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Cataract Surgery in Urban Beijing: a Post Screening Follow-up of the Elderly with Visual Impairment due to Age-related Cataract 被引量:5
1
作者 Xue-tao Ren Torkel Snellingen +7 位作者 Hong Gu Sawitri Assanangkornchai Yan-hong Zou Virasakdi Chongsuvivatwong Apiradee Lim Wei Jia Xi-pu Liu Ning-pu L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for the use of cataract surgical services in a population acceptors and non-acceptor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urban Beijing. Methods From a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program a to...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for the use of cataract surgical services in a population acceptors and non-acceptor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urban Beijing. Methods From a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program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ith presenting visual acuity of less than 6/18 on either eye due to age-related cataract were inform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surgical treatment. These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and re-examined 36 to 46 months after initial screening. The main reasons for not accepting surgery were obtain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Vision function and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assessed in those who received and did not receive surgery. Results At the follow-up examination 116 of the 158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and 36 (31.0%) had undergone cataract surgery. Cases who chose surgery had higher education level than those who did not seek surgery (OR=2.64, 95% CI: 1.08-6.63, P=0.0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ision function (P=0.11) or quality of life scores (P=0.16) between the surgery group and the non-surgery group. Main reasons for not having surgery included no perceived need (50.0%), feeling of being "too old" (19.2%), and worry about the quality of surgery (9.6%). Cost was seeking surgery. cited by 1 (1.9%) subject as the main reason for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ract surgery UTILIZATION urban beij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演化研究
2
作者 叶堂林 吴明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视角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网络,并运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2012—2021年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京津石三足鼎立的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愈发紧密;节点城市的独立性特征愈发明显,推动了信息利用效率提升和流空间发展;创新资本流空间资源分布趋于协调稳定;子群内部成员创新关联强度提升显著。京津冀应实现更多的创新互动,优化区域创新流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建立多元主体实时协调又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创新 创新资本 流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市政改良运动中的北京环城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起源
3
作者 邓可 《世界建筑》 2025年第1期4-11,共8页
近代轨道交通的出现及发展,对清末民初首都北京的市政建设影响深远。以北京环城铁路为对象,剖析官方对于环城铁路建设的理念及计划,探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思想的起源,考察和还原其建设的历史过程和工程特点,分析其对传统城市空间特... 近代轨道交通的出现及发展,对清末民初首都北京的市政建设影响深远。以北京环城铁路为对象,剖析官方对于环城铁路建设的理念及计划,探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思想的起源,考察和还原其建设的历史过程和工程特点,分析其对传统城市空间特征的改变方式,同时关注环城铁路的社会效应与后续的完善方案。以环城铁路为代表的市政计划,打开了首都北京近代公共交通建设的意识闸门,其实施则拉开了古都北京向现代城市迈进的空间革命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市政改良运动 北京 环城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发地理信息平台的城市意象研究——以北京老城为例
4
作者 胡晓敏 林戈 +3 位作者 赵倩羽 韦婷娜 李玥 刘祎绯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城市意象是公众感知城市环境后形成的集体记忆,针对老城城市意象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公众对城市空间的感知,进而指导城市历史景观的更新与保护。文章以北京老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自发地理信息平台采集公众对于历史空间的认知数据。研究... 城市意象是公众感知城市环境后形成的集体记忆,针对老城城市意象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公众对城市空间的感知,进而指导城市历史景观的更新与保护。文章以北京老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自发地理信息平台采集公众对于历史空间的认知数据。研究首先根据均质化地域原理将北京老城划分为40块4 km^(2)以内的片区,由专家与群众选取各片区具有代表性的1~3张照片,再通过HTML5语言设计照片与地图相互匹配的拼图游戏平台,获取各片区的匹配成功率及公众喜好数据,加以处理得到印象指数与喜爱指数。最后,通过知觉矩阵分析及聚类检验得出北京老城的城市意象空间分布特点,并对北京老城的城市更新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历史城市 网络数据 自发地理信息 北京老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特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五维”技术体系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超 陈思伽 王崇烈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根据对超特大城市的更新现状分析,从市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视角总结了规划编制面临的挑战,即空间资源复杂性、更新诉求复杂性与制度设计复杂性。从空间维度、组织维度、方法维度、动力维度与实施维度5个维度阐述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根据对超特大城市的更新现状分析,从市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视角总结了规划编制面临的挑战,即空间资源复杂性、更新诉求复杂性与制度设计复杂性。从空间维度、组织维度、方法维度、动力维度与实施维度5个维度阐述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思维变革,并搭建了超特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五维”技术体系。同时,将该“五维”技术体系引入北京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编制实践,探讨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工作目标与定位、技术框架与要点、部门协同与规划实施等的内在逻辑与技术体系方案,归纳总结了在资源评估、政策创新、更新方法与平台搭建等方面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专项规划 方法 超特大城市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区场次降雨时空展布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业森 刘媛媛 +1 位作者 刘舒 杜庆顺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6期18-25,共8页
