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饲料对BALB/c nude仔鼠存活率和体重的影响
1
作者 陶秀林 范夫 姜明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BALB/c Nude小鼠是进行肿瘤学新疗法研究的最常用品种。由于免疫系统的不完善,饲养条件要求很高,不同周龄的鼠,其饲养方式存在差别,湿饲料、粉饲料和颗粒饲料等不同类型饲料对其纯合子(nu/nu)乳鼠体重增长和存活率会有影响。方法:... 目的:BALB/c Nude小鼠是进行肿瘤学新疗法研究的最常用品种。由于免疫系统的不完善,饲养条件要求很高,不同周龄的鼠,其饲养方式存在差别,湿饲料、粉饲料和颗粒饲料等不同类型饲料对其纯合子(nu/nu)乳鼠体重增长和存活率会有影响。方法:本研究将240只SPF/ELITE级BALB/c Nude妊娠20日的杂合子孕鼠进行饲养1 d,选取21日分娩的乳鼠,及相配母鼠120只,分为4组,分别为颗粒料组、湿饲料组、粉饲料组、固湿饲料搭配组,观察其体重和存活率。结果:BALB/c Nude雄性、雌性鼠用固湿饲料搭配饲养与颗粒饲料饲养方式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率虽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饲料 balb/c nude仔鼠 免疫缺陷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洋甘菊精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BALB/c小鼠皮肤银屑病样损害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吕曹华 廖国艳 +4 位作者 葛维维 吕荫宜 吴双 杜云婷 陈光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9-275,共7页
目的:研究德国洋甘菊精油(MCEO)预处理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8只6~8周体重约为20 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IMQ模型组(n=12)和MCEO预处理+IMQ组(n=8)... 目的:研究德国洋甘菊精油(MCEO)预处理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8只6~8周体重约为20 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IMQ模型组(n=12)和MCEO预处理+IMQ组(n=8)。正常对照组小鼠予橄榄油外涂背部皮肤,每日2次,连续7日;IMQ模型组小鼠予IMQ外涂背部皮肤,每日1次,连续7日;MCEO预处理+IMQ组小鼠予MCEO外涂背部皮肤预处理,每日2次,连续7日,随后予IMQ(每日1次)+MCEO(每日2次)连续外涂背部7日。每日观察小鼠皮损情况,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皮肤损伤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10和IL-17A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小鼠皮肤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MQ模型组小鼠背部出现明显的红斑、鳞屑和银屑病样皮损,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炎性细胞浸润。与IMQ模型组相比,MCEO预处理+IMQ组中MCEO预处理明显改善了小鼠皮损情况,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明显减轻,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小鼠皮肤组织中IL-6和IL-1βmRNA以及外周血中IL-1β、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小鼠皮肤组织中p-PI3K/PI3K、pm TOR/mTOR和p-p38/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MCEO预处理可明显改善IMQ诱导的小鼠皮肤银屑病样损害及皮肤炎性细胞浸润,其保护性作用机制与MCEO预处理抑制PI3K/mTOR和p38 MAPK信号通路活性、下调皮肤组织和外周血中IL-6、IL-1β、TNF-α和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洋甘菊精油 预处理 银屑病 咪喹莫特 balb/c小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71通过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诱导BALB/c乳鼠骨骼肌损伤
3
作者 牛弘璘 杨木 +6 位作者 曹琳 邹欣宏 陈雨菲 石国欣 刘蕾 王柏欣 崔国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3,共12页
目的观察EV71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 71,EV71)诱导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探讨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在EV71诱导的骨骼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日龄BALB/c乳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60只、EV71感染组60只、caspa... 目的观察EV71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 71,EV71)诱导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探讨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在EV71诱导的骨骼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日龄BALB/c乳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60只、EV71感染组60只、caspase-1抑制剂(EV71+VX-765)组15只。正常对照组及EV71感染组各随机分为5 d、7 d、10 d、14 d 4个亚组,每亚组15只。将25 mL/kg的EV71病毒液,腹腔注射到1日龄BALB/c乳鼠体内,连续注射3 d,建立EV71感染组模型。在病毒接种后6 h腹腔注射caspase-1抑制剂VX-765(20 mg/kg),连续10 d接种,直至取材,建立caspase-1抑制剂组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等体积注射含有5%DMSO+10%PEG300的生理盐水,6 h后注射2%的细胞维持液。造模成功后,记录各组BALB/c乳鼠体质量和疾病评分,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损伤,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肠道病毒71型病毒蛋白1(Enterovirus 71 viral protein 1,EV71 VP-1)、前体胱天蛋白酶-1(pro-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pro-caspase-1)、切割型胱天蛋白酶-1(cleaved 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cleaved-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组乳鼠体质量减轻,疾病评分升高;EV71感染组乳鼠骨骼肌组织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大量浸润、肌束断裂溶解,肌肉组织横截面积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组乳鼠5 d、7 d、10 d骨骼肌组织匀浆中EV71 VP-1、IL-1β、α-SMA和Collagen 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与EV71感染组相比,EV71+VX-765组乳鼠体质量升高及临床疾病评分降低(P<0.01),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显示,caspase-1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EV71感染组乳鼠骨骼肌组织匀浆中EV71 VP-1蛋白表达(P<0.01),下调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IL-1β和Collagen I蛋白水平(P<0.001),抑制caspase-1减弱了EV71病毒对BALB/c乳鼠骨骼肌损伤作用。结论EV71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1/IL-1信号通路诱导骨骼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balb/c乳鼠 炎症 cASPASE-1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痘苗病毒VR-1354感染C57BL/6N和BALB/C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差异比较研究
