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创造酶切位点法检测单碱基突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春江 李宁 邓学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7-329,共3页
应用引物错配技术结合单碱基突变位点而配合成一个酶切位点,使之成为可用PCR-RFLP方法分析的突变位点,是对单碱基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的有效而简捷的手段。本文以鸡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tracelluarfattyacidbindingprotein,EX-FABP... 应用引物错配技术结合单碱基突变位点而配合成一个酶切位点,使之成为可用PCR-RFLP方法分析的突变位点,是对单碱基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的有效而简捷的手段。本文以鸡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tracelluarfattyacidbindingprotein,EX-FABP)基因单碱基突变的基因型检测为例,探讨了应用创造酶切位点PCR(CreatedRe strictionSitePCR,CRS-PCR)检测单碱基突变基因型的思路、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切位点 单碱基 突变 PCR-RFLP DNA序列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RFLP分析eNOS基因exon7BanⅡ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卫兵 李月琴 +4 位作者 周广新 林琳 海戎 云泓若 周天鸿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妊高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了 12例正常女性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 7外显子。结果 :发现 12例正常女性中有 4例的基因型是eNOS/GG ,有 8例的基因型是eNOS/GT ,未检测到...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妊高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了 12例正常女性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 7外显子。结果 :发现 12例正常女性中有 4例的基因型是eNOS/GG ,有 8例的基因型是eNOS/GT ,未检测到eNOS/TT型的个体。等位基因A1(eNOS/G)的频率为 66 7% ,等位基因A2 (eNOS/T)的频率为 33 3%。结论 :广东女性人群存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第 7外显子BanⅡ酶切位点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OS基因 exon7外显子 多态性 BanhⅡ酶切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人类线粒体DNA的PvuⅡ酶切位点
3
作者 李晓东 陈清棠 +2 位作者 高枫 戚豫 吴希如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线粒体 DNA 酶切位点 线粒体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技术检测CYP2C9基因的多态性
4
作者 何震宇 杨红 +1 位作者 李月琴 周天鸿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0-745,共6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CYP2C9基因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多态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与模板具有1个碱基错配的引物通过PCR在扩增产物中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即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amp 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CYP2C9基因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多态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与模板具有1个碱基错配的引物通过PCR在扩增产物中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即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amp 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s,ACRS),其中通过上游引物在扩增Arg144Cys位点的片断中引入AvaⅡ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2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2个和1个AvaⅡ切点;通过下游引物在扩增Ile359Leu位点的片断中引入MvaⅠ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3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1个和2个MvaⅠ切点.将来自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各取一份测序,表明错配碱基成功引入PCR产物中.将包含Arg144Cys位点的PCR产物用AvaⅡ消化,将包含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用MvaⅠ消化,然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进行基因分型.由于野生型基因和突变型基因的PCR产物中都至少含有1个酶切位点,能完全避免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失活或酶切不完全而导致的基因分型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9基因 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MP酶切位点为连接臂构建Vasostatin和TRAIL的融合蛋白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爱云 王梁华 +3 位作者 孙铭娟 焦豫良 任娜 焦炳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酶切位点(PLGLWA)为连接臂,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血管形成抑制素(vasostatin,V)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T)的融合蛋白质编码序列,将该融合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酶切位点(PLGLWA)为连接臂,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血管形成抑制素(vasostatin,V)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T)的融合蛋白质编码序列,将该融合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分别得到MBP-VT和MBP-TV融合蛋白,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MBP-VT在体外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实验中显示了明显的活性,而MBP-TV的作用不明显;体外酶切实验和培养肿瘤细胞上清酶切融合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证实融合蛋白MBP-VT皆能被正确酶切.上述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VT,该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抗肿瘤活性,并可在肿瘤高表达的MMP作用下裂解为V和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抑制素 TRAIL 融合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酶切位点 体外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酶切位点融合黄色荧光蛋白的植物通用载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匡琛 朱晓义 +2 位作者 张亮 范世航 华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6期56-62,共7页