受气候变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等因素影响,城市地区降雨过程的时空动态性愈发明显,通常采用的点、面雨量等表达方式难以体现这种时空动态性。随着降雨观测技术的进步,大多城市积累了长序列降雨观测数据,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降雨时空过程信... 受气候变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等因素影响,城市地区降雨过程的时空动态性愈发明显,通常采用的点、面雨量等表达方式难以体现这种时空动态性。随着降雨观测技术的进步,大多城市积累了长序列降雨观测数据,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降雨时空过程信息,为预报降雨或设计降雨的时空展布提供了可能。设计了一套降雨时空展布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标准化处理、降雨场次划分、时空模式提取、标准网格插值、时空展布等环节,并提出每个环节的处理步骤和关键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对该技术方法进行了验证,选择了12 h、24 h、72 h 3个历时的场次降雨,提取的时空模式和展布结果表达出了场次降雨的时空动态性,并与历史的降雨过程表现出很好的匹配性。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城市地区降雨典型模式提取,以及降雨过程的时空展布。该方法利用历史降雨数据提取降雨展布模板,输入场次降雨(或预报降雨)的总雨量,得到该场次降雨的时空分布过程,展布结果可为洪水预报提供更为准确的降雨输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过程 场次划分 时空模式 机器学习 时空展布 城市洪涝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流”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
7
作者 田健 宿荣 曾穗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3,61,共7页
信息流是信息时代测度区域城市网络格局的核心指标。为探索京津冀“城市—区域”网络格局演变规律,选用京津冀13个城市2011—2019年的百度指数数据,依托ArcGIS、Ucinet及地理探测器,计算信息流总量、网络密度、优势流、中心性、QAP相关... 信息流是信息时代测度区域城市网络格局的核心指标。为探索京津冀“城市—区域”网络格局演变规律,选用京津冀13个城市2011—2019年的百度指数数据,依托ArcGIS、Ucinet及地理探测器,计算信息流总量、网络密度、优势流、中心性、QAP相关系数,剖析长时序截面城市群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趋于均衡,呈现以等级指向和中心指向为主的“弓”形分布特征,核心网络由强“轴—轴”结构向“多边形”稳固结构演进;(2)城市层级波动趋于缓和,“一核双城多支点”格局更加明晰,单核集聚现象依旧突出;(3)多要素耦合作用下人口规模不再构成影响城市网络的最重要因素,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网络均衡化的稳定加速器。未来需加强区域资源共享与协调联动,资源配置向节点/边缘城市倾斜,并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城市网络格局优化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流 京津冀 城市网络 百度指数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筮法与明北京城市设计
8
作者 王军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86-100,共15页
《周易》筮法以古老的数术呈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文历法,其所承载的知识与思想体系,与万年以来中国所在地区农业文化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存在深刻联系。明北京城市设计以丰富的手法对《周易》筮法蕴含的宇宙生成思想和天文历法体系加... 《周易》筮法以古老的数术呈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文历法,其所承载的知识与思想体系,与万年以来中国所在地区农业文化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存在深刻联系。明北京城市设计以丰富的手法对《周易》筮法蕴含的宇宙生成思想和天文历法体系加以演绎,塑造了饱蘸易学思想的文化景观,赋予这个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持高度稳定性与持续性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明北京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9
作者 任建强 彭英杰 +2 位作者 杨亚帅 张玲娟 冯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必要性,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技术成果和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 京津冀生态协同圈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姚智胜 杨志刚 +1 位作者 茹祥辉 王蕊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5期15-20,共6页
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发展要求,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转变。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于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文章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发展要求,在... 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发展要求,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转变。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于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文章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发展要求,在分析和总结轨道交通线网在规划对象、手段和范畴方面转型特征的基础上,从服务首都、城市协同、多网融合、精细服务、创新实施5方面探索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新理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实践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完善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城市发展 首都功能 区域协同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上广深蓉与东京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润斌 高顺祥 +2 位作者 许奇 贾顺平 毛保华 《城市交通》 2024年第1期85-91,129,共8页
