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纳米尺度研究——反应机理和表面积变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2 位作者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既表现出棒状晶体端部四面体和八面体一致溶解 ,也表现出柱面位置四面体和八面体不一致溶解。纳米尺度观察揭示出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制是质子从外表面扩散渗透 ,而不是质子从晶体孔道的渗透 ,反应速率主要受穿过酸溶产物硅酸层扩散速率控制。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过程中 ,酸处理凹凸棒石的纳米孔结构现象与柱面位置四面体硅局部溶蚀有关。酸处理凹凸棒石比表面积增加归因于凹凸棒石中八面体不均匀、不连续溶解和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凸棒石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 ,从而使N2 分子更多的进入凹凸棒石的孔道。部分八面体残留对四面体片起支撑作用 ,当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于完全溶解时 ,四面体片失去支撑 ,结构塌陷 ,内孔孔道消失 ,比表面积再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透射电镜(TEM)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 纳米矿物学 纳米棒状SiO2 bet比表面积(bet-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形貌结构及表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彤彤 王晓琳 +1 位作者 任志胜 郑纪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选取槐树皮、锯末、苹果枝、玉米秸秆、杂木五种原料采用干蒸裂解工艺制备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利用氮气吸附BET容量法,测定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获得吸附脱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BJH孔径分布... 选取槐树皮、锯末、苹果枝、玉米秸秆、杂木五种原料采用干蒸裂解工艺制备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利用氮气吸附BET容量法,测定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获得吸附脱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BJH孔径分布并将5种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特性对比分析,以期为生物炭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种生物炭均表现为多孔结构,孔结构大小和形状各异;不同原料对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有影响,杂木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最大(17.807 m^2/g),苹果枝生物炭最小(1.674 m^2/g)。随着玉米秸秆、锯末、槐树皮、杂木生物炭的孔体积和孔径的减小,其比表面积依次增大;槐树皮、锯末、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Ⅲ型,属于结块形成,苹果枝、杂木生物炭为Ⅳ型;5种生物炭均在2~65 nm范围内孔径分布较宽,呈中孔和大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形貌结构 bet比表面积 孔径分析 不同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纤维乳化沥青吸附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禤炜安 彭佳慧 +3 位作者 张茂霖 杨宗昊 阳恩慧 邱延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9-1227,共9页
为了探索蔗渣纤维与沥青吸附机制的问题,通过BET(Brunauer-Emmet-Teller,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挂篮吸附实验以及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实验(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TLC-FID),研究改性前后... 为了探索蔗渣纤维与沥青吸附机制的问题,通过BET(Brunauer-Emmet-Teller,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挂篮吸附实验以及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实验(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TLC-FID),研究改性前后蔗渣纤维的孔隙结构特性、改性蔗渣纤维对沥青组分的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改性蔗渣纤维掺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验证分析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蔗渣纤维具有大孔与狭缝孔结构,改性后蔗渣纤维的表面积略有增加,总孔体积、微孔面积与体积增加幅度较大,分别达到241%、170%和276%;达到吸附平衡后,饱和分质量分数降低5.77%、芳香分质量分数增加20.75%、胶质质量分数降低29.37%,以及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5.66%,说明改性蔗渣纤维最易吸附的沥青组分为胶质;随着改性蔗渣纤维掺量的增加,吸附率从15.25%增加至34.16%,而单位平衡吸附量从4.827减小至2.162;实验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模型预测单位平衡吸附量q_e(3.247)更接近实验测得的q_e(3.098);胶质的吸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驱动力不足以及吸附点位的数量影响使得吸附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纤维 纤维改性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 棒状薄层色谱 沥青四组分 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测试的几种方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伟平 董学仁 +2 位作者 王少清 杨现德 许志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纳米颗粒测试的6种常见方法分别为透射电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线宽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BET比表面积法、离心沉降法和动态光散射法。