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u^(3+)掺杂Bi_(4)Ti_(3)O_(12)薄膜铁电性与发光调控及信息编码应用
1
作者 付建海 李齐清 +5 位作者 贾玉萍 龙菲 甘德超 王旺 陈浩然 常钰磊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2-1300,共9页
铁电氧化物Bi_(4)Ti_(3)O_(12)(BIT)具有独特的层状钙钛矿结构和优异的铁电性能,其晶体结构可以在外部电场作用下发生畸变。稀土离子掺杂BIT因其发光强度对晶体对称性变化的敏感性而备受关注,这为实现通过施加外部电场调节稀土离子的发... 铁电氧化物Bi_(4)Ti_(3)O_(12)(BIT)具有独特的层状钙钛矿结构和优异的铁电性能,其晶体结构可以在外部电场作用下发生畸变。稀土离子掺杂BIT因其发光强度对晶体对称性变化的敏感性而备受关注,这为实现通过施加外部电场调节稀土离子的发光强度提供了可能。然而,同时实现优异的发光和铁电性能对稀土离子的掺杂种类和浓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Eu^(3+)掺杂浓度的BIT(BIT∶x Eu)铁电薄膜,系统研究了其铁电和发光特性。在低掺Eu^(3+)浓度(x≤0.5)下,薄膜的铁电性能显著增强。在x=0.3时,通过施加外部电场实现了BIT∶x Eu薄膜光致发光(PL)强度的实时、动态和可逆调控。此外,通过操控PL发射,成功地将设计的数字编码电信号向可见光发光波形进行映射,并实现信息编码。这些发现为光信息存储和光电突触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ti_(3)o_(12) Eu^(3+)掺杂 铁电性 溶胶-凝胶法 数字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4)Ti_(3)O_(12)铋层状压电陶瓷的A/B位掺杂及其电学性能
2
作者 张家维 陈宁 +3 位作者 程原 王博 朱建国 金城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0-696,I0005-I0007,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航天、航空和核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能够在450℃及以上温度正常工作的压电陶瓷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钛酸铋(Bi_(4)Ti_(3)O_(12),BIT)是铋层状结构陶瓷中具有较高居里温度(TC~650℃)的压电陶瓷,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但是纯... 近年来,随着航天、航空和核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能够在450℃及以上温度正常工作的压电陶瓷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钛酸铋(Bi_(4)Ti_(3)O_(12),BIT)是铋层状结构陶瓷中具有较高居里温度(TC~650℃)的压电陶瓷,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但是纯相BIT陶瓷压电常数(d_(33))和高温电阻率较低,阻碍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本工作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A位Ce离子和B位W、Ta、Sb离子共同掺杂的BIT基压电陶瓷(BCTWTaS-100x,x=0~0.04),系统研究了Ce掺杂对BIT基陶瓷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引入Ce离子造成BIT陶瓷晶格畸变以及畴结构变化,显著增强了陶瓷的压电性能(x=0.03时,BCTWTaS-3陶瓷d_(33)=37 pC/N)。随着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TiO_(6)八面体顶部氧原子的相对位移增大,BIT陶瓷的晶格畸变程度相应增加。BCTWTaS-3陶瓷具有较高的TC(673℃)以及高温电阻率(500℃时电阻率保持在10^(6)Ω·cm数量级)。此外,该陶瓷还表现出良好的d_(33)热稳定性,在600℃退极化2 h后,d_(33)仍能保持其初始值的85%以上。结果表明,BCTWTaS-100x陶瓷在450℃以上高温环境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ti_(3)o_(12) 高居里温度 压电陶瓷 晶格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光热效应的多级Ti_(3)C_(2)/Bi_(12)O_(17)Br_(2)肖特基异质结简单合成及其太阳能驱动抗生素光降解的研究
3
作者 刘超 余欢 +6 位作者 李佳明 余茜 郁壮志 宋玉玺 张峰 张勤芳 邹志刚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7,共14页
在去除盐酸四环素(TC)方面,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和绿色的方法,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搅拌过程来构建具有多级结构的Ti_(3)C_(2)/Bi_(12)O_(17)Br_(2)(命名为TBOB)肖特基异质结,其中Bi_(12)O_(17)Br_(2)组分... 在去除盐酸四环素(TC)方面,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和绿色的方法,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搅拌过程来构建具有多级结构的Ti_(3)C_(2)/Bi_(12)O_(17)Br_(2)(命名为TBOB)肖特基异质结,其中Bi_(12)O_(17)Br_(2)组分紧密地沉积在Ti_(3)C_(2)表面。