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异质结构BiOBr/ZnAl-LDH界面电荷迁移及其高效CO_(2)还原活性
1
作者 王正超 黄晓卷 +1 位作者 毕迎普 张亚军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I0001,共11页
异质结构光催化材料具有高效的电荷转移路径,在光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但其在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表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行为及其表界面化学组分演变过程却鲜有报道.我们采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原位红外光谱相结合的方... 异质结构光催化材料具有高效的电荷转移路径,在光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但其在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表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行为及其表界面化学组分演变过程却鲜有报道.我们采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原位红外光谱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究了异质结构BiOBr/ZnAl-LDH界面电荷转移及其在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中表界面化学组分动态演变.研究发现:在基态条件下CO_(2)吸附并键合于BiOBr中的Bi活性位,导致Bi—^(*)CO_(2)和Bi—^(*)CO物种出现,而H_(2)O分子能够吸附在ZnAl-LDH中的Zn活性位上.当光辐照于样品表面,Bi—^(*)CO_(2)峰显著降低,Bi—^(*)CO明显升高,说明CO_(2)分子在Bi活性位发生活化断键;而在Zn位上H_(2)O峰下降,OH峰升高,表明H_(2)O分子在Zn活性位发生氧化解离来提供质子.活性测试结果表明BiOBr/ZnAl-LDH的CO析出速率为46.03μmol·g^(-1)·h^(-1),相比于ZnAl-LDH(6.88μmol·g^(-1)·h^(-1))和BiOBr(21.58μmol·g^(-1)·h^(-1))分别提升了6.7和2.1倍.该研究工作为异质结构光催化材料高效CO_(2)还原提供了重要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构 biobr/znal-ldh 界面电荷迁移 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Br的形貌调控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卢丽丽 李晨 +5 位作者 陈柳云 谢新玲 罗轩 苏通明 秦祖赠 纪红兵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87-2700,共14页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大气中的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是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iOBr,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控BiOBr的形貌。分析催化剂表征结果可知,引入PVP可成功制备得到纳米球状的BiOBr-x P(x...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大气中的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是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iOBr,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控BiOBr的形貌。分析催化剂表征结果可知,引入PVP可成功制备得到纳米球状的BiOBr-x P(x表示引入PVP的量),相比于BiOBr,BiOBr-x P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活性位点的暴露概率。同时,PVP的引入改善了BiOBr的能带结构,BiOBr-x P的导带电势更负,有效提高了BiOBr的还原能力。光催化CO_(2)还原测试结果表明,BiOBr-2P具有最佳的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CO的生成速率为2.74μmol g^(-1)h^(-1),是未引入PVP制备的BiOBr(0.81μmol g^(-1)h^(-1))的3.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形貌 bio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bO_(4)/BiOBr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性能
3
作者 黄信哲 徐丽慧 +3 位作者 杨悦 王黎明 刘章勇 王忠坚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BiSbO_(4)/BiOBr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化学组成、光学性能、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由纳米棒组成的BiSbO_(4)成功负载到片状BiOBr表面,二者产生的异质结结构不仅拓宽了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还...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BiSbO_(4)/BiOBr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化学组成、光学性能、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由纳米棒组成的BiSbO_(4)成功负载到片状BiOBr表面,二者产生的异质结结构不仅拓宽了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还提升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其在模拟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都优于单一的BiSbO_(4)和BiOBr,当BiSbO_(4)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6%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亚甲蓝(MB)性能最佳,其在模拟可见光下照射120min后对MB的降解率达91.3%,经过4次循环后降解率仍有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bO_(4)/biobr 制备 光催化降解 异质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掺杂提高BiOBr纳米结构的吸附性和光催化活性
4
作者 胡月 房国丽 +3 位作者 田景 魏杰 严祥辉 张刚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6-1163,1170,共9页
