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痘苗病毒VR-1354感染C57BL/6N和BALB/C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差异比较研究
1
作者 吴云祥 王超 +1 位作者 李顺 周晓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构建痘苗病毒VR-1354(WR(NIH TC-adapted))感染C57BL/6N和BALB/C小鼠的模型,并比较C57BL/6N小鼠与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差异。方法按照常规方法,扩增痘苗病毒VR-1354并进行浓缩和滴定。分别测定痘苗病毒VR-1354对C57BL/6N小鼠和BAL... 目的构建痘苗病毒VR-1354(WR(NIH TC-adapted))感染C57BL/6N和BALB/C小鼠的模型,并比较C57BL/6N小鼠与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差异。方法按照常规方法,扩增痘苗病毒VR-1354并进行浓缩和滴定。分别测定痘苗病毒VR-1354对C57BL/6N小鼠和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使用LD50分别感染两种品系小鼠,取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于第3、7和14天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同时测量肺组织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扩增后的痘苗病毒VR-1354的滴度为3×10^(8)PFU/mL。痘苗病毒VR-1354感染C57BL/6N小鼠的LD50为2.5×10^(3)PFU,感染BALB/C小鼠的LD_(50)为2.8×10^(3)PFU。使用2.5×10^(3)PFU痘病毒VR-1354感染两种品系小鼠后,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小鼠肺组织病变更严重,但第7天后小鼠症状趋于恢复。两种品系小鼠的肺组织病毒载量在第3天时开始增加,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结论成功建立痘苗病毒VR-1354感染C57BL/6N小鼠和BALB/C小鼠的感染模型,该病毒可以引起小鼠肺组织的明显病变,包括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腔液体渗出等。两种品系的小鼠感染模型在发病程度以及易感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C57BL/6N小鼠对于该病毒的易感性高于BALB/C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N balb/c VR-1354 感染模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硝基氯苯诱导BALB/c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牛晓涛 左佳倩 +3 位作者 黄玉洁 任雯沁 束昕妍 舒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目的 本研究使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诱导BALB/c荷瘤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模型,模拟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皮肤炎症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不同组别:空白对照组(NC group),模... 目的 本研究使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诱导BALB/c荷瘤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模型,模拟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皮肤炎症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不同组别:空白对照组(NC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特应性皮炎组(AD group),地塞米松组(DEX group)。将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的小鼠进行S-180肿瘤细胞腋下接种后,利用DNCB刺激模型组、特应性皮炎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背部皮肤和耳部,建立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观察和记录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在末次给药后评估小鼠背部皮肤状况,取脾计算脾系数,测定小鼠耳片质量差以计算耳廓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并对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TNF-α、IL-4及IL-17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特应性皮炎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皮肤出现了红斑、丘疹、鳞屑和苔藓样改变,同时伴有体质量下降,脾系数和耳廓肿胀度明显增加。病理结果表明,皮肤结构不完整,皮肤厚度显著增加,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数量增加。血清中IgE、TNF-α、IL-4和IL-17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在各项检测指标上均有改善。结论 DNCB激发可成功建立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该模型具有药物可控性,这为进行恶性肿瘤与皮肤炎症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科研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特应性皮炎 恶性肿瘤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EC-1与HG3细胞株建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春玲 龚艳青 +1 位作者 万艳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EC-1-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部位对CLL细胞成瘤率的影响;其次将同等密度的MEC-1-GFP、HG3-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部位,观察两种细胞的成瘤时间及成瘤率。再次以同样接种方法,将不同密度的MEC-1-GFP与HG3-GFP细胞(1×10^7/ml与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密度的细胞成瘤时间及成瘤率。