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BIOCLIM生态位模型对松材线虫传入云南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
作者 胥勇 周平阳 +3 位作者 王扬 陈志星 马荣 喻盛甫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46-753,共8页
基于松材线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利用松材线虫在东亚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筛选出松材线虫适生性分布的主要生物气候变量。应用DIVA-GIS软件中的生态位模型BIOCLIM预测了该线虫在云南省的地理分布图,结... 基于松材线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利用松材线虫在东亚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筛选出松材线虫适生性分布的主要生物气候变量。应用DIVA-GIS软件中的生态位模型BIOCLIM预测了该线虫在云南省的地理分布图,结合各县(市)寄主分布面积,对此地图栅格进行计算、统计分析,得到松材线虫在各县(市)的分布和适生程度。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各县(市)风险等级:最高风险5县(市);很高风险41县(市);高度风险38县(市);中度风险22县(市);低度风险23县(市)。进一步利用ArcGIS9.0软件绘制出了松材线虫在云南的适生图和在129个县级单位的风险级别图。建议划定云南省北纬23°以北与北纬26°以南之间地区为主要防护区,其中瑞丽市及其疫点周边地区,广南县、师宗县、罗平县、丘北县以及普洱市北纬23°以北的地区及该市北纬23°以南的思茅区为重点防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bioclim生态位模型 DIVA—GIS 风险分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瑜 杨毅哲 +7 位作者 陈丽丽 宋兴江 李欣迪 张献瑞 史岩 王佳 宋雅琪 刘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外来植物多花黑麦草的入侵对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构建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预警,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对多花黑麦草在入侵中国后的生态位分化及在中国的入侵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 外来植物多花黑麦草的入侵对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构建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预警,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对多花黑麦草在入侵中国后的生态位分化及在中国的入侵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在入侵我国后发生了显著的生态位漂移;相比于其原产地种群,多花黑麦草在中国的入侵种群生态位宽度更广,适应的气候区显著扩展;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国南方大部分区域属于多花黑麦草的稳定入侵区,而北方和西部地区存在其局域适应区和潜在拓殖区。研究结果反映出多花黑麦草在我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也暗示了多花黑麦草较高的生态位进化能力可能是其在我国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开展多花黑麦草的防控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MaxEnt模型 生态漂移 入侵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霞 胡宽义 +1 位作者 曾安逸 董定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0-868,共9页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对小花十万错分布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当年降水量在2000~3500 mm,年均气温25~26℃,年均温变化范围6~14℃时...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对小花十万错分布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当年降水量在2000~3500 mm,年均气温25~26℃,年均温变化范围6~14℃时最适合小花十万错的生长,且最冷月最低温度处于20~30℃及最冷季平均温度在27℃左右时,小花十万错才能保持最大的生长效率,当最干月降水量在40 mm以上时才能保持存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小花十万错具有喜温、畏寒、不抗旱的特点。在地理分布上,当前小花十万错仅在海南、台湾地区、广东三省有发现记录,但根据MaxEnt模型对当下气候的模拟分析,小花十万错在云南、广西、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甚至西藏的某些地区具有适生区的存在,说明这些地区都存在被小花十万错生物入侵的危险。通过对未来气候的分析,可以得出小花十万错在我国境内的分布范围为扩张趋势,扩张的地区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结论]小花十万错的生长分布最易受年均温变化范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等因素影响。当前,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台湾等省份均面临小花十万错的入侵风险,以台湾地区最严重,广东和海南次之,其余省份暂未发现该种的入侵记录。但从气候分析来看,存在小花十万错中、高适生区的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仍然有被该种入侵的可能。因此,应根据防范区域的特点以及适生等级来制定区域性、重点性的防治计划,并在已被入侵的地区推广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遏制小花十万错向邻近区域扩散,而在未被入侵的区域制定侧重于加强检疫、扩大检测的防治办法,预防小花十万错的跨区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生态模型 小花十万错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生态位对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影响研究——基于三大创新走廊沿线城市的实证检验
4
作者 梁园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7,共12页
在数字化浪潮下,城市跨界创新产生了新的变革。为深入考察数字技术变革下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影响和内在机制,以我国三大创新走廊沿线城市为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生态位对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影响及内在... 在数字化浪潮下,城市跨界创新产生了新的变革。为深入考察数字技术变革下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影响和内在机制,以我国三大创新走廊沿线城市为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生态位对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生态位不仅可以加强本市跨界创新合作,而且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三大创新走廊沿线周边城市的跨界创新合作。机制分析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和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技术生态位影响三大创新走廊沿线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中介机制。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人才集聚正向调节数字技术生态位对三大创新走廊沿线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影响。应全力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城市间跨界创新合作等。结论丰富了数字技术和跨界创新合作的理论研究,为城市制定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生态 创新走廊 跨界创新 跨界合作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象耳豆根结线虫适生区预测研究
