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名中医胡世平临证应用附子半夏组合验案分享
1
作者 刘博文 李晓斌 +5 位作者 仪凡 马贵萍 李峰 庞旭 冉云 胡世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4,共3页
附子与半夏同用一直被视为中药配伍“十八反”中禁忌,但随着有关附子与半夏更多研究的考证与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的观点也迎来了挑战。导师胡世平教授认为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需要重新审视与定义,并强调附子与半... 附子与半夏同用一直被视为中药配伍“十八反”中禁忌,但随着有关附子与半夏更多研究的考证与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的观点也迎来了挑战。导师胡世平教授认为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需要重新审视与定义,并强调附子与半夏配伍为刚药之属,具有通阳驱浊、祛寒散结、宣气止痛之功,其临床应用附子与半夏组合治疗以“寒积”“痰饮”“气结”为主的病证:泄泻、久咳、耳鸣,不仅未表现出不良反应,而且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附子 半夏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奎旭 王瑶 +1 位作者 胡美变 刘玉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153,共7页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而与功效相对应的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根据半夏现代研究进展,可以得知半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其中...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而与功效相对应的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根据半夏现代研究进展,可以得知半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其中多糖是半夏重要的活性成分,是其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之一,研究却比较浅显、不够深入。对半夏多糖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提取工艺优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药理作用和炮制后多糖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目前半夏主要集中于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和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研究,而对于半夏初始功效涉及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对半夏多糖的研究,通过分析多糖结构和确定初始功效的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为半夏多糖及其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多糖 提取 分离 结构分析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清半夏多糖对哮喘模型大鼠结肠水液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聪 彭伟 +4 位作者 魏蜀君 牟茂婷 魏大能 高永翔 吴纯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108,I0020,I0021,共7页
目的观察清半夏多糖对哮喘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清半夏多糖作为"大分子"多糖类成分,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对哮喘大鼠结肠水液代谢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PF级Wistar... 目的观察清半夏多糖对哮喘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清半夏多糖作为"大分子"多糖类成分,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对哮喘大鼠结肠水液代谢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清半夏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诱导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收集各组大鼠血氧饱和度,记录造模前后体质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肠黏液中核因子κB(NF-κB)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高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和杯状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结肠AQP5 mRNA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1);阳性药组和清半夏多糖中剂量组大鼠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升高(P<0.01);哮喘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变化不大,而正常对照组和阳性药组体质量持续显著上升(P<0.01),清半夏多糖各组大鼠体质量有上升趋势。ELISA结果显示,哮喘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肠黏液NF-κB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阳性药组、清半夏多糖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血清、肠黏液的NF-κB的含量(P<0.01,P<0.05),清半夏多糖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哮喘大鼠肠黏液中NF-κB的含量(P<0.01)。HE染色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阳性药组、清半夏多糖各组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具有缓解作用;PAS染色结果发现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清半夏多糖各组结肠杯状数量明显增多、染色加深。qPCR结果显示,阳性药组,清半夏多糖各组与哮喘模型组比较,AQP5 mRNA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研究发现清半夏多糖可能通过对哮喘模型大鼠结肠AQP5 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结肠黏液生成,进而干预哮喘进程,说明清半夏多糖可能是原药材发挥"燥湿化痰"的物质作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半夏多糖 哮喘模型大鼠 结肠 AQP5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水丸制剂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璇 王彬 +4 位作者 马彦江 魏玉 田晨辉 李华妮 陈天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1,I0022,I0023,共9页
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生品及炮制品水丸的最佳制剂工艺。方法首先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并制备多批次药材水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丸中的成分含量(总淀粉、总多糖、总皂苷、尿嘧啶、次黄... 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生品及炮制品水丸的最佳制剂工艺。方法首先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并制备多批次药材水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丸中的成分含量(总淀粉、总多糖、总皂苷、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鸟苷、夏佛塔苷)。之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样品的综合评价指标值,绘制等高线图并优选出不同水丸的最佳工艺。结果炮制和制剂过程对药品的药性药效有影响。对于3味药材的丸剂来说,半夏生品及最优炮制品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泛丸时间0.5 h、干燥时间8 h、干燥温度80℃,市售炮制品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泛丸时间0.5 h、干燥时间12 h、干燥温度80℃,天南星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泛丸时间0.5 h、干燥时间8 h、干燥温度60℃,白附子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泛丸时间1 h、干燥时间12 h、干燥温度60℃。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聚合多元信息,综合评价,为中药水丸质量判断及工艺优选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天南星 白附子 中药丸剂 主成分分析 高效液相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多糖对脂多糖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罗超 祝春燕 +1 位作者 潘雨萍 吴伟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61,共7页
