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易对称三孔缝Babinet超表面中的Fano共振(英文)
1
作者 李琦 刘飞 +2 位作者 肖功利 张法碧 傅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研究一种结构简单对称三孔缝Babinet超表面在太赫兹频段的Fano共振现象.发现当沿垂直狭缝方向极化的线极化波垂直入射于超表面时,会引起入射波激发的同相明模式与反相暗模式进行干涉,从而产生Fano共振.通过调节超表面的结构参数,可以实... 研究一种结构简单对称三孔缝Babinet超表面在太赫兹频段的Fano共振现象.发现当沿垂直狭缝方向极化的线极化波垂直入射于超表面时,会引起入射波激发的同相明模式与反相暗模式进行干涉,从而产生Fano共振.通过调节超表面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同相明模式的单独调谐及反相暗模式的线性变化,也实现了品质因数的调谐,揭示了一种实现Fano共振明暗模式调谐的方法.研究显示,调谐Fano共振的机理在传感器、滤波器、光开关、光电探测器及能量收集器等领域,因其先进的性能而极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器件 babinet超表面 Fano共振 可调谐特征 明模式 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超表面赋能语义通信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政宇 梁馨月 +5 位作者 孙钢灿 牛凯 楚征 杨照辉 杨光睿 郑谷寒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5,共9页
智能超表面(RIS)以其卓越的成本效益、低能耗及独特的可编程性,在调控无线环境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已成为6G通信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语义通信(SemCom)突破香农极限,同时确保关键信息的精确传递,同样被视为6G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文首先... 智能超表面(RIS)以其卓越的成本效益、低能耗及独特的可编程性,在调控无线环境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已成为6G通信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语义通信(SemCom)突破香农极限,同时确保关键信息的精确传递,同样被视为6G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文首先回顾了语义通信的发展历程,阐述其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并分析了RIS在提高通信性能方面的突出优势。接着,提出RIS赋能语义通信系统模型,展示了RIS在提升通信质量方面的显著效果。最后,对RIS赋能语义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其将迈向智能化、个性化信息传递新阶段,为6G通信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有望成为6G核心关键技术,引导通信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表面 语义通信 无线通信 第六代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构建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杰 王宇科 +4 位作者 石文天 郭云杰 陆彦宁 付硕 路祎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2-1444,共13页
超疏水表面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已发展出多种制备方法。激光加工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非接触式加工方法,在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首先以表面润湿理论为基础,简述了激光加工表面的特点及图案类型,从激光... 超疏水表面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已发展出多种制备方法。激光加工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非接触式加工方法,在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首先以表面润湿理论为基础,简述了激光加工表面的特点及图案类型,从激光一步制备、激光与化学修饰结合制备及激光与其他技术复合制备超疏水表面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对不同材料超疏水表面的激光构建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式存在的优缺点;随后介绍了激光加工构建不同材料超疏水表面在防冰、集雾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对拓展不同材料的应用及使用性能的提升具有一定启发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激光加工构建超疏水表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激光对表面的影响、润湿理论、大规模应用及表面修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探索,为制备出稳定、耐久的超疏水表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疏水表面 润湿理论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合作协同进化的智能超表面辅助无人机通信系统联合波束成形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仲伟志 万诗晴 +4 位作者 段洪涛 范振雄 林志鹏 黄洋 毛开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针对传统联合波束成形方法在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人机(UAV)通信系统优化中存在的局限性,包括针对RIS仅考虑相移矩阵优化、优化方法缺乏应用普适性等问题,该文面向RIS辅助无人机通信服务多用户场景,创新性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协同进化(CC... 