通过模拟太阳光下降解TC来评价所有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与Bi_(12)O_(17)Br_(2)相比,所制备的TBOB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光降解活性,活性的增强归功于Ti_(3)C_(2)和Bi_(12)O_(17)Br_(2)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Ti_(3)C_(2)的负载量可提高光捕获能力,肖特基异质结的形成可促进有效的电荷载流子分离,以及光热效应可促进表面反应动力学。此外,对影响TBOB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证实了•O2−和e−是TC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结合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提出并讨论了可能的电荷载流子转移途径和光催化降解机理。本研究为合理设计高效光热辅助Ti_(3)C_(2)基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12)o_(17)Br_(2) ti_(3)C_(2) 肖特基异质结 光热效应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八面体扭转及其对CaCu_(3)Ti_(4)O_(12)介电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
作者 罗昊 成鹏飞 +3 位作者 党子妍 耿可佳 周敏 苏耀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2,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方法,通过调整氧原子的位置使TiO_(6)八面体扭转,对比了氧八面体扭转前后CaCu_(3)Ti_(4)O_(12)(CCTO)的成键状况、能带结构、原子态密度及光频介电函数等性能参数的变化,发现Ti-O-T...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方法,通过调整氧原子的位置使TiO_(6)八面体扭转,对比了氧八面体扭转前后CaCu_(3)Ti_(4)O_(12)(CCTO)的成键状况、能带结构、原子态密度及光频介电函数等性能参数的变化,发现Ti-O-Ti键扭转方向的变化对各原子的电荷、键长和布居几乎没有影响,但扭转角度的改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随着Ti-O-Ti键夹角的增大,Cu的电荷量增加,Cu—O键键长增大,布居数减小,同时介电常数显著增大,表明Cu—O键刚性约束被打破后有助于CCTO光频介电常数的增加。研究揭示了TiO_(6)八面体的扭转对CCTO宏观介电性能的影响,为基于微结构调控优化CCTO的介电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 tio_(6)八面体 ti-o-ti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Cl/Bi_(4)Ti_(3)O_(1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洁 张越纯 +4 位作者 段美伊 欧安琪 曹海林 吴志平 刘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65-2868,2874,共5页
采用Ag@AgCl/Bi_(4)Ti_(3)O_(1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处理亚甲基蓝溶液,考察了光催化剂投加量、废水pH值和光沉积时间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光催化反应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当光催化剂投加量为180 mg,pH值为10,光沉积时间为30 min时,... 采用Ag@AgCl/Bi_(4)Ti_(3)O_(1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处理亚甲基蓝溶液,考察了光催化剂投加量、废水pH值和光沉积时间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光催化反应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当光催化剂投加量为180 mg,pH值为10,光沉积时间为30 min时,用300 W氙灯光催化降解200 mL,10 mg/L亚甲基蓝溶液60 min时,其光催化脱色率达98.96%,Ag@AgCl/Bi_(4)Ti_(3)O_(12)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有较好的拟合度,其表面反应速率k达0.07411 min^(-1),半衰期t_(1/2)为9.35 min,证明Ag@AgCl/Bi_(4)Ti_(3)O_(12)有较优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Ag@AgCl/bi_(4)ti_(3)o_(12) 亚甲基蓝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溶液分解法制备Bi_(4)Ti_(3)O_(12)纳米晶体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少伟 侯云 +4 位作者 黄佶 王卓 尚淑霞 王弘 王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17-117,共1页
