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综合地层和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 被引量:75
1
作者 乔秀夫 高林志 +1 位作者 彭阳 章雨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211,T002,共11页
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腮林忽洞群是白云鄂博群的一部分。于腮林忽洞群下部层位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三叶虫屑,并首次分离出奥陶系疑源类及几丁虫化石;于上部层位首次识别出碳酸盐震积岩组及顶部巨型微晶丘(mic... 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腮林忽洞群是白云鄂博群的一部分。于腮林忽洞群下部层位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三叶虫屑,并首次分离出奥陶系疑源类及几丁虫化石;于上部层位首次识别出碳酸盐震积岩组及顶部巨型微晶丘(micrite mound)。白云鄂博超大型铌稀土铁矿赋矿白云岩既非火成碳酸岩,也非一般层状沉积岩,而是一巨型微晶丘,与腮林忽洞群顶部微晶丘白云岩宏观特征一致,并可能属同一层位。根据已有的化石材料,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应为下古生界而非中元古界。本文的新发现与新认识将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的成因解释提供新的思路。并有可能在其以南地区发现新的同类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林忽洞群 多金属矿床 震积岩 微晶丘 赋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侵入白云鄂博群辉长岩的年龄及其对白云鄂博群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志广 王果胜 +5 位作者 张达 谷永昌 朱卫平 柳长峰 赵孝旗 胡萌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09-1822,共14页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井坡一带发育的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是白云鄂博矿区的东延部分。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地区新发现了两个侵入白云鄂博群的辉长岩体,其同位素年龄可很好地约束存在争议的白云鄂博群时代。将侵入都拉哈拉组的辉长岩体称为...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井坡一带发育的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是白云鄂博矿区的东延部分。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地区新发现了两个侵入白云鄂博群的辉长岩体,其同位素年龄可很好地约束存在争议的白云鄂博群时代。将侵入都拉哈拉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吉生太辉长岩,将侵入比鲁特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大井坡辉长岩。采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吉生太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670±14Ma(MSWD=1.6),大井坡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342±9Ma(MSWD=0.94)。依据辉长岩的同位素年龄,通过与燕辽裂陷槽元古代地层与岩浆事件对比,厘定了白云鄂博群的形成时代,建议将都拉哈拉组与尖山组划归古元古界长城系,即国际地层表的固结系;将哈拉霍圪特组划归中元古界蓟县系,即国际地层表的盖层系;将比鲁特组划归中国地层表的待建系下部,即国陆地层表的中元代延展系;将白音宝拉格组的时代划归青白口纪。通过对比发现白云鄂博裂陷槽经历的岩浆事件与华北板块及燕辽裂陷槽基本一致,其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辉长岩 白云鄂博群 四子王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和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成矿的年代 被引量:33
3
作者 章雨旭 江少卿 +3 位作者 张绮玲 赖晓东 彭阳 杨晓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29-1137,共9页
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具十分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所以多时代成矿是难以置信的。白云鄂博矿床成矿时间势必晚于赋矿白云岩及其下伏地层,而较多的地层古生物证据表明白云鄂博群形成于震旦纪至奥陶纪之间。基于赋矿白云岩是热水沉积... 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具十分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所以多时代成矿是难以置信的。白云鄂博矿床成矿时间势必晚于赋矿白云岩及其下伏地层,而较多的地层古生物证据表明白云鄂博群形成于震旦纪至奥陶纪之间。基于赋矿白云岩是热水沉积形成,碳酸盐脉是同源热液交代变质岩或砂岩等形成的认识,笔者等认为,碳酸盐脉中的锆石可能是变质岩或砂岩中的锆石,它们虽被热液改造,其U-Pb年龄仍可能老于成矿年龄。