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制备及磁光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 李娜 朱忠丽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Pr_(6)O_(11),Ho_(2)O_(3),Dy_(2)O_(3))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研究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对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的结构、物...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Pr_(6)O_(11),Ho_(2)O_(3),Dy_(2)O_(3))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研究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对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的结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磁光性质的影响。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后,玻璃的密度、折射率和Verdet常数均有所增加。随着入射光波长和温度的增加,玻璃的Verdet常数的绝对值逐渐降低。在温度为298.15 K、入射光波长633 nm的条件下,当Tb_(2)O_(3)和Ho_(2)O_(3)的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40%和1%时,玻璃的Verdet常数达到-156.45 rad(/T·m),高于商用的Tb_(3)Ga5O_(12)晶体(-134 rad(/T·m));温度为298.15 K和入射光波长为515 nm时,玻璃的Verdet常数达到-189.80 rad(/T·m),这表明其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2)O_(3)-B_(2)O_(3)-ZnO-TiO_(2)玻璃 tb^(3+)掺杂 Verdet常数 磁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掺杂BaO-3SiO_2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晶晶 王喜贵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61-1567,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稀土Tb3+掺杂的以BaO-3SiO2为基质的发光材料,通过DTA-TG、IR、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图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DTA-TG测试表明,615℃时材料发生晶型转变;IR光谱显示,材料除形成Si-O-Si键...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稀土Tb3+掺杂的以BaO-3SiO2为基质的发光材料,通过DTA-TG、IR、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图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DTA-TG测试表明,615℃时材料发生晶型转变;IR光谱显示,材料除形成Si-O-Si键外,主要形成Ba-O-Si和Ba-O键;XRD进一步测试证明,主要形成BaSiO3晶体结构。SEM显示,晶体呈四面体和多面体颗粒结构。激发和发射光谱图显示,Tb3+在BaO-3SiO2基质中的掺杂量为2.50mol%,退火温度为800℃,即材料主要以BaSiO3晶体存在时发光最好。即在544 nm监测波长下,测得的最佳激发波长为紫外光248 nm,即在248 nm光激发下,材料发射强度高、单色性好的绿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bao-3sio2∶tb3+ 退火 激发波长 发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耐温性能
3
作者 侯建业 张忠伦 +2 位作者 付晓晴 王明铭 刘振森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在高温下的隔热性能,以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SiO_(2)前驱体溶液,将遮光剂Fe_(2)O_(3)粉末添加到SiO_(2)前驱体溶液中,结合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探究Fe_(2)O_(3)遮光剂的添... 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在高温下的隔热性能,以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SiO_(2)前驱体溶液,将遮光剂Fe_(2)O_(3)粉末添加到SiO_(2)前驱体溶液中,结合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探究Fe_(2)O_(3)遮光剂的添加(Fe_(2)O_(3)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5%、1.0%和3.0%)对气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1)Fe_(2)O_(3)添加到气凝胶中,不会影响气凝胶的形貌;Fe_(2)O_(3)的添加抑制了材料因高温造成的质量损失,提高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2)温度低于800℃时,Fe_(2)O_(3)外加量为0.5%(w)的试样,其热导率最低,隔热性能最好;而在800~1000℃温度下,Fe_(2)O_(3)外加量为1%(w)的试样,其热导率最低,仍保持较好的纳米多孔结构。3)通过控制Fe_(2)O_(3)外加量,可以得到适用于不同温度段的复合气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 遮光剂 孔结构 热导率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7
