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程温度对Sr_(2)SiO_(4):Eu^(3+)荧光粉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郑世燕 廖凌鑫 +1 位作者 庄琼 袁怡圃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构分析系统软件对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在电子结构的研究上,则是利用以同步辐射为光源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能谱进行分析.期许能从原子与电子结构的角度,获得制程温度与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发光强度间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以低温相存在.当制程温度升高时,Eu^(3+)在样品中的掺杂位置会受影响,体现在不对称率I的改变;虽然此举并不影响样品的发光波长,但会让样品的发光强度增强,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O 2p-Eu 4f/5d混合未占据态态密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siO_(4):Eu^(3%PLUs%) 光致发光光谱 X射线衍射 一般结构分析系统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Zn_(2)SiO_(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周海静 曹玉霞 +1 位作者 郭东洁 王兴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_(2)SiO_(4)晶体。在波长为465 nm的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图中存在五个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u^(3+)的^(5)D_(0)→^(7)F_(0) (579 nm)、^(5)D_(0)→^(7)F_(1) (592 nm)、^(5)D_(0)→^(7)F_(2) (615 nm)、^(5)D_(0)→^(7)F_(3) (653 nm)和^(5)D_(0)→^(7)F_(4) (703 nm)能级跃迁,其中,在615 nm处的发射峰最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u^(3+)掺量为8%时,粉体的发光强度取得最大值,Eu^(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经计算,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Eu^(3+)掺杂浓度为8%时,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最高,粉体所发光为暖红光,颜色纯度最大为8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Zn_(2)siO_(4)∶Eu^(3%PLUs%)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BaAl_(4)Sb_(2)O_(12)∶Eu^(2+)荧光粉合成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旋 周雪莲 +5 位作者 张钰 王泽 苏日力格 哈拉木吉 田启旭 朝克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3-761,共9页
白光LED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荧光粉是获得高性能白光LED的关键材料之一。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制备高性能的荧光粉是目前研究人员的一个挑战性工作。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加入助熔剂H_(3)BO_(3)、NH_(4... 白光LED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荧光粉是获得高性能白光LED的关键材料之一。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制备高性能的荧光粉是目前研究人员的一个挑战性工作。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加入助熔剂H_(3)BO_(3)、NH_(4)Cl、SrF_(2)、LiF和BaF_(2),成功制备了BaAl_(4)Sb_(2)O_(12)∶Eu^(2+)(BASO∶Eu^(2+))荧光粉。通过晶体结构分析、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荧光寿命分析,表明过量的Sb_(2)O_(3)能够有效地将Eu^(3+)还原成Eu^(2+),提高Eu^(2+)在563 nm处的荧光强度约12.5倍,内量子效率(IQE)可以达到96.14%。另外,还研究了不同助熔剂对荧光粉晶体结构、荧光强度以及内量子效率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的方法简单,避免使用具有一定危险的还原性气体烧结,易于工业化应用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al_(4)sb_(2)O_(12)∶Eu^(2%PLUs%) 还原作用 助熔剂 白光L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促进S型NiCr_(2)O_(4)/孪晶Cd_(0.5)Zn_(0.5)S同质异质结光催化产氢
4
作者 田静卓 官朝红 +2 位作者 胡浩斌 刘恩周 杨东元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6,共14页
同时提升体相和表面电荷分离与利用效率对于实现高效光催化析氢反应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溶剂蒸发策略,将NiCr_(2)O_(4)纳米片负载于孪晶Cd_(0.5)Zn_(0.5)S(T-CZS)纳米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NiCr_(2)O_(4)/T-CZS复合材料。经过优化,6%NiCr... 同时提升体相和表面电荷分离与利用效率对于实现高效光催化析氢反应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溶剂蒸发策略,将NiCr_(2)O_(4)纳米片负载于孪晶Cd_(0.5)Zn_(0.5)S(T-CZS)纳米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NiCr_(2)O_(4)/T-CZS复合材料。经过优化,6%NiCr_(2)O_(4)/T-CZS在以聚乳酸(PLA)塑料为牺牲剂的NaOH溶液中析氢速率(r(H_(2)))达到81.4 mmol·h^(-1)·g^(-1),这一显著提升主要归因于T-CZS由纤锌矿Cd_(0.5)Zn_(0.5)S(WZ-CZS)和闪锌矿Cd_(0.5)Zn_(0.5)S(ZB-CZS)组成,二者能带结构存在微小差异,使得WZ-CZS与ZB-CZS之间及T-CZS与NiCr_(2)O_(4)之间形成了S型电荷转移路径,从而促进了体相和界面电荷快速分离,确保了具有强还原能力的电子参与析氢反应(HER)。此外,借助NiCr_(2)O_(4)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增强了体系对紫外-可见-近红外光的吸收,产生的热电子进一步促进了HER。