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水泥基底泥固化材料中重金属形态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默挺 陶红 +3 位作者 孙燕 王怡心 李飞鹏 李丹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1-407,共7页
为测定水泥基河道底泥固化材料中4种重金属元素(Pb、Cu、Cr、Zn)的形态,作如下试验: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河道底泥按质量比2∶8进行混合,并注装于模具中干燥成型后,于湿度>95%,温度为(20±0.5)℃条件下的养护箱内分别湿式养护3,7,1... 为测定水泥基河道底泥固化材料中4种重金属元素(Pb、Cu、Cr、Zn)的形态,作如下试验: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河道底泥按质量比2∶8进行混合,并注装于模具中干燥成型后,于湿度>95%,温度为(20±0.5)℃条件下的养护箱内分别湿式养护3,7,14,28,45,60d,制得一系列固化材料样品。作为分析用样品,须将固化块样破碎至通过75μm孔径的网筛并充分混匀。测定上述样品中重金属元素总量时,取此经破碎的样品0.100g,用硝酸3 mL,过氧化氢1 mL和氢氟酸1mL进行微波消解。所得消解液于150℃加热蒸发赶酸,冷却后加水溶解并定容为50.0mL。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此溶液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另取0.800g样品,按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先后分离出上述4种重金属元素的4种结合形态,依次为酸可提取态(F1)、可还原态(F2)、可氧化态(F3)和残渣态(F4)。分离所得4种形态的样品溶液用ICP-MS分别测定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ICP-MS分析中,用Sc、Ge、In和Bi作为内标,以校正响应信号的变化和消除仪器的漂移及基体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根据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离后,ICP-MS的分析结果得到了固化过程中4种重金属元素迁移性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bcr连续提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重金属 形态分析 底泥 固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CR改进法和Tessier修正法提取不同类型土壤中Cu、Zn、Fe、Mn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冯素萍 刘慎坦 +3 位作者 杜伟 郭波 赵祥峰 刘海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连续提取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主要环节,但同一种提取法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同类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形态的提取效果差异很大。该文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对山东省常见的褐土、棕壤和潮土3种土壤分... 连续提取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主要环节,但同一种提取法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同类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形态的提取效果差异很大。该文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对山东省常见的褐土、棕壤和潮土3种土壤分别进行实验并对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Fe>Mn>Zn>Cu,重金属元素形态以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含量较低;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褐土>潮土>棕壤。同时对BCR改进法和Tessier修正法进行了对比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元素 连续提取 形态分析 bcr Tessi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堆浸场下游农田土污染风险评价
3
作者 陈永贵 文子豪 +2 位作者 付俊 周罕 江昭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4-1092,共9页
为合理评价污染场地风险,以我国云南省某铜堆浸场下游农田土为例,测定土壤中Cu、Pb、Cd和As等4种重金属总量,采用改进BCR(Bureau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测定4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4种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并使用... 为合理评价污染场地风险,以我国云南省某铜堆浸场下游农田土为例,测定土壤中Cu、Pb、Cd和As等4种重金属总量,采用改进BCR(Bureau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测定4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4种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并使用地累积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重金属Cu、Pb、Cd和As平均的含量分别为39.50、46.98、0.16、82.67mg⋅kg^(-1),较云南省重金属背景值,4种重金属超标率分别为0、83.33%、33.33%和100.00%,其中As污染需要特别关注;提取重金属赋存形态结果显示,土样中Cu、Pb、Cd和As均以残渣态为主,占比为83.14%~95.62%,表明4种重金属均以稳定形态存在于土体中;对比3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地累积指数Igeo结果显示土壤仅As存在污染超标现象,其余3种重金属均无污染,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对环境均无污染,而风险评价编码法结果显示,Cd对土壤环境存在低风险,其余3种重金属则无风险。对比发现,仅以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总量作为评价指标会一定程度夸大污染风险,应综合重金属总量及赋存形态含量进行分析。虽然重金属元素污染总量较高,但活跃性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向环境中扩散的风险也非常低。因此,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改进bcr连续提取 污染场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底泥沉积物分子形态综合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冯素萍 高连存 叶新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采用BCR连续提取分类法,结合透射电镜、X-ray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相应的化学法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山东小清河济南段底泥沉积物的形貌,主要和次要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在BCR分级提取的各个阶段中被提取的底泥试样... 采用BCR连续提取分类法,结合透射电镜、X-ray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相应的化学法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山东小清河济南段底泥沉积物的形貌,主要和次要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在BCR分级提取的各个阶段中被提取的底泥试样污染物Cu,Pb,Zn,Cr,Cd的分子存在形态。同时发现污染区底泥试样中硅酸盐晶格内污染元素含量均较本底试样有规律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沉积物 bcr连续提取分类法 CU PB ZN CR CD 综合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毒性风险 被引量:31
