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人参皂甙Rg3作用后大鼠尿液代谢物指纹图谱分析及标记物的鉴定 被引量:33
1
作者 汪江山 赵欣捷 +4 位作者 郑育芳 孔宏伟 卢果 蔡宗苇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PLC)采用1.7μm的色谱柱填料,有更好的分离效率、峰容量以及灵敏度;高分辨的时间飞行质谱(TO F-M S)能够测定化合物准确的分子质量并具有M S/M S功能。两者的联用适合于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和未知物的结构鉴定。因...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PLC)采用1.7μm的色谱柱填料,有更好的分离效率、峰容量以及灵敏度;高分辨的时间飞行质谱(TO F-M S)能够测定化合物准确的分子质量并具有M S/M S功能。两者的联用适合于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和未知物的结构鉴定。因此建立了一种基于UPLC/TO F-M S测定人参皂甙Rg3给药后大鼠尿液代谢物变化的方法,对其中2种发生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分别通过准确的质量测定得到其元素组成,通过M S/M S技术得到其结构信息,并通过检索数据库最终分别鉴定为4,8-二羟喹啉甲酸和4-羟基-2-喹啉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 飞行时间质 代谢指纹图 人参皂甙 人参 结构鉴定 精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区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在CYP450中的代谢指纹图谱及对CYP450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毕云枫 刘舒 +2 位作者 李雪 刘志强 宋凤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84-2089,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对单酯型及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的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对单酯型及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的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对单酯型和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在CYP450中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活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酯型生物碱组分对CYP2C及2D的抑制能力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7.44和6.74μmol/L;双酯型生物碱组分对CYP1A2,3A,2C和2D均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39.48,70.44,17.36和86.04μmol/L.代谢指纹图谱显示,双酯型生物碱组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有6个特异性产物可以作为该反应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类生物碱 细胞色素P450 代谢指纹图 超高效液相色-串联质 多探针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蒜薹采后病原真菌的鉴定、rDNA ITS序列及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友升 何欣萌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李健 李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1-175,共5页
为明确蒜薹贮藏期致病菌种类,增强采后病害防治针对性,从自然发病的苍山草薹上分离到1株丝状致病真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ni),分析其对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发现该菌对碳源适应性较强,... 为明确蒜薹贮藏期致病菌种类,增强采后病害防治针对性,从自然发病的苍山草薹上分离到1株丝状致病真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ni),分析其对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发现该菌对碳源适应性较强,最适碳源有D-果糖、蔗糖、麦芽糖、α-D-葡萄糖、D-半乳糖等75种,可利用碳源有5种:D-葡萄糖胺、D-塔格糖、γ-羟丁酸、D-苹果酸和尿苷,不可利用碳源有N-乙酰-β-D-甘露糖胺、N-乙酰-D-半乳糖胺、L-海藻糖、i-赤藓糖醇、葡糖醛酰胺等1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薹 采后病害 ITS 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桃、李果实采后褐腐病菌鉴定、rDNA ITS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友升 张燕 陈玉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6-250,共5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ia fructicola(FJ515894)的亲缘关系较近。5株褐腐病菌对D-果糖、麦芽糖、蔗糖等共56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1种最适碳源和5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 091#与089#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而Monilinia fructicola 086#、071#、072#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因此利用rDNA ITS序列和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均可区分桃、李果实5株褐腐病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且两种方法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李果实 褐腐病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果实贮藏期间4株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友升 陈玉娟 张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35-239,共5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安哥诺"(Prunus angeleno)和"黑琥珀"(Prunus salicina cv.Black amber)李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通过对病原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系统分析,确定菌株059#为串...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安哥诺"(Prunus angeleno)和"黑琥珀"(Prunus salicina cv.Black amber)李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通过对病原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系统分析,确定菌株059#为串珠状赤霉(Gibberella moniliformis)、菌株067#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087#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以及菌株088#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进一步利用Biolog FF MicroPlate分析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这4种病原菌的最适碳源皆在77种以上,且共同的最适碳源包括D-果糖、D-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苹果酸和柠檬酸等4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实 病原真菌 ITS 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鉴定以及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友升 郭晓敏 +1 位作者 姚子鹏 李丽萍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八月脆桃果实(Amygdalus persica cv.Bayuecui)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074#.