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才调平针刺对围绝经期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敏 何佳桐 +2 位作者 张凯新 王宁杰 董永书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 观察三才调平针刺对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由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成功复位后存在残余症状的围绝经... 目的 观察三才调平针刺对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由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成功复位后存在残余症状的围绝经期BPPV患者82例,年龄45~5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坤泰胶囊,观察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坤泰胶囊加用三才调平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Kupperman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Kupperman及DH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两个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2.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才调平针刺治疗围绝经期BPPV疗效显著,可改善围绝经期显示症状及BPPV经手法成功复位后的残余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围绝经期 三才调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耳部表现为首诊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2
作者 张静 李尧 +5 位作者 郭英 苏娟 王铭歆 张璐璐 张耕 周慧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25,共4页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疾病初期先后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及持续性眩晕两种不同类型的眩晕,并且双耳相继发生突发性听力下降、耳鸣,在临床少有报道,现对此例患者报道如下。本研究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IRB2024-YX-400-01),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持续性眩晕 突发性听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及其与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睿琦 陈建勇 +5 位作者 蒋怀礼 张茹 张娜 赵艳丽 李华伟 吴沛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调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在耳石复位后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表现,分析复位后有无残余症状患者的VEMP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调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在耳石复位后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表现,分析复位后有无残余症状患者的VEMP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连续入组的单侧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98例。其中,男69例,女129例,平均年龄为(51.8±13.83)岁。在耳石复位成功后一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是否存在残余症状(头晕、眩晕、不稳感等),并对患者进行VEMP检查。结果198例患者中,水平半规管BPPV 56例,后半规管BPPV 142例,有93例患者(47%)报告存在复位后残余症状。残余症状组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引出异常率显著高于无残余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5)。残余症状组BPPV患侧耳的P1潜伏期较无症状组延长(t=0.87,P<0.05),残余症状组的双侧未引出率均高于无残余症状组,患侧耳(χ^(2)=22.08,P<0.001),健侧耳(χ^(2)=16.80,P<0.001)。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的引出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患侧耳(χ^(2)=1.30,P=0.254),健侧耳(χ^(2)=1.72,P=0.189)。BPPV患侧耳oVEMP阈值增高比例与健侧耳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559)。但患侧耳cVEMP阈值增高比例显著高于健侧耳(χ^(2)=9.63,P<0.05)。结论耳石复位后存在残留症状的BPPV患者,其VEMP表现与无症状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双侧耳oVEMP引出率均更低,oVEMP的异常率较cVEMP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残余症状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障碍量表在BPPV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0
4
作者 修世国 邢东升 +3 位作者 胡玮 樊新 张雪 李东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汉化的英文版DHI分别对120例施行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汉化的英文版DHI分别对120例施行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治疗的BPPV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22.60±6.54、18.50±8.28、17.90±5.0分,总分为59.00±14.32分,对照组功能、情感、躯体分别为1.35±1.74、1.00±1.01、1.37±1.86分,总分为3.72±3.46分,治疗前治疗组DHI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1.10±1.42、1.50±1.70、1.45±1.46分,总分为4.05±3.66分,均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RP治疗BPPV有效,汉化DHI量表能够应用于BPPV患者QOL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生活质量 眩晕障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观垂直(水平)视觉常值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期的主观视觉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萃霞 蔡海燕 +7 位作者 杜一 王郁 徐正燕 王倩 刘兴健 任丽丽 丁进宏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究主观垂直(水平)视觉(subjective vision vertical/horizontal,SVV/SVH)常值及其应用于发作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器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 目的探究主观垂直(水平)视觉(subjective vision vertical/horizontal,SVV/SVH)常值及其应用于发作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器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诊断为原发性BPPV患者60例为试验组,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无眩晕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依据患侧和年龄,分别进行SVV/SVH头正中位(0°)、头右倾45°、头右倾75°、头左倾45°、头左倾75°测试,比较不同人群及同侧别BPPV患者不同年龄组的SVV/SVH均值与方差。结果BPPV患者SVV向病变侧倾斜,SVH右侧BPPV组顺时针倾斜(呈正值)、左侧BPPV组逆时针倾斜(呈负值);SVH较SVV表现出更大的组间差异;年龄较大BPPV患者在患侧偏转时较易出现更大方差,且75°的偏斜角度较常规45°更易出现异常。