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DC变换器Buck电路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进 何志琴 +1 位作者 杨睿琬 马文辉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100,共6页
首先运用状态空间法建立基于超级电容的双向DC/DC变换器Buck电路模式的数学模型,应用开关周期平均值以及欧拉公式对其进行分析,并引入小信号扰动,分离扰动并线性化后设计出Buck电路模型的控制方法—双闭环控制策略。最后搭建Simulink仿... 首先运用状态空间法建立基于超级电容的双向DC/DC变换器Buck电路模式的数学模型,应用开关周期平均值以及欧拉公式对其进行分析,并引入小信号扰动,分离扰动并线性化后设计出Buck电路模型的控制方法—双闭环控制策略。最后搭建Simulink仿真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其结果为超级电容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 buck 控制方法 双向DC/DC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ck电路的矩阵变换器风机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艳 黄灿英 +2 位作者 罗小青 万彬 李升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针对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控制困难和易受电网谐波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电路的矩阵变换器的风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利用Buck电路简化传统的三相-三相矩阵变换器控制策略来构造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将该矩阵变换器应用到永磁直驱... 针对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控制困难和易受电网谐波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电路的矩阵变换器的风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利用Buck电路简化传统的三相-三相矩阵变换器控制策略来构造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将该矩阵变换器应用到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并使用反馈线性化法来简化系统的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矩阵式变换器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且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 矩阵变换 风机 直接转矩控制 三相 反馈 永磁直驱 风力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Buck电路的改进MMC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覃峰 邵震霞 +3 位作者 欧阳可凤 王寅 肖建民 沈刚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40,共7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其拓扑结构中存在桥臂直通导致的电容短路等隐患。设计了一种基于双Buck电路的MMC变换器,即以双Buck电路而非桥式电路作为MMC变换器的基本单...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其拓扑结构中存在桥臂直通导致的电容短路等隐患。设计了一种基于双Buck电路的MMC变换器,即以双Buck电路而非桥式电路作为MMC变换器的基本单元。基于双Buck电路的MMC变换器消除了桥臂直通和体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对该拓扑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方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一种基于最大(小)值电容排序投切的控制方法,以实现电容电压的均衡控制,并在Saber平台上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变换 buck 桥臂直通 容投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uck软开关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7
4
作者 贾贵玺 张春雁 +1 位作者 肖有文 赵惠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7,共5页
Buck变换器在电力电子及传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减少其工作过程中的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Buck软开关电路拓扑结构图,将谐振电路与主开关并联,谐振过程则不受负载电流大小的影响;主开关导通前先使辅助开关导通,实... Buck变换器在电力电子及传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减少其工作过程中的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Buck软开关电路拓扑结构图,将谐振电路与主开关并联,谐振过程则不受负载电流大小的影响;主开关导通前先使辅助开关导通,实现了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和关断。本文详细分析了软开关过程,并推导了谐振电路参数和辅助开关最小占空比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电路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 软开关 谐振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潜电路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丘东元 涂文娟 +1 位作者 张波 黎剑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05-1510,共6页
潜电路是一种潜伏在系统中的路径或状态,仅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使系统出现非期望的功能.本文以一个降压式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为例,详细分析了潜电路出现时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利用电路能量守恒定理推导出变换器的潜电路特性以及潜电路发... 潜电路是一种潜伏在系统中的路径或状态,仅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使系统出现非期望的功能.本文以一个降压式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为例,详细分析了潜电路出现时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利用电路能量守恒定理推导出变换器的潜电路特性以及潜电路发生条件.得到潜电路出现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不再保持恒定,而是与电路参数、运行条件等密切相关,呈现出非预期特性的结论,并用实验结果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开关变换 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Buck电路软开关的设计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绪梁 于乐 罗耀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672,共6页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可分为: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和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中缓冲电感与电容的比值不再受到限制,能实现更宽的占空比,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针对非最小电压应...