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刺竹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田华宇
刘焕
王国睿
郝海彦
王天赐
张文标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36,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3146,2018C02008)
安吉县竹产业科技创新研发项目(2022-14)。
-
文摘
【目的】为充分利用刺竹Bambusa sinospinosa材,提高其利用率,进一步探究刺竹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使用领域,以达到提升其附加值的目的。【方法】以刺竹炭为原料,使用水蒸气活化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温度、时间、水蒸气量对刺竹活性炭的得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刺竹活性炭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①刺竹活性炭的最优活化工艺为:活化温度875℃、活化时间2.0 h、水蒸气量0.50 L·h^(−1)。在该工艺下制备的刺竹活性炭得率为29.07%,强度达97.68%,碘吸附值为1235.03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6 mg·g^(−1),吸附性能较好。②红外吸收光谱表明:经活化之后峰值在3130、3010、1670 cm^(−1)等处变弱,876、809、747 cm^(−1)处吸收峰消失,但主要峰依然存在;XRD分析表明:活性炭中含有石墨α轴结构;经比表面积测试和电镜观察,最优工艺活化后的刺竹活性炭孔隙发达,孔容、孔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总孔容为0.489 cm^(3)·g^(−1),微孔容为0.388 cm^(3)·g^(−1),平均孔径为23.378 nm,BET比表面积为837.005 m^(2)·g^(−1)。【结论】使用最优活化工艺所制备的刺竹活性炭具有较好的性能,可用于吸附、除污等不同场合。
-
关键词
刺竹
活性炭
水蒸气活化
吸附性能
活化工艺
-
Keywords
bambusa sinospinosa
activated charcoal
steam activation
adsorption property
activation process
-
分类号
TQ424.1
[化学工程]
-
-
题名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的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彭颖
俞友明
张大鹏
-
机构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0,共5页
-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4B0702)
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2008]17
[2008]117)
-
文摘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别为2.37,2.27和2.49 mm,属于长纤维原料,且高于青皮竹;纤维长宽比分别达145,124和128,与青皮竹相当或略小,壁腔比均小于青皮竹的相应值;纤维组织比量分别为49.79%,45.95%和50.50%。从分析结果看,3竹种具有较好的纤维形态和较高的纤维组织比量,适宜做制浆原料。
-
关键词
林业工程
车筒竹
箣竹
越南巨竹
纤维形态
组织比量
-
Keywords
forest engineering
bambusa sinospinosa
bambusa blumeana
Dendrocalamus yunnanicus
fiber forms
tissue measurements
-
分类号
S781.4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
-
题名3种丛生竹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余林
封焕英
彭颖
-
机构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
出处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
基金
推广项目[2008]17号和[2007]117号
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004005)
-
文摘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化学成分和纤维特征,并与青皮竹作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综纤维素含量分别达73.43%、71.71%和67.37%,酸不溶木素分别为23.13%、21.39%和23.72%,均与青皮竹的相应值基本相当;抽出物中,3种竹材的苯-醇抽出物均较低,而热水抽出物和氢氧化钠抽出物较高;纤维特征方面,3种竹材纤维长度分别为2.37 mm、2.27 mm和2.49 mm,属于长纤维原料,且高于青皮竹;纤维长宽比分别达144、124和128,与青皮竹相当或略小,而壁腔比均小于青皮竹。从对造纸原料的要求看,3种竹材综纤维素含量较高,木素与抽出物含量较低或中等,纤维形态较好,适宜作为造纸原料。
-
关键词
车筒竹
箣竹
越南巨竹
化学成分
纤维形态
-
Keywords
bambusa sinospinosa
bambusa blumeana
Dendrocalamus yunnanicus
chemical composition
fibre morphology
-
分类号
TS712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
-
题名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刘亚迪
彭颖
封焕英
-
机构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5-740,共6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2008]17
[2007]17)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05)
-
文摘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345 6x+1.706 8(R2=0.954 6,P=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秆鲜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曲线为y=0.138 2x2.4812(R2=0.975 5,P=0.002 2),大于相同胸径下的毛竹秆质量;从秆径和壁厚在竹秆纵向部位的变化看,车筒竹尖削度小于毛竹,而壁厚变化则相对较快。综合分析来看,车筒竹作为竹板材原料竹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车筒竹