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ITS rDNA序列分析,证明菌株074#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elliptica).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为灰葡...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八月脆桃果实(Amygdalus persica cv.Bayuecui)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074#.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ITS rDNA序列分析,证明菌株074#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elliptica).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为灰葡萄孢霉菌的寄主.通过Biolog FFMicroPlate分析该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Botrytis elliptica代谢指纹图谱为最适碳源包括D-果糖、蔗糖、L-苹果酸、琥珀酸、D-葡萄糖酸、L-天门冬氨酸、L-丝氨酸、腺苷、5'-磷酸腺苷等26种,可利用碳源14种,不可利用碳源5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病原真菌 ITS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HPLC-ESI-MS^n法分析复方丹参滴丸的代谢指纹图谱(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房敏峰 郑晓晖 +3 位作者 王世祥 赵新锋 卫引茂 郑建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建立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后人血浆中活性成分的代谢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在不同时间点采集人血浆样品,通过微血管张力实验测试血管扩张效果,采用柱切换系统对样品进行富集纯化。结果:1.5h采集的血浆扩张血管能力最强,在色谱图中出... 目的:建立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后人血浆中活性成分的代谢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在不同时间点采集人血浆样品,通过微血管张力实验测试血管扩张效果,采用柱切换系统对样品进行富集纯化。结果:1.5h采集的血浆扩张血管能力最强,在色谱图中出现5个新的色谱峰。结论:色谱图中5个特征色谱峰与复方丹参滴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 代谢指纹图 复方丹参滴丸 药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罗伦隐球酵母的26S rDNAD1/D2区序列、代谢指纹图谱及生防效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子鹏 郭晓敏 +1 位作者 王友升 李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研究3株不同来源的酵母拮抗菌(Crytococcus laurentii)001#、010#和012#的种间亲缘关系、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中的不同碳源物质代谢指纹图谱以及对于不同果蔬的侵染病原菌的生防效力。结果表明: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001#和010#间的碳源... 研究3株不同来源的酵母拮抗菌(Crytococcus laurentii)001#、010#和012#的种间亲缘关系、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中的不同碳源物质代谢指纹图谱以及对于不同果蔬的侵染病原菌的生防效力。结果表明: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001#和010#间的碳源代谢指纹图谱中存在43种相同的最适碳源和13种相同的可利用碳源,菌株012#则与001#和010#利用碳源情况差异性较大,但是它们分别在梨、油桃和芦笋果实上的生防效力却有一些差别,这可能与不同菌株所特异利用的碳源种类以及果蔬中含有的特异的碳源种类和含量有关。发现不同果实的碳源成分和比例引起的拮抗菌生防效果差异的现象,并揭示亲缘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表现出来,为酵母拮抗菌在生防效力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拮抗菌 分子生物学聚类分析 代谢指纹图 生防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宏杰 雷钧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903-1904,共2页
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为方便大家了解和认识这一方法,特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了它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代谢物组学 血液指纹图 中医药信息学 藏象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耐氯霉素腐败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11
作者 王友升 何欣萌 +1 位作者 张燕 陈玉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9-32,共4页
从污染的化妆品中分离到1株具有氯霉素抗性的革兰阴性菌213#。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表明分离菌与GenBank中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标准菌株同源性为100%,通过Biolog GN2MicroPlate分析该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 从污染的化妆品中分离到1株具有氯霉素抗性的革兰阴性菌213#。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表明分离菌与GenBank中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标准菌株同源性为100%,通过Biolog GN2MicroPlate分析该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发现分离菌与Biolog数据库中的B.cepacia具有最相似的特征代谢指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耐氯霉素细菌 16S RRNA基因序列 碳源代谢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水果采后链格孢属真菌的rDNA ITS区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向峰 姚婷 +2 位作者 张萌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8,94,共8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冬枣、樱桃、杏及蓝莓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231#、320#、322#和333#。由形态学特征观察可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r DNA ITS区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樱桃320#和杏322#与A.altern...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冬枣、樱桃、杏及蓝莓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231#、320#、322#和333#。由形态学特征观察可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r DNA ITS区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樱桃320#和杏322#与A.alternata(AY625056.1)处于同一分枝,置信度达100%;而蓝莓333#与A.tenuissima(KP324980.1)处于同一分枝,冬枣231#与蓝莓333#和A.tenuissima(KP324980.1)的亲缘性很近,在同一分支上的置信度达100%。