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桦三萜药理活性及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孟子育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白桦(Betula Platyphlla Suk.)树皮中含有多种三萜类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白桦酯醇、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具有抗菌和抑制肿瘤的药理活性,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医学临床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白桦酯醇、白桦酯酸、齐墩果酸的药理活性及在临床... 白桦(Betula Platyphlla Suk.)树皮中含有多种三萜类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白桦酯醇、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具有抗菌和抑制肿瘤的药理活性,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医学临床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白桦酯醇、白桦酯酸、齐墩果酸的药理活性及在临床中应用和生物合成的调控过程,为白桦三萜的合成与开发提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药理活性 合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山地森林不同生境下白桦分枝结构特征
2
作者 郑玉 张化永 +3 位作者 邹恒超 黄头生 白卓青 甄欣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79,共10页
从不同生境和树干胸径的角度研究分枝格局,以揭示树木的结构复杂性程度与生长策略差异,为冀西北山地森林林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西北地区白桦纯林和3个典型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胸径... 从不同生境和树干胸径的角度研究分枝格局,以揭示树木的结构复杂性程度与生长策略差异,为冀西北山地森林林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西北地区白桦纯林和3个典型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胸径和生境对白桦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树干胸径对白桦分枝长度、基径和枝生物量的影响显著线性增长(p<0.05),且影响程度随分枝逐级减小(对分枝长度逐级影响为0.504>0.125>0.063>0.034>0.033;基径为0.037>0.014>0.011>0.006>0.005;生物量为0.414>0.025>0.007>0.003>0.002);②不同生境间的各级枝长、枝径和枝生物量都满足:混交林Ⅰ(白桦-落叶松)>混交林Ⅲ(白桦-杏树-杨树-樟子松)>白桦纯林>混交林Ⅱ(白桦-云杉);③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枝长、基径、生物量和分枝密度均优于其他林型,以最大限度获取空间资源,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是最适合冀西北白桦生长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分枝格局 胸径 生境 K-W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被引量:43
3
作者 朱翔 刘桂丰 +4 位作者 杨传平 刘志新 袁桂华 刘吉春 李景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4,共4页
以 4个试验点 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 (地 )径、保存率 ,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 ,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结果表明 :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率差异显著 ,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 以 4个试验点 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 (地 )径、保存率 ,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 ,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结果表明 :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率差异显著 ,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 ,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 ,进行种源区划 ,初步划分为 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 ,初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种源区划 稳定性 优良种源 桦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年生白桦种源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翔 杨传平 +4 位作者 李忠 庞志慧 赵云 王会仁 李景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0,共4页
在“八五”期间对白桦所做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基础上 ,又做了一次局部分布区的种源试验。试验选取来自 7个省份的 16个种源 ,在 3个试验点定植。对 16个种源的 2年生幼树高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 ;利用幼树高与... 在“八五”期间对白桦所做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基础上 ,又做了一次局部分布区的种源试验。试验选取来自 7个省份的 16个种源 ,在 3个试验点定植。对 16个种源的 2年生幼树高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 ;利用幼树高与种源的地理因子 (经、纬度 )、气候因子 (温度、积温、降水、湿度、日照、无霜期 )作相关分析 ,研究白桦种源的地理变异 ,发现幼树高与纬度呈负相关 ,与经度呈正相关 ,温度与无霜期是影响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初步判断 ,白桦的地理变异符合经纬向双重渐变的模式 ,反映了冷—暖的气候生态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育理 经纬向双重渐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和修枝对白桦天然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孙志虎 王庆成 梁淑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2,18,共3页
1998年 ,对林龄为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修枝和间伐处理 ,并于 2 0 0 3年春对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复查 ,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处理对白桦天然林林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具有显著影响。强度修枝 (2 /3树高 )后 ,林... 1998年 ,对林龄为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修枝和间伐处理 ,并于 2 0 0 3年春对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复查 ,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处理对白桦天然林林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具有显著影响。强度修枝 (2 /3树高 )后 ,林木的胸径生长比弱度修枝降低 8%~ 10 %。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保留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影响较为接近 ,但显著高于弱度间伐。树干解析结果表明 :间伐后 ,林分的材积生长量以中度间伐为最大 (6 .99m3 ·hm-2 ·a-1) ,强度间伐最小 (4.6 1m3 ·hm-2 ·a-1)。 5a的研究结果表明 ,林龄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最适林分密度为 110 0株·hm-2 ,修枝强度不应超过 1/2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 天然林 抚育间伐强度 修枝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 被引量:52
