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_(2)S_(3)半导体纳米材料室温NO_(2)传感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永超 傅巍 +3 位作者 高云鹏 王大兴 皮倩倩 李涛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13,共5页
Bi_(2)S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室温NO_(2)传感材料,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节的能带结构等。Bi_(2)S_(3)属于Ⅴ-Ⅵ主族半导体,易于形成低维度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等,低维度纳米结构可提升其NO_(2)敏感... Bi_(2)S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室温NO_(2)传感材料,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节的能带结构等。Bi_(2)S_(3)属于Ⅴ-Ⅵ主族半导体,易于形成低维度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等,低维度纳米结构可提升其NO_(2)敏感性能。本文结合Bi_(2)S_(3)及其异质结制备方法和结构特征,综述Bi_(2)S_(3)纳米材料在室温NO_(2)传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室温 NO_(2)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Bi_(19)Br_(3)S_(27) S型异质结的高效界面电荷转移用于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
2
作者 李朋 崔元映 +3 位作者 王中辽 Graham Dawson 邵春风 代凯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4,共12页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增强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光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CeO_(2)/Bi_(19)Br_(3)S_(27)S型异质结催化剂,旨在提升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CeO_(2)/Bi_(19)B...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增强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光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CeO_(2)/Bi_(19)Br_(3)S_(27)S型异质结催化剂,旨在提升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CeO_(2)/Bi_(19)Br_(3)S_(27)复合材料的合成不仅改善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赋予了催化剂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更大的驱动力,显著提升了其光催化表现。实验结果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在CO生成方面的产率达到了13.5μmol g^(-1)h^(-1),远高于单一Bi_(19)Br_(3)S_(27)和CeO_(2)催化剂的产率,分别是单独Bi_(19)Br_(3)S_(27)和CeO_(2)催化剂的5.19倍和2.81倍。这一显著的提升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CO生成反应中展现出了更强的催化能力。此外,CeO_(2)/Bi_(19)Br_(3)S_(27)催化剂在CH_(4)生成方面的产率为4.3μmol g^(-1)h^(-1),较单独CeO_(2)催化剂高出3.1倍,较单独Bi_(19)Br_(3)S_(27)催化剂高出2.7倍,进一步证明了其在CH_(4)生成反应中的优越表现。这些结果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不仅在CO和CH_(4)生成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提升,而且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表明其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改进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未来开发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构建S型异质结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从而为可持续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s型异质结 CeO_(2) bi_(19)Br_(3)s_(27) 内置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MXene纳米片上原位生长的Cd_(0.5)Zn_(0.5)S纳米棒实现高效可见光催化析氢
3
作者 李钦 张慧慧 +3 位作者 顾华军 崔园园 高瑞华 戴维林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0,共11页
在能源短缺和环保优先的背景下,光催化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设计具有优异析氢活性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一步原位水热法构建了由Cd_(0.5)Zn_(0.5)S纳米棒和Ti_(3)C_(2)... 在能源短缺和环保优先的背景下,光催化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设计具有优异析氢活性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一步原位水热法构建了由Cd_(0.5)Zn_(0.5)S纳米棒和Ti_(3)C_(2)MXene纳米片组成的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当Ti_(3)C_(2)MXene的含量为0.5 wt%(质量分数)时,光催化产氢的最大速率为15.56 mmol·g^(-1)·h^(-1),是纯Cd_(0.5)Zn_(0.5)S的2.56倍。经过5次催化循环后,光催化活性没有显著下降。该材料在350 nm紫外光下展现出最高的AQE为18.4%。此外,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位光照XPS、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光催化活性实验,我们提出了MXene/Cd_(0.5)Zn_(0.5)S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和光催化制氢机理。我们的研究表明,引入不含贵金属的MXene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光生电子的转移。这项工作展示了MXene材料在构建高效低成本的制氢光催化剂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_(1-x)Znxs纳米 光催化 析氢 Ti_(3)C_(2)-MXene纳米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微球室温NO_(2)传感性能研究
4
作者 姜晓龙 杨永超 +3 位作者 高云鹏 王大兴 皮倩倩 徐振忠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2,共4页
