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M simulation of particle flow on a single deck banana screen 被引量:13
1
作者 Liu Chusheng Wang Hong +2 位作者 Zhao Yuemin Zhao Lala Dong Hai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77-281,共5页
A mathematical study of particle flow on a banana screen deck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enetrating mechanisms of particles on the screen deck ... A mathematical study of particle flow on a banana screen deck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enetrating mechanisms of particles on the screen deck were studied. Effects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screen deck on banana screening proces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values of inclination of discharge and increment of screen deck inclination are 10° and 5° respectively, the banana screening process get a good screening performance in the simu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reen deck length and screening efficiency was further confirm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creening efficiency will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hen the deck length L≥430 mm (L/B ≥ 3.5) was obtained,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banana scr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ana screen particle flow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筛分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法模拟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啦啦 刘初升 +2 位作者 闫俊霞 蒋小伟 朱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1,共5页
基于软球干接触模型对直线振动筛面上颗粒群的筛分过程进行了三维离散元法(DEM)的模拟研究,分析了振幅、振动强度、振动方向角、筛面倾角对筛面颗粒群的平均运动速度及动态筛分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振动筛面颗粒群的运动状态具有... 基于软球干接触模型对直线振动筛面上颗粒群的筛分过程进行了三维离散元法(DEM)的模拟研究,分析了振幅、振动强度、振动方向角、筛面倾角对筛面颗粒群的平均运动速度及动态筛分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振动筛面颗粒群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其稳态平均速度与振幅、振动强度及筛面倾角之间为线性关系,而与振动方向角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当振动方向角为45°时,颗粒群稳态平均速度最大。在筛分过程中,物料颗粒的筛分效率是动态变化的,并随着振幅及振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振动强度增大至3.3时,效率反而降低。筛分效率受振动方向角的影响较小,而随着筛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筛分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坡稳定分析的颗粒流模拟 被引量:93
3
作者 周健 王家全 +1 位作者 曾远 张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边坡的失稳破坏运动是一个存在岩土体的滑动、平移、转动的复杂过程,具有宏观上的不连续性和单个块体运动的随机性。采用颗粒流模拟土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不需要假定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颗粒根据所受到的接触力调整其位置,最终从抗剪强... 边坡的失稳破坏运动是一个存在岩土体的滑动、平移、转动的复杂过程,具有宏观上的不连续性和单个块体运动的随机性。采用颗粒流模拟土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不需要假定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颗粒根据所受到的接触力调整其位置,最终从抗剪强度最弱的面发生剪切破坏,因此离散元法是模拟边坡变形破坏力学行为的比较理想的途径。运用PFC(颗粒流)程序对砂性土坡和黏性土坡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细观参数对土坡破坏型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性对边坡的破坏型式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颗粒黏性的增大,边坡破坏类型从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颗粒流(PFC)离散元 数值模拟 土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内不同密度颗粒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斌 周遵凯 +2 位作者 姚路 焦明月 宋小龙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32-937,971,共7页
