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orescent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anthracene-and pyrene-derivative ligands
1
作者 XI Jiming TENG Yukang +1 位作者 ZHANG Rui LU Zhenzho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7-854,共8页
We report five coordination polymers(CPs)based on fluorescent ligands[1,6-di(1H-imidazol-1-yl)pyrene(dip),9,10-di(1H-imidazol-1-yl)anthracene(dia)]and anionic ligands[cyclohexane-1,4-dicarboxylic acid(H_(2)cda),campho... We report five coordination polymers(CPs)based on fluorescent ligands[1,6-di(1H-imidazol-1-yl)pyrene(dip),9,10-di(1H-imidazol-1-yl)anthracene(dia)]and anionic ligands[cyclohexane-1,4-dicarboxylic acid(H_(2)cda),camphoric acid(H_(2)cpa)].In[Cd(dip)(cda)]·4H_(2)O}_(n)(1),the Cd^(2+)ions,acting as tetrahedral nodes,are linked by dipand cda^(2-)ligands with four Cd^(2+)ions into five-fold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array of topology of dia.In{[Cd(dip)(cpa)]·4H_(2)O}_(n)(2),the Cd^(2+)ions,acting as a 4-connector,are linked by cpa^(2-)and dip ligands into a 3D framework ofcds topology.In{[Ni(dia)_(2)Cl_(2)]·DMF}_(n)(3),the Ni^(2+)ion is linked by four dia ligands into a layer structure,and 1Dchannels of a cross-section of 1.35 nm×0.96 nm are formed.In{[Cd(dia)_(2)(H_(2)O)_(2)](NO_(3))_(2)·2DMSO}n(4),the dia ligandsconnected Cd^(2+)ions into a 2D layer,and 1D channels are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layers with a cross-section of0.87 nm×0.43 nm.In[Zn(dip)Cl_(2)]_(n)(5),the Zn^(2+)ion is linked by dip ligands into an infinite 1D chain.The infrared,thermal gravimetric,and fluorescent emission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se coordination polymers.CCDC:2356055,1;2440075,2;2356057,3;2356057,4;23560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polymer anthracene derivatives pyrene derivatives FLUORESC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anthracene-and pyrene-derived ligands:Crystal structure,fluorescent property,and framework isomerization
2
作者 HU Youbo LI Donggang +2 位作者 SUN Changhua LU Zhenzhong GU Songjun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1-1688,共8页
Six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9,10-di(pyridine-4-yl)-anthracene(DPA)and 1,6-di(1H-imidazol-1-yl)pyrene(DIP)were obtained by solvothermal reactions.{[Zn(DPA)Cl_(2)]·DMF·2H_(2)O}n(1)and{[Zn_(1.5)(DPA)_(1.... Six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9,10-di(pyridine-4-yl)-anthracene(DPA)and 1,6-di(1H-imidazol-1-yl)pyrene(DIP)were obtained by solvothermal reactions.{[Zn(DPA)Cl_(2)]·DMF·2H_(2)O}n(1)and{[Zn_(1.5)(DPA)_(1.5)Cl_(3)]·5H_(2)O}n(2)are framework isomers,which both contain zigzag chains formed by DPA,Zn^(2+),and Cl-.The zigzag chains in 1 are further assembled by C—H…Cl interactions into layers,and these layers exhibit two different orientations,displaying a rare 2D to 3D interpenetration mode.The zigzag chains in 2 are parallelly arranged.{[Zn_(3)(DPA)_(3)Br_(6)]·2DMF·_(1.5)H_(2)O}n(3)is isostructural to 2.3 was obtained using ZnBr_(2)instead of ZnCl_(2).[M(DPA)(formate)_(2)(H_(2)O)_(2)]n[M=Co(4),Cu(5)]are isostructural,contain chain structures formed by DPA,Cu^(2+)/Co^(2+),and for-mate ions,which were formed in situ in the solvothermal reaction.{[Zn(DIP)_(2)Cl]ClO_(4)}n(6)contains a layer structure formed by DIP and Zn^(2+).Free DPA and DIP ligands exhibited high fluorescence at room temperature,and coordina-tion polymers 3 and 6 displayed enhanced fluorescent 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polymer anthracene derivatives pyrene derivatives fluorescence framework isom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removal and ion release during copper biosorption by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in presence of benzo[a]pyrene