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为基本骨架,以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YFP)为标签蛋白构建可融合目标蛋白的表达载体,并包含可用于外源基因插入的单一识别位点的核酸酶酶切位点(SpeⅠ、XbaⅠ、SmaⅠ、Bam HⅠ)。为了... 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为基本骨架,以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YFP)为标签蛋白构建可融合目标蛋白的表达载体,并包含可用于外源基因插入的单一识别位点的核酸酶酶切位点(SpeⅠ、XbaⅠ、SmaⅠ、Bam HⅠ)。为了验证载体的实用性,将构建完成的载体转化到感受态GV3101农杆菌上,进行菌落PCR鉴定,再分别瞬时转化烟草下表皮和稳定转化拟南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阳性转基因植株上均观察到荧光,在阴性对照上没有观察到荧光,表明YFP标签蛋白在转基因受体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pCAMBIA3301::YFP载体的成功构建为植物蛋白亚细胞定位及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通用型载体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切位点 黄色荧光蛋白 通用载体 激光共聚焦 植物基因表征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技术(RAD-seq)检测白洋淀和微山湖野生莲多样性
7
作者 付彦荣 刘凤栾 +2 位作者 李硕 田代科 董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60,共6页
采集莲(Nelumbo Adans.)样本共127份,其中:白洋淀野生莲居群样本60份、微山湖居群样本45份、对照样本共22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湖南、四川野生莲样本6份,古代莲样本4份,莲栽培品种样本5份,泰国、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的野生莲... 采集莲(Nelumbo Adans.)样本共127份,其中:白洋淀野生莲居群样本60份、微山湖居群样本45份、对照样本共22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湖南、四川野生莲样本6份,古代莲样本4份,莲栽培品种样本5份,泰国、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的野生莲样本5份,美洲莲、亚美杂交莲样本各1份)。采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技术(RAD-seq)对莲样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对116份莲样本简化测序,共得到高质量序列数919915896条、高质量碱基数据128055038010 bp。经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共得到53526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构建了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图;系统发育树表明,所有莲样本可分为10个分支,其中48份白洋淀野生莲样本、36份微山湖野生莲样本、6份中国其他地区野生莲样本、4份古代莲样本,泰国、印度等外国野生莲样本共同组成1个伞状分支。遗传结构分析表明,白洋淀和微山湖野生莲居群主体属于同一遗传背景,与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结果高度一致。说明在大地理范围的外国野生莲作为对照的背景下,白洋淀野生莲居群和微山湖野生莲居群之间未呈现显著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莲 遗传多样性 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RAD-seq) 白洋淀 微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G6PD基因EcoRI酶切位点研究
8
作者 许卫明 杜传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87-89,共3页
应用DNA 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以G6PD cDNA为探针,研究了16种限制酶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结果表明除EcoRⅠ外,其余15种限制酶均无多态改变,分析39例正常人与38例G6PD缺乏者G6PD基因ECO RⅠ酶切位点时,发现约20%的人出现7·0 kb... 应用DNA 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以G6PD cDNA为探针,研究了16种限制酶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结果表明除EcoRⅠ外,其余15种限制酶均无多态改变,分析39例正常人与38例G6PD缺乏者G6PD基因ECO RⅠ酶切位点时,发现约20%的人出现7·0 kb的片段,1例G6PD患者出现6.0 kb片段,国外并无类似报道,并对这些片段来源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乏 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正常人 患者 改变 中国人 酶切位点 DNA 限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胰蛋白酶基因外显子3上SNP G169A位点鉴定和四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海静 梁旭方 +2 位作者 方荣 彭敏燕 朱滔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4,共6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DS)对鳜(Siniperca chuatsi)胰蛋白酶基因(TRY)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发现外显子3上的G169A多态性。对312个样品进行分析,共发现三种基因型GG、GA、AA,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6、0.54、0.20,两个等位基因G...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DS)对鳜(Siniperca chuatsi)胰蛋白酶基因(TRY)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发现外显子3上的G169A多态性。