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原理课程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教改探索
1
作者 陈久朋 伞红军 张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1,共6页
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引入智能技术不足,阻碍了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智能手段实现“教”与“学”同向发展。从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出发,提出“三适应两融合”的改革思路。三适应主要体现为教学目... 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引入智能技术不足,阻碍了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智能手段实现“教”与“学”同向发展。从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出发,提出“三适应两融合”的改革思路。三适应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与人才发展相适应、教学场景和社会实践相适应、教学成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而两融合指的是智能技术与理论课程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实验课程深度融合。教师从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创新能力和未来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智能技术 深度融合 适应两融合 教学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巷旁支护适应性原理与支护方法 被引量:101
2
作者 谭云亮 于凤海 +1 位作者 宁建国 赵同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6-382,共7页
沿空留巷作为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在薄及中厚煤层等条件下已经试验成功,但对于厚层坚硬顶板来压剧烈状况,沿空留巷效果差。本文在分析坚硬顶板岩梁剧烈运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空巷旁支护适应性原理,包括载荷适应性和变形适应... 沿空留巷作为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在薄及中厚煤层等条件下已经试验成功,但对于厚层坚硬顶板来压剧烈状况,沿空留巷效果差。本文在分析坚硬顶板岩梁剧烈运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空巷旁支护适应性原理,包括载荷适应性和变形适应性两方面;构建了"柔-强"组合巷旁支护力学结构模型,即采用柔性材料缓冲坚硬顶板先期剧烈沉降、高强材料承担顶板后期作用,发明了定量确定巷旁"柔-强"巷旁支护体分层厚度的方法;初步探讨了采空区矸石压缩与巷旁支护的流变协同力学特征,推导了采空区矸石压实稳定时间计算公式,分析了巷旁支护强层材料流变性能要求。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实现了坚硬顶板条件下的沿空留巷,推动了无煤柱绿色开采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沿空留巷 巷旁支护 适应原理 “柔-强”组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自适应极化系统反干扰原理及效能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曾清平 万山虎 张宣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4-37,共4页
结合所设计的自适应极化捷变雷达系统原理框图 ,根据实验分析了自适应极化系统抗极化干扰的工作原理 ,评估了该系统抗极化干扰的得益。所得结论与实验结果吻合。给出的自适应极化捷变系统的工作原理简洁 ,简化了技术措施 ,对于单干扰和... 结合所设计的自适应极化捷变雷达系统原理框图 ,根据实验分析了自适应极化系统抗极化干扰的工作原理 ,评估了该系统抗极化干扰的得益。所得结论与实验结果吻合。给出的自适应极化捷变系统的工作原理简洁 ,简化了技术措施 ,对于单干扰和多干扰均有 30dB得益 ,这一重要战术指标远优于其它抗干扰措施 ,表明了发展极化雷达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自适应极化 反干扰原理 效能分析 正交双通道 自适应控制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形识别的变压器自适应制动比率差动保护原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习东 颜伟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37-41,共5页
带多段折线或非线性特性的比率差动保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三折线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已在变压器保护中得到了应用 ,但是 ,如何整定各段折线拐点及非线性特性依然是一难题。文中分析了差动不平衡电流、电流互感器 ( TA)饱和、TA... 带多段折线或非线性特性的比率差动保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三折线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已在变压器保护中得到了应用 ,但是 ,如何整定各段折线拐点及非线性特性依然是一难题。文中分析了差动不平衡电流、电流互感器 ( TA)饱和、TA传变误差及波形相关系数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 ,得到了 TA传变误差与相关系数的比率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根据波形相关系数自动调整制动比率特性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识别 变压器 自适应制动比率 差动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原理、方法及适应症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汶 卢光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一种非常早的产前诊断 ,指在胚胎着床之前即对配子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 ,检测配子或胚胎是否有遗传物质异常 ,选择正常胚胎进行移植。与传统的产前诊断相比 ,能避免选择性流产异常妊娠给妇女带来的心身痛苦。本...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一种非常早的产前诊断 ,指在胚胎着床之前即对配子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 ,检测配子或胚胎是否有遗传物质异常 ,选择正常胚胎进行移植。与传统的产前诊断相比 ,能避免选择性流产异常妊娠给妇女带来的心身痛苦。本文就该领域的发展及现状和其诊断原理、方法及适应症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原理 方法 适应 PCR FISH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自适应无通道保护(一) 故障分析与保护原理 被引量:24
