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07-03阿合奇M_(S)5.2地震:一次发生在柯坪推覆构造的超浅源、逆冲型破裂事件
1
作者 邓明文 李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0-586,共7页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采用CAP方法反演2022-07-03阿合奇M_(S)5.2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同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地震及其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表明,阿合奇M_(S)5.2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59°、倾...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采用CAP方法反演2022-07-03阿合奇M_(S)5.2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同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地震及其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表明,阿合奇M_(S)5.2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59°、倾角44°、滑动角90°,节面Ⅱ走向79°、倾角46°、滑动角90°,矩震级M W4.76,矩心深度为5 km,表明此次地震为一次逆冲型事件。重定位结果表明,阿合奇M_(S)5.2地震序列在空间上呈NW向线性展布,并垂直于断层走向,深度集中在3~6 km。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区历史震源机制解、地质构造背景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位于柯坪推覆构造根部的索格当他乌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研究能为南天山造山带与柯坪推覆构造接触带中强地震的发震机理提供一定的认识,为区域地震趋势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合奇M_(S)5.2地震 索格当他乌断裂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M_(S)5.2地震震害特征
2
作者 刘绍昌 叶阳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2-662,679,共12页
2023年5月2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4.91°N,99.26°E)发生M_(S)5.2地震,打破了保山市2015年以来未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平静。基于本次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和灾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隆阳区M_(S)5.2地震震区的发震构造、震源机制... 2023年5月2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4.91°N,99.26°E)发生M_(S)5.2地震,打破了保山市2015年以来未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平静。基于本次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和灾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隆阳区M_(S)5.2地震震区的发震构造、震源机制、地震烈度空间分布、房屋建筑、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及原因分析进行详细阐述,给出灾区房屋建筑震害矩阵,并与云南省相近震级历史地震震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隆阳区M_(S)5.2地震震中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中段,断裂带运动性质为右旋走滑,与震源机制解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均为走滑型破裂类型。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Ⅵ度,受灾面积约为600 km^(2),烈度圈呈不规则椭圆状,长轴长37 km,短轴长21 km,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NW向,与澜沧江断裂走向一致。本次地震造成了9人轻伤,与云南省同级别历史地震相比受伤人数偏多;在房屋建筑中,土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差,受损相对严重,瓦窑镇政府所在地由于场地效应和部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房屋未按规范施工,抗震性能不达标,使部分房屋受损达到Ⅶ度破坏;工程结构设施中的交通、通信、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交通设施受损相对较严重。基于本次地震受灾范围广,受伤人数多,房屋建筑破坏与经济损失重的震害特征,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建议,对提高滇西地区防震减灾、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阳M_(S)5.2地震 震害特征 震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分区研究
3
作者 郑礼洋 万永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7-2236,共10页
广西位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仪器观测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观测资料少导致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场等相关研究较为薄弱。2019年该区发生了北流5.2级地震序列,积累了相当的震源机制资料,改善了该地区的震源机制资料较少的现状,本文研究搜... 广西位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仪器观测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观测资料少导致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场等相关研究较为薄弱。2019年该区发生了北流5.2级地震序列,积累了相当的震源机制资料,改善了该地区的震源机制资料较少的现状,本文研究搜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并整理了前人的相关资料,对广西及邻区的震源机制类型进行统计,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反演了该区域应力场总场和分区应力场。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为主,从NW往ES方向的分布看,逆断型震源机制解逐渐增多,正断型震源机制解逐渐减少;总体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NW-SE向,主张应力轴为NE-SW向,且两轴接近水平,整体应力场为走滑型;西部地区主压应力轴方向为近N-E向,往东部主压应力轴方向逐渐向NW-SE方向变化,使得各分区主压应力方向在整体区域上呈扇形分布特征;根据各分区应力场结果得出:a区域内最易产生NE-SW向和NW-SE向的断裂,断裂类型以走滑型为主;b区域最易产生NNE-SSW向和NWW-SEE向断裂,其中NNE-SSW向断裂更偏向于逆走滑型,NWW-SEE向断裂更偏向于走滑型;c区域最易产生正N-S向和正E-W向断裂,受周围区域断裂延伸影响,该区域的主要断层并未体现这一特征,断裂类型以逆走滑型和逆断型为主;d区域最易产生NW-SE向和NE-SW向断裂,其中NW-SE向断裂更偏向于逆断型,NE-SW向断裂更偏向于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主压应力 主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建立、应用和反思 被引量:6
