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argain经济模型的网格资源交易管理算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一萌 舒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93-94,211,共3页
该文针对计算网格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argain经济模型的网格资源交易管理算法:首先描述了分层的网格协议体系;接着,给出了计算网格资源管理的Bargain经济模型;然后依据对策论,提出了交易管理算法,它包括3个成分:局中人,策略集和赢得... 该文针对计算网格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argain经济模型的网格资源交易管理算法:首先描述了分层的网格协议体系;接着,给出了计算网格资源管理的Bargain经济模型;然后依据对策论,提出了交易管理算法,它包括3个成分:局中人,策略集和赢得函数;最后,定义了经济模型的平衡局势,并给出了求解最优纯策略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资源 bargain经济模型 对策论 交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邸俊燕 孙红湘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128,共4页
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我国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现象。数字消费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区域经济... 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我国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现象。数字消费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区域经济收敛速度,缩小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数字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区域经济收敛加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消费 区域经济收敛 异质性分析 经济增长收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要素流动与经济地理新均衡: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的新拓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菊秋 叶连广 何雄浪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13,共18页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单要素流动的情形,忽略了对地区间多重要素流动情形的考察,使得对多重要素流动的一般均衡关系研究停滞不前。本文在何雄浪(2014,2019)假定企业家与普通劳动力保持等比例跨区域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企业...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单要素流动的情形,忽略了对地区间多重要素流动情形的考察,使得对多重要素流动的一般均衡关系研究停滞不前。本文在何雄浪(2014,2019)假定企业家与普通劳动力保持等比例跨区域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企业家和普通劳动力可以非等比例流动,进而在对产业空间均衡进行分析的同时,探讨普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福利效应,并得出以下新的结论:普通劳动力的空间均衡由企业家流动引致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共同决定;贸易自由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普通劳动力追随企业家流动,随着贸易自由度的进一步提升,普通劳动力流动份额会逐渐降低,贸易完全开放后普通劳动力停止流动;多重要素流动并不能完全消除地区间的福利水平差距,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大量集聚使核心区的社会福利水平远高于边缘区,这种福利水平差距即使在贸易完全开放后也不会消失;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升,普通劳动力福利水平的地区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应实施适度差别化的区域一体化政策,着力打造地方品质,积极探索地区间要素双向流动新机制,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要素流动 均衡结构 经济地理学 自由企业家模型 企业家 普通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生产关系理论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小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生产关系视角,选取2011-2022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生产关系视角,选取2011-2022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赋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且数字经济对新质劳动对象的影响最大。就区域而言,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在不同资源禀赋下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衰退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成熟型城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要素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转型等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新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的动态互动效应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杨勇 王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8,共14页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成为亟需关注的现实命题.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互动效应,深入探究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联,对于旅游经济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基于...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成为亟需关注的现实命题.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互动效应,深入探究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联,对于旅游经济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基于中国281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二者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数字鸿沟和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增长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2)数字鸿沟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反,旅游经济的反向作用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表现并不突出,且在不同地域层面展现出差异性特征.3)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数字鸿沟对旅游经济的阻碍作用在短期内尤为强烈,但在中长期内逐渐减弱;相比之下,旅游经济对弥合数字鸿沟能力较弱,旅游经济和数字鸿沟二者之间存在非对称的互动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关系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旅游经济发展 互动效应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掺氢微能源网低碳经济调度
6
作者 王沛 张汉清 +2 位作者 杨楠 邰能灵 赵亮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3,共8页
为了实现微能源网(MEG)的低碳经济运行,抑制风光出力给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重点考虑氢能制、储、用各环节与MEG的耦合关系,建立考虑绿电-电解-掺氢转换过程的MEG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预测控制调度策略。通过夏、冬典型... 为了实现微能源网(MEG)的低碳经济运行,抑制风光出力给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重点考虑氢能制、储、用各环节与MEG的耦合关系,建立考虑绿电-电解-掺氢转换过程的MEG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预测控制调度策略。通过夏、冬典型日的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基于多个典型场景验证氢能交互和阶梯碳价的引入可有效引导MEG低碳经济运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燃机掺氢比和碳基价的增大均会提高系统运行成本,有效降低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 掺氢燃机 模型预测控制 阶梯碳交易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落地的经济学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纪玉山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共9页