6
作者 甘忠 董新洲 薄志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3-37,共5页
在故障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单端故障信息的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原理和动作判据。保护原理由互为补充的两种动作模式——延时动作模式和瞬时动作模式构成。延时模式利用线路对端开关动作信息加速本端保护动作 ;瞬时模式根据阻抗继... 在故障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单端故障信息的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原理和动作判据。保护原理由互为补充的两种动作模式——延时动作模式和瞬时动作模式构成。延时模式利用线路对端开关动作信息加速本端保护动作 ;瞬时模式根据阻抗继电器 段动作定值瞬时动作跳闸 ,再利用重合闸并根据开关动作后的信息纠正错误动作的结果。保护动作判据由 4个独立的故障序分量的比值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故障分量 延时动作模式 瞬时动作模式 自适应无通道保护 故障分析 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观测器原理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化光 黎明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9-973,共5页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利用观测器原理来求解干扰抑制项和控制器参数的新型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 .通过寻求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可行解来得到具有 H∞ 跟踪性能的模糊自适应观测器 .并证明了如果该观测器具有 H∞ 跟踪性能 ,则由...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利用观测器原理来求解干扰抑制项和控制器参数的新型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 .通过寻求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可行解来得到具有 H∞ 跟踪性能的模糊自适应观测器 .并证明了如果该观测器具有 H∞ 跟踪性能 ,则由该观测器参数构成的控制器 ,可以保证闭环系统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观测器 原理 模糊自适应控制器 设计 模糊自适应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H∞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Bayesian方法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昕 汪晋宽 +1 位作者 韩英华 王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由于在实际环境中,期望信号的阵列响应与实际阵列响应之间存在偏差,使得现存的一些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基于Bayesian方法提出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并且给出其递推形式.该算法利用接收到的采样信号对实际信... 由于在实际环境中,期望信号的阵列响应与实际阵列响应之间存在偏差,使得现存的一些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基于Bayesian方法提出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并且给出其递推形式.该算法利用接收到的采样信号对实际信号方向向量进行估计,降低了信号到来方向的不确定性,对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从而可以保证输出阵列的信干噪比接近最优值.采用递推方法来计算逆矩阵,大大地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能够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相比,所提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 信干噪比 bayesian方法 信号方向向量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模原理的自适应电流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童力 邹旭东 +1 位作者 张允 康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8-216,共9页
传统自适应电流检测方法因受到低信噪比检测环境引起的"交互式误差干扰"的严重影响,难以兼顾检测方法的快速性和精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电流检测方法,引入滑动积分滤波器(SIF)消除谐波电流的干扰,并获取基波有功... 传统自适应电流检测方法因受到低信噪比检测环境引起的"交互式误差干扰"的严重影响,难以兼顾检测方法的快速性和精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电流检测方法,引入滑动积分滤波器(SIF)消除谐波电流的干扰,并获取基波有功、无功电流幅值估算误差。基于内模控制原理构成有功、无功电流的自适应检测闭环系统,快速、准确地分离提取畸变负载电流中的目标电流分量。文中对所提出的自适应电流检测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基于控制理论中的方法对本文电流检测方法的收敛性及其快速性、精确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为自适应电流检测方法的性能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电流检测 交互式误差干扰 滑动积分滤波器 内模控制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原理的电流互感器的有源补偿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慧芳 彭理燕 +1 位作者 鲍海 徐文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2-34,共3页
