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trobin与BRCA2蛋白间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定位 被引量:5
1
作者 薛丽 杨芳 +3 位作者 张贺龙 赵锦荣 张文红 白玉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7-1023,共7页
为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2,BRCA2)蛋白与中心体BRCA2相互作用蛋白(centromal BRCA2interacting protein,centrobin)间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定位的关系,探讨二者功能上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 为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2,BRCA2)蛋白与中心体BRCA2相互作用蛋白(centromal BRCA2interacting protein,centrobin)间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定位的关系,探讨二者功能上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实验检测体内结合并初步判定BRCA2分子上的结合区域 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体内结合活性,GST-pulldown法检测其体外结合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BRCA2蛋白的细胞定位及在有丝分裂各期centrobin的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RCA2与centrobin间存在体内和体外结合,且BRCA2分子的结合区域主要位于2393-2952氨基酸残基处 外源表达BRCA2定位于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各时相centrobin均定位于中心体.BRCA2与centrobin在体内形成复合物,并存在直接物理结合作用,二者存在细胞空间定位的一致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RCA2在中心体复制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 乳腺癌易感基因2 中心体的brca2相互作用蛋白 有丝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型胃癌细胞中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尹丹 曹颖 +5 位作者 王礼鑫 马亮 褚明亮 王剑 文建力 官志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肠型胃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分化肠型胃癌细胞(高分化MKN28细胞、中分化SGC7901细胞和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中CKI... 目的探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肠型胃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分化肠型胃癌细胞(高分化MKN28细胞、中分化SGC7901细胞和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中CKIP-1与TGF-β1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CKIP-1与TGF-β1表达相关性;分别构建过表达及干扰表达CKIP-1的人肠型腺癌MKN28细胞模型,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表达。结果与高分化胃癌MKN28细胞相比,中分化SGC7901细胞与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CKIP-1表达均降低、TGF-β1表达均升高(P <0.01);与中分化SGC7901细胞相比,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CKIP-1表达降低、TGF-β1表达升高(P <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分化肠型胃癌细胞中CKIP-1与TGF-β1表达负相关(r=-0.689 2,P <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KIP-1过表达组MKN28细胞TGF-β1表达下降(P <0.01),CKIP-1干扰表达组MKN28细胞TGF-β1表达增加(P <0.01)。结论肠型胃癌细胞中CKIP-1与TGF-β1蛋白表达负相关,CKIP-1蛋白可能通过负性上调TGF-β1表达后促进了肠型胃癌的恶性转化、发展及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胃癌 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 pull-down验证流感病毒PB1-F2蛋白与热休克蛋白40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侯佩莉 关振宏 +2 位作者 张茂林 李影 段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7,共6页
为体外验证流感病毒PB1-F2与热休克蛋白Hsp40相互作用,通过两个方向的GST pull-down试验验证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构建GST-多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B1-F2和pGEX-6P-1-Hsp40,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构建... 为体外验证流感病毒PB1-F2与热休克蛋白Hsp40相互作用,通过两个方向的GST pull-down试验验证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构建GST-多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B1-F2和pGEX-6P-1-Hsp40,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EGFP-Hsp40及pCAGGS-PB1-F2,并分别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Hsp40及PB1-F2融合蛋白,然后进行GST pull-down试验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构建了两种蛋白的各种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多肽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正反两方向都证实了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初步证实了流感病毒PB1-F2在体外能与Hsp40发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 pull-down 流感病毒PB1-F2蛋白 热休克蛋白40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1H-吲哚-2-羧酸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光谱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毛慧 蔡炳锋 +2 位作者 赵波 李利 沈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79,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是-208.9 kcal.mol-1,范德华能为-180.5 kcal.mol-1,势能为-389.4 kcal.mol-1。NIA与BHb中A链上的Leu129、Ser133残基形成氢键,而NIA分子中的骨架苯环部分易与疏水氨基酸,包括产生荧光的Tyr残基等发生作用,这与NIA能使BHb荧光淬灭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硝基-1H-吲哚-2-羧酸 牛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E2F1相互作用蛋白
