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 被引量:7
1
作者 徐亚杰 赵沛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5,共8页
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争议,方兴未艾。为在全球化语境下正确处理文学的民族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剖析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立场和观点,总结其文学批评的宝贵启示和得失教训,以达到取精用宏,丰富我国文学民族... 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争议,方兴未艾。为在全球化语境下正确处理文学的民族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剖析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立场和观点,总结其文学批评的宝贵启示和得失教训,以达到取精用宏,丰富我国文学民族学理论的目的。赛义德文学观的反殖民主义立场值得肯定,但他未能客观理解殖民运动的必然性,混同政治与文学的界限,苛责西方进步作家,使他的反殖民主义愿望反而起到助长殖民主义的作用,这是必须予以澄清和克服的。而且,区分文学的题材和内容,理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甚至淡化东、西方地理疆域而重视其思想疆域,都是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赛义德后殖民批评 文学的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语种跨学科的辐射与覆盖,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平台——论当代中国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启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0,共9页
当代中国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凸显出三大特点:其一,基于多语种、多学科的参与,已形成巨大的覆盖面;其二,源于文学理论建构与文学批评实践之有效结合,已产生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三,缘于既能与当代国外各种文论思潮学派理论资源相对接,又能... 当代中国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凸显出三大特点:其一,基于多语种、多学科的参与,已形成巨大的覆盖面;其二,源于文学理论建构与文学批评实践之有效结合,已产生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三,缘于既能与当代国外各种文论思潮学派理论资源相对接,又能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现实需求相应和,已生成富有弹性的参与性与富有潜能的生产力。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堪称外国文论中国化实践中的一个成果相当丰硕、内涵十分丰富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文论 外国文论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的突围与话语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理论话语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吉方 沈文秀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也展现了文艺突围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艰难探索的过程,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系统化、共识性理论方略的追求,但由于理论论争不彻底等因素,影响了话语表现的不同意见。但从思潮史、理论史的角度而言,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的孕育,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迈进仍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大众化 文艺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时期“人民性”讨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9,共6页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吸收、借鉴,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从而把文艺的人民性问题提到了新时代的新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国文艺的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文艺为人民服务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中国文艺不仅要继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中国化,为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服务,而且要继续努力实现《共产党宣言》的“世界文学”思想,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造福于世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新时期 人民性 阶级性 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鲁迅译介马列文论的二度变形
5
作者 宋嘉扬 靳明全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5,共4页
鲁迅根据革命文学论争实际,译介马列文论,基本上解决了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重要问题。他译介马列文论的著作均是日文版,“二度变形”使鲁迅译介的马列文论的内容形式往往是日本式的“马列文论”,所以,中国左翼文... 鲁迅根据革命文学论争实际,译介马列文论,基本上解决了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重要问题。他译介马列文论的著作均是日文版,“二度变形”使鲁迅译介的马列文论的内容形式往往是日本式的“马列文论”,所以,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存在许多相似性也是自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翻译 马列文论 二度变形 日本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的视野:文艺学创新的学术平台
6
作者 冯毓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22,共9页
