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P-神经网络算法在分布式VOD系统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鸿斌 张永强 张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在分布式VOD系统中,网络流量是一组非线性的、复杂的、难以预测的数据。而为了实现系统中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 在分布式VOD系统中,网络流量是一组非线性的、复杂的、难以预测的数据。而为了实现系统中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基本接近于网络流量的真实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分布式VOD系统 流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零件装配图像检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家海 张宇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7期36-37,42,共3页
应用BP-神经网络为识别算法将零件表面纹理系数作为神经网络训练元素,提出零件装配检测的方法。首先对运用图像的灰度信息和灰度梯度信息进行边缘检测,提取目标分析区域。在目标区域内获取零件表面纹理特征及其系数,以特征系数为样本,... 应用BP-神经网络为识别算法将零件表面纹理系数作为神经网络训练元素,提出零件装配检测的方法。首先对运用图像的灰度信息和灰度梯度信息进行边缘检测,提取目标分析区域。在目标区域内获取零件表面纹理特征及其系数,以特征系数为样本,进行特征神经网络训练。使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对零件的装配环节进行识别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 零件装配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算法多指标优化酸枣仁汤提取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若暄 何千千 +2 位作者 刘宏博 汪子皓 王艳艳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
为了优化酸枣仁汤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皂苷、总酚、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和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酸枣仁汤化学... 为了优化酸枣仁汤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皂苷、总酚、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和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酸枣仁汤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的最优提取工艺综合评分为149.11,优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综合评分137.16。确定BP神经网络验证的工艺为最优工艺,即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7 g/mL,该条件下获得的总黄酮、总皂苷、总酚、多糖含量分别为(10.73±0.63)mg/g,(73.34±1.77)mg/g,(16.73±0.56)mg/g,(413.08±8.34)mg/g。研究为酸枣仁汤的提取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Box-Behnken响应面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引力的神经网络逼近算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继平 王明海 张志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5-390,共6页
弹道导弹扰动引力的计算量非常大,在目前的弹载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采用快速的扰动引力逼近算法。提出了扰动引力的BP-神经网络逼近算法,分析了该算法的逼近效果以及弹上计算实现的可能性。通过算例证明扰动引力的神经... 弹道导弹扰动引力的计算量非常大,在目前的弹载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采用快速的扰动引力逼近算法。提出了扰动引力的BP-神经网络逼近算法,分析了该算法的逼近效果以及弹上计算实现的可能性。通过算例证明扰动引力的神经网络逼近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引力 bp-神经网络 逼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雪 潘英华 张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781-8782,8793,共3页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作物的蒸发蒸腾量,分别构建ET1(气象因子)、ET2(气象因子与播种天数)、ET3(气象因子、播种天数和含水率)3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称重法得到的实际值E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构建的ET3...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作物的蒸发蒸腾量,分别构建ET1(气象因子)、ET2(气象因子与播种天数)、ET3(气象因子、播种天数和含水率)3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称重法得到的实际值E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构建的ET3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是一种最优的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蒸发蒸腾量 bp-人工神经网络 拟和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建模中的参数优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晓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9,共7页
神经网络方法已经在过去很多年中得到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简称BP-ANN)在很多天气预报业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BP-ANN训练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同一个样本模型、同样的网络结构和同样的输入参数情况... 神经网络方法已经在过去很多年中得到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简称BP-ANN)在很多天气预报业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BP-ANN训练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同一个样本模型、同样的网络结构和同样的输入参数情况下,每次训练得到的权重和最终的误差结果几乎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会很好,有的会较差。在利用BP-ANN建模训练中,希望都寻找到因子模型的局部最优解,使它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为了提高BP-ANN在业务预报中的建模和预测能力,将对BP-ANN进行改进试验。利用2009—2010年每年5月15日至9月15日的T639模式预测数据和北京地区4个站点的最高温度实况资料作为建模样本数据,对4个站点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通过对4个模型样本的拟合建模试验发现:BP-ANN的随机初始权重场服从高斯分布,或者初始权重场进行多次初始化,或者采用动态的隐层神经元网络结构都能让BP-ANN对样本的拟合命中率有一定的提高。最后选择2011年5月15日至9月15日115天的资料作为预报测试数据,集成3种改进方法于一个BP-ANN中,和未改进前的BP-ANN进行比较,对比后发现优化后的BP-ANN训练出的模型预测得到的验证样本预测命中率要高于未优化的BP-ANN训练出的模型得到的验证样本预测命中率,优化后的BP-ANN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高斯分布 权重初始场 动态的神经 泛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尤璞 武戈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1-183,共3页