5
作者 廉超 王晓通 +1 位作者 谢玉波 肖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中筛选E2F1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以pGBKT7-E2F1为诱饵质粒筛选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反复验证,并对验证后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从...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中筛选E2F1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以pGBKT7-E2F1为诱饵质粒筛选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反复验证,并对验证后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20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筛除假阳性克隆,最终得到18个不同的候选基因序列。其中,17个为可知基因序列,它们分别是:组织蛋白酶B、SIVA1、干扰素调节因子7、鸟苷酸激酶1、ATP酶抑制因子1、核糖体蛋白S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mRNA结合蛋白、精氨琥珀酸合酶1、卵泡抑素类似物3、金属硫蛋白2A、内质网钙结合蛋白1、WNT1可诱导信号通路蛋白2、CDC42效应蛋白1、可溶性半乳糖凝集素结合蛋白1、中胚层发育候选2、外切酶体成分7和含EGF腓骨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尚有一未知基因片段。结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成功筛选出18种E2F1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探讨E2F1影响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E2F1转录因子 胃肿癌 相互作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A型流感病毒PB1-F2相互作用的蛋白 被引量:3
6
作者 崔雨明 侯佩莉 +3 位作者 张茂林 李鸿梅 黄飞 关振宏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文库中与A型流感病毒PB1-F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研究PB1-F2蛋白的功能提供依据。构建pGBKT7-PB1-F2诱饵重组载体,在证实诱饵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PB1-F2...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文库中与A型流感病毒PB1-F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研究PB1-F2蛋白的功能提供依据。构建pGBKT7-PB1-F2诱饵重组载体,在证实诱饵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PB1-F2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酵母细胞内验证蛋白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酵母表达载体pGBKT7-PB1-F2在酵母中成功表达PB1-F2融合蛋白。酵母双杂交筛选并验证,获得了8个与流感病毒PB1-F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B1-F2蛋白的新功能,为揭示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A型流感病毒 PB1-F2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蛋白与猪RACK1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凌理军 李素 +7 位作者 董泓 贺番 冯烁 廖亚金 申梁 孙元 翁长江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为筛选和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相互作用的猪宿主蛋白,我们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猪肺泡巨噬细胞表达文库得到与CSFV E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RACK1蛋白,经共转化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进一步证实两者可以特异性结合,并且共聚... 为筛选和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相互作用的猪宿主蛋白,我们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猪肺泡巨噬细胞表达文库得到与CSFV E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RACK1蛋白,经共转化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进一步证实两者可以特异性结合,并且共聚焦试验表明两者共定位于细胞的细胞浆。本研究显示E2蛋白与宿主细胞RACK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RACK1在CSFV感染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猪巨噬细胞表达文库 酵母双杂交 E2蛋白 RACK1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2B蛋白与RACK1蛋白相互作用的鉴定
8
作者 王岩 黄丽 +7 位作者 崔尚金 李江南 杨春梅 于会彬 郭东伟 张元峰 夏雪山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9-342,共4页
为筛选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2B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BHK-21细胞表达文库制备与EMCV 2B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RACK1蛋白。酵母共转化试验和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两者可以特异性结合,激光共聚焦试验表明... 为筛选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2B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BHK-21细胞表达文库制备与EMCV 2B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RACK1蛋白。酵母共转化试验和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两者可以特异性结合,激光共聚焦试验表明两者共定位于细胞质中。为定位RACK1与2B蛋白相互作用区域,本研究构建了RACK1截短表达重组质粒,并将其与pCAGGS-Flag-2B共转染HEK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其相互作用区域。结果显示2B蛋白与宿主细胞RACK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并且证明相互作用区域位于RACK1蛋白的N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心肌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 2B蛋白 RACK1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2AK2和NLRP3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分泌IL-1β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鞠小丽 王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K2(EIF2AK2)蛋白对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体激活及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通过转染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促白细胞介...