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岳桦林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杰 张海涛 李奇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19-23,42,共6页
对比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的岳桦林面积分布,从而掌握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岳桦林林分生长状况。首先整体分析不同海拔岳桦林面积分布,再逐步分析岳桦林林分径级、平均高、龄组和郁闭度等随海拔变化,以及面积分布的... 对比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的岳桦林面积分布,从而掌握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岳桦林林分生长状况。首先整体分析不同海拔岳桦林面积分布,再逐步分析岳桦林林分径级、平均高、龄组和郁闭度等随海拔变化,以及面积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海拔在1700~1900 m分布面积最大,林分平均高多分布在8~12 m,成熟林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3%,成熟林多分布在海拔1700~1900 m,林分郁闭度多集中在0.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林 海拔 分布特征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动态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周晓峰 王晓春 +1 位作者 韩士杰 邹春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7-231,共5页
应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 ,对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上岳桦径级结构、分布格局以及过渡带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 ,并与最近几十年的极端低温进行了对比研究 ,用格局的差异和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来揭示全球变暖对岳桦苔原过渡带的影响。结果表明 ... 应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 ,对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上岳桦径级结构、分布格局以及过渡带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 ,并与最近几十年的极端低温进行了对比研究 ,用格局的差异和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来揭示全球变暖对岳桦苔原过渡带的影响。结果表明 :全球气候变暖对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产生很大影响 ,气候变暖使得岳桦苔原过渡带中的岳桦分布主要以幼苗和幼树为主 ,其中岳桦的径级分布呈倒J字型 ,过渡带中岳桦种群格局呈聚集型分布。整个岳桦种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有一种整体向上迁移的趋势 ,尤其以岳桦苔原过渡带最为明显 ,岳桦苔原过渡带变宽 ,岳桦向苔原侵入的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苔原过渡带 全球气候变化 长白山 分布格局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晓雨 于大炮 +6 位作者 周莉 周旺明 吴志军 郭焱 包也 孟莹莹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许多自然林线具有的趋同特征之一即乔木树种高生长受限,常演化为矮曲状或类似于灌木的形态(即树种的灌木型)占据高山植被带,因此研究林线树种乔木型与灌木型的结构、功能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林线形成的原因。种群分布格局作为种群相对... 许多自然林线具有的趋同特征之一即乔木树种高生长受限,常演化为矮曲状或类似于灌木的形态(即树种的灌木型)占据高山植被带,因此研究林线树种乔木型与灌木型的结构、功能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林线形成的原因。种群分布格局作为种群相对位置定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可以表征物种对环境适应性选择的结果,反应生态过程的综合作用。利用点格局方法,研究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种群各生活史阶段、两种生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树高生长受到限制,1.5—3.0m是一个关键的树高生长阶段;相比于老树、中树,幼苗和灌木型岳桦更为均匀,对空间的异质性选择更弱;林线岳桦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生活型分离的重要阶段。此外,相对于老树,灌木型分布更为均匀,表明低矮、多枝这种相对紧凑的生活型更适宜在过渡带生存,乔木型岳桦和灌木型岳桦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生活型 高生长 矮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线交错带形状与木本植物向苔原侵展和林线动态的关系 被引量:43
4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3-580,共8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测定了长白山岳桦林缘形状对入侵苔原木本植物组成和分布、树木生长和死亡的影响 ,阐述了林缘形状形成与生境小气候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形状林缘更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林线的动态。林缘入侵物种主要由岳桦和东北赤杨组成。... 采用样带调查法测定了长白山岳桦林缘形状对入侵苔原木本植物组成和分布、树木生长和死亡的影响 ,阐述了林缘形状形成与生境小气候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形状林缘更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林线的动态。林缘入侵物种主要由岳桦和东北赤杨组成。凹型林缘外入侵树木向苔原侵展的距离和茎数 ,以及平均基径、基面积之和及平均高度均明显高于直线型和凸型林缘 ,其中凸型林缘的值最低 ,且随远离林缘降低最为迅速。随远离林缘入侵植株枯梢率增高 ,分枝数增多。凹型林缘外死亡植株具有较宽的径阶和较大径级 ,平均死亡植株数也最多 ,而凸型林缘则最低。凹型林缘死亡植株数的峰值与入侵植株数量的高峰区间吻合 ,密度制约可能是幼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直线型和凸型林缘林缘植株死亡峰位于茎数较少的样带中部和尾部 ,环境的恶劣性可能是植株死亡的主要原因。林缘小地形异质性是产生林缘形状的根本原因 ,林缘形状引起的入侵格局的显著差异是风和积雪等生态因子和生态流在空间上重新组合的结果 ,林缘形状对木本植物向苔原侵展具有强有力的控制作用。长白山岳桦林线尚未达到应有的潜在高度 ,林缘形状引起的“凹凸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岳桦林 林缘形状 更新 苔原带 林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岳桦体内碳素供应状况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永斌 吴栋栋 于大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低温条件常常驱动的碳缺乏导致高海拔处植物生长缓慢,生长季的高寒低温更是限制高海拔地区树木向上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海拔地区的不利环境限制了林木的分布,从而形成各种森林分布的界限,
