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高熵组分对NaNbO_(3)基介电陶瓷改性的研究
1
作者 周毅 沈亚威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3,共6页
利用固态反应烧结法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高熵组分的NaNbO_(3)基介电陶瓷材料,所选高熵组分为(Mg_(0.2)Ca_(0.2)Bi_(0.2)Na_(0.2)Ba_(0.2))TiO_(3)。利用XRD开展了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高熵组分较好地固溶进钙钛矿结构的主晶相NaNbO_(3)... 利用固态反应烧结法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高熵组分的NaNbO_(3)基介电陶瓷材料,所选高熵组分为(Mg_(0.2)Ca_(0.2)Bi_(0.2)Na_(0.2)Ba_(0.2))TiO_(3)。利用XRD开展了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高熵组分较好地固溶进钙钛矿结构的主晶相NaNbO_(3)中。利用SEM分析陶瓷的微观形貌,表明高熵组分起到了细化晶粒的效果,但是当高熵组分含量超过0.3时晶粒会发生取向生长,形成棒状晶,使结构均匀化程度降低。介电常数与损耗随频率而降低,呈现MaxwellWagner型频谱特征。当高熵组分含量在0.2时,即0.8NaNbO_(3)-0.2 (Mg_(0.2)Ca_(0.2)Bi_(0.2)Na_(0.2)Ba_(0.2))TiO_(3)体系陶瓷中,获得了最高应用电场160 kV/cm、最高饱和极化强度13.3μC/cm^(2)、最低剩余极化强度1.5μC/cm^(2)、最高可释放能量密度0.85 J/cm^(3)、最大能量效率72.6%的最佳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组分 NaNbO_(3)基陶瓷 介电性能 极化曲线 储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能量损失谱在BaTiO_(3)基多层陶瓷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吴鲁康 傅正钱 +4 位作者 于子怡 杨俊 周斌 陈学锋 许钫钫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3-689,共7页
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国防科研等领域对BaTiO_(3)基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MLCC)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在MLCC复杂制作工艺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和偏析会显著影响其相组成、微结构和性能,亟需一个有效的分析手段在... 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国防科研等领域对BaTiO_(3)基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MLCC)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在MLCC复杂制作工艺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和偏析会显著影响其相组成、微结构和性能,亟需一个有效的分析手段在微观尺度上对MLCC进行元素精确解析。基于先进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的元素分析技术因在亚埃尺度的超高空间分辨率而展现出独特优势。其中, 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可快速定性分析金属元素,但对轻元素O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且因能量分辨率较低(~130eV),致使Ba和Ti元素存在谱峰重叠,无法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相比之下,电子能量损失谱(Electron Energy-loss Spectroscopy, EELS)不仅具有超高能量分辨率(<1.0 eV),而且能够给出化学价态等信息,在MLCC微观尺度元素分析中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本工作一方面利用EELS解决了EDS因谱峰重叠而不能区分Ba和Ti元素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EELS揭示了在较小晶粒中Ti^(3+)离子占比更多,且单晶粒的EELS线扫分析发现烧结过程中Ba的扩散比Ti更容易。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EELS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和丰富的元素和价态信息,为MLCC的工艺改良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陶瓷电容器 元素分析 电子能量损失谱 BaTi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造粒粉体对BaTiO_3系PTCR半导体陶瓷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道礼 章登宏 +1 位作者 龚树萍 周东祥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6-289,301,共5页