5
作者 朱程 马陶武 +3 位作者 周科 刘佳 彭巾英 任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982-3993,共12页
花垣河和峒河是湘西地区受到锰矿和铅锌矿生产影响严重的两条河流。通过表层沉积物采样分析了Cd、Pb、Cu、Ni、Cr、Zn和Mn的总量,根据BCR连续提取程序分析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赋存形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 花垣河和峒河是湘西地区受到锰矿和铅锌矿生产影响严重的两条河流。通过表层沉积物采样分析了Cd、Pb、Cu、Ni、Cr、Zn和Mn的总量,根据BCR连续提取程序分析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赋存形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根据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探讨了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淡水生态系统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TEL/PEL)和毒性单位评价了花垣河和峒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花垣河和峒河绝大多数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d、Pb、Cu、Ni、Cr、Zn和Mn的总量高于参照点,形成严重的复合污染,花垣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峒河,但沿程变化规律不明显,而峒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沿程变化较有规律,即上游含量低,中下游含量较高。两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富集程度居前列的均为Cd、Pb、Zn和Mn。花垣河和峒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业生产所产生废渣和废水的点排放。在花垣河和峒河的大多数位点,Cd、Pb和Mn的形态具有共同特征,其生物可利用态均较大程度地超过生物不可利用态,而且Mn和Cd的生物可直接利用态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重金属,而Cu和Cr的生物可直接利用态所占比例很低。花垣河沉积物中Cd、Pb和Zn在所有位点极大地超过PEL,在峒河中下游,Cd、Pb、Ni和Zn超过PEL,具有较大的潜在生物毒性。除上游S1位点外,花垣河的其余各位点都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峒河中下游各位点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这些河段需要重点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垣河 峒河 河流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毒性 bcr连续提取程序 沉积物质量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矿区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萍萍 李录久 +1 位作者 王家嘉 李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3-459,共7页
以小麦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作为修复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w分别为0、1%、2%和5%)对矿区复合污染土壤Cu、Zn、Cd和Pb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0 d的培养,施用生物炭可明显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比对照分... 以小麦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作为修复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w分别为0、1%、2%和5%)对矿区复合污染土壤Cu、Zn、Cd和Pb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0 d的培养,施用生物炭可明显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0.96%~2.62%和9.1%~38.6%。土壤中酸提取态Cu、Zn和Cd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7.0%~16.9%、6.7%~11.8%和5.3%~9.6%,酸提取态Pb含量无明显变化。生物炭可不同程度地减少可还原态Cd和可氧化态Cu、Zn、Pb含量。施用生物炭处理残渣态Cu、Zn、Cd和Pb含量明显提高,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10.6%~46.8%、5.9%~15.7%、40.9%~191.9%和1.5%~2.6%。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有机碳含量与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综合而言,生物炭能够促进供试污染土壤Cu、Zn、Cd和Pb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向残渣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复合污染 bcr连续提取 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蚓粪对黑麦草吸收污染土壤重金属铜的影响 被引量:48
7
作者 林淑芬 李辉信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1-918,共8页
