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Br/α-Bi_(2)O_(3)异质结复合物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娟 高亚辉 +3 位作者 吴春来 窦宝宝 张毅博 张梦琪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4-210,共7页
采用原位沉淀法构建BiOBr/α-Bi_(2)O_(3)异质结复合物,在α-Bi_(2)O_(3)微棒表面紧密组装BiOBr纳米片。与单一α-Bi_(2)O_(3)或BiOBr相比,BiOBr/α-Bi_(2)O_(3)异质结复合物表现出更优的可见光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和灭活大肠杆菌(E... 采用原位沉淀法构建BiOBr/α-Bi_(2)O_(3)异质结复合物,在α-Bi_(2)O_(3)微棒表面紧密组装BiOBr纳米片。与单一α-Bi_(2)O_(3)或BiOBr相比,BiOBr/α-Bi_(2)O_(3)异质结复合物表现出更优的可见光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和灭活大肠杆菌(E.coli)的性能,其中BOB/BO-3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活性,60min时CIP的降解率可达86.8%,其反应速率常数为α-Bi_(2)O_(3)和BiOBr的12.8倍和4.0倍,100min可将菌液浓度为1×10^(7)cfu/mL的E.coli全部灭活。基于匹配的能带结构、良好的异质结界面和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BiOBr/α-Bi_(2)O_(3)异质结复合物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是氧化降解CIP和破坏E.coli细胞的主要活性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α-bi_(2)o_(3)复合物 光催化 降解 环丙沙星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5)/β-Bi_(2)O_(3)复合材料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性能
2
作者 漆于辉 王涛 +2 位作者 马雪娥 常玥 查飞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以g-C_(3)N_(5)、Bi(NO_(3))_(3)•5H_(2)O和草酸钠(Na_(2)C_(2)O_(4))为原料,通过水热和煅烧方法制备了g-C_(3)N_(5)/β-Bi_(2)O_(3)(CN/B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UV-Vis DRS、PL和EIS对CN/BO进行了表征。在模拟自然光条件下,测... 以g-C_(3)N_(5)、Bi(NO_(3))_(3)•5H_(2)O和草酸钠(Na_(2)C_(2)O_(4))为原料,通过水热和煅烧方法制备了g-C_(3)N_(5)/β-Bi_(2)O_(3)(CN/B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UV-Vis DRS、PL和EIS对CN/BO进行了表征。在模拟自然光条件下,测试了CN/BO对水中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影响TC降解率的因素及CN/BO的底物普适性和循环使用性能,并对CN/BO光催化降解TC的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CN/BO光催化活性优于单一材料。50CN/BO(即g-C_(3)N_(5)质量为复合材料质量的50%)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在30 mL TC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50CN/BO加入量为20 mg、模拟光光照时间90 min时,TC降解率为94.1%,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为72.5%;光照60 min,其对罗丹明B、孔雀石绿等6种常见水污染物的降解率在81.0%~99.8%之间;溶液中CO_(3)^(2−)可降低TC的降解率,而S_(2)O_(8)^(2−)则可提高TC的降解率;pH=6~12时,50CN/BO光催化性能基本不变;50CN/BO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超氧自由基和空穴是CN/BO光催化降解TC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β-Bi_(2)O_(3)与g-C_(3)N_(5)之间形成的S型异质结提高了电荷分离和转移能力,增加了CN/BO参与光降解反应的活性基团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5)/β-bi_(2)o_(3)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盐酸四环素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庆平 龙新平 +3 位作者 聂福德 刘桂香 蒋小华 祝明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1-817,I0002,共8页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起始热反应温度大于200℃,具有良好的热安定性;在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纳米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分解作用大幅降低了RDX的分解活化能,导致其热分解反应温度降低;与原料超细RDX热分解相比,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中RDX的分解活化能降低了41.63 kJ/mol;多孔高比表面积的纳米Fe_(2)O_(3)与RDX中N—NO 2键的硝基N形成配位络合物,导致RDX中N—NO 2的断裂,加速了RDX的分解,对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 纳米铝热剂 起爆药 热性能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的过氧化氢比色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崔梦雨 党雪明 赵慧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6,共9页
