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K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肾移植受者病毒清除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刚 巫林伟 +9 位作者 邓琅辉 邱江 费继光 邓素雄 李军 陈国栋 付茜 邓荣海 王长希 陈立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9-1314,1324,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BK病毒(BKV)相关性肾病(BKVAN)的肾移植受者病毒清除的因素,分析病毒清除过程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通过移植肾穿刺活检并结合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尿、血标本中BK病毒DNA含量的测定,确诊的BKVAN 49例,进... 目的探讨影响BK病毒(BKV)相关性肾病(BKVAN)的肾移植受者病毒清除的因素,分析病毒清除过程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通过移植肾穿刺活检并结合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尿、血标本中BK病毒DNA含量的测定,确诊的BKVAN 49例,进行减少免疫抑制剂强度的治疗,并定期监测BKV的活动及移植肾功能。根据BKV(包括Decoy细胞、BKV尿症和BKV血症)有无清除,将BKVAN受者分成清除组与未清除组,比较两组间和组内确诊时、调药后6和12个月血清肌酐的差异及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BKV清除所需时间及移植肾1、3、5年存活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BKV清除组与未清除组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BKVAN受者在降低免疫抑制强度后Decoy细胞、BKV尿症、BKV血症清除率为63.8%、27.7%和80.5%。Kaplan-Meier方法计算Decoy细胞、BKV尿症和BKV血症清除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11、41和5个月。是否术后规律监测BKV影响病毒的清除(P<0.05)。BKV清除组调药后6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较确诊时有所下降或无明显差异,而未清除组相应的肌酐水平有所上升。两组间比较6和12个月与确诊时血清肌酐差值,BKV清除组低于未清除组(P<0.05)。调药后所有BKVAN受者均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BKVAN受者移植肾1、3和5年存活率分别100%、83.4%和66.4%。BKV清除组的移植肾1、3和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未清除组(P<0.05)。结论术后规律监测BKV、早期移植肾活检发现BKVAN有利于BKV的清除,而病毒能否被清除影响移植肾功能及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肾功能 移植物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磊 张洪宪 +4 位作者 侯小飞 刘磊 陆敏 韩永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5-389,共5页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透析患者,但因术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生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BK多瘤病毒(BK polyomavirus,BKV)是双链DNA病毒,隶属于多瘤病毒属,...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透析患者,但因术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生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BK多瘤病毒(BK polyomavirus,BKV)是双链DNA病毒,隶属于多瘤病毒属,肾移植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影响下,BKV可活化引起BKV尿症(BKV viruria)和BKV血症(BKV viremia),甚至进展为BKV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BKVN)。近年,因BKVN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国外研究显示,肾移植术后BKVN发生率约为1%~10%,发生BKVN的肾移植受者中10%~80%最终会进展到移植肾功能衰竭[1-2]。目前对于BKVN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认为,来氟米特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病毒双重作用,能清除移植患者体内BKV,减缓BKVN的进展并改善移植肾功能[3-9],而羟苯磺酸钙具有改善组织纤维化、缓解肾病进展、改善肾功能的作用[10-13],下面我们报告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BKVN的一些初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羟苯磺酸钙 肾移植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替换霉酚酸酯抗排异方案对移植肾BK病毒相关性肾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劲松 季曙明 +4 位作者 李雪 文吉秋 程东瑞 谢轲楠 倪雪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5-948,共4页
目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BKVAN)是影响移植肾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其发生与免疫抑制过度有关。文中观察来氟米特替换霉酚酸酯抗排异方案对移植肾BKVAN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3... 目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BKVAN)是影响移植肾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其发生与免疫抑制过度有关。文中观察来氟米特替换霉酚酸酯抗排异方案对移植肾BKVAN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15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为BKVAN患者给予停用霉酚酸酯并替换为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替换后患者的血肌酐变化情况、移植肾丢失率以及来氟米特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将患者分为移植肾失功组和未失功组,观察2组患者临床情况及移植肾组化结果的差异,分析导致BKVAN患者移植肾失功的原因。结果替换来氟米特后,6例患者移植肾失功并进入透析;9例患者移植肾功能相对稳定,移植肾丢失率为40%。15例患者替换来氟米特前、后高尿酸血症患者分别为8例和5例,白细胞下降与血小板降低均为2例,替换前谷丙酶无升高,替换后1例升高,但所有项目差异替换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失功与未失功组比较,平均血肌酐明显增高[(1.80±0.53)mg/d L vs(2.74±0.58)mg/d L,P=0.007],移植肾组织B淋巴细胞(206.44±144.96 vs 439.67±267.77,P=0.047)、CD68(588.44±271.80 vs 944.67±259.32,P=0.025)明显升高。结论来氟米特治疗BKVAN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血肌酐明显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移植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CD68明显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来氟米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合并环孢素中毒1例报告
4
作者 解俊杰 范宇 +3 位作者 柏宏伟 李钢 刘路鹏 钱叶勇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77-379,共3页
BK病毒(BK virus,BKV)属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家族成员,是导致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全球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由BKV感染导致移植物功能受损,进展为BK病毒性肾病(BK 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BKVN... BK病毒(BK virus,BKV)属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家族成员,是导致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全球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由BKV感染导致移植物功能受损,进展为BK病毒性肾病(BK 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BKVN)而导致移植肾丢失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环孢素 药物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子沛 郭晖 +4 位作者 张波 唐玉坤 蒋继贫 周平 杜敦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6,共8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y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肾移植术后确诊PyV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穿刺原因及病理学诊断时间。按Banff 2018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分...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y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肾移植术后确诊PyV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穿刺原因及病理学诊断时间。按Banff 2018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分析患者血、尿BK病毒DNA载量及移植肾功能。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病理诊断PyVN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16(8,29)个月,血清肌酐升高为穿刺的主要原因。