在长江冲积物形成的高沙土中加入CuSO4.5H2O模拟土壤污染,使Cu污染浓度分别为200、400、600 mg kg-1,并设置加蚓粪(15%)和加原土(15%)处理,二处理各设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不种黑麦草培养试验,研究蚓粪对黑麦草生长及对Cu... 在长江冲积物形成的高沙土中加入CuSO4.5H2O模拟土壤污染,使Cu污染浓度分别为200、400、600 mg kg-1,并设置加蚓粪(15%)和加原土(15%)处理,二处理各设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不种黑麦草培养试验,研究蚓粪对黑麦草生长及对Cu吸收的影响,以揭示蚓粪在Cu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蚓粪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p<0.001**)以及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p<0.05*),在Cu浓度为200 mg kg-1时促进作用最大;蚓粪还显著提高了黑麦草地上部Cu的浓度及累积量,但显著降低了地下部的Cu浓度(p<0.05*),而对地下部的铜累积量没有影响,显示蚓粪能促进Cu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运移及在地上部的富集。通过对土壤的pH和Cu的形态特征分析,发现种植黑麦草处理降低了土壤的pH并增加了可交换态铜的含量,而且这种作用在加入蚓粪后更加明显。推测蚓粪主要通过促进黑麦草根系的生长和活性而影响根系周围环境,提高重金属铜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增加植物对铜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粪 重金属铜 黑麦草 根系 pH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矿冶区污染蔬菜土壤中重金属活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朝晖 宋杰 +2 位作者 肖细元 黄虹 苗旭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从湖南省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有色金属矿冶区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采用BCR法连续提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不同组分,结合土壤中粘土矿物相、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全量分析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并探讨其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 从湖南省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有色金属矿冶区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采用BCR法连续提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不同组分,结合土壤中粘土矿物相、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全量分析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并探讨其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d,Cu和Pb的可提取态含量与其在土壤中含量之比分别高达61.71%,43.14%和48.84%;土壤Cd的活性组分以酸可提取态为主,As,Cu和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土壤重金属尤其是As,Cd,Cu,Pb和Zn有效性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复合污染效应;土壤Cd,Cu和Zn可提取态含量与蔬菜Cd,Zn和Cu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bcr连续提取 有色矿冶区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南肺”果园土壤Hg和As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冰仪 李伟琴 +2 位作者 王梅 毋福海 陈志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9,共5页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BCR连续提取法和Leleyter连续提取法,研究广州"南肺"果园土壤Hg和As的形态分布和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Hg和As形态分布都以残渣态为主;3种方法的土壤生物可给性分析均表明,Hg和As生物可利用...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BCR连续提取法和Leleyter连续提取法,研究广州"南肺"果园土壤Hg和As的形态分布和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Hg和As形态分布都以残渣态为主;3种方法的土壤生物可给性分析均表明,Hg和As生物可利用态的含量较少;生物不可利用态是主要形态,其次是潜在可利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土壤 HG AS 形态分析 Leleyter连续萃取法 Tessier连续萃取法 bcr连续提取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沼渣中Cu和Zn的含量及其形态分布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苗 白帆 崔岩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1,共7页
通过CaCl2、EDTA、HOAc一步提取法和改进的BCR三步法对6种沼渣中的重金属Cu和Zn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渣中重金属的形态组成与重金属的种类和沼渣的类型有关;单一提取剂对沼渣中Cu、Zn的提取效率顺序为:EDTA>HOAc>CaCl2,其... 通过CaCl2、EDTA、HOAc一步提取法和改进的BCR三步法对6种沼渣中的重金属Cu和Zn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渣中重金属的形态组成与重金属的种类和沼渣的类型有关;单一提取剂对沼渣中Cu、Zn的提取效率顺序为:EDTA>HOAc>CaCl2,其中EDTA的提取效率可达70%以上,HOAc提取效率在11%和62%之间,中性盐CaCl2的提取效果最差,其提取效果最高不到0.6%;沼渣中Zn的可移动性大于Cu的可移动性,若原沼渣中含有高浓度的Zn,施入土壤中可能使得植物吸收过多的Zn,从而产生农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重金属 单一提取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典型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 李秀 +3 位作者 张家泉 李军良 李琼 王永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0-235,共6页
