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培酮与氯丙嗪治疗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庆海 王德良 +2 位作者 李秀玲 闫景新 王玉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与氯丙嗪对照,疗程10周,用四级临床疗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与氯丙嗪对照,疗程10周,用四级临床疗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起效时间平均(1056±4.23)天,痊愈率2381%,显效率7143%,与氯丙嗪组接近;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症状、激越较常见,出现率及严重程度与氯丙嗪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氯丙嗪 精神分裂症 阳性症状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抗菌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美英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4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革兰阳性菌感染 抗菌治疗 耐药菌株 药物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分选酶A抑制剂抗革兰阳性超级细菌感染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琦 艾常虹 商庆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5-392,共8页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愈发严峻,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发现,抗毒力疗法可能成为对抗超级细菌感染的新选择。细菌分选酶A(SrtA)是一种细菌细胞膜酶,可将关键毒力因...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愈发严峻,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发现,抗毒力疗法可能成为对抗超级细菌感染的新选择。细菌分选酶A(SrtA)是一种细菌细胞膜酶,可将关键毒力因子固定在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表面,在革兰阳性超级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rtA通过识别、硫酯化和转肽化将微生物表面成分识别黏附基质分子锚定在细菌肽聚糖上,因此抑制SrtA可使细菌无法附着在特定的组织和(或)器官上,从而无法攻击宿主细胞,且无法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此外,SrtA并非细菌生长和生存所必需,在细胞膜上很容易获得,是开发抗毒力疗法药物的理想靶点。本文对合成小分子、多肽和天然产物等SrtA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同时对SrtA抑制剂治疗革兰阳性超级细菌感染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耐药性 抗毒力疗法 革兰阳性 细菌分选酶A 抑制剂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江锦红 徐伟来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 (以下简称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86例应用伊马替尼(每天400mg)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诊断患者61例,干扰素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 (以下简称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86例应用伊马替尼(每天400mg)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诊断患者61例,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25例;采用R显带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遗传学和BCR-ABL融合基因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失败组治疗6个月时就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分别为50/61(81.9%)和9/25(36.0%);两组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分别为53/61例(86.9%)和17/25例(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个月(3~34个月)和5个月(1~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失败组获得完全分子生物学反应分别为43/61(70.4%)和10/2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两组患者中有28例是细胞遗传学耐药,新诊断组为14例(22.9%),其中原发性细胞遗传学耐药4例;干扰素治疗失败组为14例(56.0%),均为原发性细胞遗传学耐药。结论: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其原发耐药发生率高,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获得最佳反应的患者比例低;提示这些患者应适时更换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药物疗法 哌嗪类/治疗应用 嘧啶类/治疗应用 干扰素类/治疗应用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费城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燕燕 尤良顺 +1 位作者 钱文斌 童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AHA和I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AHA和I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Bcr-Abl及其下游信号途径蛋白的表达、Caspase途径活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SAHA和IM单独作用K562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生长(SAHA:F=433.8,P<0.001;IM:F=54.14,P<0.001);两药联合对细胞的生长有协同杀伤作用,联合指数CI<1。FACS分析和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SAHA和IM两药联合能加速K562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8和PARP,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此外,SAHA和IM联用能抑制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下调JAK2和磷酸化STAT5表达。结论:HDAC抑制剂SAHA联合IM能协同杀伤CML细胞、加速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两药联用协同抑制了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抑制JAK2/STAT5信号途径和下调下游靶基因Mc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药物作用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药物疗法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分析 伊马替尼/治疗应用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分析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2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缪华纬 曾庆曙 +2 位作者 杨明珍 倪婧 陶莉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95例Ph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15例加速期(AP)和12例急变期(BC)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或600mg/d。结果①CP(早...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95例Ph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15例加速期(AP)和12例急变期(BC)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或600mg/d。结果①CP(早CP56例,晚CP39例):中位追踪15(5.0~44.0)个月,获得的总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7.8%,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0.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3.6%。其中早CP(<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98.2%、91.0%、80.3%;晚CP(≥12个月)分别为97.4%、64.1%、56.4%。②进展期(AP和BC):中位追踪15(6.0~33.0)个月,获得总的CHR、MCyR、CCyR分别为55.6%、33.3%,22.2%。③治疗中Ⅲ级WBC和Plt减少总的发生率在CP分别为15.8%,24.2%。进展期总的发生率分别为26.0%,40.7%。Ⅲ~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很少发生。结论①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经干扰素(IFN-α)治疗失败的CML-CP有较高的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且早CP较晚CP疗效更好。②伊马替尼对AP、BC患者也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与CP相比较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费城阳性/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涂阳肺结核短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吕灿明 区惠嘉 +5 位作者 陈锦祥 黄森 李廷杰 刘鸿翘 唐大让 黎圣本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169-171,共3页
20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随机分入甲、乙、丙三组方案,依次为2SHRE/4HR,2SHRZ/4HT,2EHRZ/4HE。主要采用全程管理下自服药。治疗第2月末,三组痰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0%,91.7%和90.9%。疗程结束,除丙组1例未转阴外,余痰涂片及培养全部转阴(... 20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随机分入甲、乙、丙三组方案,依次为2SHRE/4HR,2SHRZ/4HT,2EHRZ/4HE。主要采用全程管理下自服药。治疗第2月末,三组痰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0%,91.7%和90.9%。疗程结束,除丙组1例未转阴外,余痰涂片及培养全部转阴(包括初期耐药28例)。随访3年,三组共136例,痰菌复阳10例,甲、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丙组与甲、乙组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药物疗法 痰涂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