对312个样品进行分析,共发现三种基因型GG、GA、AA,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6、0.54、0.20,两个等位基因G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和0.47。用创造限制性酶切位点法PCR(CRS-PCR)、单管双向等位基因专一性扩增(SB-ASA)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该SNP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RS-PCR法不能对该SNP位点分型,PCR-SSCP和SB-ASA法可以且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直接测序法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单管双向等位基因专一性扩增法 创造限制酶切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凝乳酶水解酪蛋白位点及其酪蛋白磷酸肽、酪蛋白糖巨肽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娅楠 张家艳 黄艾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基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辣木凝乳酶对酪蛋白的酶切位点和水解特性,并分析该凝乳酶水解产生的酪蛋白糖巨肽和酪蛋白磷酸肽。结果表明,辣木凝乳酶酶切κ-酪蛋白的Arg 93-His 94位点导致凝乳,区别... 基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辣木凝乳酶对酪蛋白的酶切位点和水解特性,并分析该凝乳酶水解产生的酪蛋白糖巨肽和酪蛋白磷酸肽。结果表明,辣木凝乳酶酶切κ-酪蛋白的Arg 93-His 94位点导致凝乳,区别于其他已报道的凝乳酶,具有明显特异性。酶作用下κ-酪蛋白的米氏常数K_(m)=0.49 mg/mL,最大反应速率V_(m)=45.2 U/min,有效促进酪蛋白胶束的聚集和凝乳。该酶对α-、β-、κ-酪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水解,对α-酪蛋白的水解速度最快,说明其适用于软质奶酪的加工。以酪蛋白为底物,通过钡-乙醇沉淀法得到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s,CPPs),产率为15.87%,得到的CPPs可以使钙沉淀推迟23 min,有利于钙离子被肠道有效吸收。以水牛乳为底物时,乳凝固后析出的乳清中含酪蛋白糖巨肽6.61 mg/mL,糖基化程度477.527μg/mg。研究为新型植物凝乳酶的研发,及其在奶酪、酪蛋白活性肽等产品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凝乳酶 酶切位点 κ-酪蛋白 酪蛋白磷酸肽 酪蛋白糖巨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粤A株gE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德铭 黄毓茂 +2 位作者 罗满林 刘镇明 邬苏晓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2,共4页
根据伪狂犬病毒(PRV)NIA 3和Rice株的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起始密码子和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RV粤A毒株(PRV YA)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gE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至PMD18 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D... 根据伪狂犬病毒(PRV)NIA 3和Rice株的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起始密码子和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RV粤A毒株(PRV YA)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gE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至PMD18 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D18 gE;用HindⅢ和BamHⅠ酶切该重组质粒,回收得到含有以上2个酶切位点粘端的gE基因,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pcDNA3 1(+)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1 gE,经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粤A株 GE基因 真核表达 质粒构建 barnhi酶切位点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黄牛LPL基因第2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兴平 罗仍卓么 +2 位作者 李峰 王京仁 李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9-1353,共5页
为了探讨湘西黄牛分子遗传特征及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创造酶切位点PCR-RFLP(CRS-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湘西黄牛LPL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并进行了LPL基因的基因型与湘西黄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湘西黄牛分子遗传特征及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创造酶切位点PCR-RFLP(CRS-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湘西黄牛LPL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并进行了LPL基因的基因型与湘西黄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湘西黄牛群体LPL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355420C>T和g.355427T>A 2个突变位点,且都处于中度多态,其中g.355420C>T位点为本试验新发现的突变位点,g.355427T>A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由苏氨酸转变为丝氨酸。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355420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CT和TT基因型个体(P<0.05),C等位基因对湘西黄牛的生长性状为正效应。g.355427T>A位点的TT和AT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均极显著大于AA基因型个体(P<0.01),T等位基因为正效应。表明LPL基因第2外显子的g.355420C>T和g.355427T>A位点对湘西黄牛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可能为湘西黄牛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黄牛 LPL基因 创造酶切位点PCR-RFLP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米曲霉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酶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宗红 冯颖杰 +6 位作者 陆信曜 诸葛斌 方慧英 孙进 冯倩 楼笑笑 程英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10-213,219,共5页