3
作者 田云 叶锦韶 +4 位作者 尹华 彭辉 李取生 白洁琼 谢丹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796-2805,共10页
The ability of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was demonstrated to selectively remove Cu2+from Cu(NO3)2 solu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1 mg/L benzo[a]pyrene(BaP) was either present or not. The removal ratios of 2 a... The ability of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was demonstrated to selectively remove Cu2+from Cu(NO3)2 solu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1 mg/L benzo[a]pyrene(BaP) was either present or not. The removal ratios of 2 and 10 mg/L Cu2+by 0.25 g/L biosorbent are up to 80% and 49% at 10 min, respectively. The biosorption includes ion exchange, NO3 reduction, ion release, and cell oxidation by Cu2+. BaP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Cu2+removal and ion release. Although 2 mg/L Cu2+increases the release of PO4 3, K+, NH4 +and Ca2+, 10 mg/L Cu2+has strong oxidation on cell, and then decreases NO3 reduction and hinders the release of K+, NH4 +and Ca2+. Exogenous cations inhibit the Cu2+biosorption, while additional anions increase the removal ratios of 10 mg/L Cu2+from 52% to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RPTION COPPER benzo[A]pyrene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ene分子(小片石墨晶体)的电子传导特性(英文)
4
作者 王利光 张鸿宇 +4 位作者 陈蕾 李勇 郁鼎文 田上胜规 塚田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6-1030,1021,共6页
利用量子理论中基于Green函数的tight-binding方法,对pyrene分子的电子传导和电子流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在考虑到界面耦合和Hopping积分的情况下,得出了电子透射谱和流分布的模拟结果。结果显示透射与电子的能量紧密相关;谱的振荡特征... 利用量子理论中基于Green函数的tight-binding方法,对pyrene分子的电子传导和电子流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在考虑到界面耦合和Hopping积分的情况下,得出了电子透射谱和流分布的模拟结果。结果显示透射与电子的能量紧密相关;谱的振荡特征是能级量子化的结果;流分布有着特定的方向,并且在每一个原子点上符合Kirchhoff量子流守恒定律。另外还发现了桥接pyrene分子的正负能开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晶片 pyrene分子 电导 电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ene衍生物掺杂SiO_2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物理性能
5
作者 王畅 陈玉哲 吴大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7-925,共9页
以泊洛沙姆(F-127)为模板剂,以硅氧烷化芘的衍生物4-(1-芘基)-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丁酰胺(Pyrene-1)与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混合物为硅源,通过胶束模板法制备了Pyrene-1掺杂的SiO_2荧光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 以泊洛沙姆(F-127)为模板剂,以硅氧烷化芘的衍生物4-(1-芘基)-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丁酰胺(Pyrene-1)与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混合物为硅源,通过胶束模板法制备了Pyrene-1掺杂的SiO_2荧光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仪(DL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等对Pyrene-1掺杂的SiO_2荧光纳米粒子的表观形貌、粒径分布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Pyrene-1掺杂的SiO_2荧光纳米粒子粒径均一(TEM统计粒径约为12 nm,DLS表征的水合直径约为33 nm),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稳定性.通过调节染料的掺杂比例可以有效调控染料分子间距.同时,由于染料分子被共价键固定在Si—O—Si骨架中,使Pyrene-1掺杂的SiO_2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量子效率大幅提高(从有机溶剂中的0.15提升至0.95),荧光寿命得以延长(从有机溶剂中的17.9 ns延长至191.8 ns).在染料掺杂比例较高时,通过生成激基缔合物(Excimer),形成了具有较大Stokes位移(~100 nm)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A1敲除对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miRNA表达谱的影响
6