采用一步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xCu-BiOBr纳米结构,研究了掺杂浓度对xCu-BiOBr纳米结构的吸附性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掺杂有利于获得形貌、尺寸均一的xCu-BiOBr纳米结构,而且掺杂后xCu-BiOBr纳米结构的比表面积增大,吸附性增强... 采用一步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xCu-BiOBr纳米结构,研究了掺杂浓度对xCu-BiOBr纳米结构的吸附性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掺杂有利于获得形貌、尺寸均一的xCu-BiOBr纳米结构,而且掺杂后xCu-BiOBr纳米结构的比表面积增大,吸附性增强,尤其0.04Cu-BiOBr对Rh B的单层饱和吸附量为9.059 mg/g,是纯BiOBr吸附量的1.6倍。同时,Cu掺杂引入杂质能级,xCu-BiOBr的带隙随Cu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红移。但是,0.02Cu-BiOBr在可见光下展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随Cu掺杂量的进一步增大,xCu-BiOBr的光催化活性降低。这是因为Cu掺杂主要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并促使其周围形成氧空位缺陷;氧空位可以俘获光生电子,从而改变光生电子、空穴的迁移和复合历程。但是,过量Cu掺杂使晶格畸变程度增大,xCu-BiOBr可能会形成载流子复合中心,这不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迁移,因此过量掺杂可能导致xCu-BiOBr光催化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u-biobr 溶剂热法 CU掺杂 吸附性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Br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友凤 梁兴 +4 位作者 田婷 彭清 赵鑫鑫 肖菡曦 伍远辉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6-251,共6页
以五水硝酸铋、碳纳米管(CNTs)和蒙脱石(MMT)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溴氧化铋(BiOBr)、BiOBr/CNTs和BiOBr/MMT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孔径分布进行分析表征。以Bi... 以五水硝酸铋、碳纳米管(CNTs)和蒙脱石(MMT)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溴氧化铋(BiOBr)、BiOBr/CNTs和BiOBr/MMT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孔径分布进行分析表征。以BiOBr基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进行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及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BiOBr为典型四方晶相结构,CNTs和MMT负载到BiOBr表面且样品结晶度好;复合材料呈薄片裹成的中空球形结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显示BiOBr/CNTs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可见光激发以及弱碱性条件下,BiOBr/CNTs与BiOBr/MMT复合材料的催化降解性能较BiOBr得到提升,BiOBr/CNTs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性能最好;降解溶液pH分别为8.0、9.0和9.0时,BiOBr/CNTs、BiOBr/MMT和BiOBr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佳,分别为98.6%、86.8%和82.2%;随着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的逐步提升,BiBr/CNTs和BiOBr/MMT复合材料降解能力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说明BiOBr基复合材料适合降解低浓度亚甲基蓝。循环使用3次后,BiOBr/CNTs对亚甲基蓝仍具有较好的催化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 复合材料 光催化 亚甲基蓝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n straw-derived carbon/BiOBr composite: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for rhodamine B
6
作者 ZHANG Jin WANG Yuting +2 位作者 YU Bin ZHONG Yuxin ZHANG Yufe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7-1408,共12页
A flower-like BiOBr photocatalyst(CS/BiOBr)was prepared by using the carbon material derived from corn straw(CS)as the carrier.The prepared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 A flower-like BiOBr photocatalyst(CS/BiOBr)was prepared by using the carbon material derived from corn straw(CS)as the carrier.The prepared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IIR)spectra,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XPS),and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UV-Vis DRS).The SEM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S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flower-like structure in BiOBr,which not only optimizes the efficiency of light capture but also increas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BiOBr.The bandgap of the composite was narrower compared with the pure BiOBr.The CS/BiOBr composites exhibited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an pure CS and BiOBr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and a higher first-order reaction rate constant(k)of 0.0437 min-1 than BiOBr(0.0146 min^(-1)),and exhibited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during the cyclic run.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photoinduced electrons and holes.Superoxide radicals and holes were the major activ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straws agricultural waste biobr PHOTOCATALYSIS rhodamine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Fe-BiOBr光催化性能