5
作者 孟永攀 廖金铃 +1 位作者 赵晓艳 王菲菲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39-47,54,共10页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一种具有强大致病力和巨大危害性的农作物病原物。为了准确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采用了5种生态位模型:最大熵模型(Maxen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生态位因子分析模型(ENFA)、生物气候模型(Biocl...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一种具有强大致病力和巨大危害性的农作物病原物。为了准确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采用了5种生态位模型:最大熵模型(Maxen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生态位因子分析模型(ENFA)、生物气候模型(Bioclim)以及域模型(Domain),建立了针对该病原虫的潜在生境预测模型。通过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Kappa值,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严谨检验,并从中筛选出了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Maxent)不仅具备出色的预测结果,而且运行性能卓越,因此被视为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潜在适生区的最理想模型。通过运用最优模型Maxent进行预测,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聚集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同时江西、湖南等地区也包含其适生区。这些结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强调了加强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能够更好地防控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扩散与危害,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和植物生态安全。这一研究为农业生产者和植物保护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象耳豆根结线虫对农作物造成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适生区 生态模型 MAXENT GARP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 被引量:160
6
作者 李德志 石强 +4 位作者 臧润国 王绪平 盛丽娟 朱志玲 王长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103,共9页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种或种群在多维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将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 种群 生态宽度 生态重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值法生态位模型(Maxent)的三种实蝇潜在适生性分布预测(英文)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白尼 魏武 +1 位作者 马骏 张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2-1131,共10页
本研究首先对3种重要生态位模型BIOCLIM, DOMAIN和Maxent(基于最大熵值原理模型)的分布预测精确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再结合分布点记录以及一系列环境数据图层对3种重要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葫芦寡鬃实蝇Dacus bivittatus、埃塞俄比亚寡... 本研究首先对3种重要生态位模型BIOCLIM, DOMAIN和Maxent(基于最大熵值原理模型)的分布预测精确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再结合分布点记录以及一系列环境数据图层对3种重要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葫芦寡鬃实蝇Dacus bivittatus、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D. ciliatus和西瓜寡鬃实蝇D.vertebratus)的潜在适生性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在模型预测精确度的比较过程中, 3种评估指标(ROC/AUC,Kappa,TSS)均显示Maxent拥有最好的预测结果和最好的运行性能。由Maxent对葫芦寡鬃实蝇、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和西瓜寡鬃实蝇的预测结果显示,这3种实蝇在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在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分布区域。相对而言,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全球范围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除前述地区外,其潜在适生区还包括地中海沿岸、沙特阿拉伯、也门、安曼和伊朗南部的大片地区,这也意味着在3种寡鬃实蝇中,它能忍受变化幅度最广的生态、环境条件。在中国,云南和海南都极适宜于3种实蝇的生存,同时广东南部及台湾的部分地区也是它们的潜在适生区。基于Maxent的预测结果显示,相对而言,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中国范围也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除前述省份和地区外,四川、贵州和西藏的南部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南部的部分沿海地区,也都是它的潜在适生区。综合所得出的预测结果, 3种寡鬃实蝇从境外传入广东并在此定殖的风险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Jackknife分析显示,温度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因子对于3种实蝇在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分布模式和分布情况都有极大的影响,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寡鬃实蝇 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 西瓜寡鬃实蝇 生态模型 最大熵值 MAXENT bioclim DOM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瑞燕 赵庚星 +2 位作者 于振文 张玉婷 张海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8-224,共7页