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可分为: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和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中缓冲电感与电容的比值不再受到限制,能实现更宽的占空比,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针对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展开研究,以Buck变换器为基础,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经研究验证了该缓冲电路可有效降低开关损耗,且具有将缓冲过程中存储的能量回馈给电源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无损软开关技术 最小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 非最小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 buck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M Buck-PFC电路的临界电感与波形畸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开卓 韦力 刘树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研究了Buck 变换器用于功率因素校正时输入电流波形的畸变,找出了功率因数及波形畸变的决定因素;分析了Buck-PFC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临界条件,并推导出了临界电感的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最后还给出了一个... 研究了Buck 变换器用于功率因素校正时输入电流波形的畸变,找出了功率因数及波形畸变的决定因素;分析了Buck-PFC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临界条件,并推导出了临界电感的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最后还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及其仿真和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 临界 波形畸变 buck-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ck-Boost电路的宽输出电压AC-DC电源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文城 刘尧 王秀荣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12期192-194,共3页
设计了一种宽输出电压的AC-DC开关电源,其主要特征是输出电压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任意调节,解决了传统的开关电源只能输出几个特定电压值的问题。该设计的核心是反激变换电路和Buck-Boost电路。分析了这两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并且给... 设计了一种宽输出电压的AC-DC开关电源,其主要特征是输出电压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任意调节,解决了传统的开关电源只能输出几个特定电压值的问题。该设计的核心是反激变换电路和Buck-Boost电路。分析了这两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实验表明,设计的电源能较好地实现了输出电压的宽范围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 宽输出 AC—DC 反激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降压电路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杰友 李海华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1-924,931,共5页
为了给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内部的数字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设计了一种3.3 V转换到1.2 V±25 mV的DC-DC降压(Buck)电路。电路采用恒定导通时间控制模式,包括片内集成的软启动电路、定时器、过零检测电路和死区时间控制电路。该Buck... 为了给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内部的数字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设计了一种3.3 V转换到1.2 V±25 mV的DC-DC降压(Buck)电路。电路采用恒定导通时间控制模式,包括片内集成的软启动电路、定时器、过零检测电路和死区时间控制电路。该Buck电路基于SMIC 0.13μm CMOS工艺实现,并已集成到物理层芯片内部。测试结果表明,电路能够实现3.3 V转换到1.2 V±25 mV的功能;带载电流为100.9 mA,转换效率达到91%;定时器产生的恒定导通时间为410 ns;启动过程中输出电压变化较为平稳,没有过冲,最后稳定在1.194 V±25.25 mV,启动时间为25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 开关稳压器 降压(buck)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 软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 MOSFET三电平Buck变换器电压尖峰抑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越 李蔚 +2 位作者 张泽 黄权威 彭霞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SiC MOSFET工作频率高,温度稳定性好,应用于三电平Buck变换器中可以减小系统损耗,提高系统效率,但SiC MOSFET的高频特性会使其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尖峰更为严重。针对该问题,分析了三电平Buck电路SiC MOSFET开关过程及瞬态电压尖峰产生机理... SiC MOSFET工作频率高,温度稳定性好,应用于三电平Buck变换器中可以减小系统损耗,提高系统效率,但SiC MOSFET的高频特性会使其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尖峰更为严重。针对该问题,分析了三电平Buck电路SiC MOSFET开关过程及瞬态电压尖峰产生机理;在传统的充放电型RCD吸收电路的基础上加以优化改进,设计了一种低损耗型RCD吸收电路作为电压尖峰抑制方法。首先,对充放电型RCD吸收电路和改进后的低损耗型RCD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损耗进行对比分析;其次,搭建了三电平Buck变换器实验装置,对吸收电容和电阻进行参数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低损耗型RCD吸收电路的有效性、参数设计的合理性;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带充放电型RCD吸收电路,带低损耗型RCD吸收电路的三电平Buck变换器具有更低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buck变换 寄生参数 压尖峰抑制 低损耗型RCD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源开关变换器电路的研究
11
作者 王玉 郭颖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针对燃料电池输出电压易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以及光伏电池输出电压随入射光的强弱和温度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燃料电池与太阳电池双能源并联运行的新型拓扑电路。用燃料电池与交错并联Boost开关变换器连接,可以有效减小燃料电池输出电流的纹... 针对燃料电池输出电压易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以及光伏电池输出电压随入射光的强弱和温度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燃料电池与太阳电池双能源并联运行的新型拓扑电路。用燃料电池与交错并联Boost开关变换器连接,可以有效减小燃料电池输出电流的纹波;用太阳电池与双向Buck-Boost开关变换器拓扑联接,不仅可以向负载提供电能,还可以对蓄电池充电,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同时用交错并联Boost电路与双向Buck-Boost电路并联为负载提供电能,既提高了电能质量又为负载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详细分析了该新型拓扑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燃料池发 交错并联 buck—Boost变换 源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Buck/Boost集成双有源桥三端口DC-DC变换器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孝峰 刘飞龙 +1 位作者 熊亮亮 王宝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3-82,共10页