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其数量之多、花样之新、更迭之快、创新之高,在文学艺术的史册上绝无仅有。这种景象得益于各学科的大融合、学术视野大交叉的大综合趋势。像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等流派,文学上各... 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其数量之多、花样之新、更迭之快、创新之高,在文学艺术的史册上绝无仅有。这种景象得益于各学科的大融合、学术视野大交叉的大综合趋势。像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等流派,文学上各种新的叙事模式的兴起、发展和建构都涉及对科学作出回应,尤其受益于C.达尔文、A.爱因斯坦和S.弗洛伊德等人的科学思想。20世纪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或天才地、或敏锐地、或自觉地洞察到时代之魂,即一个时代知识思想汇集融合的精髓,并身体力行地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无人区"去探索、去践行、去开创,为人类的文明史留下了"新的根基""、新的故事""、新的结果",催生出新的科学、新的文学艺术、新的方法、新的知识结构,而且更新了人的哲学观、价值观、自然观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视野 文艺学 创新 学术无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项目反应理论研究的文献计量规律分析
7
作者 冯瑶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2-457,共6页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论述了1986--2012年项目反应理论(IRT)研究的状况、趋势和文献特征以及文献分布、作者分布、文献产出机构和出版物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我国IRT文献处于增长期,其发展趋势良好。但尚未构成文献计量学层面的核心作...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论述了1986--2012年项目反应理论(IRT)研究的状况、趋势和文献特征以及文献分布、作者分布、文献产出机构和出版物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我国IRT文献处于增长期,其发展趋势良好。但尚未构成文献计量学层面的核心作者群体,尚需广泛和深入加强IRT研究工作,努力扩大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群和核心期刊群的数量。提高我国IRT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新时期心理测量和教育评价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反应理论 文献计量学 文献增长规律 作者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立场还是思维方式?——再论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本位论” 被引量:26
8
作者 杜传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3,共8页
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论的确立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标志。这一理论不但颠覆了旧式儿童观,也奠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基调,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置疑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效用。然而如果将其推向极端,就可能产生悖离初衷的负面效应。儿童本... 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论的确立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标志。这一理论不但颠覆了旧式儿童观,也奠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基调,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置疑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效用。然而如果将其推向极端,就可能产生悖离初衷的负面效应。儿童本位论建立在儿童/成人具有本质差异的二分式假设之上,若片面强调其特殊性而淡化共性,将导致儿童文学成为儿童唯一能够阅读的文学以及只有儿童才阅读的文学。超越儿童本位论,其理论意义在于超越本位论。儿童本位论批判的实质不是立场批判,不是批判"以谁"为本位,而是思维方式的批判。儿童文学需要突破二元对立的现代性话语框架,尊重差异也认同共性,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里走出来,走向问题,走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儿童本位论 现代性 二元对立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角色转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斯钰 曾铁英 +2 位作者 李冰冰 郎茜 倪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26-128,F0003,共4页
阐述母亲角色转型的概念,介绍母亲角色转型的相关理论(包括转型理论、新手到专家理论和罗伊适应理论),对母亲角色转型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继而分别从普通孕妇、人工授精孕妇、NICU患儿母亲及特殊人群多个群体探讨母亲角色转型内... 阐述母亲角色转型的概念,介绍母亲角色转型的相关理论(包括转型理论、新手到专家理论和罗伊适应理论),对母亲角色转型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继而分别从普通孕妇、人工授精孕妇、NICU患儿母亲及特殊人群多个群体探讨母亲角色转型内涵,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促进女性顺利转型为母亲角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角色 转型 新手到专家理论 罗伊适应理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日治时期“日本”文学的发明:殖民条件下文学活动何以无耻(英文)
10
作者 三原芳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29,共22页
该文基于2017年3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讲座第338期的演讲,着重探讨朝鲜日治时期英国文学与批评著名学者、"亲日"知识分子崔载瑞"无耻"的文学行为。崔载瑞鼓动朝鲜作家用日文写作,以推动日本的"民族文学"... 该文基于2017年3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讲座第338期的演讲,着重探讨朝鲜日治时期英国文学与批评著名学者、"亲日"知识分子崔载瑞"无耻"的文学行为。崔载瑞鼓动朝鲜作家用日文写作,以推动日本的"民族文学"。本文主旨并不在贬斥崔氏之叛徒行为,而是要解决他的关于殖民条件下的文学活动的理论迷茫所引出的后殖民时代的问题域,同时,分析其全球主义的、强调秩序的理论如何在逻辑上得出这一错误结论:反抗帝国秩序只会徒劳无功,而朝日融合则能提供殖民文学生存甚至繁荣的土壤。崔载瑞援引苏格兰之例以及T.S.艾略特的"传统"说以从理论上为其"知识分子合作说"辩护,对此,本文在分析过程中特别关注。崔载瑞虽然是个案,但亦具代表性,他诠释了在殖民条件下(推而广之即现代性)知识分子在其公共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最后,论文简要呈现了作者对与帝国/现代性密切相关的"羞于为人"与莱维的"灰色地带"概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的发明 知识分子合作 全球主义与普遍性 传统(T.s.艾略特) 后殖民理论 羞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