Bi4Ti3 O12 是一种典型的铁电材料 ,它具有优良的铁电、电光和压电等性能 ,广泛应用于电光器件、存储器及压电器件等方面 ,是制作铁电存储器的主要材料之一。化学溶液分解 (CSD)法是在溶胶凝胶 (Sol Gel)法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分解 (MOD)... Bi4Ti3 O12 是一种典型的铁电材料 ,它具有优良的铁电、电光和压电等性能 ,广泛应用于电光器件、存储器及压电器件等方面 ,是制作铁电存储器的主要材料之一。化学溶液分解 (CSD)法是在溶胶凝胶 (Sol Gel)法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分解 (MOD)法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不但继承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 ,还弥补了它们的一些不足 ,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本文以Bi(NO3 ) 3 ·5H2 O和Ti(OC4H9) 4为原料 ,用化学溶液分解法制备了纳米级Bi4Ti3 O12 晶体 ,用快速退火装置 (RTA)在不同退火温度和不同退火时间下对样品处理得到相应粒径的纳米晶体 ,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这些纳米晶体进行评估 ,研究了退火温度及时间对Bi4Ti3 O12 纳米晶体的结晶度和粒径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铁电材料 化学溶液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Bi_(2)O_(3)对CaCu_(3)Ti_(4)O_(12)陶瓷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玉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39,共5页
采用传统高温共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1-x)BixCu_(3)Ti_(4)O_(12-x/2)(x=0,1%,2%,3%,4%,5%)陶瓷,研究了掺杂Bi_(2)O_(3)对CaCu_(3)Ti_(4)O_(12);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Bi_(2)O_(3)可以促进CCTO陶瓷的致密性和晶... 采用传统高温共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1-x)BixCu_(3)Ti_(4)O_(12-x/2)(x=0,1%,2%,3%,4%,5%)陶瓷,研究了掺杂Bi_(2)O_(3)对CaCu_(3)Ti_(4)O_(12);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Bi_(2)O_(3)可以促进CCTO陶瓷的致密性和晶粒均匀性,掺杂Bi_(2)O_(3)有利于提高CCTO陶瓷的介电性能以及其稳定性,且介电性能与陶瓷晶粒的均匀性和陶瓷的致密性有着一定的联系。相对而言掺杂4%Bi_(2)O_(3)的介电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 bi_(2)o_(3) 显微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位Mn/W共掺杂对Bi_(4)Ti_(3)O_(12)铋层状压电陶瓷的电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志豪 黄荣厦 张艺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9-726,共8页
采用直接反应烧结法制备Mn/W共掺杂的Bi_(4)Ti_(3-x)(Mn_(1/3)W_(2/3))_(x)O_(12)(BITMW-100x,0.01<x<0.07)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研究Mn/W掺杂含量对BITMW-100x陶瓷的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XRD图谱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单一... 采用直接反应烧结法制备Mn/W共掺杂的Bi_(4)Ti_(3-x)(Mn_(1/3)W_(2/3))_(x)O_(12)(BITMW-100x,0.01<x<0.07)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研究Mn/W掺杂含量对BITMW-100x陶瓷的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XRD图谱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单一相。随着Mn/W掺杂含量的增加,SEM图谱中观察到陶瓷晶粒的尺寸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介温图谱中发现Mn/W的掺杂能有效抑制Bi_(4)Ti_(3)O_(12)陶瓷样品的介电损耗,同时居里温度也呈现小幅度下降。Mn/W在取代Ti离子后能减少Bi_(4)Ti_(3)O_(12)陶瓷的氧空位缺陷浓度,减少氧空位对电畴的钉扎效应,提升压电系数。当Mn/W掺杂含量x=0.05时,陶瓷样品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介电损耗(tanδ)为0.7%,居里温度为674℃,压电常数(d_(33))为18.1pC·N^(-1),同时压电常数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bi_(4)ti_(3)o_(12) B位掺杂 铁电 铋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b共掺杂BaBi_(4)Ti_(4)O_(15)-Bi_(4)Ti_(3)O_(12)新型共生铋层状压电陶瓷 被引量:2
9
作者 樊文英 江向平 +3 位作者 陈超 黄枭坤 聂鑫 王衔雯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6,共9页