介绍了一种引入自适应控制思想的电流互感器补偿方法。根据相似原理 ,用相似电感提取 CT的励磁电流 ,经过一些电子线路 ,产生适当的补偿电流 ,注入补偿绕组。补偿电流在辅助铁芯中产生磁通 ,使主铁芯达到零磁通 ,从而减小误差。根据 MI... 介绍了一种引入自适应控制思想的电流互感器补偿方法。根据相似原理 ,用相似电感提取 CT的励磁电流 ,经过一些电子线路 ,产生适当的补偿电流 ,注入补偿绕组。补偿电流在辅助铁芯中产生磁通 ,使主铁芯达到零磁通 ,从而减小误差。根据 MIT自适应调节规律 ,建立自适应调节模块 ,使补偿信号的增益随着误差能够进行微调 ,进一步提高补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有源补偿方法 自适应原理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双参考磁场梯度探测原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春生 向前 龚沈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9-521,共3页
本文使用 4个单分量磁探头构成双参考磁场梯度探测装置 .4个探头组成 3个磁场梯度传感器 ,其中一个为信号传感器 ,另两个为噪声传感器 .以信号传感器输出作为原始输入 ,噪声传感器输出作为参考输入 ,采用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 ,能有效消... 本文使用 4个单分量磁探头构成双参考磁场梯度探测装置 .4个探头组成 3个磁场梯度传感器 ,其中一个为信号传感器 ,另两个为噪声传感器 .以信号传感器输出作为原始输入 ,噪声传感器输出作为参考输入 ,采用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 ,能有效消除因载体运动产生的涡流磁场及因磁探头方向相对地磁方向改变而引起的噪声输出 .本文提出的双参考磁场梯度探测装置具有工艺性好 ,灵敏度高 ,虚警概率低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考磁场梯度探测装置 自适应噪声抵消 探测原理 磁探头 涡流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原理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远贵 李士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38,共4页
利用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原理设计了全局搜索优化算法和局部搜索优化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时变对象的模糊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案。该方案利用全局优化算法离线组合优化标称参数下的控制器,对象发生变化后,利用局部优化算法在线优化,可快速获... 利用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原理设计了全局搜索优化算法和局部搜索优化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时变对象的模糊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案。该方案利用全局优化算法离线组合优化标称参数下的控制器,对象发生变化后,利用局部优化算法在线优化,可快速获得新的控制器参数,以实现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被控对象参数变化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够对一类时变对象实施高精度控制,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优化设计 免疫原理 全局搜索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ε滤波和反馈误差学习原理的自适应逆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梦印 刘巧歌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3-616,共4页
如何调节逆控制器是自适应逆控制的一个关键.本文采用基于ε滤波和反馈误差学习原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反馈误差学习原理调节逆控制器,利用ε滤波方法在线构造反馈控制器,从而构成一个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系统,使得被控对象的输... 如何调节逆控制器是自适应逆控制的一个关键.本文采用基于ε滤波和反馈误差学习原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反馈误差学习原理调节逆控制器,利用ε滤波方法在线构造反馈控制器,从而构成一个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系统,使得被控对象的输出跟随指令输入.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逆控制 ε滤波 反馈误差学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连续原理确定RCC坝层面厚度的适应性
14
作者 彭友文 顾冲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0,共3页
利用变形等效原理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等效弹性模量正分析模型,分析了按渗流连续原理确定的层面厚度对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等效弹性模量El和Ev几乎均等于本体弹性模量Ec,即层面对坝体的弹性模量几乎没有影响,与实际情况不符.理... 利用变形等效原理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等效弹性模量正分析模型,分析了按渗流连续原理确定的层面厚度对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等效弹性模量El和Ev几乎均等于本体弹性模量Ec,即层面对坝体的弹性模量几乎没有影响,与实际情况不符.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按渗流连续原理确定的层面厚度应用在变形分析中是偏小的,在变形分析中采用该厚度是不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连续原理 碾压混凝土坝 层面厚度 变形分析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解析原理的共轭曲线自适应综合
15
作者 郭为忠 邹慧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3,共3页
