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掺杂β-Ga_(2)O_(3)导电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王淳 王坤 +2 位作者 宋相满 任林 张浩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6-1432,共7页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Mg-Al共掺杂、F-Zn共掺杂和N-Mg共掺杂β-Ga_(2)O_(3)三种体系的结构性质和电学性质,以期获得高性能共掺杂P型导电β-Ga_(2)O_(3)材料。结果表明,Mg-Al共掺杂和F-Zn共掺杂β-Ga_(2)O_(3...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Mg-Al共掺杂、F-Zn共掺杂和N-Mg共掺杂β-Ga_(2)O_(3)三种体系的结构性质和电学性质,以期获得高性能共掺杂P型导电β-Ga_(2)O_(3)材料。结果表明,Mg-Al共掺杂和F-Zn共掺杂β-Ga_(2)O_(3)仍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而N-Mg共掺杂β-Ga_(2)O_(3)为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三种共掺杂体系均具有较低的形成能。其中Mg-Al共掺杂β-Ga_(2)O_(3)体系形成能最低,表现出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该体系中,Mg-p和Al-p轨道推移价带顶向高能方向移动,并穿越费米能级,是三种掺杂体系中最有可能实现P型导电性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β-Ga_(2)O_(3) 第一性原理 P型导电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Eu^(3+)掺杂对KAlSi_(2)O_(6)基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之阳 王焕平 +5 位作者 华有杰 邓德刚 莫志伟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u^(3+)单掺杂和Eu^(3+)+La^(3+)双掺杂后红色荧光粉的物相均为白榴石相,未出现新相;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白榴石相由四方结构向立方结构转变。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KAlSi_(2)O_(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掺杂Eu^(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7时强度最大;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K_(0.93)AlSi_(2)O_(6)∶0.0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La^(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0.09时强度最大,比未掺杂La^(3+)时提升2倍以上。同时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和0.09 La^(3+)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寿命比单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时更长,色坐标由单掺杂Eu^(3+)时的橙色向红色移动,红色成分更明显,表现出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Eu^(3+)掺杂 La^(3+)掺杂 红色荧光粉 KAlSi_(2)O_(6) 荧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La^(3+)共掺杂TiO_2光电极对表面活性剂的光电催化降解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华 董慧曦 +1 位作者 刘运松 杨姗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8,4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La3+共掺杂TiO2/玻璃电极,并将其作为工作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金属Ag片为对电极,0.1 mol/L 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建立了三电极光电催化体系,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配制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进行降解。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La3+共掺杂TiO2/玻璃电极,并将其作为工作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金属Ag片为对电极,0.1 mol/L 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建立了三电极光电催化体系,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配制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进行降解。实验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Fe3+/La3+共掺杂TiO2/玻璃电极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实验同时考察了初始CODCr、外加偏压、电极面积、外加H2O2浓度以及涂覆层数对光电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初步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为:初始CODCr为20 mg/L,外加偏压为1.5 V,电极面积为44 cm2,外加H2O2浓度为55 mmol/L,涂覆层数为3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催化 TIO2薄膜 Fe3+/La3+掺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La^(3+)共掺杂纳米TiO_2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娟 王博 +2 位作者 张新磊 常加忠 王振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系列Fe3+/La3+共掺杂的纳米TiO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目标,测定其在紫外光下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3+,L...