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补充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6 位作者
司国军
刘兴旺
于锦超
李红强
陈艳文
孙浩
张梨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存疑的云伽关或云伽镇等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重新核定了主要破坏地点及其地震烈度,修绘了地震等震线图,校核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公元849年地震等震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短轴呈近南北向,极震区烈度可达X~X+度,震中位置大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即40.6°N、110.3°E,震级达(7.8±0.3)级或7级。其中,等震线南侧地震影响范围大(包括河套盆地及其以南较大区域)、震害重、烈度衰减慢,而北侧几乎无震害记载,地震烈度衰减快,影响范围小。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地震类型,其发震构造为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文章依据历史地震史料校核结果与前人基于活动断裂研究结果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大致相当。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发生的公元849年地震震级约为7级,该区未来地震震级上限及其大震风险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
849
年内蒙古包头地震
历史地震
发震构造
大青山山前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晓明
曹孟娜
张帆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析认为Mc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和地震活动规律,但台站布局、地震信噪比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Mc的短期或不连续性的变化。同时在Rydelek等提出的2个假设条件下,对呼包地区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了RS检验,其结果与上述扫描计算结果一致,也与根据台网监测能力所得到的震级范围吻合,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2001年以来呼包地区地震目录在各时段内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R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1979年五原6.0级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震源区构造
被引量:
11
3
作者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97,共12页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分析,构建通过这2次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构造剖面,并重新确定了相应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1979年五原6.0级地震更可能是走向近EW、倾向S的色尔腾山山前主断层发生正断层作用的结果;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更可能是乌拉山凸起之下的一条走向NWW、倾向SSW的无名隐伏断层发生斜滑正断层作用的结果。对这2次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并解释各自震源区的地表活动构造、余震分布、主震的烈度分布与震源机制解以及主震时的地面宏观破坏等现象。惟一不能完全解释的是包头地震的极震区(Ⅷ度区)面积约有2/5位于所判定的发震断层北侧(下盘)。另外,包头地震发震构造的例子显示出在大型活动断陷带内部的相对凸起区之下,也可能存在具有发生强震能力的活动性正断层或斜滑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断陷带
1979年五原地震
1996年包头地震
发震断层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补充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司国军
刘兴旺
于锦超
李红强
陈艳文
孙浩
张梨君
机构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甘肃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2227,4157219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C1500101)。
文摘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存疑的云伽关或云伽镇等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重新核定了主要破坏地点及其地震烈度,修绘了地震等震线图,校核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公元849年地震等震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短轴呈近南北向,极震区烈度可达X~X+度,震中位置大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即40.6°N、110.3°E,震级达(7.8±0.3)级或7级。其中,等震线南侧地震影响范围大(包括河套盆地及其以南较大区域)、震害重、烈度衰减慢,而北侧几乎无震害记载,地震烈度衰减快,影响范围小。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地震类型,其发震构造为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文章依据历史地震史料校核结果与前人基于活动断裂研究结果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大致相当。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发生的公元849年地震震级约为7级,该区未来地震震级上限及其大震风险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公元
849
年内蒙古包头地震
历史地震
发震构造
大青山山前断裂
Keywords
baotou
,
inner mongolia earthquake in 849 a.d.
historical
earthquake
seismogenic structure
Daq
in
gshan piedmont fault
分类号
P316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晓明
曹孟娜
张帆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基金
2012年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2010Y)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60402)
文摘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析认为Mc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和地震活动规律,但台站布局、地震信噪比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Mc的短期或不连续性的变化。同时在Rydelek等提出的2个假设条件下,对呼包地区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了RS检验,其结果与上述扫描计算结果一致,也与根据台网监测能力所得到的震级范围吻合,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2001年以来呼包地区地震目录在各时段内的完整性。
关键词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RS检验
Keywords
Hohhot-
baotou
area of
inner
mongolia
earthquake
catalog
The m
in
imum
in
tegrality magnitude Mc
Rydelek-Sacks test
分类号
P315.730.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1979年五原6.0级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震源区构造
被引量:
11
3
作者
闻学泽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97,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40823)资助
文摘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分析,构建通过这2次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构造剖面,并重新确定了相应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1979年五原6.0级地震更可能是走向近EW、倾向S的色尔腾山山前主断层发生正断层作用的结果;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更可能是乌拉山凸起之下的一条走向NWW、倾向SSW的无名隐伏断层发生斜滑正断层作用的结果。对这2次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并解释各自震源区的地表活动构造、余震分布、主震的烈度分布与震源机制解以及主震时的地面宏观破坏等现象。惟一不能完全解释的是包头地震的极震区(Ⅷ度区)面积约有2/5位于所判定的发震断层北侧(下盘)。另外,包头地震发震构造的例子显示出在大型活动断陷带内部的相对凸起区之下,也可能存在具有发生强震能力的活动性正断层或斜滑正断层。
关键词
河套断陷带
1979年五原地震
1996年包头地震
发震断层
内蒙古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Hetao graben system
Wuyuan
earthquake
of 1979
baotou
earthquake
of 1996
structure of source regions
seismogenic faults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补充研究
袁道阳
雷中生
司国军
刘兴旺
于锦超
李红强
陈艳文
孙浩
张梨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分析
韩晓明
曹孟娜
张帆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蒙古1979年五原6.0级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震源区构造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