其中透射电镜观察法和X射线衍射线宽法由于技术成熟,是现在纳米颗粒测试的主要方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随... 纳米颗粒测试的6种常见方法分别为透射电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线宽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BET比表面积法、离心沉降法和动态光散射法。其中透射电镜观察法和X射线衍射线宽法由于技术成熟,是现在纳米颗粒测试的主要方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随着分形几何理论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BET比表面积法、离心沉降法是早期实验室中的常用方法;动态光散射法具有不破坏、不干扰体系原有状态的优点,测量范围为1~5000nm,这是上述5种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特别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产品粒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颗粒测试 透射电镜观察法 X射线衍射线宽法 X射线小角散射法 bet比表面积 离心沉降法 动态光散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附制冷用氯化锶复合吸附剂的制冷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砺 王丽 +1 位作者 王红林 董鹏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6-842,共7页
对以SrCl2、活性炭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拟解决SrCl2吸附剂颗粒强度不高、长期使用后易出现膨胀粉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下降等问题,将SrCl2分别与活性炭、CaSO4按质量比4∶1复配,进行... 对以SrCl2、活性炭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拟解决SrCl2吸附剂颗粒强度不高、长期使用后易出现膨胀粉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下降等问题,将SrCl2分别与活性炭、CaSO4按质量比4∶1复配,进行吸附制冷性能实验。并对SrCl2的吸附机理及CaSO4的胶凝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过程的控制因素,在100℃时,SrCl2/活性炭、Sr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单位脱胶凝剂基吸附剂制冷量分别是SrCl2的2·1倍和1·4倍。对吸附剂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r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保持良好;SrCl2/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明显增大,孔结构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锶 复合吸附剂 吸附等温线 吸附制冷 bet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煤储层微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蒋静宇 程远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面积和与岩浆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靠近岩床,卧龙湖煤样Ro由2.74%增加到5.03%,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卧龙湖岩床的接触变质作用使距离岩床0~5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变小,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5~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海孜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60~1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发现热演化区煤样出现大量和岩浆活动有关的热解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侵入 煤储层 微孔隙 bet比表面积 热演化作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粉的粒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明旭 魏志强 +2 位作者 李年春 赵学福 闫鹏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166-168,共3页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并对其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样品的晶型和粒度,用谢乐Scherrer公式计算颗粒粒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粒度分布;采用表面吸附仪测定样品的N2吸...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并对其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样品的晶型和粒度,用谢乐Scherrer公式计算颗粒粒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粒度分布;采用表面吸附仪测定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并由BET理论模型计算出样品的比表面积和颗粒粒度。实验结果表明三者测得的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纳米粉 粒度 Scherrer公式 TEM法 bet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掺杂铈锆固溶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樊国栋 冯长根 +1 位作者 张昭 陈佑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7-77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比例Tb掺杂的三效催化剂促进剂Ce0.6Zr0.4-xTbxO2-y(x=0.05、0.10、0.15)。