44例患者中,PyVN 1级19例、2级21例、3级4例,各组光学显微镜下病毒包涵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2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均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确诊时39例患者具有血、尿BK病毒DNA载量检测记录,其中38例尿BK病毒阳性,30例血BK病毒阳性。患者确诊PyVN时血清肌酐较术后1个月升高,末次随访时血清肌酐较确诊PyVN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9)。不同级别PyVN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确诊时2级患者血清肌酐水平高于1级患者(P=0.007)。肾移植术后1、3、5年移植肾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5%、69%、62%,不同分级PyVN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级越高,存活率越低(P=0.01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肾内多瘤病毒载量、确诊时血清肌酐水平为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PyVN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2年内,临床表现以血清肌酐升高、BK病毒血症和BK病毒尿症为主,术后常规监测BK病毒有利于早期诊断并保护移植肾,Banff 2018分级标准可有效预测移植肾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 bk病毒 Banff标准 移植病理学 病毒载量 间质纤维化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熊睿 丁利民 +1 位作者 杨华 李新长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防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保留规律随访资料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BK病毒DNA载量分为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35例)和非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防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保留规律随访资料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BK病毒DNA载量分为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35例)和非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227例)。总结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受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62例肾移植受者中,35例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13.4%。发生中位时间181(126,315)d,发生率在移植术后6个月内最高,6个月至2年逐渐降低,2年后有所回升。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史、急性排斥反应(AR)、捐献类型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AR及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TG治疗史、发生AR、发生DGF以及捐献类型为DBCD的受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无ATG治疗史、无发生AR、无发生DGF及其他捐献类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活体器官捐献]的受者(均为P<0.05)。结论DBCD、AR及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此类受者的术后监测并给予早期干预可能是预防BKVAN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bk病毒尿症 bk病毒血症 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 急性排斥反应(AR)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晓勇 任亮 +3 位作者 王玮 刘航 胡小鹏 张小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9-464,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受者的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BK virus,BKV)DNA拷贝数量的检测,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的发病规律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80例患者进行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DNA拷贝数量的检测,利用SV4...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受者的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BK virus,BKV)DNA拷贝数量的检测,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的发病规律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80例患者进行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DNA拷贝数量的检测,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的80例病理学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对诊断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BKAVN)患者进行随访及病史复习。结果 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8.75%,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7.5%,BKAVN发生率为2.5%,术后尿和血BK病毒DNA拷贝的变化趋势一致,术后6~12个月是BK病毒感染高峰期。结论 BKV感染对肾移植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一旦出现BKVAN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对肾移植受者应该进行BKV早期监测,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治疗BKVAN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移植肾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与BK病毒感染 被引量:8
8
作者 明英姿 魏伟 +5 位作者 刘洪 牛英 庄权 朱毅 佘兴国 叶啟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27-432,共6页
探讨BK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体预后的影响及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率较高,可导致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N),甚至移植肾功能丢失。BK病毒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 探讨BK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体预后的影响及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率较高,可导致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N),甚至移植肾功能丢失。BK病毒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液和尿液中BK病毒载量,BKVN诊断则需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对受者的影响较大,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应在肾移植术后定期、规律检测BK病毒,早期发现、尽早干预,治疗上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屠国伟 朱同玉 +3 位作者 唐群业 许明 戎瑞明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BK病毒感染的检测,包括:尿沉渣decoy细胞、尿液BKV-DNA、血浆BKV-DNA。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BK病毒感染的检测,包括:尿沉渣decoy细胞、尿液BKV-DNA、血浆BKV-DNA。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2例肾移植患者中,尿沉渣decoy细胞阳性29例(31.5%),出现decoy细胞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8.3月。decoy细胞对诊断BK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和86.9%。病毒尿症22例(23.9%),中位时间为术后16.3月;病毒血症9例(9.8%),中位时间为术后39.5月。decoy细胞阳性组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decoy细胞阴性组(58.6%vs28.6%,P<0.01)。血浆BKV-DNA阳性的9例患者中,8例出现了肾功能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免疫诱导和未接受血液透析是术后BK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免疫抑制方案、肾脏原发疾病、术后感染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K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BK病毒的感染将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异常。尿沉渣decoy细胞和尿液BKV-DNA检测能早期发现BK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费爽 黄正楷 +5 位作者 周万里 陈浩 陶俊 韩志坚 谭若芸 顾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感染发生率并分析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7例受者资料,根据受者血清和尿液中BKV-DNA拷贝数量的...