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噪声的强低频特征及其压制方法
1
作者 王鹏飞 李国发 +2 位作者 熊金良 李皓 左黄金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1532,共12页
低频信号在地震勘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开展的野外环境噪声调查表明:环境噪声的频率成分并非白噪分布,其低频端具有更强的能量.环境噪声的这种强低频特征降低了常规方法对低频信号的恢复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频段... 低频信号在地震勘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开展的野外环境噪声调查表明:环境噪声的频率成分并非白噪分布,其低频端具有更强的能量.环境噪声的这种强低频特征降低了常规方法对低频信号的恢复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频段空间预测滤波算子映射关系的低频信号恢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计算信噪比较高频段的空间预测滤波算子,然后,基于不同频段空间预测滤波算子的映射关系,由信噪比较高频段的空间预测滤波算子构建低频端的滤波算子.最后,将该预测滤波算子作用在低频地震记录上,避免强低频噪声对预测滤波算子估算精度的影响,提高低频信号的恢复精度.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频率特性 空间预测滤波 噪声衰减 信号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二次分解的深度学习模型在PM_(2.5)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江雨燕 黄体臣 +1 位作者 甘如美江 王付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09,共14页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EEMDAN-VMD-TCN-BiLSTM)。该模型先由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随后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将2013—2016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序列分解为一系列高低频模态分量并计算各分量样本熵,将样本熵由K-means聚类整合为新的分量,再由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方法进行二次分解。最后,将所有分量先经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预测,叠加各分量预测值即为最终预测结果。消融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相比于单次CEEMDAN分解模型均方根误差E_(MAPE)降低19.312%,绝对误差E_(MAE)降低34.423%,百分比误差E_(MAPE)与希尔不等系数E_(TIC)分别减少40.465百分点和59.794%。由此可见,研究在引入VMD构成二次分解模型相比于单次分解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可为决策者在PM_(2.5)质量浓度预测与治理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M_(2.5)质量浓度预测 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时间卷积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列车制动界面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的影响
3
作者 冯双喜 余洲 +4 位作者 张棋翔 唐斌 莫继良 金文伟 朱松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8,共11页
目的探究环境温度对列车制动界面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环境温度可控的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以环境温度为变量(20、0、-20、-40℃),开展停车制动试验,采集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噪声、温度、制动力和制动扭... 目的探究环境温度对列车制动界面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环境温度可控的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以环境温度为变量(20、0、-20、-40℃),开展停车制动试验,采集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噪声、温度、制动力和制动扭矩信号并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OM)对摩擦块表面形貌和磨屑进行表征,并对试验前后摩擦块进行称量评估其磨损率。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制动界面的切向振动加速度和噪声声压的RMS(均方根值)分别从20℃时的578.6 m/s^(2)和24.4 Pa增加至-40℃时的937.0 m/s^(2)和34.0 Pa;摩擦因数从20℃时的0.50降低至-40℃时的0.44;同时,磨损率从20℃时的111.0μg/s减少至-40℃时的54.8μg/s。结论在停车制动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制动盘和摩擦块的材料脆性增加,在摩擦作用下更容易破碎产生大颗粒磨屑,从而影响摩擦界面第三体的形成和分布,最终通过接触平台的大小和分布影响制动界面的摩擦磨损和振动噪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制动系统 停车制动 摩擦磨损 摩擦振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场飞行程序四维航迹仿真及噪声影响分析
4
作者 庄南剑 余劲修 谷润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2-1201,共10页