BET比表面积分析表明,随着Tb的掺杂量由x=0.05递增到x=0.15,在650℃焙烧的样品其比表面积由66.8增加到80.4m2/g,而未掺杂样品Ce0.6Zr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比例Tb掺杂的三效催化剂促进剂Ce0.6Zr0.4-xTbxO2-y(x=0.05、0.10、0.15)。BET比表面积分析表明,随着Tb的掺杂量由x=0.05递增到x=0.15,在650℃焙烧的样品其比表面积由66.8增加到80.4m2/g,而未掺杂样品Ce0.6Zr0.4O2的比表面积为65.1m2/g。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证实形成的固溶体为萤石型立方相结构。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固溶体表面Ce和Tb主要以Ce4+和Tb3+形式存在,Zr以Zr4+形式存在;掺杂样品组成均匀,Tb的掺入促进了固溶体的形成,增加了表面晶格氧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6Zr0.4-xTbxO2-y固溶体 溶胶-凝胶法 bet比表面积 XRD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硅一步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向柏霖 刘跃进 吴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2,共3页
以多晶硅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为原料,与水玻璃溶液反应一步制取白炭黑.结果表明,采用含SiO2质量分数为3%的水玻璃溶液时,SiO2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值最高可达2.7mL/g左右,平均粒径可达12μm左右,BET比表面积为90.03m... 以多晶硅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为原料,与水玻璃溶液反应一步制取白炭黑.结果表明,采用含SiO2质量分数为3%的水玻璃溶液时,SiO2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值最高可达2.7mL/g左右,平均粒径可达12μm左右,BET比表面积为90.03m2/g,最佳反应温度为75℃,最佳反应终点pH值为8~9.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白炭黑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硅 水玻璃 SIO2 DBP吸附值 bet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帅 郭锺然 +2 位作者 蒋泽琦 赵天天 林瑞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58-1660,1707,共4页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通过连续印刷、340℃焙烧(方法一),间隔印刷、340℃焙烧(方法二),间隔印刷、280和340℃分段焙烧(方法三)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D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三种GDL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通过连续印刷、340℃焙烧(方法一),间隔印刷、340℃焙烧(方法二),间隔印刷、280和340℃分段焙烧(方法三)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D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三种GDL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三种GDL的电阻率;借助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对三种GDL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测试。将制备的三种GDL分别应用于燃料电池测试,发现基于方法三制备的GDL的PEMFC单电池性能最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间隔印刷和分段焙烧(280和340℃焙烧)可以优化GDL表面结构、增加GDL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GDL的电阻率;应用于PEMFC中,可以提高电池的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制备工艺优化 电阻率 bet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金河磷矿剖面断层泥的低速至高速摩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慧 姚路 +1 位作者 马胜利 杨晓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41-1757,共17页
本文对龙门山断裂带金河磷矿浅钻岩芯中的三种断层泥开展了低速到高速摩擦滑动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变形样品开展了BET比表面积研究.摩擦实验在干燥和孔隙水压条件下开展,速率范围涵盖20μm·s^(-1)~1.4m·s^(-1).实验结果显示,... 本文对龙门山断裂带金河磷矿浅钻岩芯中的三种断层泥开展了低速到高速摩擦滑动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变形样品开展了BET比表面积研究.摩擦实验在干燥和孔隙水压条件下开展,速率范围涵盖20μm·s^(-1)~1.4m·s^(-1).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断层泥在干燥条件下的摩擦性质差别不大,但在孔隙水压条件下,三者的中低速摩擦强度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种类而非总含量紧密相关,蒙脱石和伊利石相比绿泥石更能有效地弱化断层.三种断层泥在孔隙水压条件下存在中低速率域的速度强化,暗示着对断层的加速滑动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孔隙水压下,黄绿色和灰绿色断层泥的初始动态弱化非常迅速并伴随断层泥层的瞬时扩容,凹凸体急剧加热导致的局部热压作用可能是造成这种力学行为的物理机制.在经历高速滑动之后,三种断层泥在干、湿条件下的BET比表面积都显著降低,暗示着可能发生了颗粒烧结.中低速域内,孔隙水的存在使得断层泥呈现分散式的剪切变形,BET比表面积的增加因此比干燥条件下更加明显.