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K2(EIF2AK2)蛋白对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体激活及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通过转染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促白细胞介素-1β(pro-IL-1β)基因构建NLRP3炎症体,并检测EIF2AK2蛋白过表达对细胞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研究EIF2AK2蛋白和NLRP3蛋白相互作用。最后在人单核THP-1细胞中通过siRNA干扰验证EIF2AK2对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EIF2AK2蛋白能激活NLRP3炎症体后诱导细胞分泌IL-1β,并且IL-1β分泌水平随EIF2AK2表达水平提高而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EIF2AK2蛋白能和NLRP3蛋白发生相互作用。THP-1细胞中siRNA干扰抑制EIF2AK2表达后发现细胞分泌IL-1β减少。结论 EIF2AK2蛋白能调控NLRP3炎症体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体 EIF2AK2 IL-1β分泌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转运蛋白SR2的原核表达及其与HIV-1整合酶体外相互作用的检测
10
作者 许晓双 张大为 孔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1,共4页
人转运蛋白SR2(TRN-SR2)与HIV-1整合酶(IN)相互作用是抗HIV治疗的有效靶点,寻找和设计该靶点的高效抑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为了开展以TRN-SR2与HIV-1IN相互作用为靶点的抑制剂筛选研究,以pGEX-2T为载体的重组质... 人转运蛋白SR2(TRN-SR2)与HIV-1整合酶(IN)相互作用是抗HIV治疗的有效靶点,寻找和设计该靶点的高效抑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为了开展以TRN-SR2与HIV-1IN相互作用为靶点的抑制剂筛选研究,以pGEX-2T为载体的重组质粒pGST-TRN-SR2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并利用亲和层析纯化得到浓度为0.80mg/mL的重组TRN-SR2蛋白;然后采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进行体外检测重组TRN-SR2蛋白与HIV-1IN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情况。结果表明,重组TRN-SR2蛋白与HIV-1IN相互结合信号明显升高,且测得平衡解离常数KD值为45.2nmol/L。最后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和交叉滴定实验确定了TRN-SR2与HIV-1IN在该靶点抑制剂筛选实验体系中的最适反应浓度分别为20和40nmol/L。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原核表达的重组TRN-SR2蛋白的活性较好且与HIV-1IN体外相互作用明显,同时在筛选实验体系中TRN-SR2与HIV-1IN最适浓度的确定也为后续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相应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 TRN-SR2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BLI HT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DC14A与BRAP2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胡海英 张烁 +1 位作者 何敏 胡仁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筛选hCDC14A(human cell division cycle gene14A)的相互作用蛋白,探索功能联系。方法:酵母双杂交筛选hCDC14A的可能相互作用蛋白,Pull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和... 目的:筛选hCDC14A(human cell division cycle gene14A)的相互作用蛋白,探索功能联系。方法:酵母双杂交筛选hCDC14A的可能相互作用蛋白,Pull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体内泛素化实验提示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酵母双杂交筛查到BRAP2(BRCA1 associated protein2)为hCDC14A的可能相互作用蛋白,两者有共同定位,BRAP2可以增强hCDC14A的泛素化修饰。结论:BRAP2可以与hCDC14A相互作用,可能是hCDC14A的泛素连接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CDC14A 酵母双杂交 泛素连接酶 brca1 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蛋白GIT2通过与Smad3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
12
作者 何东方 陈慧 +3 位作者 詹轶群 王建 于淼 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0-667,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采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mad3是GIT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内、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证实,GIT2与Smad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IT2增加Smad3的转录活性并增强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Git2-/-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Smad3磷酸化受到抑制,其骨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低于Git2+/+小鼠.本研究表明,GIT2通过与Smad3的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 转录因子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蛋白质-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发生过程中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举伦 史爱学 +3 位作者 邹红 李涛 杨海捷 蔡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达。结果(1)在24.3%(17/70)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检测到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分别在2.9%(2/69)、6.3%(4/63)、5.1%(3/59)、5.4%(3/56)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分别检测到BRCA1、BRCA2、PTEN、Rb表达缺失。(2)在44.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2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5.4%的病例同时检测到3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3.