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itutive model of disturbed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within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被引量:1
1
作者 CHANG Hong XIA Jun-w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676-1683,共8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turbed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varia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disturbed soil within its mining subsidence area using direct shear tests.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turbed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varia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disturbed soil within its mining subsidence area using direct shear tests.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soil-structure interfac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hesion of the interface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In addition,the friction angle of the interface decreased as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A constitutive model of the disturbed soil-structure interface,a rigid-plastic model based on the initial void ratio and saturability(VSRP) model,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ults.In order to validate this model,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RS-1 direct shear tests was conducted.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lculations coincid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DRS-1 direct shear tests.The proposed model also reflected the nonlinear features of the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RIGID-PLASTIC mod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区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的细根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2
作者 王晓荣 龚苗 +7 位作者 辜忠春 胡兴宜 漆良华 谭海山 戴薛 刘清平 夏少丹 赵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57,共12页
【目的】探究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过程中毛竹及原有森林优势种的细根分解特征、养分动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揭示毛竹扩张对森林地下碳周转和养分循环的影响机制。【方法】在幕阜山区选择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 【目的】探究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过程中毛竹及原有森林优势种的细根分解特征、养分动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揭示毛竹扩张对森林地下碳周转和养分循环的影响机制。【方法】在幕阜山区选择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杉木林→竹杉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毛竹林),采用原位与异位分解相结合的方法,探讨2种毛竹扩张序列中的杉木、喜树、毛竹细根分解干质量剩余率及C、N、P含量变化动态。【结果】喜树细根的初始C含量、C/N、C/P、N/P显著低于杉木和毛竹(P<0.05),初始N、P含量显著高于杉木和毛竹(P<0.05),杉木和毛竹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序列中,毛竹细根分解速率以及C、N、P释放速率均高于杉木细根,且毛竹细根阶段性干质量损失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序列中,喜树细根分解速率显著高于毛竹(P<0.05),且毛竹细根分解速率随扩张强度增加显著增加,呈明显主场效应。与毛竹细根相比,喜树细根具有较高的C释放速率、较低的N释放速率,P释放速率相差不大。【结论】毛竹扩张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杉木和喜树细根分解,但细根养分释放特征因扩张森林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细根初始化学性质是调控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过程中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的主要因素,毛竹细根分解在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序列具有明显主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阜山区 毛竹扩张 连续生态界面 细根分解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林-城镇交界域火灾分布格局及高发区域时空动态辨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关如泓 焦珂伟 +5 位作者 常禹 吕秋爽 李凯莉 郭文华 周思羽 刘志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349-6359,共11页