对米曲霉固态发酵所产蛋白酶分离纯化,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FF层析、Butyl-HP层析和Superdux 7510/300GL凝胶层析得到一种电泳纯的蛋白酶,SDS-PAGE显示分子量大小为27 ku左右。以酪蛋白为底物时,该蛋白酶Km=1.23 g·L-1,Vm=27.03μ... 对米曲霉固态发酵所产蛋白酶分离纯化,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FF层析、Butyl-HP层析和Superdux 7510/300GL凝胶层析得到一种电泳纯的蛋白酶,SDS-PAGE显示分子量大小为27 ku左右。以酪蛋白为底物时,该蛋白酶Km=1.23 g·L-1,Vm=27.03μg·m L-1·min-1,最适反应条件为50℃,p H9.0。该蛋白酶对酪蛋白水解活性最高,而对牛血清蛋白的水解活性很低;对牛胰岛素B链上-Phe-Val-,-Cys-Gly-,-Glu-Ala-和-Arg-Gly-组成的肽键有较强的切割能力,酶切位点较多,对疏水性氨基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为米曲霉所产蛋白酶在食品上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蛋白酶 分离纯化 酶切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汉族人vWF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江 翟明 +3 位作者 张蕾 董曼丽 张芹 赵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表达水平及其基因19内含子MspI(Major surface proteaseI)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阐明vWF基因19内含子MspI多态性在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收集119例急性脑...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表达水平及其基因19内含子MspI(Major surface proteaseI)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阐明vWF基因19内含子MspI多态性在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收集119例急性脑梗死(24h内)和117名昆明地区汉族健康人为对照,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vWF表达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MspI酶切技术进行vWF基因19内含子MspI多态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血浆vWF表达水平为(189.37%±89.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M+/M+、M+/M-和M-/M-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047、0.377和0.576;M+/M-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235、0.765。脑梗死组MspⅠ多态性M-/M-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M+/M+、M+/M-和M-/M-型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170.00%±78.67%)、(148.62%±62.58%)和(205.38%±92.68%),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表达水平及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M-/M-基因型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等位基因M+和M-的分布与其他人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基因多态性 MspI酶切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核rDNA的ITS1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昌顺 张新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首次对42个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2个炭疽病敏感与抗病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302~314bp,G+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4%~45%;在它们的ITS1序列中,有8个插入位点,13个缺失位点,68个变异位点... 首次对42个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2个炭疽病敏感与抗病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302~314bp,G+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4%~45%;在它们的ITS1序列中,有8个插入位点,13个缺失位点,68个变异位点;并在15个限制性酶切位点上也存在差异;种质间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异范围为0.006~0.053,平均值为0.021。呆用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构建了聚类树系图,42个柱花草种质可分为两大类、15个小类。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这些种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ITS1序列分析 聚类分析 限制性酶切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合成及在枯草杆菌BS9920中分泌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易庆 王关林 方宏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 PCR技术人工合成了一段长约 1 75 bp的人表皮生长因子 ( h EGF)的基因片段 .为了便于克隆 ,在该片段的 5′端设计了 Pst 的酶切位点及与 p US1 86载体 signal sequence相连接的碱基部分 ,在 3′端设计了 Hind 的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 采用 PCR技术人工合成了一段长约 1 75 bp的人表皮生长因子 ( h EGF)的基因片段 .为了便于克隆 ,在该片段的 5′端设计了 Pst 的酶切位点及与 p US1 86载体 signal sequence相连接的碱基部分 ,在 3′端设计了 Hind 的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子 .经 DNA测序分析 ,合成的片段与已发表的 h EGF在序列上完全一致 ;之后将其克隆至枯草杆菌分泌型质粒载体p US1 86上 ,构建重组载体 p USE并转化一株枯草杆菌突变菌株 BS992 0感受态细胞 ;以 PCR法快速筛选重组菌落 ,RIA检测结果表明 BS992 0阳性转化子能够表达和分泌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 人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PCR技术 基因合成 酶切位点 尿抑胃素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基因定点突变方法及其在DdsA突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欣毅 张惠展 袁勤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5-418,共4页