通过传统固相法合成了具有超晶格结构的Ba Bi_(8)Ti_(7-x)(Cu_(1/3)Nb_(2/3))_(x)O_(27)(简称:BBT-BIT-x(Cu_(1/3)Nb_(2/3))共生陶瓷。结果表明,BBT-BIT-x(Cu_(1/3)Nb_(2/3))陶瓷的电学性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随着x的增加,介电损耗呈现... 通过传统固相法合成了具有超晶格结构的Ba Bi_(8)Ti_(7-x)(Cu_(1/3)Nb_(2/3))_(x)O_(27)(简称:BBT-BIT-x(Cu_(1/3)Nb_(2/3))共生陶瓷。结果表明,BBT-BIT-x(Cu_(1/3)Nb_(2/3))陶瓷的电学性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随着x的增加,介电损耗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居里温度逐渐增加(Tc:483~494℃);压电常数和剩余极化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x=0.035时压电常数和剩余极化强度同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d_(33)=18 p C/N,2P_(r)=16.5μC/cm^(2)。此外,BBT-BIT-0.035(Cu_(1/3)Nb_(2/3))陶瓷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00℃/0.5 h下压电常数仍有14 p C/N,是起始值的82.4%,这有利于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陶瓷 Babi_(4)ti_(4)o_(15)-bi_(4)ti_(3)o_(12) 压电性能 居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掺杂Ca_(1-x)Y_xCu_3Ti_4O_(12)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旺 杜江萍 +3 位作者 唐鹿 薛飞 辛增念 罗哲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0,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掺杂的CaCu_3Ti_4O_(12)(CCTO)陶瓷,研究了Y掺杂量对Ca_(1-x)Y_(2x/3)Cu_3Ti_4O_(12)(x=O%,1%,3%,5%)陶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影响,对Y掺杂影响CCTO陶瓷介电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掺杂的CaCu_3Ti_4O_(12)(CCTO)陶瓷,研究了Y掺杂量对Ca_(1-x)Y_(2x/3)Cu_3Ti_4O_(12)(x=O%,1%,3%,5%)陶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影响,对Y掺杂影响CCTO陶瓷介电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Y掺杂量在1~5 mol%时对CCTO陶瓷的相结构基本无影响;然而,当Y掺杂量达到3 mol%时,CCTO陶瓷的晶粒长大被明显抑制。Y掺杂量为1~3 mol%时,不仅可以提高CCTO陶瓷的介电常数,而且可以同步降低其介电损耗,从而有助于CCTO陶瓷的综合介电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 介电性能 掺杂 晶界电阻 晶粒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CaCu_3Ti_4O_(12)陶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雁 李盛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5-839,共5页
为了降低CaCu_3Ti_4O_(12)陶瓷的介电损耗,保持高介电常数,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aCu_3Ti_4O_(12)陶瓷.研究了前驱粉料的热分解过程、煅烧后粉料的物相结构、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并考察了Ca、Cu混合溶液pH值对CaCu_3Ti_4O_(12)... 为了降低CaCu_3Ti_4O_(12)陶瓷的介电损耗,保持高介电常数,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aCu_3Ti_4O_(12)陶瓷.研究了前驱粉料的热分解过程、煅烧后粉料的物相结构、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并考察了Ca、Cu混合溶液pH值对CaCu_3Ti_4O_(12)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Cu混合溶液pH值为5.1时,制备的CaCu_3Ti_4O_(12)陶瓷介电损耗最低,而且能保持高介电常数.在室温下,频率为1kHz时,介电常数为1.4×10~4,介电损耗为0.037.通过对陶瓷性能对比,发现共沉淀反应中各元素的沉淀比例,陶瓷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均受该pH值的影响.因此,Ca、Cu混合溶液的pH值对降低CaCu_3Ti_4O_(12)陶瓷介电损耗、保持高介电常数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陶瓷 共沉淀 PH值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u_(3)Ti_(4)O_(12)前驱体煅烧温度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显威 李盛男 +5 位作者 赵雪至 马永豪 尚淑英 尚军 尹少骞 胡艳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Cu_(3)Ti_(4)O_(12)(CCTO)陶瓷粉体,研究煅烧后CCTO前驱体晶相对烧结成型后的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煅烧温度(450℃,500℃,550℃,600℃)来控制粉体物相,最后用1050℃进行烧结.结果表明,在低温下煅烧的粉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Cu_(3)Ti_(4)O_(12)(CCTO)陶瓷粉体,研究煅烧后CCTO前驱体晶相对烧结成型后的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煅烧温度(450℃,500℃,550℃,600℃)来控制粉体物相,最后用1050℃进行烧结.结果表明,在低温下煅烧的粉体经过高温烧结也可以得到纯CCTO晶相.