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发育关系
被引量:
17
1
作者
高玉巧
蔡潇
+4 位作者
何希鹏
吴艳艳
丁安徐
高和群
张培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2-674,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厘清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富集规律、优选水平井穿层层段及指导多层系立体开发建设,本文基于扫描电镜的图像定量表征技术,结合三轴力学、液氮...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厘清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富集规律、优选水平井穿层层段及指导多层系立体开发建设,本文基于扫描电镜的图像定量表征技术,结合三轴力学、液氮吸附等实验分析结果,研究了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的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下部①-②小层有机孔孔径小(1~3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高(55.55~808.03个/μm^2);其上部③-⑤小层有机孔孔径变大(30~5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低(47.31~466.42个/μm^2);压力系数与有机孔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液氮吸附实验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能够对孔隙进行更好的支撑作用,保证孔隙不会因为上覆地层压力而造成变形,使得孔隙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因此,有机孔发育差异是上覆地层压力和孔隙内流体压力共同造成的结果。对于常压区,上覆地层的压力对孔隙发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超压区,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会减缓孔隙的变形和消失。三轴力学实验表明,①小层上部观音桥段的存在使得岩石的抗压强度变大,由此在纵向上形成一种压力隔断,引起了上下压力系数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亚压力体系,从而导致了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压力体系
有机孔
渝东南盆缘转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金佛斜坡常压页岩气富集模式
被引量:
37
2
作者
何贵松
何希鹏
+4 位作者
高玉巧
万静雅
张培先
张勇
高和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0,共11页
近期,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金佛斜坡新完钻的页岩气井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获得高产气流,地层压力系数为1.18,实现了该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评价该类型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钻井、物探和试气等资料为基础...
近期,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金佛斜坡新完钻的页岩气井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获得高产气流,地层压力系数为1.18,实现了该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评价该类型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钻井、物探和试气等资料为基础,解剖金佛斜坡页岩气藏基本地质特征和页岩气富集规律,总结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建立页岩气富集模式,并预测该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优质页岩具有生气条件好、硅质矿物含量高、储层物性好、含气量高等特征,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②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具有“沉积相供烃控储、构造运动控保定富、地应力场控缝控产”的“三元控气”规律;③斜坡型目的层上倾方向发育封闭性反向逆断层遮挡有利于在断下盘形成较好的保存单元,随着埋深和离剥蚀边界距离的增大,页岩气富集程度和单井产量增高。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常压页岩气地质理论,为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尤其是斜坡型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
常压页岩气
主控因素
富集模式
三元控气
沉积演化
保存条件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
15
3
作者
刘义生
金吉能
+2 位作者
潘仁芳
李笑天
朱正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页岩气资源丰富,盆地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已获得大规模商业突破。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处于构造变形强烈区域,相对于盆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过程,需要对保存条件...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页岩气资源丰富,盆地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已获得大规模商业突破。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处于构造变形强烈区域,相对于盆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过程,需要对保存条件的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复杂的构造格局,通过对构造演化、抬升剥蚀、断裂发育、构造样式、顶底板条件、地层压力等多因素叠合分析,开展了保存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盆缘转换带抬升剥蚀严重,断裂发育,形成了一系列残留构造样式;距离剥蚀边界、大断层近的区域内,五峰组-龙马溪组均有天然气逸散的情况,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小于1.2;桑拓坪向斜、武隆向斜大断裂发育较少,五峰组-龙马溪组在远离剥蚀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因此后期抬升剥蚀和断裂发育是天然气散失后常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尽管由盆内向盆外地层压力系数由超压转变为常压,但构造形成了窄陡残留背斜、宽缓残留向斜和残留斜坡的页岩气保存形式。最后建立了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的评价标准,划分了3类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盆缘转换带
常压页岩气
保存条件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发育关系
被引量:
17
1
作者
高玉巧
蔡潇
何希鹏
吴艳艳
丁安徐
高和群
张培先
机构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2-674,共1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61)
中石化科技部项目(P18057-2)。