4
作者 吴云祥 王超 +1 位作者 李顺 周晓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构建痘苗病毒VR-1354(WR(NIH TC-adapted))感染C57BL/6N和BALB/C小鼠的模型,并比较C57BL/6N小鼠与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差异。方法按照常规方法,扩增痘苗病毒VR-1354并进行浓缩和滴定。分别测定痘苗病毒VR-1354对C57BL/6N小鼠和BAL... 目的构建痘苗病毒VR-1354(WR(NIH TC-adapted))感染C57BL/6N和BALB/C小鼠的模型,并比较C57BL/6N小鼠与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差异。方法按照常规方法,扩增痘苗病毒VR-1354并进行浓缩和滴定。分别测定痘苗病毒VR-1354对C57BL/6N小鼠和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使用LD50分别感染两种品系小鼠,取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于第3、7和14天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同时测量肺组织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扩增后的痘苗病毒VR-1354的滴度为3×10^(8)PFU/mL。痘苗病毒VR-1354感染C57BL/6N小鼠的LD50为2.5×10^(3)PFU,感染BALB/C小鼠的LD_(50)为2.8×10^(3)PFU。使用2.5×10^(3)PFU痘病毒VR-1354感染两种品系小鼠后,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小鼠肺组织病变更严重,但第7天后小鼠症状趋于恢复。两种品系小鼠的肺组织病毒载量在第3天时开始增加,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结论成功建立痘苗病毒VR-1354感染C57BL/6N小鼠和BALB/C小鼠的感染模型,该病毒可以引起小鼠肺组织的明显病变,包括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腔液体渗出等。两种品系的小鼠感染模型在发病程度以及易感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C57BL/6N小鼠对于该病毒的易感性高于BALB/C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N balb/c VR-1354 感染模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硝基氯苯诱导BALB/c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牛晓涛 左佳倩 +3 位作者 黄玉洁 任雯沁 束昕妍 舒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目的 本研究使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诱导BALB/c荷瘤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模型,模拟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皮肤炎症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不同组别:空白对照组(NC group),模... 目的 本研究使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诱导BALB/c荷瘤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模型,模拟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皮肤炎症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不同组别:空白对照组(NC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特应性皮炎组(AD group),地塞米松组(DEX group)。将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的小鼠进行S-180肿瘤细胞腋下接种后,利用DNCB刺激模型组、特应性皮炎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背部皮肤和耳部,建立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观察和记录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在末次给药后评估小鼠背部皮肤状况,取脾计算脾系数,测定小鼠耳片质量差以计算耳廓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并对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TNF-α、IL-4及IL-17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特应性皮炎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皮肤出现了红斑、丘疹、鳞屑和苔藓样改变,同时伴有体质量下降,脾系数和耳廓肿胀度明显增加。病理结果表明,皮肤结构不完整,皮肤厚度显著增加,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数量增加。血清中IgE、TNF-α、IL-4和IL-17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在各项检测指标上均有改善。结论 DNCB激发可成功建立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该模型具有药物可控性,这为进行恶性肿瘤与皮肤炎症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科研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特应性皮炎 恶性肿瘤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SIRPA基因原位敲入BALB/c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鉴定
6
作者 陶明阳 李馨 +1 位作者 吕亚楠 胡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566,共10页
目的:基于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 9技术构建NOD-信号调节蛋白α (SIRPA)基因敲入的小鼠模型,为构建更先进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将NOD背景SIRPA基因敲入至BALB/c小... 目的:基于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 9技术构建NOD-信号调节蛋白α (SIRPA)基因敲入的小鼠模型,为构建更先进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将NOD背景SIRPA基因敲入至BALB/c小鼠受精卵中,扩繁获得稳定基因型来源的纯合小鼠(SIRPA-KI鼠)进行实验,设计PCR引物,核酸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按照小鼠品系分为C57BL/6组、BALB/c组和SIRPA-KI组,各组随机取3只周龄相近小鼠进行实验。诱导成熟的骨髓巨噬细胞与人CD47-Fc融合蛋白共孵育,Streptavidin PE/Cy7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PE/Cy7平均荧光强度(MFI),比较各组小鼠SIRPA基因结合人CD47 Fc的能力。每只鼠尾静脉注射2×109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人红细胞,体内吞噬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巨噬细胞体内吞噬人红细胞情况。