环境中低体积分数的NO_(2)气体将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实现NO_(2)高灵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主要的NO_(2)气体检测方法,但高的功耗难以满足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发展需求。Bi_(2)S_(3)材料具有窄的带隙结... 环境中低体积分数的NO_(2)气体将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实现NO_(2)高灵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主要的NO_(2)气体检测方法,但高的功耗难以满足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发展需求。Bi_(2)S_(3)材料具有窄的带隙结构和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是理想的室温NO_(2)敏感材料。本文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Bi_(2)S_(3)微球,制得的Bi_(2)S_(3)传感器可实现(0.1~1)×10^(-6)体积分数的NO_(2)气体室温检测,对1×10^(-6)体积分数的NO_(2),检测灵敏度为1.66,响应/恢复时间为71/244 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在低体积分数NO_(2)室温检测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微球 NO_(2)传感器 室温 高灵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α-Fe_(2)O_(3)纳米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青 黎水平 +4 位作者 缪志鹏 丁忆 梁栋 王昭 张小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Au@α-Fe_(2)O_(3)纳米棒在550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其带隙由2.20 eV变窄至1.95 eV。Au@α-Fe_(2)O_(3)纳米棒的荧光强度和电化学阻抗显著降低,光电流从0.27μA·cm^(-2)增大至0.45μA·cm^(-2)。纳米Au粒子既拓宽了Au@α-Fe_(2)O_(3)纳米棒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与α-Fe_(2)O_(3)纳米棒相比,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性能变得更加稳定,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效率提高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α-Fe_(2)O_(3) 纳米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_(2)O_(3)纳米块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孙宇 乔志铭 耿秋丹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纳米块,且对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Bi_(2)O_(3)纳米块的平均尺寸约为1μm,且Ag纳米粒子随机分布在Bi_(2)O_(3)纳米块表面。将涂覆Ag/Bi_(2)O_(3)纳米块的FTO作为工作电极,并进一步构建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能在零偏压下实现对紫外光的快速检测,这证实其具有自供能特性。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得到明显提升,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至29.1 ms和40.2 ms,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bi_(2)O_(3)纳米 AG纳米粒子 自供能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的制备及光电探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建华 容萍 +2 位作者 任帅 郭鑫煜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915-1923,共9页
为了获得具有多波段响应的ZnO基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将ZnO与其它窄带隙半导体耦合构建异质结,并基于此制备了光电探测器。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在FTO衬底上成功制备了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材料。通过扫描... 为了获得具有多波段响应的ZnO基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将ZnO与其它窄带隙半导体耦合构建异质结,并基于此制备了光电探测器。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在FTO衬底上成功制备了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表征了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Bi_(2)S_(3)量子点均匀且致密地附着在整个ZnO纳米棒上。此外,基于该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异质结制备的探测器能够在无外加偏压条件下工作,即具有自供能特性。与ZnO纳米棒探测器相比,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探测器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电流增大了0.065 mA,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形成的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此外,ZnO纳米棒/Bi_(2)S_(3)量子点探测器对可见光也具有优异的探测能力,其对波长为470 nm的蓝光和530 nm的绿光的探测均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紫外探测 可见光探测 ZNO纳米 bi_(2)s_(3)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TiO_2纳米棒异质结阵列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李森林 宁向梅 +3 位作者 黄金亮 陈永超 师清奎 李丽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146,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通过盐酸调制的两步溶剂热法在FTO基底上制备异质结阵列Bi_2S_3/TiO_2纳米棒。利用XRD、SEM、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Bi_2S_3/TiO_2纳米棒异质结阵列电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和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通过盐酸调制的两步溶剂热法在FTO基底上制备异质结阵列Bi_2S_3/TiO_2纳米棒。利用XRD、SEM、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Bi_2S_3/TiO_2纳米棒异质结阵列电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和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Bi_2S_3敏化后的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明显增强,吸收光波长由400 nm增至700 nm。在标准模拟太阳光(AM 1.5 G,100 m W/cm2)照射下,复合薄膜开路电压为1.06 V,短路电流密度为0.11 m A/cm2,与纯TiO_2纳米棒薄膜相比,光电转化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O2纳米阵列 bi2s3敏化 溶剂热法 光电转换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Sb_2S_3纳米棒有序阵列 被引量:3