已报道的白云鄂博矿床Sm-Nd等时线年龄虽然主要集中在1.2~1.6Ga,但也有多个分别为0.4~0.5Ga、0.8~0.9Ga和1.0~1.1Ga的年龄值。笔者等收集了所有已发表的98件白云鄂博矿床矿石、矿物及碳酸岩墙和上覆板岩的Sm-Nd年龄分析数据,用Isoplot程序计算,发现这些数据,除两件异常外,可以拟合成一条直线,相关系数R=0.96325,求得等时线年龄t=1125.8±32.5Ma,εNd=-3.02。这一结果表明在1125.8±32.5Ma白云鄂博Sm-Nd同位素时钟启动,且未再受后来的地质作用扰动,指示成矿作用应晚于或等于1.1Ga,但地质意义尚待研究。若假定Sm-Nd同位素时钟不易被一般地质作用重置,则可以采信白云鄂博矿床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439±8Ma)或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439±86Ma)为白云鄂博的成矿年龄,这与赋矿地层的古生物化石年代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向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 同位素年龄 Sm—Nd测年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底部碎屑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4
作者 马铭株 章雨旭 +1 位作者 颉颃强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73-2988,共16页
白云鄂博群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由于赋存超大型REE-Nb-Fe矿而受到广泛关注。白云鄂博群形成时代有中元古代、古生代等不同认识。腮林忽洞群位于白云鄂博群的南部,与白云鄂博群的关系也有不同认识。本文报道了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底部... 白云鄂博群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由于赋存超大型REE-Nb-Fe矿而受到广泛关注。白云鄂博群形成时代有中元古代、古生代等不同认识。腮林忽洞群位于白云鄂博群的南部,与白云鄂博群的关系也有不同认识。本文报道了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底部中-粗粒砂岩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LA-ICPMS Hf同位素组成。两个岩群碎屑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类似,按结构特征可分为继承或捕获锆石、岩浆锆石、变质锆石和重结晶锆石等不同类型。年龄都主要分布在1.8~2.1Ga之间和2.4~2.7Ga之间,尽管年龄峰值存在一定区别。它们的Hf同位素组成也类似,εHf(t)和tDM2(Hf)变化范围分别主要在约-6.0~6.0之间和2550~2950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的物源区类似,主要由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晚期岩浆岩组成,为新太古代早期陆壳物质再循环产物;部分岩石遭受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晚期高级变质作用改造;碎屑物质都来自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与其形成时代相同的认识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腮林忽洞群 碎屑锆石 SHRIMP定年 HF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矿体内霓长岩化成矿作用与赋矿白云岩的联系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凯怡 张继恩 +2 位作者 方爱民 董策 胡辅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5-798,共14页
通过对组成赋矿白云岩的白云石矿物系统的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赋矿白云岩是碳酸岩质次火山岩,因此白云鄂博矿床是与火成碳酸岩有关的矿床。赋矿白云岩属于镁质碳酸岩(MgO>FeO+MnO)和铁质碳酸岩(MgO<FeO+MnO)系列,FeO、... 通过对组成赋矿白云岩的白云石矿物系统的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赋矿白云岩是碳酸岩质次火山岩,因此白云鄂博矿床是与火成碳酸岩有关的矿床。赋矿白云岩属于镁质碳酸岩(MgO>FeO+MnO)和铁质碳酸岩(MgO<FeO+MnO)系列,FeO、MnO和SrO含量高,这与FeO、MnO和SrO含量很低的沉积碳酸岩完全不同。赋矿白云岩的这一特点还表明它来自经历过分异结晶后的白云质碳酸岩浆而不是初始白云质碳酸岩浆。赋矿白云岩复杂的矿物组合表明,其母岩浆是富含F、Cl、P和S这些挥发分以及REE,Na、K和Fe这些元素的。在碳酸岩浆上升和侵位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碳酸岩浆释放的含上述组分的流体会向上部地壳集中并对其接触的围岩进行交代,这就形成了矿体内呈不对称带状分布的霓长岩化矿石带。在大量的萤石和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形成以后(其对应于萤石-稀土条带状矿石),流体的成分仍相对富钠和CO_2,钠可以和围岩中的硅结合形成钠辉石,流体较高的比值,有利于稀土的富集,此时形成的钠辉石型矿石的稀土含量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条带状矿石。