随机取BALB/c和SIRPA-KI小鼠各1只诱导成熟骨髓巨噬细胞,体外吞噬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巨噬细胞体内吞噬人红细胞情况。结果:成功获得BLAB/c SIRPANOD/NOD纯合小鼠。流式细胞术,与C57BL/6组比较,BALB/c组小鼠MFI明显升高(P<0.01);与C57BL/6组和BALB/c组比较,SIRPA-KI组小鼠MFI明显升高(P<0.01)。体内吞噬实验,C57BL/6组小鼠巨噬细胞整体清除人红细胞速率最快;巨噬细胞吞噬6 h时,与SIRPA-KI组比较,C57BL/6组人红细胞剩余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且接近0%;与SIRPA-KI组比较,BALB/c组人红细胞剩余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体外吞噬实验,BALB/c组小鼠巨噬细胞明显吞噬人红细胞,且吞噬指数较高,为30.700%;与BALB/c组比较,SIRPA-KI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向BALB/c品系敲入NOD背景SIRPA基因,成功构建对人CD47亲和力增强和可明显抑制吞噬人红细胞且具有优越的人类细胞异种移植效率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节蛋白α balb/c小鼠 c57BL/6小鼠 基于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基于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9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唐荣志 赖海标 +2 位作者 黄智峰 刘毅豪 吴惠妃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方法清洁级雄性SCID小鼠48只,雄性,采用前列腺腺体背外侧包膜内注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LNCaP)悬液的方法构建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方法清洁级雄性SCID小鼠48只,雄性,采用前列腺腺体背外侧包膜内注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LNCaP)悬液的方法构建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每组12只。于建模2周后,淫羊藿苷组予以10 mg·kg^(-1)淫羊藿苷,朝藿定C予以10 mg·kg^(-1)朝藿定C,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60 d。4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各取6只小鼠肿瘤细胞生长情况评估,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 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表达水平,FCM检测组织Treg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瘤质量、瘤体积降低,抑瘤率增加(P<0.05);模型组治疗前后瘤质量、瘤体积、抑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瘤质量、瘤体积较低,抑瘤率较高(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瘤质量、瘤体积较高,抑瘤率较低(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瘤质量、瘤体积、抑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血清IL-6、IL-8、TGF-β水平较低(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血清IL-6、IL-8、TGF-β水平较高(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血清IL-6、IL-8、TGF-β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血清PSA水平、血液细胞Treg数量较低(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血清PSA、血液细胞Treg数量水平较高(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血清PSA水平、血液细胞Treg数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caspase-3表达水平较高,Bcl-2表达较低(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caspase-3表达较低,Bcl-2表达较高(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caspase-3、Bcl-2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可通过上调caspase-3,下调Bcl-2的表达,加速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下调血中IL-8、Treg、TGF-β、PSA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起到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淫羊藿苷的作用效果优于朝藿定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朝藿定c 前列腺癌裸鼠 肿瘤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
8
作者 简芹 向思睿 +5 位作者 王楚楚 陈芜 付西 由凤鸣 郑川 林俊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92,共8页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和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Micro-CT定期监测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Analyze 12.0分析系统绘制小鼠肺部3D图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第11周时均观测到类圆形高密度影的肺结节。结节形成率随造模周数增加而升高,至第21周时,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结节形成率分别为93.8%、93.8%、87.5%;结节数分别以2~4个、1个、1~2个为主;低剂量组肺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肺结节体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瘤。结论 模型各剂量组均成功诱导肺腺瘤,Micro-CT可对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进行表征,其中模型中剂量组结节形成率高,肺腺瘤数量适中,模型稳定,更适合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balb/c小鼠 肺腺瘤 MIcRO-cT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攻毒建立蜱媒脑炎病毒感染BALB/c小鼠模型
9
