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iC_f/SiC复合材料氮化硼(BN)界面层及其复合界面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吕晓旭
齐哲
+5 位作者
赵文青
姜卓钰
杨金华
周怡然
刘虎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3,共11页
SiC_f/SiC复合材料由SiC纤维、SiC基体和界面层组成。界面层可以传递载荷和偏转裂纹,同时防止SiC纤维受到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化学侵蚀,对于调节SiC_f/SiC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氮化硼界面层的晶体结构、复...
SiC_f/SiC复合材料由SiC纤维、SiC基体和界面层组成。界面层可以传递载荷和偏转裂纹,同时防止SiC纤维受到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化学侵蚀,对于调节SiC_f/SiC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氮化硼界面层的晶体结构、复合界面层的种类,介绍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氮化硼(boron nitride,BN)及其复合界面层的工艺条件,总结了先驱体气体比例、载气、沉积压力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界面层沉积速率、微观形貌结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制备理想结构的BN及其复合界面层,将是SiC_f/SiC复合材料界面层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F
/sic
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bn
界面层
复合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N/SiC复合界面层对SiC纤维和PIP-Min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吕晓旭
姜卓钰
+3 位作者
周怡然
齐哲
赵文青
焦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9-1104,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SiC纤维表面沉积BN和BN/SiC复合界面层,对沉积界面层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PIP)工艺进行致密化,制得以原纤维、BN界面层和BN/SiC界面层纤维增强的三种Mini-SiCf/SiC复合材料,...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SiC纤维表面沉积BN和BN/SiC复合界面层,对沉积界面层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PIP)工艺进行致密化,制得以原纤维、BN界面层和BN/SiC界面层纤维增强的三种Mini-SiCf/SiC复合材料,研究其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VI工艺制得的界面层厚度均匀、结构致密,其中BN界面层中存在六方相,晶体尺寸为1.76 nm;SiC界面层结晶性较好,晶粒尺寸为18.73 nm;沉积界面层后SiC纤维的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拉伸强度降低。与SiCf/SiC相比,PIP工艺制备的SiCf/BN/SiC和SiCf/(BN/SiC)/SiC-Mini复合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和断裂应变明显提升,BN界面层起主要作用。由断面形貌分析可以看出,SiCf/BN/SiC和SiCf/(BN/SiC)/SiC复合材料的纤维拔出明显,说明在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增加,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
/sic
复合界面层
Mini-
sic
f
/sic
复合材料
最大拉伸载荷
断裂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iC_f/SiC复合材料氮化硼(BN)界面层及其复合界面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吕晓旭
齐哲
赵文青
姜卓钰
杨金华
周怡然
刘虎
焦健
机构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出处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VI-0007-0077)
文摘
SiC_f/SiC复合材料由SiC纤维、SiC基体和界面层组成。界面层可以传递载荷和偏转裂纹,同时防止SiC纤维受到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化学侵蚀,对于调节SiC_f/SiC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氮化硼界面层的晶体结构、复合界面层的种类,介绍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氮化硼(boron nitride,BN)及其复合界面层的工艺条件,总结了先驱体气体比例、载气、沉积压力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界面层沉积速率、微观形貌结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制备理想结构的BN及其复合界面层,将是SiC_f/SiC复合材料界面层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sic
F
/sic
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bn
界面层
复合界面层
Keywords
sic
f
/sic
composites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bn
interphase
multilay
er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N/SiC复合界面层对SiC纤维和PIP-Min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吕晓旭
姜卓钰
周怡然
齐哲
赵文青
焦健
机构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出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9-1104,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VI-0007-0077)。
文摘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SiC纤维表面沉积BN和BN/SiC复合界面层,对沉积界面层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PIP)工艺进行致密化,制得以原纤维、BN界面层和BN/SiC界面层纤维增强的三种Mini-SiCf/SiC复合材料,研究其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VI工艺制得的界面层厚度均匀、结构致密,其中BN界面层中存在六方相,晶体尺寸为1.76 nm;SiC界面层结晶性较好,晶粒尺寸为18.73 nm;沉积界面层后SiC纤维的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拉伸强度降低。与SiCf/SiC相比,PIP工艺制备的SiCf/BN/SiC和SiCf/(BN/SiC)/SiC-Mini复合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和断裂应变明显提升,BN界面层起主要作用。由断面形貌分析可以看出,SiCf/BN/SiC和SiCf/(BN/SiC)/SiC复合材料的纤维拔出明显,说明在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增加,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增大。
关键词
bn
/sic
复合界面层
Mini-
sic
f
/sic
复合材料
最大拉伸载荷
断裂应变
Keywords
bn/sic multilayered interphase
Mini-
sic
f
/sic
composites
maximum tensile load
fracture strain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iC_f/SiC复合材料氮化硼(BN)界面层及其复合界面层研究进展
吕晓旭
齐哲
赵文青
姜卓钰
杨金华
周怡然
刘虎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BN/SiC复合界面层对SiC纤维和PIP-Min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吕晓旭
姜卓钰
周怡然
齐哲
赵文青
焦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