作者 刘芷毓 付于津 +3 位作者 林毅桐 付娟玲 姚碧云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间的差异表达miRNA,通过RT-qPCR对mi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利用ENCORI、miRDB、mirDIP、miRWalk和TargetScan 8.0数据库结合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mRNA的NGS结果,综合预测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2软件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检出3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的表达差异倍数>2或<0.5(错误发现率<0.05),其中1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低于THBEc1-ctrl,20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高于THBEc1-ctrl。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11个表达下调的miRNA与32个表达上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16个表达上调的miRNA与56个表达下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上述27个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88个DEG的调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信号转导(TGF-β、Hippo、NF-κB和MAPK等通路)等。结论 FOXA1敲除后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的miRNA表达谱发生改变。敲除FOXA1可能通过改变miRNA的表达水平影响TGF-β和MAPK等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叉头框蛋白A1 微RNA 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谷物燕麦和荞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缓苯并[a]芘诱导结肠损伤的机制
7
作者 贾颖宇 李浩 +5 位作者 施琳 王珠琳 宋伟 董锐 胡新中 袁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苯丙[a]芘(benzo[a]pyrene, BaP)是食品热加工的有害产物,可导致结肠损伤。本研究通过灌胃50 mg/kg BaP诱导BALB/C雄性小鼠结肠损伤,同时分别饲喂全谷物荞麦(whole grain buckwheat, WGB)和全谷物燕麦(whole grain oat, WGO)饲料,研究WG... 苯丙[a]芘(benzo[a]pyrene, BaP)是食品热加工的有害产物,可导致结肠损伤。本研究通过灌胃50 mg/kg BaP诱导BALB/C雄性小鼠结肠损伤,同时分别饲喂全谷物荞麦(whole grain buckwheat, WGB)和全谷物燕麦(whole grain oat, WGO)饲料,研究WGB和WGO是否可以预防BaP诱导的小鼠结肠损伤。结果表明:WGB和WGO均可延缓BaP引起的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和摄水量下降趋势,有效逆转芳基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A1(cytochrome P450 family 1 subfamily A member 1, CYP1A1)、CYP1B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 GST-P1)等BaP代谢酶的高表达,显著降低BaP诱导的细胞焦亡特征指标含有NACHT、LRR和PYD结构域蛋白质3(NACHT, LRR and PY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 ASC)、胱天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gasdermin-D(GSDM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高表达。此外,WGB和WGO均可升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菌群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群丰度,改善BaP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融合分析发现,在对照组、BaP、WGB+BaP和WGO+BaP组之间确定了30个细菌分类群及其13个代谢指标等,它们协同促进了WGO和WGB减轻BaP诱导的结肠损伤,且WGO和WGB主要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来预防BaP诱导的结肠损伤。本研究为通过膳食补充WGB和WGO来减轻食品加工有害物引起的结肠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膳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苯丙[a]芘 结肠损伤 肠道菌群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盐辅助热活化煤矸石及其活化PMS降解苯并[a]芘性能研究
8
作者 韩伟 宋永明 +5 位作者 刘琪 徐金陵 徐荣 李春全 殷帅军 孙志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于煤矸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以及煤炭产业集聚区多环芳烃有机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以煤矸石(CG)为原料、氯化钙为活化剂,在绝氧煅烧条件下制备了煤矸石基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催化材料(CG/Ca)。系统研究了氯化钙用量和煅烧温度对苯并... 基于煤矸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以及煤炭产业集聚区多环芳烃有机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以煤矸石(CG)为原料、氯化钙为活化剂,在绝氧煅烧条件下制备了煤矸石基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催化材料(CG/Ca)。系统研究了氯化钙用量和煅烧温度对苯并[a]芘降解的影响,同时对CG和CG/Ca样品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化学键变化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明晰了降解体系中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煤矸石与等量的氯化钙在750℃下煅烧90 min后,制备所得的CG/Ca可在30 min内完全去除苯并[a]芘,且其反应速率常数是煅烧煤矸石(CG/Ca-0)的约55倍。