文章选取80家2008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因为财务危机而被ST的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分析基于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的结果,提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策略。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预警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滞效应的龙爪槐树干液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恒星 张振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41,52,共6页
以鲁东大学校内5年生龙爪槐为例,分别利用美国产AZ-M茎流系统和澳大利亚产AXWG03自动气象站对植株的树干液流和微环境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探讨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植物液流与环境因子定量分析中的适用性,并比较了考虑液流相对于微... 以鲁东大学校内5年生龙爪槐为例,分别利用美国产AZ-M茎流系统和澳大利亚产AXWG03自动气象站对植株的树干液流和微环境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探讨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植物液流与环境因子定量分析中的适用性,并比较了考虑液流相对于微环境气象因子滞后效应前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精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树干液流速率相对于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风速分别存在10 min、10 min和20 min等间隔不等的时滞。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和不考虑滞后效应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考虑滞后效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显著提高,考虑、不考虑滞后效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的液流速率拟合值与观测值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4 4、0.888和0.853;液流速率拟合值与观测值相对误差处于±5%和±10%范围内的分别为41.177%、35.849%、30.189%和70.588%、62.264%、31.527%。由分析结果可知,液流的时滞是模型建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爪槐 bp-人工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拟合精度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BP-网络的岩溶塌陷预测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忠 张耀文 李海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解决多因素影响下岩溶塌陷预测评价问题,采用改进型BP-神经网络方法,推导带参数的神经网络公式,分析学习因子、动量因子和陡度因子的变化对系统收敛性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参数组合,并以唐山市区为例,建立了岩溶塌陷安全性评价模型.研... 为了解决多因素影响下岩溶塌陷预测评价问题,采用改进型BP-神经网络方法,推导带参数的神经网络公式,分析学习因子、动量因子和陡度因子的变化对系统收敛性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参数组合,并以唐山市区为例,建立了岩溶塌陷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岩溶塌陷预测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该成果对中国地震多发区和地下水严重开采区的岩溶塌陷预测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预测评价 指标体系 改进型bp-神经网络 动量因子 学习因子 陡度因子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BP-ANN算法的污水类型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志霄 梁亮 俞晓莹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快速进行污水类型鉴定的新方法。以FieldSpec R3地物光谱仪采集了4种污水样品的光谱数据,共168份,随机将其分成校正集(132份)和检验集(36份)。分别采取全波段(400...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快速进行污水类型鉴定的新方法。以FieldSpec R3地物光谱仪采集了4种污水样品的光谱数据,共168份,随机将其分成校正集(132份)和检验集(36份)。分别采取全波段(400-2450 nm)与择取波段(400-1800 nm)两种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光谱经S.Golay平滑和标准归一化(SNV)处理后,以主成分分析法(PCA)降维。将降维所得的前9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ANN的输入变量,污水类型作为输出变量,建立3层BP-ANN鉴别模型。利用36个未知样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类模型预测准确率均高达100%,且择取波段模型比全波段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说明利用可见-近红外技术结合BP-ANN算法进行污水类型的快速、无污染鉴定是可行的,且波段筛选是优化模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污水 bp-神经网络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的温度模型建立及控制研究
11
作者 王剑 牛志刚 +1 位作者 张东光 王正坤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为了使PEMFC的温度控制在一定工作范围内,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MPC参数整定来控制PEMFC温度的方法。首先建立了PEMFC的温度模型(包含非线性和线性模型),然后给予阶跃变化的负载电流,通过MPC控制器调节PEMFC的冷却水流量,之后将... 为了使PEMFC的温度控制在一定工作范围内,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MPC参数整定来控制PEMFC温度的方法。首先建立了PEMFC的温度模型(包含非线性和线性模型),然后给予阶跃变化的负载电流,通过MPC控制器调节PEMFC的冷却水流量,之后将采集好的数据样本经过神经网络的训练,最后将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生成Simulink模块接入到MPC控制器来调整该控制器的两个权重参数,使得MPC控制器的温度控制效果更加理想。结果表明,该种温度控制策略可以提高MPC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能够使PEMFC的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权重参数 bp-神经网络 参数整定 MPC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种宜香725纯度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亮 杨敏华 +4 位作者 刘志霄 胥海威 刘福辉 何齐庄 罗云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62-296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定杂交稻种纯度的新方法。以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采集纯度在90%~99%范围内的杂交稻种(宜香725)光谱数据90份,随机分成校正集(75份)和检验集(15份)。根据其在380~2400nm的反射光谱,以...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定杂交稻种纯度的新方法。以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采集纯度在90%~99%范围内的杂交稻种(宜香725)光谱数据90份,随机分成校正集(75份)和检验集(15份)。