关键词 岳桦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树木线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智婷 宋新章 +4 位作者 肖文发 高宝嘉 张慧玲 胡雁林 国立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减少,但多样性有所增加;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的种子库储量变化较大,且丰富度大小同个体密度大小的变化不一致;种子库中优势种突出,水曲柳、紫椴、山槐与色木槭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74.3%以上;地表凋落物层对种子落入土壤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林隙形成初期,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主要由腐殖质层种子库决定,但随时间的推移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对整个种子库的贡献越来越大;林隙内土壤种子库同地上更新幼苗相似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采伐林隙 杨桦次生林 更新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娜娜 牟长城 +3 位作者 郑瞳 张毅 程家友 曹万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8-626,共9页
利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法,对比分析长白山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与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上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的影... 利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法,对比分析长白山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与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上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长白山天然白桦林植被碳储量(45.61 87.22 t·hm-2)呈阴坡上、中部与谷地>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阳坡下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50.8%91.2%(P<0.05),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20.4%44.4%(P>0.05);2土壤碳储量(66.71 158.51 t·hm-2)呈阳坡上部、阴坡中部与谷地>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下部>阴坡上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99.3%137.6%(P<0.05),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40.7%67.0%(P>0.05);3生态系统碳储量(139.44 231.12 t·hm-2),呈阴坡中部与谷地>阳坡上部与阴坡下部>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上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35.6%65.7%(P<0.05),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5.8%34.7%(P>0.05);4植被净初级生产力(4.92 11.25 t·hm-2·a-1)和年净固碳量(2.32 5.32 t·hm-2·a-1)均呈阴坡上、中部>阳坡上、下部与阴坡下部及谷地>阳坡中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中、低立地型42.5%128.7%和45.2%129.3%(P<0.05),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10.6%56.3%和14.2%53.4%,但仅阴坡下部提高显著。因此,长白山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均受到立地类型的强烈影响,故对其碳汇功能评价应考虑其立地分异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白桦林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年固碳量 立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改进BP神经网络的天然白桦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施明辉 赵翠薇 +1 位作者 郭志华 刘世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结合样地调查及白桦林生态系统相关数据,基于GIS技术平台,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对长白山白河林业局两江林场进行健康评价。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研究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强大优势,运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比传统... 结合样地调查及白桦林生态系统相关数据,基于GIS技术平台,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对长白山白河林业局两江林场进行健康评价。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研究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强大优势,运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比传统的BP神经网络及其它改进算法迭代次数少,收敛速度快,精确度高。评价结果显示:两江整个林场的森林大体处于一般健康状态,占总面积22.43%的白桦林属于非常健康状态,49.93%的白桦林处于一般健康状态,19.06%的白桦林为亚健康状态,而只有8.59%的白桦林是不健康的。其评价结果可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多功能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改进BP神经网络 天然白桦林 健康评价 长白山 两江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动态 被引量:5
9
作者 巢林 刘艳艳 +3 位作者 吴承祯 洪滔 林卓 洪伟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6-1417,共12页
采用径级结构替代年龄结构与建立种群年龄结构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纺锤型,龄级—个体数间的关系可用Lognormal函数表征;种... 采用径级结构替代年龄结构与建立种群年龄结构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纺锤型,龄级—个体数间的关系可用Lognormal函数表征;种群动态量化指数V'_(pi)为辽东桤木(9.57%)>白桦(4.02%)>长白落叶松(1.83%),均趋近于0,说明种群处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阶段;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幼龄个体严重不足,白桦和辽东桤木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Odum-B3型,而长白落叶松种群趋于Deevey-I型。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后期衰退的特征;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数量受基波影响显著,种群整个生活史阶段未显现小周期波动,种群发展较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2、4和6个龄级后,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老龄个体数均有增加,但由于更新幼苗个体稀少,未来必然呈衰退趋势。森林—沼泽交错带的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对外界环境变化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人类活动扰动会影响其发育与演变,从而提高了森林—沼泽交错带地区沼泽化的风险。