针对传统联合波束成形方法在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人机(UAV)通信系统优化中存在的局限性,包括针对RIS仅考虑相移矩阵优化、优化方法缺乏应用普适性等问题,该文面向RIS辅助无人机通信服务多用户场景,创新性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协同进化(CCEA)的联合波束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两个子种群的独立进化将联合波束成形问题分解成RIS反射波波束设计和发射端波束设计两个子问题进行求解,通过进化过程中的信息交互与协作来实现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仅考虑RIS相移矩阵设计的联合波束优化,CCEA通过设计RIS反射波波束形状改变了反射波在3维空间中的能量分布,进而提升了接收端信干噪比(SINR)和频谱效率;此外,基于种群的CCEA算法能够产生更加多样的解,因此在UAV和用户的不同位置设置下均能实现反射波对用户方向的有效覆盖,相对于传统方法能够避免局部最优、具有更强的应用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通信 智能表面 联合波束成形 合作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调制的低损耗1-bit透射型智能超表面设计
5
作者 程强 李苗 +4 位作者 吴利杰 刘硕 张雁茗 戴俊彦 崔铁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2-1188,共7页
针对透射型智能超表面(RIS)在6G通信中面临的高损耗与相位调控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1‐bit透射型RIS,以突破现有技术中透射效率低与带宽窄的瓶颈。提出基于双PIN二极管协同调控的相位调制单元,采用H形金属贴片与抑制电磁... 针对透射型智能超表面(RIS)在6G通信中面临的高损耗与相位调控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1‐bit透射型RIS,以突破现有技术中透射效率低与带宽窄的瓶颈。提出基于双PIN二极管协同调控的相位调制单元,采用H形金属贴片与抑制电磁耦合的直流馈电结构,集成2个PIN二极管(MADP‐000907‐14020)构建双向导通机制,实现180°相位反转,并基于此设计10×10的超表面阵列。仿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单元在6.00~7.23 GHz的范围内透射系数大于-3 dB,6.6 GHz处透射系数高达-0.58 dB,反射系数为-20.74 dB,实现了透射低损耗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超表面阵列具有波束聚焦功能,且同时可以实现0°~30°的波束扫描。在6.6 GHz实现波束聚焦增益9.14 dBi,较馈源天线提升约1 dB,3 dB波束宽度收窄至10°,角度偏差小于3°。通过双PIN调控架构与阻抗匹配优化,在透射损耗(-0.58 dB)、工作带宽(18.59%)及波束精度(偏差小于3°)方面均优于同类研究,为6G高能效中继与室内分布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 1‐bit 透射表面 波束聚焦 波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超稠油乳化降黏影响
6
作者 陈阳 罗进 +5 位作者 王典林 杨祖国 杨鹏 陈勇 钟翔 唐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38-3849,共12页
为了实现塔河油田超稠油高效乳化降黏,本文对8种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进行筛选复配,构建了一种高效降黏的超稠油降黏体系。通过旋转流变仪在宏观尺度对超稠油进行物性分析,对单一、复配表面活性剂进行降黏效果... 为了实现塔河油田超稠油高效乳化降黏,本文对8种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进行筛选复配,构建了一种高效降黏的超稠油降黏体系。通过旋转流变仪在宏观尺度对超稠油进行物性分析,对单一、复配表面活性剂进行降黏效果评价;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冷冻电子显微镜(SEM)在微观尺度对表面活性剂微观形貌、粒径尺寸及交联结构进行了表征,获得了宏观和微观尺度下复配体系乳化性能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的复配体系,在质量比1∶1、复配浓度1.0%、油水比3∶7、掺稀比0.5∶1条件下降黏效果最佳,降黏率最高达到98.81%;表面活性剂微观交联网状结构、微观OP-10聚氧乙基长链和SDS硫酸根基团可与超稠油分子充分结合,促进油水界面膜形成,最终乳化超稠油降黏,本文构建的超稠油降黏体系为塔河油田的高效降黏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降黏 表面活性剂 微观形貌 分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步调控的时间调控超表面DOA估计方法
7
作者 易鸣 陈明 +1 位作者 钟州 金梁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针对现有时间维度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方案中,时间调控速率受限导致目标信号频谱混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步调控的DOA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调控速率,进而提升信号处理的信号带宽。在不改变时间调控超表面... 针对现有时间维度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方案中,时间调控速率受限导致目标信号频谱混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步调控的DOA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调控速率,进而提升信号处理的信号带宽。在不改变时间调控超表面(time-varying metasurface,TVM)硬件约束的情况下,该方法利用单元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的性质,交错不同列单元的变化起始时间,在一个状态持续时间内获得了多个不同的响应。异步调控方法能够使TVM在受材料限制的情况下,等效增加虚拟多通道个数,提高DOA估计的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相较于现有的同步调控方法,新方法在DOA估计性能上有了较大提升,能够逼近理论上的最优DOA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A估计 时间调控表面 异步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使能的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安全传输方案
8
