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对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 |
徐亚杰
赵沛林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
2
|
多语种跨学科的辐射与覆盖,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平台——论当代中国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 |
周启超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3
|
文艺的突围与话语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理论话语研究 |
段吉方
沈文秀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4
|
从新时期“人民性”讨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 |
张玉能
张弓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
5
|
试析鲁迅译介马列文论的二度变形 |
宋嘉扬
靳明全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6
|
交叉的视野:文艺学创新的学术平台 |
冯毓云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7
|
我国项目反应理论研究的文献计量规律分析 |
冯瑶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8
|
转变立场还是思维方式?——再论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本位论” |
杜传坤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6
|
|
|
9
|
母亲角色转型的研究进展 |
杨斯钰
曾铁英
李冰冰
郎茜
倪莎
|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
10
|
朝鲜日治时期“日本”文学的发明:殖民条件下文学活动何以无耻(英文) |
三原芳秋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