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昆兹概率模型的海上船舶碰撞风险评估算法
1
作者 梁也 江霞 +2 位作者 章伟 王红玲 赖方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5-189,共5页
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两船近距离并行或交汇时,由于船体周围水流的相互干扰,会出现船间效应。此时船舶会出现不规则的摆动或转向偏差,增加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提出基于昆兹概率模型的海上船舶碰撞风险评估算法。通过推算出主船舶避... 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两船近距离并行或交汇时,由于船体周围水流的相互干扰,会出现船间效应。此时船舶会出现不规则的摆动或转向偏差,增加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提出基于昆兹概率模型的海上船舶碰撞风险评估算法。通过推算出主船舶避免与目标船舶碰撞的偏航角和停船距离2个表征值,实时捕捉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碰撞风险表征值为依据,利用昆兹概率模型估算主船舶在特定航迹上与目标船舶碰撞概率,量化船间效应风险。并基于事件树和碰撞后续事件进行各事件发生概率、伤亡人数期望值、风险值及总风险值的计算公式,完成船舶碰撞风险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且准确地实现船舶碰撞风险评估,使评估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0002;通过对比实验凸显,该算法的可行性更优越,可为海上交通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船舶 偏航角 停船距离 昆兹概率模型 碰撞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
2
作者 周敬博 李克行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在空间碎片威胁评估中的碰撞概率计算方面,传统的计算方法分为是否考虑航天器与空间碎片速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且两种情况中考虑的物体初始位置速度不确定性的方差均较小,在物体轨道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算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面对... 在空间碎片威胁评估中的碰撞概率计算方面,传统的计算方法分为是否考虑航天器与空间碎片速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且两种情况中考虑的物体初始位置速度不确定性的方差均较小,在物体轨道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算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面对航天器与空间碎片相对运动过程为非线性的问题且初始不确定性较大情况下精确碰撞概率计算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运用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近似航天器与空间碎片轨道的不确定性传播过程,根据传播结果进行碰撞概率计算.二体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方法在相对运动过程为非线性的情况中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在物体初始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计算精度优于其他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误差传播 高斯混合模型 无迹变换 碰撞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等离子体电磁辐射模型
3
作者 巨圆圆 张庆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超高速碰撞等离子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在碰撞的初期,等离子体运动伴随可见光谱,主要有较强的线光谱和较弱的连续光谱。线光谱主要是由于等离子体中激发态电子的跃迁产生,连续光谱主要是由于等离子体韧致辐射和复合辐射产生。本... 超高速碰撞等离子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在碰撞的初期,等离子体运动伴随可见光谱,主要有较强的线光谱和较弱的连续光谱。线光谱主要是由于等离子体中激发态电子的跃迁产生,连续光谱主要是由于等离子体韧致辐射和复合辐射产生。本文建立了等离子体电磁辐射的理论模型,通过计算3s^(2)3p-3s^(2)4s两条Al I特征谱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合理的等离子体数密度和温度分布参数。在此基础上,预测3s^(2)3p-3s^(2)3d两条Al I特征谱线,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计算超高速碰撞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等离子体 电磁辐射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跟驰模型的雾天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风险研究
4
作者 秦严严 肖腾飞 罗钦中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0,共7页