6
作者 刘桂丰 蒋雪彬 +7 位作者 刘吉春 李景云 王玉成 胡润田 王会仁 滕文华 彭宏梅 杨传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4,共6页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各种源的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以树高、地径、经纬度为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由于各种源的适应性不同,造成各试验点的种源地理变异规律不同。利用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化分为12个种源区。最后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为4个试验点初步选择出各自的最佳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种源试验 最佳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Ⅰ) 被引量:36
7
作者 陶静 詹亚光 +2 位作者 姜静 杨传平 刘玉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9,共4页
建立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织培养再生系统,为白桦良种选育、定向培育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手段和理论依据。采用WPM、MS、IS三种基本培养基,通过休眠芽获得无菌苗后,再选取无菌苗... 建立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织培养再生系统,为白桦良种选育、定向培育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手段和理论依据。采用WPM、MS、IS三种基本培养基,通过休眠芽获得无菌苗后,再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分别诱导、分化、生根形成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苗期种源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姜静 杨传平 +2 位作者 刘桂丰 由香玲 王玉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共3页
对白桦16个种源的1年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用各种源的苗高、地径与地理、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与各种源的地理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用16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聚类... 对白桦16个种源的1年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用各种源的苗高、地径与地理、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与各种源的地理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用16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聚类分析.结合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素。可将16个白桦种源区划为5个种源区。即六盘山及祁连山种源区、辽东及长白山种源区、小兴安岭及完达山种源区、大兴安岭种源区和新疆北部种源区,根据白桦苗期的生长表现。初步选择出最佳种源为汪清、凉水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规律 最佳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Ⅲ)——组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陶静 詹亚光 +2 位作者 由香玲 杨传平 刘玉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9,共4页
为了探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织培养的繁殖机理,选取白桦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部位及无性系的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加入不同的外源激... 为了探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织培养的繁殖机理,选取白桦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部位及无性系的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加入不同的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了芽、根的分化与内、外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IAA是愈伤组织生长的重要内部因子;(2)GA和IAA共同作用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3)不同无性系的IAA含量不同,从壮苗培养的增殖倍数来看,IAA含量高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增殖速度;(4)IPA/IAA的比值大有利于诱导芽的分化;(5)加入不同的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对IAA的影响最大。激素BA和NAA协同作用的效果远远大于其中一种激素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组织培养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不同杂交组合三倍体子代当年生苗木生长性状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琳 穆怀志 +3 位作者 姚启超 刘桂丰 李慧玉 姜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选择白桦三倍体杂种子代的优良杂交双亲和杂交组合,以4株中国白桦四倍体(Q14、Q19、Q33和Q34)为母本,5株杂种二倍体(M1、M2、M3、M4和M5)为父本,按测交系交配设计获得了20个杂交组合的白桦三倍体苗木,对各杂交组合三倍体子代的苗高... 为了选择白桦三倍体杂种子代的优良杂交双亲和杂交组合,以4株中国白桦四倍体(Q14、Q19、Q33和Q34)为母本,5株杂种二倍体(M1、M2、M3、M4和M5)为父本,按测交系交配设计获得了20个杂交组合的白桦三倍体苗木,对各杂交组合三倍体子代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白桦三倍体家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苗高和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白桦各三倍体家系的生长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初步选择Q19和Q34为优良四倍体母本,M1和M2为优良二倍体父本,Q34×M2和Q34×M1为优良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三倍体 测交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环阿齐醇合成酶(CAS)基因与达玛烯二醇合成酶(DS)基因的双基因RNA干扰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甜 马泓思 +2 位作者 尹静 詹亚光 张梦岩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5-362,共8页