7
作者 李稳 刘志英 徐炎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BiOBr(BOB)和Fe-BiOBr(Fe-BOB)光催化材料,运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其进行测试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BOB和Fe-BOB光催化材料在...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BiOBr(BOB)和Fe-BiOBr(Fe-BOB)光催化材料,运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其进行测试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BOB和Fe-BOB光催化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光催化性能,分析其降解机制,同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可见光下Fe-BOB降解MB的条件参数。结果表明:在BOB中成功掺杂了Fe,在Fe-BOB降解MB光催化反应体系中,活性物质·O_(2)^(-)和h^(+)在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降解的最优条件为MB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5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225 mg、pH为2.5,经验证,MB降解率的预测值(98.7%)与实验值(98.2%)接近,响应曲面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iobr 光催化 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 亚甲基蓝(MB)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rGO/BiOBr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废水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周朝云 令玉林 +1 位作者 蒋文雪 周建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152,共7页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将BiOBr组装到负载了rGO的WO_(3)纳米管束上,制得复合光催化剂WO_(3)/rGO/BiOBr(WRB),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WRB进行表征。以环丙沙星(CIP)...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将BiOBr组装到负载了rGO的WO_(3)纳米管束上,制得复合光催化剂WO_(3)/rGO/BiOBr(WRB),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WRB进行表征。以环丙沙星(CIP)去除率为优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复合材料的配比、投加量、溶液pH、光照条件等对WRB光催化降解CI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OBr均匀地生长在被rGO膜覆盖的WO_(3)纳米棒上,改变了对光的吸收性能。采用500 W氙灯作为照射光源,WO_(3)理论摩尔分数40%的复合材料WRB-40(rGO添加量为WO_(3)质量的1%)为催化剂,在WRB-40投加量为0.67 g/L,溶液pH为9.07,光照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WRB光催化降解CIP的性能达到最佳,降解率可达96.51%。另外,WRB-40对CIP的光催化降解率经4次循环使用后仍保留88.5%,表明其催化效能高、稳定性好。在WO_(3)和BiOBr之间嵌入一薄层rGO,更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传输,从而有效提高异质结的电子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WO_(3)/rGO/biobr 可见光降解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显著提升BiOBr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研究
9
作者 宋相海 刘晓颖 +6 位作者 任智祥 刘想 汪梅 吴元锋 周伟强 朱志 霍鹏伟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0,共13页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有望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方法。寻找在CO_(2)转化方面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超薄氮掺杂的BiOBr纳米片。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降低了Bi...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有望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方法。寻找在CO_(2)转化方面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超薄氮掺杂的BiOBr纳米片。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降低了BiOBr纳米片的厚度并增加了其比表面积。此外,光生载流子迁移效率和CO_(2)吸附能力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了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N-BiOBr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反应在水中进行时,CO的生成速率为18.28μmol·g^(-1)·h^(-1),是纯BiOBr的三倍,且CO选择性接近100%。利用原位FTIR和DFT模拟研究了潜在的光催化机制。机理研究表明,氮原子取代氧原子作为吸附中心时,相比于O—H,BiOBr对CO_(2)的吸附选择性显著增强,并促进了关键反应中间体的形成。本研究为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光催化技术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CO_(2)吸附 超薄biobr 光催化剂 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Br/Bi_(5)O_(7)I复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双酚A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娟 吴春来 +1 位作者 高亚辉 薛梦雨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8-1455,共8页