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导致森林-城镇交界域的范围不断扩大,独特的火源条件、可燃物结构及气候变暖导致交界域内的火灾风险急剧上升,严重破环生态环境,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交界域内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子,能够满足交界域火... 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导致森林-城镇交界域的范围不断扩大,独特的火源条件、可燃物结构及气候变暖导致交界域内的火灾风险急剧上升,严重破环生态环境,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交界域内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子,能够满足交界域火灾管理和预防策略制定的实际需求。基于黑龙江省1980—2009年的森林火灾数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构建交界域内人为火、雷击火的空间分布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识别火灾高发区域,分析火灾发生密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交界域平均林火发生密度为0.0028次km^(-2)a^(-1),气候、植被和地形因子对人为火和雷击火的发生均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人为火和雷击火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主要集中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及黑龙江省东南部。火灾高发区域主要位于北部和东北部的森林地带,近年来并未显著扩张。本研究发展的森林-城镇交界域火灾分布格局及高发区域时空动态辨识方法可有效地评估交界域火灾发生风险,为火灾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镇交界域 空间点格局分析 林火 时空动态 高发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羽毛球球拍数据采集实验系统研究
4
作者 陈力 陈景源 +2 位作者 冯辉 丁汩越 卞永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5,157,共6页
为提升羽毛球挥拍动作教学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羽毛球拍数据采集系统。通过AP+AC架构搭建无线局域网,实现基于Wi-Fi的球拍姿态数据采集;采用基于TCP协议设计羽毛球拍姿态数据传输程序。数据接收终端采用WebSocket通信,结合Ech... 为提升羽毛球挥拍动作教学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羽毛球拍数据采集系统。通过AP+AC架构搭建无线局域网,实现基于Wi-Fi的球拍姿态数据采集;采用基于TCP协议设计羽毛球拍姿态数据传输程序。数据接收终端采用WebSocket通信,结合Echarts和ThreeJS数据可视化,完成数据与虚拟球拍姿态的对应。该系统应用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利用视频采集实现动作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可为羽毛球拍训练数据采集、运动特征提取及训练标准的建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 无线采集系统 实时展示界面 姿态数据对应 羽毛球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震旦系大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闫海军 杨长城 +11 位作者 郭建林 刘曦翔 曹正林 杨东凡 王忠楠 邓惠 张钰祥 杨山 季丽丹 王丽珍 夏钦禹 郑国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9,共12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大型古老深层岩溶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气藏,气藏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小尺度缝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特征,气藏开发面临储层表征难、井位部署和效益开发难度大等系列...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大型古老深层岩溶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气藏,气藏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小尺度缝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特征,气藏开发面临储层表征难、井位部署和效益开发难度大等系列挑战。为此,以川中地区安岳气田灯影组气藏为对象,通过地质工程一体技术化攻关,深化了对储层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的认识,提出了气藏开发新模式,创建形成了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灯影组储层主要为岩溶成因储层,具有“叠合岩溶差异控储”的发育特征;②岩溶储层非均质性强,“溶蚀相成因控储”可精细刻画储层的非均质性;③灯影组气藏宜采用“单井指标叠加论证气藏规模”的开发新模式;④创新形成了“双界面”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定量刻画方法,并指导平面选区,其中Ⅰ+Ⅱ类井比例由评价期的40%提高到方案建设期的100%;⑤创建了小尺度缝洞识别、刻画及表征技术,并指导钻井轨迹设计,测试百万立方米气井比例由开发评价期的41.6%提高到建产期的60%;⑥配套完善了分段酸压工艺技术,高效动用了优质储层,并解放了低品位储层,储层渗透率由改造前的0.62 mD提高到酸压改造后的6.77 mD。结论认为,“十四五”期间,在上述开发技术的支持下,安岳气田由台缘带灯四段高效开发转向长期稳产和台内地区多层系效益开发,蓬莱含气区由单井高产转向区块高产和气藏规模建产,将强力支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十四五”末天然气上产500×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安岳气田 蓬莱含气区 震旦系 小尺度缝洞 叠合岩溶 溶蚀相 双界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季冻土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伯昕 高银龙 +1 位作者 王清 刘佳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2-1603,共12页