观察5周后,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外周静脉血,经EDTA抗凝及溶血素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的CLL细胞;同时,将荷瘤鼠处死,剥离肿瘤组织并制备冰冻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标记蛋白GFP的MEC-1与HG3细胞株;接种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都形成了皮下移植瘤,且前肢腋下更有利于移植瘤的形成;接种密度为5×10^7/ml的MEC-1-GFP和HG3-GFP细胞均可形成皮下移植瘤,且5周后的成瘤率均为80%;接种密度分别为1×10^7/ml与5×10^7/ml MEC-1-GFP与HG3-GFP细胞均可有效地形成皮下移植瘤。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组荷瘤鼠外周血中均未见GFP阳性的MEC和HG3细胞,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LL细胞向腹腔转移。结论:利用CLL细胞株MEC-1-GFP和HG3-GFP建立了CLL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LL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Ec-1-GFP、HG3-GFP细胞 balb/c裸鼠模型 皮下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葡萄球菌感染裸鼠及BALB/c小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彩娟 蒋志勇 +1 位作者 陈德坤 宋长绪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8,共3页
用一株本室分离鉴定能够引起猪渗出性皮炎的猪葡萄球菌(S.hyicus GZ1)经肌肉注射裸鼠和BALB/C小鼠,意图研究裸鼠和BALB/C小鼠对猪葡萄球菌的易感性及猪葡萄球菌对裸鼠和BALB/C小鼠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裸鼠和BALB/C小鼠均可被感染,并表现... 用一株本室分离鉴定能够引起猪渗出性皮炎的猪葡萄球菌(S.hyicus GZ1)经肌肉注射裸鼠和BALB/C小鼠,意图研究裸鼠和BALB/C小鼠对猪葡萄球菌的易感性及猪葡萄球菌对裸鼠和BALB/C小鼠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裸鼠和BALB/C小鼠均可被感染,并表现各自的临床症状。裸鼠在感染后2到3d背部和面部皮肤开始出现大量小的红色囊泡,4到5d后部分囊泡消失,部分形成结痂。一些裸鼠眼睛还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渗出,感染两周后相继死亡。BALB/C小鼠感染该菌后多表现急性临床症状,感染后2到3d就相继死亡,因此表现不出明显的眼观病变,只有很少一部分小鼠皮肤上会出现炎性渗出,导致该处皮肤脱落。研究表明:BALB/C小鼠比裸鼠对猪葡萄球菌更易感,裸鼠感染后产生清晰可见的临床症状,而BALB/C小鼠在感染后往往还来不及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相继死亡。可见,猪葡萄球菌不仅对猪有致病性,对裸鼠和BALB/C小鼠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感染 小鼠模型 balb/c 裸鼠 balb/c小鼠 渗出性皮炎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
5
作者 简芹 向思睿 +5 位作者 王楚楚 陈芜 付西 由凤鸣 郑川 林俊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92,共8页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和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Micro-CT定期监测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Analyze 12.0分析系统绘制小鼠肺部3D图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第11周时均观测到类圆形高密度影的肺结节。结节形成率随造模周数增加而升高,至第21周时,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结节形成率分别为93.8%、93.8%、87.5%;结节数分别以2~4个、1个、1~2个为主;低剂量组肺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肺结节体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瘤。结论 模型各剂量组均成功诱导肺腺瘤,Micro-CT可对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进行表征,其中模型中剂量组结节形成率高,肺腺瘤数量适中,模型稳定,更适合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balb/c小鼠 肺腺瘤 MIcRO-cT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移植瘤模型:B-NDG小鼠与BALB/c裸鼠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管柳柳 邹晴晴 +1 位作者 刘倩 陈斯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的小鼠对于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瘤(ESCC PDX)成瘤率的影响,为ESC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建立更优势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方法收集22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利用B-NDG(NSG)鼠和BALB/c裸鼠来建立ESCC PDX模型...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的小鼠对于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瘤(ESCC PDX)成瘤率的影响,为ESC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建立更优势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方法收集22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利用B-NDG(NSG)鼠和BALB/c裸鼠来建立ESCC PDX模型。通过观察移植瘤成瘤情况,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图,计算成瘤率和成瘤时间,HE染色、免疫组化及基因组测序等实验,比较移植瘤组织与原患者肿瘤组织的一致性。结果22例标本的PDX模型移植结束,发现NSG小鼠ESCC肿瘤发生率(50%,11/22)高于BALB/c裸鼠(18.18%,4/22)(P=0.027)。