研究了通过喷雾造粒制得的 Ba Ti O3系 PTCR热敏陶瓷粉体性能对生坯成型及瓷体物理、PTC效应、电学等性能的影响 ,与手工造粒粉体比较 ,由于喷雾造粒的粉体流动性好 ,表面活性大 ,粒度均匀 ,其成型性及烧结后瓷体 PTCR效应、电学性能均... 研究了通过喷雾造粒制得的 Ba Ti O3系 PTCR热敏陶瓷粉体性能对生坯成型及瓷体物理、PTC效应、电学等性能的影响 ,与手工造粒粉体比较 ,由于喷雾造粒的粉体流动性好 ,表面活性大 ,粒度均匀 ,其成型性及烧结后瓷体 PTCR效应、电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陶瓷 喷雾造粒粉体 PTCR 钛酸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基织构压电陶瓷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琼 沈炳林 +3 位作者 张茂华 姚方周 邢志鹏 王轲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3-574,共12页
铅基织构压电陶瓷因其制备成本远低于单晶且性能显著高于非织构压电陶瓷,被视为最有潜力的锆钛酸铅多晶陶瓷替代者,成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铅基织构压电陶瓷的生长原理与表征方法... 铅基织构压电陶瓷因其制备成本远低于单晶且性能显著高于非织构压电陶瓷,被视为最有潜力的锆钛酸铅多晶陶瓷替代者,成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铅基织构压电陶瓷的生长原理与表征方法、模板的制备工艺与铅基织构压电陶瓷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而全面汇总了具有代表性的铅基织构压电陶瓷研究成果,讨论了不同改进策略的特点。从材料配方的角度来看,三元体系与二元体系织构压电陶瓷的各组分比例通常选择在相界处,使各极性态在外电场下较易翻转,进而获得高压电系数(d_(33))。虽然两种体系的d_(33)接近,但三元体系的居里温度普遍高于二元体系,体现出更高的应用价值。从烧结等制备工艺的角度看,添加助烧剂可以显著促进晶粒定向生长,后退火处理可以消除晶界和孔洞缺陷内的杂相,淬火处理可以使电偶极子从无序状态中固定。这些改善工艺都显著增强了铅基织构压电陶瓷的性能。最后,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挑战,认为模板与基体材料的晶格参数和B位离子价态的差异是限制铅基织构压电陶瓷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基体材料定制匹配性好的模板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压电陶瓷 钛酸钡模板 晶粒取向 晶格失配 相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SEARCH ON THE MEDIUM TEMPERATURE SINTERED BaTiO_3-BASE CERAMIC MATERIAL FOR MLC WITH X7R BEHAVIOR
5
作者 孙目珍 江涛 +2 位作者 陈绍茂 郭育源 刘会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1-14,共4页
采用加入Bi2O3_PbO_ZnO玻璃及Bi、Co、Nb掺杂的方法,使BaTiO3基铁电瓷料中温烧结(1080~1140℃)。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X7R铁电瓷料中的第二相和晶粒尺寸对MLC的ε_t性能的影响,并研... 采用加入Bi2O3_PbO_ZnO玻璃及Bi、Co、Nb掺杂的方法,使BaTiO3基铁电瓷料中温烧结(1080~1140℃)。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X7R铁电瓷料中的第二相和晶粒尺寸对MLC的ε_t性能的影响,并研究其烧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烧结 BaTiO_3基瓷料 壳结构 晶粒效应 ε-t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基PTCR瓷的关键原料TiO_2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对PTC性能影响
6
作者 魏敏敏 陆高荣 +2 位作者 吴强 陈海斌 翁臻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对不同种类TiO2原料(中国和日本)的化学组成(不同种类微量杂质及其含量)和显微结构(所属晶型颗粒形貌和颗粒尺寸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上海东升厂的TiO2原料与日本的所含微量杂质种类和含量相接近。它们属于金红石晶... 本文对不同种类TiO2原料(中国和日本)的化学组成(不同种类微量杂质及其含量)和显微结构(所属晶型颗粒形貌和颗粒尺寸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上海东升厂的TiO2原料与日本的所含微量杂质种类和含量相接近。它们属于金红石晶型,具有规则的颗粒形貌,颗粒大小在1μm左右,制得的PTCR瓷具有良好的PTC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R瓷 原料 显微结构 性能 陶瓷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钛酸钡压电陶瓷的高温烧结与极化工艺研究
7
作者 刘凯 鲁超 +5 位作者 贺俊超 李天杨 沈春华 闫春泽 史玉升 孙华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2-1783,共12页
为提高增材制造BaTiO_(3)压电陶瓷的综合性能,本文研究了BaTiO_(3)压电陶瓷的浆料剪切变稀特性及数字光处理(DLP)成型特性,揭示了DLP成型BaTiO_(3)压电陶瓷坯体在不同烧结温度条件下的致密化机制,探索了极化方向对DLP成型BaTiO_(3)陶瓷... 为提高增材制造BaTiO_(3)压电陶瓷的综合性能,本文研究了BaTiO_(3)压电陶瓷的浆料剪切变稀特性及数字光处理(DLP)成型特性,揭示了DLP成型BaTiO_(3)压电陶瓷坯体在不同烧结温度条件下的致密化机制,探索了极化方向对DLP成型BaTiO_(3)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调节高温烧结与极化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LP增材制造BaTiO_(3)压电陶瓷的电学性能。当烧结温度为1420℃、保温时间为2 h时,压电系数d_(33)最大,为163.4 pC/N,样品层间结合紧密,晶粒尺寸均匀。当Z轴与极化方向夹角由0°变为90°时,相对介电常数εr和d_(33)分别提高了29.37%和27.01%。当固含量为80%(质量分数)、烧结温度为1420℃、Z轴与极化方向夹角为90°时,样品d_(33)最大,达到182.4 p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钛酸钡 增材制造 数字光处理 烧结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富盐空气对BaTiO_(3)及Ni-BaTiO_(3) MLCC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博 张云飞 +4 位作者 张梦雅 万淇通 黄祺薇 邴丽娜 沈振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9-1186,共8页