在传统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基础上集成两个双向Buck/Boost电路,提出了一种双Buck/Boost集成双有源桥三端口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实现了桥臂开关管的复用,提高了功率密度。以光伏-蓄电池混合发电系统为例对该变换器拓扑进行分析,采用移相+... 在传统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基础上集成两个双向Buck/Boost电路,提出了一种双Buck/Boost集成双有源桥三端口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实现了桥臂开关管的复用,提高了功率密度。以光伏-蓄电池混合发电系统为例对该变换器拓扑进行分析,采用移相+PWM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移相角实现输入与输出端口间功率传输,通过调节占空比来匹配输入端口电压等级,以实现光伏端口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平衡蓄电池端口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稳态与软开关特性,该变换器较大程度地改善了传统移相控制下DAB在移相角较小时的软开关条件,使得在宽工作范围内能够实现所有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最后建立300W实验样机进行方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变换 双向buck/Boost 双有源桥 软开关 移相+PWM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建模与遗传算法的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凤艳 王友仁 +2 位作者 林华 崔江 姜媛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104,共6页
研究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特性分析与遗传算法参数求解的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方法。以Buck电路为例,建立了电路频域模型,选择电感输入电压、电路输出电压作为监测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监测信号进行频域分... 研究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特性分析与遗传算法参数求解的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方法。以Buck电路为例,建立了电路频域模型,选择电感输入电压、电路输出电压作为监测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监测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电路模型频率响应特性;依据电路频域模型及频响特性,选择适当的频率点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电路参数进行辨识。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频域模型 快速傅里叶变换 遗传算法 bu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氮化镓半桥结构的高可靠性差分电流补偿电平移位电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鹏 姜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61-2567,共7页
为了提高氮化镓半桥结构的抗dv/dt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氮化镓半桥结构的高可靠性差分电流补偿新颖电平移位电路.该电路在自举电容作用下,将0 V~5 V输入电压转换为35 V~40 V输出电压,并且在浮点电压快速变化过程中,输出的驱动电压均保... 为了提高氮化镓半桥结构的抗dv/dt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氮化镓半桥结构的高可靠性差分电流补偿新颖电平移位电路.该电路在自举电容作用下,将0 V~5 V输入电压转换为35 V~40 V输出电压,并且在浮点电压快速变化过程中,输出的驱动电压均保持稳定.电路采用电流镜结构传输信号,能够实现电平信号的快速传递,有效地减小传输延迟.对于浮点电压的快速变化导致移位电平器输出变化的问题,采用新颖的差分电流结构进行电流补偿,提高电路的抗dv/dt特性,获得高可靠性的输出电压.本电路基于标准0.35μm BCD工艺40 V的LDMOS耐压器件,对该电平移位电路在1 MHz频率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上升沿响应延迟为587.184 ps,下降沿响应延迟为832.144 ps,抗正的dv/dt变化为116 V/ns以及对负dv/dt变化不敏感,该电路具有高速,高可靠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平移位 流补偿 半桥结构 自举 降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混沌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东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890,共2页
以Twin-T电路和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电路(Memristor based Chaotic Circuit-MCC)为辅助,主要分析了数字控制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并将混沌应用到电力电子电路中,以达到性能优化的目的。通过在Twin-T电路中两个电容直接相连的连... 以Twin-T电路和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电路(Memristor based Chaotic Circuit-MCC)为辅助,主要分析了数字控制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并将混沌应用到电力电子电路中,以达到性能优化的目的。通过在Twin-T电路中两个电容直接相连的连接点上接入发光二极管元件,设计了一个新Twin-T混沌电路。以控制信号强度为分岔参数绘制分岔图,结果显示系统随控制信号强度增加经周期递加分岔步入混沌振荡。利用忆阻器元件取代蔡氏电路非线性二极管,结合分岔图、功率谱、最大Lya-punov指数等数值分析工具研究了系统分岔路径和双涡卷奇异吸引子结构。考虑到Twin-T电路优良的选频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Twin-T电路的陷波混沌控制器。此控制器包含了一个陷波滤波器和一个电压电流转换接口电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此控制器可以快速有效地将系统混沌控制到周期轨道上。超混沌系统具有至少两个大于零的Lyapunov指数,系统动态规律也更为复杂。通过修改MCC,设计了一个新的四阶超混沌电路。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计算系统的Lyapunv指数谱,结果显示系统在某些参数区间内具有两个Lyapunov指数的值大于零。目前对变换器电路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研究多集中在模拟控制方式下,对于数字控制方式产生的时间延迟和量化误差很少考虑。以一台数字控制同步Buck变换器(Synchronous Buck Converter-SBC)为研究对象,利用z域小信号模型分析了比例-积分补偿策略下系统的分岔行为。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函数等效出量化误差在控制环路引入的动态增益,并估算出系统的极限环区间。开关磁阻调速系统(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SRD)可以看作是包含运动部件的电力电子电路。由于其特殊的定转子双凸极结构,系统存在铁磁饱和、频繁换相等非线性特征。在假设相电感与相电流无关的基础上,对比了模拟和数字两种控制方式下SRD的分岔行为。考虑到线性模型精度不高的因素,设计了一个新的基于指数函数的磁链非线性模型,利用分岔图和功率谱分析工具研究了数字控制SRD非线性模型中的分岔和混沌行为。以MCC为测试对象,验证了相空间重构技术恢复系统原吸引子的有效性。