为探究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与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以及日本东京为对象,以距离和时间作为圈层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6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了其与城市功能布局的耦合关系。... 为探究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与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以及日本东京为对象,以距离和时间作为圈层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6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了其与城市功能布局的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输送能力的角度定量分析6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覆盖人口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呈径向递减趋势;15 km圈层之外,中国5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占区域内全部人口的比值已经低于10%,而东京仍旧高于20%;中国5个城市的主要功能区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东京的主要功能区分布较为分散但依旧拥有较高的轨道交通覆盖率,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6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输送能力与覆盖人口从整体上看均呈现正相关性,东京轨道交通的相关性体现为通过更加灵活的交路组织和运力分配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覆盖人口 城市功能布局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成都 东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Q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协同限流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殿元 赵兴东 +1 位作者 豆飞 周旭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2,共6页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小时区间满载率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城市轨道交通协同限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历史客流数据建立线网层面的限流仿真环境和智能体模型,以区间满载率为状态,以限流策略为动作,以客流体验为...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小时区间满载率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城市轨道交通协同限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历史客流数据建立线网层面的限流仿真环境和智能体模型,以区间满载率为状态,以限流策略为动作,以客流体验为奖励,通过多轮强化学习训练产生最优的限流方案。随后利用北京地铁线网数据构建仿真实验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协同限流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断面客流量,缓解高峰小时区间拥挤程度,提高乘客出行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深度强化学习 客流控制 北京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理论的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嘉伟 刘泓汐 +1 位作者 李春晖 易雨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1,共14页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区域水资源代谢理论,构建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特征、社会经济系统特征和可持续发...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区域水资源代谢理论,构建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特征、社会经济系统特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计算了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BTHUA)的水资源承载力(WRCC)指数。在综合分析区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建议。【结果】结果显示:2019年BTHUA的整体承载能力指数并不高,北京市(0.5612)、天津市(0.5306)和唐山市(0.4075)评分较高,WRCC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石家庄市(0.3843)、秦皇岛市(0.3165)、衡水市(0.2952)、承德市(0.2935)和邢台市(0.2674)评分中等,WRCC达到了临界值,并且发展潜力有限。而廊坊市(0.2214)、邯郸市(0.2188)、张家口市(0.2115)、保定市(0.2086)、沧州市(0.2026)评分偏低,WRCC达到上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非常有限。【结论】根据物质流分析,(1)水资源系统上,京津冀地区整体水资源生产能力不容乐观,水资源开发潜力不足;(2)社会经济上,BTHUA社会规模已经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未来还将继续扩大;(3)生态系统上,除北京、天津、秦皇岛市,其余城市生态用水占比皆达不到标准。该研究考虑整个用水系统,可以得到比其他方法更全面、更准确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可以为制定科学、可持续的水资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并提供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京津冀城市群 综合评价 代谢理论 TOPSIS方法 水资源 时空分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以北京市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璇 王思元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6,共6页
【目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逐渐转变为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精神的新模式。北京市核心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有助于促进城市绿地文化功能建... 【目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逐渐转变为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精神的新模式。北京市核心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有助于促进城市绿地文化功能建设及体系完善,提升居民福祉。【方法】引入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对被调查者感知到的文化功能、服务价值进行参与式互动制图,实现北京市核心区生态空间中CES感知点的空间落位,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人群对CES的差异化感知、CES感知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各类CES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为北京市核心区及其他区域城市绿地的更新优化提供参考意见,探索以文化为根基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祎绯 宋文龄 +2 位作者 周海琴 李书畅 朱晓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历史街区中的外部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如今却多有私人侵占现象且屡禁不止。选取北京老城上斜街西段166m的胡同平房区外部空间作为典型案例,首先对侵占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绘图,然后开展基于规划原始功能、现状使用情况及... 历史街区中的外部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如今却多有私人侵占现象且屡禁不止。选取北京老城上斜街西段166m的胡同平房区外部空间作为典型案例,首先对侵占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绘图,然后开展基于规划原始功能、现状使用情况及公众情绪反馈的空间划分,从功能、使用权、知觉3个维度解构其公共性特征。将0.24ha的外部空间分别从功能维度划分为7类45个空间单元,使用权维度划分为6类42个空间单元,知觉维度划分为6类51个空间单元,以服务范围、侵占率、主观感知为标准,将各维度的公共性程度评价划分为一至四级。将各维度的空间单元和公共性评价结果叠加,共得到71个综合空间单元,进而归纳出16类典型外部空间,总结特征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对历史街区外部空间私人侵占乱象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探讨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复杂的公共性问题,为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城市更新 历史街区 外部空间 公共空间 北京老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性导向的资源整合: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路径的理论与实证
16
作者 杨军 恽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4,共7页