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与生境条件匹配越好,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值会越低。该文通过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定量化。选择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的农用地,通过野外调查选... 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与生境条件匹配越好,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值会越低。该文通过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定量化。选择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的农用地,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样地,构建各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各土地利用生态单元的生态环境现实条件与现状土地利用方式所要求的最佳生态环境进行比较计算生态位适宜度,获得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垦利县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整体良好,棉田是决定整个垦利县环境脆弱性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之间呈现为正相关趋势;灌溉条件和土壤盐分是决定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效应值高低的主导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对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防止土地退化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生态 环境脆弱性 生态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态位模型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生态位漂移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运生 谢丙炎 +2 位作者 万方浩 肖启明 戴良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74-4981,共8页
由于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的改变,外来入侵物种在入侵地成功定殖、扩散后常会发生生态位漂移,而物种生态位漂移往往很难直接证明。生态位模型在假设入侵物种的生态位需求保守的前提下,以物种在其原产地的生态位需求为基础,预测其在入... 由于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的改变,外来入侵物种在入侵地成功定殖、扩散后常会发生生态位漂移,而物种生态位漂移往往很难直接证明。生态位模型在假设入侵物种的生态位需求保守的前提下,以物种在其原产地的生态位需求为基础,预测其在入侵地的潜在分布,通过比较预测分布与实际分布的差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位是否发生漂移的间接证据。以我国入侵杂草胜红蓟在原产地的生态位需求为基础,应用生态位模型预测其在其他地区的潜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胜红蓟在亚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分布,但在我国,其预测分布与实际分布存在较大差别。胜红蓟在我国预测分布主要为云南、海南、台湾部分地区,而胜红蓟入侵我国后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其实际分布比预测分布广泛得多,由此推测胜红蓟在入侵我国后其生态位已经产生了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生态漂移 生态模型 适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生态位原理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158
10
作者 许芳 李建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物种的生态位理论及模型,分析了企业生态位的特点及规律,提出企业相互关系的本质是企业生态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并分析了企业生态位模型、企业多样化模型、企业生态位分离度模型及企业竞争排斥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模... 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物种的生态位理论及模型,分析了企业生态位的特点及规律,提出企业相互关系的本质是企业生态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并分析了企业生态位模型、企业多样化模型、企业生态位分离度模型及企业竞争排斥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模型,剖析了企业生态位的竞争排斥规律及企业生态位的进化原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正确,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生态 生态模型 生态宽度 竞争排斥 生态重叠 生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适生区域 被引量:44
11
作者 周国梁 陈晨 +2 位作者 叶军 胡白石 刘凤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62-3369,共8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明确其可能适生的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桔小实蝇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明确其可能适生的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桔小实蝇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虫在亚洲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可分布在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北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与EPPO报道的分布区域一致。将拟合过程中获得的生态位运算法则投影到我国,并考虑模型间的一致性,预测桔小实蝇在我国各省及市县范围的分布:云南大部、四川南部和东部、贵州大部、重庆大部、广西、广东、台湾、香港、澳门、海南、福建、江西、浙江大部、湖南大部、湖北大部、上海、江苏南部、河南局部及安徽部分地区为桔小实蝇的适生区。次适生区沿适生区周围分布,为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和江苏南部的一些零星地区。适生区和次适生区大多有较高密度的寄主果树,为桔小实蝇的生存提供了条件。预测结果经独立验证数据的适合性测验表明,选择的最优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显示了很好的预测能力。GARP生态位模型可以解决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物种已知基础分布点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有害生物的适生性分析、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GARP生态模型 GIS 潜在分布预测 适合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被引量:66
12
作者 蒙莉娜 郑新奇 +1 位作者 赵璐 邓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从生态角度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定量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并从土地利用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从生态角度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定量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并从土地利用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建立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因子体系,并以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结果为表征量,借助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的案例研究,运用该技术方法进行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更加优化和合理,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该研究从生态适宜角度为土地利用分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功能分区 生态适宜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6