作者 唐万达 彭浩然 +1 位作者 赵平 赵兰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攻毒途径建立蜱媒脑炎病毒(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和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特征。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感染病毒对照组、1×10^(3)空斑形成单位(PFU)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攻毒途径建立蜱媒脑炎病毒(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和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特征。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感染病毒对照组、1×10^(3)空斑形成单位(PFU)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10^(3)PFU的攻毒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1×10^(4)PFU 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10^(4)PFU的攻毒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体重变化与生存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脑、脾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脾中TBEV蛋白的表达,采用空斑试验检测小鼠脑、脾中TBEV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第6天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等感染症状,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第7天出现上述症状。与未感染病毒对照组小鼠相比,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从第5天、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从第6天开始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第7天开始死亡、第8天全部死亡,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第7天开始死亡、第9天全部死亡。H-E染色结果显示,TBEV感染后第5天、第7天小鼠大脑皮质仅出现少量神经元核固缩、深染,未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TBEV感染后第5天小鼠脾红髓轻度淤血、多见中性粒细胞,第7天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BEV感染后第5天小鼠脑与脾少量表达TBEV蛋白,第7天TBEV蛋白表达量增加。1×10^(3)PFU TBEV感染第7天,小鼠脑内TBEV滴度高达(1.3±0.6)×10^(5)PFU/mL,而脾中TBEV滴度为(1.3±0.6)×10^(3)PFU/mL。结论经腹腔注射攻毒成功建立了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TBEV可在小鼠体内增殖并具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脑炎病毒 balb/c小鼠 腹腔注射 感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植性人髓系白血病BALB/c小鼠模型建立(英文)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亚明 林继红 +1 位作者 夏荣 兰炯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96-600,共5页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已成为迄今为止治疗恶性血液病等最有效措施,而建立骨髓型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用动物模型。本实验用K562细胞接种BALB/c裸鼠产生红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将4-5周龄雌性BALB/c裸鼠...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已成为迄今为止治疗恶性血液病等最有效措施,而建立骨髓型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用动物模型。本实验用K562细胞接种BALB/c裸鼠产生红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将4-5周龄雌性BALB/c裸鼠,腹腔连续两天注射环磷酰胺(CTX)2mg,第3天腹腔或尾静脉直接接种K562白血病细胞2×105-2×106/只。定时取小鼠尾静脉外周血、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CD45,CD13,CD33抗原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显示,4-5周龄BALB/c裸鼠无论通过腹部或尾静脉接种,无论有无CTX预处理,当接种K562细胞数大于2×105/只时,均可在BALB/c裸鼠身上产生可移植性人髓系白血病,荷瘤小鼠可存活30-60天。结论:腹腔或尾静脉接种大于2×105细胞/只均可产生人髓系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有无CTX2毫克/只的预处理不影响4-5周龄BALB/c裸鼠产生人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裸鼠 造血干细胞移植 K562细胞 BcR/ABL融合基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乙素对BALB/c裸鼠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舒雯 胡杨 +2 位作者 朱小南 陈汝筑 汪雪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2-679,667,共8页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瘤体积、相对肿瘤增殖率、瘤质量、肿瘤生长抑制率和体质量5个指标评价秦皮乙素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HE染色鉴定瘤体。【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秦皮乙素可显著抑制雄性荷瘤鼠的瘤体积约10倍,瘤质量约8倍,对其体质量无显著影响,与阳性对照药尼莫司汀(ACNU)相似;对雌性荷瘤鼠瘤体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秦皮乙素在雄性荷瘤鼠体内具有显著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乙素 胶质瘤 balb/c裸鼠 抑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国内BALB/c小鼠遗传质量的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振文 欧阳兆和 +1 位作者 董罡 李瑞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5-848,共4页
为了解和掌握国内BALB/c小鼠遗传质量状况 ,验证微卫星标记技术在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中应用的可靠性 ,应用所筛选的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 14个微卫星基因座 ,通过PCR扩增对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长春、重庆和哈尔滨 7个地区 11个厂家... 为了解和掌握国内BALB/c小鼠遗传质量状况 ,验证微卫星标记技术在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中应用的可靠性 ,应用所筛选的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 14个微卫星基因座 ,通过PCR扩增对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长春、重庆和哈尔滨 7个地区 11个厂家提供的BALB/c小鼠进行遗传质量分析。结果北京、上海、哈尔滨及广州地区 7家BALB/c小鼠在 14个基因座均呈现一条清晰条带 ,且群体间呈单态性。沈阳、广州、长春和重庆 4个群体有 8个基因座在群体内表现杂合或呈多态性 ;其中沈阳和长春分别在 1个基因座上表现多态性和杂合 ;广州另一群体有 4个基因座出现杂合或多态性 ;重庆群体有 7个基因座表现为杂合或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微卫星标记 遗传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清蛋白经皮致敏诱发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样病变的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佳 张美华 +3 位作者 毕志刚 陈文琦 董正邦 方晶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经皮肤致敏诱发BALB/c小鼠局部皮损的特点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方法:卵清蛋白经皮肤致敏BALB/c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总IgE水平,观察小鼠致敏局部组织病理改变,半定量反转录(RT)-PCR法检测BAL...