4
作者 左成钢 卢安贤 +2 位作者 肖卓豪 李秀英 朱立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22-1528,共7页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技术制备Ce3+和Tb3+掺杂的BaO-La2O3-B2O3-SiO2玻璃,并测试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e3+在5d-4f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基础玻璃掺Ce3+后吸收截止边明显红移;掺Ce3+的BaO-La2O3-B2O3-SiO2玻璃的荧光...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技术制备Ce3+和Tb3+掺杂的BaO-La2O3-B2O3-SiO2玻璃,并测试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e3+在5d-4f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基础玻璃掺Ce3+后吸收截止边明显红移;掺Ce3+的BaO-La2O3-B2O3-SiO2玻璃的荧光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410nm附近的宽带,对应于Ce3+的5d-4f跃迁;由于SiO2比B2O3的光碱度大,玻璃的荧光发射波长,体现出随硼硅比的降低而略有红移;还原性气氛有利于提高玻璃中Ce3+的含量,从而增强发光强度;对Ce3+和Tb3+共掺玻璃,Ce3+和Tb3+在波长200~311nm间有激发带重叠,因存在竞争吸收,导致以此区间波长激发时Tb3+的发光有所减弱;Ce3+和Tb3+在311~444nm间也有激发带(或激发带与发射带)部分重叠,因Ce3+和Tb3+之间存在的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导致Ce3+强烈敏化Tb3+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 tb3+ bao-La2O3-B2O3-sio2玻璃 闪烁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颗粒Gd_2O_3:Tb^(3+)/SiO_x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欧梅桂 蔡少韩 +1 位作者 杨春林 Pascal Perriat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58,共5页
以二甘醇为溶剂合成Gd2O3:Tb3+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包覆聚硅氧烷层,得到核壳结构纳米颗粒Gd2O3∶Tb3+/SiOx。为了研究Tb3+离子掺杂浓度对纳米颗粒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几种不同Tb3+掺杂浓度进行纳米颗粒的合成,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检测... 以二甘醇为溶剂合成Gd2O3:Tb3+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包覆聚硅氧烷层,得到核壳结构纳米颗粒Gd2O3∶Tb3+/SiOx。为了研究Tb3+离子掺杂浓度对纳米颗粒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几种不同Tb3+掺杂浓度进行纳米颗粒的合成,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包裹聚硅氧烷层后的Gd2O3∶Tb3+纳米颗粒分散较好,聚硅氧烷层不会减弱Gd2O3∶Tb3+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能。Tb3+掺杂浓度对核壳结构纳米颗粒Gd2O3∶Tb3+/SiOx的发光存在浓度猝灭现象,猝灭摩尔分数为5%。这种具有发光特性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可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探针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GD2O3 tb3+ sioX tb3+掺杂浓度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激发Ba_2SiO_4∶Gd^(3+),Tb^(3+)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肖林久 耿艳丽 +3 位作者 谢颖 姜新东 崔永强 汪书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4-64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被紫外光激发的Ba_2SiO_4∶Gd^(3+),Tb^(3+)荧光粉。考察了激活离子掺杂量等因素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FL)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Gd^(3+)和Tb^(...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被紫外光激发的Ba_2SiO_4∶Gd^(3+),Tb^(3+)荧光粉。考察了激活离子掺杂量等因素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FL)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Gd^(3+)和Tb^(3+)的特征吸收波长激发Ba_2SiO_4∶Gd^(3+),Tb^(3+)的发光性能。在275 nm(Gd^(3+):8S7/2→6IJ)激发下,检测到了Tb^(3+)的特征发射。通过对比不同Tb^(3+)掺杂量下Gd^(3+):~6P_(7/2)能级的衰减曲线,发现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该能级的荧光寿命不断缩短,表明样品中存在Gd^(3+)→Tb^(3+)的能量传递,传递方式为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在244 nm(Tb^(3+):4f^8→4f^75d^1)激发下,Gd^(3+)的掺入使得Tb^(3+)的~5D_3能级的发射逐渐减弱,5D4能级的发射增强。