在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进下,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技术形态。大模型落地不仅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涵盖了技术适配、场景挖掘、产业协同以及市场推广、私有化部署、政策引领等多个复杂环节,更是生产关系... 在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进下,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技术形态。大模型落地不仅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涵盖了技术适配、场景挖掘、产业协同以及市场推广、私有化部署、政策引领等多个复杂环节,更是生产关系调整、经济要素重新配置和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堪称复杂系统工程,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逻辑。大模型落地的路径选择,必须要创新引领,夯实大模型落地根基;系统推进,占领高端和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拓展应用场景,挖掘大模型商业价值;构建产业生态,促进大模型落地协同发展;更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落地 AI智能体 AI技术创新 私有化部署 智能产业 融合经济 产业生态 高低端产品价格剪刀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蔡晓梅 杨娟 许晶晶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利用VAR模型,选取2008—202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 利用VAR模型,选取2008—202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力相对较小,且数字经济对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虹吸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科技创新。因此,科技兴农需要主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农村网络,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经济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PVAR模型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
9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1 位作者 王明晖 蔡秀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8,共11页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碳排放效率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黄海燕 唐洁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223-228,共6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在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也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因此对于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否有效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在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也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因此对于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否有效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2年贵州省72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对贵州省72个县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能显著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劳动力要素及资金要素的集聚效应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快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生态经济融合发展;②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方式并促进资金分配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PSM-DID模型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叠加CP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递归动态GTAP模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冬新 庄芮 夏晰琳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42,共12页
随着英国成功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其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规则叠加效应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RCEP与CPTPP对中国经济的复合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采用二次递归方法将GTAP模型数据库... 随着英国成功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其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规则叠加效应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RCEP与CPTPP对中国经济的复合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采用二次递归方法将GTAP模型数据库基准年份由2014年更新至2022年,并根据RCEP和CPTPP成员国组成将原始数据中的141个经济体重新划分为16个区域模块,基于动态GTAP模型与相关理论,系统比较RCEP与CPTPP对中国经济的差异化影响,特别设置了中国加入CPTPP和未加入CPTPP两种情景模拟,进一步分析CPTPP扩容后的政策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加入CPTPP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及各产业部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RCEP与CPTPP双重框架下,CPTPP的边际贡献效应更为突出;随着CPTPP成员扩容,这种积极效应呈现放大趋势。基于此,建议中国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二是深化与CPTPP成员国的战略协作,三是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合作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CPTPP 中国经济 GT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低空经济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朋飞 蔡小慎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直接关系到该领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为未来政策制定与修正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低空经济政策层面,选取108项政策文本为研...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直接关系到该领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为未来政策制定与修正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低空经济政策层面,选取108项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文本挖掘构建低空经济政策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选取的10项代表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运用PMC指标体系计算得分矩阵,创建可视化曲面图。研究结果表明:低空经济政策制定较为合理,政策质量总体表现良好。我国低空经济政策质量整体呈现“上强下弱”态势。部分政策存在政策时效较为薄弱、政策领域有所缺失、政策描述性和诊断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从发挥政策时效功能、优化政策领域布局、完善政策性质定位等多维度出发,提升低空经济政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政策量化评价 PMC指数模型 政策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PLUS-InVEST模型的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馨 海新权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构建土地利用耦合模型(PLUS-InVEST),分析2000—2020年兰州市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差异,预测2030年兰州市“自然发展(BAU)、城镇发展(RED)、耕地保护(CPS)和生态保护(EPS)”4种发展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时空差异,结合复利现值/终... 构建土地利用耦合模型(PLUS-InVEST),分析2000—2020年兰州市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差异,预测2030年兰州市“自然发展(BAU)、城镇发展(RED)、耕地保护(CPS)和生态保护(EPS)”4种发展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时空差异,结合复利现值/终值公式估算2000—2030年兰州市碳储量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00—2020年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以草地面积减少和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为主,20 a碳储量损失61.77万t;除EPS模式碳储量增加5.09万t,2030年其他模式与2020年相比碳储量均有不同程度损失,其中RED模式碳储量损失最多,为56.46万t;通过复利现值法得到2000—2020年兰州市碳储量经济价值增加10.3亿元,主要归因于碳价格在时间尺度上大幅增加。与2020年碳储量经济价值相比,EPS模式下碳储量经济价值最高,为34.58亿元,是研究区最优发展模式。研究对预测未来碳储量及经济价值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储量 PLUS-InVEST模型 碳储量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亚佳 黄裕洪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拓展和深化旅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 拓展和深化旅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城市、大城市及历史文化名城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供给水平等渠道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淮河生态经济带碳排放门槛效应研究