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机场终端区离场飞行程序的噪声,基于飞机性能数据基础(Base of Aircraft Data,BADA)模型,考虑飞机离场过程中爬升方式、推力和襟翼变化,建立能够针对多机型、多种飞行程序飞机离场飞行航迹模型。同时,结合噪声-功率-距... 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机场终端区离场飞行程序的噪声,基于飞机性能数据基础(Base of Aircraft Data,BADA)模型,考虑飞机离场过程中爬升方式、推力和襟翼变化,建立能够针对多机型、多种飞行程序飞机离场飞行航迹模型。同时,结合噪声-功率-距离(Noise-Power-Distance,NPD)曲线建立了机场综合噪声评估模型,并利用综合噪声模型(Integrated Noise Model,INM)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此外,以某机场为例,分析了减推力高度、加速高度、机型差异以及飞机的转弯方式等因素对机场噪声的影响。结果显示,B738在执行定点转弯时,噪声随减推力高度增加而增大,随加速高度增加而减小:减推力高度和加速高度每上升152 m,55 dB、60 dB、65 dB噪声等值线面积分别扩大3.3%、2.8%、2%和减小4.5%、4%、2.8%;当B738执行定高转弯程序时,转弯高度每上升152 m,55 dB噪声等值线面积扩大0.4%;飞机噪声不仅与飞机的推力和飞机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有关,还与飞机使用的发动机的噪声特性相关。机场的噪声主要取决于架次最多,产生噪音最大的机型,当机场执行定点转弯时,其噪声影响范围更固定;当机场执行定高转弯时,其噪声影响范围更为发散。研究可为机场终端区离场飞行程序减噪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飞机噪声 飞机性能数据基础模型 程序仿真 噪声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问题
5
作者 薛飞 张守斌 +4 位作者 李海滨 郑琳琳 刘杨 王兆军 潘光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根据“十三五”期间济南市主要环境要素监测结果,对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44,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 根据“十三五”期间济南市主要环境要素监测结果,对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44,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地表水整体由中度污染变为轻度污染,优良水体比例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湖库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声环境、辐射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同时也存在颗粒物和臭氧污染较重、地表水环境改善有待巩固、社会生活噪声源影响区域昼间声环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 地表水 饮用水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竹市声环境质量评估及功能区调整划分
6
作者 邬丽姗 姜涛 +2 位作者 李媛 何芝颖 陈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绵竹市规划区为例,基于ArcGIS空间数据库,采用声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分析了2019—2021年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调整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结果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稳中变好;昼间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由... 以绵竹市规划区为例,基于ArcGIS空间数据库,采用声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分析了2019—2021年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调整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结果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稳中变好;昼间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由“好”变为“较好”再变为“好”,夜间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保持为“好”;功能区昼间声环境达标率2季度逐年升高,其他季度先降后升,夜间达标率1季度保持不变,其他季度先降后升;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结果为无0类功能区,有1类、2类、3类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环境质量评估 声环境功能区 区划调整 ArcGIS空间数据库 绵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行走模型的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研究
7
作者 李智海 陈得意 +1 位作者 吴刚杰 吴时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为研究人致振动与环境噪声共同作用下对行人实感舒适度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两种双向随机行走模型,推导了任意时刻行人位置的计算公式,建议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的舒适度分析方法;其次,基于双向随机行走模型,对比分析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 为研究人致振动与环境噪声共同作用下对行人实感舒适度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两种双向随机行走模型,推导了任意时刻行人位置的计算公式,建议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的舒适度分析方法;其次,基于双向随机行走模型,对比分析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出现时刻及出现区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联合烦恼率期望的计算式,以荆州市某人行天桥开展实桥试验,进行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的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在BOAM(bidirectional