将BaTiO_(3)陶瓷和82 nF的Ni-BaTiO_(3)MLCC放置在海水及富盐空气两种恶劣环境下,利用阻抗分析仪、SEM及EDS探究处理0、24、48、72 h后性能的变化规律及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放置在海水中,BaTiO_(3)陶瓷在不同时间低频(10^(2)~10^(3)Hz)... 将BaTiO_(3)陶瓷和82 nF的Ni-BaTiO_(3)MLCC放置在海水及富盐空气两种恶劣环境下,利用阻抗分析仪、SEM及EDS探究处理0、24、48、72 h后性能的变化规律及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放置在海水中,BaTiO_(3)陶瓷在不同时间低频(10^(2)~10^(3)Hz)相对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增加,且增加幅度巨大,在24 h陶瓷表面产生明显的保护膜,而在富盐空气下的陶瓷,72 h内介电性能变化范围小,表面没有明显的保护膜产生,但具有一定的腐蚀痕迹。82 nF的MLCC放置在海水及富盐空气72 h内高频(10^(5)~10^(6)Hz)电容值及介电损耗变化明显,这由盐分浸入内部结晶所导致,但其表面同样没有保护膜产生,这可能与电容器表面的氧化物涂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陶瓷 Ni-BaTiO_(3)MLCC 腐蚀机理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与铌酸钾钠无铅压电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明浩 花开慧 +4 位作者 曾群 邸博 郑愚 汪洪祥 张国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694,共11页
钛酸钡(BaTiO_(3))和铌酸钾钠(K_(0.5)Na_(0.5)NbO_(3))压电陶瓷因具有环境友好、电学性能良好、居里温度较好等优势而成为国际高新技术材料研究的前沿热点,有望替代部分铅基压电陶瓷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的电子器件中。本... 钛酸钡(BaTiO_(3))和铌酸钾钠(K_(0.5)Na_(0.5)NbO_(3))压电陶瓷因具有环境友好、电学性能良好、居里温度较好等优势而成为国际高新技术材料研究的前沿热点,有望替代部分铅基压电陶瓷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的电子器件中。本文综述了BaTiO_(3)和K_(0.5)Na_(0.5)NbO_(3)压电陶瓷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构造相界调控压电性能、BaTiO_(3)基压电陶瓷的材料体系设计、K_(0.5)Na_(0.5)NbO_(3)基压电陶瓷的热稳定性及改善、压电陶瓷的新型成型及烧结工艺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和总结,并展望了两种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发高性能无铅压电陶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K_(0.5)Na_(0.5)NbO_(3) BaTiO_(3) 相界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掺杂调控BiFeO_(3)-BaTiO_(3)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蓝馨 王芳 +6 位作者 周治 李双池 左鑫 李凌峰 杨柳 谭启 陈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3,共11页
用于监测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高温部件振动状态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需要一种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而电子元器件的无铅化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种Gd/Mn共掺杂的BF-BT((0.67BiF... 用于监测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高温部件振动状态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需要一种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而电子元器件的无铅化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种Gd/Mn共掺杂的BF-BT((0.67BiFeO_(3)-0.33Ba_(1-x)Gd_(x)TiO_(3))+0.5%(质量分数)MnO_(2),x=0~0.02)高温无铅压电陶瓷,并研究Gd^(3+)掺杂浓度(x)对BF-BT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压电性能、介电弛豫行为及交流阻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一钙钛矿结构,三方相(R)和四方相(T)共存,且T相含量随x增加而增加;适量的Gd^(3+)(x<0.02)固溶进入钙钛矿点阵之中能够促进BF-BT陶瓷晶粒的生长。