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文化记忆书写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掖平 贺翔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7,共11页
运用文化记忆理论和电影叙事学研究等方法,对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激活文化记忆为核心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在价值取向方面,这类电影始终紧扣传统伦理价值观与革命伦理价值观在道义性上的内在耦合;在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设计... 运用文化记忆理论和电影叙事学研究等方法,对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激活文化记忆为核心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在价值取向方面,这类电影始终紧扣传统伦理价值观与革命伦理价值观在道义性上的内在耦合;在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设计方面,深探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类型更新,借助共同文化经验实现从情感认同到文化认同;在叙事空间建构方面,以“记忆之场”的叙事空间建构,通过对观众的共情呼唤,引领观众激活潜藏于心中的革命历史记忆,最终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文化记忆 叙事策略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中的历史与民族性——评电影《一九四二》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果 田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208,210,共7页
本文从历史题材电影所体现的历史观及民族性方面发掘电影《一九四二》的优秀之处。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一九四二》虽然面临诸多质疑,但影片在利用影像展现历史和揭示民族性方面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的"庶民历史观&q... 本文从历史题材电影所体现的历史观及民族性方面发掘电影《一九四二》的优秀之处。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一九四二》虽然面临诸多质疑,但影片在利用影像展现历史和揭示民族性方面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的"庶民历史观"、德国文化理论家阿莱达·阿斯曼等人的文化记忆相关理论、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等为理论切入点分析该片的剧作因素与视听语言。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九四二》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国历史片传统的历史叙事观念,并借助电影这个大众艺术形式完成了一次民族历史记忆的钩沉,其所讲述的故事不仅指涉历史,亦对今天有借鉴作用,并以西方的在场无为,表明了民族性的独立。用精致的视听语言表现了宏大场面与麻木个体间的矛盾冲突,用节制的情感表达映衬了历史的悲怆苍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 文化记忆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1,共8页
民族文化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实现民族认同的历史资源。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文本"中,在"记忆"某些历史的同时也选择性"遗忘"另一些历史;传媒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唤起... 民族文化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实现民族认同的历史资源。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文本"中,在"记忆"某些历史的同时也选择性"遗忘"另一些历史;传媒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唤起记忆,并以"拔高"、"简化"和"贴标签"的方式操纵记忆;政治经济权力是传媒建构文化记忆的影响因素,使得传媒对历史的再现出现了局部异化;而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空间的崛起,多元主体对传媒记忆的解构正在展开,国家人、世界人、个体人的分化成为挑战民族文化记忆建构的一股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历史 民族文化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