为探究季冻土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进行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土体含水率和法向应力的粉质黏土-混凝土二元体冻融循环试验和直剪试验,探讨了界面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参数和抗剪强度损伤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剪试验得到的应... 为探究季冻土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进行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土体含水率和法向应力的粉质黏土-混凝土二元体冻融循环试验和直剪试验,探讨了界面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参数和抗剪强度损伤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剪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发生应变硬化现象,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剪切位移为0~3 mm)和弹塑性变形阶段(剪切位移为4~15 mm);冻融循环对界面抗剪强度有劣化作用,即通过对土体造成损伤,导致界面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下降,从而降低界面抗剪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界面抗剪强度损伤度增加,当冻融循环进行0、4次,抗剪强度损伤迅速,冻融循环进行12~20次,抗剪强度损伤较缓,最大界面抗剪强度损伤度为25%;土体含水率的增加对抗剪强度有削弱作用,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加,界面内摩擦角降低,但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当土体含水率为20.7%时,黏聚力达到最大值;法向应力的增加对抗剪强度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质黏土 界面 剪切性能 冻融循环 抗剪强度 季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养护机制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覃源 闫鹏飞 +2 位作者 魏毅萌 段明翰 方建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27-9138,共12页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生态混凝土,其在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采用内养护方式将再生骨料预处理至干燥、半饱和、饱和状态,分别以50%、100%的取代率取代普通混凝土,并设置干燥状态的普通混凝土作为对照组...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生态混凝土,其在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采用内养护方式将再生骨料预处理至干燥、半饱和、饱和状态,分别以50%、100%的取代率取代普通混凝土,并设置干燥状态的普通混凝土作为对照组,分析了不同取代率下含水量对再生混凝土宏细观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建立再生骨料吸水、解吸模型从细观尺度诠释内养护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等取代率下,养护90 d时抗压强度较优异的是含水率50%的再生混凝土组。取代率增大,孔隙增多,养护90 d时,R50P、R100P的孔隙率比7 d时分别降低14.2%、10.3%,说明含水率50%的再生骨料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孔隙和界面过渡区结构;骨料吸水、解吸过程中发挥的内养护作用机制是再生混凝土后期强度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内养护 孔隙结构 界面过渡区 吸水、解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铝/钢CMT熔钎焊接头界面区组织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贾剑平 李田雨 +1 位作者 詹志平 姜喜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以AlSi5焊丝为填充金属,在5052铝合金和镀锌钢板之间添加铜箔片进行搭接熔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机对接头的界面区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入铜箔时,界面区组织主要由FeAl_(3)金...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以AlSi5焊丝为填充金属,在5052铝合金和镀锌钢板之间添加铜箔片进行搭接熔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机对接头的界面区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入铜箔时,界面区组织主要由FeAl_(3)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铜箔的加入使得界面区组织中新生成了CuAl_(2)金属间化合物,同时改善了Zn在界面区的分布。Zn固溶于Al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加入铜箔后的试样断裂位置发生改变,接头的承载能力与未加入铜箔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熔钎焊 冷金属过渡 铜箔 界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区岩-土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孔隙变异及入渗对干湿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安迪 彭旭东 +2 位作者 戴全厚 刘婷婷 曾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9,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水分暴涨骤减愈加频繁和强烈,这使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区石漠化适应性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究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变异及入渗响应对石漠化区土壤水分补给及降雨径流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原位圆盘入渗法... 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水分暴涨骤减愈加频繁和强烈,这使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区石漠化适应性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究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变异及入渗响应对石漠化区土壤水分补给及降雨径流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原位圆盘入渗法研究了干湿条件下不同露石岩面形状岩-土界面和非岩-土界面土壤孔隙结构变异及水分入渗的响应。