为研究雾天环境对高速公路交通流追尾碰撞风险产生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雾天跟驰模型设计数值仿真试验,分析不同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追尾碰撞风险,并提出基于车-车通信(vehicle-to-vehicle,V2V)的雾天追尾碰撞... 为研究雾天环境对高速公路交通流追尾碰撞风险产生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雾天跟驰模型设计数值仿真试验,分析不同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追尾碰撞风险,并提出基于车-车通信(vehicle-to-vehicle,V2V)的雾天追尾碰撞风险控制方法。首先,选取根据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跟驰模型描述雾天环境中的车辆跟驰行为。然后,选取碰撞时间暴露时间(time exposed time-to-collision,TET)和碰撞时间整合时间(time integrated time-to-collision,TIT)作为追尾碰撞风险评价指标,通过数值仿真试验分析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对追尾碰撞风险的影响。最后,考虑交通流稳定性与追尾碰撞风险的内在联系,提出基于V2V的跟驰控制策略,以降低雾天追尾碰撞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轻雾场景和浓雾场景分别在限速80 km/h和100 km/h时的追尾碰撞风险最高,均在限速60 km/h时的追尾碰撞风险最低;当限速由40 km/h增至100 km/h时,轻雾场景下的追尾碰撞风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浓雾场景下的追尾碰撞风险先降低后升高。本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雾天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风险,不同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下的TET和TIT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35.62%和36.52%,置信水平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追尾碰撞风险 跟驰模型 限速 雾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模型的海洋立管束碰撞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万海 李航 贺子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8-253,314,共7页
立管是海洋油气开采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在流致振动作用下,相邻立管可能会发生振动碰撞损伤。基于Hertz模型,针对不同夹角下的两根立管碰撞的碰撞力计算开展研究。借助有限元方法探讨海洋立管局部碰撞过程,立管的直径选取为工程应用较为... 立管是海洋油气开采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在流致振动作用下,相邻立管可能会发生振动碰撞损伤。基于Hertz模型,针对不同夹角下的两根立管碰撞的碰撞力计算开展研究。借助有限元方法探讨海洋立管局部碰撞过程,立管的直径选取为工程应用较为广泛的30.48 cm,截取长度基于相关碰撞参与长度来确定,径厚比范围为16~60,分别设置立管碰撞时的速度为0.25 m/s、1.5 m/s、2.4 m/s和3 m/s,分析两根立管夹角和立管径厚比等对于Hertz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根立管夹角越小和径厚比越小,Hertz模型得到的碰撞力误差越大;通过在Hertz模型中添加与径厚比相关的系数,对Hertz模型进行了修正,最终得到了关于立管束碰撞力的精确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管碰撞 Hertz模型 有限元模拟 接触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vent模型的通用航空器碰撞风险分析
6
作者 黄晋 焦瑶瑶 +1 位作者 李云飞 刘厚荣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196,共6页
随着通用航空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将持续扩大,航空器碰撞风险增加。对Event模型进行改进,将拼接四棱锥碰撞盒代替原长方体碰撞盒,曲面间隔层代替平面间隔层,建立通用航空器碰撞风险模型。最后将塞斯纳172及运5B通用航空器作为实例对所... 随着通用航空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将持续扩大,航空器碰撞风险增加。对Event模型进行改进,将拼接四棱锥碰撞盒代替原长方体碰撞盒,曲面间隔层代替平面间隔层,建立通用航空器碰撞风险模型。最后将塞斯纳172及运5B通用航空器作为实例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两组均采用广义帕累托分布的条件下,改进后Event模型碰撞风险值分别为改进前的31.65%、14.98%,碰撞风险值较改进前大大减少,结果精度更高,能更好地评估交叉航路碰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nt模型 碰撞风险 曲面间隔层 广义帕累托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LDA-BN的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分析
7
作者 邵波 刘巧 +2 位作者 柯善钢 郑霞忠 贺语琴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4,共8页
为探究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及其关系,提升航运安全管理水平,研究提出融合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的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分析方法。首先,运用LDA主题模型挖掘361份船舶碰撞事故调查报... 为探究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及其关系,提升航运安全管理水平,研究提出融合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的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分析方法。首先,运用LDA主题模型挖掘361份船舶碰撞事故调查报告,提取27个事故致因主题;其次,利用事故树方法厘清调查报告中致因间的影响关系,构建事故致因贝叶斯网络结构,使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进行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确定各节点的条件概率,构建事故致因贝叶斯网络模型;最后,通过逆向推理分析、最大致因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找出导致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因素。结果显示:安全管理不到位、疏忽瞭望、事发水域通航环境复杂是引发船舶碰撞事故可能性大的致因,航线保持不当、应急处置不当、违规穿越锚地是导致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的最敏感致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船舶碰撞 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 贝叶斯网络 事故致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圆柱壳体碰撞动力学响应及预测