结论对照组SVV/SVH在不同测试头位的偏斜角度存在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SVV/SVH测试对于BPPV患者病变侧别有提示意义,方差是SVV/SVH检查的重要参数,SVV/SVH检查对于耳石器官功能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加入常规前庭功能检查序列中对耳石器官功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垂直视觉 主观水平视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BPPV成功复位前后眩晕残障指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宇光 张艳清 +4 位作者 刘燕 马鑫 静媛媛 王更慧 余力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患者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问卷调查,并根据治疗后有无残余头晕(RD)症状分为三组:无RD组,不影响日常... 目的探讨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患者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问卷调查,并根据治疗后有无残余头晕(RD)症状分为三组:无RD组,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轻度RD组,影响日常生活的重度RD组,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例成功复位的BPPV患者中,成功复位后无RD患者占29.6%,轻度RD占47.7%,重度RD占22.7%;治疗后DHI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疗程(7天分组)、治疗后DHI总分(DHI-T)、治疗后P分值(DHI-P)、治疗后F分值(DHI-F)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程和治疗前DHI总分及各子项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RD),可能和心理因素相关,可对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眩晕残障量表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视频采集仪记录BPPV患者眼震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波 宋海涛 +2 位作者 龚霞 周金梅 黄魏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用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CHARTR VNG)观察记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方法用红外视频采集仪详细记录78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及滚转试验中的眼震变化。结果40... 目的探讨用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CHARTR VNG)观察记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方法用红外视频采集仪详细记录78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及滚转试验中的眼震变化。结果40例(51.28%)为一侧后半规管病变;13例(16.67%)为一侧水平半规管病变;6例(7.7%)为一侧上半规管病变;19例(24.36%)出现多发位置性眼震,其中6例为双侧后半规管病变,2例双侧上半规管病变,3例为双侧水平半规管病变,8例患者在不同头位下出现眼震,提示混合半规管病变。结论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眼动变化,对诊断BPPV受累半规管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对非典型位置性的眼震,能更好的提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非典型位置性的眼震发生率,包括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病变和多个半规管联合病变。患者的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受累半规管采取不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 半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云婕 罗永旺 +6 位作者 杜一 戴秀苹 徐正燕 王郁 刘兴健 任丽丽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1,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耳石复位虽然效果良好,但具有容易复发的特点,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全面认识影响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耳石复位虽然效果良好,但具有容易复发的特点,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全面认识影响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是减少疾病复发的关键。本文根据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从耳石器功能受损及评估、特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3个方面对BPPV的复发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以减少BPPV复发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出现反转相眼震的意义
9
作者 司楠楠 索利敏 +2 位作者 靳玲 李通 赵长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反转相眼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困惑,常导致误诊,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反转相眼震的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反转相眼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意义... 反转相眼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困惑,常导致误诊,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反转相眼震的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反转相眼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意义,以期对此类患者实现精准、高效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反转相 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
10
作者 翟雪纯 边欣 +2 位作者 邓家钰 陈敬彩 杨萍丽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 比较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脂水平差异,探讨其发病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 比较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脂水平差异,探讨其发病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确诊的64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健康受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分析患者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高血压、血脂对其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两组之间有差异(Z=-4.161,P<0.001)。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BPPV发病的保护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3种因素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BPPV的发病有显著影响并且是保护因素,合理调节血脂,控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BPPV的发生,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血脂代谢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娟 朱小明 李晓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确诊的48例离地性眼震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滚转试验(roll test)、低头仰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等方法判断侧别... 目的探讨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确诊的48例离地性眼震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滚转试验(roll test)、低头仰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等方法判断侧别,通过Gufoni法、Barbecue法、Head shaking法(向左右快速甩头)以及强迫侧卧体位法(FPP)法多方法运用判断耳石位置以及手法复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床边手法复位治疗,首诊时31例经Gufoni法、Head shaking法转为向地性眼震,予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30例症状缓解,1例减轻;17例未转为向地性眼震,予以前庭抑制剂、Barbecue翻滚法及FPP法治疗。