随着流体继续迁移和交代,流体中CO_2浓度下降而H_2O含量增加,温度也有所下降,但是流体中的钠依然活跃,所以出现了含有结构水的钠闪石,形成了钠闪石型矿石。流体中H_2O的增加,比值的下降,不利于稀土的大量富集,因此,钠闪石型矿石的稀土含量明显低于钠辉石型矿石。这说明,从碳酸岩浆中外逸的流体,在迁移交代围岩的过程中其成分、温度和氧逸度都是有变化的。从初期富CO_2,温度和氧逸度较高,到后期富H_2O,温度和氧逸度都有所降低。不同矿石类型的形成与这种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矿石类型中的磁铁矿的生成方式虽然不同于白云岩中的磁铁矿,但前者的氧同位素继承了后者的特点,表明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成因上的联系。稀土分布型式表明,不同矿石类型的稀土分布型式与赋矿白云岩的大体一致,有明显的LREE富集和明显的HREE亏损,且总稀土含量越高,轻重稀土分离程度越高。但是,不同矿石类型在轻稀土含量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表明在霓长岩化过程中轻稀土活动性更强。总之,氟、钠和铁的交代作用在主东矿最强,稀土、铌和铁资源也最为富集,这里的白云岩厚度也最大,表明白云鄂博矿的霓长岩化成矿作用与赋矿白云岩衍生的流体的大量聚集以及流体对围岩广泛强烈的交代作用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赋矿白云质碳酸岩 霓长岩化矿石类型 白云鄂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群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百胜 刘家军 +4 位作者 王建平 翟裕生 彭润民 王守光 沈存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4,共8页
白云鄂博群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是一套中—新元古代裂谷沉积的产物。尖山组和比鲁特组是其中主要的黑色岩系。对以上两组中的碳质页岩和板岩的Au、Ag、As、Ba、Co、Cu、Hg、Mn、Mo、Ni、P、Pb、V、Zn、U、B、Sb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 白云鄂博群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是一套中—新元古代裂谷沉积的产物。尖山组和比鲁特组是其中主要的黑色岩系。对以上两组中的碳质页岩和板岩的Au、Ag、As、Ba、Co、Cu、Hg、Mn、Mo、Ni、P、Pb、V、Zn、U、B、Sb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元素含量特征、w(V)/w(V+Ni)、w(Zn)-w(Co)-w(Ni)三元图、稀土配分曲线、w(Ce)/w(La)、Ce和Eu异常、w(La)/w(Yb)-w(Ce)/w(La)和w(La)/w(Yb)-w(ΣREE)图解等方法对其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显示白云鄂博群黑色岩系以富亲铜元素和亲石元素、贫亲铁元素为特征,其中富集Hg、B、As、Mn、Sb、Au、Ag、Pb、P、Ba、U、Mo等多种元素;较高的w(B)反映了黑色岩系沉积于盐度较高的水体中;高的w(V)/w(V+Ni)、w(Ce)/w(La)反映了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的沉积环境中;黑色岩系中Hg、Sb、Ba的富集和w(Zn)-w(Co)-w(Ni)图解中投点大部分靠近热水沉积区域指示了黑色岩系中有热水沉积物的参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Ce和Eu异常及w(La)/w(Yb)-w(ΣREE)和w(La)/w(Yb)-w(Ce)/w(La)图解投点在两岩组中的不同特点表明尖山组沉积物以陆源沉积为主,有少量热水沉积物参与;而比鲁特组中热水沉积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形成时海水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黑色岩系 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陆缘裂谷系沉积物源与超大型稀土矿床含矿白云岩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奎锋 范宏瑞 +1 位作者 胡芳芳 王凯怡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H4岩性段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纪录了华北克拉通北缘两期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一组年龄集中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2379~2596Ma),另一组年龄集中在古元古代晚期(1761~1946Ma),该结果与白云鄂博地区基底岩石的...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H4岩性段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纪录了华北克拉通北缘两期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一组年龄集中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2379~2596Ma),另一组年龄集中在古元古代晚期(1761~1946Ma),该结果与白云鄂博地区基底岩石的锆石年龄相吻合。白云鄂博群沉积碳酸盐岩的全岩207Pb-206Pb等时线年龄1649±45Ma,代表了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时代。