在未形成CCTO晶相下烧结的样品,晶粒更加粗大,拥有更高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其中500℃样品介电性能表现最好,在1 kHz时达到4.7×10^(4),而介电损耗也在1 kHz时降到0.11,介电弛豫更加明显.形成CCTO晶相下烧结得到的样品,在介电性能方面表现出更加出色的温度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 介电性能 晶相 煅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冷却对Y^(3+)掺杂的CaCu_(3)Ti_(4)O_(12)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唐鹿 薛飞 +1 位作者 田娅晖 李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5,34,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 Cu_(3)Ti_(4)O_(12)(CCTO)及Y^(3+)掺杂的Ca_(0.97)Y_(0.03)Cu_(3)Ti_(4)O_(12) (CYCTO)陶瓷,研究了陶瓷烧成过程中采用随炉冷却和在空气中快速冷却的工艺对陶瓷样品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 Cu_(3)Ti_(4)O_(12)(CCTO)及Y^(3+)掺杂的Ca_(0.97)Y_(0.03)Cu_(3)Ti_(4)O_(12) (CYCTO)陶瓷,研究了陶瓷烧成过程中采用随炉冷却和在空气中快速冷却的工艺对陶瓷样品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随炉冷却工艺时,Y^(3+)掺杂的CYCTO陶瓷的介电常数(ε′)相对于未掺杂的CCTO陶瓷有所提高,同时介电损耗(tanδ)也得到同步降低。而当采用在空气中快速冷却的工艺时,CYCTO陶瓷的ε′和tanδ得到进一步优化。阻抗分析表明,在空气中快速冷却的CYCTO陶瓷的晶粒导电性和晶界的绝缘性得到同步提高,从而增强了CYCTO陶瓷的介电响应而提高了ε′;而晶界绝缘性地提高导致了tanδ的进一步降低。快速冷却的CYCTO陶瓷在1 k Hz时,其ε′高达4.06×10~4,tanδ降低到0.036,其介电性能比随炉冷却的CCTO陶瓷(ε′=1.68×10~4,tanδ=0.16)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 介电性能 掺杂 阻抗分析 快速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掺杂对Bi_4Si_3O_(12)单晶体闪烁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费一汀 范世 +1 位作者 孙仁英 M.Ishii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65-,共1页
Bi4Si3 O12 (简称BSO)是一种新型快计时闪烁晶体 ,作为闪烁体Bi4Ge3 O12 (BGO)的最佳替代品之一 ,BSO晶体近年来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高度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发光特性使得BSO晶体成为有发展前途的闪烁体之一 ,在某些方面... Bi4Si3 O12 (简称BSO)是一种新型快计时闪烁晶体 ,作为闪烁体Bi4Ge3 O12 (BGO)的最佳替代品之一 ,BSO晶体近年来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高度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发光特性使得BSO晶体成为有发展前途的闪烁体之一 ,在某些方面已经可以代替BGO ,例如高能正负电子存储环探测器中的BSO量能器。本文采用坩埚下降法 (Bridgmanmethod)生长出不掺杂及Eu掺杂 (掺杂浓度为 0 .2mol% )的BSO单晶 ,生长条件为 :Pt为坩埚材料 ,坩埚底部带籽晶 ,下降速度 0 .2~ 0 .5mm/h ,空气气氛下半密封生长。将长成的晶体毛胚加工成供性能测试用的样品 ,尺寸分别为BSO :1 7.0mm×1 6 .0mm× 1 4.7mm ,Eu∶BSO :1 0 .7mm× 7.6mm× 6 .4mm。在日本ShonanInstituteofTechnology测试了BSO及Eu∶BSO晶体的透射光谱 ,激发及发射光谱 ,光产额及FWHM能量分辨率 ,衰减常数 ,抗辐照损伤等性能 ,结果表明 (如表 1所示 ) ,晶体均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 ,Eu掺杂对BSO晶体的光产额影响不大 ,却大大提高了BSO的抗辐照硬度。这是由于Eu∶BSO晶体被激发时 ,晶体中的Eu3 +作为电子陷阱能与氧空位争夺并俘获晶格中的大部分自由电子 ,因此在同样辐照条件下Eu掺杂的BSO晶体具有更低的色心浓度 ,这有助于提高BSO的抗辐照硬度 ,从而改善了它的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Si_3o_(12)晶体 闪烁性能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4)Ge_(3)O_(12) ∶ Er^(3+)晶体中的高阶混合效应对EPRg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郝丹辉 柴瑞鹏 梁良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7-453,共7页