掺杂Gd^(3+)的样品表现出增强的弛豫相变行为,相变温度(T_m)随x的增加而减小,而介电弛豫程度(ΔT_(relax))随x的增加而增大。采用R-CPE等效电路模型对BF-BT陶瓷的高温复阻抗谱(Cole-Cole图)进行拟合分析,发现样品在高温下的交流阻抗主要来自晶界的贡献。并且随着Gd^(3+)掺杂浓度的提高,样品的介电弛豫激活能不断增大,证实Gd^(3+)取代Ba^(2+)减少了晶格中氧空位浓度的施主掺杂效应。综合来看,x=0.01的样品具有最优的电学性能:T_(C)=425℃,d_(33)=126 pC/N,k_(p)=25.9%,tanδ=0.059,有望作为一种合适的高温压电材料被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O_(3)-BaTiO_(3) 高温无铅压电陶瓷 离子掺杂 介电弛豫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表面 Al_(2)O_(3) 基陶瓷绝缘涂层的粗糙度预测
11
作者 徐钰淳 朱建辉 +5 位作者 师超钰 王宁昌 赵延军 张高亮 乔帅 谷春青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为了提升轴承表面Al_(2)O_(3)基陶瓷绝缘涂层的粗糙度预测精度,提出基于光谱共焦原理的砂轮表面测量及磨粒特征参数量化方法,以砂轮表面的磨粒特征参数K,砂轮线速度vs,工件进给速度f,切削深度ap及法向磨削力F为输入参数,建立能够直接反... 为了提升轴承表面Al_(2)O_(3)基陶瓷绝缘涂层的粗糙度预测精度,提出基于光谱共焦原理的砂轮表面测量及磨粒特征参数量化方法,以砂轮表面的磨粒特征参数K,砂轮线速度vs,工件进给速度f,切削深度ap及法向磨削力F为输入参数,建立能够直接反映砂轮表面时变状态的工件表面粗糙度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已知磨削样本及砂轮磨损后的4组未知样本对网络预测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已知样本的BP网络模型粗糙度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规律及数值较为一致,其网络输出误差均<±0.04μm;4组未知样本的网络预测精度下降,但其相对误差最大值的绝对值不超过20.00%。建立的包含砂轮表面磨粒特征参数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适应砂轮磨粒磨损时变状态下的轴承表面Al_(2)O_(3)基陶瓷绝缘涂层的粗糙度预测,且其对未知样本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基陶瓷 绝缘涂层 粗糙度预测 BP神经网络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O_3基导电陶瓷高温电阻率的测试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友芬 孙根生 +2 位作者 武世民 黄芝英 顾学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研究了不同组成的La2O3基导电陶瓷的高温电阻率,结果表明:(La2O3)1-a·(X2O5)a·CuO及(La2O3)1-2a·(X2O5)2a·CuO具有较低的高温电阻率。由于兼有金属导电机制和半... 研究了不同组成的La2O3基导电陶瓷的高温电阻率,结果表明:(La2O3)1-a·(X2O5)a·CuO及(La2O3)1-2a·(X2O5)2a·CuO具有较低的高温电阻率。由于兼有金属导电机制和半导体导电机制,且两种导电机制随温度变化的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陶瓷 惰性阳极 高温电阻率 氧化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铅含量对富铅气氛烧结的Pb(Zn_(1/3)Nb_(2/3)O_(3)基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屈绍波 裴志斌 +1 位作者 冯大毅 田长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30-631,共2页
从不同含量的PbO初始粉体出发并在烧结时维持铅气氛的情况下,用二次合成法制备了0.75Pb(Zn1/3Nb2/3)O3-0.15BaTiO3-0.10PbTiO3三元系固溶体陶瓷,研究了初始粉体中不同的氧化铅含量对在铅气氛条件下烧结的该体系陶瓷的介电性能的影响。... 从不同含量的PbO初始粉体出发并在烧结时维持铅气氛的情况下,用二次合成法制备了0.75Pb(Zn1/3Nb2/3)O3-0.15BaTiO3-0.10PbTiO3三元系固溶体陶瓷,研究了初始粉体中不同的氧化铅含量对在铅气氛条件下烧结的该体系陶瓷的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富铅气氛的作用下,微量氧化铅欠缺的初始粉体所制备出的陶瓷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尤其是当初始粉体中氧化铅欠缺5%时的陶瓷具有最大的峰值介电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Zn_(1/3)Nb_(2/3)O_(3)基陶瓷 富铅气氛 氧化铅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性能氢气传感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定全 余萍 +4 位作者 朱建国 杜若昕 彭商强 李平 庄宇荔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8-270,共3页