同时,NaOH溶液增强了空穴的氧化反应驱动力,间接提高了HER动力学。研究还发现,其它金属铬酸盐(MCrxOy),如CoCr_(2)O_(4)、AgCrO_(2)、Bi_(6)CrO_(12)、BaCrO_(4)、ZnCr_(2)O_(4)、CdCr_(2)O_(4)、CuCr_(2)O_(4)等,也能不同程度提高T-CZS析氢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同质异质结中体相与界面S型电荷转移路径能够实现高效光催化产氢与废塑料降解过程的有效协同,为解决能源与环境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孪晶Cd_(0.5)Zn_(0.5)s NiCr_(2)O_(4) s转移路径 同质异质结 废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吴咏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4,共8页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活性基团以及光生载流子重组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染料作为污染底物,评价可见光驱动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互相堆叠的形貌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实现了对MB的高效吸附;大比表面积、广泛的光谱吸收范围、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低的电荷传质阻力有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60min,MoS_(2)/pg-C_(3)N_(4)异质结对MB的降解率达到了99.0%,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等高活性自由基实现了对MB的高效降解。S型电荷转移机理有效保留了空穴和光电子的优异氧化和还原活性,交错的能带结构和内电场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_(3)N_(4) Mos_(2) 异质结 光催化 s型电荷转移机理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cheme活性炭负载g-C_(3)N_(4)/TiO_(2)光催化混凝土降解性能分析
6
作者 张典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为了解决抗生素废水污染和室内装修低浓度甲醛污染,采用简易的混合高温煅烧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g-C_(3)N_(4)/TiO_(2)(g-C_(3)N_(4)/TiO_(2)/AC)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TEM、UV-vis DRS和PL等技术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相晶型、元素... 为了解决抗生素废水污染和室内装修低浓度甲醛污染,采用简易的混合高温煅烧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g-C_(3)N_(4)/TiO_(2)(g-C_(3)N_(4)/TiO_(2)/AC)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TEM、UV-vis DRS和PL等技术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相晶型、元素组成、微观形貌、光谱响应范围和光生载流子重组等进行了表征。S-scheme异质结弯曲能带和内电场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拓宽了光谱吸收范围,有效保留了高活性的·O_(2)^(-)、h^(+)和·OH等活性基团,表现出优异的磺胺甲基噻唑(STZ)降解活性和稳定性,g-C_(3)N_(4)/TiO_(2)/AC投加量为1.0 mg和STZ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可见光照射30 min时STZ降解率为98.8%,明显优于g-C_(3)N_(4)、TiO_(2)和TiO_(2)/AC。g-C_(3)N_(4)/TiO_(2)/AC掺杂到环氧树脂涂料中合成了光催化涂料,通过空气喷枪均匀喷涂到混凝土表面得到光催化混凝土,光催化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甲醛降解活性和稳定性,g-C_(3)N_(4)/TiO_(2)/AC负载量为3%、甲醛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 mg/L、可见光照射180 min时,甲醛降解率达到了96.3%,有效实现了室内装修低浓度甲醛气体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TiO_(2) 光催化 混凝土 s-scheme电荷转移机制 抗生素降解 室内装修甲醛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BaAl_2S_4∶Eu^(2+)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申连春 于连香 +1 位作者 朱万春 田玉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78-1980,共3页
BaAl2S4∶Eu2+ nanoparticles with a size distribution of 50—150 nm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The particles were near spherical and had an intensive green emission when they were excited at 254 nm, after cal... BaAl2S4∶Eu2+ nanoparticles with a size distribution of 50—150 nm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The particles were near spherical and had an intensive green emission when they were excited at 254 nm, after calcining at 1000 ℃ in a mixture of H2S(volume fraction 10%)+N2(volume fraction 90%) for 1.5 h.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BaAl2S4∶Eu2+ has a cubic structure. The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show that emission was from the 4f65d4f7 transition of the activated Eu2+. The highest photoluminescence(PL) luminance is 420 cd/m2.