采用互信息量和虚假邻点方法获取最佳重构时延和嵌入维数,同时结合G-P算法和小数据量方法计算了系统的分形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的Simulink仿真环境构建了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SRD系统,并计算其重构相空间的分形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模糊控制SRD系统存在较大范围的混沌区间。混沌信号的一些特殊性质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利用。以MCC电压信号作信号源,实现了SBC的混沌扩频。基于模糊控制SRD存在较大范围混沌区间这一研究结论,提出一种基于反馈转差变换率序列的SRD系统混沌扩频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此扩频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在开关频率及次谐波点的功率谱尖峰幅值。同时,分析数字控制SRD变换器不同单相故障下滤波电容电压频率谱,结合细节电压信号的混沌特征不变量,实现了变换器单相故障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混沌 同步buck变换 开关磁阻 混沌 分岔 混沌扩频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滤波直流斩波电路的对偶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秀杰 张加胜 +2 位作者 敖志勇 徐向华 游聚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Buck型直流变换电路在直流传动、蓄电充电和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带LC滤波的Buck型直流变换电路在电路结构、输入输出等效电路及波形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对偶性。文章结合带LC滤波的Buck电路模型,通过对电路做等... Buck型直流变换电路在直流传动、蓄电充电和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带LC滤波的Buck型直流变换电路在电路结构、输入输出等效电路及波形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对偶性。文章结合带LC滤波的Buck电路模型,通过对电路做等效变换、理论解析和波形分析,研究了电路中存在的对偶性。并建立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有关理论和对偶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 滤波器 对偶性 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Buck型动态电容器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前前 戴珂 +2 位作者 陈新文 刘浩田 戴子薇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电力电容器作为静态无功功率补偿的基本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校正。介绍了一种基于Buck型直接交流变换器的新型动态无功补偿器,即结合传统的电力电容器与Buck型变换电路对其加以改造形成动态电容器,使其具有动态无功补... 电力电容器作为静态无功功率补偿的基本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校正。介绍了一种基于Buck型直接交流变换器的新型动态无功补偿器,即结合传统的电力电容器与Buck型变换电路对其加以改造形成动态电容器,使其具有动态无功补偿的性能。由于不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储能元件,可以使系统的成本降低,可靠性增强。以单相Buck型动态电容器为对象,分析推导了其基本控制方程和无功补偿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电容器的无功补偿控制策略,并针对单相Buck型D-CAP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介绍的Buck型动态电容器能够实现无功功率实时、精确的动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 buck变换 动态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智能电源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林 李志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22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本系统以TI公司的TMS320LF2407A DSP为控制核心,主要由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调理模块,DSP处理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DC-DC并联供电模块和辅助供电模块等组成。设计采用BUCK降压变换...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本系统以TI公司的TMS320LF2407A DSP为控制核心,主要由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调理模块,DSP处理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DC-DC并联供电模块和辅助供电模块等组成。设计采用BUCK降压变换电路实现DC/DC变换,设计和制作了高效率的两路DC-DC变换器并联供电,此并联供电系统能够将36 V直流电压转化为12V直流电压,允许电流达到20 A长时间工作,并且两个并联开关电源模块的电流可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分流和控制分配比例分流两种模式工作。另外系统进行了抗干扰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系统可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降压变换电路 TMS320LF2407A DSP 开关源并联供 流比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邬丽娜 张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2,98,共4页
设计制作了一个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可实现75 W太阳能电池板对蓄电池的可靠充电。主要采用Cuk电路和光耦电压反馈,并利用TL494实现PWM控制,LM393加互补功放实现驱动。通过MSP430单片机和1602液晶进行电压采样和显示。经实验论证,本方案基... 设计制作了一个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可实现75 W太阳能电池板对蓄电池的可靠充电。主要采用Cuk电路和光耦电压反馈,并利用TL494实现PWM控制,LM393加互补功放实现驱动。通过MSP430单片机和1602液晶进行电压采样和显示。经实验论证,本方案基本完成了设计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k 降压DC/DC变换 PWM控制 MSP430单片机 太阳能充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组的二级式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冬青 范玉超 郑向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6-2178,2238,共4页
为了克服电动汽车电池组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对电池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策略研究。分析了基于反激变换器的均衡方式和基于Boost-Buck斩波电路的均衡方式,结合两种均衡方式的优点以及锂离子电池恒压/恒... 为了克服电动汽车电池组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对电池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策略研究。分析了基于反激变换器的均衡方式和基于Boost-Buck斩波电路的均衡方式,结合两种均衡方式的优点以及锂离子电池恒压/恒流的充电方式,提出了一种二级式均衡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二级式均衡控制策略比反激变换式和斩波电路式在均衡速度和均衡效果上都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反激变换 Boost—buck斩波 均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