Gd^(3+)的掺入使得544 nm(~5D_4→~7F_5)处的特征发射增强了59%~128%,结合荧光衰减曲线得出Gd^(3+)的掺入对Tb^(3+)能级中~5D_3→~5D_4与~7F_6→~7F_0交叉驰豫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能量传递 交叉驰豫 Ba2sio4∶Gd3+ 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Ca_2SiO_3Cl_2:Tb^(3+)单一基质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宁青菊 郭芳芳 乔畅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995-1997,200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不同浓度Tb3+掺杂的Ca2SiO3Cl2∶mTb3+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多色谱(415、440、460、486、544、595、619和700 nm)混合后发射白光。随着...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不同浓度Tb3+掺杂的Ca2SiO3Cl2∶mTb3+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多色谱(415、440、460、486、544、595、619和700 nm)混合后发射白光。随着Tb3+浓度的增加,蓝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绿光不断增强,红光不断减弱,当m=0.003时荧光粉的色坐标为x=0.3174,y=0.3485,非常接近标准白光(x=0.33,y=0.33),样品呈现色温TC=6161K的正白色发光。Ca2SiO3Cl2∶Tb3+是一种具有良好白光发射的LED用单一基质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sio3Cl2∶tb3+ 白光LED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含量对Tb^(3+)掺杂ZnO-B_2O_3-SiO_2玻璃余辉性能及光致变色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智宇 周晓辉 +2 位作者 张朋越 樊先平 钱国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共4页
选择制备了Tb_(3+)掺杂的不同ZnO含量、组成为xZnO-[(100-x)/2]B_2O_3-[(100-x)/2]SiO_2(x=55,60,65,70)的ZBS玻璃。并通过光致发光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热释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系统地研究了该玻璃系统的余辉发光特性和光致变色... 选择制备了Tb_(3+)掺杂的不同ZnO含量、组成为xZnO-[(100-x)/2]B_2O_3-[(100-x)/2]SiO_2(x=55,60,65,70)的ZBS玻璃。并通过光致发光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热释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系统地研究了该玻璃系统的余辉发光特性和光致变色现象。随着ZnO含量的增加,基质玻璃中Tb^(3+)的~5D_4→~7F_5跃迁对应的余辉发光强度增大、其寿命变长。热释光谱表明ZnO含量的提高没有形成新的陷阱,而是增加了陷阶的浓度导致余辉寿命增长。光致变色实验发现:不同样品在紫外照射后其变色程度随ZnO含量增加而增加。玻璃的变色主要由色心引起,本研究中ZnO含量的增加使玻璃基质中Zn离子相关的氧空位浓度增大,从而在紫外光照射后,具有不同陷阱能级深度的色心浓度也相应增加,最终导致了所观察到的余辉特性和光致变色特性的变化结果。另外,通过对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样品的透过率变化实验分析认为,陷观能级浅的色心对长余辉有贡献,能级深的将稳定存在于基质中,并对光致变色有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色心 余辉 陷阱能级 sio2 掺杂 跃迁 tb^3+ B2O3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BaO-TiO_2-3SiO_2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晶晶 王喜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以BaO-TiO2-3SiO2为基质的稀土Eu3+掺杂的发光材料,各材料的量比为n(Ba)∶n(Ti)∶n(Si)∶n(Eu)=1∶1∶3∶x。通过DTA-TG、IR、XRD、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DTA-TG测试表明,样品...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以BaO-TiO2-3SiO2为基质的稀土Eu3+掺杂的发光材料,各材料的量比为n(Ba)∶n(Ti)∶n(Si)∶n(Eu)=1∶1∶3∶x。通过DTA-TG、IR、XRD、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DTA-TG测试表明,样品在50~400℃之间出现明显失重现象,说明在此过程中凝胶中的吸附水、乙醇、醋酸等物质发生了脱附释放。IR光谱显示,制备的样品中主要存在Ti—O—Si和O—Si—O键。XRD测试证明,材料属于非晶态。激发和发射光谱图显示,材料制备的最佳退火温度为800℃,Eu3+的最佳掺杂比例为x(Eu)=5.75×10-3。在612 nm监测波长下,测得的最佳激发波长为紫外光395 nm和可见光465 nm,即在395 nm和465 nm光激发下,材料发射的红光单色性好且强度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bao-TiO2-3sio2∶Eu3+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和Na2WO4共掺杂SiO2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喜贵 李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Tb3+和Na2WO4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DTA-TG,IR,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Tb3+和Na2WO4共掺杂样品的主要结构为SiO2的网状结构。