ordered arrangement model)中实感联合烦恼率整体小于跨中联合烦恼率,正向行走人群与反向行走人群各区间占比具有一定对称性;行人最大实感区间并非在跨中位置处占比最大,出现最大联合烦恼率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行程的后半段;在BSDM(bidirectional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model)中实感联合烦恼率的比例略高于跨中联合烦恼率的比例,正向与反向行走人群的最大联合烦恼率出现区间分别在区间5与区间3达到最大,分别占总比例的37.92%、27.95%,基于两种模型,绝大部分行人最大实感联合烦恼率出现时刻并非在最大跨中联合烦恼率出现时刻;考虑行人实感加速度的联合烦恼率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其期望值与实测期望值的误差为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环境噪声 随机行走模型 舒适度 实感联合烦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数据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海平面变化分析
8
作者 杨圣博 贺小星 +2 位作者 胡顺强 黄佳慧 王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采用BIC_tp噪声模型辨识准则分析全球350个沿海卫星测高虚拟站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影响因素,探讨环境负载对海面高时序的影响及不同时间跨度下海平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N+WN、FN+RW+WN、PL+WN噪声模型假设会导致海面高时序速度参... 采用BIC_tp噪声模型辨识准则分析全球350个沿海卫星测高虚拟站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影响因素,探讨环境负载对海面高时序的影响及不同时间跨度下海平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N+WN、FN+RW+WN、PL+WN噪声模型假设会导致海面高时序速度参数的估计错误,且海面高时序噪声模型存在多样性,不同噪声模型下海面高时序的速度不确定度差异较大,辨识其噪声特性是准确获取海平面变化参数的关键。1993—2006年、2007—2020年、1993—2020年不同时间跨度下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2.59 mm/a、4.41 mm/a、3.08 mm/a,且海平面在加速上升。环境负载修正前后海面高时序的最优噪声模型与速度变化不显著,说明负载效应对海面高时序特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海面高时间序列 噪声特性 海平面变化 环境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und environment and resilience in the human settlements 被引量:1
9
作者 Jian Kang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A01期10-16,共7页
关键词 ACOUSTICS noise Sound environment RESILIENCE SUSTAINABILITY Human settle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CNN⁃BiLSTM高海拔多因素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悦华 张子豪 +2 位作者 陈庆 刘兴韬 涂金童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169,共10页
为了研究考虑高海拔多环境因素影响下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预测问题,在海拔2400 m高度点的500 kV同塔双回线路下,搭建了边相外20、30、35 m三处可听噪声观测站,同时利用气象站进行多环境因素指标的数据采集。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头注意... 为了研究考虑高海拔多环境因素影响下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预测问题,在海拔2400 m高度点的500 kV同塔双回线路下,搭建了边相外20、30、35 m三处可听噪声观测站,同时利用气象站进行多环境因素指标的数据采集。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MHA)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模型进行可听噪声预测。首先,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对多种环境因素数据进行相关程度计算比较与剔除;然后,为充分挖掘可听噪声数据中的时序特征,使用CNN对多环境因素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再将提取的特征向量输入到BiLSTM中进行训练,并通过在BiLSTM端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使模型学习权重更高的数据特征,从而提升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组合模型可以提升考虑多因素特征可听噪声数据的预测精度,且具有较好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可听噪声 多环境因素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优化模糊聚类地级行政区声环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宇 姚琨 +1 位作者 任爽 户文成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2,共8页