通过原位溶剂热法制备BiOBr/Bi_(5)O_(7)I复合物,BiOBr纳米片均匀组装在Bi_(5)O_(7)I微棒表面。相比Bi_(5)O_(7)I和BiOBr,BiOBr/Bi_(5)O_(7)I复合物可见光下催化降解双酚A(BPA)的性能增强,其中BiOBr/Bi_(5)O_(7)I-3降解BPA的性能最优,光... 通过原位溶剂热法制备BiOBr/Bi_(5)O_(7)I复合物,BiOBr纳米片均匀组装在Bi_(5)O_(7)I微棒表面。相比Bi_(5)O_(7)I和BiOBr,BiOBr/Bi_(5)O_(7)I复合物可见光下催化降解双酚A(BPA)的性能增强,其中BiOBr/Bi_(5)O_(7)I-3降解BPA的性能最优,光照30 min时BPA的降解率达到88.7%,一级动力学拟合的反应速率常数为Bi_(5)O_(7)I和BiOBr的3.6和21.8倍。基于BiOBr和Bi_(5)O_(7)I之间匹配的能带结构和良好接界面,BiOBr/Bi_(5)O_(7)I复合物具有高效的光生电荷分离,同时结合扩大的可见光响应范围,从而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BPA活性,@O_(2)^(-)和光生h^(+)是BPA降解过程的主要氧化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Bi_(5)O_(7)I复合物 光催化 降解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PVA/SiO_(2)纳米纤维负载A-TiO_(2)/BiOBr增强可见光催化活性
11
作者 周美梅 何家慧 +5 位作者 向婉婷 尚佳欣 魏心语 孙蜜蜜 邹伟 罗平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84-3092,共9页
为改善BiOBr光催化效率和可回收性,以电纺聚乙烯醇(PVA)/SiO_(2)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纤维为载体,采用溶剂热法在纤维表面生长无定形TiO_(2)(A-TiO_(2))掺杂的BiOBr(命名为A-TB),成功制备了一系列A-TB@PVA/SiO_(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并... 为改善BiOBr光催化效率和可回收性,以电纺聚乙烯醇(PVA)/SiO_(2)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纤维为载体,采用溶剂热法在纤维表面生长无定形TiO_(2)(A-TiO_(2))掺杂的BiOBr(命名为A-TB),成功制备了一系列A-TB@PVA/SiO_(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A-TiO_(2)的引入可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提高光催化活性。其中,A-TB0.75@PVA/SiO_(2)在180min内对RhB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降解率达82.5%,比未掺杂A-TiO_(2)提升了1倍。同时,因负载在纳米纤维上增加了活性位点的暴露数量,ATB0.75@PVA/SiO_(2)的光催化速率是粉体A-TB的2.93倍。此外,经5次循环使用后,光催化活性仅降低了约7%,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本研究为构建可回收BiOBr基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性能 罗丹明B 无定形二氧化钛 溴氧化铋 电纺纳米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球状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脱汞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安超 张旭 +5 位作者 张倩倩 李海霞 王华 梅艳阳 郑海坤 陈国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目的为增强BiOBr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并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碘掺杂的三维球状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N2吸附-...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目的为增强BiOBr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并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碘掺杂的三维球状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等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开展光催化脱除单质汞(Hg0)性能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随着I含量升高,BiOBr衍射峰逐渐降低,BiOI衍射峰逐渐增强;BiOI/BiOBr复合光催化剂保留了BiOBr的三维微球形貌,BiOI均匀分散于BiOBr表面,且复合后比表面积有所提高,较大的表面积能提供更多的反应空间,促进活性自由基产生和提高光催化剂性能;与BiOBr相比,复合光催化剂的带隙能降低,可见光响应能力大幅增强。BiOI/BiOBr光催化脱汞性能高于单纯BiOI与单纯BiOBr;BiOI和BiOBr摩尔比为2∶8时,光催化剂脱汞效率高达98%,是单纯BiOBr的2.58倍;酸性条件下制备的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会与碱性溶液反应,引起光催化剂成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Hg0高效光催化氧化过程中,阴离子超氧自由基(•O_(2)^(-))和空穴(h^(+))是主要活性物质。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复合制备及其在脱汞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光催化剂 溴氧化铋 碘氧化铋 单质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S临界胶束浓度调控BiOBr合成及其光催化降解头孢拉定研究
13
作者 陈雪 王夏伟 +4 位作者 吴义婷 黎敬芝 黄应平 李易 李瑞萍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为模板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胶束浓度条件下的BiOBr光催化剂(SBr-1、SBr-2、SBr-3、SBr-4).通过XRD、SEM、BET表征BiOBr晶体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在SDS为临界胶束浓度(8.0...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为模板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胶束浓度条件下的BiOBr光催化剂(SBr-1、SBr-2、SBr-3、SBr-4).通过XRD、SEM、BET表征BiOBr晶体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在SDS为临界胶束浓度(8.0×10^(-3)mol/L)时制备的SBr-2具有较好的结晶度、特殊的形貌和最大的比表面积;运用UV-vis DRS吸收光谱、PL光谱、EIS电化学抗阻谱等表征BiOBr光电特性,结果证明SBr-2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在可见光照射(λ≥420 nm)下,选用头孢拉定(cefradine,CF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Br-2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150 min内降解率达到98%.此外,通过自由基捕获试验,发现该光催化过程超氧自由基和空穴为主要活性物种.本研究为表面活性剂调控改善BiOBr结构、形貌和晶相提升其光催化活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胶束浓度 biobr 头孢拉定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中空结构BiOBr-Pt催化剂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