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经皮肤致敏诱发BALB/c小鼠局部皮损的特点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方法:卵清蛋白经皮肤致敏BALB/c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总IgE水平,观察小鼠致敏局部组织病理改变,半定量反转录(RT)-PCR法检测BALB/c小鼠致敏局部皮肤中白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卵清蛋白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升高,局部出现红斑、鳞屑等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增生,真皮炎性细胞浸润;皮损局部IL-4、IL-5mRNA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卵清蛋白经皮致敏BALB/c小鼠能诱导伴IgE升高的炎症性皮损,细胞因子表达呈Th2优势型,病变类似于特应性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经皮致敏 balb/c小鼠 卵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BALB/c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佩 刘志龙 +4 位作者 高进贤 石磊 于静 葛斌 袁继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4%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观察造模及药物治疗期间小鼠体征变化,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镜下病理评分。采...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4%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观察造模及药物治疗期间小鼠体征变化,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镜下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PO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中IFN-γ、TNF-αmRNA的表达;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提取物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结肠长度较长,DAI分数、组织学损伤评分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FN-γ、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和MPO蛋白表达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铁皮石斛提取物对UC小鼠有治疗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IFN-γ、TNF-α释放,下调促炎因子IFN-γ、TNF-α、MPO的表达,阻断炎症的放大效应,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提取物 balb/c小鼠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志坚 廖玉华 +5 位作者 唐省三 高翔 刘坤 田苗 王敏 董继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性心肌炎模型的特征。方法:60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只,MCMV腹腔注射)和对照组(24只,3T3细胞裂解液腹腔注射)。在注射后3、7、14、21、28、35、42、49、56、63和70 d,记录心电图,... 目的:探讨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性心肌炎模型的特征。方法:60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只,MCMV腹腔注射)和对照组(24只,3T3细胞裂解液腹腔注射)。在注射后3、7、14、21、28、35、42、49、56、63和70 d,记录心电图,测血清抗心肌β1受体抗体,分批处死小鼠行心肌病理、免疫组化和MCMV DNA检测。结果:实验组心肌炎累积发病25只(25/36,69.4%),死亡4只(4/36,11.1%);心肌炎急性期心肌呈现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灶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慢性期心肌间质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急慢性期心肌炎病理积分均在2分或以下;免疫组化示急性期心肌IL-1β和TNF-α蛋白强阳性表达。实验组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达50.0%,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急性期以窦性、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主,慢性期以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为主。实验组3-7 d时心肌组织可检测到MCMV DNA片段,14-70 d时则不能检测到。实验组前5周血清抗β1受体抗体滴度为0,第6-10周明显升高;对照组前7周该抗体滴度为0,第8-10周轻微升高。结论:MCMV心肌炎并不严重,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具有局灶性和散在性特点,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炎早期病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直接损伤有关,慢性期病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则可能与抗β1受体抗体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小鼠 balb/c 心肌炎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DQ株感染BALB/c小鼠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振格 侯喜林 +3 位作者 余丽芸 王宇鹏 王杰 田斌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为研究牛冠状病毒DQ株(BCoV-DQ)对BALB/c小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该病毒以不同剂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观察比较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以100TCID50-700TCID50感染小鼠,结果显示300TCID50病毒可使试验小鼠... 为研究牛冠状病毒DQ株(BCoV-DQ)对BALB/c小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该病毒以不同剂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观察比较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以100TCID50-700TCID50感染小鼠,结果显示300TCID50病毒可使试验小鼠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和可见的病理变化。采用滴鼻、灌胃、腹腔注射三种途径感染小鼠,结果显示灌胃组个体变化差异大,组织器官病变明显,为最佳感染途径。取主要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毒基因组的RT—PCR扩增,证实该病毒可以在小鼠肠道内成功增殖。本实验表明BALB/c小鼠可以作为BCoV.DQ研究的替代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balb c小鼠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蒜粉膳食补充对环磷酰胺诱导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明 秦烨 +4 位作者 郝俊宇 吴涛 刘锐 隋文杰 张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3-170,共8页