对95种碳源的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4株链格孢属真菌对吐温80、N-乙酰-D-葡萄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等86种碳源的代谢特征相同,包括78种最适碳源和8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冬枣231#与A.alternata(Fr.)Keissl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4株链格孢属真菌的ITS区序列系统进化树分类与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链格孢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AMDIS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延梅 陈娟 +2 位作者 龙虎 唐俊妮 王月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7-213,共7页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轮廓特征,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在7.5%NaCl肉汤培养基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及自动质谱光谱反卷积与识别系统(AMDIS),结合《中药色谱指...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轮廓特征,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在7.5%NaCl肉汤培养基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及自动质谱光谱反卷积与识别系统(AMDIS),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检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研究确立了由1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目标化合物组成的质谱数据库,并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得到10组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符合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基于此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采用HS-SPME-GC/MS-AMDIS方法鉴定的物质在NIST检索时正向和反向匹配度均大于800,在AMDIS目标化合物质谱数据库中最小匹配度均大于80,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可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质量监测及分析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挥发性代谢产物 指纹图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联用 自动质反卷积与识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指纹图谱对绿茶品质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景进 石元值 +2 位作者 张群峰 王洁 阮建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270-1276,共7页
伴随现代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检测茶叶品质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实验收集了全国范围内7个产区中50个不同种植品种的绿茶样品并采用相同的扁形茶加工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空质谱联用(UPLC-Q-TOF/MS)得到绿茶代谢指... 伴随现代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检测茶叶品质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实验收集了全国范围内7个产区中50个不同种植品种的绿茶样品并采用相同的扁形茶加工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空质谱联用(UPLC-Q-TOF/MS)得到绿茶代谢指纹图谱,同时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分析(PLS)实现了绿茶品质等级划分,并创新性地比较了水提取法与甲醇提取法对代谢指纹图谱分析造成的差异。结合感官审评结果,使用偏最小二乘分析、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神经网络等模型对绿茶审评得分或等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水提取方法下PLS回归模型的RMSEP值(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91,而在甲醇提取方法下RMSEP值为1.83,其他模型对于水浸提液的回代验证和交叉验证的结果分布在95%和84%附近,而对甲醇提取液的回代验证和交叉验证结果分布在70%和63%附近;在已检测到的1 568种代谢产物中L-Arginine、Gallocatechin、Theaflavin、Epigallocatechin等23种代谢产物在不同品质绿茶中具有显著性差异,是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重要因子;决策树、神经网络和PLS回归等都适合作为绿茶品质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感官审评 代谢指纹图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9
15
作者 周建良 齐炼文 李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介绍了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即中药真实性鉴定(化学指纹图谱)、有效性评价(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代谢指纹图谱)以及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目前化学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方面已比较成熟;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和代谢... 介绍了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即中药真实性鉴定(化学指纹图谱)、有效性评价(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代谢指纹图谱)以及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目前化学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方面已比较成熟;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和代谢指纹图谱由于与药效活性相关,在中药的有效性评价中已体现出优势;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 效学 生物指纹图 代谢指纹图 真实性鉴定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MS代谢组学分析云南不同产地深纹核桃仁品质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舒雯 赵红 +2 位作者 付晓萍 龚加顺 彭春秀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5-285,共11页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云南不同产地深纹核桃仁代谢产物的差异性。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E-MS),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差异性分析对云南深纹核桃仁的代谢组学特征进...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云南不同产地深纹核桃仁代谢产物的差异性。