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平 汪雅茹 +1 位作者 Vojislav Novakovic 朱俊杰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尾菜的快速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尾菜规模化处理厂普遍存在厌氧发酵过程不稳定,而国内外缺少尾菜恒温发酵过程研究的现状,在0.56 m^(3)的恒温发酵罐中开展了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的对比试验... 尾菜的快速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尾菜规模化处理厂普遍存在厌氧发酵过程不稳定,而国内外缺少尾菜恒温发酵过程研究的现状,在0.56 m^(3)的恒温发酵罐中开展了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的对比试验,对比了两个过程中沼气产气量、氨氮量、pH值和溶解性总固体的变化过程,并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了恒温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30%、总固体含量(Total Solid,TS)2.2%的30天批式发酵过程中,中温发酵过程和高温发酵过程均可稳定进行,与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结果吻合度R^(2)均大于0.99。高温组累积产气量、产甲烷量分别为3939 L、2034.2 L,比中温组分别高出11.3%和15.5%,同时高温组甲烷体积分数达到50%的时间较中温组提前了3 d;中高温两试验组对应的最低pH值分别为6.66和6.52,后期均逐渐升高并稳定在7.30左右;两试验组氨氮浓度呈前期快速上升后持续上下浮动趋势,整体高温组大于中温组。试验研究为使用恒温厌氧发酵稳定快速无害化、规模化处理尾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菜处理 批式发酵 中温厌氧发酵过程 高温厌氧发酵过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H罩式退火炉保护气氛流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卫东 宋锦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4,共3页
罩式退火炉是冷轧钢板生产流程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冷轧钢板成品前的再结晶退火,退火质量直接影响冷轧钢板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光洁度。针对罩式退火炉钢卷退火冷却过程中的钢卷退火氧化问题,在分析炉台设备结构的基础上,采用CFD软件进行了... 罩式退火炉是冷轧钢板生产流程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冷轧钢板成品前的再结晶退火,退火质量直接影响冷轧钢板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光洁度。针对罩式退火炉钢卷退火冷却过程中的钢卷退火氧化问题,在分析炉台设备结构的基础上,采用CFD软件进行了炉内保护气氛流场的建模和仿真研究,得到了保护气氛流场的压力云图和流动迹线,进而分析了炉内气氛负压区的形成原因和消除方法;在某HPH罩式炉车间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论文的研究内容在国内其他装备罩式炉的厂家都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罩式退火炉 保护气氛 仿真分析 CFD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恒曝气量好氧硝化过程动态DO模拟:模型辨识与K_La确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奥 郭建华 +1 位作者 王淑莹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48-4054,共7页
通过简化活性污泥法1号模型(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1,ASM1)建立两步硝化反应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对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恒曝气量好氧过程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动态变化过程的数学模拟,模型辨识科学... 通过简化活性污泥法1号模型(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1,ASM1)建立两步硝化反应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对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恒曝气量好氧过程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动态变化过程的数学模拟,模型辨识科学地区分了可以直接取值的参数包括产率系数、DO饱和常数(或底物饱和常数)和需要重新估计的参数。采用文献推荐参数值模拟了过程中主要状态变量的动力学过程,模拟结果呈现出了多个DO平台,这与实际反应结果数据相符,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优化实验设计,获取了典型SBR恒曝气好氧硝化过程动态DO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数据进行二阶微分处理提出了确定总氧传递系数KLa和相对饱和溶解氧SeOq的简单方法,为后续参数估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模拟 序批式反应器 硝化模型 结构辨识 优化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整四合一炉用国产P9钢管服役状况和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文红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2,30,共6页
针对某公司10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的四合一炉用第一批国产化的P9钢管,采用直读光谱仪、室温拉伸试验机、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高温持久试验机等设备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7年2个月服役,钢管理化性能未发生显著变化,仍满... 针对某公司10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的四合一炉用第一批国产化的P9钢管,采用直读光谱仪、室温拉伸试验机、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高温持久试验机等设备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7年2个月服役,钢管理化性能未发生显著变化,仍满足ASTM A335对P9材质的要求。结合试验温度540~700℃、试验压力15~150 MPa的高温持久试验,采用L-M外推法,预测在管壁最高温度650℃、最高工作压力0.5 MPa条件下稳定服役的P9钢管母材剩余寿命约5年,截至2019年11月,在该服役条件下运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批国产化P9钢管 试验研究 剩余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