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系列Fe3+/La3+共掺杂的纳米TiO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目标,测定其在紫外光下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3+,La3+的掺杂能有效减小TiO2纳米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提高了TiO2纳米粉体的分散性;Fe3+/La3+共掺杂的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加,在紫外光下2h后,Fe3+/La3+共掺杂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TIO2 Fe3+/La3+掺杂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2+)共掺杂YPO_4∶Tb^(3+)荧光材料的水热合成与荧光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付兵 欧娅 +3 位作者 刘欢 顾曼琦 陈卓 杨锦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20,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Ba^(2+)共掺杂YPO4∶Tb^(3+)荧光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研究了合成样品的物相组成和荧光性能,并分析了Ba^(2+)掺杂量和反应体系pH值等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 采用水热法合成Ba^(2+)共掺杂YPO4∶Tb^(3+)荧光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研究了合成样品的物相组成和荧光性能,并分析了Ba^(2+)掺杂量和反应体系pH值等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H值和Ba^(2+)掺杂量直接影响所制备样品的结构与性能。少量Ba^(2+)(≤10%,原子分数,下同)共掺杂YPO4∶1%Tb^(3+)样品均为纯相四方晶系磷钇矿结构晶体,过量Ba^(2+)掺杂导致Ba_3(PO_4)_2杂质相的出现;pH值为6的水热环境下可获得高结晶度的单一相Ba^(2+)、Tb^(3+)共掺杂YPO4样品。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PO4∶1%Tb^(3+),x%Ba^(2+)样品可被225nm的紫外光有效地激发而发射出强烈的Tb^(3+)特征的黄绿色光。一定量的Ba^(2+)共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YPO4∶1%Tb^(3+)样品的荧光性能,但过量(高于10%)的Ba^(2+)掺杂又会导致Tb^(3+)的荧光猝灭现象出现,最佳的Ba^(2+)共掺杂量为10%。所制备的YPO4∶1%Tb^(3+),10%Ba^(2+)样品在225nm紫外光激发下位于545nm处的发射带强度是YPO4∶1%Tb^(3+)样品的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PO4∶Tb3+/Ba2+ 掺杂 水热法 荧光 稀土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2+)-Nd^(3+)共掺杂型γ-Ce_(2)S_(3)大红色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飞阳 李月明 +2 位作者 王竹梅 沈宗洋 洪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6-473,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并根据摩尔比n(Ba)/n(Ce_(1-x)Ndx)=0.1(x=0,0.01,0.03,0.05,0.07,0.10)制备Ba^(2+)-Nd^(3+)共掺杂的γ-Ce_(2)S_(3)(缩写为γ-[Ba,Nd]-Ce_(2)S_(3))大红色料。以CS2为硫源在850℃下煅烧150 min,所得硫化产物为γ-[Ba,Nd]-C... 采用共沉淀法并根据摩尔比n(Ba)/n(Ce_(1-x)Ndx)=0.1(x=0,0.01,0.03,0.05,0.07,0.10)制备Ba^(2+)-Nd^(3+)共掺杂的γ-Ce_(2)S_(3)(缩写为γ-[Ba,Nd]-Ce_(2)S_(3))大红色料。以CS2为硫源在850℃下煅烧150 min,所得硫化产物为γ-[Ba,Nd]-Ce_(2)S_(3)(简写为S.Ndx),系统研究了Nd^(3+)掺杂量对S.Ndx物相组成、色度及Ba^(2+)-Nd^(3+)共掺杂对于S.Ndx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FE-SEM、EDS、XRD、HR-TEM、UV-vis、CIELAB比色法以及TG-DSC等测试手段对S.Ndx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x在0 mol-0.10 mol范围内变化时,在850℃下便可以得到纯γ相的S.Ndx。随着Nd^(3+)含量的增加,S.Ndx的禁带宽度从2.06 eV增加到2.14 eV,使色料颜色从红色变成橙红色,其色度值从L^(*)=32.95、a^(*)=30.39、b^(*)=24.34(S.Nd0.00)增加到L^(*)=34.89、a^(*)=37.91、b^(*)=38.19(S.Nd0.05),随后有所降低,这表明Ba^(2+)-Nd^(3+)共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色料的色度值,将S.Nd0.05样品在440℃的空气气氛中保温10min,处理后仍显示纯γ相,并表现出较好的色度(L^(*)=22.31、a^(*)=23.87、b^(*)=27.62),这表明Ba^(2+)-Nd^(3+)共掺杂可有效提高γ-[Ba,Nd]-Ce_(2)S_(3)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Ce_(2)S_(3) 大红色料 沉淀法 Ba^(2+)-Nd^(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e_2O_3共掺杂纳米TiO_2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立清 刘宗耀 +4 位作者 唐新村 唐琳 郭三霞 李海龙 何益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98-210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Fe2O3共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以锐钛矿存在的纳米颗粒,直观地显示了物质的形貌,掺杂B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Fe2O3共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以锐钛矿存在的纳米颗粒,直观地显示了物质的形貌,掺杂B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以二氯苯酚(DCP)为降解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分别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掺杂B能使吸收光谱红移至可见光区,而进一步掺杂Fe2O3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B/Fe2O3 溶胶-凝胶 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Ga^(3+)共掺杂SiO_2基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喜贵 于振友 +1 位作者 娜米拉 薄素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产生3条明显谱带,分别是576nm(5D0-7F0),588nm(5D0-7F1),612nm(5D0-7F2)。