根据其在380~2400nm的反射光谱,以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立了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一阶导数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能最有效地提取光谱信息,此时PLS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与检验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4与0.9227,校正标准误差(SEC)与预测标准误差(SEP)分别为0.0025与0.0066。将经一阶导数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后的光谱进行PCA降维,以前20个主成份(含原始光谱86.09%的特征信息)为输入变量,建立杂交稻种纯度鉴定的BP-ANN模型。分析表明BP-ANN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与检验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952与0.9369,SEC与SEP分别为0.0017与0.0061,具有比PLS模型更高的精度。结果表明以可见-近红外技术进行杂交稻种纯度的快速、无损鉴定是可行的,且PCA结合BP-ANN是一种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杂交稻种 纯度 无损鉴定 偏最小二乘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动态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宏宇 秘丽霞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前,高校负债日趋严重,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对高校债务风险进行动态预警尤为重要。文章综合考虑影响高校债务风险的各种因素,选取了10个财务指标和4个非财务指标,利用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算出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分... 目前,高校负债日趋严重,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对高校债务风险进行动态预警尤为重要。文章综合考虑影响高校债务风险的各种因素,选取了10个财务指标和4个非财务指标,利用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算出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分别运用模糊隶属度与BP-神经网络分析法,对高校债务风险综合评价比较。实例验证主成分-BP-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财务 债务风险 主成分分析 模糊隶属度 bp-神经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稻米品种与真伪鉴别 被引量:27
14
作者 梁亮 刘志霄 +2 位作者 杨敏华 张佑祥 汪承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6,391,共5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市场上5种稻米进行了鉴别.以ASD 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采集了5种稻米的光谱数据,各获取35个样本,随机分成训练集(150份)和检验集(25份),并分别采取全波段与特征波段(400~500nm、910~1400nm与1940~2300nm)...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市场上5种稻米进行了鉴别.以ASD 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采集了5种稻米的光谱数据,各获取35个样本,随机分成训练集(150份)和检验集(25份),并分别采取全波段与特征波段(400~500nm、910~1400nm与1940~2300nm)两种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光谱经S.Golay平滑和标准归一化(SNV)处理后,以主成分分析法(PCA)降维.将降维所得的前9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的输入变量,稻米品种作为输出变量,建立3层BP-ANN鉴别模型.利用25个未知样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类模型预测准确率均高达100%,其中特征波段模型比全波段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说明利用可见/近红外技术结合PCA-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稻米品种与真伪的快速、无损鉴别是可行的,且提取特征波段是优化模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稻米 主成分分析 bp-人工神经网络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分布式光伏超短期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柏林 拜润卿 +4 位作者 智勇 申振 张彦凯 常康 梁福波 《陕西电力》 2017年第5期22-26,共5页
因历史出力数据的缺失及精确数值天气预报的无法获取,很大比例的分布武光伏电站不能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对其出力进行超短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分布式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技术。基于分层聚类算法对光伏电站间空间相关关系进... 因历史出力数据的缺失及精确数值天气预报的无法获取,很大比例的分布武光伏电站不能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对其出力进行超短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分布式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技术。基于分层聚类算法对光伏电站间空间相关关系进行判断及匹配,从而得到目标光伏电站到参考光伏电站的空间映射关系。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参考光伏电站的超短期功率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作为空间映射关系的输入,计算出目标光伏电站的超短期功率预测。仿真算例结果表明:基于空间相关性的预测方法利用最近48 h内的历史出力,达到了精度较高的超短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空间相关性 超短期预测 bp-人工神经网络 分层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A算法结合ANN用于酚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蕾 王鹏 +1 位作者 蒋益林 夏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18,共3页
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IGA)和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个酚类化合物的麻醉毒性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单纯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局部最优问题,采用最优交叉和... 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IGA)和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个酚类化合物的麻醉毒性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单纯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局部最优问题,采用最优交叉和变异等遗传策略,有效地解决了收敛过程中的振荡问题,所得模型的训练精度和预测精度均优于单纯的BP人工神经网络QSA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遗传算法 bp-人工神经网络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推进剂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菊香 瞿军 +1 位作者 邢志娜 刘洁 《火箭推进》 CAS 2018年第2期82-87,共6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的特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体推进剂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对光谱预处理、波段选择和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平滑、微分、正交信号校正、小波变换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可有效去除... 