15
作者 杨晨星 庞庆华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于201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均由显著的... 基于201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均由显著的负向作用转为正向作用,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具有正相关影响,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相关影响。为了有效降低碳排放总量,政府应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门槛效应模型 淮河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扰动下多耦合非线性系统分布式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16
作者 王定超 何德峰 谢永芳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2-704,共13页
针对持续扰动下的分布式状态耦合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多耦合分布式经济模型预测控制(Economi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EMPC)策略.由于耦合非线性系统的经济性能函数的非凸性和非正定性,首先引入关于经济最优平衡点的正定辅助函... 针对持续扰动下的分布式状态耦合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多耦合分布式经济模型预测控制(Economi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EMPC)策略.由于耦合非线性系统的经济性能函数的非凸性和非正定性,首先引入关于经济最优平衡点的正定辅助函数和相应的辅助优化问题.接着,利用辅助函数的最优值函数构造原始分布式EMPC的一类隐式收缩约束.然后,建立状态耦合分布式EMPC的递推可行性和闭环系统关于最优经济平衡点的输入到状态稳定性(Input-to-state stability,ISS).最后,以耦合的四个连续搅拌釜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s,CSTRs)为例,验证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分布式控制 非线性系统 经济优化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性分析的长周期绿氨合成模型:考虑网电碳排放因子连续变化的影响
17
作者 薛姿杰 吴艳 +4 位作者 崔子元 许关欣 唐硕 王彧斐 马明燕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17-4927,共11页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绿氨作为一种无碳排放的清洁燃料,其开发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工作突破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绿氨合成系统短期内建模和优化的局限,并紧扣清洁燃料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绿氨作为一种无碳排放的清洁燃料,其开发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工作突破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绿氨合成系统短期内建模和优化的局限,并紧扣清洁燃料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考虑网电碳排放因子连续变化的长周期绿氨合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产品的绿色性,并增加考虑了贷款、所得税、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性指标,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优化。通过对一个绿氨项目在3种不同的网电碳排放因子变化情景下的模拟分析,本文揭示了网电碳排放因子降低对系统网电占比、稳定性、产品产量和项目收益的正向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快转型情景下,项目经济效益最佳,其对应的最优合成氨装置规模为2.7×10^(5)t/a,在该情况下,总投资成本为5.566×10^(9)CNY,绿氨的平均生产成本为2218.6CNY/t。由灵敏度分析可知,风力涡轮机成本、绿氨售价和下网电价对绿氨的平均生产成本影响较大。本文为绿氨合成项目的长期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绿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氨 长周期 模型 碳排放因子 二氧化碳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和门槛效应模型的双重审视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红雨 钟青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8,共8页
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论文采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数字经济的发... 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论文采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本地区的农村数字经济会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DPSR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19
作者 成依阳 茹少峰 薛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10,333,334,共20页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等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使用2011—2022年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西南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平均高于西北地区;(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均有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教育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科技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投资结构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多样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来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4)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四类投资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显著且效应更大;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大,而西南地区的环境保护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应加强教育、科技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全面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结构 西部地区 城市经济韧性 D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肥模型的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王政 章安康 +3 位作者 李卫红 王宏宝 冯素明 陈敏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环境负担及探索化肥替代施用模式,以水稻品种宁香粳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结合肥料效应函数模型,评估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及生长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模型拟合确定最佳替代比例及效益。...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环境负担及探索化肥替代施用模式,以水稻品种宁香粳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结合肥料效应函数模型,评估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及生长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模型拟合确定最佳替代比例及效益。研究表明,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T2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及理论产量,并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净增收益达到1076元·hm^(-2)。相比之下,纯有机肥处理(CF)因养分供给不足,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均表现较差。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模型拟合,预测最佳经济有机肥施用比为14.1%,届时最大利润为8635元·hm^(-2)。综上所述,有机肥适度替代化肥(13.6%~14.1%)可在实现水稻高产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并显著减少化肥施用带来的环境负担,为涟水县及类似稻作区推广高效环保的施肥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等氮替代 经济效益 施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