通过对角化364×364完全能量矩阵的理论方法,对掺杂在Bi_(4)Ge_(3)O_(12)晶体中的Er^(3+)的Stark能级和EPR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定量分析了高阶晶体场混合效应和J-J混合效应对EPR g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Er^(3+)来说,最主要的... 通过对角化364×364完全能量矩阵的理论方法,对掺杂在Bi_(4)Ge_(3)O_(12)晶体中的Er^(3+)的Stark能级和EPR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定量分析了高阶晶体场混合效应和J-J混合效应对EPR g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Er^(3+)来说,最主要的J-J混合效应来源于多重态谱项2 K 15/2,其对EPR g因子的贡献约占2.5%,而最主要的高阶晶体场混合效应来源于第一激发多重态^(4)I_(13/2)和基态多重态^(4)I_(15/2)之间的晶体场混合,其对各向异性g因子中g⊥的贡献大致是g//的两倍(即g⊥约占0.21%,g//约占0.092%),其他更高阶的晶体场混合和J-J混合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于Er^(3+)掺杂的络合物系统来说,只考虑基态多重态4 I 15/2对EPR g因子的贡献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bi_(4)Ge_(3)o_(12) 晶体场效应 J-J混合效应 EPR g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Bi_(4)Si_(3)O_(12)陶瓷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16
作者 江红涛 王奔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43,共5页
以Bi_(2)O_(3)和SiO_(2)为原料,利用NaCl—Na_(2)SO_(4)熔盐系统,在850℃保温3h制成粉体样品,使用XRD对粉体物相进行表征,确定粉体为纯的Bi_(4)Si_(3)O_(12),然后将该粉体压片烧成Bi_(4)Si_(3)0_(12)陶瓷。通过SEM和阻抗分析仪对陶瓷微... 以Bi_(2)O_(3)和SiO_(2)为原料,利用NaCl—Na_(2)SO_(4)熔盐系统,在850℃保温3h制成粉体样品,使用XRD对粉体物相进行表征,确定粉体为纯的Bi_(4)Si_(3)O_(12),然后将该粉体压片烧成Bi_(4)Si_(3)0_(12)陶瓷。通过SEM和阻抗分析仪对陶瓷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硅酸铋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烧成温度为900 ℃保温5 h时,可以性能烧成较好的Bi_(4)Si_(3)O_(l2)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铋陶瓷 熔盐法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热解法制备高击穿场强CaCu_(3)Ti_(4)O_(12)陶瓷的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文敏 张建花 +3 位作者 郭斯琪 郝嵘 宋建成 雷志鹏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35,共6页
由于CaCu_(3)Ti_(4)O_(12)(CCTO)陶瓷表现出非欧姆特性,这些陶瓷有望用于储能电容器和过压保护装置等应用,然而一般制备的CCTO陶瓷样品击穿场强(E_(b))极低。为了提高CCTO陶瓷样品的E_(b),本文以硝酸铜、硝酸钙、二钛酸二异丙酯为原料,... 由于CaCu_(3)Ti_(4)O_(12)(CCTO)陶瓷表现出非欧姆特性,这些陶瓷有望用于储能电容器和过压保护装置等应用,然而一般制备的CCTO陶瓷样品击穿场强(E_(b))极低。为了提高CCTO陶瓷样品的E_(b),本文以硝酸铜、硝酸钙、二钛酸二异丙酯为原料,丙烯酸水溶液作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水溶液作为引发剂,采用聚合物热解法制备了CCTO前驱体粉末,然后分别在1040、1060、1080℃烧结得到CCTO陶瓷样品,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陶瓷样品的相结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烧结温度下采用聚合物热解法制备的陶瓷样品在保持高介电常数的同时大幅提高了E_(b),在1060℃下烧结的陶瓷样品介质损耗降低,其E_(b)为11.45 kV/cm,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分别为9110和0.03。在1060℃下烧结有利于样品晶粒正常生长,完善晶界及形成势垒。此外,晶粒的正常生长对陶瓷样品的介电常数有显著影响,晶界阻抗的增大有利于E_(b)的提高和低频介质损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陶瓷 聚合物热解 烧结温度 击穿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4)O_(5)Br_(2)/Ti_(3)C_(2)-Ru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磺胺甲噁唑药物废水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雷 李瑞 樊彩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8-1256,共9页
Bi_(x)O_(y)Br_(z)光催化剂在有机药物废水处理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选用具有优良电子传递性能的Ti_(3)C_(2)作为助催化剂,首先利用Ti_(3)C_(2)表面丰富的Ti空位缺陷和高还原... Bi_(x)O_(y)Br_(z)光催化剂在有机药物废水处理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选用具有优良电子传递性能的Ti_(3)C_(2)作为助催化剂,首先利用Ti_(3)C_(2)表面丰富的Ti空位缺陷和高还原能力,制备了Ti_(3)C_(2)-Ru助催化剂,接着利用Ti_(3)C_(2)表面官能团与Bi^(3+)的离子键合力实现了Bi_(4)O_(5)Br_(2)在Ti_(3)C_(2)-Ru表面的原位生长,得到Bi_(4)O_(5)Br_(2)/Ti_(3)C_(2)-Ru复合光催化剂,从而实现了电子由Bi_(4)O_(5)Br_(2)到Ti_(3)C_(2)再到反应活性位点Ru的定向传递,最终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率和较低的界面电荷转移阻力,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同时以磺胺甲噁唑(SMX)为模拟药物污染物进行了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_(4)O_(5)Br_(2)/Ti_(3)C_(2)-Ru复合光催化剂展示出了优异的光催化降解SMX性能,在可见光下照射75 min,SMX的降解率达到95.1%,相较于纯的Bi_(4)O_(5)Br_(2)和Bi_(4)O_(5)Br_(2)/Ti_(3)C_(2)催化剂,其降解率分别提升了36.9个百分点和25.3个百分点。