NSG小鼠的平均肿瘤成瘤时间为75.95 d短于BALB/c小鼠的91.6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NSG小鼠和BALB/c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肿瘤均能保持病人ESCC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BALB/c裸鼠相比,NSG小鼠肿瘤与亲代患者肿瘤样本间的基因相似度更高(P<0.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NSG小鼠和BALB/c裸鼠ESCC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发现NSG小鼠对于模型成功的建立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G小鼠 balb/c裸鼠 PDX模型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乙素对BALB/c裸鼠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曹舒雯 胡杨 +2 位作者 朱小南 陈汝筑 汪雪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2-679,667,共8页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瘤体积、相对肿瘤增殖率、瘤质量、肿瘤生长抑制率和体质量5个指标评价秦皮乙素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HE染色鉴定瘤体。【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秦皮乙素可显著抑制雄性荷瘤鼠的瘤体积约10倍,瘤质量约8倍,对其体质量无显著影响,与阳性对照药尼莫司汀(ACNU)相似;对雌性荷瘤鼠瘤体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秦皮乙素在雄性荷瘤鼠体内具有显著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乙素 胶质瘤 balb/c裸鼠 抑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植性人髓系白血病BALB/c小鼠模型建立(英文)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亚明 林继红 +1 位作者 夏荣 兰炯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96-600,共5页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已成为迄今为止治疗恶性血液病等最有效措施,而建立骨髓型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用动物模型。本实验用K562细胞接种BALB/c裸鼠产生红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将4-5周龄雌性BALB/c裸鼠...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已成为迄今为止治疗恶性血液病等最有效措施,而建立骨髓型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用动物模型。本实验用K562细胞接种BALB/c裸鼠产生红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将4-5周龄雌性BALB/c裸鼠,腹腔连续两天注射环磷酰胺(CTX)2mg,第3天腹腔或尾静脉直接接种K562白血病细胞2×105-2×106/只。定时取小鼠尾静脉外周血、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CD45,CD13,CD33抗原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显示,4-5周龄BALB/c裸鼠无论通过腹部或尾静脉接种,无论有无CTX预处理,当接种K562细胞数大于2×105/只时,均可在BALB/c裸鼠身上产生可移植性人髓系白血病,荷瘤小鼠可存活30-60天。结论:腹腔或尾静脉接种大于2×105细胞/只均可产生人髓系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有无CTX2毫克/只的预处理不影响4-5周龄BALB/c裸鼠产生人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裸鼠 造血干细胞移植 K562细胞 BcR/ABL融合基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牛型布鲁氏菌疫苗免疫保护力BALB/c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易新萍 谷文喜 +5 位作者 李金平 叶锋 马晓菁 唐阳 周超 钟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共5页
为建立评价流产布鲁氏菌疫苗株免疫保护力的小鼠模型,选取6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n=40):A19免疫攻毒组、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A19免疫组腹腔接种BALB/c鼠A19 5.0×104 CFU,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均接种... 为建立评价流产布鲁氏菌疫苗株免疫保护力的小鼠模型,选取6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n=40):A19免疫攻毒组、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A19免疫组腹腔接种BALB/c鼠A19 5.0×104 CFU,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均接种PBS液0.2mL。免疫后45d,A19免疫攻毒组和非免疫攻毒组BALB/c鼠以3.0×104 CFU剂量的2308强毒株攻击,攻毒后15和45d分别剖杀小鼠,取小鼠脾脏称重、细菌分离、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攻毒后15d,A19免疫攻毒组与未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之间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45d,A19免疫攻毒组与PBS对照组的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免疫攻毒组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免疫攻毒组的小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未免疫攻毒组。结果表明,用BALB/c鼠为试验动物,以A19为疫苗参考株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可以应用于牛型布鲁氏菌疫苗免疫保护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9株 balb c模型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注射乌拉坦诱导的BALB/C及C57BL/6J小鼠肺癌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婷 王双 +3 位作者 张恋 雷晓琴 吴诗诗 练雪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稳定的多次乌拉坦注射诱导小鼠肺癌模型的构建方法,比较BALB/C及C57BL/6J小鼠对该肺癌模型的敏感性。