13
作者 赵素霞 牛海鹏 +2 位作者 张捍卫 张合兵 张小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0-228,共9页
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在基本农田现实生态位空间与最适宜生态位空间匹配度评判的基础上,... 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在基本农田现实生态位空间与最适宜生态位空间匹配度评判的基础上,将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分为4个建设适宜性等级,明确了不同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度。同时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最适值作为评判标准,构建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障碍因子的限制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新郑市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面积为14 017.72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5.88%。需稍加整治即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21 121.15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8.99%;需全面整治才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4 559.3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2%;暂不适宜建设的区域面积为14 469.7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6.71%。2)新郑市耕地整体自然禀赋较好,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保障率和土壤污染指数。3)利用生态位模型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模型 生态适宜度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适宜性评价 障碍因子 新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 被引量:17
14
作者 马旭 王青 +1 位作者 丁明涛 刘延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4-578,共5页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落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在该聚落群的聚落生态位计算中,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经济因素次之,社会因素影响最小;海拔高度为1 900~2 600 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为0.03~0.11,海拔高度为>2 600~3 100 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大多分布在0.12~0.13之间,聚落生态位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山区聚落生态位研究可为揭示山区人地关系以及聚落空间规划提供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生态 山区 模型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生态位构建理论与双点位基因模型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韩晓卓 李自珍 +1 位作者 惠苍 岳东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物种生态位构建与其进化关系的研究属于生态位理论的新进展 .本文就生态位构建理论做出全面的介绍 ,分别论述了该理论中最基本的定义 什么是生态位构建 ,其进化意义 对双点位种群基因模型的分析结果 及生态位构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物种生态位构建与其进化关系的研究属于生态位理论的新进展 .本文就生态位构建理论做出全面的介绍 ,分别论述了该理论中最基本的定义 什么是生态位构建 ,其进化意义 对双点位种群基因模型的分析结果 及生态位构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结果有 :1物种的生态位构建机制 ,从进化尺度上具体描述了其通过新陈代谢、活动和选择来确定自身的生态位 包括部分的创建 ,毁灭 ;2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具有进化方向异向性 ,生态位构建可能导致进化惯量与进化动量不同的变化规律 ;3生态位构建能导致有害的等位基因的修复 ,能支持或消除稳定的多态现象 ,引起不平衡等 .据此 ,提出对未来工作的 3点展望 :1由于人类的生态位构建除了所有物种都具有的特性外 ,文化是其重要的进化源 ,因此可将该理论应用到人类社会学科中探讨人类的发展进程 ;2最初提出生态位构建是基于种群水平的 ,也可将其作用机制放大或缩小至各种不同的尺度研究具体问题 ;3由于生态位构建中两种进化方向的异向性 ,所以在现实的生态环境中特别突出人工选择的作用 ,可为品种选育和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构建 模型尺度 正反馈 异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耕地多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9
16
作者 付清 赵小敏 +1 位作者 乐丽红 郭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3,318,共7页
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油菜、棉花和甘薯4种作物的生态适宜度值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 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油菜、棉花和甘薯4种作物的生态适宜度值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到0.9824,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 评价结果水稻、油菜和棉花以1、2级为主,所占面积均达到67%以上,甘薯1、2级地占56.9%;综合评价中水稻的适宜性面积最大,达56.1%,棉花次之;限制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土壤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耕作层厚度。该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宜度模型 土壤资源评价 GIS 多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TOPSIS模型的间作模式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琳琳 于海业 +3 位作者 张蕾 田东旭 张雨晴 赵国罡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1-297,共7页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生菜与小白菜、樱桃萝卜、豌豆苗和香菜间作4种模式下作物对生境条件的适宜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并采用TOPSIS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优选,以揭示生菜各间作模式中的最优模式。