第3天复诊时,转为向地性眼震的31例患者中,30例无眩晕及眼震,仅1例仍有两侧向地性眼震,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眩晕及眼震消失;另17例未转为向地性眼震患者中,10例转为向地性眼震者再行Barbecue翻滚法复位症状缓解,1例Gufoni法复位眩晕及眼震即刻消失,1例Gufoni法复位后仍存在两侧离地性眼震,予以Head shaking法习服及FPP法,5例未诱发出眩晕及眼震。1周后随访时,所有患者眩晕消失,残留程度不一的头昏症状。结论离地性眼震HC-BPPV的诊治,最重要的是通过眼震变换明确耳石位置,多方法运用可提高即刻复位效果,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离地性眼震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石蛋白-1表达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或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冰阳 张永辉 +1 位作者 任飞 张道培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9-693,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耳石蛋白-1(Otolin-1)是一种存在于耳石中的蛋白,它在维持耳石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PPV患者Otolin-...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耳石蛋白-1(Otolin-1)是一种存在于耳石中的蛋白,它在维持耳石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PPV患者Otolin-1的表达水平与BPPV的发作及复发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对Otolin-1与BPPV发作和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提高BPPV的精准诊治及有效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lin-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眩晕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PV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与验证
13
作者 刘娜 韩军良 +11 位作者 赵帝 付炜 谢瑱 赵云松 张俊嘉 孙凡 蒋文娇 李朝阳 费笑非 张赟 何风 赵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1-705,共5页
目的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建立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评估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协助临床医生建立良好的眩晕诊疗思维,提高BPPV诊断符合率。方法建立BPPV诊疗知识库,设计BPPV专家系统... 目的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建立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评估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协助临床医生建立良好的眩晕诊疗思维,提高BPPV诊断符合率。方法建立BPPV诊疗知识库,设计BPPV专家系统诊断模型,完成程序研发与实现。通过既往病例对该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后,再次通过临床实践验证该系统的诊断效能。结果成功建立了BPPV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用100例眩晕专家确诊后的病例对其进行测试,诊断符合率高达98.0%。随后在临床实践中,以专家诊断为金标准(100%),对比相关专业医生、普通大内科医生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于BPPV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3.33%、10%和96.67%。结论本系统对BPPV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基层医生,可以成为基层临床医生诊断BPPV的得力助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位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人工智能 辅助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女性BPPV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时晨 于亚峰 张云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7月~2019年12月确诊的145例中青年女性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113例(原发组),继发性32例(继发组);以98例正常...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7月~2019年12月确诊的145例中青年女性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113例(原发组),继发性32例(继发组);以98例正常中青年女性为对照组;原发性BPPV组与对照组测量雌激素水平,并分别进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结果;继发性BPPV组回顾性分析其病史等相关资料,包括眩晕头晕史、耳科既往史、外伤史等。结果原发组与对照组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涉及生活方式、运动及饮食三方面的生活方式问卷调查二组有显著差异,常饮浓咖啡和长期生活紧张度高可能是中青年女性原发性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坚持体育锻炼可能是保护因素。继发性BPPV组继发单管BPPV最常见的病因是偏头痛,继发多管BPPV最常见的病因是头部外伤。结论中青年女性BPPV以原发性居多;本组原发性BPPV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继发性BPPV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多与偏头痛或头部外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青年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试验与BPPV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帅 舒福 +1 位作者 石磊 冷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关系。方法回顾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BPPV并经复位治疗后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关系。方法回顾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BPPV并经复位治疗后治愈患者共152例,按vHIT回报正常与否分为正常组(n=49)与异常组(n=103),对比两组间复位治疗次数、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其次将所有病例按不同责任半规管及不同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再对所有病例年龄、复位治疗次数、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相关性进行两两分析。另外对同时具有冷热试验结果的27例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复位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正常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15.37±21.74d)小于异常组(19.57±16.7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不同类型及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中,后管复位次数最少(P=0.021),水平管嵴顶结石症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最短(P<0.001)。全部样本中年龄与复位治疗次数之间不相关(P=0.198),年龄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37,r=0.169),复位次数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01,r=0.317)。冷热试验结果与复位治疗次数、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不相关(P=0.334)。结论BPPV残余症状持续时间长者可能伴有其他未诊断的前庭周围系统疾病,复位治疗次数主要与椭圆囊囊斑功能良好与否相关,vHIT检查结果对于判断残余症状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视频头脉冲试验 冷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式改良Epley法补充性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甘壮钦 周世玲 +3 位作者 付炜 杨辉 白雅 王圆圆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3-867,共5页