以黄石市阳新县某大型农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2月采集8个代表性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Co)的总量及BCR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重金属的弱酸态、可还原态、可氧... 以黄石市阳新县某大型农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2月采集8个代表性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Co)的总量及BCR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重金属的弱酸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结果显示,Cu、Pb、Zn、Cd、Mn和Co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2.10、141.29、335.53、2.18、2 606.58和128.27 mg/kg,其中Cd超过了土壤环境三级标准限值,Mn具有最强的变异系数,受到外来污染因素的影响最大。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表明,6种重金属累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o〉Cu〉Pb〉Zn〉Mn,且Cd、Mn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同时由形态分析可知,Cu、Pb、Cd、Zn、Mn和Co的化学形态分布均以残渣态为主,说明该农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比较稳定,不易迁移转化,对生物的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市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霞 刘树庆 +2 位作者 孙志梅 冯大领 吴同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256,264,共5页
同时采用有效态和欧共体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三步提取法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Ca,Mg,Fe,Zn,Cu,Mn进行形态分析,探索燕山山区板栗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活性、形态分布特征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栗粮间作会影响板栗... 同时采用有效态和欧共体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三步提取法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Ca,Mg,Fe,Zn,Cu,Mn进行形态分析,探索燕山山区板栗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活性、形态分布特征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栗粮间作会影响板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两层土壤中各元素活性相差不大;板栗纯林中0-20 cm土层的Cu,Zn活性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两种土壤亚类,不同栽培制度对微量营养元素在板栗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征影响不大。Cu,Zn,Fe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存在,且弱酸提取态高于其它元素。板栗土壤中元素的迁移能力排序为:Ca>Mg>Mn>Cu>Zn>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营养元素 形态 bcr连续提取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形态和分馏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菁钧 赖子娟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803,共6页
应用BCR连续提取法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12个采样点(S1~S12)水体表层沉积物中14种稀土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及形态分析,并对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 应用BCR连续提取法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12个采样点(S1~S12)水体表层沉积物中14种稀土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及形态分析,并对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顺序均相同,且12个采样点14种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mg.kg-1)依次为铈(Ce,66.4)>镧(La,35.8)>钕(Nd,28.6)>镨(Pr,7.88)>钐(Sm,5.87)>钆(Gd,5.01)>镝(Dy,4.53)>镱(Yb,2.86)>铒(Er,2.51)>铕(Eu,1.31)>钬(Ho,0.856)>铽(Tb,0.760)>铥(Tm,0.428)>镥(Lu,0.404),与中国土壤背景含量相近;各稀土元素残渣态含量最高,约为71.9%~93.9%,表明生物有效性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可还原态含量较低,分布于0.20%~3.87%之间,均值为0.83%;弱酸提取态与可氧化态平均含量相近(7.69%和7.61%),玛曲采样点(S12)可氧化态含量(16.1%)明显高于弱酸提取态(1.7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机碳(TOC)含量与可氧化态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763~0.914之间。稀土元素分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风化,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Eu中度亏损。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曲线显示金沙湾(S8)和包头磴口(S1)二个采样点中La和Ce可能有外源稀土元素进入,且各采样点重稀土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外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bcr连续提取 HR-ICP-MS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不同形态土壤铅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华清 孙瑞瑞 +1 位作者 杨东东 祝思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7-103,204,共8页
以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法为基础,将土壤铅分为酸可提取态铅、可还原态铅、可氧化态铅和残渣态铅这4种形态,运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了降雨pH及降雨量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铅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pH能明显影响土壤pH;土壤中酸... 以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法为基础,将土壤铅分为酸可提取态铅、可还原态铅、可氧化态铅和残渣态铅这4种形态,运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了降雨pH及降雨量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铅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pH能明显影响土壤pH;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铅在降雨作用下最易迁移,经pH=7.04的降雨淋溶后,酸可提取态铅基本释放完;可还原态铅含量随降雨pH的降低及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氧化态铅较稳定,基本不受降雨pH及降雨量的影响;而残渣态铅经pH=4.28的降雨淋溶后,含量反而增加,这可能是其他形态铅向其转化造成的;在降雨作用下,不同形态土壤铅表现出迁移性:酸可提取态铅>可还原态铅>可氧化态铅>残渣态铅;另外,降雨pH及降雨量对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铅形态 降雨 bcr连续提取 迁移转化 土柱淋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活性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韦小颖 郭朝晖 肖细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3-207,212,共6页