文摘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厘清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富集规律、优选水平井穿层层段及指导多层系立体开发建设,本文基于扫描电镜的图像定量表征技术,结合三轴力学、液氮吸附等实验分析结果,研究了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的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下部①-②小层有机孔孔径小(1~3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高(55.55~808.03个/μm^2);其上部③-⑤小层有机孔孔径变大(30~5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低(47.31~466.42个/μm^2);压力系数与有机孔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液氮吸附实验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能够对孔隙进行更好的支撑作用,保证孔隙不会因为上覆地层压力而造成变形,使得孔隙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因此,有机孔发育差异是上覆地层压力和孔隙内流体压力共同造成的结果。对于常压区,上覆地层的压力对孔隙发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超压区,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会减缓孔隙的变形和消失。三轴力学实验表明,①小层上部观音桥段的存在使得岩石的抗压强度变大,由此在纵向上形成一种压力隔断,引起了上下压力系数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亚压力体系,从而导致了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
关键词
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压力体系
有机孔
渝东南盆缘转化带
Keywords
shal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pressure system
organic pore
transition
zone
of basin margin in
southeast
chongqing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金佛斜坡常压页岩气富集模式
被引量:
37
2
作者
何贵松
何希鹏
高玉巧
万静雅
张培先
张勇
高和群
机构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0,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6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编号:P18057-2)
“南川复杂构造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编号:P19017-3)。
文摘
近期,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金佛斜坡新完钻的页岩气井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获得高产气流,地层压力系数为1.18,实现了该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评价该类型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钻井、物探和试气等资料为基础,解剖金佛斜坡页岩气藏基本地质特征和页岩气富集规律,总结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建立页岩气富集模式,并预测该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优质页岩具有生气条件好、硅质矿物含量高、储层物性好、含气量高等特征,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②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具有“沉积相供烃控储、构造运动控保定富、地应力场控缝控产”的“三元控气”规律;③斜坡型目的层上倾方向发育封闭性反向逆断层遮挡有利于在断下盘形成较好的保存单元,随着埋深和离剥蚀边界距离的增大,页岩气富集程度和单井产量增高。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常压页岩气地质理论,为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尤其是斜坡型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
常压页岩气
主控因素
富集模式
三元控气
沉积演化
保存条件
地应力
Keywords
basin-margin transition zone in southeast chongqing
Normal-pressure shale ga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Enrichment model
Three-factor gas control
Sedimentary evolution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n-situ stres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
15
3
作者
刘义生
金吉能
潘仁芳
李笑天
朱正平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6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804120)。
文摘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页岩气资源丰富,盆地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已获得大规模商业突破。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处于构造变形强烈区域,相对于盆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过程,需要对保存条件的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复杂的构造格局,通过对构造演化、抬升剥蚀、断裂发育、构造样式、顶底板条件、地层压力等多因素叠合分析,开展了保存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盆缘转换带抬升剥蚀严重,断裂发育,形成了一系列残留构造样式;距离剥蚀边界、大断层近的区域内,五峰组-龙马溪组均有天然气逸散的情况,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小于1.2;桑拓坪向斜、武隆向斜大断裂发育较少,五峰组-龙马溪组在远离剥蚀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因此后期抬升剥蚀和断裂发育是天然气散失后常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尽管由盆内向盆外地层压力系数由超压转变为常压,但构造形成了窄陡残留背斜、宽缓残留向斜和残留斜坡的页岩气保存形式。最后建立了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的评价标准,划分了3类有利目标区。
关键词
渝东南
盆缘转换带
常压页岩气
保存条件
五峰组-龙马溪组
Keywords
southeast
chongqing
basin margin
transition
zone
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Wufeng and Longmaxi Formations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发育关系
高玉巧
蔡潇
何希鹏
吴艳艳
丁安徐
高和群
张培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金佛斜坡常压页岩气富集模式
何贵松
何希鹏
高玉巧
万静雅
张培先
张勇
高和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
刘义生
金吉能
潘仁芳
李笑天
朱正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