此外,CG中含有的硅铝骨架与氯化钙中的Ca^(2+)结合,生成含有Si—O—Ca键的钙铝榴石,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同时增大。CG/Ca在酸性和中性环境(pH=3~7)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且环境中Cl-和H2PO4-阴离子对苯并[a]芘降解的影响有限,说明CG/Ca材料良好的应用前景,体系中·OH、SO_(4)^(•-)、·O_(2)^(-)和^(1)O_(2)均对苯并[a]芘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过硫酸盐活化 高级氧化技术 苯并[A]芘 氯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舒婷 刘佳明 +3 位作者 高兆麒 刘世亮 姜桂英 王贝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7-1065,共9页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特别是苯并(a)芘(BaP)高效降解微生物资源仍十分匮乏。该研究通过富集培养、形貌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等方法,筛选获得4株BaP高效降解菌H1(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H2(Bacillus cereus...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特别是苯并(a)芘(BaP)高效降解微生物资源仍十分匮乏。该研究通过富集培养、形貌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等方法,筛选获得4株BaP高效降解菌H1(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H2(Bacillus cereus,芽孢杆菌)、M1(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和M2(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探究4株菌对BaP的降解特性后发现:(1)4株菌可在pH值为5.5~8.5,温度(T)为25~37℃的环境中生存并保持活性,最佳环境条件均为温度T=30℃,pH=7.5;(2)在T=30℃,pH=7.0条件下,降解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1)的BaP 5 d后,H1、H2、M1和M2对Ba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6.32%、79.26%、82.14%和61.81%;(3)布鲁氏菌M1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对高分子量PAHs BaP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在微生物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生物修复提供宝贵的生物资源,为BaP污染环境的高效微生物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高效降解菌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黑豆蛋白预防苯并[a]芘诱导肝损伤的机制
10
作者 何紫妍 王珠琳 +2 位作者 骆莹 李建科 袁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目的】探究天然富硒黑豆蛋白(SeBSP,含硒质量分数84.00 mg/kg)对食品热加工有害产物苯并[a]芘(BaP)诱导的BALB/c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正常黑豆蛋白(BSP,含硒质量分数0 mg/kg)为对照,分别对SeBSP和BSP进行了蛋白质表征检测... 【目的】探究天然富硒黑豆蛋白(SeBSP,含硒质量分数84.00 mg/kg)对食品热加工有害产物苯并[a]芘(BaP)诱导的BALB/c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正常黑豆蛋白(BSP,含硒质量分数0 mg/kg)为对照,分别对SeBSP和BSP进行了蛋白质表征检测,并灌胃处理小鼠。灌胃30 d后,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氧化指标、BaP代谢相关指标以及细胞焦亡炎症因子水平。【结果】SeBSP和BSP均可预防BaP诱发的小鼠肝脏损伤,改善脂质代谢,降低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水平,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与BSP相比,SeBSP可通过高效降低BaP代谢相关酶AhR的酶活力,以及CYP1A1、CYP1B1和GST-P1的mRNA相对水平,更好地抑制最终致癌物BPDE-DNA的形成,从而减轻BaP的肝脏毒性。同时,SeBSP可以更显著地降低NLRP3、ASC、Caspase-1、GSDMD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8、iNOS、COX-2)的mRNA相对水平,从而减弱BaP诱导的肝脏焦亡性损伤。【结论】该研究揭示了SeBSP可通过抑制BaP对肝脏造成的氧化损伤,调节BaP代谢相关酶和减弱细胞焦亡,有效预防BaP诱导的肝损伤,为控制BaP肝脏毒性和拓展硒资源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富硒黑豆蛋白 肝损伤 代谢相关酶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岩藻多糖的干预作用
11
作者 张智 蒋玉婷 +6 位作者 雷艳婷 鲁平 华辰凤 马铖杰 张巧 冯斐斐 尚平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岩藻多糖(FCD)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6周龄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B(a)P组及低、高剂量FCD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气管滴注B(a)P (1 mg/只,1次/周...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岩藻多糖(FCD)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6周龄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B(a)P组及低、高剂量FCD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气管滴注B(a)P (1 mg/只,1次/周,连续4周)染毒,低、高剂量FCD组提前2周并持续给予FCD含量为1.55和3.10 g/L的水。最后一次B(a)P染毒后间隔22周,对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学习记忆能力。