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BaAl2S4∶Eu2+ could be used as photoluminescent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al2s4∶Eu2%PLUs%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ZnFe_(2)O_(4)/WO_(3)的构筑及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平 朱成才 +1 位作者 李艳阳 要红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通过在WO_(3)纳米片表面负载ZnFe_(2)O_(4)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系列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ZnFe_(2)O_(4)/WO_(3),并研究了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在没有助催化剂和牺牲剂的条件下,所制备的ZnFe_(2)O_(4)/WO_(3)复合材料可对CO_(2)与水蒸汽... 通过在WO_(3)纳米片表面负载ZnFe_(2)O_(4)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系列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ZnFe_(2)O_(4)/WO_(3),并研究了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在没有助催化剂和牺牲剂的条件下,所制备的ZnFe_(2)O_(4)/WO_(3)复合材料可对CO_(2)与水蒸汽进行光催化反应。优化后的材料光照5 h后CO_(2)还原产物CO和CH_(4)的产量分别为7.87和4.88μmol·g^(-1)。相对于单相组分,CO和CH_(4)的产量明显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ZnFe_(2)O_(4)和WO_(3)异质结的形成以及光生载流子的S型电荷传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光催化活性 ZnFe_(2)O_(4)/WO_(3) 异质结 s型电荷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TiFe_(2)O_(4)的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9
作者 龙星宇 肖明春 +4 位作者 杨瑶潇 韦万丽 谢灿 沈明香 杨宛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211,共9页
以氯化亚铁为铁源,硫酸钛为钛源,氨水作为沉淀剂,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硫掺杂钛铁尖晶石(S掺杂TiFe_(2)O_(4),SDTF)磁性纳米吸附剂,并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 以氯化亚铁为铁源,硫酸钛为钛源,氨水作为沉淀剂,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硫掺杂钛铁尖晶石(S掺杂TiFe_(2)O_(4),SDTF)磁性纳米吸附剂,并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分析,将其应用于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SDTF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达674.46mg/g,结果更符合Langmuir吸附,属单分子吸附;另外,该尖晶石纳米材料对刚果红经过5次循环吸附后,仍保持一定的吸附性能。因此,S掺杂的TiFe_(2)O_(4)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优良的吸附剂,可以潜在地应用于染料废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去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s掺杂TiFe_(2)O_(4) 刚果红 吸附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花状ZnIn_(2)S_(4)/CoWO_(4)S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可见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玉彤 王仕凯 +5 位作者 赵福萍 陈志合 赵丽杰 张大凤 葛博 蒲锡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1,共11页
通过合理设计异质结结构来加速光催化产氢反应在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ZnIn_(2)S_(4)(ZIS)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较负的导带位置,在光催化产氢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仍存在严重的光生载流子复合和团聚问题.为... 通过合理设计异质结结构来加速光催化产氢反应在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ZnIn_(2)S_(4)(ZIS)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较负的导带位置,在光催化产氢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仍存在严重的光生载流子复合和团聚问题.为此,首先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ZnIn_(2)S_(4)/CoWO_(4)(ZIS/CWO)S型异质结的能带结构及电子转移路径,并通过电子局域函数和电荷密度差分确定了异质结界面处的电子交换.随后,采用超声-搅拌-煅烧法将CWO纳米颗粒分散并负载到ZIS花球表面,获得了绣球花状ZIS/CWO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由于ZIS与CWO之间紧密的界面以及形成的内部电场,致使ZIS/CWOS型异质结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得到了有效分离,进而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效率.同时,实验结果确定了S型异质结的形成和载流子的传输路径,揭示了光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氢 s型异质结 ZnIn_(2)s_(4) CoWO_(4)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SiO_4:Eu^(3+)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盼来 杨志平 +2 位作者 王志军 熊志军 郭庆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9-18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2SiO4:Eu3+发光材料.测量了Sr2SiO4∶Eu3+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发射光谱主峰位于618nm处;监测618nm发射峰时,所得激发光谱主峰分别为320、397、464和518nm.研究了Sr2SiO4∶Eu3+材料在618nm的主发射峰强度随Eu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2SiO4:Eu3+发光材料.