水体中残留的H_(2)O_(2)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含氧自由基,进而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并引发病变,因此实现水体中的H_(2)O_(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制备了具有较高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并构建比色传感平台实现了... 水体中残留的H_(2)O_(2)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含氧自由基,进而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并引发病变,因此实现水体中的H_(2)O_(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制备了具有较高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并构建比色传感平台实现了水体中H_(2)O_(2)的灵敏检测.在H_(2)O_(2)-TMB显色体系中,Fe_(3)O_(4)与MoS_(2)纳米片复合协同催化H_(2)O_(2)产生含氧自由基,水凝胶三维结构可有效抑制MoS_(2)-Fe_(3)O_(4)堆叠,促进活性位点的暴露,进一步提高对H_(2)O_(2)的催化能力.动力学常数显示,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催化H_(2)O_(2)底物的最大速度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1.5倍.基于较高的H_(2)O_(2)催化活性,水体中H_(2)O_(2)检测限达到0.28μ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3.0~200μmol/L,并采用加标回收法对自来水、湖水和海水等实际水体中的H_(2)O_(2)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 类过氧化物酶 比色检测 H_(2)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掺杂α-Bi_(2)O_(3)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熊智慧 李志西 +3 位作者 尹亚庆 蒲朝波 曾体贤 安辛友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杂化泛函HSE06方法对Fe掺杂α-Bi_(2)O_(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Fe掺杂α-Bi_(2)O_(3)体系有较小的结构变形,本征α-Bi_(2)O_(3)的禁带宽度为2.69 eV,Fe掺杂使α-Bi_(2)O_(3)的禁带宽度减小(约... 采用第一性原理杂化泛函HSE06方法对Fe掺杂α-Bi_(2)O_(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Fe掺杂α-Bi_(2)O_(3)体系有较小的结构变形,本征α-Bi_(2)O_(3)的禁带宽度为2.69 eV,Fe掺杂使α-Bi_(2)O_(3)的禁带宽度减小(约为2.34 eV)。对其光学性质研究得出Fe掺杂扩展了α-Bi_(2)O_(3)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即发生了红移,从而为Fe掺杂α-Bi_(2)O_(3)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掺杂α-bi_(2)o_(3)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掺杂氧空位的α-Bi_(2)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6
作者 熊智慧 孔博 +2 位作者 李志西 曾体贤 帅春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本征α-Bi_(2)O_(3)、La掺杂、氧空位掺杂和共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α-Bi_(2)O_(3)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体系结构变形较小,其中氧空位(V_(O))掺杂和La-V_(O)共...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本征α-Bi_(2)O_(3)、La掺杂、氧空位掺杂和共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α-Bi_(2)O_(3)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体系结构变形较小,其中氧空位(V_(O))掺杂和La-V_(O)共掺杂体系的禁带宽度价带和导带同时下移且在禁带中引入杂质能级,说明掺杂可以减小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能量,有利于电子的跃迁。特别是相对于氧空位单掺杂,La-V_(O)共掺杂使杂质能级向导带底靠近,这个倾向可能使该复合缺陷成为光生电子捕获中心的概率大于成为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中心的概率;同时,La-V_(O)共掺杂导致导带底附近的能带弯曲的曲率增大即色散关系增强,从而降低了电子的有效质量,加速电子的运动,因此,La-V_(O)共掺杂能大幅改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另一方面La-V_(O)共掺杂在显著扩展可见光吸收范围的同时,还极大地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强度。因此,La-V_(O)共掺杂有效改善了α-Bi_(2)O_(3)的光催化活性。本研究为利用稀土离子掺杂改善其他光催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bi_(2)o_(3) 光催化材料 La-V_(o)共掺杂 氧空位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2O_(3)⁃Bi_(2)O_(3)⁃ZnO⁃Al_(2)O_(3)玻璃助烧剂对BaTiO_(3)陶瓷烧结条件、晶体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袁琦 刘高斌 王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91,共7页