将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相结合,在自行开发程序上对流化床内随机生成的密度服从正态分布的颗粒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床层表观气速下床内颗粒的流化过程图、气相速度场以及不同密度颗粒的速度场、体积分数沿床高的分布... 将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相结合,在自行开发程序上对流化床内随机生成的密度服从正态分布的颗粒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床层表观气速下床内颗粒的流化过程图、气相速度场以及不同密度颗粒的速度场、体积分数沿床高的分布和分离率.结果表明:在较小床层表观气速下,床内不同密度的颗粒会出现分离现象,并且颗粒的密度差越大,颗粒分离越明显,当增大床层表观气速后,颗粒间的分离程度减弱;小密度颗粒的速度大于大密度颗粒,颗粒间的密度差越大,颗粒间的速度差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离散单元法 颗粒分离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拔桩过程中土体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亭亭 杨吉新 +3 位作者 张志华 杨竟南 张璇 石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年第4期663-668,共6页
为了解决桥梁施工结束后临时钢管桩拔桩时难以有效测试土体参数的问题,利用离散元理论,建立了拔桩过程数值仿真模型,从颗粒响应的角度分析了拔桩过程中土体参数响应情况,研究了五种不同振动频率下拔桩敏感区域的土体颗粒位移变化、速度... 为了解决桥梁施工结束后临时钢管桩拔桩时难以有效测试土体参数的问题,利用离散元理论,建立了拔桩过程数值仿真模型,从颗粒响应的角度分析了拔桩过程中土体参数响应情况,研究了五种不同振动频率下拔桩敏感区域的土体颗粒位移变化、速度变化和受力变化.结果表明:土体颗粒位移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不断增大,在50 Hz时达到最大;颗粒速度在5 m/s以上的分布区域随着振动频率增加影响区域不断扩大,桩底和桩侧影响区域较大;颗粒受力随着加载频率的不同不断振荡,颗粒之间分散和重组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桩 离散元 颗粒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成桩方式单桩特性的颗粒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6
作者 叶建忠 周健 韩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4-900,共7页
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数值技术对砂土中(无黏聚力)设置就位后单桩在使用阶段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应工程中的挤土桩与非挤土桩,按照桩设置的不同方式研究并对比了静压沉桩方式与预埋式两种不同单桩在就位后的工作特性,对... 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数值技术对砂土中(无黏聚力)设置就位后单桩在使用阶段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应工程中的挤土桩与非挤土桩,按照桩设置的不同方式研究并对比了静压沉桩方式与预埋式两种不同单桩在就位后的工作特性,对两种成桩方式下桩–土–筏板的共同作用特性也略作了比较。分析中,克服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宏观连续性假设,研究加载过程中桩体力学行为表现与桩周土体的细观结构参数反应的联系,增进了对桩基工程承载特性与土体渐进破坏演变过程的深入理解。此外,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作了对比分析,桩端荷载–位移曲线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颗粒流数值模拟 静压桩 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碎屑流冲切铲刮效应的颗粒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陆鹏源 杨兴国 +2 位作者 邵帅 张仕林 周家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7,共9页
滑坡-碎屑流运动沿程冲切铲刮作用对滑坡运动性态(如速度、体积、物质组成等)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更好的进行模拟是滑坡动力过程分析的重要技术难题。在室内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对滑坡-碎屑流运动... 滑坡-碎屑流运动沿程冲切铲刮作用对滑坡运动性态(如速度、体积、物质组成等)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更好的进行模拟是滑坡动力过程分析的重要技术难题。在室内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对滑坡-碎屑流运动过程中对松散基底物质的冲切铲刮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滑坡方量和滑落高度、基底厚度和强度以及地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坡方量与滑落高度的增大,铲刮能量增加、铲刮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增强了铲刮效应;基底厚度的减小与地形坡度的增加均会引起基底物质稳定性降低,从而在同等条件下更易于被冲切铲刮;颗粒离散元方法是滑坡运动模拟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模拟结果对于更好的理解滑坡运动冲切铲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运动性态 铲刮效应 颗粒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砂土直剪模拟及宏细观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升 李晓庆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7-783,共7页