目的探讨3种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和法半夏)多糖(PSP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 PMEC)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PSPR;体外培养的h PMEC同时加入LPS 1 mg·L^(-1)+PSPR 100和400 mg·L^(-1)孵育2... 目的探讨3种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和法半夏)多糖(PSP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 PMEC)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PSPR;体外培养的h PMEC同时加入LPS 1 mg·L^(-1)+PSPR 100和400 mg·L^(-1)孵育24 h。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8释放,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IL-8和ICAM-1 m RNA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LPS 1 mg·L^(-1)损伤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LPS 1 mg·L^(-1)损伤组相比,3种PSPR 100和400 mg·L^(-1)能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1),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1)β和IL-6释放(P<0.01),抑制LPS诱导的IL-8和ICAM-1蛋白表达增加(P<0.01)及IL-8和ICAM-1 m RNA水平增加(P<0.01)。结论 3种PSPR对LPS诱导的h PMEC炎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β和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有关;PSPR还可抑制IL-8和ICAM-1的表达,有助于缓解IL-8和ICAM-1引起的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半夏 急性肺损伤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半夏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4
6
作者 乔璐 张雨晴 +5 位作者 赵博宇 周春亚 刘瑞娜 韩盼盼 张瑞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76,I0026,I0027,I0028,I0029,共8页
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不同产地半夏快速鉴别。采集5个不同产地共50份半夏样本的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之后,取平均光谱。比较全波段光谱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二阶光谱之间的差异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 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不同产地半夏快速鉴别。采集5个不同产地共50份半夏样本的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之后,取平均光谱。比较全波段光谱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二阶光谱之间的差异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法,探讨鉴别不同产地半夏的方法。结果显示5个产地平均光谱统计结果显示平均红外光谱相似度较高,五种产地半夏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求导,分别得到各产地的二阶红外光谱图,分析其差异性,主要集中在1690~1650 cm^(-1)、1645 cm^(-1)、1580~1510 cm^(-1)、1370~1000 cm^(-1)、820~780 cm^(-1)波段内峰强、峰形、峰数等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五种产地半夏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分布为5种不同的类别;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可将5种产地半夏划分为2个表征群,其中河南南阳与河南洛阳半夏样品、四川资阳与山西运城半夏样品首先聚为一类,而湖北天门的半夏样品处于第二表征群,说明该产地的半夏样品相似度匹配相对较远,将半夏药材ATR红外光谱与鸟苷、腺苷、琥珀酸3种标准品的ATR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不同产地半夏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不同产地 中红外光谱 相关系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安施佳 梁洁 +3 位作者 刘星晨 梁晶春 陈辉华 刘雪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糖类、蛋白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呕、抗胃溃疡、凝血、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癫痫的药理作用,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概括了... 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糖类、蛋白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呕、抗胃溃疡、凝血、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癫痫的药理作用,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概括了半夏的质量控制现状,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不同产地及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传统药效、传统药性、不同配伍、化学成分的可测性、新的药效用途7个方面对半夏的质量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建立半夏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质量标志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治疗癫痫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欢 陈静 +6 位作者 卢玲 廖现秋 汪顺贵 玉倩 李华霞 秦红玲 刁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3,I0026-I002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半夏治疗癫痫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检索半夏的有效成分,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半夏的有效成分,并收集其对应的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OMIM...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半夏治疗癫痫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检索半夏的有效成分,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半夏的有效成分,并收集其对应的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癫痫的靶标。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半夏治疗癫痫的"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标"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标蛋白相关作用网络并进行关键靶标的生物功能注释及通路分析。结果半夏8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23个靶标、81条通路发挥治疗癫痫的作用。网络分析显示半夏中24-乙基胆甾醇-4-烯-3-酮、胍、黄芩素、黄芩苷、β-谷甾醇、豆甾醇等8个活性成分通过CASP3、CASP8、CASP9、VEGFA、ESR1、HIF1A和BCL2等20个共有靶点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通路、弓形虫病通路、细胞凋亡通路、p53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81条通路发挥对癫痫的作用。结论半夏对治疗癫痫不仅具有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标的特点,而且会通过潜在作用靶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发挥复杂的网络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网络药理学 癫痫 有效成分 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半夏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袁冲 吴和珍 +7 位作者 刘博 熊羿屹 熊唯琛 姚云峰 柯辛格 余兵 陈鹏宇 杨艳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153,I0027,I0028,共6页
目的构建半夏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半夏可能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半夏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 目的构建半夏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半夏可能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半夏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数据库筛选半夏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半夏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进行GO富集,KOBAS 3.0数据库对相关通路进行KEGG通路注释;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半夏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半夏中共筛选出1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MAPK14、TEK、IGF1、AKT1等5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与炎症相关的TNF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及Ras signaling pathway等3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半夏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进一步阐释半夏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抗炎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