方法 10只BALB/C小鼠及10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3周,随后每只小鼠分别被给予每周1次腹腔注射1 g/kg体重乌拉坦,连续注... 目的探讨一种稳定的多次乌拉坦注射诱导小鼠肺癌模型的构建方法,比较BALB/C及C57BL/6J小鼠对该肺癌模型的敏感性。方法 10只BALB/C小鼠及10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3周,随后每只小鼠分别被给予每周1次腹腔注射1 g/kg体重乌拉坦,连续注射10周,继续喂养15周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由3名不同的检测者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肺组织表面肿瘤数目并以直径记录肿瘤大小;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多次乌拉坦注射诱导的BALB/C及C57BL/6J小鼠肺癌发生率均为10/10(100%);BALB/C小鼠荷瘤数明显多于C57BL/6J小鼠(P<0.01),同时,直径也大于C57BL/6J小鼠(P<0.05);HE染色显示多次乌拉坦注射诱导的肺癌有非典型性腺瘤增生及腺瘤两种病变类型。结论 BALB/C和C57BL/6J小鼠均可以作为多次注射乌拉坦诱导性肺癌模型的动物,BALB/C小鼠对该肺癌模型的敏感性高于C57BL/6J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balb/c c57BL/6J 肺癌动物模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奕强 刘文倩 +3 位作者 刘永生 王印 姚学萍 张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观察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病理变化,为将小鼠作为实验室研究猪链球菌的实验动物提供依据。方法用猪链球菌活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并做阴性对照,观察其临床症状,剖解病死小鼠,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 目的观察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病理变化,为将小鼠作为实验室研究猪链球菌的实验动物提供依据。方法用猪链球菌活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并做阴性对照,观察其临床症状,剖解病死小鼠,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并对病死小鼠做病原分离,通过培养特性鉴定、生化试验以及PCR鉴定确定其为猪链球菌。结果小鼠确由感染猪链球菌而致死,体内各组织、器官均产生典型的败血症病变。结论小鼠对猪链球菌易感,能够作为实验室研究猪链球菌良好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balb/c小鼠模型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东 刘英 徐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4-57,I0008,共5页
目的建立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病毒致病机制提供模型动物。方法通过滴鼻的方法将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BALB/c小鼠的临床症状明显,病理变化典型。结论 H9N... 目的建立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病毒致病机制提供模型动物。方法通过滴鼻的方法将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BALB/c小鼠的临床症状明显,病理变化典型。结论 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模型成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 balb/c小鼠 动物模型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忠华 王颖彦 +1 位作者 谭文雅 黄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00μL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ELD50为10-9/0.2mL)鼻腔接种BALB/c小鼠,设正常尿囊液组对照,接毒后14d内每隔24h观察一次,主要观测指标有:临床症状、体质量和体温变化...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00μL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ELD50为10-9/0.2mL)鼻腔接种BALB/c小鼠,设正常尿囊液组对照,接毒后14d内每隔24h观察一次,主要观测指标有:临床症状、体质量和体温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结果】被感染的BALB/c小鼠的病程可以划分为前驱期(1~2d)、发作期(第3~7天)、恢复期(第8~14天),发作期接毒小鼠出现各种严重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极度消瘦,触之发凉,闭目,鼠尾苍白,出现大批死亡;接毒后第1d体温开始下降,第3~7天体温低于34℃,第8天体温开始缓慢恢复;接毒后第1天体质量开始下降,第6天体质量停止下降,开始缓慢增加;接毒组BALB/c小鼠累计的死亡率为73%;发作期接毒BALB/c小鼠病变最严重,小鼠各个脏器(肺、脑、心、肝、肾)出血、淤血、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严重,同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接毒后可在小鼠的肺、心、肝、脾分离到病毒。【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在临床症状、体质量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复制指标能达到禽流感病毒疾病模型的造模要求,符合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 疾病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BALB/c小鼠B细胞淋巴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古涛 席泓 +7 位作者 庄羽美 朱一蓓 邱玉华 戚春建 于葛华 李敏 马泓冰 张学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 :构建分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 (idiotype ,Id)的BALB 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 ,建立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开展Id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疫苗的免疫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降植烷和不完全弗氏佐剂间隔致敏 6~ 8周龄BALB ... 