为能更好地分析砂土在剪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及力学行为,通过PFC3D颗粒流程序,按照室内实际级配建立数值试样,进行了不同垂直压力下的砂土直剪试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砂土在剪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并用两... 为能更好地分析砂土在剪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及力学行为,通过PFC3D颗粒流程序,按照室内实际级配建立数值试样,进行了不同垂直压力下的砂土直剪试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砂土在剪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并用两种方法分析了砂土剪切带的演变过程;从细观角度对试样颗粒的速度场及力链网络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砂土的体积变化表现为先剪缩后剪胀,剪胀量与垂直压力成反比;剪切带厚度约为11~12倍d50,在剪切带内颗粒的位移和欧拉角变化较大;试样内部强力链的演变较为明显,力链网络对外荷载变化的敏感性很高;剪切过程中上盒颗粒速度场方向的变化能够较好地解释砂土产生的剪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剪试验 数值模拟 颗粒流 离散元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颗粒形状的PFC^(3D)砂土直剪试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升 李晓庆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针对纯圆形颗粒在模拟土工直剪试验中的缺陷,以砂土直剪试验为研究对象,基于PFC^(3D)颗粒流程序,以纯圆颗粒为基本形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FISH语言编程,引入了由pebble构成的块体(clump)单元,建立了哑铃形和椭圆形两种不同颗粒形状的簇颗... 针对纯圆形颗粒在模拟土工直剪试验中的缺陷,以砂土直剪试验为研究对象,基于PFC^(3D)颗粒流程序,以纯圆颗粒为基本形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FISH语言编程,引入了由pebble构成的块体(clump)单元,建立了哑铃形和椭圆形两种不同颗粒形状的簇颗粒,对纯圆颗粒及簇颗粒进行直剪试验模拟对比,并分析了颗粒初始配位数与内摩擦角的关系以及不同颗粒试样的体积变化规律,从细观上描述了不同形状颗粒的空间活跃程度。结果表明:颗粒形状直接影响着数值模拟的精度,椭圆形颗粒的吻合度最高,哑铃形颗粒次之,圆形颗粒较差,椭圆形颗粒较纯圆颗粒的精度提高了7.05%;簇颗粒的初始配位数相比纯圆颗粒较大,其试样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颗粒形状对试样体积变化有着显著影响;纯圆颗粒的空间活跃程度较为明显,簇颗粒则相对稳定。该研究可为土工试验模拟在颗粒选择及模拟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直剪试验 数值模拟 离散元法 簇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维离散元颗粒流的土石混合体大型直剪试验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升 李晓庆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5,共8页
为能更好的揭示土石混合体的剪切特性与力学行为,以新疆博乐地区某土石坝坝料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种不同含石量的室内混合料试样,通过导入随机多面体模板建立真实块体颗粒模型,并进行了不同含石量在不同围压下的3维离散元颗粒流(PFC3D)... 为能更好的揭示土石混合体的剪切特性与力学行为,以新疆博乐地区某土石坝坝料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种不同含石量的室内混合料试样,通过导入随机多面体模板建立真实块体颗粒模型,并进行了不同含石量在不同围压下的3维离散元颗粒流(PFC3D)土石混合体室内大型直剪试验模拟,研究了含石量对试样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土石混合体在剪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以及不同含石量下土石混合体的力链网络分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的拟合度较好,二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含石量对土石混合体的剪切特性有显著影响,含石量越高,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越大;在相同法向应力下,试样的剪胀量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而增大,低含石量试样表现出一定的“软化特性”,高含石量试样表现出“硬化特性”;不同含石量的土石混合体力链网络分布表现为各向异性,随着含石量的增加,强力链数目增多,分布更加集中,试样整体较为稳定,土石混合体在宏观上表现出更高的剪切强度。该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土石混合体的细观力学机理,可为相关岩土力学模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直剪试验 土石混合体 数值模拟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算法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气-固两相流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文婧 匡亮 +1 位作者 褚开维 刘佩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6-1553,共8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含金属推进体系中颗粒冲刷烧蚀及推力两相流损失的难题,基于连续相-离散元(CFD-DEM)耦合模型,考虑颗粒间的碰撞力与非碰撞力以及颗粒-气流作用力等,对固体发动机中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含金属推进体系中颗粒冲刷烧蚀及推力两相流损失的难题,基于连续相-离散元(CFD-DEM)耦合模型,考虑颗粒间的碰撞力与非碰撞力以及颗粒-气流作用力等,对固体发动机中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双流体模型及轨道法,CFD-DEM能提供更丰富的粒子尺度信息包括粒子的运动轨迹、颗粒间的碰撞、颗粒受力情况等等;以及粒子相与气相相互作用过程,粒子相与壁面相互作用等。