白云鄂博地区沉积灰岩、白云岩与含矿白云岩的Pb同位素组成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Pb同位素组成和构造图解中,含矿白云岩都集中在地幔演化线附近,靠近亏损地幔端元[(206Pb/204Pb)i=15.04~16.49,(207Pb/204Pb)i=15.17~15.28,(208Pb/204Pb)i=31.20~36.40],而白云鄂博群中的灰岩、白云岩则位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靠近深海沉积物端元[(206Pb/204Pb)i=17.28~19.35,(207Pb/204Pb)i=15.47~15.69,(208Pb/204Pb)i=36.62~3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碎屑锆石 含矿白云岩 PB同位素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门类化石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中的发现与宽沟群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牛绍武 张鹏远 +1 位作者 孙淑芬 刘永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53-1770,共18页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稀有-稀土铁矿床,关于其时代归属尚存分歧。在都拉哈拉组(H3)与尖山组(H5)发现丰富的早寒武世微古植物化石,在尖山组(H5)硅质岩中发现早寒武世小壳化石,在哈拉霍疙特组(H8)确认了奥陶纪...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稀有-稀土铁矿床,关于其时代归属尚存分歧。在都拉哈拉组(H3)与尖山组(H5)发现丰富的早寒武世微古植物化石,在尖山组(H5)硅质岩中发现早寒武世小壳化石,在哈拉霍疙特组(H8)确认了奥陶纪床板珊瑚的存在(包括块状群体与丛状群体),并首次发现大型古钵海绵化石与遗迹化石,在比鲁特组(H10)鲍玛序列中发现遗迹化石。初步确认,内蒙古商都地区三足化石(腕足类、头足类与腹足类)的层位可能为呼吉尔图组(或哈拉霍疙特组)。多门类化石的发现与确认,为重新认识白云鄂博超大型稀有-稀土铁矿床含矿地层时代提供了确凿的古生物化石证据,也为重新认识白云鄂博超大型稀有-稀土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地层学与大地构造学意义。根据多门类古生物化石组合与时代,将原白云鄂博群下部(H1-5)重新厘定为狭义的白云鄂博群,时代为早寒武世;原白云鄂博群上部(H6-15)重新命名为宽沟群,时代为早—中奥陶世,其间的假整合可能就是吉—黑地区的兴凯运动面。重新厘定的白云鄂博群与宽沟群一并划归天山-兴安地层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分区,它是天山-兴安古生代海槽的一部分,并为海槽最南端的一个加里东褶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宽沟群 早寒武世 早-中奥陶世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商都白云鄂博群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谭励可 石铁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3-583,共11页
根据研究清河镇化石群提供的信息,在内蒙古商都五道湾地区白云鄂博群阿牙登组下部首次发现梅树村阶小壳动物化石,内含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齿形壳类、棱管壳类、卡门壳类等8属8种(含1相似种,2未定种)及大量海绵骨针,共计2000余件。确... 根据研究清河镇化石群提供的信息,在内蒙古商都五道湾地区白云鄂博群阿牙登组下部首次发现梅树村阶小壳动物化石,内含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齿形壳类、棱管壳类、卡门壳类等8属8种(含1相似种,2未定种)及大量海绵骨针,共计2000余件。确定白云鄂博群的地质时代为震旦纪—寒武(奥陶)纪。再次证明了清河镇化石群的存在;验证了氢氟酸法是提取浅变质碳酸盐岩中化石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加里东褶皱带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壳化石 清河镇化石群 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矫德阳 崔晓寰 苏宏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3-509,共7页
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发育于华北板块北缘,是中新元古代板块内部伸展-拉张背景下沉积的产物。在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中首次发现一套软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在该组下部的结晶灰岩中,主要表现有自碎屑角砾岩、软沉积褶皱... 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发育于华北板块北缘,是中新元古代板块内部伸展-拉张背景下沉积的产物。在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中首次发现一套软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在该组下部的结晶灰岩中,主要表现有自碎屑角砾岩、软沉积褶皱、层内阶梯状正断层、液化方解石脉等,软沉积变形特征表明其成因为震积岩。通过与相邻地区同时代的腮林忽洞群进行对比,两者具备相似的软沉积变形特征,成因与时代大体一致。白云鄂博群震积岩的发现表明,中新元古代期间华北板块北缘处于一个快速强烈的拉张-裂解构造背景,为研究华北板块北缘中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软沉积变形 震积岩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微古植物新发现 被引量:27