研究了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常德市10个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As,Cd,Cu,Ni,Pb,Zn的含量和形态特征,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农用过程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富含有机质及N,P,K等养分,然而,污泥... 研究了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常德市10个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As,Cd,Cu,Ni,Pb,Zn的含量和形态特征,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农用过程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富含有机质及N,P,K等养分,然而,污泥表现为以Cd为主的多金属污染,不能直接农用。污泥中Cd含量为1.43~260mg/kg,以可还原态为主,占全量比例高于28.9%;As,Pb的可还原态,Ni,Zn的酸可溶态和可还原态,Cu可还原态和氧化态所占比例较高,表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活性较高。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Cd和As是潜在的强生态风险元素;以工业废水处理为主的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相对较高,且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重金属 改进bcr三步连续提取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雪平 王淑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64-270,共7页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修正的欧洲共同体标准物质局(BCR)连续提取法研究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中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铬(Cr)、镍(Ni)、镉(Cd)污染状况及特征,并利用N.L.Nemerow综合污...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修正的欧洲共同体标准物质局(BCR)连续提取法研究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中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铬(Cr)、镍(Ni)、镉(Cd)污染状况及特征,并利用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Igeo)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河南省淮河流域中各重金属浓度均表现为表土>底泥,其中表土Cr含量与底泥Cr含量差异不显著,Pb、Zn占重金属总量比例较高,Cr、Cd占重金属总量比例较小;河南省淮河流域中养分含量均表现为表土>底泥,其中表土全磷含量与底泥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2)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中有机碳含量与大部分重金属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除了Cr浓度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r、Ni浓度与养分含量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有机碳是影响这些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但有机碳的这种特性并非适用于所有重金属。(3)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Cu、Cr主要以酸溶可交换态形式存在,Pb、Cd只要以水溶态形式存在,Zn则主要是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2种不稳定形态存在,Ni较均匀地分布于5种形态中;表土和底泥中6种重金属生物活性系数大小依次为Cu>Ni>Cr>Zn>Pb>Cd,表土和底泥Cu、Ni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不稳定性和可利用性。(4)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重金属Cu、Zn、Cr、Ni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均小于1,多数属于安全级别,Pb、Cd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均大于1,属于轻度污染水平;表土和底泥污染系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Pb>Cd>Cr>Cu>Zn>Ni。(5)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中重金属危害指数(Ei)基本表现为Cd>Pb>Cu>Cr>Ni>Zn,其中表土和底泥毒害性最强的是Cd、Pb,多数处于严重危害范围(160<Ei≤320),表土和底泥其他重金属的危害指数值则较小(Ei≤40),均处于低风险水平;各重金属污染水平基本表现为表土>底泥。(6)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d>Pb>Zn>Cu>Ni、Cr,表土和底泥Cd、Pb元素达到了3级及以上的污染程度,其他元素则是轻污染、中污染或者无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底泥 重金属 环境评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bcr 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法对铬污染黄棕壤钝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倩倩 唐玉朝 +1 位作者 钱洁 伍昌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该文以模拟的六价铬污染的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铁氧化物法钝化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混合液(0.35 mmol硫酸铁和3.2 mmol硫酸亚铁)的投加会在铬污染土壤中形成铁氧化物晶体钝化修复土壤中的铬;当n(F... 该文以模拟的六价铬污染的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铁氧化物法钝化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混合液(0.35 mmol硫酸铁和3.2 mmol硫酸亚铁)的投加会在铬污染土壤中形成铁氧化物晶体钝化修复土壤中的铬;当n(Fe^2+)/n(Fe^3+)=5,n(Fe)/n(Cr)=40,pH=9.0时,稳定化效果最佳;经过铁氧化物法钝化修复的土壤,通过BCR连续提取发现松散结合的酸可提取态的铬由原来的78.83%降至0.36%,可还原态由原来的9.89%增至14.98%,可氧化态由9.33%增至17.88%,残渣态由1.95%增至66.78%,铬稳定性明显增强;此外,铁氧化物法钝化效果在25~100℃不同特定温度条件下无明显性差异。通过硫酸硝酸法浸出实验,pH在3.2时,修复后铬浸出率由56.47%降至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污染土壤 稳定化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有机酸浸提和添加锌肥、锰肥对甘草地土壤4种金属元素释放及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振凯 马少兰 +3 位作者 高雪 万依 于丽丽 梁新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40-1648,共9页