因此,应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沼泽交错带的干扰,加强对这一地区植被群落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长白落叶松 辽东桤木 种群动态 生命表 生存分析 谱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牛皮杜鹃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的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包剑利 殷秀琴 李晓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20-3328,共9页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高山常绿小灌木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物网袋法对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42°03'41.23″N,128°03'12.75″E...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高山常绿小灌木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物网袋法对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42°03'41.23″N,128°03'12.75″E,1900 m)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进行了为期1a的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研究,采用4、2 mm和0.01 mm三种网孔凋落物袋来控制不同体型的土壤动物的参与,以研究凋落物的分解率、养分动态及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2 mm和0.01 mm网孔凋落物分解率分别为34.19%、31.22%和25.45%。分解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性。从总体上来看,网袋内凋落物的总氮含量先增后减;C/N呈下降趋势。对分解起主要作用的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和等节跳科。土壤动物总个体数与养分元素的释放关系显著,中小型土壤动物对有机碳的释放起到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10月末试验结束,全部土壤动物对牛皮杜鹃凋落物分解质量损失的贡献率为25.57%,中小型土壤动物贡献率(16.88%)>大型土壤动物贡献率(8.69%)。大型土壤动物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在牛皮杜鹃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具有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牛皮杜鹃凋落物 养分动态 分解作用 岳桦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丽娜 管清成 +6 位作者 赵忠林 张言 隋振环 隋海鑫 宋彦彦 李英爱 赵慧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探究长白山地区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及修正的Gash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以典型的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和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5—9月的降雨截留观测数据,结合松江源生态站定期观测的气象数据与样地数... 为探究长白山地区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及修正的Gash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以典型的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和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5—9月的降雨截留观测数据,结合松江源生态站定期观测的气象数据与样地数据,分析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规律,同时采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降雨再分配的各个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白桦林与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的林外降雨总量分别为217.4和393.6 mm。白桦林的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均高于云冷杉林,林冠截留量低于云冷杉林。两种林型的林外降雨量与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降雨强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利用曲线回归方程分析,二次函数可较好的说明两种林型的穿透雨与林外降雨、树干径流与林外降雨之间的相互关系,幂函数方程较好的解释了林冠截留与林外降雨的相互关系。两种林型的林冠截留总量、树干径流、穿透雨的模拟值均高于实测值,相对误差范围在3.81%~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修正的Gash模型 白桦林 云杉 冷杉 混交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桦树上一种新腐朽病害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俊 戴玉成 闫绿光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报道了我国长白山林区桦树上一种新腐朽病害,其病原菌为斜生纤孔菌Inonotusobliquus。该病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成熟桦树上,主要特征是在树干上形成黑色肿瘤,造成心材白色腐朽;受害树极易风折,后期全株死亡。... 本文报道了我国长白山林区桦树上一种新腐朽病害,其病原菌为斜生纤孔菌Inonotusobliquus。该病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成熟桦树上,主要特征是在树干上形成黑色肿瘤,造成心材白色腐朽;受害树极易风折,后期全株死亡。对病原菌的宏观、显微结构及病害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欧洲的标本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 斜生纤孔菌 白色腐朽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白桦林细根的生产力及其周转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洋 代力民 +1 位作者 于大炮 周莉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通过土钻法和分解袋法对长白山30a生白桦林的细根生产力和周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以上的细根集中在0~10cm的土壤层中。在生长季内,活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2.882t/hm2,死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0.308t/hm2,细根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经过... 通过土钻法和分解袋法对长白山30a生白桦林的细根生产力和周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以上的细根集中在0~10cm的土壤层中。在生长季内,活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2.882t/hm2,死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0.308t/hm2,细根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经过估算,白桦林的细根年生产量为4.246t/hm2,年周转为1.47次,年分解率为58.26%。白桦林细根分解较快,在土壤养分归还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生产力 周转 长白山 白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长白山岳桦林下草本植物和土壤肥力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白云玉 朱孟美 +4 位作者 靳英华 许嘉巍 张英洁 王慧赟 赵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757,共10页
