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站条件下BP神经网络年径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林飞 康萍萍 李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针对无监测站的河流断面的径流量预测难的问题,选取了有针对性的影响因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改进算法—自适应调节学习速率算法,以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为工具,以辽河干流铁岭站为假想对象,建立了无站条件下年径流量预测模型,模型训... 针对无监测站的河流断面的径流量预测难的问题,选取了有针对性的影响因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改进算法—自适应调节学习速率算法,以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为工具,以辽河干流铁岭站为假想对象,建立了无站条件下年径流量预测模型,模型训练48次误差达到要求,以2004~2006年3年实测资料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3年预测结果全部满足要求,说明该模型可用于河流任一断面年径流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站条件 bp预测模型 MATLAB工具箱 辽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stiakov二参数入渗模型参数的BP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舒凯民 樊贵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黄土高原区大田耕作土壤的水分入渗试验,建立了Kostiakov二参数入渗模型参数的BP神经网络预测,实现了以土壤基本理化参数为输入变量,Kostiakov二参数模型参数为输出变量的BP预测方法,并分别对二参数模型中的入渗系数k、入渗指数α以... 基于黄土高原区大田耕作土壤的水分入渗试验,建立了Kostiakov二参数入渗模型参数的BP神经网络预测,实现了以土壤基本理化参数为输入变量,Kostiakov二参数模型参数为输出变量的BP预测方法,并分别对二参数模型中的入渗系数k、入渗指数α以及90min累积入渗量H进行了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精度比较,结果显示对入渗系数k实现BP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082 3%,入渗指数α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45 9%,90min累积入渗量H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73 5%,三者的平均相对误差值均在7%以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表明以土壤基本理化参数为输入变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获取准确的入渗参数提供技术手段,进而为提高农业灌溉水管理水平和灌水效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土壤 Kostiakov二参数入渗模型 入渗参数 土壤基本理化参数 bp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淇 张小莹 +2 位作者 李琳 孟万尚 谭义海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塔里木河中游河道岔道多、河水漫溢严重,为应对水文测站稀少且相距较远所引起的流量数据不足的问题,分别在定床与动床工况下提出了基于BP及RBF两种人工神经网络的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定床工况下,两种预测模型均表现... 塔里木河中游河道岔道多、河水漫溢严重,为应对水文测站稀少且相距较远所引起的流量数据不足的问题,分别在定床与动床工况下提出了基于BP及RBF两种人工神经网络的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定床工况下,两种预测模型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中四变量(水深、水面宽、平均流速、水力半径)的预测模型准确性最高,模型准确度随着变量数量减少而下降;在动床工况下,BP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RBF模型;使用三变量及四变量训练的BP模型均能较好的预测流量,但三变量(水深、水面宽、平均流速)的数据获取更为便捷,方便使用。本研究可为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提供新思路,对河流管理、防洪减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神经网络 流量 bp预测模型 RBF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VQ-GA-BP神经网络光伏电站出力短期预测 被引量:50
4
作者 罗建春 晁勤 +4 位作者 罗洪 冉鸿 杨杰 罗庆 阿里努尔.阿木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9-94,共6页
为了实现对大规模并网型光伏电站调度,分析影响光伏出力的气象相关因素,以光照强度和温度作为输入量,分季节建立了一种基于LVQ-GA-BP神经网络预测系统。通过LVQ(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神经网络对样本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样本训... 为了实现对大规模并网型光伏电站调度,分析影响光伏出力的气象相关因素,以光照强度和温度作为输入量,分季节建立了一种基于LVQ-GA-BP神经网络预测系统。通过LVQ(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神经网络对样本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样本训练,得出基于BP神经网络光伏电站出力预测系统,从而提高光伏预测精度。采用GA算法替代传统的学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阀值,提高预测网络的训练速度。将建立的LVQ-GA-BP预测系统与传统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光伏出力的预测精度,而且还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出力预测 LVQ—GA—bp预测模型 气象因素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岩溶地表塌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管佳林 罗周全 +1 位作者 杨彪 王雪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8-33,共6页
针对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为更准确预测岩溶地质矿区地表塌陷区域分布,在分析研究某矿区岩溶地表塌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矿区地表塌陷的影响因素,构建矿区岩溶地表塌陷BP神经网络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采... 针对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为更准确预测岩溶地质矿区地表塌陷区域分布,在分析研究某矿区岩溶地表塌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矿区地表塌陷的影响因素,构建矿区岩溶地表塌陷BP神经网络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采集并分析某岩溶矿区大量岩溶地表塌陷历史数据,应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采用构建的矿区岩溶地表塌陷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上述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区域分布情况进行非线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训练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对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危险性的合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岩溶 地表塌陷 影响因素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庆安县年降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任晔 徐淑琴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25,29,共3页
采用灰色神经网络对黑龙江省庆安县年降雨量进行预测建模,利用灰色GM(1.1)模型"贫信息"和神经网络非线性函数映射能力优秀的特性,避免了灰色GM(1.1)模型对预测拟合精度低的问题。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 采用灰色神经网络对黑龙江省庆安县年降雨量进行预测建模,利用灰色GM(1.1)模型"贫信息"和神经网络非线性函数映射能力优秀的特性,避免了灰色GM(1.1)模型对预测拟合精度低的问题。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12 2,高于灰色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0.153 7,预测精度较高,并且算法简便,拓宽了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1)灰色预测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 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年降雨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变形灰色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炳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53-57,共5页