8
作者 郭冠伦 闵历 邹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184,共17页
针对无人潜航器(UUV)在航行过程中存在水下碰撞的问题,建立了有水场景下UUV圆柱壳体撞击靶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增量数值解法分析了轴向冲击载荷下弹塑性圆柱壳体的动力响应问题,将理论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无人潜航器(UUV)在航行过程中存在水下碰撞的问题,建立了有水场景下UUV圆柱壳体撞击靶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增量数值解法分析了轴向冲击载荷下弹塑性圆柱壳体的动力响应问题,将理论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再基于流固耦合法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探究了水下不同初始速度、碰撞质量、碰撞角度以及水深对碰撞力与加速度的影响,并与空气中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水中圆柱壳体的碰撞载荷均大于空气中圆柱壳体的碰撞载荷。根据水下碰撞载荷计算结果,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方法,在固定水深下选取初始速度、碰撞质量和碰撞角度为影响UUV最终碰撞载荷的关键因素,获得碰撞载荷随3因素变化的近似预测模型,发现碰撞载荷是各个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且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后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误差在0.80%~4.11%范围内,模型预测精度较为准确,可以有效预测碰撞时的载荷,在UUV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面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体碰撞 流固耦合 碰撞载荷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滑片动力学建模及接触碰撞研究
9
作者 韦为 闫琛 +1 位作者 石冬宇 雷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88,94,共5页
滚动活塞压缩机在变频情况下滑片有时会与滚动活塞脱离,即滑片脱空。脱空后滑片与滚动活塞发生碰撞,碰撞造成压缩机振动并产生噪声。文章基于滑片受力建立滑片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出滑片与滚动活塞接触力解析式,分析不同因素对滑片与滚动... 滚动活塞压缩机在变频情况下滑片有时会与滚动活塞脱离,即滑片脱空。脱空后滑片与滚动活塞发生碰撞,碰撞造成压缩机振动并产生噪声。文章基于滑片受力建立滑片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出滑片与滚动活塞接触力解析式,分析不同因素对滑片与滚动活塞接触力的影响,并使用碰撞恢复系数研究碰撞的运动学特性。结果表明:接触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两腔气体压差和偏心距对滑片-滚动活塞接触力影响显著;转子转速和滑片与滚动活塞的摩擦系数对滑片-滚动活塞接触力影响不显著;碰撞恢复系数越大,碰撞次数越多,碰撞程度越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活塞压缩机 滑片 动力学模型 接触力 接触力影响因素 碰撞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形颗粒碰撞壁面反弹特性的试验及模型
10
作者 岑周涛 王景玉 +2 位作者 赵东强 李敏 吴玉新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79,共9页
气固分离过程中,颗粒碰撞壁面的反弹行为对颗粒运动及装置的分离效率将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多针对球形颗粒的碰撞行为,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煤粉、生物质、矿石等颗粒均为非球形颗粒,该类颗粒与壁面碰撞后的反弹行为与球形颗粒存在显... 气固分离过程中,颗粒碰撞壁面的反弹行为对颗粒运动及装置的分离效率将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多针对球形颗粒的碰撞行为,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煤粉、生物质、矿石等颗粒均为非球形颗粒,该类颗粒与壁面碰撞后的反弹行为与球形颗粒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掌握非球形颗粒碰撞壁面的反弹行为,搭建了颗粒壁面碰撞试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及图像处理方法获得典型非球形颗粒碰撞壁面的基础数据,分析颗粒材质、球形度、壁面粗糙度、撞击角度、撞击速度等关键参数对颗粒-壁面反弹行为的影响。基于颗粒壁面碰撞四参数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预测了非球形颗粒与壁面的反弹行为的统计和随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各类非球形颗粒与粗糙壁面碰撞的反弹行为存在一致性,说明球形度低于一定数值后,将成为颗粒壁面碰撞反弹行为的主导因素。四参数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碰撞结果及随机分布特征,而基于试验数据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可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 非球形颗粒 颗粒-壁面碰撞 反弹模型 碰撞随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面地质模型自适应开采的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鑫超 周脉勇 +2 位作者 李轩 祝永涛 秦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4,共6页