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计算α多样性,并通过比对KEGG数据库对肠道菌群进行功能预测,筛选不同组别的差异通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肠道优势菌群与小鼠平台穿越次数和逃逸潜伏期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组逃避潜伏期、平台潜伏期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与B(a)P组相比,高剂量FCD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组Chao1指数、香农指数、观察物种数均降低,高剂量FCD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关联性分析表明,小鼠逃避潜伏期、平台穿越次数均与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菌属的丰度变化显著关联(P<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与B(a)P组相比,其他2组的钙信号通路和凋亡通路下调(P<0.05)。结论:B(a)P暴露可能会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肠道菌群产生持久的损伤,FCD干预可有效缓解这些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钙信号和凋亡通路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岩藻多糖 肠道菌群 学习记忆能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Li01对幽门螺杆菌合并苯并芘致长爪沙鼠DNA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12
作者 黄逸伦 徐芝炫 +5 位作者 郭红刚 张扬帆 刘慧敏 谢文迪 陈永平 褚晓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9,共10页
目的探讨唾液乳杆菌Li01(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i01,L.salivarius Li01)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苯并芘(Benzo(a)pyrene,BaP)、Hp+BaP共同作用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L.salivarius Li01的相关益生特性。... 目的探讨唾液乳杆菌Li01(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i01,L.salivarius Li01)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苯并芘(Benzo(a)pyrene,BaP)、Hp+BaP共同作用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L.salivarius Li01的相关益生特性。方法雄性SPF级长爪沙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组进行Hp、BaP、Hp+BaP灌胃造模。第32周,确定造模成功后使用L.salivarius LiO1灌胃修复。第36周,取长爪沙鼠眼球血做彗星实验并取肝组织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cytochrome P450,family 1,subfamily A,polypeptide 1,CYP1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BaP、Hp+BaP组的彗星尾长、尾部DNA含量和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1),其中Hp+BaP组的彗星尾长、Olive尾距、彗星尾部DNA含量和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及BaP组(P<0.05)。L.salivarius Li01干预后,各组彗星尾长、Olive尾距、彗星尾部DNA含量及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减小(P<0.001)。结论Hp、BaP、Hp+BaP均能引起长爪沙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Hp和BaP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而L.salivarius Li01对Hp、BaP、Hp+BaP造成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 幽门螺杆菌 苯并芘 长爪沙鼠模型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和反演的炼焦苯并[a]芘排放强度研究
13
作者 谢卧龙 秦凯 +2 位作者 Cohen Jason 肖翻 罗锦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5,共8页
文章选择不同炼焦工艺、不同焦炉高度的8家焦化企业,对装煤、推焦烟尘处理设施出口、焦炉烟囱、冷鼓库区焦油贮槽洗净塔排口进行了苯并[a]芘排放监测,并对周围无同类源干扰、焦炉高度有代表性的2家焦化企业周边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 文章选择不同炼焦工艺、不同焦炉高度的8家焦化企业,对装煤、推焦烟尘处理设施出口、焦炉烟囱、冷鼓库区焦油贮槽洗净塔排口进行了苯并[a]芘排放监测,并对周围无同类源干扰、焦炉高度有代表性的2家焦化企业周边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进行了监测,结合反演方法,估算了炼焦过程的苯并[a]芘排放强度。结果显示,炼焦过程中有组织苯并[a]芘排放主要来源于装煤、推焦烟气治理设施出口,平均排放因子0.5391 mg/t,其中,装煤出口占比38.2%,推焦出口占比58.6%,洗净塔排口占比3.2%,焦炉烟囱中基本无苯并[a]芘排放;炭化室高度4.3 m焦炉的无组织排放因子为(5.25±2.18)mg/t,炭化室高度6 m焦炉的无组织排放因子为(2.54±0.67)mg/t。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因子均小于过往的研究成果,这是由于近年来焦化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不断升级。无组织源对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的贡献超过95%,焦化企业苯并[a]芘污染评估时应重点关注无组织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 无组织排放 焦炉 扩散模型反演 苯并[A]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馕制品中苯并(a)芘含量的研究
14
