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二级预防研究中细胞组织病理学的应用
1
作者 沈琼 王东煜 +9 位作者 项芸岩 任秀花 阎爱华 任知春 郑虎智 蔡祥生 张介卿 常云峰 罗东山 陈化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2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前言二级预防是在细胞的增生阶段采取有效措施使增生停滞发展或回复正常以减少或消除癌变机会。在食管癌的二级预防工作中必须建立对增生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即增生细胞的分级。按级别的轻重选择预防对象,也用服药后细胞级别的变化作为... 前言二级预防是在细胞的增生阶段采取有效措施使增生停滞发展或回复正常以减少或消除癌变机会。在食管癌的二级预防工作中必须建立对增生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即增生细胞的分级。按级别的轻重选择预防对象,也用服药后细胞级别的变化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慢性食管炎具有促食管上皮增生癌变的作用,治疗食管炎有防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 二级预防 食管上皮 组织病理学 慢性食管 增生病变 早期食管 食管胃吻合术 早期癌 重度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刀向病魔 挑战食管癌——河南省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
2
作者 科圃 《河南科技》 2004年第9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 河南省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观察 人才队伍建设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病理学完全缓解预测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亚蓝 宗上纲 王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 探究术前新辅助免疫化疗(nICT)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nICT后p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nICT后接受根治性手... 目的 探究术前新辅助免疫化疗(nICT)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nICT后p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nICT后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通过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131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其中33例(25.20%)达到pCR。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预后营养指数(PNI)、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和癌胚抗原(CEA)是影响nICT后pCR的独立因素。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和实际达到pCR的一致性良好,该模型的AUC为0.81(95%CI:0.719~0.896),DCA显示该列线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临床TNM分期、PNI、LMR和CEA这4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局部晚期ESCC患者nICT后病理学缓解情况,对局部晚期ESCC精准分层并筛选术前nICT受益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免疫化疗 病理学完全缓解 预测模型 炎症 预后营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乙酸染色结合病理检查诊断Barrett食管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净 黄介飞 陆静贤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99-800,803,共3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乙酸染色对于诊断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的帮助。方法用喷雾管在24例患者食管远端喷洒1.5%乙酸5~10mL,随后喷洒自来水50mL并进行观察。结果以1.5%乙酸喷洒食管远端黏膜,开始食管黏膜和胃黏膜都变白,约2... 目的研究内镜下乙酸染色对于诊断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的帮助。方法用喷雾管在24例患者食管远端喷洒1.5%乙酸5~10mL,随后喷洒自来水50mL并进行观察。结果以1.5%乙酸喷洒食管远端黏膜,开始食管黏膜和胃黏膜都变白,约2、3min后观察,食管鳞状上皮仍是白色,柱状上皮变成微红色,并且柱状上皮周边有白色边缘。结论乙酸染色可指导微小或不易辨别的BE上皮的活检,提高对BE的诊断率,这种方法安全、迅速、价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 活检 barrett食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Barrett食管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马君红 张黎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4期564-564,共1页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病理组织学诊断 食管反流病 内镜特征 严重并发症 柱状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ARL5B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小涵 盖春月 +3 位作者 王鹤松 王多 檀碧波 沈文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ARL5B的临床意义及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临床资料、基础实验等进行了初步验证。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癌数据集,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结合患者的临床数据集进行生存分析。取临床食管癌及癌旁组...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ARL5B的临床意义及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临床资料、基础实验等进行了初步验证。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癌数据集,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结合患者的临床数据集进行生存分析。取临床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验证ARL5B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RL5B表达并评价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RL5B潜在作用机制初步分析,qRT-PCR初步验证可能与其作用的基因。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RL5B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ARL5B高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差的标志。淋巴结组织、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ARL5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由高到低,与生物信息学结果符合。临床分析表明ARL5B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其高表达是患者预后差的标志。富集分析显示ARL5B与囊泡传输、内体传输、细胞器定位等生物学过程有关。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提示与ARL5B互作的蛋白质有VPS16、KIF1A、TOM1等。