588nm(5D0-7F1)处的跃迁在800℃退火后发生猝灭,这是因为发光中心Eu3+的化学环境由于掺入Ga3+离子而发生了改变。Ga3+的共掺杂使材料在460nm处发射较强蓝光,在同一材料中实现了蓝色和红色的共发射。材料在460nm处蓝色荧光的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增大而先增强后减弱。Ga3+或Eu3+的掺入量不同时,除发射强度不同外,材料的发射谱图基本相同。通过实验还确定800℃的退火温度为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方法 Eu^3+和Ga^3+掺杂SiO2发光材料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共掺杂SrTiO_3/TiO_2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3 位作者 梅泽民 李晓萍 孙大伟 杨殿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8,共7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iO_2纳米纤维为基质和反应物,结合一步水热法制得Gd-N共掺杂SrTiO_3/TiO_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iO_2纳米纤维为基质和反应物,结合一步水热法制得Gd-N共掺杂SrTiO_3/TiO_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rTiO_3和TiO_2形成异质结能够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得到很好的分离,而Gd-N共掺杂产生新带隙,可以拓宽光谱响应范围至可见光区,并引起晶格缺陷,成为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浅势捕获阱。Gd-N共掺杂与异质结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SrTiO_3/TiO_2复合纳米纤维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掺杂SrTiO3/TiO2 复合纳米纤维 一步水热法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e和Al/Zr共掺杂Fe_2O_3催化剂用于煤焦油蒸汽催化裂解提质(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婷婷 李扬 +3 位作者 靳立军 王德超 姚德猛 胡浩权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6,I0002,共11页
蒸汽催化裂化(SCC)为煤焦油的提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本研究以Al/Ce和Al/Zr共掺杂Fe_2O_3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反应温度550℃、反应时间1 h下蒸汽催化裂化提质煤焦油的性能。催化剂表征显示掺杂的Fe_2O_3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 蒸汽催化裂化(SCC)为煤焦油的提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本研究以Al/Ce和Al/Zr共掺杂Fe_2O_3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反应温度550℃、反应时间1 h下蒸汽催化裂化提质煤焦油的性能。催化剂表征显示掺杂的Fe_2O_3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XPS表征表明,晶格氧是主要的活性氧物种,掺杂可以增加O^-的浓度。催化蒸汽裂化结果表明,Al/Ce和Al/Zr共掺杂可以提高Fe_2O_3催化活性。轻焦油(沸点低于360℃)在Fe AlZr1、Fe AlZr2、Fe AlCe1和Fe AlCe2上的产率分别为63. 2%、58. 1%、60. 2%和55. 1%,高于Fe_2O_3上的产率49. 7%。来自水蒸气解离和催化剂中的活性氧共同参与了煤焦油的改质。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O-含量是决定蒸汽催化裂化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蒸汽催化提质 掺杂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Er^(3+)-Yb^(3+)共掺杂Al_2O_3粉末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兴军 曹保胜 雷明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35-938,共4页
采用异丙醇铝 [Al(OC3H7) 3]为前驱体 ,溶胶 凝胶 (Sol gel)法制备Er3+ Yb3+共掺杂Al2 O3粉末 实验结果表明 :90 0℃烧结的粉末为固溶Er3+、Yb3+的γ (Al,Er,Yb) 2 O3相和少量θ (Al,Er,Yb) 2 O3相的混合物 Er3+ Yb3+共掺杂Al2 O3... 采用异丙醇铝 [Al(OC3H7) 3]为前驱体 ,溶胶 凝胶 (Sol gel)法制备Er3+ Yb3+共掺杂Al2 O3粉末 实验结果表明 :90 0℃烧结的粉末为固溶Er3+、Yb3+的γ (Al,Er,Yb) 2 O3相和少量θ (Al,Er,Yb) 2 O3相的混合物 Er3+ Yb3+共掺杂Al2 O3粉末具有中心波长为 1.5 33μm的光致发光 (PL)特性 1mol %Er3+和 1mol%Yb3+共掺杂的Al2 O3粉末的PL强度较 1mol %Er3+掺杂提高 2倍 ,半峰宽从 5 3nm增加到 6 3nm 随泵浦功率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Yb^3+掺杂 Al2O3粉末 溶胶-凝胶法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 La^3+掺杂对TiO2薄膜结构和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玲 王华 +1 位作者 许积文 周秀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425-2427,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考察了Fe^3+、La^3+掺杂对TiO2薄膜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表面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Fe^3+掺杂抑制了TiO2的晶相转变,促进了晶粒生长,扩大了光响应范围:L...