作者 乔桂芳 冯作山 +2 位作者 安比芳 陈创业 陶永霞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0,共5页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致癌物质,易在食品中出现,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为了快速测定馕制品中的Bap含量,该研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Bap进行优化,用乙腈提取样品,在PLATISIL...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致癌物质,易在食品中出现,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为了快速测定馕制品中的Bap含量,该研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Bap进行优化,用乙腈提取样品,在PLATISIL^(TM)ODS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为88∶12;流速1 mL/min、柱温24.5℃、进样量10μL,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的条件下检测Bap的含量并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为Y=1047259X+101946,R^(2)=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68.58%~95.10%之间,RSD值在0.69%~1.38%之间,苯并(a)芘的检出限为0.09μg/kg,定量限为0.31μg/kg。对4种馕制品中的Ba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Bap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2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回收率高、结果可靠,适用于馕制品中Bap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馕制品 苯并(A)芘 荧光检测器 苯并(a)芘分子印迹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LDH催化焦油模型化合物加氢转化性能
15
作者 雷海凤 樊磊 +3 位作者 王明义 董子豪 郭向阳 王俊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3,共8页
在焦油提质过程中,实现焦油裂解与富氢气体转化的协同调控是提升催化剂性能的关键。为此,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类水滑石层状结构的Ni基催化剂(NiAl-LDH),并引入Co以优化其性能。依托类水滑石的层间限域效应,实现了焦油催化转化活性位点... 在焦油提质过程中,实现焦油裂解与富氢气体转化的协同调控是提升催化剂性能的关键。为此,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类水滑石层状结构的Ni基催化剂(NiAl-LDH),并引入Co以优化其性能。依托类水滑石的层间限域效应,实现了焦油催化转化活性位点与富氢气体活化位点的空间分离,将Ni均匀分布于主体层板上。由于分子尺寸较大的焦油模型化合物(如芘和荧蒽)难以进入层间结构,其裂解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表面,而小分子气体既可进入层间,也能在催化剂表面被充分活化。结果表明,Co的引入有效促进了Ni的分散并提高了其还原性能,其中n(Ni)/n(Co)=5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催化效果。在500℃下,Ni_(2.5)Co_(0.5)Al-LDH催化剂对芘的加氢催化转化率为48.03%,轻质芳烃(BTX)选择性达55.63%。此外,荧蒽中C—C键更易断裂,其转化率和BTX选择性均高于芘。位于主体层板上的Ni能够活化H_(2)生成·H自由基,进而稳定焦油裂解碎片,从而提高BTX选择性。本研究可为焦油提质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催化提质 荧蒽 水滑石 NI基催化剂 CO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进口稀释沥青中苯并[a]芘的含量
16
作者 郑羽茜 徐金龙 +5 位作者 林海 谭智毅 曲强 唐媛媛 李展江 毛容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取样品0.0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正己烷,超声20 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另一50 mL离心管中,残渣用正己烷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于40℃氮气吹至2~3 mL,过Macklin层析硅胶自制层析柱净化,加入70 mL正己烷淋洗,淋洗液于4... 取样品0.0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正己烷,超声20 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另一50 mL离心管中,残渣用正己烷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于40℃氮气吹至2~3 mL,过Macklin层析硅胶自制层析柱净化,加入70 mL正己烷淋洗,淋洗液于40℃氮气吹至2 mL,过Agela Cleanert Bap-3萃取柱(用5 mL二氯甲烷和5 mL正己烷活化),加入10 mL正己烷(每次5 mL)淋洗,5 mL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于40℃氮吹至近干,加入1.0 mL乙腈,涡旋振荡0.5 min,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以Waters PAH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水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在5.00~500.0μ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μg·kg^(-1)。样品精密度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0%,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7%~94.4%。方法用于13份实际进口稀释沥青样品的分析,均检出苯并[a]芘,检出量为0.8165~5.356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进口稀释沥青 苯并[A]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煤化气场地土壤苯并[a]芘污染分布特征
17
作者 宣斌 姜文达 +3 位作者 李广兵 杜欢 李宝铸 向金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180-184,共5页