14
作者 王坤 刘文蕊 +3 位作者 江鹏 宋宇航 陈丽华 邓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0-1278,共9页
以乙二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分级中空结构的BiOBr-Pt催化剂。合成的分级中空结构BiOBr-2h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8 m^(2)·g^(-1),是对比样品BiOBr-1h的2倍,这种结构为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反应... 以乙二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分级中空结构的BiOBr-Pt催化剂。合成的分级中空结构BiOBr-2h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8 m^(2)·g^(-1),是对比样品BiOBr-1h的2倍,这种结构为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此外,在催化剂中引入Pt增强了BiOBr的载流子传导速率,而且Pt可以作为电子陷阱捕获周围大量电子,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提高CO_(2)还原的催化活性。光催化CO_(2)还原实验结果表明,BiOBr-Pt的主要产物为CO,产物选择性为99%,其CO产率达到了20.8μmol·h^(-1)·g^(-1),为原始BiOBr的2.1倍。这一结果说明,这种Pt负载且具有分级中空结构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将CO_(2)转化为增值化学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biobr CO_(2)还原 中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SnO_(2)/BiOBr异质结光催化还原CO_(2)的电荷传输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月皎 刘文暄 +2 位作者 张艳峰 张建军 路战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6,共2页
S型异质结可以实现光生载流子有效空间分离,保持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深入了解S型异质结构的光致电荷转移动力学对提高其光催化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紧密接触的SnO_(2)/BiOBrS型异质结。优化后的SnO_(2)/BiOBr... S型异质结可以实现光生载流子有效空间分离,保持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深入了解S型异质结构的光致电荷转移动力学对提高其光催化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紧密接触的SnO_(2)/BiOBrS型异质结。优化后的SnO_(2)/BiOBr具有优异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CO和CH_(4)的产率分别为345.7和6.7μmol·g^(-1)·h^(-1),分别是纯BiOBr的5.6和3.7倍。利用原位XPS和飞秒瞬态吸收光谱(fs-TA)表征了SnO_(2)/BiOBrS型异质结的光致电荷转移机制和动力学。发现光生载流子出现了新的拟合寿命,这可归因于S型异质结的界面电子转移,进一步证明了光电子从SnO_(2)导带到BiOBr价带的超快转移通道。因此,BiOBr导带中的还原电子和SnO_(2)价带中的氧化空穴得以保留。本研究对S型异质结的光致电荷传输机理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biobr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S型异质结 fs-TA 原位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g-C_(3)N_(4)/BiOBr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备 李明 +3 位作者 刘显 王博海 朱雷 汪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7,共9页
文章通过研磨和煅烧合成掺杂硼的g-C_(3)N_(4)(BCN-n),再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硼掺杂g-C_(3)N_(4)/溴氧铋(BCN-n/BiOBr)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TCH)污染物。文章探究了不同复合比、pH值、催化剂投加量及不同污染物浓度下BCN-n/BiOB... 文章通过研磨和煅烧合成掺杂硼的g-C_(3)N_(4)(BCN-n),再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硼掺杂g-C_(3)N_(4)/溴氧铋(BCN-n/BiOBr)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TCH)污染物。文章探究了不同复合比、pH值、催化剂投加量及不同污染物浓度下BCN-n/BiOBr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TEM、XRD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证明,BCN-2(简称BCN)∶BiOBr最佳复合质量比为2∶1。在盐酸四环素溶液浓度为20 mg/L,原液pH=5.5,催化剂投加量0.2 g/L的条件下,BCN/BiOBr(2∶1)材料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95.1%,与相同条件下BCN和BiOBr材料相比,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0.7%和14.0%。BCN/BiOBr光催化剂是一种有前景的降解TCH的光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掺杂g-C_(3)N_(4)/biobr复合材料 盐酸四环素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Z型MIL-100(Fe)/BiOBr异质结的构建及光芬顿降解磺胺甲恶唑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雨佳 王天予 +1 位作者 王茀学 王崇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5,共15页