4
作者 廖丽霞 秦双龙 洪旭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为提高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水平和实效,在中国震例及日常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并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进行检验,以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的异常与干扰及会商机制等进行反思。结... 为提高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水平和实效,在中国震例及日常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并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进行检验,以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的异常与干扰及会商机制等进行反思。结果表明:①指标体系中的空间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存在应用的局限性;基于M_L4.5震例基础上建立的震级强度指标在震级的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②任何单一的预测指标用于地震预测时,都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并结合多测项及其它学科资料进行综合判定,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判定结果;③空间分析不能只关注一条断裂带,应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对成组断裂带进行分析;④地震异常和干扰有时是共生或伴生关系,不能因周围有干扰就直接否定其构造成因;异常分析不能仅局限在省域范围,应加强片区内各省学科间的交流协作,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勾通、交流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 北流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桂琼流体台网对区域中强地震的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廖丽霞 林稚颖 +1 位作者 莫佩婵 田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对广西2016年苍梧5.4级地震、2019年靖西5.2级地震、2019年北流5.2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粤桂琼流体台网观测资料进行梳理,认为该台网最显著的映震特征是趋势性和群体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条断裂带或同一组平行的断裂带上多井水位出现同步... 对广西2016年苍梧5.4级地震、2019年靖西5.2级地震、2019年北流5.2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粤桂琼流体台网观测资料进行梳理,认为该台网最显著的映震特征是趋势性和群体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条断裂带或同一组平行的断裂带上多井水位出现同步(或准同步)长期的背景性趋势异常、中期的年动态畸变异常和震前半年的高水位异常,且水位年动态畸变与累积重力异常呈现出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叠加性。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水位应力反演显示,3次地震前压力增强、孔隙度减小、渗透系数增大、水位上升,均符合水文动力学机制,表明粤桂琼流体台网能够真实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震前水位年动态畸变及加速上升是区域应力增强的表征。综合分析认为粤桂琼流体台网对区域中强地震反映灵敏,具备较好的映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桂琼流体台网 水位年动态畸变 趋势异常 映震能力 苍梧5.4级地震 靖西5.2级地震 北流5.2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09-16泸县M_(S)6.0地震前波速比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丽娟 陈学忠 李艳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9-533,共5页
基于2017~2022年ML≥1.5地震的初至P、S波走时数据,利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探讨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附近波速比出现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持续时间约... 基于2017~2022年ML≥1.5地震的初至P、S波走时数据,利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探讨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附近波速比出现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持续时间约1.25 a,回升持续时间约0.5 a,波速比低值集中在震中周边区域。2019年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西北侧约66 km处发生的威远M_(S)5.4地震、资中M_(S)5.2地震周边波速比也出现相似的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时间约2 a, 2次地震发生在波速比回升阶段,地震后波速比继续上升,直至泸县地震的发生,且2次地震震中也位于波速比低值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S)6.0地震 威远M_(S)5.4地震 资中M_(S)5.2地震 单震多台和达法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流地震震源区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强强 沈旭章 +6 位作者 王文天 许小伟 周启明 黄河 黄柳婷 吕晋妤 余占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17-2930,共14页