为研究典型煤化气场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选取生产历史近30年的典型煤化气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的监测,探讨了其生产历史对土壤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苯并[a]芘样品检出率为24.89%,最大超标倍数为89... 为研究典型煤化气场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选取生产历史近30年的典型煤化气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的监测,探讨了其生产历史对土壤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苯并[a]芘样品检出率为24.89%,最大超标倍数为89.78倍,超出管制值的有37件样品,场地内土壤苯并[a]芘污染处于中—重度的水平,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可接受风险,应当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通过煤化气场地污染特征分析,土壤苯并[a]芘的空间分布与生产活动、污染物排放源密切相关,呈现出以生产区为中心,向周边逐渐降低的趋势。影响污染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生产工艺与管理,气象条件以及土壤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气场地 苯并[A]芘 土壤污染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基噻蒽盐分子内选择性C—S键断裂合成苯并硫醚
18
作者 南江 许凯伦 闫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9,共9页
发展了一种分子内芳基噻蒽盐亲核取代环化反应,通过C—O键与C—S键的选择性断裂,实现了芳基噻蒽盐的新化学转化,高效合成了23例高共轭的三苯并九元硫醚化合物.该反应官能团兼容性优良、产物收率高且无需过渡金属参与,为在催化反应中应... 发展了一种分子内芳基噻蒽盐亲核取代环化反应,通过C—O键与C—S键的选择性断裂,实现了芳基噻蒽盐的新化学转化,高效合成了23例高共轭的三苯并九元硫醚化合物.该反应官能团兼容性优良、产物收率高且无需过渡金属参与,为在催化反应中应用广泛的冠醚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噻蒽盐 C—S键断裂 苯并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和苯并[b]荧蒽暴露对泥蚶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19
作者 李伟峰 吴俊超 +1 位作者 朱俊 施巍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探究微塑料(MPs)与苯并[b]荧蒽(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对其血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为贝类养殖产业科学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d的MPs和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显著抑制了泥蚶血细胞... 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探究微塑料(MPs)与苯并[b]荧蒽(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对其血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为贝类养殖产业科学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d的MPs和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显著抑制了泥蚶血细胞免疫反应。为解析其潜在毒性效应机制,从血细胞损伤、代谢供能以及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等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在血细胞损伤方面,MPs和BbF暴露会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引发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造成血细胞凋亡和红色颗粒细胞比例下降,削弱血细胞活力和吞噬能力。在代谢供能方面,MPs和BbF暴露影响泥蚶代谢,降低血细胞ATP含量,抑制其吞噬活性。在免疫信号通路方面,MPs和BbF暴露下调了NFκB1及TRAF6基因表达,干扰NFκB信号通路传导,最终削弱免疫功能。此外,MPs和BbF联合暴露会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进一步加剧免疫损害。MPs和BbF通过造成血细胞损伤、削弱机体能量供给、干扰免疫信号通路,抑制泥蚶免疫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b]荧蒽 微塑料 泥蚶 免疫 能量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芘的双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Zn^(2+)识别研究
20
作者 侯学清 王燚婧 +2 位作者 尚光富 王环江 何淑花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268,共6页
以1-芘甲醛和水合肼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一种芘腙双席夫碱荧光探针PHB,将其用于识别检测锌离子。光谱实验表明:探针PHB对Zn^(2+)具有高效和专一识别能力,其与Zn^(2+)作用后,溶液荧光颜色由无色变为亮黄色,最低检测限为0.074μmol/L... 以1-芘甲醛和水合肼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一种芘腙双席夫碱荧光探针PHB,将其用于识别检测锌离子。光谱实验表明:探针PHB对Zn^(2+)具有高效和专一识别能力,其与Zn^(2+)作用后,溶液荧光颜色由无色变为亮黄色,最低检测限为0.074μmol/L,该探针以1∶1的化学计量比与Zn^(2+)配位形成新的配合物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氢谱(^(1)H NMR)确定了探针PHB对Zn^(2+)的作用机理,该探针通过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和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对Zn^(2+)表现出荧光“关-开”的发射响应。应用研究表明,基于探针PHB的试纸可用于Zn^(2+)的微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量化计算 检测试纸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