测量了Sr2SiO4∶Eu3+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发射光谱主峰位于618nm处;监测618nm发射峰时,所得激发光谱主峰分别为320、397、464和518nm.研究了Sr2SiO4∶Eu3+材料在618nm的主发射峰强度随Eu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Eu3+浓度的增大,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当Eu3+浓度为7%时(x),峰值强度最大;而后随Eu3+浓度的增大,峰值强度减小.在Eu3+浓度为7%的情况下,研究了电荷补偿剂Li+的掺杂浓度(x(Li+))对Sr2SiO4∶Eu3+材料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x(Li+)的增大,材料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Li+)为8%时,峰值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sr2siO4∶Eu^3%PLUs% 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锂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浛芮 吕鹤群 +2 位作者 曾春利 沈燕 彭拥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6-2725,共10页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刺人中、百会穴,并接电针仪治疗30 min。3次电针干预后取大鼠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METTL3过表达组与电针联合lncRNA H19过表达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氧糖剥夺2 h后再复氧、复糖24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电针血清、METTL3过表达慢病毒及lncRNA H19过表达慢病毒处理。本实验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和Na-F通透性检测血脑屏障模型的功能;比色法检测总RNA m6A修饰定量;Western blot检测METTL3、ZO-1、S1PR2、TLR4和NLRP3蛋白水平的表达;qPCR检测METTL3、ZO-1、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增高(P<0.01);Na-F值降低(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降低(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水平下调(P<0.01),ZO-1蛋白与mRNA表达上调(P<0.01)。与电针组相比,电针联合METTL3和lncRNA H19过表达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P<0.05);Na-F值增高(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增高(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上调(P<0.05),ZO-1蛋白与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电针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电针通过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下调S1PR2/TLR4/NLRP3通路,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针 血脑屏障 m6A甲基化 s1PR2/TLR4/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_2O_4:Eu^(2+),Dy^(3+) 被引量:15
13
作者 柴颂刚 张力 +2 位作者 石光 陈立宇 吕君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应用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功合成了SrA 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TEM观察表明晶体为长100 nm以上,直径小于30 nm的针形结构.进一步研究了炉温、硼酸和稀土加入量等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不同条件下生成的发... 应用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功合成了SrA 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TEM观察表明晶体为长100 nm以上,直径小于30 nm的针形结构.进一步研究了炉温、硼酸和稀土加入量等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不同条件下生成的发光材料的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用F-2500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亮度等特性.结果表明,硼酸和Dy3+的加入可以提高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合成 稀土 长余辉 sRAL2O4:EU^2%PLUs% DY^3%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Y_2O_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志平 李兴民 +2 位作者 杨勇 李旭 李盼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射光谱。通过与固相法制备的Y2O2S∶Eu3+,Mg2+,Ti4+长余辉材料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粒度基本相同的纯相Y2O2S基质晶体,但共沉淀...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射光谱。通过与固相法制备的Y2O2S∶Eu3+,Mg2+,Ti4+长余辉材料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粒度基本相同的纯相Y2O2S基质晶体,但共沉淀法样品的颗粒结构更松散。研究了Eu3+浓度对两种方法制备样品的谱线发射强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共沉淀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的样品中Eu3+的5D1→7F3较高能级跃迁的587.6 nm谱线强度随Eu3+浓度的变化,发现共沉淀法更有利于Eu3+均匀进入Y2O2S基质晶格而形成有效的发光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发射光谱 Y2O2s:EU^3%PLUs% MG^2%PLUs% Ti^4%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0D/2D界面的InOOH/ZnIn_(2)S_(4)空心球S型异质结用于增强光催化CO_(2)转化性能