作者 季薇 刘子卿 +3 位作者 李飞 李汀 梁彦 宋云超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因能提供额外的无源波束增益被视为一项颇具前景的技术。考虑到未来大型物联网中不同用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该文面向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SWIPT-NOMA)系统,提出一种RIS使能的安全...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因能提供额外的无源波束增益被视为一项颇具前景的技术。考虑到未来大型物联网中不同用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该文面向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SWIPT-NOMA)系统,提出一种RIS使能的安全传输方案。通过合理部署RIS的位置,将其同时作用于直接传输阶段和协作传输阶段。在满足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弱用户信息速率需求、NOMA强用户能量收集需求和基站最小发射功率的条件下,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有源波束成形、RIS的相移矩阵、强用户的功率分割系数等来最大化强用户的保密速率。为解决所提的多变量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该文基于交替迭代优化算法,对基站的有源波束成形、直接传输阶段的RIS无源波束相移矩阵、协作传输阶段的RIS有源波束相移矩阵以及强用户的功率分割系数等进行了多次交替迭代优化,直至算法收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收敛性,且与其它基准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进一步提高强用户的保密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无线携能同传 非正交多址接入 安全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无关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超表面研究
9
作者 丁亚琼 刘喆超 +2 位作者 付新铭 许征 童元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为克服传统类电磁感应透明(EIT)结构对入射光极化状态的高度依赖问题,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和耦合模理论设计了一种具备极化无关特性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结构的超表面,实现了在任意极化方向上稳定的透射谱响应。该超表面由4个金属三角环和4... 为克服传统类电磁感应透明(EIT)结构对入射光极化状态的高度依赖问题,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和耦合模理论设计了一种具备极化无关特性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结构的超表面,实现了在任意极化方向上稳定的透射谱响应。该超表面由4个金属三角环和4根金属棒组成,呈四重旋转对称排列于介电基板上。金属三角环和金属棒2个亮共振的相消干涉引起了与极化无关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在10.55 GHz左右呈现一个类电磁感应透明窗口,慢波群延迟时间为0.46 ns。通过调节超表面的几何参数,可以灵活地调节类电磁感应透明频率和相应的慢波群延迟。该设计为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在多场景下的光学传感、慢光器件及光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可扩展至其他频段,具有极化无关滤波、传感及非线性效应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表面 慢波 极化无关 可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渣比表面积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李战国 万忠赫 +1 位作者 沈佳乐 李悦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采用5种比表面积为600~1 500 m^(2)/kg的锂渣(LS)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LS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自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试验、TG/DTG试验和压汞试验等研究了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 采用5种比表面积为600~1 500 m^(2)/kg的锂渣(LS)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LS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自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试验、TG/DTG试验和压汞试验等研究了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探索了LS比表面积对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1)LS降低了UHPC的流动度和自收缩,提高了3 d和28 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自收缩、3 d抗压和抗折强度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流动度、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在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流动度、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2)掺入LS后,基体中C-S-H凝胶和钙矾石含量高于基准组,Ca(OH)_(2)含量低于基准组;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基体中C-S-H凝胶和钙矾石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OH)_(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当LS的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水化产物含量最多,Ca(OH)_(2)含量最低;(3)与基准组相比,掺入LS可以降低多害孔和有害孔的数量,增加少害孔和无害孔的数量;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孔隙率和多害孔数量先降低后升高,当LS的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UHPC的孔隙率和多害孔数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锂渣 表面 孔隙特征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近场聚焦人工超表面结构