目的观察家庭式改良Epley法补充性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三甲医疗机构确诊的8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三甲医疗机构眩晕专科医师给予患者传统Epley法治疗... 目的观察家庭式改良Epley法补充性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三甲医疗机构确诊的8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三甲医疗机构眩晕专科医师给予患者传统Epley法治疗,治疗组:在三甲医疗机构模拟家庭环境,以医患共同参与的医疗模式给予改良Epley法治疗,如患者仍有残余头晕或者位置性眩晕复发,予补充家庭式改良Epley法自我复位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天及1周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结果治疗1天后,治疗组治愈率85%,对照组治愈率6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92.5%,对照组治愈率87.5%,两组治愈率相当(P>0.05);治疗1天后、1周后治疗组的DH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位治疗过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家庭式改良Epley法能有效、安全的补充性治疗后半规管BPPV,这一医患共同参与的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家庭式 EPLEY法 眩晕障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BPPV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田 邢巍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与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围绝经期iBPPV患者105例作为病例组,随访1年,依据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85例,复发组20例;并选取同期围绝经期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与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围绝经期iBPPV患者105例作为病例组,随访1年,依据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85例,复发组20例;并选取同期围绝经期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雌二醇、25-羟维生素D、血钙浓度、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水平,对围绝经期iBPPV患者血清雌二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对照组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和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P1NP、β-CTX、骨钙素水平与未复发组和复发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复发组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围绝经期iBPPV患者血清中雌二醇与P1NP、骨钙素、血钙浓度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775,r=0.583,r=0.630,r=0.674,均为P<0.01),与β-CTX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717,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位次数(OR=13.091)、SDS评分(OR=17.875)、就诊时眩晕时间(OR=4.800)、雌二醇(OR=0.859)、血钙浓度(OR=0.000)及25-羟维生素D(OR=0.676)为围绝经期女性iBPPV复发的易感因素。结论血清中雌二醇、血钙浓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的围绝经期女性易发生iBPPV,且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雌激素 骨代谢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七年大数据回顾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兴健 杜一 +3 位作者 王郁 任丽丽 郭维维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数据库中眩晕患者458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BPPV诊断患者5883例,根据其类型分类,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首诊BPPV类型、复诊BPPV类型等信息。使用Python 3.7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3909例,男性1974例,50~59岁人群BPPV患者最多,且各BPPV类型中,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所有眩晕患者位置性试验(+)阳性率为12.8%。不同类型BPPV比例中后管BPPV比例为64.5%,水平管BPPV比例为30.9%。有1092例BPPV复诊记录,首次诊断BPPV至复诊阴性有411例,234例患者BPPV类型在2~6次的就诊过程中有改变,BPPV类型转换比较常见的是左右耳PC-BPPV之间变化(71例)。结论本研究大数据显示,BPPV患者主要分布在50岁左右人群,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LC-BPPV患者比例远高于前期研究数据,约占所有BPPV患者的30.9%。在长期随访中,除大部分患者的BPPV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外,主要的耳石变化存在后管侧别之间、后管与水平管之间进行转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数据分析 随访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5
19
作者 连蕾 韩海平 冯志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HC-BPPV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发生率、复位成功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头重脚轻、头部昏沉不适、颈部僵硬、走路不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RI水平低于治疗前,EDV、PSV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RI低于对照组,EDV、P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位成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可改善HCBPPV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降低复发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改良Barbecue手法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玲 户红艳 +4 位作者 王乐 赵堃 李红敏 朱晓丹 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确诊为BPPV行复位治疗的成年患者5275例为成人组,比较两组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率、复位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结果儿童患者BPPV发病率为3.4%低于成人患者发病率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继发性BPPV比例为70.6%,高于成人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BPPV治愈率为94.1%,成人组的治愈率为92.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50)。结论儿童BPPV发病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并不少见,且复位治疗效果与成人无差异,一旦确诊建议尽可能行复位治疗。儿童BPPV以继发性多见,对于主诉不清或者已诊断为其他眩晕疾病的患儿,可加强变位试验的应用,谨防漏诊,延误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儿童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