15
作者 蔡佳星 徐文迪 +6 位作者 迟浩强 刘倩 高娃 史丽 刘敬祥 邹志刚 周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48,共2页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因其能够同时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并优化光催化剂的还原和氧化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CO_(2)转化中。尽管S型异质结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光催化CO_(2)转化性能仍然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其界面光生载流子迁移缓慢和光...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因其能够同时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并优化光催化剂的还原和氧化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CO_(2)转化中。尽管S型异质结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光催化CO_(2)转化性能仍然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其界面光生载流子迁移缓慢和光利用效率差。本文报道了一种具有0D/2D接触界面的InOOH/ZnIn_(2)S_(4)空心球S型异质结,以提高光催化CO_(2)转化性能。具体来说,空心球结构可以允许入射光在光催化剂内进行多重反射,以增强光利用效率。此外,0D/2D接触界面可以促进光生载流子在InOOH/ZnIn_(2)S_(4)空心球S型异质结上的迁移速率。结合原位光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和自由基捕获实验,确认了InOOH和ZnIn_(2)S_(4)上光生空穴和电子的空间分离,有利于高效利用光生载流子进行光催化CO_(2)转化。因此,优化后的InOOH/ZnIn_(2)S_(4)展示了比原始ZnIn_(2)S_(4)高出25.8倍的光催化CO_(2)转化性能。本工作展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用于提高S型异质结的界面光电荷载流子迁移和光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CO_(2)转化 s型异质结 ZnIn_(2)s_(4) 空心球 接触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l_2O_4∶Eu^(2+),Dy^(3+)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希艳 姜薇薇 +4 位作者 卢利平 刘全生 柏朝晖 王晓春 曹志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97-1401,共5页
采用溶胶鄄凝胶法制备了SrAl2O4∶Eu2+,Dy3+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和络合剂等对溶胶鄄凝胶形成的影响,研究了灼烧温度对SrAl2O4∶Eu2+,Dy3+晶相、颗粒尺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光谱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 采用溶胶鄄凝胶法制备了SrAl2O4∶Eu2+,Dy3+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和络合剂等对溶胶鄄凝胶形成的影响,研究了灼烧温度对SrAl2O4∶Eu2+,Dy3+晶相、颗粒尺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光谱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800℃时SrAl2O4晶相开始形成但没有发光,而在1100℃烧结的样品则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样品平均晶粒尺寸随灼烧温度升高而增加,平均晶粒尺寸为20~40nm。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在240,330,378和425nm的连续宽带谱,发光光谱是峰值在523nm的宽带谱,与SrAl2O4∶Eu2+,Dy3+粗晶材料相比,发光光谱发生了“红移”现象。样品的热释光峰值位于157℃,与SrAl2O4∶Eu2+,Dy3+粗晶材料相比,峰值向低温移动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RAL2O4:EU^2%PLUs% DY^3%PLUs% 纳米粉体 长余辉发光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碱金属碳酸盐提高空气中制备BaMgSiO_4∶Eu^(2+)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游潘丽 刘丽娟 +3 位作者 姚亚东 黄忠兵 廖晓明 尹光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14-2017,共4页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在空气中制备了一系列Eu2+掺杂的BaMgSiO4∶Eu2+发光材料,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及M2CO3(M=Li、Na、K)助溶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PL)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Eu2+进入...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在空气中制备了一系列Eu2+掺杂的BaMgSiO4∶Eu2+发光材料,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及M2CO3(M=Li、Na、K)助溶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PL)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Eu2+进入Ba(1)和Ba(2)位置有利于Eu2+在空气中稳定存在。M2CO3(M=Li、Na、K)助溶剂促进Eu3+离子在空气中还原成Eu2+离子,提高了BaMgSiO4∶Eu2+的发光强度。当Na2CO3用量为6%时,BaMg-SiO4∶Eu2+的发光强度达到还原气氛中制备的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 碱金属碳酸盐 BaMgsiO4∶Eu^2%PLUs% 助溶剂 Eu^2%PLUs%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光发光材料SrAl_2O_4:Eu^(2+),Dy^(3+)及其常温磷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玉奇 郑泽根 +3 位作者 黄佳木 周志明 罗东华 汤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29-1132,共4页
组成为SrAl2O4:Eu2+,Dy3+的稀土铝酸锶系蓄光发光材料(也称为超长余辉发光材料)是目前已开始广泛应用的第三代产品.