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Tb3+和Na2WO4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DTA-TG,IR,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Tb3+和Na2WO4共掺杂样品的主要结构为SiO2的网状结构。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探讨了Na2WO4对掺稀土离子的SiO2体系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30nm激发下,样品显示Tb3+的5D4—7Fj(j=4,5,6)和5D3—7Fj(j=4,5,6)发射光谱,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发射均匀的蓝绿色荧光,说明样品掺杂均匀且分散性较好。Na2WO4的掺入,并不影响Tb3+在SiO2基质中的发射峰的主要位置,但对发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敏化了5D4—7F6蓝色跃迁而猝灭了5D4—7F5绿色跃迁,使材料发射蓝绿色荧光。文章通过所得的能级图,对样品的跃迁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tb^3+和Na2WO4共掺杂sio2体系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掺杂ZnO-3SiO_2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晶晶 王喜贵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7-82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b3+掺杂的ZnO-3SiO2发光材料,通过DTA-TG、IR、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图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DTA-TG测试表明,20~400℃出现明显失重现象,说明在此过程中凝胶中的吸附水、乙醇等物质发生了脱附释放;...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b3+掺杂的ZnO-3SiO2发光材料,通过DTA-TG、IR、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图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DTA-TG测试表明,20~400℃出现明显失重现象,说明在此过程中凝胶中的吸附水、乙醇等物质发生了脱附释放;XRD测试证明,材料属于非晶态;SEM显示形成了表面光滑的四面体和多面体颗粒;IR光谱显示,样品制备过程中Si—O—Si桥氧键和非桥氧键的转变对材料的发光有较大影响。激发和发射光谱图显示,材料制备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0℃,Tb3+在ZnO-3SiO2基质中的掺杂量为2.75%(摩尔分数)时发光最好。在544nm监测波长下,测得的最佳激发波长为紫外光377nm,即在377nm光激发下,材料发射的绿光单色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ZnO-3sio2 tb3+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Gd^(3+),Tb^(3+),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涌前 王婷 +2 位作者 汪英杰 张科 陈小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0期21-25,40,共6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XRD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样品属单斜晶系。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r_2SiO_4:Gd^(3+),Tb^(3+),Eu^(3+)的激发光谱包括200~300nm的宽带吸收峰和Tb^(3+)、Eu^(3+)的系列吸收峰。在243nm、35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Tb^(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6(490nm,蓝绿光)、~5D_4→~7F_5(548nm,绿光)和~5D_4→~7F4(588nm,黄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Eu^(3+)的发射光谱由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252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_6(490nm,蓝绿光)、~5D_4→~7F_5 (548nm,绿光)、~5D_4→~7F_4(588nm,黄光)和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_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色坐标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的三色发光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sio4:Gd^3+ tb^3+ Eu^3+ 发光材料 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Yb^3+,La^3+)∶Gd2SiO5和(Yb^3+,Tb^3+)∶GdTaO4单晶生长及分凝研究
13