11
作者 孙淑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74-480,T002,共8页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共计10属33种,其中有3新种:Archaeodiscina baiyunensis sp.nov.,Lophosphaeridium favosumsp.nov.,Lophosphaeridium symbioense sp.nov.其组合特征以刺球藻群(Acanth-omorphida)...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共计10属33种,其中有3新种:Archaeodiscina baiyunensis sp.nov.,Lophosphaeridium favosumsp.nov.,Lophosphaeridium symbioense sp.nov.其组合特征以刺球藻群(Acanth-omorphida)的分子为主,球藻群(Sphaeromorphida)分子次之。在刺球藻群中以Baltisphaeridium属和Micrhystridium属的分子占绝对优势。微古植物个体一般为10—30μm。上述微古植物在我国云南昆明下寒武统以及欧洲、北美一些地区均有报道,充分显示出早寒武世特点。内蒙古白云鄂博群的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属元古宙,本文的资料为重新判定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的时代,提供了新的古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白云鄂博群 微古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矿物丁道衡矿-(Ce):珀硅钛铈矿的同质多象体和硅钛铈矿亚族C(1)位上的钛类似矿物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金沙 杨光明 +2 位作者 李国武 邬志亮 沈敢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43,共7页
丁道衡矿-(Ce):(Ce,La)4Fe^2+(Ti,Fe^2+,Mg,Fe^3+)2Ti2Si4O22,理想的结构化学式Ce2Ce2Fe2+Ti2Ti2Si4O22,单斜晶系,a=1.34656(15)nm,b=0.57356(6)nm,c=1.10977(12)nm,β=100.636(2)°,V=0.84239(46)... 丁道衡矿-(Ce):(Ce,La)4Fe^2+(Ti,Fe^2+,Mg,Fe^3+)2Ti2Si4O22,理想的结构化学式Ce2Ce2Fe2+Ti2Ti2Si4O22,单斜晶系,a=1.34656(15)nm,b=0.57356(6)nm,c=1.10977(12)nm,β=100.636(2)°,V=0.84239(46)nm^3,空间群P21/a(假C2/m),Z=2。作为硅钛铈矿(chevkinite)族矿物的新成员,它产于举世闻名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矿床镁夕卡岩中,多数单晶体长0.2-1.0 cm,最大者长大于1.5 cm。共生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钠透闪石、褐帘石-(Ce)、磁铁矿、尖晶石、烧绿石、氟金云母、氟磷灰石、石英和萤石等。矿物具有褐色条痕和半金属-金属光泽的黑色,其褐黑色碎片半透明。性脆、具有贝壳状断口、无解理和裂开。显微硬度(VHN25g)为606.0-717.4 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约5.9)。矿物实测密度4.83(7)g/cm^3,计算密度值4.88(0)g/cm^3。丁道衡矿-(Ce)的反射色为带灰色的浅黄色,多色性为不同色调的灰色。平均反射率(λ=589nm)为11.4%-12.5%。矿物为二轴晶负光性。作过结构精测的丁道衡矿-(Ce)晶体的电子探针测值:SiO2:19.29,TiO2:18.26,A l2O3:0.04,FeO:8.49,Fe2O3:1.67,ThO2:0.16,MgO:1.32,CaO:2.17,Nb2O5:0.47,Ta2O5:0.00,La2O3:19.53,Ce2O3:28.08,Y2O3:0.00,Na2O:0.01,总量99.46%;其中Fe^3+/Fe^2+的比值依穆斯堡尔谱换算。根据结构精测每个单位分子式中O=22和C(1)位上Ti优先占位,计算的矿物晶体化学式为(Ce2.13La1.49Ca0.48Th0.01)Σ4.11Fe2+(Ti0.88Fe02.+47Mg0.41Fe03.2+6A l0.01)Σ2.03(Ti1.96Nb0.04)Σ2.00(Si2O7)2O8。分别用P21/a和C2/m对丁道衡矿-(Ce)的晶体结构作了精测。结果表明,丁道衡矿-(Ce)的真空间群是P21/a。换言之,它才是真正珀硅钛铈矿[perrierite-(Ce)]的同质多象体。显而易见,硅钛铈矿族矿物既可以有P21/a空间群,又可以有C2/m空间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道衡矿-(Ce) P21/a(假C2/m)空间群 硅钛铈矿亚族 新矿物 白云鄂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宝音图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年龄、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玉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宝音图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是白云鄂博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从过去的华力西晚期斜长角闪岩(Ψo43-1)和布龙山组(O1-2b)中解体出来的一个地层单位。