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考察了Fe^3+、La^3+掺杂对TiO2薄膜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表面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Fe^3+掺杂抑制了TiO2的晶相转变,促进了晶粒生长,扩大了光响应范围:La^3+掺杂抑制了晶粒增长和晶相转变,薄膜的UV-Vis发生蓝移。最后提出了多相掺杂,多角度改性是提高薄膜光催化性能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Fe^3+、 La^3+掺杂 结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共掺杂对Li_(1.1)(Ni_(1/3)Co_(1/3)Mn_(1/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力 王先友 +2 位作者 罗旭芳 卓海涛 王希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24-72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正极材料层状Li1.1[Ni1/3Co1/3Mn(1/3-x)Mgx]O2-yFy(0≤x≤0.04,0≤y≤0.04)。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掺杂元素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正极材料层状Li1.1[Ni1/3Co1/3Mn(1/3-x)Mgx]O2-yFy(0≤x≤0.04,0≤y≤0.04)。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掺杂元素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氟掺杂后的样品具有单相的典型六方晶系结构,合成材料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在充放电倍率为0.1 C和电压范围为3.0 ̄4.3 V的条件下,与未掺杂样品相比,Li1.1[Ni1/3Co1/3Mn(1/3-0.04)Mg0.04]O2-0.04F0.04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58 mAh/g和91.3%,2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2.1%。Li1.1[Ni1/3Co1/3Mn(1/3-0.04)Mg0.04]O2-0.04F0.04是一种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1.1[Ni1/3Co1/3Mn(1/3-x)Mgx]O2-yFy 掺杂 溶胶-凝胶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和Na2WO4共掺杂SiO2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喜贵 李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Tb3+和Na2WO4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DTA-TG,IR,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Tb3+和Na2WO4共掺杂样品的主要结构为SiO2的网状结构。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Tb3+和Na2WO4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DTA-TG,IR,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Tb3+和Na2WO4共掺杂样品的主要结构为SiO2的网状结构。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探讨了Na2WO4对掺稀土离子的SiO2体系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30nm激发下,样品显示Tb3+的5D4—7Fj(j=4,5,6)和5D3—7Fj(j=4,5,6)发射光谱,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发射均匀的蓝绿色荧光,说明样品掺杂均匀且分散性较好。Na2WO4的掺入,并不影响Tb3+在SiO2基质中的发射峰的主要位置,但对发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敏化了5D4—7F6蓝色跃迁而猝灭了5D4—7F5绿色跃迁,使材料发射蓝绿色荧光。文章通过所得的能级图,对样品的跃迁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Tb^3+和Na2WO4掺杂SiO2体系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上转换发光的增强作用
15
作者 曹保胜 冯志庆 +2 位作者 董斌 何洋洋 李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6,111,共4页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1%Er^(3+)(摩尔分数,下同)、0%~2%Li^+共掺杂TiO_2粉末,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中心波长526nm、550nm的绿色和663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的相结构未产生影响,但...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1%Er^(3+)(摩尔分数,下同)、0%~2%Li^+共掺杂TiO_2粉末,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中心波长526nm、550nm的绿色和663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的相结构未产生影响,但极大增强了上转换发光强度。随Li^+共掺杂摩尔分数的逐渐增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Li^+摩尔分数为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分别比掺Er^(3+):TiO_2提高了约330倍、30倍和60倍。Er^(3+)、Li^+共掺杂TiO_2粉末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Li^+共掺杂不改变Er^(3+)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但破坏了Er^(3+)的局部晶体场对称性,影响了Er^(3+)内部4f能级的跃迁几率,导致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ER^3+ TiO_2 Li^+掺杂 溶胶-凝胶法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共掺杂K2La2Ti3O10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性能