针对基坑变形预测中信息的灰色性和数据的非线性性,提出用灰色神经网络预测基坑变形的新方法。用一桩锚联合支护体系实例进行了预测研究,得到支护体系的不同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预测误差比GM(1,1)预测模型... 针对基坑变形预测中信息的灰色性和数据的非线性性,提出用灰色神经网络预测基坑变形的新方法。用一桩锚联合支护体系实例进行了预测研究,得到支护体系的不同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预测误差比GM(1,1)预测模型小;与BP预测模型相比,前期误差大,后期误差小。在基坑变形监测中,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基坑变形,可以采用灰色神经网络预测与BP预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灰色神经网络 GM(1 1)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的天津市地面沉降预测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何理 焦蒙蒙 +1 位作者 王喻宣 李天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针对天津市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基于组合模型开展区域沉降预测及危险性评价研究。首先分别运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及灰色BP神经网络(GM-BP)组合预测模型,对地面沉降量数据进行校核与补充。然... 针对天津市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基于组合模型开展区域沉降预测及危险性评价研究。首先分别运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及灰色BP神经网络(GM-BP)组合预测模型,对地面沉降量数据进行校核与补充。然后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河网水系、水文地质、地下水开采量和累积沉降量作为影响因子,基于确定性系数和逻辑回归组合模型对地面沉降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将地面沉降区域划分为5类危险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结果表明:(1)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拟合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种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值更能满足精度要求;(2)研究区不同程度的危险性评价中,41.57%的区域面积具有极高度和高度危险性,且主要分布于北辰区、津南区、静海区、西青区及滨海新区等南部地区;(3)通过灾害点与危险区叠加分析,整个研究区域灾害点密度为64.73处/万km^(2),45处灾害处于高和极高的地面沉降危险。分区结果与灾害点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证明该研究成果能为地面沉降预测及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组合模型 地面沉降预测 危险性评价 灾害点分布 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影响因素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温室番茄CO_2增施策略优化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漫 李婷 +3 位作者 季宇寒 沙莎 蒋毅琼 李民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9-245,共7页
CO2浓度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确定植株生长阶段的最适CO2浓度需求量,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开花期番茄植株为研究对象,将定植后的番茄分为4个CO2浓度梯度处理组,其中,C1、C2、C3处理组CO2增施摩尔比分... CO2浓度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确定植株生长阶段的最适CO2浓度需求量,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开花期番茄植株为研究对象,将定植后的番茄分为4个CO2浓度梯度处理组,其中,C1、C2、C3处理组CO2增施摩尔比分别为(700±50)、(1000±50)、(1300±50)txmol/mol,CK处理组为温室内自然状态下C0:摩尔比(约450μmol/mol)。实验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因子,包括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c0:浓度;利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速率仪进行光合日动态和环境因子交互影响实验测定。光合日动态组间差异性研究表明,对开花期番茄增施1000—1300Ixmol/mol的CO2时,可使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提高约37.13%-40,42%。以环境因子为输人参数,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用于不同CO2浓度梯度下的光合日动态预测。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3,预测精度较高;C1、C2、C3和CK处理组的日动态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4、0.78和0.96,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且相对误差较小,因此该模型可以为可变环境下的番茄光合日变化动态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光合日动态 单叶净光合速率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WITI指标的机场延误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野晨风 李杰 +1 位作者 胡明华 袁立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7-213,共7页
为实现在战略或预战术阶段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机场延误进行有效预测,本文引入简化的天气影响交通指标(WITI),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验证该指标与机场延误之间的关联性,再分别以WITI指标和传统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 为实现在战略或预战术阶段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机场延误进行有效预测,本文引入简化的天气影响交通指标(WITI),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验证该指标与机场延误之间的关联性,再分别以WITI指标和传统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ZGGG)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ZGSZ)的离场延误进行预测.结果显示,WITI指标与机场离场延误之间的关联度明显高于传统指标,基于WITI指标比基于传统指标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预测准确度上高出14.09%(ZGGG)和9.79%(ZGSZ),同样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则高出8.00%(ZGGG)和6.41%(ZGSZ),由此认为WITI指标在机场延误预测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机场延误预测 WITI指标 机场延误 灰色关联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素超 周辉 +1 位作者 赵俊杰 章易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122-1128,共7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P hybrid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y uniting respective applicability of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 and genetic algorithm (GA). The detailed process wa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GA trained the best weights and thresholds as the initial values of BP-ANN to initialize the neural network. Then, the BP-ANN after initialization was trained until the errors converged to the required precision. Finally, the network model,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after being examined by the test samples, was applied to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cylindrical structure impacting. After example analysis, the GA-BP network model was trained until getting the desired network error only by 46 steps, while the single BP-ANN model achieved the same network error by 992 steps, which obviously shows that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has faster convergence rate. The average relative forecast error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1.543%, while the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BP-ANN is 2.950%, which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forecast precision of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P-A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walled structur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MPAC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FOREC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资料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34