作者 宁凯杰 张庆礼 +1 位作者 孙敦陆 殷绍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7-821,827,共6页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尺寸为30 mm×50 mm的(Yb3+,La3+)∶Gd2SiO5单晶和尺寸为24 mm×57 mm的(Yb3+,Tb3+)∶GdTaO4单晶,用X射线荧光法测量了掺杂样品的组分浓度在晶体中的分布,拟合了掺杂离子的有效分凝系数,结果表明:Yb3+在Gd2...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尺寸为30 mm×50 mm的(Yb3+,La3+)∶Gd2SiO5单晶和尺寸为24 mm×57 mm的(Yb3+,Tb3+)∶GdTaO4单晶,用X射线荧光法测量了掺杂样品的组分浓度在晶体中的分布,拟合了掺杂离子的有效分凝系数,结果表明:Yb3+在Gd2SiO5晶体中的分凝系数为1.185(15),接近单位1,而La3+则为0.68(10),偏离单位1较多,对晶体的光学均匀性会有较大的影响;Yb3+和Tb3+在GdTaO4中的分凝系数为0.84(14)和0.84(5),接近单位1,对晶体的光学均匀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 La3+)∶Gd2sio5 (Yb3+ tb3+)∶GdTaO4 晶体生长 有效分凝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白色Sr2Al2SiO7:Ce^3+,Tb^3+磷光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文 宁桂玲 +1 位作者 林源 杨雪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18-120,共3页
研究溶胶-凝胶法合成Sr2Al2SiO7:Ce^3+,Tb^3+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Sr2Al2SiO7晶型结构的形成。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可以观察到合成粉体的微观结构,是由0.5-11μm烧结良好的规则颗粒组成。荧光分光光度测定了光谱... 研究溶胶-凝胶法合成Sr2Al2SiO7:Ce^3+,Tb^3+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Sr2Al2SiO7晶型结构的形成。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可以观察到合成粉体的微观结构,是由0.5-11μm烧结良好的规则颗粒组成。荧光分光光度测定了光谱特性。Ce^3+,Tb^3+共激活的Sr2Al2SiO7白色长余辉材料有4个发射光谱,其中包括:在414nm Ce^3+的特征光谱和在482,543和588nm Tb^3+的特征光谱。通过改变激活离子的组成可以观察到Tb^3+和Ce^3+之间的能量转移。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磷光体形成晶相更加完全,颗粒直径小、粉体松散,具有更强的发光起始强度和更优异的余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磷光体 Sr2A12sio7:Ce^3+ 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SiO_(2):Tb^(3+)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玉蒙 马业梅 +1 位作者 苏毅 李艳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4-1109,共6页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荧光材料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SiO_(2):Tb^(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在激发光谱图中,377 nm(7F 6-5L 10)处有一较强的激发峰,其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的5D 4-7F 5特征跃迁发射,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经过30天的材料稳定性测试,荧光强度下降速度仅为38 a.u/天,基本保持稳定,证实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tb^(3+) 荧光材料 制备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Gd2O3∶Tb^3+核壳微球的可控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杰 姜海峰 +3 位作者 高忆欣 王珊珊 高艳 曾晓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1207,共7页
采用简便的尿素辅助沉淀法将Gd2O3∶Tb^3+成功包覆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合成了尺寸均匀的球形SiO2@Gd2O3∶Tb^3+核壳发光材料,解决了稀土发光材料普遍存在的形貌可控性差和颗粒尺寸不均一等问题。利用XRD、SEM、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表征... 采用简便的尿素辅助沉淀法将Gd2O3∶Tb^3+成功包覆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合成了尺寸均匀的球形SiO2@Gd2O3∶Tb^3+核壳发光材料,解决了稀土发光材料普遍存在的形貌可控性差和颗粒尺寸不均一等问题。利用XRD、SEM、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测试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SEM照片和尺寸分布图显示,SiO2@Gd2O3∶Tb^3+粒子呈现均匀球形形貌,分散性良好,粒径约(608±18) nm。XRD图谱分析表明,600℃煅烧后,壳层Gd(OH)3CO3完全转变为立方相Gd2O3,结晶性良好,无杂相生成。同时,结合红外光谱推测了SiO2@Gd2O3∶Tb^3+核壳微球的形成机理,并得出Gd2O3∶Tb^3+壳层主要以Si-O-Gd键形式连接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在240 nm紫外光激发下,SiO2@Gd2O3∶Tb^3+核壳微球呈现绿光发射,其中,位于540 nm处的主峰归属于Tb^3+的5D4→7F5能级跃迁。