11
作者 于兵 程海波 +2 位作者 柳鑫 蔡希玮 谢玮强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6,共7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近场聚焦“内嵌星形”反射人工超表面结构,该结构由28×28个反射单元组成,尺寸为364 mm×364 mm,工作频率为5.8 GHz。文中所提结构具备更为紧凑的尺寸,实现了更为精细的相位补偿,从而进一步... 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近场聚焦“内嵌星形”反射人工超表面结构,该结构由28×28个反射单元组成,尺寸为364 mm×364 mm,工作频率为5.8 GHz。文中所提结构具备更为紧凑的尺寸,实现了更为精细的相位补偿,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磁近场聚焦性能,提高了中长距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此外,文中所设计的人工超表面单元结构呈中心对称,具有极化不敏感性。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人工超表面在5.8 GHz~12.0 GHz频段的补偿相位范围均达到360°;在5.8 GHz处,相位补偿曲线的平坦度为0.972 4;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入射下,人工超表面到焦点观测面的能量传输效率分别为72.6%和73.3%,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人工表面 近场聚焦 极化不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超表面辅助多用户系统的通用低复杂度波束成形设计
12
作者 陈晓 施建锋 +1 位作者 朱建月 潘存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针对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中基站和RIS联合波束成形设计问题,该文提出通用低复杂度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案。首先,分析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以最大化和数据速率为目标的联合波束成形非凸优化问题。其次,利用波束导向矢量近似... 针对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中基站和RIS联合波束成形设计问题,该文提出通用低复杂度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案。首先,分析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以最大化和数据速率为目标的联合波束成形非凸优化问题。其次,利用波束导向矢量近似正交性设计RIS反射矩阵,进一步利用迫零方法设计基站发射波束成形,并对多用户进行功率分配优化。最后,讨论该方案适用性并对比该方案的计算复杂度相比现有方案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通用低复杂度波束成形设计可以获得较高和数据速率,并且采用最优功率分配可以进一步提高和数据速率。此外,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系统和数据速率随RIS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该结论为RIS位置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表面 波束成形 和数据速率 低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AN的智能超表面辅助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
13
作者 康晓非 王甜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针对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的毫米波通信中系统复杂和难以获取准确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han-SRWGAN网络算法的信道估计方案。该方案采用混合有源/无源... 针对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的毫米波通信中系统复杂和难以获取准确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han-SRWGAN网络算法的信道估计方案。该方案采用混合有源/无源RIS架构,首先利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获取有源元件处信道估计值,再通过插值得到信道初步估计,最后利用Chan-SRWGAN深度学习网络将其重构为信道精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的归一化均方误差(normalized mean squared error,NMSE)性能优于LS、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同步OMP(simultaneous OMP,SOMP)、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super-resolu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RCNN)信道估计算法,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表面(RIS) 信道估计 深度学习 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 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SR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超表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车联网通感一体传输与资源分配优化
14
作者 李美玲 朱芸灿 +1 位作者 申陈宁 李兴旺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3-1051,共9页
