SrRNA... 蜈蚣草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砷超富集植物,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砷的转化及蜈蚣草砷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采用qPCR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砷胁迫下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的16SrRNA基因丰度进行定量分析;其次,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等探讨了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利用的差异和砷胁迫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砷胁迫不仅降低16SrRNA基因丰度、减少微生物数量,还会显著影响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受砷胁迫的影响最显著.此外,砷胁迫会诱导抗砷微生物成为优势群落,结构趋于单一.由于长期暴露可增加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后期研究可深入探讨蜈蚣草根系分泌物中特异碳源物质在强化微生物-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根际圈 生物群落 多样性 biolog-eco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盐碱地九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57
18
作者 杜滢鑫 谢宝明 +2 位作者 蔡洪生 唐璐 郭长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0-747,共8页
盐碱土是陆地表面生态脆弱区域。它与荒漠化过程相伴而生,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盐碱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于盐碱土壤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运... 盐碱土是陆地表面生态脆弱区域。它与荒漠化过程相伴而生,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盐碱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于盐碱土壤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PCR-DGGE技术和Biolog微平板法,对大庆盐碱地9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不同,同一科的植物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组成。对11个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这一地区植物根际优势微生物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利用Biolog微平板法分析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底物碳源的代谢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豆科的野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对底物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植物根际 生物群落 PCR—DGGE Biolog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文娴 赵从举 +3 位作者 朱敏捷 吴喆滢 韩奇 郑庆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65-72,共8页
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海南岛4龄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平均AWCD逐渐增大,代谢活性逐渐增强,300h时AWCD值下层土〉中层土〉上层土;不同... 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海南岛4龄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平均AWCD逐渐增大,代谢活性逐渐增强,300h时AWCD值下层土〉中层土〉上层土;不同土层微生物对胺类碳源利用率最高,酚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次之,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Shannon多样性指数(H)逐渐增大,20~30cmMc Intosh丰富度指数(U)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E)又显著较低,0~10cm土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 Intosh丰富度指数(U)均较低,即桉树人工林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31种碳源中提取的2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1.65%和32.51%,对PC1和PC2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和胺类;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还受土壤性状的综合调控,尤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关性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平板 桉树人工林 功能多样性 土壤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艳霞 冯宏 +3 位作者 李华兴 刘远金 张育灿 林日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6-1211,共6页
在温室盆栽玉米条件下,应用平板计数法、氯仿熏蒸浸提法和Biolog微平板法,进行施用菌剂、生物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无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复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 在温室盆栽玉米条件下,应用平板计数法、氯仿熏蒸浸提法和Biolog微平板法,进行施用菌剂、生物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无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复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混肥 土壤生物 Biolog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