对表面能的估算表明,颗粒磨碎所消耗的能量至多不超过摩擦力做功的8%,暗示着断层作用中颗粒磨碎所占的能量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至高速摩擦性质 bet比表面积 地震断层运动中的能量分配 动态弱化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浸水风干煤瓦斯吸附解吸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亚伟 杨胜强 杨锴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探究长期浸水风干煤对瓦斯的吸附解吸规律,选取未浸水的原煤和浸水15 d、1个月、3个月、5个月的风干煤样,通过瓦斯吸附和解吸实验、液氮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浸水时间条件下风干煤的瓦斯吸附和解吸变化规律,以及孔隙结构分布特征。... 为了探究长期浸水风干煤对瓦斯的吸附解吸规律,选取未浸水的原煤和浸水15 d、1个月、3个月、5个月的风干煤样,通过瓦斯吸附和解吸实验、液氮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浸水时间条件下风干煤的瓦斯吸附和解吸变化规律,以及孔隙结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煤样累计瓦斯吸附量先减小后增大,对瓦斯的最大吸附量先减小后增大,而Langmuir压力先增大后逐渐减小;15 d浸水风干煤样的瓦斯初期解吸率大于其他长期浸水风干煤样的解吸率,而从1个月到5个月浸水风干煤样的解吸率逐渐降低;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煤样的BET平均孔径和BJH累计孔容逐渐增大,BET比表面积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同时与吸附量相关的微孔占比和微孔比表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风干煤 瓦斯吸附 Langmuir拟合曲线 初期解吸率 bet比表面积 微孔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HNS颗粒状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平 郁卫飞 +1 位作者 张娟 刘春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研究了温度及高聚物对超细六硝基茋(HNS-Ⅳ)颗粒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2~25 ℃干燥48 h的超细HNS颗粒分散性较好,而100 ℃干燥2 h即引起HNS-Ⅳ颗粒团聚;HNS-Ⅳ在真空25 ℃脱气8 h,所测孔体积与比表面积(BET)高于真空65 ℃脱... 研究了温度及高聚物对超细六硝基茋(HNS-Ⅳ)颗粒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2~25 ℃干燥48 h的超细HNS颗粒分散性较好,而100 ℃干燥2 h即引起HNS-Ⅳ颗粒团聚;HNS-Ⅳ在真空25 ℃脱气8 h,所测孔体积与比表面积(BET)高于真空65 ℃脱气2 h的测试数据;HNS-Ⅳ比表面积并非完全取决于平均粒径,而在一定程度上随其孔体积呈线性变化;纯HNS-Ⅳ平均粒径0.789 μm,孔体积0.032 cm^3·g^-1,比表面积15.13 m^2·g^-1,添加3% P聚合物后,其平均粒径0.594 μm,孔体积 0.026 cm^3·g^-1,比表面积11.41 m^2·g^-1,加入4% P聚合物,其平均粒径0.890 μm,孔体积0.052 cm^3·g^-1,比表面积23.38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HNS(HNS-Ⅳ) 平均粒径(D^-) 比表面积(bet) 孔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合成-水热改性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志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2-666,共5页
为了解决氢氧化镁和聚合物之间的不相容问题,对氨合成法-水热改性处理2步法制备高分散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常温合成温度、水热改性温度和水热改性时间对制备大晶型、低比表面积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水热改性... 为了解决氢氧化镁和聚合物之间的不相容问题,对氨合成法-水热改性处理2步法制备高分散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常温合成温度、水热改性温度和水热改性时间对制备大晶型、低比表面积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水热改性处理改变了氢氧化镁晶体的生长习性,生成了形貌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氢氧化镁六方片状颗粒.另外通过提高氯化镁浓度和氨水过量1倍,探讨了常温合成反应的转化率,认为应该在反应原料等当量下寻求提高转化率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阻燃剂 常温合成 水热改性处理 形貌 比表面积(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Ce1-xZrxO2材料的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刚 谢朋超 +3 位作者 杨立荣 王广昊 封孝信 孙瑞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7-3212,共6页
以硝酸铈和硝酸锆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CTAB为模板剂,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介孔结构的Ce_(1-x)Zr_xO_2(x=0.1~0.4)材料。利用XRD、Raman光谱、BET、SEM和TEM等测试方法,对合成试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孔结构等性能进行表征。... 以硝酸铈和硝酸锆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CTAB为模板剂,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介孔结构的Ce_(1-x)Zr_xO_2(x=0.1~0.4)材料。利用XRD、Raman光谱、BET、SEM和TEM等测试方法,对合成试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孔结构等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Ce_(1-x)Zr_xO_2材料主晶相为立方面心CeO2结构。Ce_(1-x)Zr_xO_2材料随着Zr^(4+)掺量增大,晶胞参数a逐渐减小,且BET比表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e_(0.9)Zr_(0.1)O_2试样BET比表面积随反应溶液中CTAB浓度增加逐渐增大,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减小。