结果表明:模式1、模式2和模式3的生态位...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生菜与小白菜、樱桃萝卜、豌豆苗和香菜间作4种模式下作物对生境条件的适宜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并采用TOPSIS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优选,以揭示生菜各间作模式中的最优模式。结果表明:模式1、模式2和模式3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较高且较接近,其生境环境较能满足作物的需求,其中,生菜和樱桃萝卜的间作模式与理想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最大,即生菜与樱桃萝卜的间作模式为4种模式中最优间作模式。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TOPSIS模型对间作模式进行优选的结果与实际栽培效果一致,通过限制因子分析确定生菜和樱桃萝卜间作模式的限制因子为营养液中钾元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模式 气雾培 硝酸盐 生态适宜度模型 TOPSIS模型 限制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生态位构建作用的种群进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自珍 韩晓卓 +1 位作者 李文龙 叶开沅(推荐)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9,共7页
依据进化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探讨了生态位构建的机理与模式.通过建立生态位构建的空间模式及其适合度计算公式和具有生态位构建作用的单种群与两种群的进化动力学模型,并对其种群进化动态、种间竞争共存机制进行的理论与数值模拟分... 依据进化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探讨了生态位构建的机理与模式.通过建立生态位构建的空间模式及其适合度计算公式和具有生态位构建作用的单种群与两种群的进化动力学模型,并对其种群进化动态、种间竞争共存机制进行的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生物与环境资源的协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种群动态受其主要生态因子及资源含量的正反馈作用.生态位构建作用通过对种群适宜度的影响而产生进化响应.单种群动力系统存在种群大小的阈值效应;在两竞争种群动力系统中,生态位构建可以导致进化动力系统的多个竞争结果,从而为解释种间竞争与稳定共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构建 种群动态 进化动力学 模型 竞争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多模型秦岭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商洛市商州区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海龙 郭彦龙 高蓓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9,共7页
借助生态位理论,利用地形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条件等17个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秦岭局部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人工神经元网络(ANN)、随机森林模型(RF)以及最大熵模型(MaxEnt),分别对商洛... 借助生态位理论,利用地形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条件等17个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秦岭局部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人工神经元网络(ANN)、随机森林模型(RF)以及最大熵模型(MaxEnt),分别对商洛市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最后以AU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权重集成4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定量评价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商州区最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18.3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7%,说明该区适宜建设用地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少;低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297.7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6%,可以适度进行开发。生态位模型为秦岭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也可为当前区域建设用地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生态理论 集成模型 秦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生态位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素霞 牛海鹏 +1 位作者 张合兵 张小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基于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和指标偏离度思想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对象,从准则层和指标层对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障碍度在0.5以下的耕地总面积... 基于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和指标偏离度思想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对象,从准则层和指标层对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障碍度在0.5以下的耕地总面积为22 741.14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41.98%;障碍度在[0.51,0.65]之间的耕地总面积为22 493.79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41.53%;障碍度大于0.65的耕地总面积为8 933.01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16.49%。总体来看,新郑市耕地整体自然禀赋条件较好,障碍度不高。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和土壤污染指数偏高。利用该模型获取了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障碍因子的空间分布信息,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既克服了目前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又以最适生态位值代替指标偏离度模型中的100%值,为指标偏离度模型中100%值的确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科学依据,弥补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的不足,为障碍因子诊断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生态位理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指标偏离度模型 高标准农田 新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