通过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确定该岩群的原岩为钙碱性...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宝音图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是白云鄂博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从过去的华力西晚期斜长角闪岩(Ψo43-1)和布龙山组(O1-2b)中解体出来的一个地层单位。通过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确定该岩群的原岩为钙碱性玄武岩。同位素年代测试显示,透辉角闪斜长变粒岩单颗粒锆石U-Pb测年获得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525±41)Ma代表了基性火山岩即宝音图岩群的形成时代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460±37)Ma代表了奥陶纪岩浆侵位及宝音图岩群的变质改造年龄。结合其他地质证据,认为散布于内蒙古北部的宝音图岩群可能是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北缘裂解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音图岩群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内蒙古白云鄂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滑塌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星 吕洪波 +5 位作者 董晓朋 孙闯 陈林 柳建勇 章雨旭 王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9-1206,共8页
笔者等在白云鄂博矿田北西部查干楚鲁附近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上段发现了典型的滑塌堆积。重点研究了同一滑塌层位中的两个滑塌堆积露头。整个滑塌堆积层岩性单一,内部结构杂乱,不见原始沉积层理。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结果,... 笔者等在白云鄂博矿田北西部查干楚鲁附近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上段发现了典型的滑塌堆积。重点研究了同一滑塌层位中的两个滑塌堆积露头。整个滑塌堆积层岩性单一,内部结构杂乱,不见原始沉积层理。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结果,该处岩性主要有两种:形状不一、大小混杂的灰黄色白云岩岩块(滑积岩块)杂乱无序地分布在深灰色纹层状碳质微晶灰岩(本地沉积)中。最大的透镜状白云岩滑积岩块露头长27m,宽5.8m。深灰色纹层状碳质微晶灰岩岩层产状基本稳定,整体北倾,倾角较大。深灰色灰岩层与灰黄色白云岩的接触界面附近发育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白云岩滑积岩块本身棱角不明显,两端有明显的细颈拉长现象,表明滑塌发生时,白云岩处于半固结和不完全成岩状态。滑积岩块位于不同的背景沉积层位中,揭示露头区存在多次的滑塌堆积事件。根据滑塌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初步判断其为被动大陆边缘靠近多岛洋或碳酸盐台地的深水盆地边缘,主要触发因素可能为地震活动。此外,白云鄂博群中滑塌岩块的发现表明白云鄂博群与腮林忽洞群沉积时具有相似的构造、古地理环境,这为白云鄂博群与腮林忽洞群相当(均为早古生代)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堆积 白云鄂博 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 软沉积物变形 震积液化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商都地区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对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长海 刘正宏 +4 位作者 赵庆英 徐仲元 石强 王师捷 陈煜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15-2833,共19页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壳生长过程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的白云鄂博群尖山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尖山组的沉积时限、物源及西部陆块北缘的前寒武纪地壳生长过程进行了探讨...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壳生长过程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的白云鄂博群尖山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尖山组的沉积时限、物源及西部陆块北缘的前寒武纪地壳生长过程进行了探讨。