qRT-PCR验证表明,VPS16、KIF1A、TOM1的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n=60)且与ARL5B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食管癌中ARL5B存在高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ARL5B可能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参与食管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ADP-核糖基化样因子5B(ARL5B) 临床病理学特征 KAPLAN-MEIER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tt食管269例的内镜及活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达 梁明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5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病理特征及电子胃镜特点。方法:对269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arret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Barrett患者以40~60岁居多,占66.2%(178/269),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重叠,主要表现为胃食...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病理特征及电子胃镜特点。方法:对269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arret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Barrett患者以40~60岁居多,占66.2%(178/269),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重叠,主要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电子胃镜下表现为岛型176例,占65.4%;舌型66例,占24.5%;全周型27例,占10.4%。病理结果为肠化型上皮116例,占43.1%;胃底型上皮96例,占35.7%;贲门型上皮57例,占21.2%。结论:Barrett患者多见于中年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GERD的症状,电子胃镜下以岛型多见,病理类型以肠化生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电子胃镜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tt食管病理分型 组织异型性与环氧合酶2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小霞 闵春明 +2 位作者 赵华 廖文华 宋方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前期(BE)患者食管病理分型、组织异型性与环氧合酶2(COX.2)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37例BE患者及134例健康者食管中COX-2和HP感染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BE中...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前期(BE)患者食管病理分型、组织异型性与环氧合酶2(COX.2)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37例BE患者及134例健康者食管中COX-2和HP感染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BE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或弱表达,COX-2表达与BE病理类型及组织异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率在BE及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E病理类型及组织异型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中COX.2的表达与BE的病理类型及组织异型性有关,提示COX-2表达与BE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BE的发生与HP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病理分型 组织异型性 环氧合酶2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症状和无症状Barrett食管患者胃镜及病理检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君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9期127-128,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有症状和无症状Barrett食管患者胃镜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80例,根据有无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并活检,观察两组病变形态,长度,增生程度。结果Ⅰ组(无... 目的观察比较有症状和无症状Barrett食管患者胃镜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80例,根据有无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并活检,观察两组病变形态,长度,增生程度。结果Ⅰ组(无症状组)全周型比例(20%)较Ⅱ组(有症状组)(10%)显著增多(P<0.05);Ⅰ组短节段型(27.5%)较Ⅱ组(55.0%)显著减少(P<0.05);Ⅰ组超短节段型(62.5%)较Ⅱ组(32.5%)显著增多(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中、重度增生(10%,25%)显著减少,轻度增生(90%,75%)显著增多。结论有症状Barrett食管患者胃镜表现及病理检查较无症状患者严重,对有症状Barrett食管患者检查、诊断应更加重视,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症状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实验性Barrett食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瑞华 欧阳钦 +2 位作者 陈曦 李国栋 向军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4,共7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大鼠实验性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6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行食管空肠吻合术2周后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塞来昔布组大鼠塞来昔布10 mg/(kg.d-1)经食管灌入;对...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大鼠实验性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6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行食管空肠吻合术2周后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塞来昔布组大鼠塞来昔布10 mg/(kg.d-1)经食管灌入;对照组经食管灌入生理盐水1 ml;另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20周处死动物,观察比较3组动物大体组织变化、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PGE2的水平。结果:术后20周,塞来昔布组轻、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4/19(73.68%)、4/19(21.05%)、1/19(5.26%);对照组为4/17(23.53%)、5/17(29.41%)、8/17(47.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rrett食管发生率塞来昔布组为7/19(36.84%),对照组为13/17(76.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rrett食管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塞来昔布组为2/19(10.53%),对照组为8/17(47.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OX-2蛋白表达塞来昔布组为1/7(14.29%),对照组为10/13(76.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塞来昔布组PGE2水平(1480.1±489.8)pg/mg.protein,显著低于对照组(2933.8±862.9)pg/mg.protein(P<0.001)。假手术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塞来昔布对大鼠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化学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类/药理学 塞来昔布/药理学 barrett食管/病理学 食管肿瘤/病理学 腺癌/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食管 消化性/病理学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代谢 地诺前列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tt食管30例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分析