环阿齐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和达玛烯二醇合成酶(Dammarenediol synthase,DS)为白桦三萜合成过程分支途径关键酶基因,对CAS和DS基因的抑制或沉默将有利于三萜前体-2,3氧化角鲨烯向目标产物白桦脂醇和齐墩果酸合成。利用... 环阿齐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和达玛烯二醇合成酶(Dammarenediol synthase,DS)为白桦三萜合成过程分支途径关键酶基因,对CAS和DS基因的抑制或沉默将有利于三萜前体-2,3氧化角鲨烯向目标产物白桦脂醇和齐墩果酸合成。利用同源序列PCR方法及pRNAi-GG新型载体,进行DS单基因RNAi及DS与CAS双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结果显示,分别克隆获得CAS和DS c DNA序列长度为300和509 bp,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已知日本白桦BPX1和OSCBPD相似度为100%和92%。依据基因RNAi引物设计及pRNAi-GG使用原则,分别将CAS、DS的正向片段和反向片段有序地连接到pRNAi-GG载体PDK内含子两侧,并转化大肠杆菌Trans1-T1中,经PCR及克隆测序验证,获得白桦DS单基因和CAS、DS双基因干扰载体,并通过三亲杂交方法分别获得含有两个RNAi载体的工程农杆菌菌株。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阻断白桦三萜分支途径及促进前体物质向目标产物白桦酯醇和齐墩果酸方向合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三萜 RNA干扰载体 环阿齐醇合成酶(CAS) 达玛烯二醇合成酶(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Ⅱ)——影响因素及培养程序 被引量:26
12
作者 詹亚光 陶静 +1 位作者 杨传平 刘玉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共5页
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Ⅰ)”的基础上,以展叶顶芽、休眠腋芽和种子为最初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节、嫩枝、愈伤组织等,经过... 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Ⅰ)”的基础上,以展叶顶芽、休眠腋芽和种子为最初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节、嫩枝、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无性系、外植体类型、蔗糖浓度对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提出白桦组培的最佳条件及程序。最佳无性系的一个外植体,经三次继代培养增殖达3000株,最佳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95%以上,Ⅰ、Ⅱ级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雄花序发育初期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传平 姜静 +3 位作者 梁艳 刘桂丰 王大海 李慧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对发育初期 2个时期的白桦雄花序进行的蛋白质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 -DE)研究结果表明 ,2个时期的 2 -DE图谱 ,有 2 75个蛋白点在表达上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 :16 2个蛋白点在 5月 31日雄花序 2 -DE图谱... 对发育初期 2个时期的白桦雄花序进行的蛋白质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 -DE)研究结果表明 ,2个时期的 2 -DE图谱 ,有 2 75个蛋白点在表达上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 :16 2个蛋白点在 5月 31日雄花序 2 -DE图谱中的表达量均高于 5月 2 8日 ,1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低于 5月 2 8日 ;2个蛋白点为 5月 2 8日雄花序 2 -DE图谱所特有 ;1个蛋白点为 5月 31日雄花序 2 -DE图谱所特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获得与雄花序发育时期的相关蛋白 ,进而得到相关的特异基因 ,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白桦雄花序发育机理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雄花序 发育初期 蛋白质双向电泳 电泳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杨传平 潘华 +1 位作者 魏志刚 姜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以白桦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ISSR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适宜于白桦的ISSR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20μL反应体系中,Mg2+浓度范围为0.5~3.0 mmol·L-1,dNTPs浓度范围为0.10~0.30 mmol·L-1,Taq聚合酶浓度范围为1.0~2.0 U,模板DN... 以白桦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ISSR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适宜于白桦的ISSR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20μL反应体系中,Mg2+浓度范围为0.5~3.0 mmol·L-1,dNTPs浓度范围为0.10~0.30 mmol·L-1,Taq聚合酶浓度范围为1.0~2.0 U,模板DNA浓度为30~120 ng,同时含有RNA的模板DNA对ISSR扩增也略有影响,引物浓度范围为0.2~0.4 μmmol·L-1.通过梯度PCR测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为49℃.反应程序为:第一个循环基因组DNA经94℃预变性5 min;30个循环为94℃变性30 s,49℃退火30 s,72℃延伸30 s;最后一个循环完成后,在72℃延伸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ISSR标记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范桂枝 詹亚光 +3 位作者 王博 邱磊 刘桂丰 王会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以白桦为研究材料,在白桦酯醇提取方法的选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白桦不同部位和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醇提的白桦酯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40.25和239.57mg/g,而回流法和氯仿浸提... 以白桦为研究材料,在白桦酯醇提取方法的选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白桦不同部位和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醇提的白桦酯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40.25和239.57mg/g,而回流法和氯仿浸提的白桦酯醇含量稍低,为207.88和194.09mg/g。白桦酯醇在白桦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依次分别为:外皮〉枝皮〉内皮〉芽〉叶〉根〉花粉;13种8年生白桦种源树皮内白桦酯醇的含量为132.45—257.11mg/g,且种源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可得,同龄树种的生长状况对白桦酯醇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而白桦酯醇的含量不仅受自身种源及遗传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即属于基因与环境互作的表现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白桦酯醇 提取方法 不同部位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氮肥及MeJA处理对白桦三萜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春晓 尹静 +2 位作者 詹亚光 任春林 王智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61,共7页