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E-MS),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差异性分析对云南深纹核桃仁的代谢组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05种代谢物,其中脂肪酸、莽草酸和苯丙酸、氨基酸和多肽占比较高,主要参与苯丙氨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8个产地深纹核桃仁中差异代谢物有185种(VIP>1且P<0.05),筛选到吲哚乙酸、黄腐酚、酮亮氨酸等为大理州永平县核桃仁潜在标志物,丁香酸、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癸酸等为丽江市古城区核桃仁潜在标志物,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为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核桃仁潜在标志物,异土木香内酯、山奈酚、胆绿素等为大理州漾濞县核桃仁潜在标志物,香兰素为普洱市景东县核桃仁潜在标志物,山奈素、亮氨酸、异亮氨酸等为楚雄州大姚县核桃仁潜在标志物,N-乙酰苯丙氨酸、丙二酸、天冬酰胺等为保山市昌宁县核桃仁潜在标志物,多巴黄质、7-乙酰氧基-4-甲基香豆素、十一烷酸等为临沧市凤庆县核桃仁潜在标志物,这些差异可能会对核桃仁的抗氧化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指纹图谱和相似度分析有效实现了不同产地核桃仁区分,提供了云南不同产地深纹核桃仁代谢物信息,UHPLC-QE-MS技术对云南不同产地深纹核桃仁的鉴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纹核桃 代谢组学 不同产地 差异代谢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衍生化反应和GC-MS技术测定大鼠血液和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轮廓谱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鑫华 刘梅 李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硅烷基衍生化反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测定方法,初步研究大鼠血液和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轮廓谱。方法:通过硅烷基化反应,将生物样品中的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类和固醇类物质制成热稳定性强、易... 目的:建立基于硅烷基衍生化反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测定方法,初步研究大鼠血液和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轮廓谱。方法:通过硅烷基化反应,将生物样品中的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类和固醇类物质制成热稳定性强、易挥发的硅烷酯或醚,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对大鼠血液和尿液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通过优化衍生化条件和色谱条件,建立了最佳的GC-MS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获得了大鼠尿液和血液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轮廓谱,并鉴定了其中23个主要色谱共有峰。结论:优化的衍生化方法结合GC-MS技术可以从代谢水平对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病理模型中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最佳的测定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指纹图 气相色-质联用(GC-MS) 血液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逸曾 余雁 +3 位作者 易智彪 易伦朝 王平 王亚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3-826,共4页
近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方剂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将为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中药... 近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方剂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将为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提供新方法;而代谢组学的研究成果,则可能为建立新型的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药效评价的技术平台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现代化 指纹图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属细菌特征挥发性代谢物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雪 倪鹏 +2 位作者 喻勇新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1-237,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李斯特属5种细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鉴定其化学物质,测定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研究发现通过与空白培养基比较,样品间共有挥发性物质有酮类(3种)、醛类(2种)、烷烃(2种)和其他物质(4种),且样品间各物质...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李斯特属5种细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鉴定其化学物质,测定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研究发现通过与空白培养基比较,样品间共有挥发性物质有酮类(3种)、醛类(2种)、烷烃(2种)和其他物质(4种),且样品间各物质相对含量差异显著(P<0.05);经菌株代谢新产生挥发性物质有乙醇、丙酮、3-羟基-2-丁酮、乙酸丁酯、3-甲硫基丙醛和6-丁基壬烷;以及各菌株独有的挥发性代谢物质,最终发现每个细菌特有的气味化学条码。并通过电子鼻技术有效的区分李斯特属的5种细菌。研究表明,此气味化学条码有望应用于李斯特属细菌无损、快速的鉴定、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质联用 电子鼻 挥发性代谢产物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白及不同采收期次生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秦亚东 汪荣斌 +1 位作者 方凤满 李林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研究白及栽培品不同采收期特征差异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白及指纹图谱并测定gastrodin、militarine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最小偏二乘分析(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从16个共有... 为研究白及栽培品不同采收期特征差异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白及指纹图谱并测定gastrodin、militarine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最小偏二乘分析(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从16个共有峰中识别7个特征化学成分为不同采收季节主要特征差异成分。利用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技术(HPLC-HRMS)鉴定为葡萄糖苷类成分(gastrodin)、苄酯类成分(blestroside、militarine、gymnosideⅤ)以及菲类成分(4-甲氧基菲-2,7-二醇、benzylhydrophenanthrene 3、coelonin)。结果显示7个主要差异成分随季节呈现不同动态变化规律,gastrodin和militarine在不同采收期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指导白及采收时期及内在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采收期 高效液相色-高分辨质 指纹图 次生代谢产物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