由于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粉尘、水雾导致摄像头视频模糊,通过视频无法常态化实现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使得智能开采技术的实用性受限,文章提出了基于综采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自适应开采的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方法。基于综... 由于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粉尘、水雾导致摄像头视频模糊,通过视频无法常态化实现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使得智能开采技术的实用性受限,文章提出了基于综采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自适应开采的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方法。基于综采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的自适应开采系统下发采煤机规划采高数据,结合采煤机的采高传感器数据和液压支架的高度传感器数据,实时对采煤机滚筒和液压支架进行碰撞检测预警,触发预警后采煤机牵引停止,同时自适应开采系统弹出触发碰撞检测支架的视频窗口,待人工处理消警后采煤机继续自适应割煤。结果表明,该方法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的相对坐标与地质模型的绝对坐标建立关联,实现基于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高度传感器数据和规划的截割数据两种方式的预警,大大提高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预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动态更新 自适应开采 碰撞检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辐射模型诊断大气压双频氩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二维分布
12
作者 曹琪璐 黄晓江 +2 位作者 肖希健 张娇娇 徐雨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86,共7页
利用发射光谱结合碰撞辐射模型(OES-CRM),探究大气压双频(2.00 MHz、13.56 MHz)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使用CCD相机结合带通滤波片拍摄特定波长(694.3 nm、750.0 nm)谱线强度的二维图像,通过碰撞辐射模型计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 利用发射光谱结合碰撞辐射模型(OES-CRM),探究大气压双频(2.00 MHz、13.56 MHz)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使用CCD相机结合带通滤波片拍摄特定波长(694.3 nm、750.0 nm)谱线强度的二维图像,通过碰撞辐射模型计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轴向分布和二维空间分布。试验中,分别改变低频电源和高频电源的功率,探究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对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频功率的增加,电子密度明显增加,且体区两端靠近鞘层处变化更明显,而电子温度略有升高;增加低频分量时,放电强度降低,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均略有降低,等离子体鞘层明显向体区扩张。总体上,高频分量主要影响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量,而低频分量主要影响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可见大气压双频放电能独立调控等离子体的参数值和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双频放电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碰撞辐射模型 二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避撞场景下的车辆碰撞损伤最小化策略
13
作者 叶身村 周兵 +2 位作者 柴天 干年妃 贺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4,共13页
针对不可避撞场景下如何有效地减小车辆碰撞损伤并保证响应的高实时性,提出采用决策层和运动控制层分层结构的碰撞损伤最小化策略.考虑在车辆动力学约束的情况下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生成离线轨迹库,通过四自由度碰撞模型和碰撞前的车... 针对不可避撞场景下如何有效地减小车辆碰撞损伤并保证响应的高实时性,提出采用决策层和运动控制层分层结构的碰撞损伤最小化策略.考虑在车辆动力学约束的情况下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生成离线轨迹库,通过四自由度碰撞模型和碰撞前的车辆状态来估计碰后自车失稳风险,通过碰撞损伤评估模型在线评估轨迹库中轨迹的碰撞时风险和碰后自车失稳风险,在决策时以极短时间从轨迹库中确定出最优轨迹.在运动控制层,为了保持轨迹跟踪精度和车辆稳定性,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建立轨迹跟踪与横摆稳定性协同控制器.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出的碰撞损伤最小化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碰撞损伤最小化策略能够在保证不同工况下车辆稳定性的同时,有效地减小车辆碰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避撞 碰撞损伤 四自由度碰撞模型 轨迹跟踪 横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喷油器大角度喷雾碰撞模拟与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李晓捷 王兆文 +3 位作者 胡谊 王亮 汪安稳 成晓北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6,共11页