声环境功能区划是噪声污染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声环境功能区划研究大多是基于某个特定的地级行政区来进行的,难以反映各地级行政区声环境的异同。该文基于134个地级行政区的人口、面积、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和及面积占比,进行地级行政... 声环境功能区划是噪声污染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声环境功能区划研究大多是基于某个特定的地级行政区来进行的,难以反映各地级行政区声环境的异同。该文基于134个地级行政区的人口、面积、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和及面积占比,进行地级行政区声环境表征和归一化处理。以轮廓系数作为聚类有效性评价指标,基于贝叶斯优化模糊聚类方法对地级行政区声环境表征进行聚类分析。通过与谱聚类、K-medoids聚类、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的聚类性能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地级行政区声环境分为9类,城市规模和用地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其声环境表征和归类发生变化后应重新评估当前噪声污染管理政策,并借鉴同类的地级行政区的噪声污染管理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环境功能区 地级行政区 模糊聚类 贝叶斯优化 轮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和格陵兰岛GPS连续台站背景噪声时空特性
12
作者 潘元进 张小红 +3 位作者 吴奇文 焦佳爽 丁浩 沈嗣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基于GPS观测数据获取的陆地垂向运动对研究现今两极区域的冰川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受地表环境负荷对GPS时间序列中背景噪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在利用GPS时间序列获取垂向速度场时,估计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度.本文针对南极和格陵... 基于GPS观测数据获取的陆地垂向运动对研究现今两极区域的冰川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受地表环境负荷对GPS时间序列中背景噪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在利用GPS时间序列获取垂向速度场时,估计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度.本文针对南极和格陵兰岛区域的GPS连续观测时间序列中背景噪声的空间特性对速度场及其不确定度的影响问题,利用地表环境负荷模型(包括大气、非潮汐海洋和水文负荷)和重力卫星GRACE/GRACE-FO观测数据反演的地表弹性形变对GPS时间序列进行了改正.通过对改正前后的数据进行背景噪声特性分析,揭示出修正环境负荷形变能够有效降低极区GPS时间序列背景噪声幅度,但是大气和非潮汐海洋负荷改正造成了大多数台站背景噪声谱指数的减小,南极和格陵兰岛分别约为其GPS台站总数的46.1%和84.6%,直接导致了对GPS速度不确定度估计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对背景噪声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极区台站的背景噪声参数主要表现为随纬度变化的空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RACE/GRACE-FO 环境负荷 GPS背景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气动喷雾技术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天 陶爽 +3 位作者 葛少成 李胜 佟林全 穆新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0-2837,共8页
超音速气动喷雾降尘是一种新型的微米级雾滴高效捕尘技术,在呼吸性粉尘治理方面效果良好,但造成的严重噪声污染不可忽视。为探究其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采用试验的方法,利用YSD130噪声分析仪对超音速同轴雾化降尘装置噪声展开测定,... 超音速气动喷雾降尘是一种新型的微米级雾滴高效捕尘技术,在呼吸性粉尘治理方面效果良好,但造成的严重噪声污染不可忽视。为探究其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采用试验的方法,利用YSD130噪声分析仪对超音速同轴雾化降尘装置噪声展开测定,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声源处气流噪声与喷雾噪声,分析其在不同压力、水流量下的频谱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显示:超音速动力喷雾噪声以高频噪声为主,随着频率的增加,声压级增加,其噪声均值为110.1 dB,会造成人的听力系统受损。不完全的雾化会导致低频段(<500 Hz)的声压级增加,长期接触易引发神经衰弱、失眠、头疼等症状;更高效的雾化会导致中高频段(≥500 Hz)的声压级增加,长期暴露于该环境易引发声带疲劳、声带炎症等症状。在相同水流量下,随着压力的增大,超音速气动喷雾噪声的声压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压力下,随着水流量的增加,不同频段的声压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气流能量降低和层间相对速度下降是噪声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水流量为60 mL/min,气动压力为0.4 MPa时,噪声各项参数最大。研究结果丰富了气动喷雾噪声理论,可为超音速气动喷雾装置结构优化、噪声防治技术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气动喷雾噪声 超音速气动雾化 噪声测量 频谱特性 致噪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大气分子环境对引信回波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海超 李铁 +2 位作者 李岗 田博 李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针对大气环境特性数据在引信工程设计中运用不足的问题,基于Monte-Carlo辐射传输模型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将大气环境特性数据应用于引信回波响应特性的仿真建模方法,利用ITU建立雨衰模型,验证了本文中的雨衰模型,研究了雨滴... 