以一年半生白桦幼树为试材,研究水分、氮肥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白桦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并对白桦植株中三萜积累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白桦幼树植株中总三萜主要分布在茎皮和叶片,根皮中最低,平均含量分别为71.94、81.60和2... 以一年半生白桦幼树为试材,研究水分、氮肥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白桦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并对白桦植株中三萜积累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白桦幼树植株中总三萜主要分布在茎皮和叶片,根皮中最低,平均含量分别为71.94、81.60和25.45mg.g-1;叶片中总三萜积累高峰出现在6、7月份,茎皮和根皮中总三萜积累高峰分别出现在8月份和7月份。(2)干旱胁迫早期(6月)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显著促进了叶中总三萜积累,分别是对照的1.24和1.27倍。茎皮中,除7月水分胁迫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外,其它各月份水分胁迫不利于茎皮中总三萜含量积累,干旱胁迫不利根皮中三萜积累。(3)施氮早期(6月)不利于三萜在叶片和根皮中积累,中后期(7~10月),氮肥处理对三萜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施氮早期(6~7月)促进茎皮中三萜积累作用。(4)MeJA喷施处理对叶片和根皮中三萜积累(7月~10月)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积累高峰期分别是对照的1.42倍和1.52倍。(5)轻度干旱、氮肥均促进了白桦幼树株高的增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MeJA处理对整株生物量的积累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三萜 水分 茉莉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RAPD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廷波 李绍臣 +6 位作者 高福铃 丁宝建 曲跃军 唐鑫华 刘桂丰 姜静 杨传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67-873,共7页
以80个来自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中国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的F1个体为作图群体。利用2个亲本和10个F1个体对1,200个10bp的随机寡核苷酸引物进行筛选,确定了208个多态性引物。利用RAPD标记,按照拟测交的作图策略... 以80个来自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中国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的F1个体为作图群体。利用2个亲本和10个F1个体对1,200个10bp的随机寡核苷酸引物进行筛选,确定了208个多态性引物。利用RAPD标记,按照拟测交的作图策略,分别构建了欧洲白桦和中国白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2个亲本和80个F1代作图群体进行随机扩增,共获得了364个多态性位点。χ2检验结果表明有307个位点符合1∶1分离的拟测交分离,26个位点符合3∶1分离,31个位点属偏分离位点。拟测交位点中有145个位点来自欧洲白桦,有162个位点来自中国白桦。利用2点连锁分析,欧洲白桦中的145个连锁标记构成了14个不同的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6个三连体和6个连锁对,37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955.6cM(centimorgan),平均图距14.9cM。而来自中国白桦的162个标记构成了15个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4个三连体和6个连锁对,21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1,545.8cM(centimorgan),平均图距15.2cM。该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将两个图谱整合为一个高密度图谱及重要基因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连锁图谱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欧洲白桦 中国白桦 拟测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聂道平 王兵 +1 位作者 沈国舫 董世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402,共9页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白桦 混交林 生物量 混交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白桦的SSR-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传平 王艳敏 魏志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白桦SSR-PCR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白桦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DNA100ng,Mg2+浓度为3mmol·L-1,Taq酶0.5U,dNTP...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白桦SSR-PCR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白桦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DNA100ng,Mg2+浓度为3mmol·L-1,Taq酶0.5U,dNTP浓度为0.5mmol·L-1,引物浓度为0.4μmol·L-1。对白桦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了梯度退火温度,得到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SSR标记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林区天然白桦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9
20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85,共11页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2种方案所建立的天然白桦一元、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0.800~0.988,模拟效率(EF)=0.80~0.97;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多数在80%以上,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差,但也在69%以上;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好,树根、树叶和树枝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差。总的来说,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都具有一定的精度,都能对天然白桦生物量进行很好的预估,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好于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所以在进行天然白桦生物量预估时,建议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白桦 立木生物量 相容性模型 度量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