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下土壤孔隙大小及数量均大于湿润条件;干湿条件下岩-土界面土壤小(<0.2 mm)、中孔隙(0.2~1.0 mm)数及体积比均大于非岩-土界面,大孔隙(>1.0 mm)数及体积比则小于非岩-土界面;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数及体积比的平均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为小孔隙、中孔隙、大孔隙,土壤孔隙各参数平均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为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总孔隙度。2)干旱条件下土壤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均大于湿润条件;随着水头压力的增加,岩-土界面和非岩-土界面土壤导水率逐渐增加,土壤稳定入渗率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干湿条件下各级土壤孔隙对入渗水流的贡献率均随孔隙减小而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和大孔隙数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最大。4)岩-土界面土壤孔隙及水分入渗等参数在干湿变化下的平均变化幅度均大于非岩-土界面。研究结果可为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变异引起的土壤水分补给及降雨径流调节能力变化的认识及石漠化的适应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孔隙 土壤 干湿变化 岩-土界面 石漠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四川威远地区地壳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嘉栋 吴庆举 +1 位作者 强正阳 朱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利用在威远地区布设的40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了径向P波接收函数.接收函数中可以看到清晰的Moho面转换波,并且在此震相之前存在一组正负相间的震相.通过合成测试,判断负震相C2为沉积层基底的PpSs+PsPs震相.通过拾... 利用在威远地区布设的40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了径向P波接收函数.接收函数中可以看到清晰的Moho面转换波,并且在此震相之前存在一组正负相间的震相.通过合成测试,判断负震相C2为沉积层基底的PpSs+PsPs震相.通过拾取C2震相的到时,与建模合成的接收函数进行对比,得到了研究区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正震相C1可能是沉积层基底PpPs震相或康拉德界面转换波.在这两种情况下,C1震相的到时随射线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前者表现为负斜率,后者表现为正斜率.利用这一特征,对各台站C1震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威远背斜之外主要为正斜率,推断存在Conrad界面.然后通过H-κ叠加估计了研究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并使用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研究区Moho面和壳内界面的起伏形态.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层厚度在3.0~7.0 km之间,威远背斜较薄,自贡台凹较厚;研究区地壳厚度40.9~49.2 km,平均约44.1 km,整体上表现出背斜区域厚,向斜等区域薄的特征.在背斜之外的区域,Conrad界面埋深大约为19 km.本文推断威远背斜上、下地壳在挤压环境下均发生增厚,上地壳顶部沉积盖层在隆升过程中遭受剥蚀,而下地壳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存.研究区波速比横向变化较大,在1.71~1.92之间,平均约1.79,与全球大陆平均值相同.研究区存在两个高波速比区(>1.85),威远背斜东段与李家场褶皱交汇处可能存在小规模的地幔物质上涌;而自贡台凹在受到地壳顶部较厚沉积盖层影响的同时,中下地壳可能受到了川滇块体壳内热物质的影响,使地壳平均波速比明显增高.威远背斜核部和自流井背斜东南区域地壳平均波速比相对较低,其地壳成分可能主要为长英质或中性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地区 地壳厚度 波速比 Conrad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四网融合的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互联互通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力 王冬海 +4 位作者 李雪飞 弓剑 池春玲 温艳辉 李红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四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对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是实现“四网融合”的关键条件。从信号系统应用情况看,近期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列控制式大多数采用CTCS2+ATO,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信号系统主要采用CBTC,有... 近年来,“四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对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是实现“四网融合”的关键条件。从信号系统应用情况看,近期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列控制式大多数采用CTCS2+ATO,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信号系统主要采用CBTC,有必要对这两种列控系统互联互通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依托实际工程应用需求,采用重点内容举例和类比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互联互通土建及设备系统需要具备的工程条件,并对两种典型列控系统情况进行说明;之后,结合国内互联互通线路接驳及车站配线工程需求,阐述互联互通主要设计原则、制式转换最关键的共管区设计要点,以举例分析方式对停车和不停车切换的典型运营场景进行说明;最后,根据不同的设备设置方式,从调度指挥、车载列控和联锁设备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全独立和完全融合两种系统互联互通的建议方案;系统阐述互联互通需要具备的工程条件、共管区结合列控系统统一布置的设计要点,按两套车载设备同时在线和作业流程研究典型运营场景,提出了完全独立和完全融合两种方案的调度信息处理、车辆接口方式和联锁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列车控制系统 四网融合 互联互通 共管区 运营场景 接口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车刹车鼓温度及差速器油温监控预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丽源 陈奇 +2 位作者 王良健 张道成 夏同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3-899,共7页