目的 :构建分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 (idiotype ,Id)的BALB 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 ,建立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开展Id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疫苗的免疫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降植烷和不完全弗氏佐剂间隔致敏 6~ 8周龄BALB c小鼠 ,继而采用细胞融合技术、ELISA法、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筛选获得分泌Id的阳性克隆 ;体内诱生腹水和体外无血清培养法制备Id ,优球蛋白沉淀法结合凝胶Suphecray 2 0 0过滤纯化Id ;建立荷瘤模型 ,从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诱导DC。结果 :获得 2株稳定分泌Id的BALB 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SB4和SB5 ,Id均为IgM κ ;成瘤率均为 10 0 % ,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期为 (3 0± 4)d。结论 :SB4和SB5能持续稳定分泌非自身反应性I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独特型免疫球蛋白 balb/c小鼠肿瘤模型 树突状细胞 模型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种布鲁氏菌16M感染BALB/c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湘云 马晓菁 +3 位作者 谷文喜 叶锋 易新萍 钟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9-241,共3页
为建立羊种布鲁氏菌16M强毒株的小鼠模型,选取体质量18 g左右的雌性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7组,5只/组,分别腹腔注射1×102、1×103、1×104、1×105、1×106、1×107CFU/只羊种布鲁氏菌16M强毒株,对照... 为建立羊种布鲁氏菌16M强毒株的小鼠模型,选取体质量18 g左右的雌性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7组,5只/组,分别腹腔注射1×102、1×103、1×104、1×105、1×106、1×107CFU/只羊种布鲁氏菌16M强毒株,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注射后分别于第1周和第2周剖杀小鼠,采集血液并无菌取小鼠内脏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测,脾脏称质量、细菌分离。结果表明,接毒后脾脏为其主要靶器官且第2周小鼠脾脏中含有较高菌量,肝脏其次。抗体检测结果和脾脏分菌计数结果最终确定1×104CFU/只为羊种布鲁氏菌16M强毒株腹腔感染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16M balb/c模型 脾脏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的PCV-2疫苗效力检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林 王艳萍 +1 位作者 谢金文 沈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39,共6页
为建立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的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方法,选取4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Ⅰ、Ⅱ和Ⅲ组分别背部皮下1点,背部皮下2点和背部皮下、腿部肌肉2点接种PCV-2疫苗0.1、0.2、0.2mL... 为建立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的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方法,选取4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Ⅰ、Ⅱ和Ⅲ组分别背部皮下1点,背部皮下2点和背部皮下、腿部肌肉2点接种PCV-2疫苗0.1、0.2、0.2mL/只,Ⅳ组空白对照组不接种;各免疫组分别于首免疫后7、14、21d加强免疫一次,免疫后7、10、14、21、28、35、42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PCV-2特异性抗体,确定最佳免疫途径和免疫剂量。另选取4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免疫组、攻毒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于二免后14d用PCV-2强毒株进行攻毒,比较各试验组小鼠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相对日增重、PCV-2核酸载量等方面差异性,确定小鼠动物模型检测指标。抗体测定表明,一免背部皮下、腿部肌肉2点免疫0.2mL/只,间隔21d加强免疫为最佳免疫程序,免疫后35d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显著高于Ⅰ和Ⅱ组。对照组小鼠免疫攻毒后出现消瘦、被毛凌乱、精神紧张等临床症状,淋巴结肿胀、出血、肺脏出血等病理变化,相对日增重显著降低,PCV-2核酸载量差异在103以上等临床变化。本研究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建立了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方法,优化了小鼠免疫途径及剂量,确定了相应的检测指标及技术参数,为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动物模型 猪圆环病毒2 疫苗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的评价
17
作者 周雪 万贵平 张真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6,共8页