当Zr^(4+)摩尔掺量为10%,CTAB的浓度为0.055mol/L,煅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Ce_(0.9)Zr_(0.1)O_2试样为直径约200nm的球形颗粒,BET比表面积达到了94.82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结构 Ce1-xZrxO2 均匀共沉淀法 bet比表面积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对油页岩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朱国青 毕洪伟 +2 位作者 牛莲山 褚志强 潘妮 《冶金能源》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催化剂(CoCl2·6H2O、Fe2O3、Fe3O4)在热解过程中对油页岩半焦孔隙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比表面与孔隙分析仪ASAP2460,进行等温氮吸附及脱附实验,采用BET方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采用BJH方法进行孔隙容积分...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催化剂(CoCl2·6H2O、Fe2O3、Fe3O4)在热解过程中对油页岩半焦孔隙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比表面与孔隙分析仪ASAP2460,进行等温氮吸附及脱附实验,采用BET方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采用BJH方法进行孔隙容积分析。与未添加催化剂的试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入不同催化剂的油页岩半焦样品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Ⅱ型等温线;添加了CoCl2·6H2O、Fe3O4的试样,其BET比表面积增大,添加了Fe2O3的试样BET比表面积降低;添加了催化剂的试样,其总孔隙容积都增加;根据孔隙容积分布曲线,添加了CoCl2·6H2O的试样微孔比例降低,添加了Fe盐催化剂的试样微孔比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 bet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17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69,共1页
一种基于硅胶的催化剂载体该专利涉及一种球型珠粒,该球型珠粒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和/或半金属氧化物,其平均直径为10-120nm,BET比表面积为400-800m^2/g,孔体积为0.3-3.0cm^3/g。其中,任一个给定珠粒在任意点测得的直径与平均... 一种基于硅胶的催化剂载体该专利涉及一种球型珠粒,该球型珠粒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和/或半金属氧化物,其平均直径为10-120nm,BET比表面积为400-800m^2/g,孔体积为0.3-3.0cm^3/g。其中,任一个给定珠粒在任意点测得的直径与平均直径的偏差均小于10%,且颗粒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bet比表面积 金属氧化物 平均直径 催化剂载体 表面光滑 孔体积 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铃木 隆文.JP 2007 136424
18
作者 张淑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共1页
提供了吸附去除含在排水中氟离子的方法。在10-25℃条件下,在半导体制造厂排出的pH〈4.0的含氟废水中.投加BET比表面积40-200m强的氧化镁(它是南氢氧化镁经700~1000℃煅烧制得的)和絮凝剂,经固液分离去除氟离子。
关键词 含氟废水 bet比表面积 铃木 氢氧化镁 吸附去除 固液分离 氟离子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纯沉淀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19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3-53,共1页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高纯沉淀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1)以含有碳酸钙的矿物为原料,煅烧后得到含有氧化钙的产物;2)产物用氯化铵溶液洗脱;3)洗脱后得到氯化钙溶液,分离溶液中的不溶性组分;4)对氯化钙溶液进行碳化,分离碳化后得到...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高纯沉淀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1)以含有碳酸钙的矿物为原料,煅烧后得到含有氧化钙的产物;2)产物用氯化铵溶液洗脱;3)洗脱后得到氯化钙溶液,分离溶液中的不溶性组分;4)对氯化钙溶液进行碳化,分离碳化后得到的沉淀碳酸钙。实验得到的沉淀碳酸钙纯度〉95%,其他杂质质量分数〈0.5%,BET比表面积为3.5-12.5 m^2/g,TAPPI白度为95%-99%,光反射率为9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碳酸钙 制备方法 高纯 bet比表面积 氯化铵溶液 氯化钙溶液 光反射率 氧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微粒
20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2,共1页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气相法制备的二氧化硅一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微粒,其中二氧化钛的质量分数为50%以上,BET比表面积为100m^2/g以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二氧化硅单独微粒和二氧化钛单独微粒的比例为10%以下,优选控制在5%以下...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气相法制备的二氧化硅一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微粒,其中二氧化钛的质量分数为50%以上,BET比表面积为100m^2/g以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二氧化硅单独微粒和二氧化钛单独微粒的比例为10%以下,优选控制在5%以下。该二氧化硅一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微粒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的复合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微粒 bet比表面积 质量分数 镜下观察 电子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