11
作者 韩毓国 林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BE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BE患者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内镜下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食管裂孔...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BE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BE患者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内镜下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食管裂孔疝、胆汁反流等,内镜下表现呈环形BE11例(37%),岛状BE12例(40%),舌形7例(23%)。病理检查胃底上皮13例(43%),交界型上皮6例(20%),肠化型上皮11例(37%),其中1例交界型上皮伴轻度异型增生,未发现食管腺癌。结论 BE多发于反流性食管炎者,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B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病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临床症状 内镜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Barrett食管合并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齐艳荣 钱晶瑶 +3 位作者 高建新 王文静 贾卫江 王邦茂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Barrett食管(BE)患者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6例内镜诊断为BE的患者,分别在常规白光摸式、NBl模式及1.2%碘溶液染色模式下观察,对所有可疑病变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Barrett食管(BE)患者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6例内镜诊断为BE的患者,分别在常规白光摸式、NBl模式及1.2%碘溶液染色模式下观察,对所有可疑病变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176例患者,病理诊断BE的160例,其中3例被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EAC),将3种方法的结果相比,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比较。NBI和复方碘溶液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9.8%和91.7%,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结论 NBI技术对BE合并早期食管腺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它的结果与复方碘溶液染色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碘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染色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百仓 董蕾 +4 位作者 陈芬荣 赵菊辉 史海涛 赵刚 贾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清染色(EPK-i)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用EPK-i内镜检查的1 806例患者和普通内镜检查的1 784患者中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病例,比较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病理符合率,评价不同内镜图像的清晰度... 目的探讨高清染色(EPK-i)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用EPK-i内镜检查的1 806例患者和普通内镜检查的1 784患者中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病例,比较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病理符合率,评价不同内镜图像的清晰度、黏膜下血管特征。结果 EPK-i内镜的Barrett食管镜下检出率、病理符合率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K-i内镜检查病变边界轮廓、黏膜血管清晰度优于普通胃镜(P<0.01)。EPK-i内镜观察病变栅栏状血管网43例(72.9%),普通胃镜模式下观察到19例(4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K-i内镜在Barrett食管的诊断中,镜下检出率及病理符合率均高于普通内镜,显著提高Barrett食管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内镜检查 诊断 高清i-Scan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4 位作者 康丽丽 赵晶 李亚清 刘晓庆 任春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RNA在正常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0.154±0.119,0.152±0.105),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中呈明显的高表达(0.396±0.170,0.726±0.561)。并且在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OL1A1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并与病期有关。结论 COL1A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L1A1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离子凝固疗法治疗Barrett食管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莉 董蕾 +2 位作者 柳嘉 史红阳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氩离子凝固疗法(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2期、MEDLINE(1948.1~2008.10)、NCKI(1999.1~2008.10)。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氩离子凝固疗法(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2期、MEDLINE(1948.1~2008.10)、NCKI(1999.1~2008.10)。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患者253名。1个RCT试验显示APC疗法确能有效消融BE,随访1年,消融率为63%,对照组15%(P<0.01),5年为40%,对照组20%(P=0.027);3个RCT试验比较APC与光动力疗法(PDT),3个试验使用的光敏剂及激光照射方法均不同,未得到统一的结论;2个RCT试验比较APC与多极电凝(MPEC),meta分析表明二者的组织消融率无统计学差异[OR值0.81,95%CI(0.32,2.03)];4个RCT试验均有食管狭窄发生的报道。