16
作者 陈之善 董新法 +1 位作者 党海峰 林维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45-185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Cr单独掺杂和共掺杂K2La2Ti3O10光催化剂,以CH3OH为牺牲试剂,500W氙灯辐射下进行光催化分解水反应,通过检测产氢量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通过XRD、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DRS)、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Cr单独掺杂和共掺杂K2La2Ti3O10光催化剂,以CH3OH为牺牲试剂,500W氙灯辐射下进行光催化分解水反应,通过检测产氢量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通过XRD、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DRS)、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r掺杂K2La2Ti3O10扩大了光谱吸收范围,吸收光红移至可见光区(λ>400nm),光催化制氢活性显著提高。B、Cr共掺杂K2La2Ti3O10,共掺杂离子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可见光的响应,降低了K2La2Ti3O10表面的晶格氧含量,有利于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再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掺杂 K2LA2TI3O10 协同作用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共掺杂对Er^(3+)-Yb^(3+):TiO_2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同步增强研究(英文)
17
作者 曹保胜 何洋洋 +2 位作者 冯志庆 宋苗 董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8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强度同步增强。低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Li+固溶以及高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相变过程相继破坏了Er3+的晶体场对称性,导致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显著增强。结果表明共掺杂Li+是一种提高Er3+掺杂材料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Yb3+∶TiO2 Li+掺杂 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 晶体场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和Nb共掺杂Bi_4Ti_3O_(12)陶瓷材料电行为特性研究
18
作者 崔彩娥 陆志娟 黄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4,18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Pr和Nb共掺杂Bi4Ti3O12铁电陶瓷。利用XRD分析表征了样品物相结构,利用阻抗分析仪和铁电性能测量仪测试了样品的电性能,并通过对样品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Arrhenius拟合分析了材料的导电机理。结果表明:Pr和Nb已...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Pr和Nb共掺杂Bi4Ti3O12铁电陶瓷。利用XRD分析表征了样品物相结构,利用阻抗分析仪和铁电性能测量仪测试了样品的电性能,并通过对样品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Arrhenius拟合分析了材料的导电机理。结果表明:Pr和Nb已经完全固溶进入Bi4Ti3O12晶格中,制备的样品均为单一的层状钙钛矿结构。Nb的引入使样品的介电常数变大,介电损耗明显降低,但居里温度变化不大。在Nb掺杂量较小(x≤0.09)时,材料的剩余极化值随着Nb掺杂量增加而增大,当x=0.09时2Pr达到极大值为26μC/cm2,矫顽场为50.3kV/cm。这主要是由于高价态的Nb5+取代B位Ti4+能有效的抑制氧空位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9Pr0.9Ti3-xNbxO12+x/2 掺杂 电导率 铁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19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负载N、Fe^(3+)共掺杂TiO_2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萍华 高莉莉 +2 位作者 陈东辉 陈亮 黄满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5-59,共5页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N、Fe3+共掺杂TiO2进行负载化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载体粒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负载型光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对活性染料SumifixTQ-Blue的降解性能,采用X...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N、Fe3+共掺杂TiO2进行负载化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载体粒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负载型光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对活性染料SumifixTQ-Blue的降解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60~80目人造沸石为载体,400℃下焙烧2h、负载3次的负载型光催化剂(N/Fe3+/TiO2-沸石催化剂)对SumifixTQ-Blue具有较高的降解率;N、Fe3+共掺杂发挥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TiO2的紫外光吸收的同时也使其光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而多孔材料沸石的引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Fe^3+掺杂 人造沸石 TIO2光催化 模拟太阳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