剖析传统城中村改造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城市公共视角下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路径,包括通过集中统筹利用集体土地产权中的土地使用权,有效盘活城中村土地价值;通过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城中村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的品质... 剖析传统城中村改造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城市公共视角下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路径,包括通过集中统筹利用集体土地产权中的土地使用权,有效盘活城中村土地价值;通过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城中村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的品质,引导城中村实现自我更新;通过构建多方协同运营平台,推动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原创艺术为特色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资源整合 城中村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北京西四北二条3号院更新改造与能耗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曼 曹雪萦 汤羽扬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09-113,148,共6页
通过实地调研北京老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传统民居,并与居民开展改造诉求访谈,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改造策略,借助EnergyPlus能耗模拟研究改造前后能耗变化,达到老城民居低碳节能改造的目的,并分析其在... 通过实地调研北京老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传统民居,并与居民开展改造诉求访谈,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改造策略,借助EnergyPlus能耗模拟研究改造前后能耗变化,达到老城民居低碳节能改造的目的,并分析其在探索中国典型四合院民居的能源性能改善方法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民居全年耗能18960.21 kW·h,平均每平方米供暖能耗为19.64 kW·h/(m^(2)·a)。改造后的各房屋围护结构系数均发生变化,如建筑外墙传热系数优化为0.259 W/(m^(2)·K),屋顶传热系数优化为0.181 W/(m^(2)·K),楼板传热系数优化为0.131 W/(m^(2)·K),外窗传热系数优化为1.1 W/(m^(2)·K),符合北京当前对于住宅节能的相关规范。如果一套保温性能更好的四合院传统民居能够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传承下来,将有助于中国老城历史片区传统风貌保护与传统建筑低碳节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北京老城四合院 能源性能 ENERGY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数据的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解析——区域性社会网络和超网络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路青 宁静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0,共12页
在区域协同合作、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从企业数据出发对京津冀城市群真实的经济关联进行解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单层网络结构,并将超网络方法引入分析“地区-行业”网络的层内和层间交互、合作和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企... 在区域协同合作、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从企业数据出发对京津冀城市群真实的经济关联进行解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单层网络结构,并将超网络方法引入分析“地区-行业”网络的层内和层间交互、合作和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企业组织测度的地区子网络区域内发展差距大、资源配置失衡,北京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地位突出,天津的辐射能力局限于市域范围内;(2)基于资本流通测度的行业子网络中,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突出;(3)超网络中的重要行业门类相似,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各区县的相关指标均较高,但行业流出的资本更多地去往北京、天津而非石家庄。这些发现对于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据 京津冀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地区-行业”超网络分析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基于经济损失量化的北京市内涝韧性评估
19
作者 邹家祥 段存存 +1 位作者 陈彬 王昊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
针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与降雨重现期,基于InfoWorks ICM城市内涝模型,耦合内涝经济损失核算,刻画了北京市系统性能曲线。考虑内涝韧性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建立了北京市内涝韧性动态评估体系,定量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北京市内涝韧... 针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与降雨重现期,基于InfoWorks ICM城市内涝模型,耦合内涝经济损失核算,刻画了北京市系统性能曲线。考虑内涝韧性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建立了北京市内涝韧性动态评估体系,定量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北京市内涝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SP2-4.5、SSP3-7.0和SSP5-8.53种气候变化情景与降雨重现期分别为5、20、50、100 a的组合情景下,北京市的内涝韧性水平较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工业区韧性水平最高,居住区韧性水平最低,北京市内环内涝韧性水平明显低于外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韧性 系统性能曲线 经济损失量化 InfoWorks ICM模型 气候变化情景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际联系网络空间结构演进——基于有向修正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城市学刊》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构建突出城市中心性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城际最短通勤时间距离设计有向修正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SNA)与GIS技术,从节点与域面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2005、2010、2015、2019年京津冀城际联系网络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构建突出城市中心性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城际最短通勤时间距离设计有向修正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SNA)与GIS技术,从节点与域面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2005、2010、2015、2019年京津冀城际联系网络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京津石是群内三大中心城市,控制力水平较高,唐山、廊坊是重要节点城市;城际联系日趋紧密,联系网络空间基本形成,呈现显著核心-边缘特征,形成了京津、京廊、京张、津沧、津唐、石保等重要发展轴,发育出以京津为核心和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两大子群,京津两大都市圈趋向融合;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会对城际联系产生显著影响,劳动工资对城际联系无显著作用。由此提出培育节点、打造发展轴线、完善协同机制、坚持生态文明导向、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际联系网络 有向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