针对大气环境特性数据在引信工程设计中运用不足的问题,基于Monte-Carlo辐射传输模型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将大气环境特性数据应用于引信回波响应特性的仿真建模方法,利用ITU建立雨衰模型,验证了本文中的雨衰模型,研究了雨滴、水蒸气和氧气分子综合作用下对非大气窗口毫米波的衰减特性,并将毫米波的衰减特性数据应用于引信回波响应特性的仿真建模中,建立了引信回波响应模型,给出了引信回波响应特性中的一维距离像和距离-多普勒像,分析了暴雨和特大暴雨中引信目标回波功率和信噪比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心频率60、118、184 GHz引信目标回波功率在暴雨中分别降低了2.5、1.8、2.9 dB,信噪比分别降低了1.2、0.9、1.3 dB。结果表明:即使是特大暴雨,空气中雨滴的散射与吸收作用对短距离引信目标回波并不能产生质的改变,但会降低目标回波的信噪比,使引信探测系统目标检测概率下降。从无雨到暴雨再到特大暴雨,中心频率60 GHz引信回波信噪比分别为15.7、14.4、12.9 dB,基于Neyman-Pearson准则,当引信探测系统虚警概率为10-7时,引信探测器的目标检测概率分别为0.999 7、0.986 9和0.852 1,结果显示,极端条件下的降雨颗粒和大气分子的衰减特性对引信的目标检测概率影响显著。文中降雨和大气分子对引信探测影响的建模方法可为引信工程设计中的环境适应性评估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技术 引信响应特性 大气环境特性 衰减系数 信噪比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RMLE的GNSS时序噪声特性及环境负载修正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喜文 鲁铁定 +1 位作者 贺小星 黄佳慧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42,共8页
针对环境负载易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坐标时序修正前后噪声模型特性及其站速度造成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约束最大似然估计(RMLE)的GNSS时序噪声特性及环境负载修正方法:选用206个连续13a的GNSS站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贝叶斯信... 针对环境负载易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坐标时序修正前后噪声模型特性及其站速度造成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约束最大似然估计(RMLE)的GNSS时序噪声特性及环境负载修正方法:选用206个连续13a的GNSS站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贝叶斯信息模型估计准则,利用约束最大似然估计(RMLE)方法探讨和分析大气压负载、非海洋潮汐负荷、积雪负载及土壤水负载等环境负载对GNSS时序修正前后噪声模型特性及其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环境负载修正后,GNSS时序中的噪声主要表现为闪烁噪声+白噪声(FNWN)与幂律噪声+白噪声(PLWN),北(N)、东(E)、天(U)3个分量上噪声模型修正前后分别有约19.9%、36.5%、40.8%的噪声模型发生变化,N、E、U分量上分别有96.6%、84.5%、88.3%的测站速度不确定度减小,对垂直速度估计的最大影响可达0.5mm/a;证明环境负载修正能够提高速度估值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环境负载 约束最大似然估计(RMLE) 随机噪声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战场环境对反水雷作战影响效应建模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德海 应杰 韩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3,290,共8页
以主动声纳方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海底地形、底质、水温、水质、流速、海况和航速等海洋环境因素,对接收信号信噪比变化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水雷姿态模型、传播损失模型和噪声模型,准确评估水雷装备的作战能力,通过分析作战效能,为... 以主动声纳方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海底地形、底质、水温、水质、流速、海况和航速等海洋环境因素,对接收信号信噪比变化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水雷姿态模型、传播损失模型和噪声模型,准确评估水雷装备的作战能力,通过分析作战效能,为部队训练和作战提供了实用参考和依据。无人艇集群反水雷作业中,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协同蚁群算法搜索,仿真表明,在海洋环境恶劣、装备性能比较差的条件下,协同蚁群算法相比于全遍历搜索算法效率提高了18.9%,比蚁群算法搜索提高了10.4%,可以有效减少反水雷作业时间,并提高无人艇协同搜索水雷的效率。最后通过可视化软件搭建海战场水雷装备模型,对海洋环境因素参数进行综合的考虑,对水雷作战选型方案进行数据分析,给作战方案提供决策支撑,可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因素 信噪比变化量 蚁群算法 可视化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宾川盆地及周边地震波走时的季节性变化和可能的物理机制
17
作者 寇华东 王伟君 +4 位作者 闫坤 彭菲 叶志鹏 吕恒茹 常利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5,共14页