粒子的碰撞在喷管收敛段壁面、喉部区域以及喷管扩张段中心区域发生,与壁面的碰撞在收敛段壁面位置,且颗粒在该区域角速度较大,气相-颗粒曳力最大值出现在气相加速区域。单个粒子尺度的流场数据为固体发动机气固两相流流场的认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并为粒子聚集聚合及对烧蚀层冲刷等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离散元方法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折减条件下膜袋坝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离散元分析
12
作者 刘磊 尚静石 +2 位作者 李维朝 王先鹏 高连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91,共9页
随着我国膜袋坝数量的增多,针对膜袋坝工程特性,分析膜袋坝变形特征及土工膜袋加固机理十分重要。当前计算膜袋坝稳定性及变形特征的方法有水平条分法、基于界面单元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等,这些方法不能很好地考虑土工膜袋界面的柔性特... 随着我国膜袋坝数量的增多,针对膜袋坝工程特性,分析膜袋坝变形特征及土工膜袋加固机理十分重要。当前计算膜袋坝稳定性及变形特征的方法有水平条分法、基于界面单元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等,这些方法不能很好地考虑土工膜袋界面的柔性特征及施工后土工膜袋因不均匀固结与施工错缝导致的土工膜袋界面镶嵌、摩擦等作用。鉴于此,利用离散元方法构建了实体土工膜袋,指出了单个柔性界面的土工膜袋与膜袋坝的建模过程,提出了效率更高且更加符合膜袋坝施工过程的离散元建模方法。通过强度折减的方法,分析膜袋坝稳定性降低过程中受柔性土工膜袋界面镶嵌、摩擦作用影响的膜袋坝变形特征与受力特征。并通过分析土工膜袋在膜袋坝稳定性降低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初步揭示了土工膜袋加强坝体稳定性的机理。这些工作为今后分析膜袋坝的工程特性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袋坝 土工膜袋 强度折减法 离散元法 颗粒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矿产矿浆泵矿石颗粒回流性能
13
作者 关英杰 邹丽 +2 位作者 郑皓 边有刚 于宗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57-1565,共9页
针对深海采矿矿浆泵回流较差的问题,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方法(CFD-DEM)方法,计算球形颗粒在某型矿浆泵单级和两级叶轮导叶内的回流,混合粒径颗粒回流以及非球形颗粒的回流情况。颗粒群在单级叶轮导叶回流时,由于不同导叶叶片与... 针对深海采矿矿浆泵回流较差的问题,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方法(CFD-DEM)方法,计算球形颗粒在某型矿浆泵单级和两级叶轮导叶内的回流,混合粒径颗粒回流以及非球形颗粒的回流情况。颗粒群在单级叶轮导叶回流时,由于不同导叶叶片与叶轮叶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异,不同导叶流道内颗粒群的回流情况不同;颗粒群的回流情况与叶轮导叶的形状有关,高比转速小包角叶片的设计更有利于颗粒回流。颗粒群在两级叶轮导叶内回流时,次级叶轮导叶内颗粒流动情况与单级基本相同,但首级不同导叶流道内的颗粒分布既受到首级叶轮导叶叶片相对位置的影响,还与首级导叶叶片和次级叶轮叶片的相对位置有关。混合粒径颗粒群的回流能力要弱于单一粒径,不同粒径颗粒在不同级叶轮导叶内通过时间也有所差异。相对于球形颗粒,非球形颗粒回流性能要差很多,增大了可回流矿浆泵的设计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浆料输送 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方法 回流 非球形颗粒 数值模拟 固液两相流 矿浆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颗粒在聚偏氟乙烯纤维膜内部沉积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诸文旎 刘倩倩 +2 位作者 JAMSHAID Hafsa 李莉 祝国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了探究黏性颗粒在纤维过滤介质上的沉积特性,通过随机算法建立聚偏氟乙烯纤维膜的三维模型,并采用离散单元法进行了纤维膜内部的气固流动模拟,引入JKR颗粒接触模型,研究了颗粒表面能与碰撞恢复系数对黏性颗粒的运动与沉积特性影响,获... 为了探究黏性颗粒在纤维过滤介质上的沉积特性,通过随机算法建立聚偏氟乙烯纤维膜的三维模型,并采用离散单元法进行了纤维膜内部的气固流动模拟,引入JKR颗粒接触模型,研究了颗粒表面能与碰撞恢复系数对黏性颗粒的运动与沉积特性影响,获得了黏性颗粒在纤维表面沉积的最佳表面能和碰撞恢复系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粒径2~7μm黏性颗粒的沉积与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颗粒表面能、恢复系数与粒径均为影响黏性颗粒沉积特性的重要因素,表面能的减小,恢复系数或粒径的增大,能够使捕集效率增大,颗粒在纤维表面更易形成稳定的沉积与团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颗粒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CFD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