9
作者 沈小平 赵慧 +1 位作者 刘琦 徐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61-1566,共6页
以Sb(S_2CNEt_2)_3为单源前驱体,通过改变时间、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反应条件,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各种尺寸的Sb_2S_3纳米棒及其有序阵列。X-射线衍射(XRD)、能量分散光谱(EDS)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研究表明纳米棒由正交晶系Sb_2S_3单... 以Sb(S_2CNEt_2)_3为单源前驱体,通过改变时间、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反应条件,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各种尺寸的Sb_2S_3纳米棒及其有序阵列。X-射线衍射(XRD)、能量分散光谱(EDS)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研究表明纳米棒由正交晶系Sb_2S_3单晶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显示Sb_2S_3纳米棒排列有序,形成密集的纳米棒阵列;纳米棒直径和长度可分别控制在60 ̄300nm和2 ̄5μm范围内。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总结了各反应条件对形成Sb_2S_3纳米棒阵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s3 纳米 阵列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O_3修饰的BiPO_4纳米棒复合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全超 吕功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4-1210,共7页
以Bi2S3纳米棒为模板合成了形貌可控的BiPO4纳米棒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射下,该复合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UV-Vis漫反射谱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过Bi2O3修饰后对可见光有很好吸收;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 以Bi2S3纳米棒为模板合成了形貌可控的BiPO4纳米棒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射下,该复合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UV-Vis漫反射谱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过Bi2O3修饰后对可见光有很好吸收;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PO4纳米催化剂为直径约30 nm、长约200~500 nm的纳米棒。表面修饰少量Bi2O3可明显促进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降解效率,其活性是未修饰催化剂的1.7倍。光电流和N2吸附实验也表明表面修饰后的催化剂光电流和BET比表面积都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表面修饰的Bi2O3不仅显著提高了BiPO4纳米棒复合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而且在BiPO4表面起到了富集电子和传输电子的作用。结果表明表面修饰Bi2O3的BiPO4纳米棒是一种高活性的光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4纳米 bi2O3修饰 光催化 形貌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永娟 贾均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098,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一维Ti O2纳米棒阵列,并采用化学浴沉积法(CBD)结合自组装技术在Ti O2纳米棒上敏化Bi2S3量子点,形成Ti O2/Bi2S3复合纳米棒阵列。系统研究了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光学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修饰有三氨丙基三... 利用水热法制备一维Ti O2纳米棒阵列,并采用化学浴沉积法(CBD)结合自组装技术在Ti O2纳米棒上敏化Bi2S3量子点,形成Ti O2/Bi2S3复合纳米棒阵列。系统研究了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光学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修饰有三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APTS-SAMs)的Ti O2纳米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Bi2S3量子点敏化层,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含-NH2末端的APTS-SAMs可有效促进Bi2S3的异相成核作用;Bi2S3的沉积时间对复合结构的光吸收及光电响应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薄膜的光电流随着沉积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沉积时间为20 min时,光电流密度最大。这是因为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Ti O2纳米棒表面Bi2S3量子点密度增大,光吸收增加;而当沉积时间进一步延长时,Bi2S3在Ti O2纳米棒表面的大量负载而形成堆积和团聚,导致表面缺陷增多,光生电子复合几率增大,从而使光电流密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阵列 bi2s3量子点 双功能分子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的Cu^(2+)光电化学传感器
12