基于背景噪声自相关方法,本文计算了云南宾川盆地及周边区域地震波在四个频段的相对走时变化(dt/t),发现存在比较显著的年变和半年变特征,最大变化幅度从0.1~0.2 Hz(7 km左右深度最敏感)的±0.8%逐渐降低至1.0~2.0 Hz(对应1 km以浅... 基于背景噪声自相关方法,本文计算了云南宾川盆地及周边区域地震波在四个频段的相对走时变化(dt/t),发现存在比较显著的年变和半年变特征,最大变化幅度从0.1~0.2 Hz(7 km左右深度最敏感)的±0.8%逐渐降低至1.0~2.0 Hz(对应1 km以浅介质)的±0.05%.噪声源季节性变化可能是dt/t周期性起伏的一个潜在因素,但雨水和温度与其有更直接的关联性.其中雨水渗透产生的介质孔隙压变化是年变和半年变的重要贡献因素;而温度起伏产生的介质热力学形变,主要对一定深度范围(3 km左右最敏感)的介质有明显的年变影响.不同频段走时变化存在幅度差异和不同步,可能和各频段敏感核的深度范围以及水与热力学形变从地表向深部渗透/传播过程有关.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地下介质的地震波走时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区分出它们的贡献,才能更可靠地评估地震构造应力或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背景噪声干涉 走时周期性变化 环境因素 孔隙压变化 热力学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环境负荷的GNSS速度场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思 李辰风 +1 位作者 唐婷婷 陈江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2-736,共5页
为准确估算江西及邻区GNSS速度场,研究该区域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133个GNSS测站的坐标时间序列,系统分析环境负荷变化对最佳噪声模型建立的影响。计算测站由环境负荷引起的非线性变化,并应用最大似然准则和贝叶斯信息量准... 为准确估算江西及邻区GNSS速度场,研究该区域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133个GNSS测站的坐标时间序列,系统分析环境负荷变化对最佳噪声模型建立的影响。计算测站由环境负荷引起的非线性变化,并应用最大似然准则和贝叶斯信息量准则建立负荷改正前后所有坐标时间序列的最佳噪声模型,同时估计速度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闪烁噪声与白噪声组合是江西及邻区133个GNSS测站的主要噪声模型,环境负荷改正会直接影响坐标时间序列的噪声特性,且添加负荷改正后,E、N、U三个分量测站速度不确定度减小幅度分别为23%、22%和21%。环境负荷改正有助于准确确定江西及邻区GNSS测站的最佳噪声模型,提高速度场的估算精度和可靠性,建议在估算GNSS速度场时考虑环境负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负荷 噪声模型 GNSS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750kV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鹏飞 张业茂 +2 位作者 路遥 刘健犇 尹凯阳 《高电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48-5657,共10页
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高海拔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开展可听噪声长期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坏天气下采集得到的可听噪声掺杂着风声、雨声、降雪声等多种环境噪声,很难揭示可听噪声的影响规律。因此,该文利用官亭电磁环境观测站为期7个... 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高海拔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开展可听噪声长期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坏天气下采集得到的可听噪声掺杂着风声、雨声、降雪声等多种环境噪声,很难揭示可听噪声的影响规律。因此,该文利用官亭电磁环境观测站为期7个月的测试结果,开展好天气下可听噪声环境影响规律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好天气下输电线可听噪声与环境温度、风速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特别地,当风速<0.7m/s时,风速对可听噪声的影响不大;当风速>0.7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加,可听噪声具有增大趋势。(2)由于凝露和凝霜的原因,早晨可听噪声的上升超前于温度和风速的增大,表现出可听噪声与环境因素变化不同步的现象。(3)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模型在3个季节的可听噪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343、1.2215、1.2488,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4250、0.9100、0.9425,实现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可听噪声 CNN-LSTM 预测模型 环境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声学识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封慧杰 赵红东 +1 位作者 于快快 刘赫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0,共5页
车型识别技术对交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驶中车辆的视觉信息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huffleNet V2的车辆声学特征识别模型S-ShuffleNet,包含对ShuffleNet V2网络深度的缩减以及深度可分离卷积(DSC)中卷积(Conv)核大小... 车型识别技术对交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驶中车辆的视觉信息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huffleNet V2的车辆声学特征识别模型S-ShuffleNet,包含对ShuffleNet V2网络深度的缩减以及深度可分离卷积(DSC)中卷积(Conv)核大小的改进,通过提取车辆声信号的对数—梅尔谱图(LMS)特征作为该模型的输入,进行车型识别。同时,将风、雨、雷暴噪声叠加在车辆音频上,以验证不同环境噪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参数量少、训练速度快,在VS10数据集上识别精度比基础网络ShuffleNet V2提高2.4%,识别准确率可达97.5%,与不同分类网络相比,S-ShuffleNet也具有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型识别 声学特征 对数梅尔谱图 轻量级 卷积神经网络 环境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