最后基于自由基捕获实验和催化剂能带结构分析提出了所制催化剂的降解机理。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具有药物废水净化功能的光催化剂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o_(5)Br_(2)/ti_(3)C_(2)-Ru 复合光催化剂 磺胺甲噁唑 电子-空穴-分离效率 电子定向转移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催化活性2D/2D Ti_(3)C_(2)/Bi_(4)O_(5)Br_(2)纳米片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可见光催化去除NO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晓庆 杨华琳 +7 位作者 卢欢 丁皓璇 童妍心 饶斐 张鑫 申茜 高健智 朱刚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构建出2D/2D Ti_(3)C_(2)/Bi_(4)O_(5)Br_(2)纳米异质结,在可见光下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NO的光催化去除能力。实验表明,15%Ti_(3)C_(2)/Bi_(4)O_(5)Br_(2)对NO的光催化去除效率相比纯Bi_(4)O_(5)Br_(2)显著提高:其降解...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构建出2D/2D Ti_(3)C_(2)/Bi_(4)O_(5)Br_(2)纳米异质结,在可见光下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NO的光催化去除能力。实验表明,15%Ti_(3)C_(2)/Bi_(4)O_(5)Br_(2)对NO的光催化去除效率相比纯Bi_(4)O_(5)Br_(2)显著提高:其降解效率达到57.6%,比Bi_(4)O_(5)Br_(2)高27.1%。同时,15%Ti_(3)C_(2)/Bi_(4)O_(5)Br_(2)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催化,其催化率依然接近50.0%。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反应活性物质是e^(−)和·O_(2)^(−),光氧化产物主要为NO_(2)^(−)和NO_(3)^(−)。分析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制,发现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2D/2D Ti_(3)C_(2)/Bi_(4)O_(5)Br_(2)异质结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率,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效率。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制备2D/2D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在缓解能源紧张与环境污染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bi_(4)o_(5)Br_(2) 2D/2D异质结 半导体 光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 No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BaTiO_(3)-xCaCu_(3)Ti_(4)O_(12)复相陶瓷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靖 李卓 +4 位作者 何庆伟 王憬雅 方明明 杨毅 李东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2-35,38,共5页
BaTiO_(3)作为强介铁电陶瓷在电容器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提高其温度稳定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CaCu_(3)Ti_(4)O_(12)来改善BaTiO_(3)(管筒称BT)的介电性能,提高其温度稳定性。通过传统固相法结合两步工艺制备了(1-x)BaTiO_(3)-x ... BaTiO_(3)作为强介铁电陶瓷在电容器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提高其温度稳定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CaCu_(3)Ti_(4)O_(12)来改善BaTiO_(3)(管筒称BT)的介电性能,提高其温度稳定性。通过传统固相法结合两步工艺制备了(1-x)BaTiO_(3)-x CaCu_(3)Ti_(4)O_(12)(BT-CCTO,x=0.05,0.1,0.15和0.2)复相陶瓷。结果表明,单相的BT和CCTO在1200℃部分发生反应,形成Ba_(4)Ti_(12)O_(27)和CaTiO_(3);且随着CCTO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呈不均匀的晶粒生长方式,一组表现出四方(晶粒尺寸约1μm),另一组表现出长棒状(约10μm长),同时介电常数显著提升,且在100℃附近表现出弥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陶瓷 钛酸钡 钛酸铜钙 微观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