【目的】分析甘草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浸提以及外源添加锌肥、锰肥对人工种植甘草地土壤中Ca、Mg、Zn和Mn元素释放及赋存形态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工种植甘草地土壤,分别设计不同低分子有机酸浸提比较组和外源添加比较组,采用原... 【目的】分析甘草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浸提以及外源添加锌肥、锰肥对人工种植甘草地土壤中Ca、Mg、Zn和Mn元素释放及赋存形态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工种植甘草地土壤,分别设计不同低分子有机酸浸提比较组和外源添加比较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4种金属元素浸提率,采用优化BCR连续提取法提取金属元素的4种赋存形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不同形态含量,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低分子有机酸浸提,均有效提高了Ca、Mg、Zn和Mn元素的提取效率,并对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产生了不同水平的影响,其中Ca、Zn和Mn元素在低分子有机酸浸提情况下,土壤元素形态的占比均呈现为由活性低向活性高的形态转化的趋势,Mg元素在释放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其活性高的弱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显著降低;添加锰肥和锌肥后有效提高了土壤中Mn和Zn元素的浸提效果,并有效提高了土壤中弱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占比,同时对Ca和Mg元素的浸提效果和赋存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金属元素的不同形态间具有不同水平的相关性,其中以Mn与Mg元素的多个形态间最为显著。【结论】低分子有机酸浸提以及外源添加锌肥和锰肥均可以提高4种金属元素的浸提效果,有利于土壤金属元素的释放,并不同程度的改变了4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除低分子有机酸浸提后Mg元素残渣态升高外,整体表现为活化土壤中4种金属元素的趋势,同时不同金属元素及赋存形态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对甘草种植地土壤改良修复、甘草科学优质规范化种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低分子有机酸 人工种植甘草地 金属元素 bcr连续提取 元素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白焙烧石煤物相及钒形态变化对细菌浸钒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鑫 林海 +1 位作者 董颖博 李甘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以湖北郧西某石煤为原料,研究了石煤空白焙烧对石煤物相、钒形态及微生物浸出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F、XRD和FTIR等检测手段对石煤原矿及焙烧熟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石煤试样在900℃空白焙烧预处理2 h,在细菌作用下,钒浸出率达到92.... 以湖北郧西某石煤为原料,研究了石煤空白焙烧对石煤物相、钒形态及微生物浸出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F、XRD和FTIR等检测手段对石煤原矿及焙烧熟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石煤试样在900℃空白焙烧预处理2 h,在细菌作用下,钒浸出率达到92.62%,浸出体系中Si的最大浸出量为53.93 mg/L,浸出结束后,体系中Al的最大浸出量小于10 mg/L,Fe的最大浸出量小于2 mg/L。(2)石煤中88.62%的钒存在于残渣态中,900℃空白焙烧熟料中,存在于残渣态中的钒仅占9.28%,可交换态中的钒增至85.52%。(3)空白焙烧使钒云母的层间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羟基脱除,铝氧四面体的结构失稳,基本构成单元发生畸变和垮塌,晶格中钒与周围元素的化学键能降低,削弱了对钒的束缚,为细菌浸出钒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石煤 空白焙烧 胶质芽孢杆菌 微生物浸出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柠檬酸复合淋洗剂去除土壤中Pb、Cd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波 丛忠奎 +3 位作者 毛国臣 王立臣 刘永亮 张永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852,共4页
以FeCl_3-柠檬酸复合淋洗剂为淋洗剂,测定不同浓度淋洗剂作用时土壤pH、Eh值变化,进行FeCl_3-柠檬酸复合淋洗剂对土壤中Pb和Cd的淋洗动力学实验,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淋洗前后土壤中Pb、Cd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 以FeCl_3-柠檬酸复合淋洗剂为淋洗剂,测定不同浓度淋洗剂作用时土壤pH、Eh值变化,进行FeCl_3-柠檬酸复合淋洗剂对土壤中Pb和Cd的淋洗动力学实验,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淋洗前后土壤中Pb、Cd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大,土壤pH值下降,Eh值增大,且FeCl_3-柠檬酸复合淋洗剂作用时土壤pH和Eh变化较FeCl_3和柠檬酸单一作用时更明显,0.2 mol/L FeCl_3-柠檬酸为适宜淋洗剂;Pb、Cd的淋洗平衡时间为120 min,过程分为快速淋洗阶段、慢速淋洗阶段和淋洗平衡阶段,Pb、Cd的平衡淋洗量分别为0.109 mg/g和0.015 mg/g,分别占土壤中其含量的95.98%和97.98%;淋洗后,土壤中Pb和Cd各形态含量均有所下降,Pb的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分别降低82.97%,62.04%,55.29%和22.12%,而Cd的4种形态分别降低96.7%,95.03%,29.59%和1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3-柠檬酸复合淋洗剂 污染土壤 PH EH 淋洗动力学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