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4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结论(1)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可出现于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作用。(2)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异常表达 brca1 brca2 PTEN 发生过程 乳腺癌 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S-P法 不典型增生 RB基因蛋白 同时检测 单纯性增生 导管内癌 表达缺失 早期阶段 抑癌基因 癌发生 浸润癌 病例 癌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S100A2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天霞 苗静琨 +7 位作者 左国伟 何焕玲 李星星 卫佳 吴丽美 寇小琴 何通川 周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研究钙结合蛋白S100A2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核诱导表达GST-hS100A2,经纯化后加入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培养液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含量的变化;荧光... 目的研究钙结合蛋白S100A2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核诱导表达GST-hS100A2,经纯化后加入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培养液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含量的变化;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法检测S100A2对HEK293细胞中β-catenin/TCF4活性的影响;以表达GSK-3β、DVL、Axin的相应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GST-Pulldown/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100A2与这些蛋白质和β-catenin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S100A2使MG63和HCT116细胞中β-catenin含量增加、β-catenin/TCF4活性增强;S100A2分别与β-catenin和GSK-3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与DVL和Axin之间则未发现相互作用。结论S100A2可以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途径的活性,其机制可能涉及S100A2与β-catenin和GSK-3β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 00A2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2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15
作者 叶棋浓 吕秋军 +1 位作者 钟红君 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9-474,共6页
40 %~ 5 0 %的遗传性乳腺癌和至少 80 %的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是由BRCA1突变引起的 .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 .利... 40 %~ 5 0 %的遗传性乳腺癌和至少 80 %的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是由BRCA1突变引起的 .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 .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 (175 6~ 185 2位氨基酸残基 )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2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 175 6~ 180 8之间的氨基酸残基 ;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 1784~ 1788之间的VQLCG .BRCT2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2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也为进一步研究BRCT2结构域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蛋白 brca1 BRCT2 结构域 染色质 伸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吡喃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莉 孙绍发 宋功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2期62-65,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值为7.4时,3-对氯苯基-2-(四氢吡咯-1-基)-5,6,8-三氢吡喃并[3′,4′:4,5]噻吩并[2,3-d]嘧啶-4(3 H)-酮(PPTP)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用同步荧光...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值为7.4时,3-对氯苯基-2-(四氢吡咯-1-基)-5,6,8-三氢吡喃并[3′,4′:4,5]噻吩并[2,3-d]嘧啶-4(3 H)-酮(PPTP)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PPTP衍生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P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PTP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对氯苯基-2-(四氢吡咯-1-基)-5 6 8-三氢吡喃并[3′ 4′ 5]噻吩并[2 3-d]嘧啶-4(3H)-酮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对与水稻OsRac5结合的含CC域蛋白编码基因OsMY1和OsMY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卫红 李辉 +7 位作者 李佳佳 林群婷 王军 侯成千 楼晨 杨丹丹 郝雨帆 王俊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8-376,共9页
ROP(Rho of plant)作为植物中唯一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小GTP结合蛋白,在极性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水稻幼穗筛选出2种与水稻ROP家族成员OsRac5互作蛋白的基因OsMY1和OsMY2.序列分析显示,Os... ROP(Rho of plant)作为植物中唯一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小GTP结合蛋白,在极性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水稻幼穗筛选出2种与水稻ROP家族成员OsRac5互作蛋白的基因OsMY1和OsMY2.