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可控制备了系列直接Z型MIL-100(Fe)/Bi OBr异质结。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镜(S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MIL-100(Fe)... 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可控制备了系列直接Z型MIL-100(Fe)/Bi OBr异质结。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镜(S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MIL-100(Fe)/Bi OBr异质结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性能、化学组成进行表征。以低功率发光二级管可见光为光源,探究了MIL-100(Fe)/Bi OBr异质结光芬顿降解磺胺甲恶唑(SMX)性能。最佳反应体系MB-7/Vis/H_(2)O_(2)(MB-7是MIL-100(Fe)质量为Bi OBr质量的70%时制备的样品)在光源照射70 min后可降解99.8%SMX(5 mg·L^(-1))。同时,还考察了H_(2)O_(2)浓度、催化剂投加量、p H值以及无机阴离子对MB-7/Vis/H_(2)O_(2)降解SMX影响。MB-7/Vis/H_(2)O_(2)能够在经过5轮循环降解实验后保持95%以上的SMX降解效率,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光致发光(PL)光谱、光电化学测试、活性物质捕获实验以及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光芬顿降解SMX机理进行了揭示。增强的光芬顿活性的机制主要来自于异质结的构建加速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进而促进了活性物质产生以及Fe^(3+)/Fe^(2+)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芬顿 异质结 MIL-100(Fe) biobr 磺胺甲恶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BiOBr/CNT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抗生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友凤 方程 +3 位作者 陈林羽 唐彩霞 吕国玲 肖菡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7,134,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eO_(2)、CeO_(2)/BiOBr、CeO_(2)/CNTs和CeO_(2)/BiOBr/CNTs复合纳米材料催化剂,利用XRD、SEM、BET和UV-Vis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织构特性进行表征。在长弧氙灯照射下模拟太阳可见光降解抗生素,研究复合纳米材...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eO_(2)、CeO_(2)/BiOBr、CeO_(2)/CNTs和CeO_(2)/BiOBr/CNTs复合纳米材料催化剂,利用XRD、SEM、BET和UV-Vis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织构特性进行表征。在长弧氙灯照射下模拟太阳可见光降解抗生素,研究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CeO_(2)与BiOBr、CNTs间的协同作用导致其对土霉素降解效果优于CeO_(2);CeO_(2)/BiOBr/CNTs对抗生素和可见光具有更高的吸收性能,比CeO_(2)/BiOBr和CeO_(2)/CNTs有更高的降解效率。在弱碱性环境下生成活性基团·OH,复合材料催化效果较好。复合材料禁带宽度都在可见光范围内,CeO_(2)的复合提高了材料的光利用效率,增强了材料的吸附性和电子-空穴对的迁移效率,进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回收脱附实验表明,CeO_(2)/BiOBr/CNTs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biobr/CNTS 复合纳米材料 光催化降解 抗生素 催化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BiOBr复合材料对磷酸氯喹的光催化降解
19
作者 马同宇 张雪 郭盛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63-3872,共10页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性积累对人类用水安全造成威胁,用常规的方法很难降解,其中磷酸氯喹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污染物,伴随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地释放到地表水以及在生物体内聚集.光催化技术是处理废水的一种绿色经济方法,其中设计高效催化...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性积累对人类用水安全造成威胁,用常规的方法很难降解,其中磷酸氯喹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污染物,伴随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地释放到地表水以及在生物体内聚集.光催化技术是处理废水的一种绿色经济方法,其中设计高效催化性能的催化剂是该技术走向实践的关键.本文通过两步水热法将WO_(3)与BiOBr进行复合,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将纯相WO_(3)、BiOBr以及不同摩尔比的WO_(3)/BiOBr在可见光下进行了水中磷酸氯喹的降解,结果显示WO_(3)/BiOBr复合材料催化活性优于WO_(3)和BiOBr,可以高效降解磷酸氯喹,反应60 min后,催化剂对20 mg·L^(−1)磷酸氯喹的降解率可达到92.6%.材料的复合将显著提高光电流响应以及电子迁移率,同时在反应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结构和循环稳定性.为构建新的复合光催化剂以及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 biobr 复合材料 光催化 磷酸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状微球BiOBr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崔文权 安伟佳 +2 位作者 刘利 胡金山 梁英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266-3270,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Bi(NO3)3·5H2O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原料,乙二醇为溶液,制备花状微球的BiOBr。运用XRD、SEM、EDX和UV-Vi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染料溶液初始浓度... 采用溶剂热法,以Bi(NO3)3·5H2O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原料,乙二醇为溶液,制备花状微球的BiOBr。运用XRD、SEM、EDX和UV-Vi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染料溶液初始浓度等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OBr有着出色的稳定性,在可见光下展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当投加量为0.2g,可见光下照射30min,20mg/L的罗丹明B溶液能全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 可见光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