报道了本项目组发明的Al2O3基新型高性能半导体陶瓷气体传感器材料及用以制造氢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结果。这类新型气体传感器具有工作温度低、气体选择性好、检测灵敏度与气体浓度呈近似线性关系、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快、抗湿性能好... 报道了本项目组发明的Al2O3基新型高性能半导体陶瓷气体传感器材料及用以制造氢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结果。这类新型气体传感器具有工作温度低、气体选择性好、检测灵敏度与气体浓度呈近似线性关系、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快、抗湿性能好等明显优点,可望进行工业规模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传感器 传感器 氧化铝基陶瓷 气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温和高频领域的PbTiO_3基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洪地 王成建 马洪磊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主要研究用于高温和高频领域的 Pb Ti O3基陶瓷的制备工艺、主要性质、显微结构、电导机制及其应用。 Pb Ti O3基陶瓷的性质是与此种陶瓷的制备工艺 ,显微结构和电导机制紧密相关的。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制备工艺 掺杂元素 固溶体 钛酸铅 电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SrPb)TiO_3基陶瓷热敏特性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素华 龚红宇 +2 位作者 李球生 赵宗昱 杨萍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0-63,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升温制度及降温方式对(SrPb)TiO3基陶瓷热敏特性的影响。指出,烧结温度是影响材料最低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升温过程中的升温制度、降温方式分别对材料的正、负温度系数影响较大。
关键词 钛酸锶铅 正交试验 烧结 工艺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2O3基导电陶瓷室温电阻率的测试与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友芬 黄芝英 +2 位作者 孙根生 武世民 顾学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主要研究La2O3基导电陶瓷的组成对其烧结性能及室温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关键词 导电陶瓷 室温 电阻率 三氧化二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系PTCR半导体陶瓷烧结过程的计算机模拟Ⅰ.烧结初期的动力学方程及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道礼 翁广安 +1 位作者 龚树萍 周东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5-637,642,共4页
研究了BaTiO3 系PTCR半导体陶瓷的烧结机理 ,建立了综合作用机制下的烧结初期的动力学方程 ,并对烧结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得到了BaTiO3
关键词 钛酸钡系PTCR陶瓷 计算机模拟 烧结初期 晶粒生长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La对PMN基陶瓷电致应变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祖培 田长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8,共4页
采用NaCl KCl熔盐法制备了掺镧的PMN基陶瓷并研究镧掺杂对PMN基陶瓷的相结构、介电性能、电致伸缩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镧含量的增加,陶瓷的钙钛矿相含量、介电常数、纵向电致应变逐渐减小,但陶瓷的介电性能和电... 采用NaCl KCl熔盐法制备了掺镧的PMN基陶瓷并研究镧掺杂对PMN基陶瓷的相结构、介电性能、电致伸缩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镧含量的增加,陶瓷的钙钛矿相含量、介电常数、纵向电致应变逐渐减小,但陶瓷的介电性能和电致应变的温度稳定性却得到了改善.分析了掺镧改善其温度稳定性的原因,是由于掺镧增加了A位、B位成分不均匀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N基陶瓷 镧掺杂 电致应变 温度稳定性 熔盐法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系PTCR半导体陶瓷烧结过程的计算机模拟Ⅱ.烧结中后期及奥氏熟化过程中的晶粒生长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道礼 翁广安 +1 位作者 龚树萍 周东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8-642,共5页
对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法的Q StatesPotts模型进行了修正 ,用于模拟BaTiO3 系PTCR半导体陶瓷烧结中后期的晶粒生长和奥氏熟化过程以及液相性质对晶粒生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在含有液相的二相系统 ,钛酸钡半导瓷样品在12 40℃附近... 对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法的Q StatesPotts模型进行了修正 ,用于模拟BaTiO3 系PTCR半导体陶瓷烧结中后期的晶粒生长和奥氏熟化过程以及液相性质对晶粒生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在含有液相的二相系统 ,钛酸钡半导瓷样品在12 40℃附近体积收缩率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值 ,以后的保温阶段是在液相控制下的晶粒生长和致密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系PTCR陶瓷 计算机模拟 烧结中后期 奥氏熟化 晶粒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