不同Tb^3+掺杂浓度下的发射光谱表明,当Tb^3+掺杂浓度为4mol%时,SiO2@Gd2O3∶Tb^3+核壳微球的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寿命为1.55 ms,色坐标位于绿色区域,展现了良好的绿光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Gd2O3∶tb^3+ 核壳微球 尿素沉淀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对Tb3+掺杂ZnO1-xSx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岚 王喜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沉淀法,制备以ZnO1-xSx-SiO2为基质掺杂Tb3+发光材料,并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和结构,重点研究了SiO2掺入对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的掺入能显著地提高... 采用溶胶凝胶-沉淀法,制备以ZnO1-xSx-SiO2为基质掺杂Tb3+发光材料,并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和结构,重点研究了SiO2掺入对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的掺入能显著地提高ZnO1-xSx-SiO2∶Tb3+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并确定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77nm,最佳退火温度为800℃。结构研究确定了ZnO1-xSx-SiO2∶Tb3+发光材料中主要存在Si-O-Si键、Zn-S键和Si-O4基团,属于晶态。最后依据结构对材料发光机理进行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沉淀法 ZnO1-xSx-sio2∶tb3+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TiO_2/Si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NO_2^- 被引量:51
18
作者 金华峰 李文戈 +1 位作者 向纪明 唐吉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6-639,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NO- 2 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3+ / Ti O2 / Si O2 (ω( Fe3+ ) =1 .5 % ,m( Ti)∶ m( Si) =2∶ 1 )具有最佳活性 ,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结构 .Fe3+ 掺杂导致晶粒的增大 ,稳定性降低 ,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 ,有利于对低浓度 NO-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 TIO2/sio2 复合微粒 光降解 NO2- 纳米粉末 催化活性 环境污染物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铁掺杂 亚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法制备SO_4^(2-)/Fe_2O_3-SiO_2固体酸及其催化性能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东辉 李丹 +3 位作者 杨娟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77-1880,共4页
首次用硬脂酸法制备了 Fe2 O3 -Si O2 混合氧化物 ,经浸渍 H2 SO4后再焙烧得 SO2 - 4 /Fe2 O3 -Si O2 固体酸催化剂 .用 TEM,XRD,N2 吸附 /脱附和 TG-DT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制得的 Fe2 O3 -Si O2 混合氧化物具有多孔结构 ,... 首次用硬脂酸法制备了 Fe2 O3 -Si O2 混合氧化物 ,经浸渍 H2 SO4后再焙烧得 SO2 - 4 /Fe2 O3 -Si O2 固体酸催化剂 .用 TEM,XRD,N2 吸附 /脱附和 TG-DT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制得的 Fe2 O3 -Si O2 混合氧化物具有多孔结构 ,且随着 Si含量的增大 ,其比表面积明显增大 ,但孔径减小 .用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FE2O3 sio2 混合氧化物 硬脂酸 酯化反应 硫酸 负载型催化剂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硅 酯化反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覆超细CaCO_3的结构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岳林海 蔡菊香 华益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合成了表面包覆 Si O2 的超细 Ca CO3 。通过 XPS,XRD对包覆表面层结构的分析 ,证实了 Si O2 以无定形包覆于 Ca CO3 表面 ,并在其表面形成了 Si- O- Ca键。对 Si O2 包覆超细 Ca CO3 的机理分析结果可知 :Na2 Si O3 的加入量是影响包... 合成了表面包覆 Si O2 的超细 Ca CO3 。通过 XPS,XRD对包覆表面层结构的分析 ,证实了 Si O2 以无定形包覆于 Ca CO3 表面 ,并在其表面形成了 Si- O- Ca键。对 Si O2 包覆超细 Ca CO3 的机理分析结果可知 :Na2 Si O3 的加入量是影响包覆效率的重要因素 ,由于硅酸易自聚 ,控制 Si O2 与 Ca CO3 的重量比约为4 %~ 5 %时为包覆的最佳点 ;Ca CO3 晶粒度大小影响分散性能 ,进而影响包覆效率 ,分散性能好的包覆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机理 超细CACO3 sio2 超细碳酸钙 二氧化硅 无机表面改性 表面层结构 包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