根据作者此前提出的离散解析原理 ,给出实现共轭曲线自适应综合的模型与算法。从共轭曲线的创成过程出发 ,将母曲线Γ2 和创成曲线Γ1看作两簇空间点集 ,认为Γ1是由相对运动过程中Γ2 上满足共轭条件的点在S1坐标空间中的宏观表现。通... 根据作者此前提出的离散解析原理 ,给出实现共轭曲线自适应综合的模型与算法。从共轭曲线的创成过程出发 ,将母曲线Γ2 和创成曲线Γ1看作两簇空间点集 ,认为Γ1是由相对运动过程中Γ2 上满足共轭条件的点在S1坐标空间中的宏观表现。通过共轭条件的等价变换 ,将共轭映射过程与母曲线及共轭运动的具体型式隔离开来 ,从而达到共轭曲线综合的智能化、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线 自适应综合 离散解析原理 凸轮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适应原理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尹项根 陈德树 徐峥 《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25-29,共5页
电力系统缝电保护的自适应原理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继电保护适应性和特点的讨论;继电保护自适应原理的基本内容和分类,并通过例子说明有关自适应原理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继电保护 自适应原理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坞原理对于智能体育的介入机制
17
作者 吴璇 孙逸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4,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避风港原则”已难以有效应对体育领域的数据信息侵权问题.该文提出应对数据侵权或信息侵权的保障策略——深层坞原理,通过与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深度对接,实施对受侵权数据或信息的“下潜”保护,有效遏制或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避风港原则”已难以有效应对体育领域的数据信息侵权问题.该文提出应对数据侵权或信息侵权的保障策略——深层坞原理,通过与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深度对接,实施对受侵权数据或信息的“下潜”保护,有效遏制或降低侵权损害,其内在逻辑和设计思路也适应未来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深层坞原理在当前数字化发展产业链中,既能在前端激发智能化生产活力,又能在后端强化监管制度和机制建设,提高侵权成本、协调数字体育用户与数据实际控制者权力失衡问题.在未来强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深层坞原理也将随之演进,利用未来智能对未来智能机器进行管理,展现其未来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层坞原理 泛智能化 深度对接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抽样原理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
18
作者 章沪超 丁树良 +1 位作者 戴勰 关潮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沿用曝光控制因子的同时,基于抽样原理,引入区分度分布因子,按区分度的分布情况来选取测验中的项目.以lna^N(0,1)为例,Monte Carlo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估计精度、效率和安全性等指标上表现得比较优异.
关键词 抽样原理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 分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息原理的图像自适应信息隐藏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岩 朱丽宣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1-136,共6页
针对信息隐藏隐蔽性、鲁棒性和嵌入容量三个核心特征的矛盾问题,将全息原理应用于信息隐藏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息原理的图像自适应信息隐藏技术。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声状态网络算法确定信息的嵌入位置和容量,组成自适应嵌入机制... 针对信息隐藏隐蔽性、鲁棒性和嵌入容量三个核心特征的矛盾问题,将全息原理应用于信息隐藏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息原理的图像自适应信息隐藏技术。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声状态网络算法确定信息的嵌入位置和容量,组成自适应嵌入机制,当嵌入容量达到饱和时,自适应嵌入机制会根据关联序主动调整嵌入位置,平衡了隐蔽性和嵌入容量间的关系;其次,利用离散四元数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结合自适应嵌入机制实现图像信息在载体中的嵌入与提取,缓解鲁棒性和隐蔽性之间矛盾;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技术起到了调和特征间矛盾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方法对比证明该技术优于对比方法并可提升信息隐藏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经对隐藏信息载体图像引入高斯噪声干扰和旋转、缩放等几何攻击,从视觉质量角度,验证该技术对高斯等噪声干扰不敏感,也未受旋转和缩放等几何攻击的影响,说明该技术在兼顾隐蔽性和嵌入容量的同时,也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原理 灰色关联分析 回声状态网络 离散四元数傅里叶变换 自适应信息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栏栏间跑“适应栏距”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汝杰 《中国体育科技》 1982年第21期18-25,共8页
一、“适应规定栏距”的技术因素不可忽视:“平拦差”也就是跨拦跑比平跑所额外耽搁的时间,可以代表跨拦跑的专项技术质量指标。它不仅仅是由于做跨栏步动作而造成的时间耽搁,还包含着另一种“适应规定栏距”技术因素所造成的时间损失... 一、“适应规定栏距”的技术因素不可忽视:“平拦差”也就是跨拦跑比平跑所额外耽搁的时间,可以代表跨拦跑的专项技术质量指标。它不仅仅是由于做跨栏步动作而造成的时间耽搁,还包含着另一种“适应规定栏距”技术因素所造成的时间损失。以男子跨栏为例,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栏差是极小的,三级运动员要大上三一四倍之多(如表一)。往往这些时间主要是花费在“适应栏距”的技术因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间跑 自然步长 跨栏运动员 跨栏步 技术因素 技术原理 优秀运动员 适应 栏间步 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