12
作者 丁加丽 彭世彰 +2 位作者 徐俊增 缴锡云 罗玉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3-637,共5页
针对利用FAO56-PM法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时气象资料需求往往不易满足的问题,研究了温度法及基于温度资料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FAO56-PM法ET0计算值为标准,比较分析了Hargreaves法、改进的Thornthwaite法、简化的FAO56-PM... 针对利用FAO56-PM法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时气象资料需求往往不易满足的问题,研究了温度法及基于温度资料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FAO56-PM法ET0计算值为标准,比较分析了Hargreaves法、改进的Thornthwaite法、简化的FAO56-PM法以及Mc cloud法在我国湿润气候区的应用效果,评价了校正后的温度法以及基于温度资料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该气候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ET0较小时,Hargreaves法、改进的Thornthwaite法和简化的FAO56-PM法计算值较FAO56-PM法偏大,在ET0较大时较FAO56-PM法偏小;改进后的Thornthwaite法与FAO56-PM法最为接近,Mc cloud法与FAO56-PM法的计算结果差异最大;除Mc cloud法外,校正后的温度法检验合格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地区适用性;基于温度资料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结果好于校正后的Thornthwaite法和Mc cloud法,可应用于只有温度资料时湿润气候区ET0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温度法 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湿润气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加注氨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珍珍 汪春 +3 位作者 李海亮 孙海天 王宏轩 余兵兵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年第2期7-10,13,共5页
畜禽舍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营养元素及有机质,是良好的有机肥源。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C、N、P、K、S和微量元素等养分资源,产生的气体主要以氨气(N H3)为主。为揭示通气时间、通气频率及氨气通气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通气时... 畜禽舍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营养元素及有机质,是良好的有机肥源。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C、N、P、K、S和微量元素等养分资源,产生的气体主要以氨气(N H3)为主。为揭示通气时间、通气频率及氨气通气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通气时间、通气频率、氨气浓度三因素处理,利用空气压缩机将氨气通入管道。建立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玉米产量的预测模型,用于不同通气时间、通气频率及氨气浓度下的玉米产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氨气浓度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生态技术处理农村分散式污水净化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峥 焦涵薇 +4 位作者 毕一凡 张逸纯 包佳杰 贺晓晗 邓懿展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6-1293,共8页
为解决农村分散式混合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问题,以混有养殖废水的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生态技术的办法,研究了该工艺下农村混合污水净化的影响规律,并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该处理系统的CODcr、BOD_5、氨氮的出口浓度进... 为解决农村分散式混合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问题,以混有养殖废水的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生态技术的办法,研究了该工艺下农村混合污水净化的影响规律,并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该处理系统的CODcr、BOD_5、氨氮的出口浓度进行预测并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生态技术能很好地处理农村混合污水,系统出水口的BOD_5、CODcr、氨氮等浓度达到排放标准且处理成本较低,符合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采用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该系统的出水BOD_5、CODcr、氨氮浓度,将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求出相对误差,可对组合生态技术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并求出最优温度、p H和流量条件下的优化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农村生活污水 组合生态技术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ression model for daily passenger volume of high-speed railway line under capacity constraint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泳吉 刘军 +1 位作者 孙迅 赖晴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666-3676,共11页
A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forecast the aggregated passenger volume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HSR) line in China. Train services and temporal features of passenger volume are studied to ... A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forecast the aggregated passenger volume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HSR) line in China. Train services and temporal features of passenger volume are studied to have a prior knowledge about this high-speed railway line. Then, based on a theoretical curve that depic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ssenger demand,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d passenger volume, a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capacity constraint. Through experi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erform better in both forecasting accuracy and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n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In addition to the forecasting ability, with a definite formation,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further used to forecast the effects of train planning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 Jinghu high-speed railway(HSR) DEMAND capacity fore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