目的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4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3移植到12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 目的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4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3移植到12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植后第15天处死裸鼠,观察病灶形态及其与腹壁周围粘连情况,HE染色评判造模结果,Masson染色评定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追踪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结果裸鼠异位病灶体积随时间增长,呈局限性、囊泡样改变,与腹壁粘连紧密,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胶原纤维沉积,造模成功率为83.4%,造模后病灶胶原纤维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共聚焦成像提示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SUSD2^(+))可在体内向肌成纤维细胞(α-SMA^(+))分化。结论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的方法建立的裸鼠模型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病变特点,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此外体内观察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形成,为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较好的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异种移植 纤维化 BABL/c裸鼠 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炎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海伟 史馨瑾 +5 位作者 陈艳艳 钟秋萍 张萌 吕璐 王俊 陈鸿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目的用小鼠炎症动物模型分析A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方法三株不同的A型流感病毒A/swine/Jiangsu/C1/08(H9N2)(H9C1)、A/swine/Shandong/731/2009(SD731)、A/PuertoRico/8/34(H1N1)(PR8),以1×106TCID50经鼻感染5周龄BALB/c小鼠,观测... 目的用小鼠炎症动物模型分析A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方法三株不同的A型流感病毒A/swine/Jiangsu/C1/08(H9N2)(H9C1)、A/swine/Shandong/731/2009(SD731)、A/PuertoRico/8/34(H1N1)(PR8),以1×106TCID50经鼻感染5周龄BALB/c小鼠,观测临床症状,检测肺组织的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BALB/c小鼠致病性实验中,SD731和PR8病毒引起的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水平及病毒的复制显著高于H9C1,SD731致死率为80%,PR8为100%;H9C1病毒感染伴随着体重的减轻,但小鼠无死亡。结论成功建立了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炎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感染 动物模型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alb/c小鼠构建家蚕蛹食物过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祥杰 李琳 +5 位作者 杨荣玲 邝哲师 李冰 黄静 穆利霞 范春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158-163,I0002,共7页
利用Balb/c小鼠构建家蚕蛹过敏模型并研究其致敏作用。48只雌性Balb/c小鼠分别用灌胃和皮下注射家蚕蛹蛋白的方法进行致敏。小鼠致敏后通过尾静脉注射伊文斯蓝考察其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致敏小鼠空肠组织的病理切片... 利用Balb/c小鼠构建家蚕蛹过敏模型并研究其致敏作用。48只雌性Balb/c小鼠分别用灌胃和皮下注射家蚕蛹蛋白的方法进行致敏。小鼠致敏后通过尾静脉注射伊文斯蓝考察其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致敏小鼠空肠组织的病理切片;测定血清中IgE、组胺、IFN-γ、IL-4和IL-6等的含量;免疫印记反应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与家蚕蛹变应原的结合度。结果表明:小鼠发生过敏反应时,血清中产生与家蚕蛹蛋白特异性结合的IgE抗体,血清中组胺、IL-4和IL-6等的含量显著上升,而IFN-γ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各致敏试验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空肠组织出现糜烂和结构受损症状。该小鼠致敏模型的成功构建对于后续研究家蚕蛹变应原及其致敏的抗原表位等均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家蚕蛹蛋白 过敏模型 变应原 IG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D小鼠和BALBc裸鼠对两株人体肿瘤细胞系移植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时彦胜 耿志贤 +6 位作者 战大伟 孙岩松 洪宝庆 陈应麟 付生发 杨毅 毛慧生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0年第1期5-10,共6页
本文用MDA -MB2 31乳腺癌细胞致瘤块和人肺腺癌 1Ax - 83细胞系 ,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BALB c裸鼠的乳房垫和腋背侧皮下移植。结果表明 ,SCID小鼠对两株人体肿瘤细胞系成瘤率为 10 0 % (2 1 2 1)高于BALB c裸鼠 57 1% (8 14... 本文用MDA -MB2 31乳腺癌细胞致瘤块和人肺腺癌 1Ax - 83细胞系 ,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BALB c裸鼠的乳房垫和腋背侧皮下移植。结果表明 ,SCID小鼠对两株人体肿瘤细胞系成瘤率为 10 0 % (2 1 2 1)高于BALB c裸鼠 57 1% (8 14)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SCID小鼠比BALB c裸鼠潜伏期明显缩短、且肿瘤生长较快。MDA -MB - 2 31乳腺癌细胞致瘤块移植组 ,SCID小鼠乳房垫接种者肺转移 10 0 % (5 5)、淋巴结转移 2 0 % (1 5) ,腋背侧皮下移植肺转移 50 % (2 4 )、淋巴结未见转移 (0 4 ) ;而BALB c裸鼠乳房垫接种者未见转移 (0 4 ) ,腋背侧皮下接种者仅 2 0 %(1 5)有肺转移。人肺腺癌 1Ax - 83细胞系移植组SCID鼠无自然消退 ,而BALB c裸鼠消退率 50 %(1 2 )。结论 :SCID小鼠比BALB c裸鼠更适宜做某些肿瘤移植模型 ,尤其是乳腺癌原位移植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balb/c ScID小鼠 肺转移 肿瘤细胞系 皮下移植 接种者 乳房 消退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