作者 沈威 吴佳雯 +1 位作者 罗燕妮 谭学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采用硫化铋/多孔二氧化钛(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活性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平台,以实现对Cu^(2+)的灵敏检测。利用电流-时间法(i-t曲线)对不同光电基底材料进行光电流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 采用硫化铋/多孔二氧化钛(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活性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平台,以实现对Cu^(2+)的灵敏检测。利用电流-时间法(i-t曲线)对不同光电基底材料进行光电流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M-TiO_(2),Bi_(2)S_(3)/M-TiO_(2)复合物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光电流响应特性。利用Cu^(2+)与Bi_(2)S_(3)/M-TiO_(2)表面的S2-反应生成CuS,进而对光电化学体系光电流强度产生抑制作用,成功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分析Cu^(2+)的浓度。该传感器在5.0×10^(-10)~1.1×10^(-7)mol/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低至1.2×10^(-8)mol/L。此传感器以其简便的操作、低廉的成本以及卓越的灵敏度,为金属离子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传感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 多孔二氧化钛 bi_(2)s_(3)纳米颗粒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S_3纳米棒束的回流法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松 杨保俊 +1 位作者 袁新松 王百年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3,共4页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Sb2S3纳米棒束,通过XRD、SEM、TEM研究了硫源和表面改性剂种类对所合成样品结构形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体系中,以硫脲为硫源,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表面改性剂时,可合成纯相正交晶型Sb2S...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Sb2S3纳米棒束,通过XRD、SEM、TEM研究了硫源和表面改性剂种类对所合成样品结构形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体系中,以硫脲为硫源,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表面改性剂时,可合成纯相正交晶型Sb2S3纳米棒束,其单根棒直径约300~400nm、长约5~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s3 纳米 回流法 合成 结构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CdSe共修饰TiO_(2)纳米管膜的构建及其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霞 官自超 +3 位作者 时海燕 金飘 刘国坤 杜荣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1-872,共12页
为获得良好光电化学性能的TiO_(2)半导体复合膜,采用Bi_(2)S_(3)和CdSe对TiO_(2)纳米管膜进行共修饰。以阳极氧化法在Ti表面先制备TiO_(2)纳米管膜,再通过恒电流电沉积和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在纳米管表面依次沉积CdSe和Bi_(2)S_(3),构建... 为获得良好光电化学性能的TiO_(2)半导体复合膜,采用Bi_(2)S_(3)和CdSe对TiO_(2)纳米管膜进行共修饰。以阳极氧化法在Ti表面先制备TiO_(2)纳米管膜,再通过恒电流电沉积和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在纳米管表面依次沉积CdSe和Bi_(2)S_(3),构建了具有级联能带结构的Bi_(2)S_(3)/CdSe共修饰的TiO_(2)纳米管复合膜。结果表明,Bi_(2)S_(3)/CdSe/TiO_(2)纳米管复合膜对可见光吸收显著增强,光电化学性能大幅度提高。白光照射下,复合膜的光电流密度为670μA·cm^(-2),达到了纯TiO_(2)纳米管膜的17.6倍。Bi_(2)S_(3)/CdSe/TiO_(2)复合膜作为光阳极可使0.5 mol·L^(-1) NaCl溶液中的403不锈钢的电位相对于腐蚀电位下降690 mV,显示出良好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 bi_(2)s_(3) CDsE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郭庄鹏 朱恩科 郝瑜睿 高世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5,共9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结合热聚法和溶液法成功制备了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价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_(2)O_(3)呈蜂窝状结构的块体,其附着在具有层状结构的g-C_(3)N_...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结合热聚法和溶液法成功制备了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价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_(2)O_(3)呈蜂窝状结构的块体,其附着在具有层状结构的g-C_(3)N_(4)纳米片上。基于该异质结制备了无需外加偏压即能工作的紫外探测器。在紫外光照射下,Bi_(2)O_(3)/g-C_(3)N_(4)光电探测器能够立即产生光电流并达到最大稳定值约0.43μA,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其光电流提升了约1.05倍。值得注意的是,Bi_(2)O_(3)/g-C_(3)N_(4)紫外探测器还展现出了快的响应速度(约181.7 ms),并且其光电流与入射光强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器件对不同强度的紫外光均能实现快速且稳定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自供能 bi_(2)O_(3)纳米 g-C_(3)N_(4)纳米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湿化学还原法制备Bi_2Te_3单晶纳米棒
16
作者 刘松秀 刘红梅 黄开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5-308,共4页
采用低温湿化学还原法,以Bi(NO_3)_3·5H_2O和TeO_2为原料,通过乙二胺四乙酸(EDTA)参与调节使反应体系为中性,以NaBH_4为还原剂,以表面活性剂Brij56(HO(CH_2CH_2O)_(10)C_(16)H_(33))为晶体生长调控剂,制备了Bi_2We_3纳米棒.通过X... 采用低温湿化学还原法,以Bi(NO_3)_3·5H_2O和TeO_2为原料,通过乙二胺四乙酸(EDTA)参与调节使反应体系为中性,以NaBH_4为还原剂,以表面活性剂Brij56(HO(CH_2CH_2O)_(10)C_(16)H_(33))为晶体生长调控剂,制备了Bi_2We_3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探针(XRF)、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Bi_2Te_3纳米棒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Bi_2Te_3纳米棒直径在30nm左右,长度在400nm左右,具有单晶结构;反应温度和Brij56的浓度对晶体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si2Te3 单晶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S_(3):P3HT共混物改善TiO_(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性能