为提高柴油机升功率,高功率密度(HPD)柴油机采用双喷油器.但在高温环境(1200K)下,过多的燃油量不仅增加了燃烧当量比,而且缩短了滞燃期,使燃油未充分雾化就开始着火,从而导致燃烧恶化现象.组织喷雾碰撞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油气混合、缓解... 为提高柴油机升功率,高功率密度(HPD)柴油机采用双喷油器.但在高温环境(1200K)下,过多的燃油量不仅增加了燃烧当量比,而且缩短了滞燃期,使燃油未充分雾化就开始着火,从而导致燃烧恶化现象.组织喷雾碰撞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油气混合、缓解燃烧恶化,目前碰撞喷雾相关研究中喷雾的碰撞角度较小,且主要针对喷雾雾化.为进一步提高超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的燃烧效率,本文基于可视化定容燃烧弹(CVCC)探究了双喷油器大角度碰撞喷雾(90°、120°、150°、180°)的雾化和碳烟生成特性,并利用Star-ccm+软件对喷雾碰撞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任意角度喷雾碰撞的动能损失均可以通过180°对撞喷雾的动能损失预测,并基于此提出喷雾碰撞的动能损失模型.实验表明,随碰撞角度增加,碰撞后喷雾区域湍动能增强,雾化改善,燃烧品质提升,碳烟峰值减小,碳烟氧化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碰撞 高温环境 湍动能 动能损失模型 定容燃烧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效应增强侵彻体撞击靶板后破片径向速度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王展翾 李欣田 +1 位作者 徐立志 杜忠华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共15页
为进一步对具有横向效应增强的侵彻体(Penetrator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ect,PELE)侵彻金属靶板后破片的最大径向速度进行有效预测,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PELE撞击靶板时的碰撞压力、径向压力和破片停止加速时间进行详细... 为进一步对具有横向效应增强的侵彻体(Penetrator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ect,PELE)侵彻金属靶板后破片的最大径向速度进行有效预测,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PELE撞击靶板时的碰撞压力、径向压力和破片停止加速时间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波理论低估了PELE撞击靶板时的碰撞压力,而冲击波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轴向压力全部转换为径向压力而不是一定比例转换;当壳体达到最大失效应变时,壳体开始破碎,并停止加速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上述分析改进了径向速度模型,并分别与弹性波模型、冲击波模型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碰撞压力较大时,新模型能够对PELE侵彻金属靶板后破片的最大径向速度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体 横向效应增强 碰撞压力 径向压力 改进径向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识别与优化
16
作者 何静 沈阳 谢润锋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9-714,共6页
针对大语言模型(LLM)会产生幻觉,难以完全应用到现实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医疗领域),以及没有高质量的LLM幻觉评估数据集及相应的LLM幻觉程度评估的问题,提出在医疗问答领域中的LLM幻觉识别与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公开数据集Huatuo,结合GP... 针对大语言模型(LLM)会产生幻觉,难以完全应用到现实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医疗领域),以及没有高质量的LLM幻觉评估数据集及相应的LLM幻觉程度评估的问题,提出在医疗问答领域中的LLM幻觉识别与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公开数据集Huatuo,结合GPT-4生成问题答案和人工标注的形式构建医疗问答领域LLM幻觉评估数据集;其次,基于所构建的幻觉评估数据集,定义“幻觉率”的概念,通过设计prompt让待测模型回答“是”或“否”的方式测试和量化各个LLM的幻觉程度,并发现LLM的“YES MAN”幻觉现象;再次,采用低幻觉率的大模型GPT-4作为LeaderAI来提供先验知识辅助高幻觉率LLM进行判断;最后,为探究多个不同LLM是否会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定义“幻觉碰撞”的概念,并基于概率统计方法揭示不同LLM在医疗问答领域的幻觉碰撞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引入LeaderAI的方法可以提升高幻觉率LLM的表现,使LLM能够以低幻觉率应对医疗问答领域的“YES MAN”幻觉现象,并且目前的LLM同时在一个问题上出现幻觉(发生碰撞)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幻觉识别 幻觉率 幻觉碰撞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能球磨制备一维纳米片状锌粉的碰撞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晓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15,共3页