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感染发生率并分析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7例受者资料,根据受者血清和尿液中BKV-DNA拷贝数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BK病毒血症组、BK病毒尿症组,统计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透析类型、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方案、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相关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7例肾移植受者中,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11.46%(18例),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5.03%(55例)。另外,确诊1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BKAVN),发生率为0.63%。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免疫抑制方案(P=0.031)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P=0.037)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亦显示免疫抑制方案(P=0.041,OR=2.146)及术后皮质类固醇用量总量(P=0.042,OR=1.739)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本中心研究结果显示BK病毒尿症较BK病毒血症发生率高,但确诊为BKVAN仅为1例。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受者BK病毒尿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瘤病毒BK DNA监测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万建新 曾涛 +1 位作者 崔颖鹏 姜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个简单便捷的血浆多瘤病毒Polyomavirus BK(BKV)感染的筛选方法并探讨其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PCR方法对40例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和15个正常人血浆中BKV DNA进行扩增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 [目的]探索建立一个简单便捷的血浆多瘤病毒Polyomavirus BK(BKV)感染的筛选方法并探讨其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PCR方法对40例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和15个正常人血浆中BKV DNA进行扩增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81 bp,扩增结果与预期的片段大小一致。BKV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病毒的保守序列98%同源。15例正常人中BKV检测结果全部阴性;40例肾移植患者中有6例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15.0%,其中临床确诊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AN)1例,发生率为2.5%。[结果]PCR方法检测血浆BKV DNA是反映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多瘤病毒或体内多瘤病毒被激活并复制及评价肾病高危性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瘤病毒bk 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 肾移植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JC病毒感染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裕 欧志宇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4-488,共5页
JC病毒(JCV)是多瘤病毒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70%,初次感染后常潜伏存在。在免疫抑制的个体中,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JCV可以重新激活并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JCV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逐渐被重视,... JC病毒(JCV)是多瘤病毒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70%,初次感染后常潜伏存在。在免疫抑制的个体中,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JCV可以重新激活并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JCV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逐渐被重视,已有JCV相关性肾病(JCVAN)的报道。现就JCV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体内感染过程,JCV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以及JCV与BKV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JC病毒 bk病毒 JC病毒相关性肾病(JCVAN) 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 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VAN)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肾移植研究大盘点——来自中国的声音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子寰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回归正常生活的首选途径。随着医疗技术与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发展,移植肾的短期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其长期存活问题仍亟待解决。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失功、肾脏纤...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回归正常生活的首选途径。随着医疗技术与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发展,移植肾的短期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其长期存活问题仍亟待解决。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失功、肾脏纤维化等因素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几大难题,相关研究一直是肾移植领域的热点。同时,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影响巨大,与肾移植相关的研究报道亦呈百家争鸣之态。本文就我国2020年肾移植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前沿热点以及肾移植领域新冠肺炎相关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单细胞测序技术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游离DNA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在肾移植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洋 张健 林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462,共8页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减少移植物损伤至关重要。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检测是基于二代测序等技术,通过浓度法及绝对定量法检测循环体液中源于坏死、凋亡的供肾组织DNA片段含量,具有监测同种异体移植物损伤...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减少移植物损伤至关重要。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检测是基于二代测序等技术,通过浓度法及绝对定量法检测循环体液中源于坏死、凋亡的供肾组织DNA片段含量,具有监测同种异体移植物损伤的临床应用潜力。相比传统血清肌酐等检测指标,dd-cfDNA检测可提前数周至数月监测到移植物损伤,为临床治疗和延缓移植物失功提供了“时间窗”。随着近年来对ddcfDNA研究的不断深入,dd-cfDNA因其兼具无创性、灵敏度高和能够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评估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dd-cfDNA检测在肾移植诊疗中多维度应用的研究证据与结论,并讨论了dd-cfDNA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向,旨在为dd-cfDNA检测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 排斥反应 生物标志物 移植物损伤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欧志宇 贺裕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1-356,共6页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得到的免疫球蛋白(Ig),其主要成分是IgG。IVIG作用机制复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IgG的Fc段与多种Fc段γ受体(FcγR)结合调控炎症反应以及自身抗体代谢,IgG的Fab段中和多种抗原和...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得到的免疫球蛋白(Ig),其主要成分是IgG。IVIG作用机制复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IgG的Fc段与多种Fc段γ受体(FcγR)结合调控炎症反应以及自身抗体代谢,IgG的Fab段中和多种抗原和其它分子,IVIG还可以阻碍补体激活、影响免疫细胞间抑炎和促炎平衡。IVIG在疾病治疗中常通过多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并在不同疾病中以某一种机制为主。IVIG在肾移植中常用于致敏患者的脱敏治疗、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以及部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对IVIG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肾移植 免疫调节 免疫复合物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人类细小病毒B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