为应对6G密集城市环境下车联网(V2X)通信和传感路径受限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ISAC)V2X系统框架。针对非视距(NLOS)下的车辆移动性,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结合ISAC回波信号中的实时信... 为应对6G密集城市环境下车联网(V2X)通信和传感路径受限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ISAC)V2X系统框架。针对非视距(NLOS)下的车辆移动性,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结合ISAC回波信号中的实时信道状态信息(CSI),实现对移动车辆位置的跟踪与预测。该文提出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MA)的多车辆间功率分配优化方案,在保证感知精度的同时提升下行链路通信总速率,并引入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作为反馈机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在通信性能和感知性能方面优于传统的RIS辅助ISAC-V2X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通信感知一体化 可重构智能表面 扩展卡尔曼滤波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表面在太赫兹超分辨率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广明 葛宏义 +4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孙庆成 郑慧芳 李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1-2109,共9页
太赫兹(Terahertz,THz)辐射具有高穿透性、低能量特性以及独特的指纹谱特性,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和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THz成像系统受限于较长的波长及波段内缺乏高透射率天然材料的限制,其在分辨率和灵敏... 太赫兹(Terahertz,THz)辐射具有高穿透性、低能量特性以及独特的指纹谱特性,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和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THz成像系统受限于较长的波长及波段内缺乏高透射率天然材料的限制,其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存在显著不足,难以满足高精度与痕量检测的技术需求。超表面由亚波长尺度的结构单元构成,可通过对电磁波相位、振幅及偏振的调控,实现对THz波传播的精确控制,突破传统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为THz超分辨率成像提供了解决思路。本文综述了超表面在THz超分辨率成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多种超表面结构类型的设计原理及应用表现。共振结构通过在特定频率下的局域场增强实现高对比度成像;梯度相位结构通过相位渐变实现THz波的精确引导;多层超表面则依托叠层设计实现对相位与振幅的复杂调控;亚波长光栅凭借精细的波前控制能力在超分辨率成像中表现出优越性能;而超材料反射阵列则在无需透镜的条件下实现高分辨率的波前调制。探讨了实现高效THz超表面的关键设计要素,包括结构设计策略、材料选取及相位与振幅的精确调控方法,并分析了优化设计与新型材料在提升THz成像性能及拓展其应用范围方面的潜力。此外,针对当前THz成像中超表面技术面临的制造工艺复杂性、系统兼容性不足及材料响应限制等挑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一是开发新型低损耗材料,以提升THz波的传输效率和相位控制能力;二是结合人工智能,优化超表面的设计和性能;三是推动系统集成与微型化,开发便携式THz成像设备,拓展其在高精度成像、医疗诊断和安全检查等领域的应用。随着新材料、智能设计和微型化技术的不断进步,THz超表面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高精度成像和便携式设备的普及,为科学探索和工业创新开辟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材料 表面 分辨率成像 波前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可移动阵元的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辅助隐蔽通感一体系统:联合主动和柔性被动波束成形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涛 许魁 +3 位作者 夏晓晨 胡国杰 李春国 谢威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03,共13页
由于通信与目标感知波形的耦合共用,通感一体(ISAC)系统更容易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该文从隐蔽通信角度,研究了具有可移动阵元的同时透射和反射智能超表面(ME-STAR-RIS)辅助的ISAC系统。首先引入了ME-STAR-RIS,其阵元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由于通信与目标感知波形的耦合共用,通感一体(ISAC)系统更容易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该文从隐蔽通信角度,研究了具有可移动阵元的同时透射和反射智能超表面(ME-STAR-RIS)辅助的ISAC系统。首先引入了ME-STAR-RIS,其阵元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以获取更有利的信道条件。根据离散阵元部署位置模型,构建了ME-STAR-RIS辅助ISAC系统的波束优化模型,旨在联合设计ISAC基站(BS)处的主动波束成形以及ME-STAR-RIS处的柔性被动波束成形(包括阵元位置、相移和振幅系数),在隐蔽通信质量约束下,最大化感知目标的探测波束增益。进而提出一种双层迭代优化算法有效求解主动和柔性被动波束成形。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表明阵元移动能够有利于提升ISAC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隐蔽通信 同时透射和反射智能表面 可移动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FSS的电磁超表面仿真教学案例设计
17