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的特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体推进剂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对光谱预处理、波段选择和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平滑、微分、正交信号校正、小波变换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可有效去除高频噪音、基线漂移等对信息提取的影响。近红外光谱是含氢基团的倍频吸收峰,根据待测组分的基团贡献选择合适的光谱范围建模,可简化模型,提高精度。偏最小二乘法是最常用的多元校正方法,对多数分析项目可建立准确的校正模型。对含量低,信息不丰富或受其他成分干扰严重的组分或性质可采用间隔组分偏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法,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液体推进剂 偏最小二乘法 间隔组合偏最小二乘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湖湿地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
18
作者 刘立权 董婷婷 王振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91-2192,共2页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卧龙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采用BP-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实现了卧龙湖湿地信息的遥感提取。
关键词 卧龙湖 bp-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TM影像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inversion fo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based on chaotic DE-BP algorithm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前伟 江沸菠 董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2018-2025,共8页
Nonlinear resistivity inversion requires effici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model for better inversion results.An evolutionary BP neural network(BPNN)approach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algorithm was pres... Nonlinear resistivity inversion requires effici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model for better inversion results.An evolutionary BP neural network(BPNN)approach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algorithm was presented,which was able to improve global search ability for resistivity tomography 2-D nonlinear inversion.In the proposed method,Tent equation was applied to obtain automatic parameter settings in DE and the restricted parameter Fcrit was used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nverging to global optimum.An implementation of proposed DE-BPNN was given,the network had one hidden layer with 52 nodes and it was trained on 36 datasets and tested on another 4 synthetic datasets.Two abnormity model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BP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BP,conventional DE-BP and other chaotic DE-BP methods in stability and accuracy,and higher imaging quality than least square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nonlinear invers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Tent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素超 周辉 +1 位作者 赵俊杰 章易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122-1128,共7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P hybrid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y uniting respective applicability of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 and genetic algorithm (GA). The detailed process wa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GA trained the best weights and thresholds as the initial values of BP-ANN to initialize the neural network. Then, the BP-ANN after initialization was trained until the errors converged to the required precision. Finally, the network model,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after being examined by the test samples, was applied to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cylindrical structure impacting. After example analysis, the GA-BP network model was trained until getting the desired network error only by 46 steps, while the single BP-ANN model achieved the same network error by 992 steps, which obviously shows that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has faster convergence rate. The average relative forecast error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1.543%, while the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BP-ANN is 2.950%, which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forecast precision of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P-A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walled structur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MPAC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FOREC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