17
作者 郭丽峰 郝彦忠 +1 位作者 任英科 裴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为解决钙钛矿太阳电池中MAPbI_(3)的不稳定性问题,提高电池性能,对以TiO_(2)纳米棒阵列作为电子传输层、Sb_(2)S_(3):P3HT共混物作为钙钛矿MAPbI_(3)修饰层的太阳电池进行了研究。首先,以SbCl_(3)作为锑源,Na_(2)S_(2)O_(3)作为硫源,采... 为解决钙钛矿太阳电池中MAPbI_(3)的不稳定性问题,提高电池性能,对以TiO_(2)纳米棒阵列作为电子传输层、Sb_(2)S_(3):P3HT共混物作为钙钛矿MAPbI_(3)修饰层的太阳电池进行了研究。首先,以SbCl_(3)作为锑源,Na_(2)S_(2)O_(3)作为硫源,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合适尺寸的Sb_(2)S_(3)纳米球;其次,通过超声分散法将Sb_(2)S_(3)与P3HT在氯苯溶液中共混得到Sb_(2)S_(3):P3HT共混物,将其旋涂于沉积了MAPbI_(3)薄膜的TiO_(2)纳米棒阵列上,形成FTO/TiO_(2)NR/MAPbI_(3)/Sb_(2)S_(3):P3HT复合膜,制备成TiO_(2)纳米棒阵列MAPbI_(3)/Sb_(2)S_(3):P3HT太阳电池;最后,采用SEM,XRD,J-V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结构为FTO/TiO_(2)NR/MAPbI_(3)/Sb_(2)S_(3):P3HT/Spiro-OMeTAD/Ag的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达到了14.73%,与未采用Sb_(2)S_(3):P3HT共混物修饰的TiO_(2)纳米棒阵列MAPbI_(3)太阳电池相比,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Sb_(2)S_(3):P3HT共混物能避免出现钙钛矿MAPbI_(3)被氧化的不稳定性问题,可有效提高TiO_(2)纳米棒阵列MAPbI_(3)太阳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钙钛矿太阳电池 TiO_(2)纳米阵列 sb_(2)s_(3):P3HT共混物 MAPbi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TiO_(2)纳米锥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降解土霉素
18
作者 张会霞 周立山 +3 位作者 张程蕾 钱光磊 谢陈鑫 朱令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48-5557,共10页
使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棒状Bi_(2)S_(3)修饰的TiO2纳米锥(TNCs)光阳极材料,通过调节硫元素的含量探索最佳负载,并用于模拟可见光下降解土霉素。对Bi_(2)S_(3)/TNCs光阳极的晶型、元素价态、表面形貌和光电、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 使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棒状Bi_(2)S_(3)修饰的TiO2纳米锥(TNCs)光阳极材料,通过调节硫元素的含量探索最佳负载,并用于模拟可见光下降解土霉素。对Bi_(2)S_(3)/TNCs光阳极的晶型、元素价态、表面形貌和光电、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显著提高了光电催化性能,表现出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光电流密度是TNCs的3倍左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55nm处测试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在90min内成功降解了80.3%的土霉素,5次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此外,还对带隙能、价带谱、莫特-肖特基曲线和自由基捕获实验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光电催化降解机理。这些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对降解抗生素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TiO_(2)纳米 光电催化 土霉素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Bi_(2)O_(3)的表面敏化:SILAR法沉积Bi_(2)S_(3)纳米晶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丰庆 王君 +1 位作者 汪颖 蒋良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9-417,共9页
采用化学水浴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玻璃上制备层级多孔β-Bi_(2)O_(3)薄膜作为光阳极,并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在β-Bi_(2)O_(3)表面原位制备硫化铋纳米晶体进行敏化改性,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_(2)... 采用化学水浴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玻璃上制备层级多孔β-Bi_(2)O_(3)薄膜作为光阳极,并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在β-Bi_(2)O_(3)表面原位制备硫化铋纳米晶体进行敏化改性,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_(2)S_(3)作为一种出色的光敏剂与β-Bi_(2)O_(3)薄膜形成Bi_(2)S_(3)/β-Bi_(2)O_(3)异质结,可以显著增强材料对可见光的光学响应。在100 mW/cm^(2)的光强度和1.2 V偏置电压下,Bi_(2)S_(3)/β-Bi_(2)O_(3)光电阳极在1 mol/L Na_(2)SO_(4)溶液中的光响应电流达到2.6 mA/cm^(2),显示出良好的光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铋 硫化铋纳米 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 光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PbO_2纳米棒及Pb_3O_4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庄京 邓兆祥 +1 位作者 梁家和 李亚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23-1226,共4页
利用 Na Cl O在碱性溶液中与 Pb(Ac) 2 进行氧化反应直接合成出直径为 1 0~ 2 0 nm、长度为 40 0 nm、长径比达 2 0以上的纯相 β-Pb O2 纳米棒 .对所得 β-Pb O2 在 42 0℃下进行热解 ,得到晶粒尺寸为 2 0 nm左右的 Pb3O4 .对液相氧... 利用 Na Cl O在碱性溶液中与 Pb(Ac) 2 进行氧化反应直接合成出直径为 1 0~ 2 0 nm、长度为 40 0 nm、长径比达 2 0以上的纯相 β-Pb O2 纳米棒 .对所得 β-Pb O2 在 42 0℃下进行热解 ,得到晶粒尺寸为 2 0 nm左右的 Pb3O4 .对液相氧化反应的温度、时间、氧化剂浓度、p H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 ,获得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 .所得产物利用粉末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表征 纳米 纳米 β-PbO2 Pb3O4 β-二氧化铅 四氧化三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