作者 邓力 王亚峰 洪卫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超表面的基本原理及其物理意义,在硕士电磁场理论教学中引入电磁仿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教学中,选用高频结构仿真器对具有相位调控功能的矩形超表面单元建模仿真,探索结构参数对相位响应的影响。...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超表面的基本原理及其物理意义,在硕士电磁场理论教学中引入电磁仿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教学中,选用高频结构仿真器对具有相位调控功能的矩形超表面单元建模仿真,探索结构参数对相位响应的影响。基于该单元结构,进行超表面阵列综合,实现电磁波任意角度反射以及涡旋电磁波生成功能案例,展示电磁超表面对电磁波的精准调控能力。该实践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对电磁超表面技术的直观理解,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科研方法的初步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SS软件 表面 仿真教学 涡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编码超表面的跌倒特征模拟与Wi-Fi感知数据集辅助构建
18
作者 陈少楠 顾家铭 +8 位作者 徐超 孙一淼 王思然 陈展野 刘硕 李会东 戴俊彦 何源 程强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0-960,共11页
随着Wi-Fi感知技术在智能健康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构建高质量的数据集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监测异常行为(如跌倒)时,传统方法依赖于人体的反复实验,这既存在安全隐患,又面临伦理困境。为应对这一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 随着Wi-Fi感知技术在智能健康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构建高质量的数据集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监测异常行为(如跌倒)时,传统方法依赖于人体的反复实验,这既存在安全隐患,又面临伦理困境。为应对这一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编码超表面的辅助数据样本采集方法。通过模拟人体的运动特征,时间编码超表面可以有效替代人体实验,用于辅助构建Wi-Fi感知数据集。为此该文设计了一款具备0~360°全相位调制能力的时间编码超表面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超表面生成的信号能够较好地保留人体运动特征,有效补充真实样本,降低数据采集复杂度,并显著提升模型的监测准确性。该方法为Wi-Fi感知技术的数据采集提供了一种创新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i感知 时间编码表面 运动特征生成 数据集构建 LeNet分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巷道无线传输超表面反射测试分析
19
作者 李昀 罗伟 +1 位作者 尹波 李小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56,共8页
高频无线电磁波在弯曲巷道、巷道拐角处传输损耗大,造成信号盲区。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超表面反射技术进行无线信号覆盖补盲。改进超表面阵列单元传统的十字结构,通过嵌入多级嵌套的矩形振子和改变内部十字尺寸,获得了330°相移范... 高频无线电磁波在弯曲巷道、巷道拐角处传输损耗大,造成信号盲区。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超表面反射技术进行无线信号覆盖补盲。改进超表面阵列单元传统的十字结构,通过嵌入多级嵌套的矩形振子和改变内部十字尺寸,获得了330°相移范围和良好的线性相移曲线,并基于改进的十字结构设计制作了超表面反射装置。选择5.8 GHz超高频频段,针对清水溪巷道起坡段弯曲巷道和主辅段岔口,仿真并现场测试了超表面反射装置的信号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在入射距离与接收距离固定、发射天线结构不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在起坡段弯曲巷道还是主辅段岔口位置,安装超表面反射装置后无线信号的信噪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采用线极化喇叭状定向天线时信号增强效果最优,实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增益最大值为13 dB。分析指出矿井巷道中应用超表面无源反射技术存在入射波角度难对准、波束难集中、入射距离短等问题,结合测试结果推断矿井巷道岔口处适合固定安装超表面反射装置用于点对点传输补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无线传输 巷道信号覆盖补盲 无线信号增强 表面反射 表面阵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的动态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研究
20
作者 李玉玺 朱瑞超 +5 位作者 随赛 贾宇翔 丁畅 韩亚娟 屈绍波 王甲富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4-696,共33页
电磁超表面是一种新型的人工电磁材料,其在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电磁超表面通过引入外部激励(机械激励、热激励、电激励、光激励、磁激励等方式)实现了对电磁响应更为灵活的动态控制。基于动态调控的方式,电磁... 电磁超表面是一种新型的人工电磁材料,其在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电磁超表面通过引入外部激励(机械激励、热激励、电激励、光激励、磁激励等方式)实现了对电磁响应更为灵活的动态控制。基于动态调控的方式,电磁超表面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相位、振幅、极化方式、传播模式等特性的精确控制,从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波前调控。该文首先归纳总结了电磁超表面动态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然后,讨论了电磁超表面在全息成像、极化转换、超构透镜、波束调控以及智能系统等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最后以调控技术为基石总结展望了电磁超表面的发展模式及未来智能化调控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表面 动态调控 电磁响应 激励方式 自适应智能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