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APC疗法能够有效消融BE,且可维持较长时间;APC疗法与其他内镜消融疗法(PDT,MPEC)相比并无明显的优势,食管狭窄是APC疗法最常见的严重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疗法 barrett食管 疗效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GW112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2 位作者 任春蓉 赵晶 刘晓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GW11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和GW112 mRNA的表达。结果 GW...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GW11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和GW112 mRNA的表达。结果 GW112在对照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中呈低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反流性食管炎阳性组、Barrett食管组及食管腺癌组的表达(P<0.05),反流性食管炎阳性组、Barrett食管组及食管腺癌组GW11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Survivin表达水平依正常对照、反流性食管炎阴性、反流性食管炎阳性、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次序渐进增强,其中反流性食管炎阳性组、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患者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P<0.05,P<0.01),且3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Survivin和GW112基因的过度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Survivin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最早步骤中可能扮演着更主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GW112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tt食管与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治仝 汪忠镐 +4 位作者 季锋 高翔 张成超 胡志伟 宁雅婵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1期10-13,共4页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在人群中普遍存在,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为了解BE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在人群中普遍存在,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为了解BE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EA的关系,本文复习近年相关文献,从病理生理基础及诊断、治疗方法入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三者的病情进展过程为正常食管黏膜-GERD-BE化生-BE低度和高度异型增生-EA。故BE的治疗应以减轻GER症状为主,并定期筛检和评价预后,以早期发现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食管反流 腺癌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达周 王雯 +3 位作者 张志坚 林克荣 朱金照 文晓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将75例BE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和对照组。A组口服奥美拉唑;B组口服铝碳酸镁;C组口服奥美拉唑+铝碳酸镁;D组行氩气凝固术(APC)+口服奥美拉唑及铝碳酸镁;对照组未行特殊治疗。比较五...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将75例BE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和对照组。A组口服奥美拉唑;B组口服铝碳酸镁;C组口服奥美拉唑+铝碳酸镁;D组行氩气凝固术(APC)+口服奥美拉唑及铝碳酸镁;对照组未行特殊治疗。比较五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病理、内镜表现及食管上皮Ki-67水平。结果各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及对照组BE黏膜均未见明显缩小,D组91.3%的患者BE黏膜恢复正常;各治疗组Ki-67表达均低于对照组,D组低于A、B组(P均<0.05)。结论APC+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方案可改善BE患者的临床症状、BE黏膜,降低Ki-67表达,安全性好,为BE的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氩气凝固术 barrett食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诊断Barrett食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烜 张澍田 俞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通过对Barrett食管(BE)在窄带内镜下的图像特征与组织学的一致性进行比较,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B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临床拟诊BE的患者进行NBI检查,根据黏膜和血管的形态行NBI图像分类,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比较。结果在... 目的通过对Barrett食管(BE)在窄带内镜下的图像特征与组织学的一致性进行比较,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B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临床拟诊BE的患者进行NBI检查,根据黏膜和血管的形态行NBI图像分类,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比较。结果在NBI模式下,对B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2%、78.6%和93.9%,明显高于常规内镜。与组织学比较,无肠化生的BE,NBI下黏膜形态多表现为A型,高级别黏膜内瘤变(HGD)的黏膜形态全表现为D型,而肠化生(SIM)和低级别黏膜内瘤变(LGD)两者的黏膜形态多表现为C型。结论 NBI可明显提高对BE诊断的准确率,且与组织学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内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苏艳 吴杰 +1 位作者 王萍 孙圣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间隔为2周,直至病理证实复层鳞状上皮完全修复,术后给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20 mg...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间隔为2周,直至病理证实复层鳞状上皮完全修复,术后给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20 mg/次,2次/d口服,共3个月,术后第6个月及1年进行内镜及组织学随访。结果 17例经1次APC根除,4例经2次APC根除,2例经3次APC根除,平均烧灼次数为1.3次。全部病例于治疗后6个月均获得治愈,4例于治疗后1年出现化生的柱状上皮黏膜岛,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例出现剑突或胸骨后疼痛,经口服埃索美拉唑镁后症状缓解。结论 BE的内镜下APC联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治疗安全有效,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与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