目的:研究黑蒜粉对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动物模型,检测不同剂量(100、300、900 mg/kg)黑蒜粉对免疫抑制BALB/c小鼠脾脏、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抗体生成细... 目的:研究黑蒜粉对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动物模型,检测不同剂量(100、300、900 mg/kg)黑蒜粉对免疫抑制BALB/c小鼠脾脏、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半数溶血值、碳粒廓清速率、脾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和IL-12 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黑蒜粉低、中、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小鼠的胸腺指数、抗体生成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脾细胞因子IL-8和IL-12 mRNA的表达量(P<0.05);中、高剂量组显著提升了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P<0.05);高剂量组则显著增强了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结论:黑蒜粉具有提高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粉 balb/c小鼠模型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琼华 邱娜璇 +4 位作者 颜晓红 丁峰 洪虬英 高海杰 苏志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研究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形态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块腹腔注射法对110只BALB/c小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第1、2、3、4、5、6、9、12、15、18、21天的11个观察日里,每次观察10只小鼠,了解病灶的生... 目的研究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形态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块腹腔注射法对110只BALB/c小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第1、2、3、4、5、6、9、12、15、18、21天的11个观察日里,每次观察10只小鼠,了解病灶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组织学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建模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病灶,第6天病灶都是红色,第9天开始出现粘连带,第15天后大部分病灶呈透亮的小囊泡。第4天的建模成功率为90%(9/10),与第21天的建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1.000)。第4天异位灶的重量(51.5±4.7)mg与第21天(68.9±7.2)mg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见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电镜下见细胞间完整的紧密连接,表面微绒毛。结论组织块腹腔注射法可成功构建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术后不同时间内异位灶的形态学呈现特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BALB/c小鼠气道muc5ac和aqp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明明 张红娟 +2 位作者 乔玉成 卢向阳 渠宝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BALB/c小鼠气道muc5ac和aqp5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生的潜在机理。方法: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小强度运动组(L组)、中等强度运动组(M组)和大强度运动组(H组)...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BALB/c小鼠气道muc5ac和aqp5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生的潜在机理。方法: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小强度运动组(L组)、中等强度运动组(M组)和大强度运动组(H组)。L组、M组和H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跑台训练:速度分别为4 m/min(58%VO2 max)、12 m/min(76%VO2 max)、17 m/min(84%VO2 max),坡度均为0°,每周运动6天,持续2周,每次训练前均做10min热身运动(速度1m/min,跑台坡度0°)。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气道内muc5ac mRNA和aqp5 mRNA的表达,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uc5ac蛋白和aqp5蛋白在小鼠气道的表达,对气道muc5ac蛋白含量与aqp5蛋白含量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运动各组小鼠气道内muc5ac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P﹤0.05),而aqp5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P﹤0.05);并且气道muc5ac蛋白含量与aqp5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826,P﹤0.001)。结论:运动可能通过改变气道内muc5ac和aqp5的表达而使气道反应性升高,从而潜在地增加了EIB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训练 balb c小鼠 气道 AQP5 MUc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登革2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商正玲 左丽 +1 位作者 陈文捷 潘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两株登革 2型病毒 (DengueType 2virus ,DV2 )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 ,探讨感染DV2 NGC株和DV2 临床分离株 (B株 )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两株DV2 毒株模拟自然感... 目的 :两株登革 2型病毒 (DengueType 2virus ,DV2 )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 ,探讨感染DV2 NGC株和DV2 临床分离株 (B株 )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两株DV2 毒株模拟自然感染途径 ,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 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浆中抗DV2 特异性IgM类抗体、IgG类抗体 ,并同时分离病毒观察病毒血症期的变化。结果 :不同DV2 毒株初次、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后诱导特异性Ig产生的类别存在差异 ,且DV2 B株再次感染动物后表现为病毒血症期相对延长。结论 :两株DV2 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动态与病毒血症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2型病毒 毒株 balb/c小鼠 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