利用Benjaminm碰撞模型推导出适用于高能研磨制备片状锌粉研磨过程中研磨时间t与粉体片厚L和粒度D50的计算关系式,该模型也可推广应用到高能球磨制备其他一维纳米片状金属及合金粉体,通过建立球磨过程的碰撞模型,可以计算出粉体各技术... 利用Benjaminm碰撞模型推导出适用于高能研磨制备片状锌粉研磨过程中研磨时间t与粉体片厚L和粒度D50的计算关系式,该模型也可推广应用到高能球磨制备其他一维纳米片状金属及合金粉体,通过建立球磨过程的碰撞模型,可以计算出粉体各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实现指导试验研究过程、优化工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研磨 片状锌粉 benjaminm碰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碰撞工况下的中国与西方体征驾驶员响应对比分析
18
作者 刘煜 张辉达 +2 位作者 邬晓凡 蒋韩 李桂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5,共10页
对比分析车辆碰撞工况下的中国和西方体征差异影响下的车辆乘员动态响应。以现有西方男性体征乘员模型为基础,参考中国男性志愿者体征,通过分肢体节段比例缩放建立了中国50百分位体征男性乘员有限元模型;采用乘员舱子系统模型和人体模型... 对比分析车辆碰撞工况下的中国和西方体征差异影响下的车辆乘员动态响应。以现有西方男性体征乘员模型为基础,参考中国男性志愿者体征,通过分肢体节段比例缩放建立了中国50百分位体征男性乘员有限元模型;采用乘员舱子系统模型和人体模型,仿真、对比分析了4种碰撞工况下驾驶员受载。结果表明:相比于西方人体模型响应,中国人体模型在小重叠壁障(SOB)和全宽刚性壁障(FRB)工况下的头部损伤准则(HIC)值低15.48%和26.2%,而移动渐进式可变形壁障(MPDB)工况下的HIC值高50%;FRB工况下的胸部压缩率低31.44%,但呈现出更高的肋骨应变;远端侧碰(FarSide)工况下的头部最大侧向位移接近,但颅脑应变明显更低,且颈部侧向剪切、轴向力及胸部压缩率低20%以上。因此,针对西方体征的车辆驾乘人员约束系统设计难以实现对中国人群的最优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车辆碰撞 驾驶员响应 体征差异 人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模拟和小波包变换的行人头部碰撞频响特性
19
作者 李桂兵 王新禹 +2 位作者 徐盛康 李奎 邱金龙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目的 探索车辆碰撞中的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频域特性及其与时域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于人体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过程,采用小波包信号分析方法处理获得仿真中的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结果 ... 目的 探索车辆碰撞中的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频域特性及其与时域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于人体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过程,采用小波包信号分析方法处理获得仿真中的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结果 发罩区域碰撞的行人头部能量主要分散在0~300 Hz频带,风挡区域碰撞头部能量则主要集中在0~5 Hz频带;行人头部碰撞频带能量峰值随其线性和旋转速度增大呈上升趋势,且线性速度较高时旋转速度对频带能量峰值的影响更显著;发罩和风挡区域碰撞的头部频带能量峰值与颅骨损伤评价时域指标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85和0.61,但其与脑损伤评价时域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低(R~2<0.5)。结论 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特征受碰撞速度和位置影响,频带能量峰值可潜在表征颅骨损伤风险,但频带能量峰值所在频段及集中程度与头部损伤风险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结合时频响应的头部钝性冲击损伤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 行人头部 头部损伤 频响特性 人体模型 小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易文韬 唐颖 +3 位作者 雷飞兵 曾董 蔡娅妮 罗斌尹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为完善相关脑损伤评估准则,探究了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通过构建一种规定运动边界的六自由度头部模型,探究了60组侧柱碰撞试验中乘员头部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评估了现有脑损伤指标对弥散性损伤的预测效果... 为完善相关脑损伤评估准则,探究了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通过构建一种规定运动边界的六自由度头部模型,探究了60组侧柱碰撞试验中乘员头部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评估了现有脑损伤指标对弥散性损伤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不满足“弥散性轴索多轴一般评估”(DAMAGE)和“脑损伤准则”(BrIC)高性能阈值的试验占比分别为27%和35%。“通用脑损伤准则”(UBrIC)对95百分位最大主应变的决定系数R2为0.85,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多轴旋转载荷耦合作用导致脑组织应变集中,增加了侧柱工况弥散性脑损伤风险。UBrIC相对其他指标在侧柱工况下更能准确评估弥散性脑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侧柱碰撞 弥散性脑损伤 损伤指标 数字人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