为了发展基因突变技术,介绍一种新型的基因定点突变方法.该方法巧妙利用了基因序列中广泛存在的不完整的平端酶切位点.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迅速地在全基因的任何部位替换核苷酸,并可以在突变实验过程中直接将目的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便... 为了发展基因突变技术,介绍一种新型的基因定点突变方法.该方法巧妙利用了基因序列中广泛存在的不完整的平端酶切位点.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迅速地在全基因的任何部位替换核苷酸,并可以在突变实验过程中直接将目的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便于测序及进一步克隆.利用该方法成功地获得了DdsA(decaprenyl diphosphate synthase,十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在4个氨基酸位点上的19个变体酶.这些位点分布在基因的不同区域内.证明这种新方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平端酶切位点 定点突变 DdsA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U_6质粒载体介导的TGFβ_1 shRNA抑制TGFβ_1在人腹膜间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虹 刘伏友 +2 位作者 彭佑铭 袁芳 刘映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 :研究pcDU6质粒载体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 ,shRNA)对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针对TGFβ1的以GGCC开始的 2 1碱基大小的片段 ,分别设计 2对寡核苷酸 ,形成双... 目的 :研究pcDU6质粒载体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 ,shRNA)对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针对TGFβ1的以GGCC开始的 2 1碱基大小的片段 ,分别设计 2对寡核苷酸 ,形成双链后将其依次连入带有U6启动子的 pcDNA3.1( )载体 (命名为 pcDU6) ,2对DNA双链通过BamHI酶切位点连接后形成中间由 6碱基序列间隔的反向互补序列 ,构建成TGFβ1短发夹RNA的产生质粒。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 ,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模型。用脂质体转染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shRNA的pcDU6载体质粒和表达反义TGFβ1RNA的pcDNA3.1( )的载体质粒入 4 .2 5 %D 葡萄糖和LPS刺激下人腹膜间皮细胞。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半定量分析HPMC中TGFβ1mRNA的表达。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HPMC培养液中TGFβ1蛋白质水平。结果 :HPMC在 4 .2 5 %D 葡萄糖和LPS的刺激下可明显上调TGFβ1的表达 (P <0 .0 1)。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shRNA干扰组较 pc DU6空载体组明显下调TGFβ1的表达 (P <0 .0 1)。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shRNA干扰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cDNA3.1( )的载体质粒介导的反义RNA组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DU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表达 HPMC 人腹膜间皮细胞 RNA干扰 质粒介导 PCDNA3 酶切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CVM的基因检测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初芹 张毅 +3 位作者 孙东晓 俞英 王雅春 张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2-736,共5页
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由位于牛第3号染色体(BTA3)的SLC35A3基因外显子4的一个单碱基突变(G559T)所致。该致病基因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荷斯坦牛群中都有一定的比例。文章对北京地区38头优秀种公牛进行分析... 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由位于牛第3号染色体(BTA3)的SLC35A3基因外显子4的一个单碱基突变(G559T)所致。该致病基因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荷斯坦牛群中都有一定的比例。文章对北京地区38头优秀种公牛进行分析,发现了4头携带者,进而检测了这些携带者公牛的555头女儿的基因型,其中携带者占检测母牛数的44.0%。此外,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者母牛与非携带者母牛的生产性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携带者母牛的5个产奶性状育种值均显著高于非携带者,泌乳持续力和体细胞评分SCS的育种值也比非携带者略高。CVM致病基因可能与BTA3上影响产奶性状的QTL或基因连锁。因此,建议生产中对CVM携带者进行逐步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畸形综合征 SLC35A3基因 中国荷斯坦牛 引入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IRA—PCR)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其在海洋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边力 王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2,共10页
传统开发遗传标记的方法通常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高效的标记开发技术即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在一次实验中获得成千上万的遗传标记,建库过程简易,... 传统开发遗传标记的方法通常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高效的标记开发技术即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在一次实验中获得成千上万的遗传标记,建库过程简易,成本较低.其通过实验手段降低基因组的复杂度,仅对部分基因组进行测序,随后在该部分获得的基因组开发分子标记.基于酶切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可分为三大类:简化代表库测序、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和低覆盖度的分型测序.在海洋生物研究中,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系统进化学、适应性进化、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基因组测序 海洋生物 基因分型 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