选取长白山岳桦林中的岳桦-蟹甲草群落(Comm.Betula ermanii-Parasenecio forrestii)、岳桦-藜芦群落(Comm.Betula ermanii-Veratrum nigrum)和岳桦-小叶章群落(Comm.Betula ermanii-Deyeuxia purpurea)开展野外模拟氮沉降实验,采用野... 选取长白山岳桦林中的岳桦-蟹甲草群落(Comm.Betula ermanii-Parasenecio forrestii)、岳桦-藜芦群落(Comm.Betula ermanii-Veratrum nigrum)和岳桦-小叶章群落(Comm.Betula ermanii-Deyeuxia purpurea)开展野外模拟氮沉降实验,采用野外原位模拟实验方法,设置对照(0 kg·hm-2·a-1)、低氮(30 kg·hm-2·a-1)、中氮(50 kg·hm-2·a-1)和高氮(100 kg·hm-2·a-1)4个氮处理水平,测定草本植物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研究岳桦林下草本层植物和土壤肥力对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显示:(1)岳桦林下草本植物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加速生长,小叶章对氮沉降的响应较为敏感,藜芦次之,蟹甲草最弱;(2)氮添加造成林下土壤肥力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特别是岳桦-小叶章群落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最明显;土壤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增大,岳桦-蟹甲草群落下的土壤总氮和速效氮增加最多;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减小,岳桦-小叶章群落下的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减少最多。本研究结果表明氮添加在短期内会促进长白山岳桦林下草本植物生长,尤其是小叶章的生长,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磷的释放,逐步改变土壤肥力并反馈给植物,促使其进一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长白山岳桦林 草本植物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与西坡岳桦种群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彩玲 景嘉慧 +3 位作者 许嘉巍 靳英华 张英洁 陈雪莹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0,共10页
本研究通过植被调查,从密度、胸径、树高、树龄、世代和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长白山北坡与西坡岳桦(Betula ermanii Cham.)种群的坡向差异及随海拔变化的坡向差异,探讨植被坡向差异的干扰因素。结果显示,整体上北坡岳桦种群胸径、二... 本研究通过植被调查,从密度、胸径、树高、树龄、世代和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长白山北坡与西坡岳桦(Betula ermanii Cham.)种群的坡向差异及随海拔变化的坡向差异,探讨植被坡向差异的干扰因素。结果显示,整体上北坡岳桦种群胸径、二代木比重显著大于西坡,一代木比重则相反,说明尽管西坡生境优于北坡,但西坡植被演替落后于北坡,同时受干扰的因素多于北坡。北坡与西坡岳桦种群特征随海拔变化的趋势存在统一性,岳桦种群密度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单峰”型变化;其中北坡岳桦胸径、树高、树龄、二代木比重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随机-聚集变化趋势,说明在较低和较高海拔岳桦只能占据部分生境,符合一般山地植被特征。西坡岳桦树龄、树高随海拔波动减小,种群呈聚集分布;同时不同海拔的岳桦种群特征坡向差异也不同,海拔1600~1700 m,西坡岳桦胸径、树高、树龄小于北坡,而种群密度大于北坡;海拔1800~2100 m,西坡岳桦胸径、树高、树龄大于北坡,而种群密度小于北坡。研究结果说明西坡的干扰随海拔呈随机性,具有风干扰的特征,推测除已知的火山喷发、火山灰侵蚀干扰以及生境条件差异外,风干扰也是产生岳桦种群坡向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岳桦 种群特征 坡向差异 风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西坡郁闭型林线不同植物种群动态特征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东 褚丽娟 +2 位作者 费龙 刘惠清 吴正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以长白山西坡一段地势平坦的郁闭型岳桦(Betula ermanii)林线为研究区,连续设置25个样方(10m×10m),对样方内所有岳桦树木的胸径、生长特征和林下主要灌木、草本植物的盖度、高度进行常规统计分析,探讨了区内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特征... 以长白山西坡一段地势平坦的郁闭型岳桦(Betula ermanii)林线为研究区,连续设置25个样方(10m×10m),对样方内所有岳桦树木的胸径、生长特征和林下主要灌木、草本植物的盖度、高度进行常规统计分析,探讨了区内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样方内以大径级树木为主,幼树与小树相对较少,大量枯立木、倒木显示树木死亡率较高,此处林线由于乔木种群--岳桦的萎缩呈退缩态势.小叶章种群(Deyeuxia angustifolia)扩张现象明显,有独占此地所有生态位的趋势.岳桦在风倒木根部以无性繁殖方式繁衍幼苗、主干基部小树枝大量生长等特殊生理变化应对不利的竞争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西坡 郁闭型林线 岳桦 种群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静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66-69,共4页
为了解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动态特征,本文通过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样地调查,编制岳桦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岳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龄级增加,岳桦种群结构呈典型反“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岳桦种群存活个体... 为了解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动态特征,本文通过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样地调查,编制岳桦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岳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龄级增加,岳桦种群结构呈典型反“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岳桦种群存活个体数和生命期望呈下降趋势,而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呈上升趋势;岳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II型(对角线型);岳桦种群的生存率曲线呈递减趋势,累计死亡率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呈递增趋势,死亡密度曲线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林线 岳桦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