样品TM33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1872~2100Ma (n=64),并有~1960Ma的主年龄峰值和~2000Ma的次年龄峰值,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的εHf(t)值在-2.6~7.9之间(除1个测点为-17.6),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在2240~4386Ma之间。样品Z1724中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1784~2200Ma(n=44),并有~1965Ma的主年龄峰值和~2080Ma次年龄峰值。谐和线上最年轻一组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94±73Ma(n=2),εHf(t)在-5.4~3.2之间,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在2584~3203Ma之间。基于以上数据,结合侵入白云鄂博群底部1670Ma的辉长岩以及白云鄂博群底部全岩207Pb-206Pb等时线年龄为1649Ma的沉积碳酸盐岩,尖山组的沉积时间被限定在1800~1650Ma。尖山组的物源主要来自固阳、西乌兰不浪地区新太古代基底以及大青山和卓资地区古元古代晚期孔兹岩带。综合前人对研究区及邻区中新元古代沉积地层中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可能存在2600~2750Ma、~2500Ma和2000~2100Ma三期主要的地壳生长事件,且最后一次规模可能小于前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碎屑锆石 前寒武纪地壳生长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渣尔泰山群和白云鄂博群中Pt、Pd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建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存杰 丁天才 +3 位作者 黄占起 张志祥 冷福荣 丛丽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49-1152,共4页
内蒙古渣尔泰山群和白云鄂博群是一套陆源碎屑岩、泥页岩、碳酸盐岩,地层中Pt、Pd的含量与原岩中泥质、有机碳、有机质的含量有关。其中渣尔泰山群中的阿古鲁沟组炭质板岩、增隆昌组硅质炭质板岩为含Pt、Pd最佳层位(岩性),白云鄂博群中... 内蒙古渣尔泰山群和白云鄂博群是一套陆源碎屑岩、泥页岩、碳酸盐岩,地层中Pt、Pd的含量与原岩中泥质、有机碳、有机质的含量有关。其中渣尔泰山群中的阿古鲁沟组炭质板岩、增隆昌组硅质炭质板岩为含Pt、Pd最佳层位(岩性),白云鄂博群中的比鲁特组千枚状板岩也为含Pt、Pd的最佳层位(岩性)。通过研究Pt、Pd的富集状况、存在形式、矿物学特征等,可查明渣尔泰山群、白云鄂博群中的含矿层位,以达到寻找铂、钯矿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渣尔泰山群 白云鄂博群 地球化学特征 钯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地层岩石地球化学:对浩尧尔忽洞金矿床层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亮 张林 张海东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5,共9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黑色页岩中分布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和金矿点,但对于沉积地层与层控型金矿床间的成因联系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对白云鄂博群的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Pb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以此来讨论地层对于浩尧尔忽... 华北克拉通北缘黑色页岩中分布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和金矿点,但对于沉积地层与层控型金矿床间的成因联系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对白云鄂博群的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Pb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以此来讨论地层对于浩尧尔忽洞金矿床的控矿机制。比鲁特组第一、二岩性段是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岩性间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并富含碳。金矿石、比鲁特组和海西期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变化曲线,均表现为La、Sm、Y、LREE富集,Nd、Ta、Sr、Zr、Hf、HREE亏损,和明显负Eu异常的特征。比鲁特组炭质板岩中的星点状黄铁矿与金矿石中的硫化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208 Pb/204Pb=38.960 0~38.982 9,207Pb/204Pb=15.643 5~15.684 2,206Pb/204Pb=18.566 0~18.921 7)。这些地质与地球化学数据结果表明,形成浩尧尔忽洞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白云鄂博群,加里东期区域挤压变形、海西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海西-印支期脆-韧性剪切作用一方面使地层中的金发生大规模活化、迁移,另一方面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通道和沉淀空间。比鲁特组中富含的有机质是金沉淀的有利还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尧尔忽洞金矿床 白云鄂博群 比鲁特组 星点状黄铁矿 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特征对源区地壳结构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同君 刘永江 +1 位作者 李伟民 高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9-486,共28页