为防止卡车在长时间刹车后,刹车鼓温度过热或高负载情况下差速器油温过高而发生事故,文章设计一种基于STM32F429和STM32F103单片机协同工作的卡车刹车鼓温度、差速器油温监控与预测系统。该系统以STM32F429单片机为主处理器,利用控制器... 为防止卡车在长时间刹车后,刹车鼓温度过热或高负载情况下差速器油温过高而发生事故,文章设计一种基于STM32F429和STM32F103单片机协同工作的卡车刹车鼓温度、差速器油温监控与预测系统。该系统以STM32F429单片机为主处理器,利用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和以STM32F103为核心的从处理器进行及时数据传输和存储,并融入STemWin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基于自回归求积移动平均理论建立温度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预测精准,能有效减少因刹车鼓温度或差速器油温过高而引起的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单片机 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 人机交互界面 刹车鼓温度 温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传达的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0-173,共4页
为设计直观、易于理解的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研究基于视觉传达的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法。为将重要视觉感知因素布局在对应级别的视觉感知区域,该方法将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可视性区域进行等级划分;使用序关系分析... 为设计直观、易于理解的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研究基于视觉传达的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法。为将重要视觉感知因素布局在对应级别的视觉感知区域,该方法将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可视性区域进行等级划分;使用序关系分析法,计算人机交互界面每个视觉感知元素重要性;将各个视觉感知元素结合自身重要性,布局于人机交互界面不同可视性区域,设计布局方案的目标函数为视觉传达指数最大,由人工蜂群算法求解满足目标函数与约束的交互界面视觉感知元素布局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设计的船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传达指数高达0.98,工作人员对此界面的瞳孔直径均值、注视时间均值变小,界面信息易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达 船舶智能导航 人机交互 界面设计 人工蜂群算法 可视性区域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式高压互感器数字接口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32
14
作者 黄智宇 段雄英 +1 位作者 张可畏 邹积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7-90,共4页
介绍了IEC60044-8和IEC61850中规定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输出接口的特性,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模块以实现此功能。该方案采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利用RTL8029AS实现以太网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大部分功能,并采用TCP/IP协议进... 介绍了IEC60044-8和IEC61850中规定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输出接口的特性,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模块以实现此功能。该方案采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利用RTL8029AS实现以太网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大部分功能,并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系统维护,具有设计简单、维护方便、传输速率快等优点,能够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网络化发展对电子式互感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式互感器 数字接口 通信 以太网 IEC 60044—8 IEC 618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北开发区套损成因机理新认识及套损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连平 康红庆 +2 位作者 姜贵璞 李琴 刘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阐述了杏北开发区通过对异常高压层、合理注水压力以及嫩二段底部岩心和岩电特征,在油层和非油层部位套损成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确定了杏北开发区油层、非油层部位套损的成因、易发生套损的具体位置以及套管损坏的形态。同时... 阐述了杏北开发区通过对异常高压层、合理注水压力以及嫩二段底部岩心和岩电特征,在油层和非油层部位套损成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确定了杏北开发区油层、非油层部位套损的成因、易发生套损的具体位置以及套管损坏的形态。同时,依据取得的认识,在嫩二段底部成片套损防治、异常高压层的普查及治理、注水压力调整等方面采取了配套做法及治理效果,为杏北开发区今后的套损防治工作探索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开发区 岩性界面 剪切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田地质学的研究和发展问题 被引量:27
16
作者 吕古贤 李秀章 +3 位作者 张迎春 郭涛 陈柏林 朱裕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3-1150,共8页
矿田系矿床密集分布、成矿作用集中发育的地质单元或区域,相当于成矿区划Ⅴ级成矿单元。研究近期提出"矿田地质学为矿田构造学、矿田建造学和矿田成矿学所构成的学科研究领域"的新概念;重点分析矿田地质找矿的基本思路-构造... 矿田系矿床密集分布、成矿作用集中发育的地质单元或区域,相当于成矿区划Ⅴ级成矿单元。研究近期提出"矿田地质学为矿田构造学、矿田建造学和矿田成矿学所构成的学科研究领域"的新概念;重点分析矿田地质找矿的基本思路-构造岩相界面是地质找矿的基础,构造地球化学界面是找矿预测的信息,构造物理化学界面是成矿规律的本质。本文近期提出"整装勘查区就是包含一个或几个矿田的成矿地质区段"的论证,为地质找矿突破探讨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装勘查区 矿田地质学 矿田建造学 矿田构造学 矿田成矿学 界面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表面经黏弹性处理后的混凝土阻尼比 被引量:6