作为构造上较为稳定的华南地块,其地震活动相对中国西部明显偏低,但也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华南中强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9年发生在两广交界的北流5.2级地震是近年来华南最大的一次中强地... 作为构造上较为稳定的华南地块,其地震活动相对中国西部明显偏低,但也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华南中强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9年发生在两广交界的北流5.2级地震是近年来华南最大的一次中强地震,该次地震的发生也为我们研究华南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提供了理想场所.本文基于120个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密集台阵背景噪声资料,通过互相关提取了1~5 s高频面波频散信号,然后采用面波直接反演法,对北流地震震源区进行地下6 km深度范围内浅层地壳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显示:浅层地壳剪切波速度横向变化强烈,速度分布不均匀;低速异常主要分布于三条断裂带周围;研究区存在NNW-SSE向的高速异常,该高速异常与震中区高速异常相交在水平方向上呈“L”形环绕分布于石窝断裂南东侧;震中上方为上凸形态的高速异常,这些高速异常可能为中生代花岗岩基,结合研究区现今NW-SE向的构造应力场分析:石窝断裂南西盘向南东方向运动时受到“L”形高速体阻挡,可能导致应力积累,进而引发地震.此外,这种局部异常高速体可能是华南“马赛克”结构中微陆块在上地壳中的延伸,上地壳结构的不均匀性和大尺度构造相互作用,会在局部区域导致应力积累,从而引发中强地震,这也可能是华南板内地震发生的一种重要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地震 短周期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高速异常 华南板内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山5.2级地震前临沂台深井地电异常 被引量:3
8
作者 孟庆武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91-95,共5页
对苍山5.2级地震前距震中23km的临沂台深井地电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该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出现了长达5年的与地震活动性异常同步的趋势异常.震前6个月电阻率出现下降异常.震前24天自然电位和电阻率同时急剧... 对苍山5.2级地震前距震中23km的临沂台深井地电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该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出现了长达5年的与地震活动性异常同步的趋势异常.震前6个月电阻率出现下降异常.震前24天自然电位和电阻率同时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山地震 电阻率 地电异常 临沂台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短周期密集台阵资料研究北流地震余震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文玺翔 沈旭章 周启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97-3308,共12页
本文基于广西北流5.2级地震震源区震后约30天的短周期密集台阵连续观测资料,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震后余震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可靠性较高的441个余震事件,约为同时期固定地震台网目录中余震数量的34倍.进而利用事件波形中P、S波到时信息,... 本文基于广西北流5.2级地震震源区震后约30天的短周期密集台阵连续观测资料,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震后余震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可靠性较高的441个余震事件,约为同时期固定地震台网目录中余震数量的34倍.进而利用事件波形中P、S波到时信息,对299个余震事件进行了精定位,对信噪比较高的65个地震事件进行了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余震空间分布及震源机制解特征,对该区域中强地震发震构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流地震的余震主要集中在主震北西约1~3 km的范围内,且大部分余震震源机制解接近于前震;主震的孕震断裂为石窝断层,其走向NWW-SEE,倾角近70°;该区域还存在一条走向NEE-SWW倾角近乎直立的断裂,可能是前震的孕震断层;主震受前震的触发而产生,而后续两条断裂同时处于活动状态,产生了不同震源机制解的余震.此外,在蕉林断裂北端及石窝断裂南端同样拾取到了大量余震事件,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多为逆冲型与走滑型,一致性较差,表明北流地震可能对这两个区域的地震活动起了一个触发作用,但具体触发机制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流地震 短周期密集台阵 机器学习 微震识别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流与靖西地区地震的应力触发现象分析
10
作者 董非非 邓辉 姜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1449,共9页
2019年广西相继发生北流5.2级和靖西5.2级地震,两次地震间隔仅一个多月,为广西陆区有地震记载以来之少见现象。分别计算广西北流4.2级前震对其5.2级主震、靖西5.2级主震对其4.3级最大余震,以及北流5.2级地震对靖西5.2级地震的库仑破裂... 2019年广西相继发生北流5.2级和靖西5.2级地震,两次地震间隔仅一个多月,为广西陆区有地震记载以来之少见现象。分别计算广西北流4.2级前震对其5.2级主震、靖西5.2级主震对其4.3级最大余震,以及北流5.2级地震对靖西5.2级地震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作用大小。结果显示:北流4.2级前震对5.2级主震可能存在明显的动态与静态应力触发作用;靖西5.2级主震对4.3级最大余震地震可能存在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和静态库仑应力抑制作用,靖西4.3级余震的发生可能是构造应力场和其5.2级主震动态应力触发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震级较小且距离较远,北流5.2级地震对靖西5.2级地震的库仑应力触发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流5.2级地震 靖西5.2级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