近年来,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年龄和Hf-O同位素分析已经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新太古代末期(~2.50 Ga)与古元古代末期(~1.90 Ga)两组,这两组碎屑锆石的相对丰度在层序... 近年来,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年龄和Hf-O同位素分析已经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新太古代末期(~2.50 Ga)与古元古代末期(~1.90 Ga)两组,这两组碎屑锆石的相对丰度在层序上出现“振荡性”变化,这种变化特征与经典的源汇系统中构造—沉积响应的年代记录明显不一致。为研究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沉积层序中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本文系统总结了区域内大量相关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同时对渣尔泰群书记沟组和增隆昌组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组年龄与南部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中基底岩石记录的构造热事件年龄相一致,同时根据锆石结构特征认为~2.50 Ga的锆石来源于造山带内新太古代岩浆—变质地体,~1.90 Ga的锆石来源于高级变质—深熔地体。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与这套中-新元古代沉积地层构成源汇系统。源区造山带下地壳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变质岩系近水平互层叠置是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下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岩性变化率在垂向上远大于水平方向,是控制盆地中碎屑锆石组合变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尔泰群 白云鄂博群 碎屑锆石U-PB年龄 相对丰度变化 造山带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弯横跨叠加褶皱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之识别:以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为例
19
作者 侯丽玉 张长厚 +4 位作者 李程明 林逸 黄滢竹 董腾 伍宏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6-1059,共14页
在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变形中,早期相对宽缓褶皱被晚期紧闭褶皱强烈改造后的正确识别,对于重建叠加褶皱变形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模拟研究所建立的定性模型,利用可视地质Visible Geology网站在线软件进行正演与反... 在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变形中,早期相对宽缓褶皱被晚期紧闭褶皱强烈改造后的正确识别,对于重建叠加褶皱变形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模拟研究所建立的定性模型,利用可视地质Visible Geology网站在线软件进行正演与反演分析,提出了纵弯横跨叠加褶皱模型(Mode 1)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的识别方法,即根据晚期紧闭褶皱转折端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相应枢纽产状的数据统计,确定早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基于大比例尺详细构造填图,在内蒙古中部白云鄂博群中运用该方法首次识别出了先于E-W至NEE向主期褶皱而形成的NNW向褶皱构造。该早期区域性褶皱的识别,合理地解释了白云鄂博群主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特征,为重新厘定该套地层的构造变形序列,进而全面认识和评价白云鄂博矿区的成矿和赋矿构造特征,提供了全新视角和重要证据。同时,为极强烈后期变形可能产生的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干涉样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天然变形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弯横跨叠加褶皱 干涉样式 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