通过调节B2O_(3)-Bi_(2)O_(3)-ZnO-Al_(2)O_(3)(BBZA)玻璃的添加量研究其对钛酸钡(BaTiO_(3))陶瓷烧结条件、晶体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BBZA玻璃能够有效地将BaTiO_(3)陶瓷烧结温度由1350℃降至950℃,并使其致密化... 通过调节B2O_(3)-Bi_(2)O_(3)-ZnO-Al_(2)O_(3)(BBZA)玻璃的添加量研究其对钛酸钡(BaTiO_(3))陶瓷烧结条件、晶体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BBZA玻璃能够有效地将BaTiO_(3)陶瓷烧结温度由1350℃降至950℃,并使其致密化。同时,添加BBZA玻璃后,BaTiO_(3)的晶体结构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发生转变(立方相→四方相)。另外,BBZA玻璃的引入使BaTiO_(3)陶瓷的居里峰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和拓宽。陶瓷微观形貌显示,玻璃相均匀分布在BaTiO_(3)晶粒表面。优化的BaTiO_(3)陶瓷制备条件如下:BBZA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0%,烧结温度为95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BaTiO_(3)陶瓷介电常数达到1364,介电损耗低至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 B2o_(3)-bi_(2)o_(3)-Zno-Al_(2)o_(3)玻璃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cheme Co_(3)O_(4)/BiOBr heterojunction for efficient photoreduction CO_(2)reduction
8
作者 ZHANG Xiaofan DUAN Yu +3 位作者 SHI Meijie LU Nan LI Renhong YAN Xiaoqing 《无机化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878-1888,共11页
A Co_(3)O_(4)/BiOBr heterojunction was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 for highly 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The optimized Co_(3)O_(4)/BiOBr-0.8 catalyst exhibited CO and CH_(4)evo... A Co_(3)O_(4)/BiOBr heterojunction was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 for highly 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The optimized Co_(3)O_(4)/BiOBr-0.8 catalyst exhibited CO and CH_(4)evolution rates of 112.2 and 5.5µmol·g^(-1)·h^(-1),respectively,representing 6.3-fold and 3.9-fold enhancements over pristine BiOBr.The heterojunction demonstrated broadened light absorption,enhanced photoelectrochemical activity,reduced charge-transfer resistance,and improved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e^(-)/h^(+)).These synergistic effect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Z-scheme heterostructure,which facilitated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and electron reduction capacity while suppressing carrier recomb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Co_(2)reduction heterojunction catalyst biobr Co_(3)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Bi_(1.8)Sr_(x)Gd_(0.1)Er_(0.1-x)O_(3)电解质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9
作者 朱民正 杨标 +1 位作者 易立 朱乐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4-540,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_(1.8)Sr_(x)Gd_(0.1)Er_(0.1-x)O_(3)(0≤x≤0.08)系列电解质材料。采用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阿基米德排水法、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及设备对样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_(1.8)Sr_(x)Gd_(0.1)Er_(0.1-x)O_(3)(0≤x≤0.08)系列电解质材料。采用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阿基米德排水法、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及设备对样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经600℃煅烧所得粉体具有纯相的立方萤石结构;Bi_(1.8)Sr_(x)Gd_(0.1)Er_(0.1-x)O_(3)超细粉体烧结活性良好,在800℃烧结温度下,Bi_(1.8)Sr_(x)Gd_(0.1)Er_(0.1-x)O_(3)粉体的相对密度均达到96%。其中,Bi_(1.8)Sr_(0.06)Gd_(0.1)Er_(0.04)O_(3)晶粒尺寸在3μm~6μm之间,相对密度达到了98.2%;该系列材料具有高电导率和低电导活化能。当测试温度为800℃时,Bi_(1.8)Sr_(0.06)Gd_(0.1)Er_(0.04)O_(3)具有最大电导率(σ=0.1596 S·cm^(-1))和最小电导活化能(Ea=0.67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 δ-bi_(2)o_(3) 掺杂 溶胶—凝胶法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