关键词 蓄光发光材料 sRAL2O4:EU^2%PLUs% DY^3%PLUs% 磷光光谱 二价铕 荧光光谱 铝酸锶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2SnO_4:Eu^(3+)的固相反应形成机理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符史流 尹涛 柴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7-651,共5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_(2-x)Eu_xSnO_4发光粉末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固相反应形成机理及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于CaCO_3和SnO_2(2:1)混合粉料,在1250℃进行固相反应时将优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相...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_(2-x)Eu_xSnO_4发光粉末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固相反应形成机理及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于CaCO_3和SnO_2(2:1)混合粉料,在1250℃进行固相反应时将优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相CaSnO_3,该相再与CaO继续反应生成最后稳定的目标相Ca_2SnO_4.Ca_(2-x)Eu_xSnO_4样品在240~360nm范围内存在着Eu^(3+)-O^(2-)电荷迁移吸收带,随着Eu^(3+)掺杂浓度(x=0.01~0.15)的增加,吸收带峰位从274nm红移至292nm附近.Ca_2SnO_4:Eu^(3+)发光体的发射以电偶极跃迁~2D_o-~7F_2为主导地位,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强的红光发射.在Ca_2SnO_4基质中,Eu^(3+)离子的多声子弛豫过程几率小,当Eu^(3+)掺杂浓度较低时,可以观察到来自于Eu^(3+)较高激发态能级~5D_2和~5D_1上的辐射跃迁.Eu^(3+)离子在同构的Ca_2SnO_4和Sr_2CeO_4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形状类似,但Ca_2SnO_4:Eu^(3+)的红光发射强度远大于Sr_2CeO_4:E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snO4:Eu^3%PLUs% 反应机理 光致发光 掺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x储存催化剂Pt/BaAl_2O_4-A1_2O_3的XAFS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新刚 孟明 +4 位作者 林培琰 黄志坚 伏义路 谢亚宁 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在不同载体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2O4-A12O3系列样品。用XRD,XANES,EXAFS,以及NSC(NO_x storage capacity)测定等手段对样品的...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在不同载体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2O4-A12O3系列样品。用XRD,XANES,EXAFS,以及NSC(NO_x storage capacity)测定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NO_x储存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样品中Ba物种是以BaAl2O4和BaCO3两种混合物相的形式存在,且伴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和Ba含量的降低,BaAl2O4物相的分散度变高,NO_x储存活性也随之提高,这表明BaAl2O4相的分散度与样品的NO_x储存性能密切相关,小颗粒的BaAl2O4相是NO_x的主要储存活性中心.在样品中,Pt物种以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其Pt—Pt壳层配位数较标样Pt粉有显著下降,Pt—Pt键长变短,出现了纳米收缩现象.高分散的小颗粒金属Pt原于簇为捕获和氧化NO_x的主要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Pt/baal2O4-Al2O3 铝酸钡 氧化铝 储存 XAFs 氮氧化物 铂催化剂 发动机 尾气治理 负载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