17
作者 柯国军 代明 +1 位作者 彭红 陈振富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5-608,共4页
通过对粗骨料表面进行黏弹性处理来放大界面效应,从材料角度研究小变形情况下粗骨料界面与混凝土阻尼比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粗骨料表面积大小对混凝土阻尼比的影响,制备了总表面积为一定值的粗骨料,配制成长方体阻尼试件,采用悬挂自由... 通过对粗骨料表面进行黏弹性处理来放大界面效应,从材料角度研究小变形情况下粗骨料界面与混凝土阻尼比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粗骨料表面积大小对混凝土阻尼比的影响,制备了总表面积为一定值的粗骨料,配制成长方体阻尼试件,采用悬挂自由振动法测定了粗骨料表面黏弹性处理前后的混凝土阻尼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阻尼比 界面 黏弹性处理 总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剪切面积对直剪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詹金林 雷国辉 +1 位作者 施建勇 程大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我国现行土工试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程中,对于直剪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均未考虑剪切过程中土体本身或土体与其他材料接触面上剪切面积的变化.为此,推导了剪切过程中接触面剪切位移与有效剪切面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现行数据整理方法引... 我国现行土工试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程中,对于直剪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均未考虑剪切过程中土体本身或土体与其他材料接触面上剪切面积的变化.为此,推导了剪切过程中接触面剪切位移与有效剪切面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现行数据整理方法引起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现行数据整理方法低估了土体或土体与其他材料接触面上的剪切应力和抗剪强度指标;直剪试验的剪切方向应沿着试样盒的长边方向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剪试验 剪切面积 黏聚力 内摩擦角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农产品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重金属行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新 周启星 任丽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9-463,共5页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对辽宁省铁岭柴河Pb-Zn矿区的农产品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Cd,Pb,Zn元素含量分别是当地背景含量的11,4.5,3倍,大大超过了当地背景含量水平。Cd元素超过...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对辽宁省铁岭柴河Pb-Zn矿区的农产品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Cd,Pb,Zn元素含量分别是当地背景含量的11,4.5,3倍,大大超过了当地背景含量水平。Cd元素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5.8倍,Cd是制约当地农业用地的限制性元素。矿区玉米子实Pb,Cd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16~21倍、5.5~9.7倍,Pb元素严重超标。土壤岩石界面淹水的多少和pH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的行为特性和有效态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 土壤 岩石 界面 矿区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精细地壳结构——基于重力场的反演 被引量:31
20
作者 姜文亮 张景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6-1661,共16页
本文以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首都圈地区重力场进行了有效分离,应用Parker位场界面反演法及变密度模型对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构建了两条地壳密度结构剖面模型,对该区精细地壳结构进行了深入研... 本文以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首都圈地区重力场进行了有效分离,应用Parker位场界面反演法及变密度模型对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构建了两条地壳密度结构剖面模型,对该区精细地壳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坳、隆相邻,盆、山相间,密度非均匀性,壳内结构与莫霍面埋深相差比较大的地壳分块构造格局.受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伸展、减薄以及岩浆的上涌底侵作用,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比较大,莫霍面区域构造方向呈NE—NNE方向,在盆地向太行山、燕山过渡地带形成了莫霍面陡变带;盆地内部莫霍面形成东西向排列、高低起伏的框架,最大起伏约5km,但平均地壳厚度比较小,北京、唐山地区地壳厚度最小约29km,武清凹陷地壳厚度最大约34km.在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下,西部太行山区地壳厚度较大,但地壳密度小于华北裂谷盆地内部;中上地壳重力场特征与地表地形及地貌特征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受新生代裂谷作用影响,首都圈中上地壳结构非常复杂,形成了NNE方向为主体的构造单元,断层多下延至中地壳;下地壳发生明显的褶曲构造,表现出高低密度异常相间排列的典型特征;首都圈地区地壳密度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研究认为首都圈地区地震的发生与上地幔顶部及软流层物质的上涌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地壳结构 布格重力异常 密度界面 重力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