生物量分配格局
秆形特征
-
Keywords
forest ecology
bambusa sinospinosa
biomass distribution pattern
culm form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9
- 5
-
-
作者
彭颖
苏文会
范少辉
田根林
刘广路
俞友明
-
机构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86-5088,5148,共4页
-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24B0702)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006-10)
竹藤专项资金项目(06/07-B19)
-
文摘
[目的]研究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车箣竹(Bambusa blumeana Schult.f.)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 Hsueh)竹材的各力学性质。[方法]选取3年生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各5株,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制作各力学强度试件,测定物理力学性质,并与传统材用竹种毛竹为参比进行分析。[结果]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顺纹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97.3、279.2、265.0MPa,均比毛竹材的相应强度大,顺纹抗压、顺纹抗剪、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比毛竹材的相应值略小。3种丛生竹的力学强度与竹竿部位有关,从基部至梢部,各力学强度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从力学性能上看,可考虑将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3种丛生竹种用作竹板材原料。
-
关键词
车筒竹
箣竹
越南巨竹
力学性质
板材
-
Keywords
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
bambusa blumeana Schult.f.
Dendrocalamus yunnanicus Hsueh
Mechanical property
Bamboo board
-
分类号
S9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车筒竹热解及其竹炭产品开发
被引量:4
- 6
-
-
作者
王裕霞
王玉
张方秋
黄慧
潘文
-
机构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
出处
《世界竹藤通讯》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
文摘
研究了车筒竹材热解工艺及其竹炭的基本性能,测定了车筒竹竹炭净化空气的性能。结果表明,车筒竹的热分解过程与毛竹相近,在制取车筒竹竹炭时可以采用现有的毛竹炭烧制工艺和设备。采用机械炉烧制的502℃、542℃车筒竹炭及用特制箱式电阻炉制取的700℃、800℃、900℃车筒竹炭在空气净化方面性能均较优良,适合用于生产空气净化类吸附性产品。已开发成功车筒竹炭微纳米炭雕。
-
关键词
车筒竹
热解
竹炭
空气净化
炭雕
-
Keywords
bambusa sinospinosa, pyrolysis, air purification, bamboo charcoal caving
-
分类号
TQ351
[化学工程]
-
-
题名低灰分刺竹炭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邵远超
田华宇
王国睿
郝海彦
张敏
张文标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3146)。
-
文摘
为制备高性能刺竹活性炭,需将活化前刺竹炭进行脱灰处理。以刺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酸浸水浸刺竹粉、炭化后与碱混合二次炭化刺竹炭、再次酸浸水浸刺竹炭三流程脱灰工艺。通过灰分含量测定,确定最佳脱灰工艺;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测试,研究刺竹炭官能团、微观结构、元素含量变化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脱灰工艺为:2 mol/L HCl酸浸刺竹粉,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和60 min;去离子水水浸刺竹粉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和40 min;炭化后刺竹炭与NaOH质量比1∶5进行二次炭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0℃和1 h;最后2 mol/L HCl酸浸刺竹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40 min、去离子水浸刺竹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和40 min。刺竹炭灰分含量从7.91%降至0.50%,下降了93.68%。FT-IR分析得出脱灰处理对刺竹炭峰值影响较小,降低灰分的同时并不会破坏刺竹炭的主要结构;刺竹炭峰值强度明显增强,利于处理中反应的进行。元素含量分析得出酸浸、水浸对钾、钠、钙、镁元素脱除作用较明显,与碱混合二次炭化刺竹炭对铝和硅元素脱除作用较明显。BET与SEM分析得出随着三流程脱灰工艺进行,处理后的刺竹炭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容都呈上升趋势,结合各项测试表明部分脱灰工艺参数选择不当会造成灰分含量明显升高。
-
关键词
刺竹炭
碱酸处理
脱灰
孔隙结构
元素含量
性能表征
-
Keywords
bambusa sinospinosa charcoal
alkali and acid treatment
deashing
pore structure
element content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
分类号
TQ424.1
[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