序列分析显示,OsMY1与OsMY2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4%和49%,均含有卷曲螺旋结构域;GST pull down分析显示,OsMY1可以和激活型OsRac5在体外结合;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OsMY1和OsMY2在水稻生长发育时期的根、茎、叶中广泛表达,尤其在幼穗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干旱、低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上调OsMY1和OsMY2基因在水稻幼苗中的表达,但油菜素内酯(BR)、水杨酸(SA)、6-苄氨基嘌呤(6-BA)对2种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为进一步研究OsMY1和OsMY2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胁迫应答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研究OsMY1、OsMY2和OsRac5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联系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相互作用蛋白 非生物胁迫 植物激素 OsMY1 OsMY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H12CR1互作蛋白GPS2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俊 王迎伟 +3 位作者 施小六 林若蘅 张文婷 沈宏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1-205,共5页
12号染色体短臂杂合子缺失的现象存在于多种血液科肿瘤和实体瘤患者中,提示此区域中可能存在抑瘤基因,LOH12CR1是此区域中已鉴定的基因之一。为探讨LOH12CR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采取酵母双杂交系统筛查其互作蛋白,鉴定到转录调控因子GPS2... 12号染色体短臂杂合子缺失的现象存在于多种血液科肿瘤和实体瘤患者中,提示此区域中可能存在抑瘤基因,LOH12CR1是此区域中已鉴定的基因之一。为探讨LOH12CR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采取酵母双杂交系统筛查其互作蛋白,鉴定到转录调控因子GPS2是其互作蛋白。进一步在HEK293细胞中运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证实GPS2与LOH12CR1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GPS2与LOH12CR1在细胞核内存在共定位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H12CR1 GPS2 酵母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Rip2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文欣 周晗 +1 位作者 梁若龙 胡巢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4-1588,共5页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Jet PRIME试剂分别将pEGFP-C2和pEGFP-Rip2质粒转染入Panc-1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EGFP-C2组和pEGFP-Rip2组。转染后培养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Jet PRIME试剂分别将pEGFP-C2和pEGFP-Rip2质粒转染入Panc-1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EGFP-C2组和pEGFP-Rip2组。转染后培养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ip2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胞浆细胞色素c(Cyt-c)和Bcl-2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细胞caspase-3的活性。结果:转染pEGFP-Rip2细胞Rip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p EGFP-Rip2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EGFP-C2组。与对照组和pEGFP-C2组相比,pEGFP-Rip2组的Bax和胞浆Cyt-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水平则显著降低。并且,pEGFP-Rip2组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EGFP-C2组。结论:过表达Rip2能诱导Panc-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ip2上调Bax以及胞浆Cyt-c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水平,增加caspase-3活性,从而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细胞凋亡 PANC-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BNIP3信号通路在IL-4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爱弟 张健莉 周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49-2153,2159,共6页
目的: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HIF-1α/BNIP3)在IL-4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将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IRI组)、IL-4... 目的: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HIF-1α/BNIP3)在IL-4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将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IRI组)、IL-4组、HIF-1α抑制剂2ME2组(2ME2组)和IL-4+HIF-1α抑制剂2ME2组(IL-4+2ME2组)。采用线栓法构建CIRI组、IL-4组、2ME2组和IL-4+2ME2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闭塞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除不阻断小鼠大脑中动脉外,其余操作同上。IL-4组、2ME2组、IL-4+2ME2组建模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对应的IL-4C复合体溶液及尾静脉注射2ME2溶液。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然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计数自噬小体;比色法测定SOD、MDA和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BNIP3、LC3-Ⅱ和Beclin-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IRI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MDA、ROS、HIF-1α、BNIP3、LC3-Ⅱ和Beclin-1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与CIRI组相比,IL-4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细胞凋亡率、MDA、ROS水平降低,自噬小体数量、SOD、HIF-1α、BNIP3、LC3-Ⅱ和Beclin-1水平升高(P<0.05);与IL-4组相比,2ME2组、IL-4+2ME2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MDA、ROS、HIF-1α、BNIP3、LC3-Ⅱ和Beclin-1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IL-4可通过激活HIF-1α/BNIP3信号通路,激活细胞自噬,减少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从而减轻小鼠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白介素-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